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中秋節 >

2023中秋節的寓意

2023中秋節的寓意

2023中秋節的寓意1

中秋節月餅的來歷

2023中秋節的寓意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説:“應將胡餅邀蟾蜍”。説完把餅分給羣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嘗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

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月餅象徵着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水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羣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着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 。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的象徵。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説地,盡享天倫之樂。

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説,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太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宋代的文學家周密,在記敍南宋都城臨安見聞的《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之名稱。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記》曰:“八月十五日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清代,月餅的製作工藝有了較大提高,品種也不斷增加,供月月餅到處皆有。清代詩人袁景瀾有一首頗長的《詠月餅詩》,其中有“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戚里相饋遺,節物無容忽……兒女坐團圓,杯盤散狼藉”等句,從月餅的製作、親友間互贈月餅到設家宴及賞月,敍述無遺。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據傳最早還是在唐代,唐太宗在貞觀四年時,征討突厥得勝並生擒其頭領,八月十五凱旋迴京。為慶賀勝利,京城長安通宵狂歡。當時有個經商的吐蕃人向唐太宗獻餅祝捷。李世民接過華麗的禮盒,拿出胡餅笑指天上明月説:“應將胡餅邀蟾蜍(即月亮)”,隨之把胡餅分給羣臣食之,這胡餅就是後來的月餅。

還有一種流傳更廣的説法,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據説是由元末流傳下來的。相傳元朝時,中原廣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欲聯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嚴密,苦於無從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温便想出了一條計策,命王昭光製造餅子,將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字樣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使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因而一舉推翻了元朝。為了紀念這一功績,因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也就傳了下來。特別在我國東北地區,更有“八月十五殺達子”的説法。人們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諧成天下人們美好的心願。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的象徵。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説地,盡享天倫之樂。

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2023中秋節的寓意2

中秋節賞月的寓意:團圓,寄託情懷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人們通過在中秋節賞月來寄託情懷,也是人們渴望團圓的美好心情。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盛於唐宋。唐詩有多篇中秋賞月詩,如王建有詩:“月似圓盛色漸凝,玉盆盛水欲侵稜。夜深盡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燈。”徐凝寫道:“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峯前看不眠。”宋代,民間中秋賞月之風更加興盛。《東京夢華錄》對北宋京都賞月盛況有這樣的描寫:“中秋夕,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我連坐至曉。”

中秋節又稱月節、追月節、拜月節、玩月節。從唐代中葉開始,中秋賞月之風日盛,成為時尚。“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的一首《靜夜思》,婦孺成誦。他的《把酒問月》,從“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寫到“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寫出了人生的感悟。

明清時期,祭月、拜月成為全國通行的習俗。清代俗諺有:“八月十五月兒圓,西瓜月餅供神前。”清代有特製的祭月月餅,這種月餅較其他月餅為“圓而且大”,“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兔之形。”特製月餅一般在祭月之後就由家人分享,也有的留到除夕再來享用。

在明代,北京人八月十五日祭月的方式是,在市場上買一種特製的“月光紙”,上面繪有月光菩薩像,月光菩薩端坐在蓮花座上,旁邊有玉兔持杵在臼中搗藥。這種月光菩薩像小的三寸,大的一丈多長,畫像金碧輝煌,非常精緻。當時,家家設月光菩薩神位,供圓形的果、餅與西瓜,西瓜要切成蓮花狀。晚上,在月出之方,向月供祭、叩拜,叩拜之後,將月光紙焚化,一家人共享撤下來的供品。

明清以後,北京中秋節新添了一個節令物件——彩兔,清人暱稱玉兔為“兔兒爺”。人們用黃沙土做玉兔,裝飾以五彩顏色。兔兒爺的製作工藝精美,造型千奇百狀、滑稽有趣,京城人“齊聚天街月下,市而易之”。兔兒爺給市井生活增添了許多情趣。20世紀初,民間索性將祭月稱為“供兔兒爺”。名稱的變化,包含着豐富的文化信息,高懸的明月,在近代百姓那裏已俗化為可觸摸甚至可以把玩的物件。雖然人們依舊供奉它,但它已失去神聖的品性,成為一種世俗觀念的表達。

明清以後,每逢中秋,一輪圓月東昇時,人們便在庭院、樓台,邊賞月邊暢談,直到皓月當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樂融融。在我國少數民族地區,中秋這一天還舉行別具特色的.“拜月”、“鬧月”、“行月”、“跳月”、“偷月”等活動。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遊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因此,中秋節還有“團圓節”之稱。

中秋節寓意什麼

(一)團圓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着團圓。

(二)和諧

中秋慶賀着期待着豐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諧。“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區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説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説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三)感恩

中秋節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它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於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認識,體現了一種對於家庭的重視。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2023中秋節的寓意3

忌頭髮遮額頭

如果有劉海的女生最好把自己額前的頭髮捋向後邊或者兩側,千萬不要讓額頭被頭髮遮住,因為這是你的神燈所在。

忌身體弱、體質差的人賞月

中秋節的時候,身體很弱的人不建議去野外賞月,拜月。特別是最近流產過或者剛生育過寶寶的婦女,也不宜賞月,就算在自家陽台也最好不要看月亮。

忌失意、運勢弱的人賞月

若是最近的運勢比較低落,情緒比較差的,最近比較失意的。比如官場失利,情場不順,工作不順心,家庭不順心,考試考砸,生意虧本的人等,最好不要賞月。

忌新婚媳婦中秋不回婆家

俗話説:“吃亂了月餅死公公。”如果是新媳婦婚後第一年在婆家過中秋的話,就要一連幾年都在婆家過中秋。如果婚後第一年是在孃家過的中秋,那麼就要一連幾年在孃家過中秋節。這樣可以避免吃亂了月餅,避免公公發生不測。

男不拜月

舊時漢族中秋節的拜月風俗流行於全國各地。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中秋節“惟供月時男子多不扣拜。故京師諺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俗謂月亮屬於太陽,而月神嫦娥是女性,所以拜月活動只能又女性參加。

