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荊棘鳥讀後感(彙編15篇)

荊棘鳥讀後感(彙編1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荊棘鳥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荊棘鳥讀後感(彙編15篇)

荊棘鳥讀後感1

中外名著賞析課上,主講的同學開篇問了一個問題,愛情和事業你們認為哪個更重要?認為愛情重要的人舉手者寥寥,一個支持愛情的男生説“攘外必先安內”全班笑聲一片。

好像時代變了,人人都是獨立新女性或者理性的男性,都願意去追求那份可能更穩定的事業,不做別人的附庸,不要或許虛無的愛情。

可是愛情是人一生的事業啊。事業就算從一而終,也有退休的一天,愛情是可以從遇見陪你到墳墓前頭的。我説愛情更重要,也並不是二者取其一,而是在兩者衝突時,我不會像拉爾夫神父那樣不停止對事業的'追求,而更願意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愛人中去。可能我身上追求童話的天真幻想還沒有褪去吧…所以這樣一部太現實的…為了名利放棄真愛的小説…讓我看的有些惱火…小説不應該是追求真善美與宣揚為了真愛放棄一切的飛蛾撲火一般的愛情嗎!荊棘鳥的反其道而行之算是給了我充滿不切實際幻想的腦袋結結實實的一棒。

梅吉和菲的命運真是驚人的相似,都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為這個人生了一個男孩,隨便嫁給了另一個人,然後把自己驚豔高貴的生命消耗在平凡的柴米油鹽裏。總覺得這樣是對她們本應該更加浪漫輝煌的生命的浪費。但至少她們有錢,好歹能有物質上的富裕。

在我的眼裏,拉爾夫和盧克在本質上其實也沒有什麼區別。從來沒有哪本書這樣討厭男主。為了自己冠冕堂皇的事業棄真愛於不顧。你選擇事業放棄愛情我尊重你的選擇,但既然對於你的身份這是一道單選題,就請不要走了一條路又常常望着另一條。你手上的白玫瑰沒有那朵牆外的紅玫瑰嬌嫩欲滴,你拿着白玫瑰俯身嗅紅玫瑰的芬芳,那紅色的美人把芬芳全給了你,她什麼都沒有,你又走回自己的路上去拿着自己的白玫瑰。撩完就跑不就是典型的渣男嗎!盧克給梅吉的是關於虛無縹緲未來的描繪,你給她的是彷彿唾手可得又觸不可及的愛情。這兩座空中樓閣就這樣伴隨着梅吉活過一年又一年,然而全都是泡沫。

這本書是閨中密友十八歲生日時她媽媽送她的禮物還順帶捎上給了我一本。她媽媽給她的美好祝願是,在愛情上一定要找到心靈相通的人,能夠溝通的人。不然一步錯步步錯,像梅吉問她媽媽菲奧娜的那樣: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做錯了呢?菲奧娜説,從一開始。

所以雖然這本書挺慘,對於美好的愛情,我依然懷有一份嚮往。

荊棘鳥讀後感2

有這麼一個傳説,説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荊棘林,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我讀完了荊棘鳥,儘管是厚厚的一本,但所有的情節都在我腦海中一一閃過,就這樣被這個極美的傳説深深打動……

在那個怡人的大草原上,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相愛了。原本這該是個温馨的故事,正如無數平凡的戀人一般,他們本該有屬於自己的刻骨銘心。但是拉爾夫把羅馬教庭的權力看成了世上至高無上的美好事情,他可以為了成為紅衣主教而生生摧毀梅吉的愛,於是愛變成了巨痛,梅吉用自己的一生時間去等待,試圖從上帝手中搶過自己愛的人。

拉爾夫是成功的',因為他最終得到了他醉心一生的權力;然而他更是失敗的,因為即便在他虔誠地捧着聖經時,聖經裏卻夾着梅吉贈予他的白玫瑰,不管他以何種身份回到大草原上,他第一個問起的總是他朝思暮想的情人。在多年後見到萬分憔悴的梅吉後,最終還是違背了主的信條……他輸得很徹底,對主不能忠誠,對愛人不能坦白,甚至連自己的兒子都不能也不敢相認。於是在他親自為和自己如出一轍的獨生子做完告別儀式後,便懷着永遠的遺憾離開了人間。

梅吉的大半生都很不幸,他用自己最純潔的愛與上帝的權力抗爭着。一次次的痛苦卻使他更懷念拉爾夫。她是如此執着,如此不悔。在她有了拉爾夫的孩子後,她欣慰了,以為自己戰勝了主,至少自己全部擁有了拉爾夫。然而結局是那麼出乎意料。也許是上帝的懲罰,孩子長大後不僅和自己的父親長得一模一樣,而且也迷戀着羅馬教廷。梅吉感到失落了,尤其當兒子為了救人而溺水身亡時,她終於絕望:原來自己根本鬥不過上帝,一切都是註定的。

掩卷回味,不禁感慨萬端。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創鉅痛來換取。荊棘鳥就是在最美的歌聲中找到了生命的真諦,那樣的銘心刻骨。也許痛苦是活着的證明,沒有它就不懂何為雋永。美麗的荊棘鳥告訴我們,要敢於直麪人生,不管是挫折還是困難,那都是一個個跳動的音符,組成你人生樂章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荊棘鳥的歌聲如此悽惋悲涼,但若能同它一樣耗盡一生去唱最美的歌,我想,一定值得。

