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荊棘鳥讀後感(優秀5篇)

荊棘鳥讀後感(優秀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荊棘鳥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荊棘鳥讀後感(優秀5篇)

荊棘鳥讀後感1

與《飄》一樣,《荊棘鳥》是我最愛的一本書,被譽為“澳大利亞的《飄》”。

荊棘鳥是澳大利亞當代作家考琳·麥卡洛創作的一部家世小説。全書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感情糾葛為線索,從梅吉四歲生日起筆,描寫了一家三代人的故事,而這樣的時間跨越了半個多世紀。拉爾夫,嚮往着神聖教會的權力,卻愛上了克利裏家的少女梅吉,為了他一心追求的“上帝”,他拋棄了世俗的愛情;梅吉,一位普通的少女,也是一隻引人注目的荊棘鳥,拉爾夫就是她那根最尖最長的荊棘。此後的幾十年中,梅吉也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女孩變成了兩個孩子的母親,失去了曾珍惜的一份感情。

“鳥兒胸前帶着荊棘,它遵循着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着,歌唱着死去。在那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荊棘刺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麼做。我們依然把荊棘刺扎進胸膛。”

這是文章的最後一段話,似乎在嘲笑梅吉一往情深的可笑,又似乎是在講述書中數十人可悲的'命運。然而,“人都是複雜的”也同樣在書中得到了證實。

我們常用黑白來分明一切事物,簡單地給生活隨意標價,卻不經意間違背了事實與命理。有時黑與白難以分辨,漸漸模糊,混合,複雜,也成為了一種不能為世界所看清的顏色,但人性一樣複雜,以至於從來沒有人探究與反駁,只當視而不見。或是一種更深的譴責,逃避。比如拉爾夫·德·布里薩卡特,他想追逐更高的權力,更大的舞台,得到肯定認同,但在那時,梅吉從他的生活中出現了,也正是因為她,拉夫爾找到了寄託精神與愛的中心,那痛苦也在不久後來臨。拉夫爾必須面臨選擇。看到這許多人指責他的無情與自私,認為他為了野心,放棄了愛情,負了梅吉的青春。但他似乎已沒有退路,只好做着這種鬥爭,以致自己傷痕累累,但又是為什麼呢?當拉夫爾不能兩全其美時,他已經擁有了金錢,權利,地位,卻無時無刻不遺憾和渴求着梅吉的愛,無法遏制,也無法停止。

梅吉,毫無疑問,她是最引人注目的,也是女性角色裏最為鮮明的。她的一生,其實非常簡單:家人,拉爾夫。但漸漸地,她將重心移到了拉爾夫身上,把他當作自己的初升的太陽。同時,這也可笑,這太陽並不能送走她生活中的所有晦澀與陰暗。是不是像《白夜行》中所説:“憑藉着這份光,我便能將黑夜當成白天”?她等得有些痴狂,有些盲目,但這一切又像是順理成章,毫不猶豫,於是,懷着這種心思,她一等就是幾十年。最終以自己“失敗”告終,然後妥協。梅吉深知命運無法重新輪迴,好在她滿意着拉爾夫給她的人生。她不去迴避,而是,坦然又焦慮地過着平靜的生活。

所以,在倆人最後一次相遇,又最後一次分別之後,梅吉也又一次坐在院子裏,看着春意盎然,放下女兒的電報,把那捧了一生的“荊棘”放入心中,踏過最後一次的選擇,她又該去向何方?考琳·麥卡洛,用他們的愛情與信仰演繹着生命,只因一段不完整的愛無法詮釋命運對人生的戲弄。而樹上那隻荊棘鳥,在灰飛煙滅的最後一秒,毅然將荊棘刺入胸膛,只因荊棘絕唱,卻無人旁聽。

荊棘鳥讀後感2

1998年,最感動中國人的是兩個小姑娘,張穆然和桑蘭。那時,正在上國中的鄰居姐姐訂閲了《北京青年報》。我經常跑到她那裏,貪婪的閲讀。某日,北京青年報頭版報道了一個患絕症的女孩——張穆然樂觀抗癌的故事,她説自己最喜歡的書是《荊棘鳥》。巧合的是,兩年後,我從同學那裏借到了一本封面破舊不堪《荊棘鳥》,自此,我進入了作者描繪的美麗的澳洲,還有美麗的故事!