忌剛剛搬家,而又沒有“鬧房”的人賞月

最近剛剛搬家,而搬家後沒有“鬧房”的人最好不要賞月,或者感覺搬家後自己的身體,運勢不好的人,最好謹慎賞月。

忌出門前或者回家後不燒香

中秋節出門前燒香可以保佑出行平安,回家後燒香則是表示答謝,為今後一年的.出行平安而祈福。

忌果餅不圓

當中秋節的月亮高高掛的時候,人們設壇燃香,陳列月餅瓜果等拜月亮。許多人家都會在月圓之夜祭拜月亮,焚燒月光紙,擺下供月食品,然後分給家人。全家聚在一起吃月餅。月餅又稱為團圓餅,吃了讓全家同心協力,團結不離散。所以果餅必須是圓的,就算把瓜果月餅切開來也必須是月牙瓣的蓮花狀。

吃月餅以示“團圓”和平安。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2023中秋節的寓意4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

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寓意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月餅寓意團圓,應該是明朝開始的。如果綜合明朝有關月餅與中秋節民俗的資料來看,應該能夠看出月餅取意團圓的歷史軌跡:中秋節祭月後,全家人都圍坐一起分吃月餅月果(祭月供品)。因為月圓餅也圓,又是閤家分吃,所以逐漸形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團圓的寓意。

中秋節習俗有哪些

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

中秋之夜,同樣盛行“拜月”風俗。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中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蹟。文人士大夫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鍾,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徵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水調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説時節事》一文説:“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着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説:“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在福建廈門地區還有博餅的習俗,而且博餅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聞着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玩花燈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綵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杆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綵最精巧。另外還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用紙紮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歡笑追逐。另外還有兒童手提的各式花燈在月下游嬉玩賞。

在廣西南寧一帶,除了以紙竹扎各式花燈讓兒童玩耍外,還有很樸素的柚子燈、南瓜燈、桔子燈。所謂柚子燈,是將柚子掏空,刻出簡單圖案,穿上繩子,內點蠟燭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燈、桔子燈也是將瓤掏去而成。雖然樸素,但製作簡易,很受歡迎,有些孩子還把柚子燈漂入池河水中作遊戲。

廣西有簡單的户秋燈,是以六個竹篾圓圈紮成燈,外糊白紗紙,內插蠟燭即成。掛於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給孩子們玩。

燒塔

南方廣泛流傳着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遊戲。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於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於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無人觀看,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廣東潮州的燒瓦塔,也是以磚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樹枝燒起火來。同時還燃煙堆,就是將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結束後燒燃。而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亦類似這種活動,但民間傳説是為了紀念清代抗法名將劉永福將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國侵略者)燒死的英勇戰鬥。福建晉江亦有“燒塔仔”的活動。

傳説這種習俗與反抗元兵的義舉有關。元朝確立後,對漢人進行了血腥的統治,於是漢人便進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約中秋節起事,在寶塔的頂層點火為號。類似於峯火台點火起事,這種反抗雖被鎮壓下去,卻遺存了燒寶塔這一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祭月,歷史久遠,是古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二十四節氣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普及於漢代,漢代是我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

中秋節成為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日,大約是在唐代。唐代時中秋風俗在我國北方已流行。北宋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普遍的民俗節日,並正式定陰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到了明清時,中秋已成為中國民間的主要節日之一。自古就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2023中秋節的寓意5

柚子是中秋節必不可缺的水果,一來中秋節前後正好是柚子最好吃的季節,錯過可惜;二來柚子又大又圓、象徵“團圓”。

柚子不僅營養豐富,味道微酸促進消化,可以化解吃月餅或肉食帶來的油膩感,而且外形渾圓象徵團圓之意,同時,“柚”與“佑”諧音,代表希望月神護佑的美好意願。

柚子諧音遊子,中秋是團圓節,遊子當然回家團圓了。柚子又有“佑子”的諧音,藴意吉祥,歡慶佳節之餘,也討了個“彩頭”。柚子在南昌的方言裏面,諧音是“有子”,因此中秋節吃柚子也有早生貴子的吉祥寓意。

在台灣,中秋節吃柚子可不能簡單地一剖兩半了事。柚子皮要剝成花瓣一樣的形狀,好給小朋友做帽子。有的手工達人會在柚子皮上作畫,或是把柚子做成小動物的造型,好看又有趣。中秋之夜,頂着柚子帽的小朋友與家中大人一起賞月,着實一幅温馨可愛的畫面。

柚子味道酸甜,略帶苦味,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及大量其他營養素,是醫學界公認的最具食療效益的水果,有降血糖、降血脂、減肥、美膚養容等功效,經常食用,對糖尿病、血管硬化等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對肥胖者有健體養顏功能。

中秋節吃柚子好處

保護心臟

每天吃一個柚子,能夠有效的降低人體之中的壞膽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特別是深紅色的柚子對於心臟健康效果更好,因為他其中含有的氧化劑更高。

治療糖尿病

吃過柚子的人都知道,柚子之中帶有一種獨特的苦味,不要嫌棄他不好,這種苦味物質也就是柚皮素對於身體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柚皮素能夠有效的幫助治療糖尿病,能夠有效的提高人體對於胰島素的敏感性。所以説,經常服用柚子能夠起到很好的.治療糖尿病的作用,是一種非常好的保健水果。

去除色斑

皮膚專家經過研究發現,柚子之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這種物質能夠有效的令皮膚之中的色斑減退。所以説,柚子也是一種很好的美容品,將柚子切開之後澆上一些蜂蜜,然後輕輕的塗抹、按摩皮膚,這樣能夠很好的美白皮膚。

緊緻肌膚

柚子之中所含有的大量維生素c,不僅能夠起到去除色斑的作用,同時還能夠令我們的皮膚更加的緊緻,保持在一個最佳的狀態。這主要是由於維生素C這種物質對於身體分泌膠原蛋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經常服用柚子,能夠令我們的皮膚變得更加的豐滿和平滑,具有很好的護膚作用。

增強體質

柚子能有效的幫助身體吸收鈣質以及鐵質,對於身體非常的有好處。另外柚子只中含有比較多的天然葉酸,這對於正在備孕或者是懷孕期間的女性非常的好,能有效的預防貧血出現的可能,並且對於胎兒發育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有利於減肥