荊棘鳥讀後感3

這本書慕名已久,讀後確實覺得名副其實。如果説要評價,便寫寫自己的讀後感想,希望做個成功的安利吧。

書的主線是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禁愛”。作為神父,拉爾夫不能和梅吉在一起,他無法放棄自己的信仰和對權勢的追求。汲汲於名利,本該是多麼庸俗的事,在作者的偏心下,拉爾夫被塑造成了一個極富有魅力的男人,大部分人都被他折服。而正因為他想往上爬,梅吉的姑姑瑪麗,這個精明富有的“老蜘蛛”(作者三番五次地這樣寫,真是刻薄又貼切的比喻……)看穿了他,逼迫他在梅吉和平步青雲的機會中選擇一個。拉爾夫選擇了前途,選擇了繼承“老蜘蛛”鉅額的遺產,這是第一次轉折。

第二次也是梅吉在知道與拉爾夫在一起無望後,選擇嫁給和拉爾夫容貌相似的盧克。後來的事實證明盧克只是貪圖她的財產,甚至讓她陷入糟糕的境遇裏。

作者在寫到盧克與拉爾夫相似的容貌時,我就在想:“不會吧,不會這麼狗血吧……”後續的發展果然是梅吉用了點小手段讓這個拉爾夫的孩子名正言順。她在離開盧克時説:“你使我想嘔吐!盧克.奧尼爾,了不起的是我,你一錢不值!”我讀到此處,實在歎服,有古詩文裏與君長訣的氣度。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梅吉從拉爾夫那“偷”來的戴恩,選擇去做神父,並死於營救溺水者。她希望讓拉爾夫的一部分一代代延續下去,但這樣的願望也隨着戴恩的死亡而告終。

到最後,德羅海達只留下了遲暮的克利裏一家和他們的朋友們。拉爾夫,菲都相繼去世,梅吉繼續平靜地生活,用餘生去回味這一段求而不得,甚至某種意義上蕩氣迴腸的愛情。

書中的每一段感情,除了朱絲婷和雷納,似乎都不得善終。無論是菲和她年輕時愛着的那個男人,還是帕迪對菲幾近虔誠的愛,或是梅吉和拉爾夫這一主線,都帶着悲劇性的'求不得,不可説。書裏的人物就像書名“荊棘鳥”一樣,泣血而啼,嘔出了血淋淋的心而死去。而這是不得不如此的,是被迫的。為愛所迫,大概是世界上最無奈又甘之如飴的事了吧。

德羅海達的幾代人,經歷了戰爭,卻沒有在戰爭中死去,而死於一個個意外,也是天命無常。

這本書被譽為澳大利亞的《飄》,但是從我的角度來説,我更喜歡《飄》。同樣有戰爭,同樣寫愛情,但是《飄》的斯嘉麗形象更加豐滿,讓人又愛又恨,而《荊棘鳥》不如它出彩。

不過總會都是一句話,愛太苦了,卻又心甘情願。

荊棘鳥讀後感4

如果説高中兩年學到最多的是什麼,大概就是理性以及歷史的看待事物。

《荊棘鳥》不只是一本關於愛情的言情小説,更多的守於那遙遠而又廣袤的生活的展現,守於那段歷史的記敍。遙遠異國的別樣風情始終比那愛情更吸引人。每一頁都陌生又異彩紛呈,彷彿自己親身流連於澳大利雁闊的地界。而更有趣的守於人們,關於那個地方那個年代的男人和女人的想法,關於那時的人們如何看待女人或者是男人,看待他們的愛情的。

生活,一種截然不同卻與千萬種生活出奇一致的生活。生活總是相似的痛苦又令人乏味,它出其不意而又引人致勝,面對這樣的生活,每一個人物都從容不迫的向着某種神祕自然的方向前行着。

而我無法接受的是書中人物面對生活時那種毫無抵抗力,一昧忍受,不斷忍受其痛苦卻難以用力掙扎的態度,就像荊棘鳥,莫名的陷入命運可悲的輪迴無法掙脱改變。無法接受的是人物們對女性的態度和女人們自己一手造就的命運。一個關於女性的悲劇,在文章的開篇就已顯現,作者憐憫同時敬佩的着力描繪着她們,栩栩如生。

可是這麼多令人冷顫的無奈,它們顯得是那麼的真實,正是那樣的時期那樣的環境,歷史才有機會造就出那樣一批人來,才讓這個絕望的悲劇觸地生根,叫人憐憫,警醒人們切勿回頭。

歷史確實總是驚人的相似,但最美好的.莫過於當悲劇通過血液一代代相傳時,那些異乎尋常的倔強奇蹟也在悄然開放,哪怕衷心屈服順從於命運,哪怕生活侷限的令人困於自己的精神牢籠,也還是有美麗的自由之花孱弱但倔強的成長。從弗蘭克失敗的嘗試到朱絲幸福的結局,以及可以預見未來更為現代更為自由的人的誕生,簡直讓人在玫瑰灰燼中感到温暖。這也是我喜歡這部小説的原因之一,比起那些更著名更具有啟蒙意識,女主角紛紛不同凡世的小説,《荊棘鳥》只是描述了真實廣大的女性,以悲劇警醒人們,又在絕望中開出一朵花來,告訴我們,一個全新的自由的,不同以往的偉大時代終於來臨了。

