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電影 >

錢學森電影的觀後感

錢學森電影的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錢學森電影的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錢學森電影的觀後感

錢學森電影的觀後感1

今天 我們看了錢學森這部電影,讓我受益匪淺,尤其是錢學森的愛國精神,所以我寫了錢學森的愛國精神: 對錢學森的愛國精神,令我感動。當年年僅35歲的他已成為加州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在美國有房有車,有漂亮的妻子,可愛的孩子,幸福的家庭。他的生活該是多麼優裕。更重要的是那兒有他的事業,他在美國的軍界、科學界的地位舉足輕重,已是名動世界的火箭專家。()當得知他回國的訊息時,他的老師馮·卡門先生,加州理工學院院長杜布里奇先生極力懇請他留下,為美國的航天事業做出貢獻。杜布里奇把形式分析的'一清二楚,言辭懇切。説回到中國能做什麼,當時的中國航天科技一片空白,在那個剛剛誕生不久的建立在農耕社會基礎上的新中國,他沒有施展才華的舞台。“你在那兒種蘋果嗎?”這一個看似幽默的詰問其實何嘗不是當時的事實,相信勤於瞭解祖國新聞的錢學森不會不知道。他的回答很平淡:“如果我什麼也做不了,願意種蘋果樹。”

這就是錢學森,一個對祖國不離不棄,愛國的一代英才!

錢學森電影的觀後感2

讀了這本《錢學森》,我覺得錢學森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

在美國留學時,別人都嘲笑他,嘲笑中國。

但是他沒有服輸,他努力學習,最後他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讓那些人啞口無言。

在回國的路上他被美國關進了監獄、移民局抄了他的家,整天沒完沒了的折磨他,可是他仍然沒有服輸,沒有向美國低頭,想盡辦法讓中國知道他現在的情況。

最終,1955年10月,經過周恩來總理在與美國外交談判上的不斷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釋放11名在朝鮮戰爭中俘獲的美軍美國飛行員作為交換,1955年8月4日,錢學森收到了美國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回國願望終於得以實現了,這一天錢學森攜帶妻子蔣英和一雙幼小的兒女,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輪船,踏上返回祖國的旅途。

回到了祖國,再製造原子彈的時候,那是沒有計算機,怎麼辦?錢學森他們也沒有向困難服輸,他們用算盤一個一個的算。

最後,中國的原子彈、衞星也造出來了。

他的這種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錢學森電影的觀後感3

今天我們學校集體組織看電影,電影的名字叫《錢學森》,錢學森長期擔任中國火箭和航天計劃的技術領導人,對航天技術、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開拓性的貢獻,他發明了導彈、原子彈 …… 讓人民有了一份安全的保障。

蔣英是錢學森的老婆,是一個歌唱家,唱的歌很好聽,錢學森就是在蔣英的歌廳認識的。他們結婚一後,有了自己的房子,他們的 新家陳設很簡樸,錢學森的工作室與蔣英的一架黑色大三角鋼琴,卻是必不可少的。這架鋼琴是錢學森送給新婚妻子的禮物,給新家平添了幾分典雅、浪漫的氣氛。

在基地一蹲就是十天半月,甚至一個月。出於保密要求,錢學森出差從來不對家人講。有一次蔣英在家裏一個多月都得不到丈夫的音訊,她不得不找到國防部五院詢問錢學森。

錢學森和蔣英帶着他們六歲的兒子永剛、五歲的女兒永真,終於衝破重重阻力,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國。

錢學森電影的觀後感4

這是一部平鋪直敍的傳記式電影,你不可能指望有太多的驚喜,卻也不會想到平淡至此,開頭的2分鐘基本濃縮了整90分鐘的故事全部,可以直接跳到結尾反倒是結尾,用一部分真實的影像還原終點:Until death do us apart。蔣英被攙到錢老的遺體前,輕聲喚他,把臉貼在他的臉上,直接讓我掉下淚來。

給傳記性的電影打分是件尷尬的事情,不是説故事不好,而是這人的一生有太多值得圈點,背景又過於宏觀,無法濃縮在短短的電影裏,處處是高潮,平鋪出來反倒失去了高潮。雖然鏡頭不斷在真實與戲劇的影像間穿插,想要儘可能給一個詳盡並真實的剖面,也醖釀了足夠豐沛的情緒,卻並不能叫人咀嚼出多少好味。

一直認為衡量一部好電影最重要的兩點:一是講好一個故事,二是成功地傳達出情感或價值觀。

從第一點上,有些貪多,試圖串講若干個好故事,於是每個故事只有幾句話,像流水賬一樣潦草。可是第二點卻做得很好,主旋律電影都這樣不是嗎?人們眼目所追尋之處,永遠也不缺乏精神與信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ianying/qv7y6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