營養專家研究發現,在不改變其他飲食習慣的基礎之上,每天在飯前吃半個柚子,然後堅持十二週以上的時間,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減肥作用。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主要原因就是由於柚子之中所含有的一種化合物能夠有效的加快脂肪進行燃燒,所以柚子也是一種天然的減肥水果。

中秋節吃柚子的禁忌

不能與藥同服

臨牀發現,高脂血症病人用一杯柚子汁送服一片美降脂藥片,結果相當於用一杯水送服12~l5片同類藥的降血脂作用,病人會因此出現肌肉痛,甚至腎臟病變。

一些病人在服用抗過敏藥特非那定期間,若吃了柚子或飲了柚子汁,輕則出現頭昏、心悸、心律失常等,嚴重的可能猝死。

與柚子產生不良作用的藥物還有:環孢素、咖啡因、鈣拮抗劑、西沙必利等。飲用一杯柚子汁,與藥物產生作用的可能性會維持24小時,因此,正在服藥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最好不要吃柚子或喝柚子汁。

身體虛寒的人不宜多吃

柚子性寒,脾虛泄瀉的人吃了柚子會腹瀉,故身體虛寒的人不宜多吃。

服避孕藥的女性應忌食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柚子對避孕藥的影響最為突出。專家稱“如果服用了避孕藥的婦女,在性生活後食用1~2個柚子,或者直接用一大杯柚子汁送服避孕藥,那麼她就有可能成為一名母親,原因就在於柚子阻礙了女性對避孕藥的吸收。”

高血壓不能吃柚子

柚子中含有緩解高血壓所必需的天然微量元素鉀,照理説應該是降血壓的好東西。但由於大多數高血壓患者會一直服用降壓藥,要是在此期間吃了大量的柚子,那對高血壓病情的緩解不僅不利,甚至會出現頭暈噁心、心慌乏力等症狀,甚至可能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或中風。因此在服用降壓藥期間,一定不要吃柚子或者飲用柚子汁等。

2023中秋節的寓意6

中秋節的寓意

中秋節的寓意為家庭團圓幸福、花好月圓。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拜月、賞月、團圓慶賀是傳統中秋節俗的核心,從當代社會生活看,它依然有着符合民眾生活需要的現實意義。

中秋節象徵親人的團圓。“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節日是民族凝聚的促進劑,有着強大而又神祕的力量,“團圓”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產物,是“天人合一”哲學理念的高度體現,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理念。花好月圓之夜,就是骨肉團圓之時。人世間總是離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與人生的失意總是難以避免,因此,追求團圓就不僅僅是一種現實的需要,還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

中秋由來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節”。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優良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古人給予月亮許多傳説,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騷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中秋節有哪些風俗

1、祭月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來,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拜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將“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2、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據説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古時候南北風俗各異,各地風俗不一,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3、吃月餅

月餅,又叫月團、豐收餅、宮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供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月餅象徵着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發展至今,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中秋節這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

4、扎燈籠

古時在廣東,中秋臨近時,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此外,還有很多小朋友會用水果皮扎燈籠。另外,還有木瓜燈、香蕉燈等,最簡便的是“柚皮燈”,幾乎家家户户的小孩都能做。紮好的燈籠除了用來“樹中秋”,更有情侶提着燈籠依偎賞月。

中秋節傳説故事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逢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説,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粧枱的百寶匣裏,不料被小人逢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逢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逢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逢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着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逢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着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眷戀着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2023中秋節的寓意7

中秋節賞月的由來

據史料記載,上古時代帝王就制定了“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還將農曆每季中的三個月分別稱為“孟”、“仲”、“季”。八月十五,居於秋季正中,故稱為“仲秋”或“中秋”。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農耕時期和崇拜自然現象的祭祀儀式,即祭杞月神的儀式。即慶賀農作物收成季節。即“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春祈秋報”作為答謝神聖的一種儀式。

古代祀月的儀式,不斷演化,形式範圍不斷擴大,漢魏時期已出現了“中秋賞月”習俗。漢武帝時有賞月之風。據>記載∶“諭尚書鎮牛渚,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而到唐玄宗時代更是盛行,唐>雲∶“中秋夕,上與貴妃臨太液池望月。”後來又建專供賞月的“賞月台”。至宋代賞月之風更盛,南宋宮中建有“賞月橋”。

“安史之亂”後,賞月之風從宮庭、士大夫上層社會擴展至民間,文人雅士興起了賞月、玩月、詠月,據宋·吳自牧>記雲∶“此際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小竟文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團圓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窶之人,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買賣,直至五更,玩月遊人,婆娑於市,至曉不絕。”

中秋節賞月的寓意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人們通過在中秋節賞月來寄託情懷,也是人們渴望團圓的.美好心情。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盛於唐宋。唐詩有多篇中秋賞月詩,如王建有詩:“月似圓盛色漸凝,玉盆盛水欲侵稜。夜深盡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燈。”徐凝寫道:“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峯前看不眠。”宋代,民間中秋賞月之風更加興盛。《東京夢華錄》對北宋京都賞月盛況有這樣的描寫:“中秋夕,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我連坐至曉。”

中秋節又稱月節、追月節、拜月節、玩月節。從唐代中葉開始,中秋賞月之風日盛,成為時尚。“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的一首《靜夜思》,婦孺成誦。他的《把酒問月》,從“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寫到“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寫出了人生的感悟。

明清時期,祭月、拜月成為全國通行的習俗。清代俗諺有:“八月十五月兒圓,西瓜月餅供神前。”清代有特製的祭月月餅,這種月餅較其他月餅為“圓而且大”,“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兔之形。”特製月餅一般在祭月之後就由家人分享,也有的留到除夕再來享用。在明代,北京人八月十五日祭月的方式是,在市場上買一種特製的“月光紙”,上面繪有月光菩薩像,月光菩薩端坐在蓮花座上,旁邊有玉兔持杵在臼中搗藥。這種月光菩薩像小的三寸,大的一丈多長,畫像金碧輝煌,非常精緻。當時,家家設月光菩薩神位,供圓形的果、餅與西瓜,西瓜要切成蓮花狀。晚上,在月出之方,向月供祭、叩拜,叩拜之後,將月光紙焚化,一家人共享撤下來的供品。