這本書更多的讓我想到《活着》,對於苦難的承受,幾乎相似的命運,窒息般的絕望。只是《荊棘鳥》最後是帶着希望以及對田園生活結束的謳歌結尾,《活着》就只是活着了。當然他們都沒有機會跳出社會鴻溝,看一眼痛苦的源泉,他們勇敢卻無力看透支配其命運的巨大社會,可是大多數生活就是這樣啊。小説最後,朱絲終於與雷恩結合,這是幸福圓滿的,但在朱絲的故事裏她或雷恩拼命掙扎,還是讓人感到那窒息般的所謂命運始終無法擺脱。這就是從古至今每個倉皇偉大的時代裏的故事,生活裏不自由的必然性簡直叫人絕望,不過沒關係,我們始終抱有希望,正直獨立即可謂無所不能。

荊棘鳥讀後感5

這部小説從頭至尾都讓人的心情處於悲涼的狀態。拉夫爾和梅吉註定無法相守,一邊是事業,一邊是愛情,拉夫爾註定要為事業風險一生,而梅吉註定要為守護心中的愛情孤苦一生。在事業上,拉夫爾是成功的,為了他的上帝,為了他的信仰,他毅然遠離梅吉,但是心中卻永遠充滿了內疚與痛苦,他愛梅吉,但是他又無法衝破世俗的束縛,他心中的思念,憐惜,落寞,糾結,梅吉又何嘗不知。梅吉對拉夫爾的愛由始至終從沒有改變過,她和一個外表酷似拉夫爾的男人結婚,她把他當成自己的心愛之人,就算得不到拉夫爾,也要和他相似的人結婚,那個男人是個地地道道的守財奴,他享受吃苦受累的`過程,他是一個無情,貪婪,自私自利之人,同時也是一個可憐之人。

梅吉借丈夫之名與拉夫爾私通,她終於如願以償得到拉夫爾的一部分,她把全部的愛都給了他們的兒子戴恩,他是她的希望,她的動力。沒有拉夫爾在身邊,她有他們的兒子,即使她與現任丈夫有一個女兒。有了拉夫爾的兒子,她毅然回到德羅海莊園,回到她的親人們身邊,在那裏,她可以盡情的享受屬於她的時光。

他們的兒子長大了,像拉夫爾一樣,戴恩信仰上帝,他不想結婚,他是一個活脱脱的拉夫爾翻版。梅吉把他送到拉夫爾身邊,成全他的夢想。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戴恩是拉夫爾的兒子,而拉夫爾卻至始至終沒有意識到自己有兒子,而且就在他身邊。戴恩在希臘救了兩個女子卻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他還沒來得及知道自己最崇拜的人竟然是自己的父親,就突然離開了人世。

拉夫爾知道了自己有兒子,而且還是戴恩,但是他卻永遠見不到他了。他永遠也無法原諒自己,這就是命運,他忠於上帝又欺騙了上帝,上帝用他的兒子懲罰了他。在戴恩下葬後的幾個小時後,他在梅吉的懷裏永遠的離開了她,他終於忘了梅吉,他沒有死於上帝的懷裏,在上帝的光輝下,他死於他最愛之人懷裏,他解脱了,這份愛太沉重,太綿長,太痛苦,太糾結了。

荊棘鳥的傳説: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着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來換取……

荊棘鳥讀後感6

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

——題記

書的開頭這樣説道:傳説中有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一切生靈的歌聲都優美動聽。從離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着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間放開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歌聲響遏行雲,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

這就是《荊棘鳥》。這是澳大利亞當代作家考琳·麥卡洛創作的一部家世小説,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克利裏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時間跨度長達半個多世紀。拉爾夫一心向往教會的權力,卻愛上了克利裏家的美麗少女梅吉。為了他追求的“上帝”,他拋棄了世俗的愛情,然而內心又極度矛盾和痛苦。以此為中心,克利裏家族十餘名成員的悲歡離合也得以展現。有澳大利亞的《飄》之譽。

全文對菲奧娜、梅吉與朱絲婷三位女性形象最為深刻。在男性形象中,則是拉爾夫。他們都是一隻只荊棘鳥:菲奧娜與梅吉,在人間的愛中痛並快樂着,她們至始至終都沒有後悔——菲奧娜與帕克汗的愛情是短暫的,但是她卻是在用自己的`一生來對愛情進行詮釋,直到她年老時回憶起此事時,仍舊為當時的愛情的感到欣慰,沒有半點後悔之意;梅吉也是可憐的,到最後不僅失去了她的情人,也失去了她的兒子,與拉爾夫所生的兒子。然而梅吉也是幸運的,儘管她不能通過法律與拉爾夫結合,但他倆在感情上從未分開過。