我用了大約二十來天的時間讀完了它,白天上課偷着讀,晚上在家裏昏黃的燈光下讀。很多細節,讓我默默品味。在書中,作者創造了完美,又親自摧毀了完美。我希望趕快讀完它,卻捨不得那麼快就翻到最後一頁,是害怕讀完之後會感覺失落。它對我的影響極為深刻,之所以喜歡這本書,是因為它關於青春、關於堅強、關於回戀。

這是一部世界著名的家世小説,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克利裏一家三代的故事。拉爾夫一心向往教會的權力,卻愛上了克利裏家的美麗少女梅吉。為了他追求的“上帝”,他拋棄了世俗的愛情,然而內心又極度矛盾和育苦。以此為中心,克利裏家族十餘名成員的悲歡離合也得以展現。

《荊棘鳥》是一本好書,沒有多麼複雜與華麗,單純的好看,單純的.感人。菲和帕迪,梅吉和拉爾夫,梅吉和盧克,安妮和路迪,朱絲婷和雷恩,這並不是一個多麼迂迴曲折的故事,但是讓我們永遠的記住了玫瑰灰,記住了愛情即使在被擯棄後依然不會蒙塵。書中的描述似乎是時光呼嘯而過,而最無望最深切的表白讓人深深歎息與眷戀。

不僅僅是故事情節,書中對新西蘭和澳大利亞風景的描寫深深地吸引了我,廣袤的牧場,神奇的天火,世俗的悉尼港口,濕熱的甘蔗林,一切的一切全部深深地吸引着我,以至於直到現在,我還對大洋彼岸有着特別神往的感覺。

“有一個傳説,説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她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界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她就在尋找着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她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刺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她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書中這段關於荊棘鳥的文字很玄,我對它很是崇拜,長大後,一遍遍的重讀,才漸漸品出那個傳説所揹負的命運和情感。

後來也是在報紙上,看到採訪張穆然父親關於單獨家庭失去孩子的生活,讓我再一次回想起樂觀的張穆然,想起《荊棘鳥》,想起那個夏日的午後,陽光暖暖,一個女孩子,正廢寢忘食的讀一本書。無論是真事還是故事,隨着時間流逝,都在記憶中慢慢封存,但是《荊棘鳥》,讓我感受到勇敢和堅定,重新審視生命,審視愛。

荊棘鳥讀後感3

細細口味了澳大利亞著名作家考琳。麥卡洛的長篇小説《荊棘鳥》,富有詩意的環境描寫,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美麗而悽婉的愛情悲歌,這一切深深地吸引了我,也打動了我。但是讀後感觸最深的還是那種痛,那種無奈,那種由於自己造成的無奈,正如荊棘鳥,之所以會痛就是因為自己找的荊棘。

其實這種痛我們從作者的開卷語中就能深深體會,“有一個傳説,説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着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問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反正那個傳説是這麼講的。”每每回味這段話,總會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小説是一個經典的愛情故事,之所以經典,也許是因為這是一個愛情悲劇——從兩人(拉爾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了的悲劇。

拉爾夫,一個將自己的身體和靈魂都獻給上帝的人,一個以成為紅衣主教為自己人生追求的人,他早已失去的一個作為普通人的權利,他不能談愛情,他也以為自己可以做到。在他遇到梅吉前的二十七八年歲月中,他就是這樣度過的。但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他的內心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儘管那時的梅吉只是一個9歲的女孩,卻照亮了拉爾夫的內心。在梅吉長大成人之前,兩人有過一段温馨美好的時光,因為那時可以不必避嫌。但是隨着梅吉的長大,痛苦和矛盾也就與日俱增。最終,拉爾夫選擇了他的'事業,他的上帝,他的教會,遠離了梅吉,希望梅吉可以有自己的未來和幸福。但是,誰能想到,梅吉選擇的丈夫,居然也只是因為他酷似拉爾夫呢?婚姻自然是不幸的。在這樣的境況之下重逢,終於情感戰勝了理智,拉爾夫屈從於梅吉的願望,梅吉也如願地從上帝那兒偷來了拉爾夫——一個屬於他們的兒子。因為她知道拉爾夫永遠也不屬於他,那麼得到他的兒子,就已經是上帝的恩賜了。從此,梅吉離開了她的丈夫,守着一雙兒女回到了家鄉。結局,偷來的東西自然要還回去的,當他們唯一的兒子也永遠離開他們的時候,他們覺得也卸下了心頭的包袱。拉爾夫在臨終的一剎那,他的心裏才真正放下了梅吉。而梅吉,將要面對的是往後更加孤獨的人生,幸好,她一直是個堅強的人。