中秋賞月

明清以後,北京中秋節新添了一個節令物件——彩兔,清人暱稱玉兔為“兔兒爺”。人們用黃沙土做玉兔,裝飾以五彩顏色。兔兒爺的製作工藝精美,造型千奇百狀、滑稽有趣,京城人“齊聚天街月下,市而易之”。兔兒爺給市井生活增添了許多情趣。20世紀初,民間索性將祭月稱為“供兔兒爺”。名稱的變化,包含着豐富的文化信息,高懸的明月,在近代百姓那裏已俗化為可觸摸甚至可以把玩的物件。雖然人們依舊供奉它,但它已失去神聖的品性,成為一種世俗觀念的表達。

明清以後,每逢中秋,一輪圓月東昇時,人們便在庭院、樓台,邊賞月邊暢談,直到皓月當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樂融融。在我國少數民族地區,中秋這一天還舉行別具特色的“拜月”、“鬧月”、“行月”、“跳月”、“偷月”等活動。

中秋節賞月的活動含義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遊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因此,中秋節還有“團圓節”之稱。許多古詩表達了人們此時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萬里無雲境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詩云:“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歷來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蘇軾《水調歌頭》詩云:“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ge),低綺(qǐ)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鈎新月,可聯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想到美好的團圓生活;月亮的皎潔,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這月亮意上,集凝聚了人類多少美好的憧憬與理想!

2023中秋節的寓意8

1、八月中秋月兒圓,對着嫦娥表思念,心中的人啊你可看見,嫦娥也在默默祝願,願你生活比蜜甜!

2、悲歡離合:悲傷、歡樂、離散、聚會。泛指生活中經歷的各種境遇和由此產生的各種心情。

3、碧海青天:原是形容嫦娥在廣寒宮夜夜看着空闊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淒涼。後比喻女子對愛情的堅貞。

4、窗前明月光,月餅有點髒;疑是手沒洗,皺眉自思量。舉頭望明月,明月正照窗;低頭細查看,原來沒包裝。中秋祝你,吃餅快樂,賞月開心!

5、發這條短信,主要是想提醒你,中秋節快到了,月餅準備好了嗎?心情準備好了嗎?最重要的是,請我吃飯準備好了嗎?呵呵,提前祝你中秋快樂!

6、豐收這幸福做陷,聚集這快樂做皮,取這天上的月亮為模型,為你做這世界上最為圓滿的月餅,希望你中秋佳節人月兩團圓,中秋節快樂。

7、涵虛雲霧分,人向廣寒奔。蟾宮折桂日,豈敢笑王孫。中秋共晴光,美景伴良辰。藥經靈兔搗,玉液滿金樽。舉杯同祝願,月圓永無痕。

8、花殘月缺:形容衰敗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兩相離異。

9、花好月圓:花兒正盛開,月亮正圓滿。比喻美好圓滿。

10、花好月圓日,中秋喜相逢;明月寓團圓,祝福寄友朋:願生活如圓月,夢想皆達成,幸福明月光,伴你天下行!中秋快樂!

11、剪一片快樂雲裳,襯托你的微笑臉龐;裁一段好運月光,呵護你的甜蜜夢鄉;裹一縷平安餅香,温暖你的幸福心房。中秋思念長,祝福更吉祥。

12、皎皎天上月,圓圓中秋節。脈脈星河稀,款款逢佳期。個個月餅香,片片桂花芳。依依思念至,遙遙祝福句:甜甜日子美,濃濃幸福隨。中秋快樂!

13、今年中秋節不送禮,發條短信祝福你,健康快樂唱伴你,好運和你不分離,還有讓我告訴你,財神已經跟隨你,鈔票珠寶都給你,幸福人生屬於你!中秋假日快樂!

14、今夜月圓,月圓了,卻忽然想流淚,卻不知眼淚早已流下,想是心的感應,是逢起怎樣的情景,怎樣的美好,抑或傷痛的記憶裏,需要對的感覺。於此時,卻不知是温暖的記憶如潮,還是它刺痛了誰的眼睛,無關的,就想這樣靜靜地釋放。

15、今夜月圓,這個太多人期盼的夜晚,又是給了太多人太多期盼的夜晚,不知只是期盼它的到來,還是想着再遇到這樣明月清風裏,以期實現微小的願望,人説對自己的自私是無害的,是對別人的祝願,在這個夜晚裏傳遞一點温暖。久愈久的,似是等待太久的,並不為相逢,只願更多的思念,思念你,情字無眠。

16、景是中秋美,月是故鄉明;把酒慶佳節,閤家笑盈盈;年年花相似,歲歲人更興;三言又兩語,字字總關情;問候傳喜訊,更有好前景。中秋快樂!

17、客歲方月時,花燈亮如夜;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本年方月時,月取燈照舊;不見客歲人,淚濕春衫袖。

18、快到中秋了,祝福你節日快樂!天天擁有一份好心情,記得給我打電話啊!

19、快快樂樂過中秋,歡歡喜喜團圓節,倖幸福福家美滿,團團圓圓人安康,和和美美共賞月,開開心心品月餅,實實誠誠送祝福,願你中秋快樂,閤家歡樂,吉祥如意!

20、李白舉酒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其實,寂寞孤獨的他,忘記了月中的嫦娥,那個來自原始社會的精靈。嫦娥寂寞麼?自從吃下那不死藥,飛進美麗寂寞的廣寒宮,從原始母系氏族,直到今天,她就一直注視着人間。想對於繁華富庶的天堂,嫦娥是個邊緣人,雖然她最初的理想在那裏,可是她留在了月宮,就這樣獨立於天庭和凡世,細數着幾多星轉鬥移的滄桑。

21、李白舉酒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其實,寂寞孤獨的他,忘記了月中的嫦娥,那個來自原始社會的精靈。嫦娥寂寞麼?自從吃下那不死藥,飛進漂亮寂寞的廣寒宮,從原始母系氏族,直到今天,她就向來凝視着人間。想對於繁華富庶的天堂,嫦娥是個邊緣人,雖然她最初的理想在那裏,可是她留在了月宮,就這樣獨立於天庭和凡世,細數着幾多星轉鬥移的滄桑。

22、聯繫你真困難,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宅着,沒學會上網先學會了隱身,打你電話還是呼叫轉移,只能發你短信告訴,中秋了,多吃月餅!

