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中秋節 >

中秋節的作文彙總【14篇】

中秋節的作文彙總【14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秋節的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中秋節的作文彙總【14篇】

中秋節的作文 篇1

掬過了白露,剪破了秋分,又一箇中秋節馬上就要來了!

是所有中華兒女的中秋節!是李白的中秋月,是蘇軾的中秋月!

當然,也是我的中秋節!也是我的中秋月!

我看中秋月也有些時日了!但確切地説,若叫我説出哪年的中秋月最亮,最圓,最值得我記憶與懷想,我卻真的難以回答!仿^***是模糊的一片,在半是温馨半是蒼涼之中,那一輪中秋月格外地大而圓,明而亮,雖似乎帶着點點微微的黃暈,但也一直模模糊糊地詩意地罩在我記憶的上空!不為懷人,沒有鄉愁,僅僅只因為中秋月是屬於古中國的,是屬於詩詞的故鄉的,是屬於一顆顆熱愛中國傳統文化之心的!所以,我怎能不將中秋月高高地懸掛在我的書架上為我耀一輪明輝呢?是的!年年歲歲的中秋月,歲歲年年我的中秋月,只是遠遠地與我隔着距離地對望,她沒有情緒,我也沒有情愫,我只是默然,只有默然。或許我一直並沒有仔細地去端詳她,更何況是懷着欣賞心去鑑賞她呢?我記憶中的中秋月只不過是一張美麗的剪紙罷了,粘貼在我最沒有祕密的地方!

説起來,我一直沒有遠方,我的.親人都在我的身邊。每一箇中秋節,我都可以和我的親人們盡享節日之歡娛,我在歡樂之中竟忽視了中秋月的存在;我更沒有徹骨的思念,我的感情凝結在我平淡的日常生活之中,以致讓我不知去欣賞中秋月之媚態之趣味了!所以,對於這樣的一個傳統的思親節日,這樣的一個最富有詩情畫意的節日,我卻一直沒有留下任何文字來紀念,我的日記裏在中秋這一頁總是空白的!我的中秋月也只是空空地垂掛在積年的塵土之中!

然而,在今年的中秋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卻開始有股衝動,有份激動,我想我該好好地瞧瞧彼時的中秋月了!

是因為什麼呢?我暗自思忖着。這種無來由的心理應該是有根由的吧?

是因為我開始有了遠方?或許是的吧?我開始有了遠方,有了心繫的遠方,隔了城市的煙塵隔了鄉村的田地,隔了經年的歲月隔了厚重的思想,我的遠方緩緩流浪到了我視野能及而手不能及的地方。我想:可不可以借這中秋月載來“佳期如夢,柔情似水”?可不可以意會那“西樓望月,玉纖橫笛,長圓如此夜”?可不可以興來“對月題詩,喜作遙台客”?可不可以?

如果中秋那夜的月色是明朗似晝,皎潔如銀的,我想是可以的!因為在這樣的月色之下,明澈的心地會更加明澈,柔情的愛戀會更加柔情,那一地的銀光正好可以做有情人的披紗呢!何況,月色如輕煙籠罩,飄渺浮動;看清光乍瀉,含情脈脈;聽萬里笙歌,默默誰訴?對此良辰,如何不醉?這樣的月色,這樣的景緻,哎呀呀!怎麼不可以“永結有情遊”呢?

如果中秋那夜的月光是清寒似水,冷寂如露的,我想也是可以的!因為,縱使那夜燭影空搖,露濕皓魄,兩地相思,幽情難耐,但也不妨將這樣的中秋月温情地藏匿於心之一隅,用真情的呵護和持久的迷戀慢慢地給這樣的月光加温,我相信在下一個中秋月照耀之時,這一壺月光酒一定會散發出它暖暖的清芬的!

我這樣遙想着今年的中秋之夜,默思那無限風光無限情,不覺偷偷地笑了!

也許,其實不僅僅是因為我有了遠方!人經一春,自有一春的感懷;人歷一夏,自有一夏的領悟!逝去的時日一多,自然就格外地留意眷戀那些美麗的事物,更何況像中秋月這樣的有情圓月呢?我怎能不趕快抓緊時間留下她多情多姿的面影呢?

呵呵!這正是: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中年自多情!

啊!我的中秋月!今年的你一定會美麗如昨的!此後的你一定會圓滿如今的!

願得年年歲歲世間有情人把盞共此中秋月,醉舞人間,愛意綿綿!

中秋節的作文 篇2

作為本空間較為正式的一篇日誌了這是,今天是中秋節,也是全世界華人的中秋節。不過,卻真正的屬於我們這一些人和我的中秋節。在這裏,先祝全體中國人(包括有中國人血脈的朋友們)的中秋節快樂。

今天晚上,取消了老鄉會和社會上很多朋友們的聚會。而我在學校裏面和我的好兄弟們喝酒了,不算醉,但是有些些的模糊。這應該是這年的在大學裏的第二次了吧!不過真的挺高興的,在這裏,我遇見我終身的好朋友們,我還遇見了我喜歡的那個女孩子(開學都沒有見過,也算悲劇吧!)現在,其實已經過了午夜,在古人的時間裏,是算的上二更了,不過,這也是這一類人的習慣吧!我還記得,曾經我的一首詩《給正在寫詩的那些人》,靈魂有些些虛的人都喜歡晚睡,他們喜歡祝福所有人,他們想要所有人都幸福快樂。而他們只需要簡簡單單的生活。還記得在一首詩裏,《這是四點零四分的早晨》(《詩刊》文稿)我們懷揣的不是夢想,而只是一種感情。在《20xx年中國愛情詩選》裏,我承諾過,我喜歡的就只有你一個人(包括我的暗戀)。夜,有時候,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種態度,一種感情,一種生活。

這些天,我一直思考,我們的生活,我們未來,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世界,可是這種種的都沒有答案,就像你不瞭解你在任何人的人生中的地位一樣。其實我們都充滿矛盾。就像我的研究,對於清照和淑貞,有時候我都不相信自己,那些千秋絕代的事,為什麼就是要發生。而在哲學裏,世界的“原欲”“愛慾”,人們的複雜的'思想。世界的任性,世界的人性,世界的韌性,世界所生存的本質,其實沒有答案。而我們只不過一直在完善而已。在宗教學中,在倫理學中,在文藝學中,在美學中,在養身學中········我們所控制的,卻又是這“欲”,而人們的“欲”。卻一直被放大。