有人説,朱絲婷在文中扮演的是一隻另類的荊棘鳥,沒有錯。他的弟弟戴恩的死,使她無比自責內疚。原本他在看到菲奧娜與梅吉的慘痛經歷後,打算終生不嫁。戴恩的死,更使她無比孤傲、冷漠。可雷納的到來,卻喚醒她情感內心深處的一絲絲温暖,在痛苦的懸崖上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梅吉的歌聲是最美的,一生只為那一首歌。她的靈魂在戴恩和拉爾夫死後才得到真正的解放。此時歌聲最為響亮,也由於痛失所愛而分外悲傷。

説説,書中的獨特愛情結構:三代人的愛,用了三種不同的方式,得到了三種不同的結局。帕迪與菲奧娜潛移默化的愛,梅吉轟轟烈烈卻留下終生遺憾愛,而朱絲婷的愛,柔和了愛情的浪漫與時尚,或許,是所有人中結局最好的。

精神上的挫折打擊無處不在,但之後的涅槃卻是美妙的。願人人做一隻荊棘鳥,為生存,為理想,為愛,奮鬥。譜寫那一生中最悦耳的瑰麗詩篇。

荊棘鳥讀後感7

麥琪看着丹尼一天天長大,心中很是欣慰,她認為丹尼是她從拉爾夫那偷來的,從上帝那偷來的。在丹尼十三歲時,拉爾夫終於有時間到德洛耶達去探望麥琪,他早已升為紅衣大主教了。他沒有對外人説他要回去,他悄悄的開車回到德洛耶達,見到的第一個人竟然是丹尼,也許是血緣關係,兩人一見如故,都彼此喜歡對方。但純潔的拉爾夫從沒仔細的看過自己,丹尼長的如此像他,他都沒有看出來,都沒有想過丹尼是他的孩子。相聚了幾天,他又匆匆走了,但沒想到他此行給丹尼留下一生都無法磨滅的影響,丹尼立志要做傳教士,當麥琪聽到長大的丹尼這麼説時,麥琪震驚了,她傷心的大哭起來,説是上帝的懲罰,她從上帝那偷來丹尼,現在又要將丹尼送回去,為上帝效勞。但是麥琪答應了丹尼,決定將丹尼送到羅馬,讓拉爾夫來照顧他,丹尼非常高興,拉爾夫見到丹尼也非常高興,但他們都不明真相。

丹尼在神學院學了八年,終於畢業了,正式任命為一名教士,同時也放了兩個月的假期,他打算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先去旅遊,後一個月回德洛耶達,因為在他任命時,所有的舅舅都來了,姐姐也來了,但是母親沒有來,他知道母親很傷心,所以決定要回去好好安慰母親。但是發生了一件誰也沒預料到的事情,當丹尼旅遊到雅典時,在克里特海灘游泳時,為了救兩名溺水的德國女人,他失去了生命,他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兩個女人的生命。那時雅典正在打仗,在他的護照上有他姐姐的電話,警方通知了他姐姐,他姐姐又通知了母親,麥琪不敢相信這是事實,無法用悲痛來形容麥琪,那叫心裂,撕心裂肺,她立刻飛向羅馬,想讓拉爾夫利用權利把丹尼從雅典運回來,見到拉爾夫,告訴了事實真相,當拉爾夫得知丹尼是自己的'孩子,現在又不在人世了,拉爾夫大聲痛哭,哭聲就像是走過地獄大門的靈魂發出的呼喚···

拉爾夫獲得特權,和麥琪一起坐着一架私人飛機,到雅典把丹尼接了回來,回到德洛耶達,親自為丹尼做安魂彌撒,回羅馬後沒多久,拉爾夫也去世了,但麥琪還是頑強的活着···

這之後還有好多故事,主要是賈斯丁的故事,一個唯一的繼承人的故事。

看這部書時,我為她喜,為她憂,不知流了多少眼淚,雖説是一部家世傳奇,但我更多的是被他們的愛情而感動,沉浸在愛的苦海中···

愛的辛苦,愛得痛苦!

荊棘鳥讀後感8

“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誰都不怨恨。我不能對此有片刻追悔。”這是《荊棘鳥》書中倒數第二段話。

拉爾夫是《荊棘鳥》中的男主人公,愛爾蘭人,被天主教會派到德羅海達擔任教士,高大俊美、優雅和藹、雄心勃勃,他很想在教會中升到職位,但由於沒有背景,直到30多歲還是個普通教士。來到澳大利亞後,他向當地孀居富豪瑪麗示好,希望藉此得到瑪麗的財富而一步登天。美麗善良、隱忍堅強的小梅吉的出現,讓拉爾夫打消了得到瑪麗財產的念頭,他選擇守護梅吉。瑪麗不能得到拉爾夫,心生怨恨,她看透了拉爾夫的自私軟弱,決定讓他不得安寧,臨死前她祕密地將一個信封交與拉爾夫,裏面是一份另立的遺囑,她將自己幾乎所有財產贈與拉爾夫,叫他在愛情和事業上難以抉擇。最終,拉爾夫在無比痛苦中選擇公開遺囑,得到財產,遠赴梵蒂岡。

