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生活範例 >休閒雜談 >

大連話和煙台話的區別

大連話和煙台話的區別

大連話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沒有普通話的陰平55調,普通話的陰平調除了個別字讀成三聲調以外,大部分讀為31或311.5(一種稍帶有拖音的降調)。以下內容是本站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大連話與煙台話之間的區別,歡迎參考!

大連話和煙台話的區別
煙台話介紹

煙台話,指的是在山東膠東半島煙台地區廣泛使用的一種方言,在方言分區中屬於膠遼官話—登連片—煙威小片。煙台話與大連、威海、丹東等地的方言相似,只是在發音習慣等方面有些許差別,煙台和大連地區的發音相對柔和一些,除此之外,不同地區個別字的讀音也有所不同,不同地區也有各自的特定詞彙。通常情況下,煙台威海等地的方言被稱為膠東方言,大連丹東等地的方言被稱為遼東方言,但從本質上講,其實是一種方言。值得注意的是,與煙台隔海相望的大連所使用的方言與煙台話最為接近。

大連話和煙台話的`區別

根據山東方言分佈圖能夠看出,青島所屬的青州片實際上是登連片與冀魯官話之間的過渡區域。

濰坊、東營、濱州、日照、甚至德州部分地區都是青州片與冀魯官話之間交錯、拉鋸的區域,而青州片與登連片的分界線也比較模糊,那一帶的縣市口音帶有較強的過渡性。

青州片在聽感上與冀魯官話、中原官話更接近,但在特殊詞、特殊語音上與登連片相同(比如銀),這種典型的過渡性特徵説明青州片與登連片有較強的同源性,但在較為晚近的時代受冀魯官話、中原官話強烈的影響。

結合山東方言分佈圖,我們可以看出冀魯官話對膠遼官話呈現出顯著的入侵態勢,中原官話對江淮官話也呈現出強烈的入侵態勢,即冀魯官話沿古代較為重要的官道形成突出部(濟南淄博),但在一些邊緣地區形成拉鋸(東營濱州日照),以青州為治所的青州府則成功抵禦冀魯官話的入侵,守住了疆土。

結合上古漢語--中古漢語--現代漢語的更替,以及南方方言的消退和官話的盛行,我們可以給出以下猜測和假設:在唐宋時期,以登連片為代表的膠遼官話其實是覆蓋整個山東的,至少覆蓋山東全部山區(全魯方言具有許多共同的特殊詞和發音),而江淮官話的分佈範圍比現在也要更靠北一些,與膠遼官話相接甚至這兩大官話在當時可能屬於同一類官話。

而隨着金元對中原的統治,特殊詞、發音更少、更易推廣的北方官話和中原官話蠶食了原本膠遼官話和江淮官話的底盤,形成了今天的方言分佈圖,登連片相當於一種唐宋山東話的殘留。

大連話和煙台話的區別

實際上傳統上的膠東話(登州府方言,包括煙威)是根上以江淮方言為主,夾雜了些許山東方言成分的混合體。你可以對比膠東話、天津話和蚌埠話就可以得出。也就是説之所以膠東話和天津話聽感上與周邊地區差別這麼明顯,是因為它們都是明初從江淮地區調來守衞衞所(天津衞、登州衞、威海衞等等)的官兵(或者受他們影響)帶來的。所以它們聽感上更接近安徽鳳陽(蚌埠宿州一帶,朱元璋的老家)人的發音。

天津衞方言很容易理解,當年有大量衞戍部隊從朱元璋的老家(安徽蚌埠鳳陽)來到天津形成。而膠東方言,當年也有大量衞戍部隊從朱元璋的老家(安徽蚌埠鳳陽)來到當地,僅在山東半島地區就有登州衞、萊州衞、寧海衞、安東衞、靈山衞、鰲山衞、大嵩衞、威海衞、成山衞、靖海衞十大衞,並有很多千户所拱衞。這些衞戍官兵都拖家帶口,有大量人口;並且在當地實行軍管,充當當地州縣職能,在當地處於上層,容易在語言上形成因心理優勢造成的語言優勢。所以登州府的人就在語言上被慢慢同化了。

可為什麼同樣是山東半島,萊州府(青島一帶)人的發音卻依然是山東味的而不是江淮味的?那是因為萊州府地處膠萊平原,土地肥沃有大量人口;而登州府地處昆嵛山地,本來人口就少。而且登州府由於深入海洋,三面環海,防務很重,所以山東沿海十衞中有六衞集中在登州府,分別是登州衞、寧海衞、大嵩衞、威海衞、成山衞、靖海衞六衞;萊州府只有萊州衞、鰲山衞和靈山衞;安東衞則屬於青州府。所以一方面登州府本來人就少,另一方面衞戍部隊大頭在登州府,所以人口優勢+階層心理優勢最終導致了方言上的同化,膠東方言由山東味變成了今天的膠東鳳陽味(江淮味)。

至於為什麼把山東味的萊州府話(青島話、諸城話)和江淮味的登州府話(煙台話、威海話、大連話)合為膠遼官話,則是依據官話方言的劃分標準,即古入聲(清入、全濁、次濁)的派入來劃分的。膠遼官話嚴格符合元代《中原音韻》的入派三聲規則,所以歸為一類。但這只是一種劃分方式,從整體調式聽感來看,萊州府話是山東味,登州府話是江淮味。

標籤: 煙台 大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sh/xiuxian/qe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