這是很多人的中秋!不是嗎?每個人都有思考,都是自己。正如你在我的生命裏出現一樣,沒有規律,而我們,就叫做緣分。談談我們之間的感情。首先感謝我的家人,感謝我的朋友,感謝我那些一直關注我的兄弟我的好兄弟,還有我那個喜歡的女孩子(其實你那麼純潔,而我一直喜歡你的純潔,喜歡我們在一起的工作,喜歡我擁着你過公路,喜歡你聽我的建議所盤的頭髮,這些都是我難以忘記的,正如你是我的初戀。)每一天,我們都很自然的生活着,沒有人察覺我們的異象。其實有很多心事只是對知己説的,就像醉酒的兄弟哭泣了一樣,那些我們隱隱着的傷心慢慢的揮灑,甚至是心酸。我的肩膀不夠寬,但是足夠挑起你沉重的臉龐。請相信我,親愛的。其實,我是那麼的在乎你,愛着你。我平時不説,是因為這愛太沉重,怕您挑不起。

今天是一個很高興的日子,因為我們找到了生活的方面,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對於未來,我們不在害怕,對於過去,我們勇敢面對,對於那一句不敢説出口的話語,可以大膽的表白。就像莎拉·布萊曼的《THISLOVE》可以讓你慢慢的品味。就像邁克爾·傑克遜的《earthsong》那麼大膽而慷慨。我的希望,也是大家的希望。祝每一個人都夢想成真。

這幾天是比較值得記憶的日子,首先作家朋友們都大作盡出,並且都收入各種選本(當然也包括自己的)。還有就是朋友們送書給在下,謝謝大家。然後呢就是我的作品已經連續在網站榮登榜首好多天了。所以慶祝一下下,為那些一直關注我的朋友們祈福。

對於感情,似乎説的清也説不清。首先感謝親愛的豆豆,始終的陪我兩年多了,你那麼的寬容,那麼的仁愛,對我的關懷我一直記在心裏。其次感謝陪我這一年多的大學兄弟和朋友們,那麼多的感情我們不説。最後感謝那個我沒有和任何人提起我卻很喜歡的姑娘,你要加油。(哎喲)(大爺)(這事你喜歡説的喲)。

現在已經晚了,對於一個有些累的人來説。而這時,又讓我想起,我生日的那時候,我們深情的歌唱每一個澎湃或許感傷的音符。你們在我的生命是那麼的重要。

現在真的晚了!親愛的,其實我還有很多話要説,只是我覺得你都明白我的感情,所以我愛你,我不説。

中秋節的作文 篇3

秋過了,就這麼過了。狂歡過後的落寞,是一種説不清,道不明,毫無緣由,卻又揮散不去的愁緒,我就深陷在這種愁緒裏,無法自撥。

靈魂,為什麼還是會被她牽引着,這樣憑添着愁緒,我就這樣深陷在這種虛無的、飄渺的情感中——一種用文字堆積而成的,似有若無的情感。曾經在她的文字裏,我找到了,找到了一種靈魂的契約,我不知道,那是不是我的一種錯覺?或許只是,僅僅的一種錯覺而已。可是,為什麼她的文字,可以那樣徹底的穿刺我的心扉,那麼毫無保留?

對於我來説,那是一段美麗的邂逅,即便出現在網絡,可我們一樣真誠,而她,於我而言,是一根我在孤獨苦海中抓住的救命稻草,帶來生存的希望可還是因為浮力不夠而沉沒了。也許,每段美麗的邂逅開始,都將註定迎來一個悲哀的結局吧,我一樣逃不出這厄運。人與人之間,因不瞭解走在一起,因瞭解而分開。我曾經那麼懷疑過這一句格言,因為我想,瞭解,不更加深兩個人的默契嗎?但是我錯了,當它發生在我身上時,我才知道,我真的錯了。因為,人性存在着太多的弱點,一旦瞭解加深,弱點呈現在對方跟前,於是,有人失望了,於是,分開了。

我不否認,我是一個存在着太多太多弱點的人,可面對生命中來來往往的`人,我很少令人失望,而這一次,面對着一個存在共鳴的女孩,我讓她失望了,我第一次正視自己,剖析自己,才發現,面對感情的時候,我是如此不會把握、不懂經營,憑着一腔熱情,狂熱得令人幾乎窒息,於是別人慌了,怕了,敬而遠之了。

忘卻吧,忘記昨天的歡愉今天的煩躁,忘記昨天的痴狂今天的妄想,忘記她的才氣她的熱情她的聲音以及我於腦海勾勒出來的她的樣子,忘記這個素未謀面卻曾經很深刻打進過我心扉的女子,讓時間鎖住過往的片刻温存。可是,我的心卻有種揮散不去的難過。因為,用那種方式決裂,真的好傷情。我能讀懂她最後決裂的文學,我真的懂,即便她最後説我誤讀了,可我心裏清楚,我沒有,只是太在乎,才會默認誤讀,才會一味承認自己錯了。可最後,該走的還是走了,該消逝的還是消逝了,想挽留,卻是有心無力,對方存心結束,糾纏又有什麼意義?我們都歸於從前的平靜了吧,是的,生活是平靜的,可是心呢?卻是失落的,悽然的,不能平靜的。

有人説,喜歡一個人多久,就用多久的時間來忘卻,我不知道對她的這種感覺,算不算是喜歡,抑或,那只是一種心情,一種情緒罷。可無論怎樣都好,如果真這樣的話,忘記她應該不會很久吧。但如果,我拿忘卻的來時間用來思念,這又該怎麼算呢?

一個人進來,那麼容易,那麼令人猝防不及,當那個人走了,才發現,停在心裏的,就不僅僅是回憶而已,就像一棵孤寂的老樹,秋風掠過,抖落的就不僅僅是枯枝殘葉,還有傷感與淒涼。

在這秋日的午後,面對遼闊的大海,仰着頭,讓快要溢出的淚水,蒸發在日光裏,來回漲退的潮汐,嘲笑着我的痴狂與妄想,我用一種落寞的姿勢,在海灘上走着,回過頭,看不到一絲足跡,卻忘了,足跡早在前頭,忘了,我是倒退着在走。可時間呢?是啊,時間是不能倒退的,所以,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到從前的歡愉和收到短信時對方看不見的微笑,回不去相識的最初,讓我重新把握重新經營那段感情,然後,我不再那麼狂熱,那麼痴迷,那麼浮躁,不讓她失望,不讓自己在心靈深處劃下一道明媚的憂傷。可是,是的,時間是回不去的。既然她已遠去,也不用再纏綿似水柔腸的心緒,純真的心,體會了生活的不完美,淚水不必流淌,至少,我們同在太陽底下,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各自書寫未了的人生。偶爾,當心靈在陰霾中騰出一片晴空的時候,我還是會想起,世界的另一角落,有個美麗脱俗的女孩,走在陽光下,輕風拂起她飄逸的長髮,那是一道動人的景緻。在這個落寞的秋日午後,面對大海,抖一抖衣領,理一理心緒,讓這段如煙如渺的網絡情緣,這份心靈的淡淡憂傷以及無奈的愁緒,飄散於充滿鹹味的空氣中。然後,一個人孤寂。

中秋節的作文 篇4

每當我聽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首詩,我就會想到中秋節。中秋節代表着閤家團圓 ,月圓人團圓嘛,所以我比較喜歡中秋節。