23、兩片綠葉,飽含着它同根生的情誼。一句賀詞,濃縮了我對你的祝福。願快樂擁抱你,幸福伴隨你!煩惱遠離你!萬事順你心!中秋節快樂!

24、流星劃過天際,我錯過了許願;浪花拍上巖石,我錯過了祝福;故事講了一遍,我錯過了聆聽;人生只有一回,我慶幸沒有錯過你這個朋友!祝你中秋快樂!

25、漫步在雲端,灑落笑語一串;月兒圓又彎,廝守着甜蜜浪漫;用花兒裝飾窗台,用幸福裝飾明天。夢想今晚會圓,快樂時時湧現。中秋佳節,祝你事事遂願!

26、沒事!沒事!沒事!沒事!沒事!沒事!沒事!沒事!沒事!沒事!沒事!沒事!沒事!就跟你説沒事了,中秋節快樂啊!

27、沒有你的中秋節,月色清冷如水,你的`身邊應該有另外一個她吧。雖然我這邊殘月掛天邊,不過仍然希望你月圓人團圓。

28、每逢佳節倍思親,想邀明月致安慰。遠處的親人,你們好嗎?

29、每年的今天,人們都要在地上種下一個球,以求得一整年的平安,幸福。那你説現在地下是不是全是球呢?為什麼我挖土的時候從沒看見過呢?哈哈,中秋快樂!記得種球哦!

30、每年的中秋傳統佳節,無數的有情人終成眷宿。還有無數的心中人情致心中。

31、美乘秋風來,潮湧黃土地,精彩怒放,禮花飛揚;心映中秋月,睿智生妙香,情意濃濃,安得詠章;為友賀中秋,放眼皆靈秀,時代三晉,滿堂芬芳;共譜新篇章,獻青春力量,轉發朋友,亙古綿長!

32、美女人人都惦記着,個個都眼饞着,還是我夠朋友,奮不顧身,擊敗了玉兔,趕走了后羿,搶先為你預約了。八月十五,良辰吉日,花前月下,快樂正當時。記得與她約會哦,保你幸福長久。她叫鍾秋潔。

33、明月,一閃一閃,掛天邊;思念,一絲一絲,連成線;祝願,一點一點,匯成泉;幸運,一滴一滴,不曾減;聯繫,一季一季,不會閒;中秋,一年一年,盼團圓;願你,一刻一刻,比蜜甜。

34、明月本無價,高山皆有情。人雖不至,心嚮往之。衷心祝願您和家人團圓美滿,幸福安康!

35、明月九霄掛,清風八方來。四季悄聲過,一年明鏡台。中秋幸福日,八月團圓牌。舉杯邀明月,低頭樂開懷。祝福隨風至,好運踏月來。

36、明月圓,桂花香,祝你永遠都健康;魚兒遊,鳥兒叫,願你天天哈哈笑;水中花,杯中酒,願你好運常常有!幸福多,煩惱少,祝你中秋快樂多!

37、明月照天邊,思念藏心頭!這個中秋月圓夜,遠方的你可好,願圓圓的月兒捎去我的濃濃牽掛和深深思念!祝願中秋快樂,朋友,願你永遠都快樂!

38、你是我今生最大的快樂!我要給你一個最難忘的中秋節,讓你在每個月圓之夜,都會想起我們一起度過的時光。

39、清風送去了我的祝福,明月帶來了我的問候,流星記載了往日的故事,玉兔留下了永恆的吉祥。祝你中秋佳節快樂,月圓人圓事事圓滿!

40、瓊樓玉宇:瓊:美玉;宇:房屋。指月中宮殿,仙界樓台。也形容富麗堂皇的建築物。

41、秋節賞月:中秋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賞月活動更具規模。

42、讓最圓的明月陪伴你和我,讓明月傳達我的心願與祝福。祝你中秋佳節快樂,月圓人圓事事圓滿!

43、時中秋,月空留;對影飲,一杯酒;雲輕走,念悠悠;葉別枝,才知秋;清風行,拂憂愁;此佳節,人間有;願祝君:樂團圓,心更美,福長久!

44、天上月兒明,皎皎光華照夜影,照亮您廣闊前途的堅定;祝福似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閃着我誠摯不變的真心。中秋佳節,願您成功路上不留停。

45、也許鈔票不夠愛你,但陽光會總照耀着你;也許朋友你不夠多,但今晚的滿月屬於你。月中秋節,願最美的月光帶給你最美的心情、最美的未來!

46、一個月亮一個你,二個影子我和你,三生有幸認識你,四個月來好想你,五湖四海尋找你,六神無主迷戀你,七星伴月圍繞你,八月十五我等你。

47、一輪明月千里共,一聲祝福遙相送。皎皎秋影金波重,淡淡桂花佳期逢。中秋人月兩團圓,幸福花兒別樣紅。家圓事圓濟滄海,財源福源緊隨同。

48、一輪明月照亮事業,一盒月餅甜蜜生活,一杯美酒健康長久,一串葡萄歡樂逍遙,一個西瓜閤家團圓,一份祝福送給大家。祝你中秋快樂哦!

49、一年明月中秋美,月光如水夢如煙,二十四橋明月夜,花好月圓喜相連。中秋將至,祝你“月”來越幸福,“月”來越健康,“月”來越快樂!

50、一曲情歌一起聽;一個浪漫一生有;一份牽掛一世情;一輪明月一相思;一塊月餅一絲甜;一箇中秋一起過;一個人生我和你!

51、一生相識,來自天意;一份真情,來自秋季;一份美麗,來自惦記;一句祝福,來自心底,願健康平安快樂幸福永遠伴隨您。祝國慶、中秋節快樂!

52、以真誠為半徑,用尊重為圓心,送您一箇中秋圓圓的祝福!祝願:愛您的人更愛您,您愛的人更懂您!好事圓圓!好夢連連!祝中秋快樂,月圓人更圓!