在隨後的人生中,拉爾夫一直左右搖擺,他既無法放棄主教身份和宗教事業,又無法與梅吉徹底決絕。每一次與梅吉的相遇,都讓他難以自抑。無法得到拉爾夫的梅吉瞞着拉爾夫生下了他的孩子——戴恩,以盧克兒子的身份將他養大。諷刺的是,戴恩長大後也醉心於宗教,拗不過他的梅吉把他送到拉爾夫身邊培養,拉爾夫對戴恩很盡心,戴恩表現得比拉爾夫更優秀,似乎是為宗教而生。可是,年輕的戴恩在救人中客死他鄉,梅吉拜託拉爾夫找回屍體時才告訴拉爾夫戴恩的身份。在失子的巨大悲痛中,梅吉終於從愛情中徹底解放,並指導女兒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拉爾夫則陷入永久的自責與懊悔。這一切都像是上帝開的一個玩笑。

拉爾夫不是一般小説中遭人詬病的傳統意義上的負心漢,他是矛盾複雜的。他有無比強烈的宗教信仰,對權力狂熱,這是他的本能慾望,與純潔堅貞的愛情相悖。有人罵拉爾夫虛偽世俗、自私自利,但我想即使拉爾夫最初選擇留在梅吉身邊,也不見得就一定會幸福快樂。拉爾夫始終是痛苦的,他如此聰明,可以看透自己的靈魂,他將在自我嘲諷與無奈中度過一生。反觀梅吉,始終堅定不移,雖然看起來那麼可憐,掙扎得那麼無力,但她最終覺醒了,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如果拉爾夫在面臨愛情與事業的選擇時,不那麼痴迷絕對,也許他的日子會好過一些。

我想我們每個人的心裏都住着一個拉爾夫,矛盾而痛苦。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下,選擇什麼都會是一條艱難的路,關鍵在於如何説服自己堅持到底。拉爾夫既然選擇了宗教,那就説明在他心中宗教高於愛情,就應該早早割捨對梅吉的憐憫和依戀。拉爾夫的痛苦在於他的矛盾、軟弱和猶疑不定。《荊棘鳥》裏,眾多人物都有各自絢爛的人生,而拉爾夫卻沒有,他甚至比不上瑪麗——那個敢愛敢恨的貴婦人。

荊棘鳥讀後感9

“傳説中有一種鳥,它畢生只歌唱一次,但歌聲卻比世界上任何生靈的歌聲都悦耳,它一旦離巢去找荊棘樹,就要找到才肯罷休。它把自己釘在最尖最長的刺上,在蓁蓁樹枝間婉轉啼鳴。它超脱了垂死的劇痛,歌聲勝過百靈和夜鶯。一次絕唱,竟以生命為代價!然而整個世界都在屏息聆聽,就連天國裏的上帝也開顏歡笑。只有忍受極大的痛苦,才能達到盡善的境界……也許傳説就是這樣”

這是澳大利亞女作家科林。麥卡洛所著《荊棘鳥》一書的引子。

《荊棘鳥》是一部傳奇式的家世小説,描寫了三代人的生活經歷,反映出澳大利亞社會的發展,包括畜牧業的進步、牧場主的“苦心經營”及其對僱工的殘酷剝削。全書分七部,每部以一人為中心,但又彼此聯繫,前後呼應。貫串全書的線索是女主人公麥琪與神父拉爾夫之間的愛情糾葛。拉爾夫一心向往羅馬教廷的最高權力,不惜用盡心機鑽進天主教會的核心,施展其縱橫捭闔的手腕,以達到目的;可是作為一個有血肉之軀的盛年男子,他又禁不住感情的誘惑,從而釀成了他深刻的內心矛盾以及有意無意加於麥琪身上的無法擺脱的`痛苦。因為麥琪的姑媽瑪麗的去世,這個矛盾被鋒利地凸顯出來。她留下來的遺產足以使拉爾夫得到他夢想的“紅衣主教”職位,但是如果拉爾夫這麼做了又是在暗中奪取了本應屬於麥琪家的財產。最終他的權利慾望獲得勝利,也從此把他和麥琪分割開來。女主人公麥琪生於一個自律嚴謹的宗教家庭,她的母親出生名門貴族,但是被戀人拋棄。因此她帶着極端的悲酸下嫁給麥琪的父親,無怨無悔地過着窮苦日子,守着她和前戀人的私生子。因為自己的經歷,她一直忽視麥琪的存在,認為女人生下來就是被命運玩弄的。也是因為這樣的家庭,拉爾夫的靠近和幫助使得年幼的麥琪對神父拉爾夫有種特別的親近感。長大後的麥琪為了和上帝爭奪自己傾心相愛的拉爾夫,辛苦奮鬥了一生,最後卻還是以失敗告終,就如同荊棘鳥畢生只唱一次,這個可憐的女人用一生去愛了一個有意無緣的男人。

荊棘鳥象徵着執着、無畏而又悲愴的追求,為了最美好的理想而畢生追求,而最終犧牲了了生命。

也象徵着生命最終的絕唱,如流星劃落,一生一次的美好是超越了人世的普通美麗。

一切最美好的事物都是必須付出最高的代價才能得到的————這是這本書所要闡述的道理。雖然兩位主人公結局是悲切的,但生命中能夠擁有真愛是幸福的……所以,不管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女主人公也去爭取……然而這種代價是慘重的最終,女主人公的命運由自己女兒朱絲婷來得以轉折,一切美好的生活即將開始……很值得一看的!