以前每當我過中秋節,我們全家總會聚在一起吃月餅,看電視。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中秋,我、媽媽和爸爸在游泳池裏一邊游泳一邊賞月。而那時已是秋天,所以總感受涼颼颼的。雖然一跳進水裏有些冷,但是那感覺特別值得回味。

可今年的中秋跟以前的(就)有些不同了。

中秋節到了,我和媽媽卻一直在逛家居廣場。太陽快下山了,我們才逛完。後來,我們準備去書城必勝客吃飯。在路上,我無意中透過車窗看見圓圓的月亮鑲嵌在空中。奇怪!怎麼今年的月亮不是那麼圓呢?哦,我知道了,可能是爸爸不在身邊陪同(陪伴)我們的緣故吧。那時,我又看了看媽媽,他(她)正在全神貫注的開車,一陣涼風吹過來,感到格外涼爽。

不知不覺就到了必勝客。剛進餐廳,手機突然響了。我一看手機,原來是爸爸!我趕緊接通電話,和他聊了很久很久。説實話,我很想爸爸。

我真希望下一次中秋節,除了爸爸,還有爺爺、奶奶都能聚在一起團圓。但我還是要感謝媽媽每年中秋都能陪着我。

周圍的一切是那樣的寂靜,我和母親各自搬了一條睡椅來到了屋頂上,我環顧四周一片漆黑,小區裏的那幾盞路燈顯得搖搖欲熄。此時此刻,那一輪明月在這幽靜的環境裏顯得是那樣突出,那樣純潔,那樣光亮。然而我的心中似乎有無數話語要向這茫茫月色的傾訴。

我不由想到了蘇軾的`那一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的父親自我四歲那年便外出打工,直至今天已有九年整了。只有每年過年才回來半個月,他不正是為了這個家嗎?但我是多麼希望父親能夠和我們母子倆一起過中秋呀!我是多麼希望我們一家能共同欣賞這美好的月色啊!雖相隔千里但我想父親此時也一定正深情的望着這一輪圓月吧!父親一人在外,此時他一定也更思念我們母子倆吧!此時的明月如同一面相連的鏡子,我似乎從上面看到了父親賞月的情景,仔細地看着父親的眼角流出了淚水,正當我疑惑之餘卻發現自己的眼角其實早已流出了淚花。

我愛太陽,但我更愛月亮,那種白玉盤似的月亮。在我眼裏,太陽是個豪放,熱情的男孩,而月亮則是個温柔,恬靜的女孩。我愛這種恬靜也愛這種優雅。再望着那輪明月,我感覺她如同天空中鑲嵌着的一顆碩大的明珠,光澤豔麗,閃閃發光;她如同一塊無與倫比而又價值連城的玉盤,純潔高雅,討人喜愛。

突然一個念頭傳入我心,我對媽媽説:“不如我們一起比賽,看誰知道含‘月’詩句的多。媽媽聽後滿口答應。我先打頭陣。”“立煜《相見歡》中的‘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媽媽接“孟浩然《宿建德匯》中的‘野曠無低樹,江清月近人’。”“王昌齡《出塞》中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維《山居秋暝》中的‘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李白《月下獨酌》中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古郎月行》中的‘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我和媽媽那時不時的歡聲笑語又時不時的打破了這黑暗中的寧靜。

賽夠了,我的視線再一次轉移到了那輪明月上,這少女肌膚般的月光,牛乳汁一般,灑在我的面龐上,我感到十分愜意。忽然飄來了朵朵淡雲輕輕地遮住了月亮,只看見在雲層中穿行閃光。她擠啊,使勁想鑽出來。一陣陣涼爽的晚風吹來,雲散了,月亮重新露出了她清麗的臉蛋,像小女孩撩開了披在額上的烏髮向大地露出微笑。我卻覺得那穿於雲層的月亮似乎更蓬勃而又富有詩意。我又發現月姑娘正用月光鋪成一條小道,直延伸到我眼前,好像是在邀請我到她的家裏去做客呢!

周圍依舊是那樣的寂靜,那幾盞路燈也熄了,我也漸困了,上眼皮怎麼也撐不起來了,悄悄進入了夢鄉,唯獨只有那輪明月依舊散發着那優雅,温柔的光,依舊是那樣純潔、恬靜。好美麗的月色,好令人難忘的中秋之夜。

中秋節的作文 篇5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有吃月餅的習慣。

在中秋節這一天裏吃月餅,可是流傳了一段傳奇的故事。那是一個神祕的神話故事。説的是在七仙女急忙的趕着回宮的時候,因為疏忽,給董永留下了一個兒子,從此,董永的兒子就被丟棄在了人間,不得回到天庭。時間慢慢的流逝,來到了一年中的農曆八月十五,這董永的兒子看到村莊裏的小孩子們在村頭的一棵大桂樹下盡情地玩耍,他也想過去和他們一起玩,和他們一起歡歡樂樂,和他們一起湊熱鬧,但是,出乎他的意料,當他走過去的時候,這班天真無瑕的孩子們,卻沒有一個人願意和他一起玩,和他一起歡歡樂樂,和他一起湊熱鬧,反而是不理彩他,不放他在眼裏,鄙視他,而且還用難聽的語言攻擊他。罵他是個沒媽、沒家庭教養的野孩子,他聽了之後,感到十分傷心和失落,覺得自己十分命苦,於是,便產生了幻覺,昏倒了在地上。當他醒來的時候,他模模糊糊地坐在了大桂樹下面,還是感到一臉的委屈,在一臉委屈過後,便是放聲的失聲大哭,好像響徹了這整個天際。或許是他真的有感動天神的能力吧!無意間,這嚎啕大哭的聲音,驚動了天神吳剛,他忍受不了自己良心的消遣,便偷偷地拿出了登雲的鞋子,輕聲地對董永的兒子説道:〞若是你想見到你的親媽媽,便把月下的鞋子給穿上。〞董永的兒子聽了之後,便按吩咐穿上了登雲鞋,不一會兒,這登雲鞋便起到了飛行的作用,帶着董永的兒子飛上了天空。

