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中秋節 >

描寫中秋的作文精品4篇

描寫中秋的作文精品4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描寫中秋的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描寫中秋的作文精品4篇

描寫中秋的作文 篇1

秋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它給我們帶來了豐收和快樂,秋天還有許多節日,其中我最喜愛的就是中秋節了。

今天是九月十八日,今年的中秋節。下午四點鐘,我們全家三人就一起乘車去?院外婆家過中秋節。

我坐在車裏,看着外面那美麗迷人的景色,覺得非常愜意。大約過了三十分鐘左右,外婆家就到了。外婆家的變化這幾年來真大呀!真是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連我這個經常去外婆家的`人都差一點不認識了。那裏原來的平房已經都變成了三層樓以上的小洋房了。

來到外婆家我找到了表弟。他今年九歲已經讀二年級了。人長得有點胖。我問表弟:“外婆在哪裏?”表弟説:“上街去買菜了。”原來她還要給我們再買一些好小菜來吃。我看到廚房裏的小菜已經很多而且比較高級。我沒有看到外婆只能和表弟玩。

一會兒,我聽到一陣摩托車的聲音由遠而近,在門前停止了。我想一定是外婆他們回來了。我立刻像狂馬一樣跑了出去。來到屋子外邊,我看到果然是外婆他們回來了。我立刻大聲叫着撲向外婆。外婆看到我也笑開了花。她立刻同我進屋給我吃許多我喜歡吃的東西。然後,外婆叫我同表弟去玩,自己就忙着燒菜燒飯了。爸爸和媽媽出去走走幾家親戚。

六點到了,大家都到齊了,於是,就開飯了。今天的小菜真豐盛呀!我拿起筷子把許多小菜夾到自己面前的碗裏,再慢慢吃了起來。外婆還給我夾了許多我喜歡吃的菜放到碗裏,多得堆成了山,快要放不上去了。我連連説:“夠了夠了!”外婆才停止不再給我夾菜了。可是,只要我吃掉一點菜,外婆就會再給我夾一些放在我的碗上面。後來,我只好端起碗跑到邊上去吃了。外婆説:“奇奇,你快坐到桌子邊上來吃,我不夾給你了。如果你吃不了可以剩下不吃。”我才回到桌子邊上繼續吃。

晚飯後,外婆拿出一種種月餅讓我吃,讓我每一種都嘗一點,還讓我自己挑最喜歡的吃。啊,外婆對我真是太好了!接着我和表弟上樓去看電視了,而爸爸媽媽和外婆外公他們一起在樓下喝茶聊天。

到了九點,爸爸媽媽叫我回家去了。我只好跟着回家去了。乘上汽車,我看到外婆他們還在邊上看我們的車子離去。汽車開遠了,我還模糊地看到外婆他們還站在那裏看着我們遠去的車子。


描寫中秋的作文 篇2

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去爺爺奶奶家收玉米。

我們來到田裏,看見一眼望不到邊的玉米,有的葉子還是綠綠的,有的葉子已經幹了。玉米大大的,露出金燦燦的.牙齒。

我握住一個大大的玉米,使勁往下一掰,玉米就掉下來了。我把玉米放到地上,又繼續掰下一個。一會兒,我就掰了一堆兒。

休息的時候,我看見一隻螞蚱。我輕輕地走過去,一下子捂住了它。我興奮地跑過去給哥哥看,哥哥説:“多逮幾隻,回去炸炸吃吧!”我把螞蚱放在自己的鞋子裏,結果螞蚱跑掉了。

我還坐了三馬車。三馬車上裝滿了一袋袋的玉米,我坐在玉米上,硌得屁股疼疼的,但是我很開心。

這個中秋節我很快樂!

描寫中秋的作文 篇3

中秋祭月

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裏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着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説,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民間拜月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描寫中秋的作文 篇4

追溯中秋賞月的來歷,據《長安玩月詩序》載:“秋之於時,後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魄圓。”也就是説,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間,故曰:“中秋”。為何人們鍾情中秋賞月呢?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瑤台寶鑑,宜掛玉宇最高頭;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虛一色。萬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風露助清幽。”

從時令上説,中種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的穀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穫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這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描繪。從淵源上説,中秋又是“祭月節”,它源於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禮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這一天,“秋分”這個季節在八月內每年不同,所以秋分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無月是大煞風景的,逐漸約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從科學觀察來看,秋季地球與太陽的傾斜度加大,華夏大地上空的暖濕空氣逐漸消退,而此時,西北風還很微弱。如此,濕氣已去,沙塵未起,空氣即顯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別潔淨,月亮看上去既圓又大,是賞月的最佳時節。恰如古詩所云:“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尋思豈是月華別?都為人間天上氣清澈。”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盛於唐宋。據宋朱翌《曲消舊聞》説:’中秋玩月,不知起於何時?考古人賦詩,則始於杜子美。”瀏覽唐詩,中秋賞月詩確有多篇,如王建有詩云:“月似圓盛色漸凝,玉盆盛水欲侵稜。夜深盡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燈。”徐凝的詩云:“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峯前看不眠。”

宋代,民間中秋賞月之風更加興盛。據《東京夢華錄》對北宋京都賞月盛況有這樣的描寫“中秋夕,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我連坐至曉”。《新編醉翁談錄》記載:“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飾之,登樓或於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明清以後,每逢中秋,一輪圓月東昇時,人們便在庭院、樓台,擺出月餅、柚子、石榴、芋頭、核桃、花生、西爪等果品,邊賞月,邊暢談,直到皓月當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樂融融。在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中秋這一天,還舉行別具特色的“拜月”、“鬧月”、“行月”、“跳月”、“偷月”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遊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因此,中秋節還有“團圓節”之稱。許多古詩表達了人們此時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萬里無雲境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詩云:“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歷來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zhongqiu/q9ypp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