荊棘鳥讀後感10

提起書,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一個少女,她一頭紅橙色的發如瀑布般披散在肩頭,坐在玫瑰叢中顯得那麼的和諧。一隻小鳥兒飛上了枝頭,她衝着它甜甜的笑:“喔,朋友,你在幹什麼呢?”鳥兒不理會她,卻把一束荊棘刺入喉嚨,開始歌唱那天籟……而那位少女怎麼也想不到,她也會像那鳥兒一般:飛蛾撲火卻是心甘情願。

梅格安坐在椅子上,滿頭的白髮中摻雜着幾根紅橙色的發,她的臉上滿布皺紋,嘴角揚起平和的笑,像個孩子一般天真爛漫,不難看出,這位老婦人年輕時是何等驚豔!她眼角帶着幾滴渾濁的淚,如囈語一般的説:“已經過了這麼久了呢!”

梅格安第一次見到教父時,她才剛剛從新西蘭來到澳大利亞,一切都讓它倍感新奇,比如眼前這個温和儒雅的教父,教父牽起了她的手,從此結下了不解之緣。

教父叫他騎馬,耐心的解答她的所有問題,帶她跳第一支舞……他如她的哥哥無微不至的照顧她,可是愛情的種子卻悄悄種下了。這在當時是有違道德倫理的!是世人所不容的!可愛情的種子卻生根發芽,佔據了她全部的心。

這是我最美好的時光了,梅格安想,後來呢?她勾起了苦澀的`笑容,白髮似乎又白上了幾分。

後來教父被調走,她心灰意冷,嫁給了一個男人——一個工人,他長的極像教父,可他並不愛梅格安,或者説他更愛她的錢,在梅格安生女兒時,他竟然看都沒來看一眼,梅格安又一次在愛情上受挫(雖説她也並不愛那個男人)這時,教父來看望梅格安,這次他們衝破了世人的輿論與道德倫理編織的那張大網,梅格安與教父依舊沒有結婚,可卻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

如果故事就此結束,那也算結局圓滿。可天有不測風雲,他們的兒子夭折了。梅格安的希望再一次的破滅。她自知與教父再無可能,便把所有一切都告訴了教父。不久後,教父去世,梅格安在莊園裏慢慢變老,看着故人一個又一個的逝去……

記憶的閘門緩緩關閉,梅格安想:我這一生在苦苦追尋的東西,一樣也沒有得到,我這一生有意義嗎?她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縱使沒有得到,我也已努力過,去追尋過。與其一生平平淡淡的和我不愛的人度過,這樣的結局又有什麼可遺憾的呢?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荊棘叢中,有的人放棄抵抗,在荊棘叢中慢慢死去,最終埋沒在泥裏,而有的人卻選擇從叢中掙脱,縱使只有一線生機,縱使滿身傷痕也無所畏懼,只為了飛向湛藍的天空,登上高高的雲端。

而我想做第二種人,我不願一生碌碌無為,我要像小鳥一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飛翔,我相信所有的苦與累,所有的傷痕都將會化成翅膀,帶我飛向更高更遠的天空。所以從現在開始我要努力,成為我心目中最期待的自己;我要堅強,不被任何的困難所打倒;我要懷着美好的希望,在書海中度過每一天……

荊棘鳥讀後感11

“希臘人説,眾神認為不可理喻地愛某個東西,是一種有違常情的事。你記得嗎?他們説,當有人這樣愛的時候,眾神就會變得嫉妒起來,而且會在這愛的對象開出怒放的花朵時,將它摧折。梅吉,這裏面有一種教訓。愛得太深,是褻瀆神明的。”

我不是一個愛讀書的人,也常常缺乏耐心,但是大二的時候從一堆文學小説中一眼就看到了那本破舊殘損的《荊棘鳥》,泛黃的書脊、卷邊的書頁,證明它曾被無數次翻閲,我花了兩個整天讀完了這部小説。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容易感情氾濫的人,淚點也比較高,我不愛看綜藝,不愛看煽情温馨類的電影,也不喜歡風花雪月的愛情故事,可是在這部小説中,我卻摸索到了閲讀的另一種可能:文字原來也可以觸動人身體中那根最敏鋭的神經,堪破卻無法道破,真切體會到了李宗盛的那句歌詞:“言語從來沒能將我的情意,表達千萬分之一…”我想我可以把它改成:“言語從來沒能將我的讀後感,表達千萬分之一…”

站在一個男性的角度,我是對梅吉充滿同情與憐愛的,而對於拉爾夫,我亦有理解之意,男人的一生中,尤其是在那種社會背景下,宗教力量遠遠強於世俗權力,人的慾望被壓制,作為有理想的人,如果在愛情上栽了跟頭,怎麼説好像都説不通。

在這場漫長而荒誕的愛情中,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什麼是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讀,或許在這個問題上,每個人都是詩人,都有發言權,因為每個人生來就知道怎樣去愛,只是愛的深淺不一罷了。尚在襁褓中的嬰兒知道尋求母親的吻與懷抱,動物亦能有回饋愛的天性,束皙在《補亡詩》中説:“嗷嗷林鳥,受哺於子”。