董永的兒子來到天空後,便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天宮,當他來到一處沒人的地方時,便看見了七仙女。這時候,七仙女左顧右盼,在確定旁邊沒有人的情況下,飛快地來到了自己的親生兒子身邊,那時候的七仙女,既是喜又是悲,不知高興還是傷心好,為了補償這孩子的失去的照顧,七仙女為孩子做了一個香噴噴的餅,讓孩子吃上了。七仙女親手把嫦娥送的桂花蜜糖,放上了一點花生米、核桃仁,用着美味可口的花生米、核桃仁做成了餡兒,把這些東西混合在一起,做成了一個圓圓的餅,就像天邊的圓月一樣,十分飽滿,十分團圓,滿懷興致地端到孩子嘴邊。但是,當玉皇大帝知道了這件事之後,感到了一身氣憤,怒沖天地説道:〞這七仙女,真是太放肆了!〞説完,便立即命令他身邊的麒麟,把董永的兒子放流到了人間,就這樣,董永的兒子再一次淪落到了人間裏,又繼續過着寒寒暄喧的生活,但是,這一次,他沒有選擇放棄,沒有選擇禿廢自己的生活,因為他終於可以看見了自己的親生母親,知道原來自己還有一個這麼疼愛他的親生母親,在這一原因的促使之下,他有了更加堅定的.信念,心裏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成為一個有很大作為的人,讓自己的親生母親在天庭上能夠看見自己的輝煌成就,把這一份輝煌成就獻給自己的親生母親,讓自己的親生母親為他而感到驕傲自豪。之後,董永的兒子也慢慢地長大,變得聰明起來,十分吃得了苦,努力地學知識,努力地讀書,最終,他得到了一個官位,歷盡千辛萬苦之後,終於過上了好的日子,開始了官員生涯,他也紛紛宣導他的理念,為了紀念他的親生媽媽――七仙女,他叫齊了各個州、各個縣的百姓們在農曆的8月15這天,紛紛來效仿他,效仿他做的月餅,把這月餅擺在月亮之下,以示懷念自己的親人。

這月餅就像天上的圓月一般,所以,後人們就稱它為月餅。吃了這圓圓的月餅,人們就能夠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共度平安,即使分隔千萬裏,也有着共同的心願,一起嚮往美好,一起嚮往美好的憧憬。

這個風俗習慣,一直流傳至今,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人們都會約上一家老少,聚集在月光之下,一邊賞月,一邊吃着月餅,一起共度天倫之樂。

中秋節的作文 篇6

明天是中秋節,今天下午第二節課,我們班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中秋詩會。

首先是主持人魏曉品與王程浩上台。王程浩:“明天是中秋”魏曉品:“中秋,月兒圓圓,中秋,月餅甜甜,”王程浩:“讓我們品詩誦詞歡度中秋!”合:“我們宣佈:‘中秋詩會現在開始!’”兩位主持人輕巧地拉開中秋詩會的帷幕!

接下來,同學們朗誦詩詞,韓雨珊等三人聲情並茂地朗誦了艾青的《思念是圓的》;王亞迪等人合誦了《金秋皓月》;李適展等人背誦了蘇軾的詞《水調歌頭》;範秋寧等人別出心裁表演了自己的原創詩《中秋樂》。範秋寧這樣的表演將詩會推向高潮。

我趁熱打鐵:“同學們,既然是中秋詩會,何不借此契機作詩一首慶中秋!”“好!”同學們齊聲答應。幾分鐘後,新詩出爐。我修改幾首後,讓同學們讀給大家聽!

王毅恆的《中秋月夜》:八月十五中秋夜,大家一起來團圓。圍在一起吃月餅,人人臉上笑開顏.

金洋的詩:中秋的月亮大又圓,中秋的月餅香又甜。中秋的我們樂又歡,中秋的'大家如神仙。

我們班後進生陳玉隆的《思圓》月亮在天邊,月餅在圓盤。思念無限遠,願親在身邊。快樂比蜜甜,團圓樂心間。

詩的前兩個小句子系陳玉隆寫,我稱讚他説:題目很新穎,詩句押韻,有空間感,詩意盎然。你接着寫下去,如加上思念悠遠句等句。“他聽了點了點頭。等我又在教室又轉了一圈,發現它已經加了四小句,但是是七個字的。雖然字數不一樣,但意思特別好。我刪掉了多餘的字。變成就了以上這首詩。我感覺相當滿意,不曾想名不轉經傳的陳玉隆寫了這樣的詩行,我怎能不替他高興呢?

萬鑫澤的藏頭詩《中秋快樂》中秋佳節幾時有?秋天八月又十五。快和家人在一起,樂樂呵呵鬧中秋!我接到此詩,真的很難想象,學生小小的腦瓜怎麼這麼靈光。他竟然寫起了藏頭詩,真不簡單!佩服之情是油然心生。

還有一首現代詩。我們班才女蘇欣悦寫的《中秋的月亮代表什麼》中秋的月亮代表什麼?/代表的是思念/思念着未能共度佳節的親人。/啊!中秋的月亮代表什麼?代表的是團圓/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啊!中秋的月亮代表什麼?/代表着喜慶/慶祝那新中國61年來的歡樂!/啊!中秋的月亮代表什麼?/噢,它代表的太多太多......

太多太多的作品無法一一寫出。在這裏在摘錄學生一些佳句:遙望明月不往日(範秋寧)老人慈祥的眼光看中秋,中秋,月光柔柔(羅旭陽)天外月亮銀如盤(王陽哲)吃餅賞月體親情(張志鵬)親情溢滿天(張雪薇)

首首詩,顆顆美麗的童心;句句意,點綴傳統中秋佳節更美麗!我看着、聽着、醉着,一名名小詩人在我們班這個小小空間誕生。中秋詩會,詩意盎然;中秋詩會深深地印在我心裏。祝願明天更美好。

最後,我評出了一等獎:蘇欣悦的現代詩《中秋的月亮代表什麼》萬鑫澤的藏頭詩《中秋快樂》陳玉龍的五言詩《思圓》二等獎鄧逸飛的《望月》金洋的《中秋》王毅恆的《中秋月夜》張雪薇的《賞月》三等獎趙雪琪的《中秋團圓》閆榮昊的《中秋節》魏曉品的《全家團圓》韓雨珊的《中秋》範秋寧的《中秋吟》

多麼可愛的孩子們,多麼美麗的詩行。讓我忍不住讀了又讀,賞了又賞。在這月圓的時刻,孩子們送給佳節一份最美的禮品,用心寫作、用愛創作,詩心飛揚,童心無邪!今年的中秋因此而美麗萬分!六五班的孩子們,在這特殊的日子裏,讓我們齊祝願共慶賀:中秋樂!

篇末,忍不住和詩一首:

中秋詩會

師生同堂賀節日,

吟詩誦詞拱月起.