53、又是一年落葉黃,一層秋雨一層涼。整日工作挺辛苦,天涼別忘加衣裳。保重身體多餐飯,珍惜友情常想想。信短情長言未盡,唯願朋友多安康。中秋快樂,閤家團圓!

54、圓圓的月兒天上掛,圓圓的月餅香天涯,圓圓的快樂美如花,圓圓的祝福到你家:美滿日子玉潤珠圓,幸福生活花好月圓,閤家吉祥永團圓。

55、月兒圓圓掛天邊,荷葉圓圓水中間。夢想圓圓都實現,成功圓圓舞翩躚。快樂圓圓永不變,祝福圓圓情無限:中秋花好月又圓,幸福與你兩團圓。

56、月光皎潔:形容月光明亮潔白。

57、月過中秋:指錯過時機。中秋節時月亮最圓、最亮、最美,故用以比喻良機。

58、月很圓,花更香,保重身體要健康;雨在遊,鳥在叫,願你天天哈哈笑;手中書,杯中酒,祝你好運天天有!歡樂多憂愁少,祝你中秋節快樂!

59、月裏嫦娥:嫦娥:神話中月宮裏的仙女,相傳她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之藥而上了月宮。比喻風姿綽約的美女。

60、雲彩變淡了,楓葉變紅了,清風變涼了,桂花變香了,月亮變圓了,月餅變甜了,思念變濃了,距離變近了,中秋願你生活越變越美,心情越變越好!

61、中秋佳節月兒圓,每逢佳節良辰美景香月餅,花好月圓祝福你:慢慢品嚐的是心中情,慢慢咀嚼的是心裏話,慢慢回味的是心牽掛。中秋平安快樂!

62、中秋佳節月兒圓,圓出全家聚一堂;桂花散香飄祥瑞,嫦娥送福美萬年;願你福圓滿家園;花好月圓人團圓;事業順利步步高,闔家幸福永平安。祝你中秋節快樂!

63、中秋祝福各不同,幸福快意藏其中,不與他人去爭鋒,我的問候悄悄送:團圓温馨譜美夢,舉杯同慶親情濃,祝願中秋好心情!

2023中秋節的寓意9

中秋節的寓意和象徵

中秋節的寓意為家庭團圓幸福、花好月圓。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拜月、賞月、團圓慶賀是傳統中秋節俗的核心,從當代社會生活看,它依然有着符合民眾生活需要的現實意義。

中秋節象徵親人的團圓。“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節日是民族凝聚的促進劑,有着強大而又神祕的力量,“團圓”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產物,是“天人合一”哲學理念的高度體現,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理念。花好月圓之夜,就是骨肉團圓之時。人世間總是離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與人生的失意總是難以避免,因此,追求團圓就不僅僅是一種現實的需要,還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

中秋節有哪些風俗

1、祭月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來,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拜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將“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2、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據説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古時候南北風俗各異,各地風俗不一,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3、吃月餅

月餅,又叫月團、豐收餅、宮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供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月餅象徵着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發展至今,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中秋節這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

4、扎燈籠

古時在廣東,中秋臨近時,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此外,還有很多小朋友會用水果皮扎燈籠。另外,還有木瓜燈、香蕉燈等,最簡便的是“柚皮燈”,幾乎家家户户的小孩都能做。紮好的燈籠除了用來“樹中秋”,更有情侶提着燈籠依偎賞月。

中秋節的起源

最早起源於周代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最早起源於宋代

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至少在宋代就有了。蘇東坡有詩可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宋以後,製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説有關的圖案。餅面上的圖案,起初大概是先畫在紙上然後粘貼在餅面上,後來乾脆用餅模壓制在月餅之上。滿月形的月餅也跟十五的圓月一樣象徵着大團圓,人們把它當做節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贈送親友。當時的節物重在嘗新,如嘗石榴、棗、慄、橘、葡萄等時新水果,飲新酒等,有“秋嘗”的意味。

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除此之外,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中秋節傳説故事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逢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説,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粧枱的百寶匣裏,不料被小人逢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逢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逢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逢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着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逢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着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眷戀着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2023中秋節的寓意10

中秋節猜燈謎的由來與寓意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着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猜謎一般是元宵節比較多,後來演繹成各種歡慶的温馨的節日娛樂時,也可猜燈謎。中秋,節是大家能聚在一起娛樂的節日,猜燈謎也很適合這樣的節日氛圍,才有了中秋才燈謎的説法。中秋節,猜燈謎的時候大家歡聚在一起,有利於營造中秋節的節日氣氛,而且中秋團圓,很適合玩這樣温馨、益智的小遊戲。

燈謎,是我國民間文學的一種藝術形式;是人民在長期勞動實踐中的智慧和結晶,它源於生活,用於生活;也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智力活動遊戲。它吸引着天南地北各行各業的愛好者,使人在增長知識,啟迪智慧的同時,又獲得美妙的享受。

猜燈謎是我國傳統的娛樂形式,它運用藝術的手法和漢字的規律,着眼於字義詞義變化,常用一個詞句、一首詩來製成謎語,既能達到娛樂的'目的,又即使人增長知識,為人們所喜聞樂見。元宵節或中秋節多有舉辦燈謎會,頗受人們喜愛。

中秋節燈謎由來在我國源遠流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隱語”,這是燈謎的雛形。到了漢代“隱語”開始分化為兩個方向。一類以描寫特徵為主的事物謎;另一類以文字形義為主的文義謎。到了魏代,則稱為“謎語”。隋唐時期隨着詩歌的興盛,詩謎大量出現,併成為主流。從宋代開始,一些文人學士常在元宵之夜,將謎條張貼在各種花燈之上,吸引行人猜射,“燈謎”就是這樣而來的。清中葉以後,謎風大盛,湧現了許多謎師。辛亥革命後,燈謎形成了南宗北派兩種風格,到了舊社會,由於謎家大都是士大夫階層,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強調風雅,排斥民間燈謎。解放後,在黨的“百花齊放”的文藝方針指引下,燈謎活動更加蓬勃發展,謎材謎作日益完善豐富,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活躍羣眾文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目前,在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都有燈謎活動及燈謎學術交流。

中秋節猜燈謎來歷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我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文娛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古代,每屆元宵節,人們總要分曹射覆,引為笑樂。