記得剛進學校廣播台工作時,台裏有一位很喜歡讀書的學姐,她的父親是一名詩人,記得那時候我剛大一,身邊的

梅吉對拉爾夫的愛,總是一場空歡喜,在她以為夢寐以求的愛就要觸手可及的時候,幸福總會化作虛空。

愛到極致卻又不可得,這份愛還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保鮮嗎?熱烈的愛情得不到迴應,時間久了,就會像失去水分的玫瑰一樣腐敗枯萎。梅吉選擇用自己的方式與命運抗爭,她嫁給了與拉爾夫外貌相似的盧克,可是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

後,她對生活的態度與其説是一種熱愛,毋寧説是一種無奈的面對。丈夫畢竟不是拉爾夫,拉爾夫是無法取代的,於是她希望有孩子,讓孩子填充自己的孤獨人生,誰知道,拉爾夫再次忽然出現在了她的生命裏,出現在她人生的麥特勞克島,後來她有了戴恩,那是她從拉爾夫偷來的,從上帝那裏偷來的兒子,她卻覺得自己這一次那象是她所希翼的全部,事實上雖然只是一種微薄的安慰。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蜉蝣掘閲,麻衣如雪。心之憂矣,於我歸説?”――《詩經 蜉蝣》

荊棘鳥讀後感12

非常感謝蘇童的推薦,使我看了《包法利夫人》。這本書我看了三遍,明白了我於寫作不過是個國小生。又非常感謝網友MOMO對《荊棘鳥》的力薦,使我一字不落地讀完了這本家世傳奇。

絕大多數讀者都是從愛情的角度來分析這本書的,也分析得很透徹,我就不多説了。我最受震撼的還有一點:即偉大的澳大利亞精神。也許在女人的角度來看,她們要的只不過是平凡而温馨的生活,可是那些男人連這點也給不了她們,他們全身心投入地工作,工作,還是工作!女人們罵他們都該死,但是我覺得這恰恰是澳大利亞人的精神支柱。不論是克利裏家的男人們那股不結婚只工作的執着勁兒,還是盧克那種想盡一切辦法要尊嚴要幹活要賺錢的意志,事實上都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如果我們對於開荒者的這種精神無動於衷的話,那我們又如何瞭解人類從蠻荒走向文明的歷史事實?

愛情是個永恆的主題,從神話時代就開始了,然而,它只是錦上添花的事情,人類為了生存與發展不顧一切地拼搏與付出代價才是最可歌可泣的。在讀此書之前,我深受海明威所展示的美國精神打動(源於他的幾部小説,尤其是代表作《老人與海》),真心認為一個作家能夠不顯山不露水地塑造出一個民族的靈魂來,並且被本民族看作是他們的精神所在,那是多麼有價值的一部作品啊!

另外,在麥卡洛的祖國除了瑪麗·卡森是個惡毒的'老婦之外,所有的人都是值得敬愛或同情的。從家庭成員到鄰居到牧工到僕人到流浪漢,沒有一個壞心腸的人。如帕迪對多米尼克太太説:在這兒,你從來沒見過一個需要幫助的男人、女人或小孩會被置之不顧,可是在城裏,同樣是這些嬌寵愛畜的人卻對一個人求助的哭喊不聞不問。 菲説:他説得對,多米尼克太太。不管是什麼東西,一多就不值錢了。這裏羊多,城裏人多。……流浪者中壞人很少。壞人寧願呆在大城市和鄉間大鎮。對於壞人來説,趕路的生活太純潔、太寂寞,缺少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當大火燃燒及帕迪和斯圖蒙難時,各個牧場通力合作;當戰爭需要男人們上戰場或提供物資時,他們個個勇於犧牲或任勞任怨地付出。這些被流放到這座荒島的歐洲人的後裔,如此愛家愛國愛土地,愛閲讀,忍寂寞,團結一致,永不放棄……

總之,幾乎書裏的每一個人都是那麼有愛心或肯吃苦,個個顧全大局,人與人之間是那麼和睦。這在中國的小説裏是絕沒有的事,描寫中國的社會現實,如果不寫出窩裏鬥,那就太虛偽了;如果寫不出窩裏鬥,那就太缺乏洞察力了。

荊棘鳥讀後感13

我用了兩天所有的空閒時間,不玩電腦、不看電視。把《荊棘鳥》這部書重讀了一遍,我在念高中時看過一遍,那時就被這本書深深的吸引。隨着時間的推移,漸漸忘卻,連主人公的名字都忘了。

這部書分上下兩冊,作者是澳大利亞人,名為科林·麥卡洛。這部家世傳奇出版後被譽為澳大利亞的《飄》。這部書是以澳大利亞的一個名為德洛耶達牧場為基地,描述牧場主一家人顛沛流離、曲折離奇的生活故事。女主人公——麥琪,一個温柔美麗的女孩,愛上一個不能談愛的教士,一個愛她卻不敢承認的教士。男主人公——拉爾夫,一個完美與智慧的結合體,一個全身心都奉獻給上帝的男人,卻是麥琪一生都愛的男人。