嫦娥若知溢美詞,

寒宮也生温暖意。

中秋節的作文 篇7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説:“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説:“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説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説,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也被視為撮合姻緣的大好日子。

説起中秋的來源,坊間一直流傳着多個不同的傳説和神話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遊月宮等故事。

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多個版本。在較早的記載中,嫦娥偷吃了仙藥,變成了癩蛤-蟆,被叫着月精。

奔月後,嫦娥住的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一隻兔子,就別無他物。可是又有另一個説法是,在月宮裏還有一個叫吳剛的人。

唐明皇遊月宮,話説貴為天子的唐明皇對嫦娥非常的迷戀。一天他上了月宮,在月宮裏看到了一隻玉兔和一羣能歌善舞的仙女。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間的傳説中是賴月餅作為通訊工具。朱元璋帶頭取義,把字條塞在每個月餅餡裏,呼喚眾人依時起義。

中秋節的起源,其中的一個説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還有就是應節的月餅和燈籠。祭拜的.當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稱她為月娘。老人家説,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會被割耳朵

時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對於新的一代來説,中秋節最令人記取的是月餅和燈籠。當然,月圓當空的節日,是人們團圓的大好日子。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節終於到了,人們興高采烈,以各種節目形式來歡度這個傳統節日。這天剛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裏聚餐,慶祝生日,共度佳節。

來到酒店門口,譁!那裏人山人海,連泊車的位子都沒有了,人們把酒店都圍了個水泄不通。幸好我們預先訂好了四張桌,看到整個飯店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的歡樂景象,我心裏特別高興,盡情地品賞着各種各樣的海鮮和名菜。

中秋節的作文 篇8

那年的中秋節,是五年前的八月十五。

五年前八月十五還不是公休,還不是公休的八月十五,學校臨時調整了作息時間,早早地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提前一個小時放了學。

那天放學的時候,我習慣性地站在大門口,目送歡天的學生閃過大門的身影,目送喜地的老師急匆匆地跨過校門的檻,心裏盤算着靜校以後早點回家,省得讓白髮蒼蒼的老孃,再站在門前的槐樹下翹首,省得讓老孃不知疲倦地長時間地期盼。

傳達室的保安輕輕地摁下了大門的電動開關,摺疊的大門開始緩緩地打開,緩緩地拉長,形成了一道黑色的屏障。這道黑色的屏障,隔開了門外叫賣月餅的喧囂與噪雜,顯得安靜的校園更加的寂靜。我向保安道了一聲辛苦,送上了一句祝福的話語,然後沿着每天不知要走過多少次的校園大道,急匆匆地掃視着教學樓、實訓樓、學生公寓,看看樓上的窗户是否關好,看看大樓的樓門是否鎖好,看看學生公寓裏是否還有沒有回家的學生……

教學樓的大門虛掩着,沒有上鎖。我的心裏有些納悶:下班的時間若是在平時,老師批個作業,寫個教案什麼的,早來晚走是常有的事兒,但今天是八月十五,是傳統的闔家團圓的'日子!誰還在加班加點?

我帶着這樣的疑問,推開了虛掩的大門,輕聲走上了老師們辦公的三樓。

語文教研組的門開着,數學教研組的門開着,英語教研組的門也開着。我禮貌性地敲了敲語文教研組本已開着的門,張老師和兩個學生站了起來。

我提醒張老師説:天不早了,有什麼事兒明天再説吧。別耽誤同學們回家。

張老師向兩個學生擠了擠眼,會意地笑了笑,又向我擠了擠眼説:看我的學生多懂事兒,今天不回家了,要陪我過節!

看得張老師真心的笑容,我誇獎學生説:你們長大了,也懂事兒了。不過,也別玩兒的太晚了。張老師家畢竟還有老人和孩子。就在我轉身將要離開的時候,發現兩個同學的眼裏噙滿了淚珠,發現張老師的臉上帶着一絲焦急,似乎感覺她們之間有什麼“祕密”,但又不好問,也不好説,便説了一句你們聊着我再去看看,轉身走向了數學教研組。

敲了敲數學教研組的門,裏面鴉雀無聲,沒有一點的聲音。聽到我的敲門,教數學的董老師從隔壁的英語教研組裏走了出來。他一看是我,一邊和我開着玩笑説“是不是要和我們一起過節”,一邊悄悄地給我使了個眼神,示意我到他的辦公室。

在他的辦公室裏,我也和他開起了玩笑:看來是弟妹不讓你回家了吧?他苦笑地説:不是她不讓我回家,是我不能回家。

不等我再問他是什麼原因不能回家,他給我發起了牢騷:你看看現在這些年輕人,一點責任感都沒有,兩口子動不動就離婚。你離婚就離婚吧,可你把孩子安排好呀?這倒好,兩口子離了婚都不管孩子,弄得這些無辜的孩子無家可歸!

我有些丈兒和尚了,不知他這話從何説起。看到我滿臉的迷茫,他悄聲告訴我:

這幾個學生的父母離婚以後,誰也不管孩子,不是跟着爺爺奶奶過,就是跟着叔叔大爺過。聽説學校為了讓老師和學生過好中秋節,提前放學以後,知道他們心裏很難過,我們幾個老師一商量,決定和他們一起吃飯,陪他們過節。

我有些感動了,掏出手機,打了兩個電話,一個打給了母親,告訴她不要等我吃飯;一個打給了開小餐館的朋友,告訴他去買幾斤月餅,買,幾斤水果,再給我炒上幾個菜……

當一輪皓月高高地掛在樹梢的時候,我匆匆趕回了家。電視裏仲秋晚會接近了尾聲,母親蓋着一件棉衣依在了沙發上。一桌子的飯菜已經冰涼,桌上的碗筷似乎一點也沒有動。

聽到我走路的聲音,母親睜開了昏花的雙眼,問我吃飯了沒有,我給母親撒了慌説:學校有點事兒沒顧得上吃。她掀開那件蓋在身上的棉衣,端起已經冰涼的飯菜,打開煤氣灶,一一倒在鍋裏,又一一盛在盤子裏……

中秋晚會結束了許久,母親關掉了播放廣告的電視。問我過節了怎麼還這麼忙?我告訴母親回來晚的原因,母親什麼話也沒有説。儘管那晚我吃的特少,但母親沒有象往常那樣問我為什麼吃得這麼少,只看到她歲月雕琢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中秋節的作文 篇9

又是一年的中秋了中秋節。九月的天氣,卻還是秋老虎的熾暖。表妹依舊是來我家的,她名字裏帶“靈”字,我在這裏,便暫且喚她靈兒罷。

靈兒是才出去表演完回來的,她的頭髮梳得很細緻,還別了粉色的蝴蝶結;臉上還有沒卸完的殘粧,一時間,竟覺得陌生了。我照例摟她入懷、同她逗笑,誇她綴了米珠的公主裙是怎樣的好看,抱抱她説又重了,然後取了拿出糖來給她吃,努力地要像個做出大姐姐的樣子才好。她也一樣地玩,給我看她表演的`錄像,然後趴在沙發上擺弄我的玩意兒。靈兒還是那個天真愛笑的靈兒,只是,她長大了。

靈兒7歲了,7歲的靈兒,雖説依舊是個孩子,卻不同了。靈兒是今年才上的了國小,她大了,不再是從前那個聽話的娃娃了。她説話的口氣也變了,成熟了,儼然是小大人一般。我欣慰於她的成長,心裏卻禁不住心裏有些泛酸。有人説,兒童孩子原是天使,長大以後,就成了凡人。從前的靈兒從前真真是個天使,如今,也要成凡人了。