在我看來,《荊棘鳥》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鮮活的人物描寫。從菲到梅吉,再到朱絲婷,作者在讀者面前展現了女人們或悲慘或坎坷的命運,以及內心痛苦的掙扎;從帕迪到拉爾夫,再到雷恩,展現了三代男人對愛不同的詮釋;從弗蘭克到戴恩,最受寵的孩子被母親極力挽留卻被上帝愚弄……感人的愛情從門第間展開,延伸到宗教,爆發在都市。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構思刻畫方面所下的工夫。

可能是作者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熟練的寫作技巧,非常傳神的眼神和心理描寫,和很多不經意間説出的經典的有哲理的話,使我不時的產生共鳴,所以會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好看,同時又説不出它哪裏好看。

荊棘鳥讀後感4

以澳大利亞為背景,文化的差異讓我很難想象出故事的細節畫面。無法體會讓人難以忍受的高温,不知道那些一再被提到的魔鬼桉都是什麼樣子,卻能對梅吉的代表色玫瑰灰有種特別的印象,恐慌於近似世界末日的巨大天然火災,驚歎德羅海達在十年大旱後堅強存續下來的生命力。已知的太多文學經典都是以悲情為基調,難道陽光向上一些的作品就不能成為經典麼。

菲奧娜傾盡一生愛着一個不該愛不能愛的人,用一世的高冷孤獨去祭奠着這份沒有結果的愛。可是到她的丈夫帕迪去世的時候,她才明白帕迪其實早已走進了她的內心,亦被她愛的深沉。可是這份愛的發現,給她帶來的卻是更深的沉默與孤獨,一生都走不出的冷漠。如此看來,菲奧娜愛的並不是這兩個男人,而是她自己心中的一種對愛的感覺,一種自認為愛的偉大的感覺而已。如果從一開始她就能敞開心扉去接受自己對帕迪的愛,整個家族的悲劇就會被改寫,不會讓弗蘭克與帕迪矛盾激化人生走上極端,不會讓其他的孩子們得不到母親的關懷。不能贊同這種自以為偉大的愛,卻可能正是作者的有意安排讓菲作為荊棘鳥部分的所在吧,自毀。

如果沒有驚若天人的容顏,拉爾夫是否依舊會愛上這個姑娘?初讀一遍,感覺作者並沒有賦予梅吉什麼過人的優秀品質,沒有那麼值得讓人不顧一切得去愛。拉爾夫神父倒是被描述的萬人景仰,崇尚高貴。他們之間的愛,或許用“愛是沒有理由的”來形容可能更合適。

金錢面前,權貴面前,人性真的經得起考驗麼,外人看來無可挑剔的拉爾夫神父做的又怎麼樣呢?為了金錢為了權力,放棄內心的摯愛又能怎麼樣,他依然是人人膜拜的神父,平步青雲。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背叛上帝又能怎麼樣,誰的信仰能建立在完全無私利他的基礎上,最終不過是瞞於天下的偽裝。不管做過什麼,最終都是受人愛戴的紅衣主教。所謂的上帝真的存在麼,能救自己的永遠都是自己罷了。人生於世,不管什麼角色,首先是為人。

朱絲婷歷經糾結終於有了完美的結局,雖然受到外婆和母親致命的深遠影響,好在最後被獨特的`雷恩感化,引入愛的正途,直面愛,理解愛,接受愛。德羅海達時代結束,荊棘鳥的悲哀部分結束,讓人們都能正常的愛與生活吧。