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它是一種富有譏諫、規戒、詼諧、笑謔的文藝遊戲。謎語懸之於燈,供人猜射,開始於南宋。《武林舊事·燈品》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猜燈謎是我國傳統的娛樂形式,它運用藝術的手法和漢字的規律,着眼於字義詞義變化,常用一個詞句、一首詩來製成謎語,既能達到娛樂的目的,又即使人增長知識,為人們所喜聞樂見。元宵節或中秋節多有舉辦燈謎會,頗受人們喜愛。

燈謎這玩意兒在本地畢竟還不是一項很普遍的文藝活動,為使初學者能瞭解燈謎的基本法則和掌握一些技巧,在燈謎會舉辦前,斗膽先來介紹一些猜謎方法,但願能吸引初學者對猜謎發生興趣,進而得到藝術上的享受。

我國中秋節介紹

中秋之時,也是古代男女踏歌覓偶,追求愛情的良機。古時候,有的待嫁女子扮成嫦娥登台,然後把繡有各種花朵的手帕拋向台下,拾到者如是未婚男子,將手帕還給姑娘,雙方若有意,則再以戒指等相贈定情。

我國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在中秋夜有“跳月”“鬧月”“行月”等習俗,大多與尋偶有關。

古代少女在中秋之夜,還有拜月習俗。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2023中秋節的寓意11

一、中秋節吃石榴有哪些寓意

在老北京地區,中秋節又叫“果子節”,這一天不僅要吃月餅,還要吃果子。而中秋節正值石榴成熟時,是過中秋節必備水果之一。清代《北京風俗志》中記載:“搭蓋蘆棚,內設高案盒筐,滿置鮮品、瓜蔬,如桃、榴、梨、棗、葡萄、蘋果之類,晚間燈下一望,紅綠相間,香氣襲人。”

其寓意人丁興旺

石榴因其色彩鮮豔、子多飽滿,常被用作喜慶水果,象徵多子多福、子孫滿堂。在安徽地區,石榴在大家眼裏代表着“多子多福”。尤其是結婚沒有生兒子的婦女,在中秋節這天一定要吃石榴,認為石榴多籽,吃了石榴後,就能獲得上天賜福“多生子”。

富含豐富的營養

中秋節吃石榴除了寓意美好,它還富含豐富的營養。石榴是一種漿果,維生素C比蘋果、梨高出一到兩倍。所以石榴具有卓越的抗氧化功能,對美容養顏大有裨益。石榴富含豐富的各種酸類包括有機酸、葉酸等對人體具有保健功效。石榴含有花青素,所以多吃石榴還能夠保護我們的眼睛。

二、中秋節吃石榴的原因

石榴,是過中秋節必備水果之一。成熟的石榴皮色鮮紅或粉紅,常會裂開,露出晶瑩如寶石般的子粒,酸甜多汁,雖吃着麻煩,卻回味無窮。因其色彩鮮豔、子多飽滿,常被用作喜慶水果,象徵多子多福、子孫滿堂。

老合肥人認為石榴多籽,吃了石榴後,就能獲得上天賜福“多生子”,在古代,多子意味着多福。因此,在老合肥人的眼裏石榴代表着“多子多福”。石榴作為吉祥物是中秋佳節的應節果品,象徵長壽,團圓和吉祥。

石榴除了寓意美好,它還富含豐富的.營養。石榴是一種漿果,維生素C比蘋果、梨高出一到兩倍。石榴富含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在人體消化道中不會被酶分解,即緩解便祕又緩解腹瀉,雙向調節的作用,因此,在吃石榴的時候要嚼嚼籽。

石榴還富含豐富的各種酸類包括有機酸、葉酸等對人體具有保健功效。石榴含有花青素,所以多吃石榴是能夠保護我們的眼睛的喲。愛美的女士更應多吃石榴,因為石榴具有卓越的抗氧化功能,對美容養顏也大有裨益。但要注意,胃炎患者最好別吃。

2023中秋節的寓意12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説:“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説:“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中秋節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它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於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認識,體現了一種對於家庭的重視。

對於很多人來説中秋節意味着和家人的團圓,意味着親情的重聚。然而人世間總是離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與人生的失意總是難以避免。因此,追求團圓就不僅僅是一種現實的需要,還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常以月來寄託深情,望月興歎,寄託相思之情。

文人士大夫對於中秋節更是有着滿腹的惆悵和説不完的感傷,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

2023中秋節的寓意13

農曆中秋節拜月的寓意

早在古代,我國人民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明清之後,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過中秋節的美好寓意

1、團圓

“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節日是民族凝聚的促進劑,有着強大而又神祕的力量,“團圓”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產物,是“天人合一”哲學理念的高度體現,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理念。花好月圓之夜,就是骨肉團圓之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從天上的月亮聯想到人間團圓,這是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人世間總是離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與人生的失意總是難以避免,因此,追求團圓就不僅僅是一種現實的需要,還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

2、和諧

中秋慶賀着期待着豐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諧。“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區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説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説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3、感恩

中秋節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它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於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認識,體現了一種對於家庭的重視。

4、許願

再次,該節日也可以成為一個許願的節日。當然,這裏有一些功利的色彩。通過在節假日對於月亮許願,如事業問題、健康問題、婚姻問題、家庭問題,往往也是比較靈驗。當然,我們不應當用這種功利來交換對於祖宗的.祭拜吧!當你對祖宗的祭拜是出於真心的話,我相信心誠則靈,那你許的願望,在今後的實踐當中必然是能夠實現的。但如果你是懷着虛情假意來祭拜,那必然是好的不靈、壞的靈!你會後悔莫及!