大人若依然把她當小孩子一般,在她旁邊説着説那,她便會端着小臂,皺起眉,反駁説,“才不是呢……”靈兒會抗議了,她大了,有想法了,會皺眉了,不會再一味的地順從長輩了。她也會在飯桌上,議論她們學校的班裏的人,“那個誰……她又説我了,還説我沒有送她禮物,然後她便不理我了……我也不理她了。”靈兒心裏開始有小九九了,她會察言觀色了,會和閨蜜鬧矛盾了,她偶爾也會摻和進大人們的談話裏來,“大伯,這個我也知道呢。”

吃罷晚飯,我們仍舊同往年一樣,去公園裏賞月。靈兒不再跟着大人們慢慢走了,她拖着我的手,在前頭跑得飛快。我説:“靈兒,這太快了,大人還在後頭呢,我們等等他們罷。”等大人們終於過來了,靈兒就得意地手舞足蹈起來,“瞧你們,那麼慢啊。”跳着舞,惹得路人頻頻側目。我不理他們,這才是我從前的靈兒,那個單純無邪的靈兒。

一路上,靈兒都在很起勁地同我講她們表演的事。“我們怎麼怎麼做……”從前,她總仰着小臉可愛極了地喚我表哥,現在,她已會捏腔拿調地叫我,“老哥。”我仍然柔柔應下,“噯。”心裏卻五味雜陳了。也怨不得她,隨着年歲長了,心思自然就成熟了,就如同我亦一年年在變一般,難道一輩子不長大麼。

到了公園,人已經很多了。她沒有像以前一般,蹦蹦跳跳地沒一刻安分,只是極安靜的走着,淡然,安定,似有一種不合年歲的成熟。我們尋了個空地,鋪開墊子坐下,取了月餅來吃。靈兒依然纏了我和嬸嬸一同玩遊戲,我們到底還是把她當小孩子的,就一直哄着讓着,也不較真,就任她撒歡兒。若是玩什麼抓人的,她便會存下小心機了,會哼哼哈哈耍賴了,有時她已碰了那人了,也不喊我,白害得我被抓。有時喊停時她還是不住地跑,我們便叫她,“靈兒,可不能再跑了呀。”也不計較,畢竟是遊戲而已。

吃月餅時,靈兒也學會挑剔了,不是大人隨手拿一塊便是那塊了,也得自己挑出蛋黃來,這才罷了。給她吃雪糕,她也會自己拿捏,若吃不下了,也不理它是極貴的,便棄在一邊,由了大人去收拾。她也會撒嬌着喊叔叔買了熒光棒來,做成眼鏡給我戴上,或是彎成一個大圓,執了放在我身後,彷彿是佛光普照一般。她總自己想出些好創意來,然後用熒光棒做出來,再給我裝扮了,叫母親來拍下照來留念。

靈兒漸漸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她是大了,聽她很老道地説話,只在心裏歎着,到底也是世俗了。

恍惚是過了中秋,至今已沒再見過靈兒了。今年中秋,月亮是格外的好,公園還是那樣熱鬧的景象,卻可謂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了。歲月到底是留痕的,即便是最純真的孩童也會被時光打磨得日漸世俗老成,滴水不漏。靈兒大了,我也大了。

中秋節的作文 篇10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都説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啊,中秋節這一份思戀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着的時候。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也被視為撮合姻緣的大好日子。 説起中秋的來源,民間一直流傳着多個不同的傳説和神話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遊月宮等故事。

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多個版本。在較早的記載中,嫦娥偷吃了仙藥,變成了癩蛤蟆,被叫着月精。

傳説,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它們輪流出現,照亮大地和給大地帶來温暖,但有一天,十個太陽卻一起出現,大地上的農作物都被烤焦了。這時,有一個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個太陽射了下來,替萬民消除了災難。人們於是把他擁立為王。后羿當上皇帝后,沉迷酒色,隨意殺人,成了暴君。他希望長生不老,跑到崑崙山盜取王母娘娘的不死藥, 他的妻子嫦娥怕他長生不老,百姓受苦,把不死之藥偷來吃了,於是她自己就輕飄飄地飛上了月宮。

奔月後,嫦娥住的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一隻兔子,就別無他物。可是又有另一個説法是,在月宮裏還有一個叫吳剛的.人。 後來,一般婦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宮裏的嫦娥遙祭。

説起中秋節,大家都會想到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

中秋節吃月餅據説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呼喚眾人依時起義。

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後滿清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古時,按習慣是春季二月十五早晨祭太陽,秋季八月十五晚上祭月亮,所謂

“祭日祭月不宜遲,仲春仲秋剛適時”,但在六朝以前,中秋不為人們所重視,到了唐代,才逐漸被人們重視,因為皇宮裏傳出了一個有關唐明皇八月十五遊月宮的傳説。據《唐逸史》記載:

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衞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棠羽衣曲”。

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唐代就有了。《洛中見聞》中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味極美。他聽説新科盡是在曲江開宴,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他們,這是有關月餅初見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已有“荷葉”,“金花”,“芙蓉”等花色名目,蘇東坡曾稱讚月餅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酥油,飴是飴糖。

到了明朝,祭月之風甚行。明世宗還派官員大興土木修建了夕月壇,即現在的北京月壇公園。這是皇宮朝廷專門祭月的地方。皇帝每三年必親自去祭一次“夜明之神”,餘年遣文武百官主祭。同時,中秋還在大內禁宮中舉行祭月活動。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説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 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

到如今,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作文 篇11

中秋節,在老家叫過八月十五,那是個怎麼過法兒呢?月餅自然是主角。

隨着節日的臨近,小賣鋪裏的貨架上悄悄的多起了各種包裝的月餅,還好大都是簡裝的,一般是五個一包,也有打月餅的店鋪攤點兒,自帶雞蛋什麼的,讓人家給加工,自己掏個手工費。月餅的口味也隨着歲月的變化而變得豐富。小時候,餡料很單一,基本都是五仁的,裏面還加了紅綠兩種細絲條,一直搞不懂是什麼原料做的,但清楚的記得那種口味,是自己最不能容忍的,吃到它們,往往連嘴裏的月餅一塊兒吐出。後來,父親去外地出差,趕上臨過節,會帶回來其他口味兒的月餅,記得有一種是脆皮的,説是香港風味,吃了感覺也就那麼回事。前幾年,月餅興起了果餡,什麼香蕉、橘子、鳳梨的,吃着還行,扛餓,後來看配料表,才發現原來統一是冬瓜蓉搭配的果味香精,以後也就不怎麼吃了,還嘗過肉餡兒的,裏面不是肉塊,是打碎的餡料,更沒有想象中的好吃。再後來,妻拿回來的蛋黃餡兒的和巧克力餡兒的月餅我還是蠻喜歡的。

