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元宵節 >

元宵節南方吃什麼

元宵節南方吃什麼

2015年元宵節快到了,各地的元宵節風俗都不一樣,那麼元宵節南方吃什麼?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元宵節南方吃什麼

煮湯圓

元宵節吃湯圓是眾所周知的節日食俗,寓意“團團圓圓”。

湯圓是中國的代表小吃之一,歷史十分悠久。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各地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裏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元宵。大部分南方人家習慣在春節早晨都有閤家聚坐共進湯圓的傳統習俗。據説元宵象徵閤家團圓,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閤家幸福、萬事如意。我們常吃的湯圓有芝麻、花生、香芋等。

深圳元宵節吃什麼

“吃圓仔、扁米,然後走家串户討紅包。”傳承人陳淦忠想起了小時候,他説,米餅、雞仔餅等小吃,大人們在春節前就已經做好,到了元宵節,“孩子們會拿着一個小竹籃,裝上這些小糕點串門,趁着元宵抓緊討紅包”。

60多歲的英姑則説,作為長輩們來説,這種串門實際上是一種“結緣”,人與人之間,互相招呼,以歡喜心相見,保持良好的關係。並且有鄰里之間互相做傳統小吃的習俗,“你家做米餅,我家做鬆糕”,做足吃到農曆五月的量,做好了之後禮尚往來,增進鄰里之間的感情。

舞龍、點花燈、猜謎語、唱粵劇,也是深圳人過元宵節必不可少的節目。此外,福田下沙一代還有吃大盆菜的習俗。據介紹,大盆菜的烹飪方法考究,菜盆裏有包括煎蠔、雞、鴨、豬肉、冬菇等15種菜 ,一層一道菜,意為“百鳥歸巢”。吃法也較為講究,食客手持筷子在盆中不停翻找,越是底層越鮮美,稱之為“尋寶”。

東莞元宵節吃香丸

而除了湯圓,在東莞還有一種元宵必吃的食物——香丸。

香丸圓圓的,直徑約一釐米,是用晚造旱地糯米浸7天后形成的冬至粉製作而成,空心,入嘴即化。在東莞,朋友親戚相互串門時,總會接到主人家的幾粒香丸,吃過表示與人結緣。

煮湯圓、吃油團

元宵節吃湯圓已經是普遍的習慣,在廣西的上林、靖西等地還有吃油團(有的地方也稱“煎堆”“油堆”)的習俗。食物有別,寓意卻一樣。這兩種食物都為小圓球形,表示團圓。原先“油團”的“團”字並不是現在所用的這個團圓的“團”字,而是“摶”字,它表示的是一個把做油團的面戳圓的動作,但隨着時間的演化以及文化的融合,也就演變成現在的“團”了。

拓展閲讀:

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從何而來?

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於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大臣東方朔決心幫助她,於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於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動難,唯一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作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 ,並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武帝準湊,"元宵姑娘"終於見到家人。此後,便形成了元宵節。這只是傳説,不足為信。

據文字記載,宋代以前沒有元宵,那時人們過元宵節吃的是澆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到了唐代有了“正月十五日作膏粥,以祠門户”的説法,這種糕粥就是元宵的前身,經過多年的演變,到了宋代民間開始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浮圓子”,也就是湯圓,寓意天上月圓、碗裏湯圓、家人團圓。

元宵和湯圓又有什麼區別呢?

歸納起來,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湯圓,二者最大的區別是製作方法不同,南方的'湯圓是用糯米粉,加水和成面以後,再加餡包制而成,而北方的元宵是直接用糯米粉一層一層滾出來的,口味上來説,元宵現做現吃更有嚼頭,湯圓皮薄餡大,更黏更軟。

元宵節也是中國農耕文化的體現,被人們視為春節最後的高潮,因為過了這天,人們就要真正進入新一年的生產生活,所以人們在元宵節全民歡慶,以祈求上蒼保佑來年風調雨順,莊稼豐收,這也表達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盼。正因如此,在中國民間有“正月十五鬧元宵”的習俗。和其他傳統節日強調“閤家團聚”不同,元宵節更強調“普天同慶”。在元宵節期間,家家户户都要燃燈,人們還要舉辦豐富的娛樂活動,如逛集市、看花燈、猜燈謎,舞龍、舞獅、扭秧歌……所以它也被視為中華民族最熱鬧的節日,可以説是中國的狂歡節。

温馨提示:元宵好吃,但要多注意。

元宵屬於高熱量、高糖分的食品,還含有油脂,不能過量食用,最好別把元宵當正餐。上午早飯後九、十點鐘或者下午加餐的時候吃點元宵還可以,但每次吃個一、二兩也就足夠了。在吃元宵的同時,不能再吃其它含糖高的食品;還要減少其它主食的攝入,一般來説是吃三個元宵就要減去半兩主食。夜宵如果和睡覺的時間離得比較近,最好也別吃元宵,因為這類食品不好消化、排空慢,也會加重胃腸道負擔。吃過元宵後最好活動兩小時以上再睡覺。

標籤: 元宵節 南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yuanxiao/l3kr7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