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七夕節 >

七夕節的來歷與發展

七夕節的來歷與發展

七夕節的來歷與民間流傳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有關,小編給大家提供七夕節的來歷與發展,歡迎參考!

七夕節的來歷與發展

  七夕節的來歷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每當我讀起這首古詩,就會想起一個美麗的傳説。

從前有一個男孩名叫牛郎,他以放牛為生。有一天他騎着一頭神牛路過一片森林,牛郎聽到一陣嬉水聲,突然他的神牛説:“那裏是一羣仙女,你悄悄地走過去,拿起那一件最小的衣服就能娶她為妻。”後來牛郎躡手躡腳地把衣服拿走了。過了一會兒仙女們出來找衣服,只有織女找不到,其他仙女都紛紛飛走了。織女走來走去還是找不到。牛郎就出來把衣服還給織女。織女見牛郎忠厚老實,就與他結為夫妻。

從此,他們男耕女織,過上幸福的生活。又過了幾年,他們有了一個兒子和女兒。可是好景不長,這事被王母知道了,王母大發雷霆,決定叫天兵天將來把織女帶回天庭,並罰她在銀河的東邊日夜織錦。

牛郎和他的孩子很傷心,只好去求王母。於是老牛使出渾身解數把他們送上天。牛郎求了王母一個月,鐵石心腸的王母還是不答應。這事被天上的眾神知道,也向王母求情。最後王母終於答應了。允許他們每年農曆七月七日相聚。可是牛郎是凡人,上不了漫漫的銀河。侍女喜鵲想到辦法,她就叫夥伴們搭成雀橋,他們終於相聚了。

這便是七夕節的來歷了,有沒有覺得很感人!七月七日那天晚上,你抬頭望月,或許能看到他們相聚的美麗場面。

  七夕節節日發展

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説“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説:“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裏,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七年級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説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後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為真,於是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在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標籤: 七夕節 來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xi/djvp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