5、人情之美中秋之夜,從前家家户户於庭中設供桌,擺放月餅、藕、菱、西瓜、石榴、毛豆等節令食品祭月。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每逢中秋之夜,他們都會設供桌,置香斗供品,以祭天齋月。這些習俗,反映了人們對月亮、對自然的敬畏,這種敬畏中又滿含對月亮、對自然的親近與喜愛之情。暫時放卻勞作,闔家男女老少,歡聚賞月,一邊嘗食月餅、節物,一邊談談家常,這圖景似乎是普通平淡的,但我們也可以在其中體味到庶民生活的趣味與美,體味到我們中國人的人情之美。

6、審美趣味

中秋節賞月等習俗的形成同樣耐人尋味。中秋之夜,賞明月,讓人們自覺地去體驗、感受圓月、月下境界與各種風物之美,這時,大自然的生命氣象與人們的內在情感體驗之間會相應相合,人們對月亮,對月下境界的美的感受力於是變得靈敏,賞月之際,每每使人逸興遄飛,形之歌詠,豈是偶然!然則中秋節的節俗,不僅讓我們在自然之中,月光之下,獲得審美享受,而且它還不斷地在陶冶着、提升着我們的審美趣味。

八月十五節日的別稱

1、仲秋節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所以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2、八月節

仡佬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莫過於八月節(八月十五至二十日)。節日的頭天,全族老少都要穿上新裝,齊集在寨子的地坪上。據説,青年男女的歌舞活動一直延續到節日的最後一天。

3、追月節

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台州、舟山,這與方國珍佔據温、台、明三州時,為防範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有關。這天狂歡,被稱為“追月”。

4、兔爺節

老北京中秋節祭月有供兔爺的習俗,京城裏的老少爺們兒也把這天叫做“兔爺節”。兔爺是北京獨有的民間神,崇文門外花市大街的灶君廟被認為是兔兒爺的老窩,一到農曆八月,買兔爺的人們便絡繹不絕。

5、月夕

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為“花朝”,與之相應,又稱仲秋八月十五日為“月夕”,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這也是叫“月夕”的原因之一。

6、玩月節

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秋”條稱,“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古時,中秋節,人們有月下游玩、設宴賞月的習俗,因而又稱“玩月節”。那天,“閭里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皇家還會舉辦“中秋晚會”。

7、八月會

八月會亦稱“調聲節”,流行於海南省儋州市。每年農曆八月十五,種植男女青年彙集鎮上,互贈香糕、月餅、花巾、彩扇、背心等。成羣結隊,川流過市。晚上擁出村口。到預定集合場地,進行規模盛大的調聲對歌活動。

8、拜月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

9、女兒節

民間拜月,每當圓月升起的時候,各家在庭院中迎着月光陳設香案,按習俗多為全家婦女拜祭,即使是回孃家暫住的媳婦屆時也必須返回婆家過中秋,北方民間還流傳着“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諺語,所以又把中秋節叫做女兒節。

10、團圓節

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2023中秋節的寓意14

如今,天空已經成為我們的領地,而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是您給了我們飛翔的信念和力量。老師!向您致十二萬分的祝福:中秋快樂!

短信息一條簡簡單單,包含祝福一串串:中秋節到了,祝快快樂樂,開開心心;健健康康,輕輕鬆鬆;團團圓圓,恩恩愛愛;和和美美,紅紅火火!

中秋祝福:寂靜的夜空,是我對你無盡的思念;月圓的中秋,你是否感覺到了我的愛;為你準備了中秋的月餅,甘甜的果汁,今年的中秋,你能陪我一起過嗎?

中秋時節果繽紛,舉杯邀月邀朋友,若問朋友來自誰,拿機笑看短信人。朋友,來吧,讓你我一起互相祝福,共賀中秋吧中秋節快樂!

金燦燦的稻浪,香噴噴的月餅,黃澄澄的月亮,樂呵呵的笑臉,喜滋滋的'心情,笑呵呵的祝福:中秋快樂!

送一縷陽光,讓你心情燦爛;送一束鮮花,讓你芳香喜人;送一份關懷;讓你倍感温暖;送你一聲祝福,祝你中秋佳節愉快,生意順利,財源廣進,事業就像火箭似的,飛速向上升!

秋月一輪當空照,全家圍坐笑開顏,開門喜迎福祿壽,端杯共舉吉星高,短信祝福接連到,條條真誠又靈驗,祝中秋快樂!

中秋加班的藝術:偶爾打打瞌睡,反正沒人監督;偶爾偷偷小懶,盡情舒展筋骨;偶爾同事調侃,感情更近一步;偶爾發發短信,送給朋友祝福!

昨天祝福太早,節日還未到,明天祝福太晚,還是今天祝福剛剛好。中秋節,明月照,遊子歸鄉露微笑;不嫌吵,莫閒鬧,濃濃問候去報道,願你中秋快樂,幸福生活樂淘淘。

願你微笑連連連出快樂無限,甜蜜點點點出幸福年年,情意綿綿綿出温馨浪漫,生活悠悠悠出豁達心寬,問候暖暖暖出情誼春天,祝福串串串出中秋祝願。恭祝你節日快樂,好運天天!

月月月月月月月月五五五五五五五五五五,打一重要日子!哈哈,數清了嗎?答案是八月十五!今天是八月十五,重要的日子!祝福送給重要的你:中秋快樂!

今年中秋節不送禮,發條微信祝福你,健康快樂唱伴你,好運和你不分離,還有讓我告訴你,財神已經跟隨你,鈔票珠寶都給你,幸福人生屬於你!中秋節快樂!

聲聲祝福,請微風替我傳送,縷縷翔雲,託流水替我寄予。雖然忙忙碌碌無法常相聚,但牽掛的心未曾停止,中秋十一就要到來,在此先祝你中秋十一愉快!

百星不如一月,百‘文’不如一見。明月當空滿銀輝,中秋月圓人團圓;思念‘書寫’表真情,祝福祝願伴身邊。願:中秋快樂到,幸福閤家歡!

中秋佳節隨福到,真摯祝福來報道;祝你中秋節快樂,闔家歡樂萬事興。

中秋節賀卡英語祝福短信

天上月圓,人間團圓,家庭情圓,心中事圓,左右逢圓。願你在每一天中,人緣,情緣,福緣,財緣,緣緣不斷,事事如願,祝你天天快樂,時時好心情!本篇文章是為您蒐集的《中秋節賀卡英語祝福短信》,歡迎大家參考評價!

2023中秋節的寓意15

中秋節賞月的寓意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 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 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 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 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羣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説,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民間賞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習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以上是中秋節賞月的寓意介紹。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 是以月來寄託深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zhongqiu/oqoom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