傳説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窩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尋找着那棵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

即便是無可超越的華麗,又如何能叫我豔羨。寧願與相愛的人牽手,平平淡淡安然走完一生,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沙漠中的一粒沙,在世間存在過,又不留痕跡的消失。不求愛的轟轟烈烈,但求此生温暖平凡。

荊棘鳥讀後感5

拜讀《荊棘鳥》至中途,感情投入已深。

也許看過這部小説的人會説我小題大作,煽情得有點過。但我在看這本書的大部分時間,眼睛的確是濕潤的----這並不需要得到大多數人的相信和理解。我總是驚訝於作者那種行雲流水般的文筆和對人性,感情的深刻透漏。我一直在想,這是不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天可憐見,看得途中我總是想起這句話。雖然它的大抵意思我並不很瞭解,但我知道,倘若天可憐見,會喜歡小説裏面的每一個人,如果我們也同樣以寬容的眼光來看待,不會去恨裏面的任何一個人---當然,我還沒有看完全部的小説,只是有些話不吐不快。

首先使我觸到悲傷的是弗蘭克---這個私生子,我總是不可避免把它和希斯克裏夫放在一起想象。儘管他們沒有任何背景的相似。他的出場也太少,只有幾年的時間他的生活對我來説是可知的,它使我悲傷,是因為他對於母親和妹妹那種不可比擬的愛。我總是細細去品味這一個細節,當在學校被阿加莎鞭打了的梅吉找到弗蘭克,撲在他懷裏尋求安慰。只有在弗蘭克懷裏梅吉才能毫無顧忌地哭出來。對於梅吉來講,弗蘭克是她幼年時期的唯一一個可以依靠和信任的港灣吧。

可是弗蘭克一出場就註定要走,不只是因為他的身世。更因為他對現有生活的一種厭惡和悲哀,在他心目中,母親永遠像一個女神般美麗,而即使父親對母親足夠的重視和崇拜,也不能彌補他氣質上的差距-----在我看來的確如此,一個美麗的貴婦人,一個憨厚老實的長工,完全不是可以生活的人。弗蘭克總是固執地認為父親侵犯了母親,她在弗蘭克明白男女之事後的日子裏,每一次懷孕都讓弗蘭克大為光火---他怎麼能忍受一個老大粗騎在自己那高貴的母親的身上呢?

弗蘭克因為身高矮小而自卑,他不得不用強壯的身體來彌補這一不足,於是他成了全鎮氣力最大的人------這一優勢也讓他成為打架的一把好手,事實上,他更樂於以此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是的,就是存在的價值,我想弗蘭克一直這麼陰鬱這麼偏激,也是因為找不到他存在的價值,所以他才會在成年後便離家出走。

“不要告訴我媽媽”,這是他留給我的最後一個印象,在他殺人入獄之後----小説中對這一段的描寫僅僅來自於一則新聞,一則入獄的新聞。

帕迪想要去找弗蘭克----他是這麼誠摯地愛着自己的`妻子,就算她在嫁給他之前已經未婚帶子,而弗蘭克便是那唯一沒有血緣關係的兒子----但菲阻止了他,她精神崩潰(任何一個人都看得出來)但仍然阻止任何人去看望弗蘭克。

“我不能去,”她的話中沒有一點痛苦的表示。但每個人都感到了她的痛苦。“他看到我會傷心死的。哦,帕迪,那會害死他的!我太瞭解他了——瞭解他的傲骨、抱負、想成為重要人物的決心。讓他獨自承擔這羞恥吧,他想要的就是這樣。你念唸吧,‘千萬別告訴我母親。’我們必須幫助他保守他的祕密。去看他,對他或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呢?”

關於弗蘭克的描寫到此處嘎然而止,至少在我看到這3/4的時候仍然不再有他的消息,就連梅吉也已快將他淡忘----在成年後的梅吉心中,弗蘭克無異於已經簡化成一個符號,一副畫像,雖然她仍然毫無保留地愛着他。

標籤: 讀後感 荊棘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56vel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