還有一個活動就是打棗兒,一般都在上午,因為早上的棗兒最甜,家鄉還有句俗話叫“七月十五棗兒上色兒(shai),八月十五棗兒上杆兒”,大人登到高處,或站到房上,揮舞一根長長的竹竿,照着棗樹一頓亂敲,翠甜的紅棗伴着葉子啪啪落地,有時棗兒砸到頭上,還是挺疼的,但喜悦早已把它沖淡,全然不顧,自家人拿着簸萁籃子撿棗兒,樹下多了聞聲感來撿棗兒吃的鄰居,拿住一個,用手擦兩下,放嘴一咬嘎嘣脆,細甜,撿兩把,放進自己的口袋,再加上鄰里之間嘻嘻哈哈的寒暄,人們享受着豐收的熱鬧。自家的.棗樹,因為前些年翻修房屋,無奈刨了,後來在院牆外,滋生幾次,都被砍掉,後來就沒有再砍,現在已經長成了擀杖粗細,結的棗兒還不少,每次回家,兒子總要嚷嚷着夠棗兒吃,告訴他還沒有紅呢,他會高聲説他發現了紅的,其實那是壞了的,不知道這次能不能趕上打棗兒,也好和父母孩子一起享受一下這個樂趣。

午飯,在老家是正餐,因為農活大都是白天,這也是幾千年農耕社會生活的遺留。八月十五當天中午,一般家家都炒大鍋菜,準確的説,應該是熬或燉,但我們那兒都這麼説,我家一般都是冬瓜菜。 冬瓜片,五花肉,粉條,過油豆腐,混合的香味,從廚房飄出,迷漫整個院子,揭開鍋,端出饃饃(饅頭)箅子,撒上父親提前調好的芫荽葱花料汁攪勻,一人一碗,就上宣騰騰的白饅頭,美味自不必多説。

晚上,當明月初上,母親會在院子裏支上小桌,上面擺上月餅,瓜果,往往是蘋果,梨,石榴,橘子,香蕉之類,還有香爐,對月跪拜,祈禱五穀豐登,風調雨順。這不能算是迷信,這是千百年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最淳樸的感情。古往今來,多少詩人都將優美的詩句毫不吝嗇的給了中秋月:從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到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詩人把世間最普通的兩件東西串聯了起來,於是,月給酒增添了浪漫,酒給月披上了朦朧。自此,詩人更是借月抒情,辛棄疾寥寥幾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便勾畫出了一副鄉村夜景,美不勝收... ...

現在,中秋節成了法定假日,但生活方式的轉變和生活壓力的增大,已經很難讓人們再過着那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看房涼估時間做飯的生活了,多數年輕人都離開家鄉,到或遠或近的城市工作生活。中秋節多了超市商家的宣傳,多了精緻包裝的月餅,人們卻普遍感覺節日的氣氛淡了,除了吃兩口月餅,再也想不出其它的。沒有了往日家人的團聚,沒有了院中品茶賞月,吃月餅,話家常,成了户户高樓,陽台上窺月。是啊,社會的車輪不會倒轉,一切的一切,都會成為自然而然,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願景,亙古不變!

中秋節的作文 篇12

八月十五月兒圓,西瓜月餅敬老天,兒時的中秋節。

兒時的記憶中,這是對八月十五最好的描述了。但我兒時的八月十五,吃過月餅、蘋果和梨之類的東西,卻從未吃過西瓜。也從未見過我的長輩們擺下香案,放上貢品敬過老天。

記憶裏,每年的八月十五是農村秋天最忙的時候。地裏的莊稼在這個時候大都成熟了,記得當時家裏種的莊稼有玉米、高粱、大豆、穀子等糧食作物,此外,家裏還種着幾畝棉花。

八月十五,農家都有包包子的習俗。我家也不例外。在八月十五的前一天晚上,母親便發上面,第二天的早飯,全家人就能吃上母親包的豬肉冬瓜包子。因為當時家境還不富裕,平時吃肉的時候很少,但在這個節日裏,家裏總會稱上一點,包幾鍋包子解饞。冬瓜水脈大,一家人一邊愉快的吃着包子,一邊談論着今年的收成如何。包子一吃一口油,有時包子裏的油水還會順着手指往下流,於是,每個人的面前總會事先放上一隻碗,接着從包子裏留下來的油水,人們還不時的舔食手指上的油水。一頓飯下來,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也會吃點三四個包子。那情形,那吃相,現在想來仍歷歷在目,如在昨天。

吃過早飯,父親套好車就會拉着一家人到地裏忙着收秋。活兒很多,有時掰玉米拉玉米秸,有時割大豆或穀子,有時砍高粱,有時拾棉花,什麼活兒緊要就幹什麼。打穀場裏,有的人家忙着掐穀穗高粱穗,有的人家忙着打場。路上的車輛來來往往,絡繹不絕,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晚飯後,一家人也並沒有閒情逸致擺上八仙桌放上貢品祭天賞月。農家人哪有那閒功夫呢,天井裏的玉米堆得小山似的,不及早的將皮剝掉玉米要生芽,並且不好曬乾,堆在那裏滿滿當當的礙事。因此,吃過晚飯,一家人就各自搬個板凳,圍坐在玉米堆前剝玉米。就在剝玉米的'當兒,月亮漸漸升起來了,照得院子裏滿滿的,亮亮的。當時村裏還沒有通上電,正好藉着這明亮的月光多幹點活兒。於是一家人一邊剝着玉米一邊賞月,在不經意間剝出了許多新鮮的玉米。我們小孩們幹活也就一陣子,時間久了就不願幹了,幹活沒了興趣,困勁就上來了。於是都吵着要去睡覺。這時母親就會走進屋裏,拿出蘋果、梨和月餅之類的節日物品給我們分。我們孩子們一看到這些東西,睡意全無,一邊自己吃着,一邊也讓大人品嚐。在享用了這些美好的東西之後,我們就會有了精神再幹一陣。因為是在深秋季節,氣温較低,剝到後來玉米上就濕漉漉的一層水了。到了實在撐不住的時候,我們孩子們就都進屋睡覺去了。躺在暖烘烘的被窩裏,很快就會進入夢鄉。有時一覺醒來,聽見大人們還在天井裏剝玉米,等第二天早晨起來一看,滿天井的玉米都包完了,也不知昨夜他們熬到幾點鐘。

就這樣,八月十五就在一家人的忙碌中,在我們孩子們吃了蘋果梨月餅乾了很多活兒睡了一宿覺之後,就已經成為歷史了。唉,好過的節日忙碌的秋呀!

八月十五的水果,母親也並不是全部分給我們吃掉,而每每總會留出幾個蘋果放在衣櫃裏,時間久了,滿屋裏都溢滿了好聞的蘋果味,而這時我們就會到處翻找,央求母親拿出來吃掉,於是母親就會讓我們閉了眼,變戲法似的不知從哪兒拿出一個,割成幾角,給我們分着吃。此時的味道竟覺得比八月十五的不知要好多少倍!唉,貧乏的時代!嘴饞的孩子們!

如今,我參加工作已十多年,八月十五的物品從兒時的蘋果、梨和月餅之類發展到現在的葡萄、西瓜甚至更高級的水果更好吃的物品已都不再稀奇,女兒的零食可以説是應有盡有;而家中的父母呢,多年來的習慣似乎並沒有多大改變,除了吃的穿的用的比以前有了較大改善外,還是終日忙碌着,從不管什麼八月十五或其他什麼節日。

多想在一年的八月十五,讓父母放下手中的活兒,擺上些時鮮水果,炒上幾個小菜,燙上一壺好酒,一家人圍坐桌旁,把酒賞月,閒話家常,盡享天倫之樂!

中秋節的作文 篇13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裏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着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

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温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羣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這句詩是詩人李嶠在中秋之夜作的,來讚美中秋圓月。

中國自古就有在八月過中秋的習俗,中秋節與元宵節、端午節並稱三大節。這個節興起較晚,到了唐朝才有人登台或坐船賞月,北宋太宗(97——997)年間,定農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也就是公曆九月至十月,這時恰好是三秋的一半。此後逐漸形成祭月、拜月、賞月以及吃月餅的習俗。人們也會談起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與之有關的神話傳説。

人們在中秋節互相贈送月餅,這一天也一定要吃月餅,用圓如滿月的月餅來象徵團圓。在中秋節這一天,如果家中有親人在外沒有回家的,分月餅時也要為他留一份。在現代,中秋節夜晚,人們通常是一邊吃着月餅和柚子,一邊賞月。孩子們大都是提着燈籠,以大紅紙燈籠最多,含有避邪的意思。也有一些打着五顏六色的卡通燈籠、塑料燈籠,種類繁多,多不勝數。民間的習俗還有送給孩子“兔兒爺”以供玩樂,包糖餅,把香紮成龍點燃,用來舞龍等。中秋節晚上,各地都會放煙火,來裝飾夜空,更帶來節日氣氛。

古人説得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自古以來過中秋節,有誰不思念遠方的親人呢?

在這古老傳統的影響下我國一直有這樣的習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吃團圓飯,讓許多親朋好友在於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激動的事情。這讓許多在外地的人們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鄉的遊子常年在外這使得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人們的”悲歡離合”這又讓多少人痛心!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這都是千古絕唱!

許多遊子不都是用月來表達對家鄉的深深的感情、對親人的關懷與思念嗎!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現在不也是有大多數部分的人圍坐在桌前”吃餅賞月”嗎!

中秋節的作文 篇14

我自認為自己不是懷舊的人,以前的事過去了,也就忘了,因為,人生中沒有太多的時間讓你憶昔,只能一味的往前,往前……

而在這特殊的日子裏,望着天空那一輪皎皎的明月,思念如潮水般湧來,中秋,一個充滿傷感的日子。在這一天,似乎每個人都懷念自己的故土,想念那個生你養你的地方。也許,我還小,我不理解故鄉,不理解那些遊子的異樣感受,我只知道,我有兩個家,一個生我養我的家,一個教育我成長的家,而在這天中,我想家了,那個生我養我的家,以及家中的那個人。

6歲時,父母為了讓我接受好的教育,毅然把我的户口從河北轉到了河南,那時的我什麼也不懂,只明白自己從一個小村子裏到一個城市來了,我只明白,外公外婆離我很遠,以後見他們一面很麻煩,走的時候,我至今清晰地記得,外婆的眼中泛着淚花,那時,我不懂,現在,也許我懂了。

6歲之前的時光都是在外婆家過的',外婆家有兩棵大棗樹,挨的比較近,心靈手巧的外婆為我做了一個鞦韆,那時沒有玩具的我看見這些,一定會高興壞了,事實也是如此,整天跟在外婆後喊:“外婆真好,外婆真好。”我想那時的外婆心中定比吃了蜜還甜吧!以後,外婆就總是陪我盪鞦韆,鄰居家的小孩都很羨慕,而我也從不吝嗇,好的東西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於是,外婆家天天都很熱鬧,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感染了整個小院,陽光也無比的耀眼,照得我們每一個人都亮閃閃的。

夜幕降臨的時候,我的小夥伴也該回家了,吃過晚飯,我便會和外婆一起在院子裏觀星賞月,老家的夜空異常美,滿天的星星呀,足夠讓人眼花繚亂,雖然城市的夜空也很美,但是城市的喧囂與浮華永遠也不會改變那種美,是摻了雜質的,一眼望不到底。老家的夜空是真實的,沒有任何華麗的裝飾,就像那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中描寫的少女一般純淨無瑕。投身到這樣的星空中,從內到外都會有一種境界的提升。

外婆沒文化,説出來的話卻藴意深刻,她告訴我,一個人沒才不是錯,關鍵是要做個好人。也許當時我不懂,可當我現在回憶起這句話,卻可以理解其中藴含的深刻道理,多麼樸實的一句話,沒有任何華麗詞語的修飾,卻道出了千百年來人類所存在的一個共同的問題:同為人類,卻不懂如何做人,可悲呀!

外婆疼我,但並不溺愛我,甚至當我犯錯誤時,還會狠狠的罵我,有一次,我去鄰居家玩,看見桌子上有個很漂亮的首飾,便拿回家了,也許那時的我真的什麼也不懂,只是單純地欣賞,喜歡而已,可外婆不一樣。她領着我親自到鄰居家道歉,固執的我認為自己本就沒有錯,外婆當時就打了我,我哭的那叫一個撕心裂肺,最終還是道了歉。回到家,已經很晚了,我耐不住睏意,在很低的啜泣聲中沉沉地睡着,半夜,外婆給我擦藥,把我弄醒了,半睡半醒的我聽到外婆小聲地説:“孩子,外婆今兒打了你,心中也不比你高興,外婆只是讓你明白自己的錯,萬一以後你再這樣,心中也會有個警醒,否則,就是外婆害了你呀……”外婆還是絮絮叨叨地不停,我卻又睡着了,外婆的話沒有錯,從此我再也沒那樣做,因為我知道,無論別人的東西再好,終究是別人的,就算拿在自己手中,也不會屬於你,當然,其中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怕外婆傷心。

在老家的中秋節,過得是異常的熱鬧,因為每當這時,父母也會從外地回來,望着天空那一輪皎皎的明月,不知為何,小時候的我認定了,它就是我的外婆。

悲歌可以當泣,思念故鄉,鬱郁累累,不過最重要的還是那個人,小時候,將月亮視為自己的外婆,也不是無道理,外婆在我的童年的記憶裏,印象最深、教我的最多,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輪明月,完美無敵,而外婆就是屬於我的那輪明月,時刻不忘教育我,提醒我。

倚在欄杆,抬頭望月,透過月亮的身影望見一個人,慈祥的面容,嘴角帶笑,我的外婆!思念故鄉,鬱郁累累,這個中秋節,沒有月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zhongqiu/251d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