她們家庭中每一個成員,都有一個讓人留戀的故事,但是我只想沉浸在麥琪和拉爾夫的愛情故事中。拉爾夫第一次見麥琪時,麥琪只有十歲,但見第一眼時,拉爾夫的心就被麥琪俘虜了,雖然那時麥琪並不懂得愛情是什麼,只知道喜歡和他在一起,聽他禱告,聽他做彌撒,一起騎馬,一起散步。直到麥琪長大,懂得了愛情,但拉爾夫拒絕了她,拉爾夫是不能結婚的,他把自己奉獻給了上帝,麥琪心冷了,到後來遇到了盧克,一個長得非常象拉爾夫的男人,一個處心積慮騙財騙色的大騙子,一個心裏只有錢的.守財奴。麥琪和她結婚後的那一段日子,是麥琪一生中的地獄生活,沒有丈夫的呵護、沒有丈夫的陪伴,就連懷孕分娩時,丈夫都沒有回來看一眼,幸好有一對好心的夫婦——路第、安妮,一直守護着,照顧着,讓麥琪度過艱難的日子。

麥琪結婚沒有告訴拉爾夫,也不讓家人通知他。她想徹底的忘記他,想要好好的生活,沒有想到盧克是一個守財如命的吝嗇鬼,婚後麥琪心灰意冷。隨後拉爾夫通過麥琪家人,找到了麥琪,在一個度假村裏,她們終於走到一起,融合在一起,拉爾夫終於短暫的拋棄了上帝,麥琪因此懷上了拉爾夫的孩子,但麥琪並沒有告訴他,麥琪離開了盧克,回到了德洛耶達,回到了自己的家。當她和盧克的孩子——賈斯丁(女孩)滿十六個月時,她為拉爾夫生下一個男孩,取名丹尼,但家人都以為是盧克的孩子。都沒有多想,只有麥琪的母親——菲,一個心細而又美麗的母親。當孩子一生下來,她就看出了是拉爾夫的孩子,儘管麥琪從未提起過見過拉爾夫,她還是看出來了,但是沒有對任何人説,包括麥琪。

荊棘鳥讀後感14

作為澳大利亞作家的考琳?麥卡洛,1977年在美國出版了這本堪稱澳大利亞版《飄》的《荊棘鳥》,小説情節生動而曲折,結構嚴密而精巧,文本清新而婉麗。在描寫荒蠻廣漠的澳大利亞風時,頗有蒼涼悲壯之美。而作為一名女性作家,對女人愛情心理的探索與描寫,細膩感人,讓人不覺是在寫自己。

這本小説最動人之處就是梅吉和拉爾夫神父的傾世愛情,它並沒有像世人講的,如羅密歐與朱麗葉般悲哀,因為他們的愛情至少延續到了他們相識很多年以後,直到他們老去死去,只是他們的感情糾葛綿長,讓人看後又笑又哭又愛又恨。其中描寫的克立裏家族是一個傳奇式的家族,從帕迪克立應無兒無女貴婦人瑪麗之召,攜妻子和七個兒女從新西蘭遷居澳大利亞的德羅裏達牧羊場,到帕迪唯一倖存的孫輩才華橫溢的演員朱絲婷,在遙遠的異國他鄉,確定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愛情歸宿,整整講述了克立裏三代人的人生經歷和情感歷程。和中國矛盾文學獎獲得者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情節頗為相似。小説從1915年寫至1969年,中間的主人公分別都是階段性的出現,沒有重疊,也沒有重複,但是主要還是以梅吉與拉爾夫的愛情為主線。

我們不知道這個綿長的故事將怎樣開始,就像我們不知道這個故事是怎樣結束一樣。拉爾夫初見梅吉之時,梅吉才只有七八歲,而拉爾夫已是神父,十八九歲,年齡的差距,和宗教的教義,註定他們是難以走到一起的。何況是像拉爾夫,這樣虔誠的基督教徒,禁慾主義者,或許連愛情也不知為何物吧。可是,他一見到梅吉,就有了那種異於常人,異於教徒的感情。我們無法苛求一個人思想要有多純潔,就像我們無法苛求這世界沒有矛盾一樣。當然他們的愛情是純潔的,沒有任何雜質的。

但是讓人憤怒而又想要哭泣的是,拉爾夫並沒有想要娶梅吉,他還是遵從他的信仰,他要做他的主教。梅吉也沒有強烈的想要嫁給拉爾夫,她渴望單純的為人妻,為人母。所以許多年直至他們老去,他們也只是純粹的愛着,沒有夫妻之名。就像是《刺鳥》裏唱的,龍舌蘭的花朵,不代表絢麗,選擇燃燒了自己,將真愛延續,或許這就是一首悲歌,屬於他們的悲歌。他們讓我看到了永恆,也看到了宿命,看到了奇蹟,也看到世俗。或許,有時候人活着就是這樣吧。真正的愛情和一切美好的東西,是需要以難以想象的代價來換取的。正如小説所寫的哪樣,鳥兒帶着荊棘,它遵循着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着歌唱死去。

荊棘鳥讀後感15

帕迪誠摯地愛着自己的妻子,就算她在入嫁之前已經拖兒。

也許他只是一個老大粗的人,不懂什麼叫愛情,他只是覺得,一個這麼漂亮的女人嫁給自己,簡直是幾生修來的福氣!不過不管怎樣,他崇拜他的妻子,愛慕他的妻子。他們這一生,有很多個孩子,甚至有一個因病夭折。

他最幸福的事情便是看到妻子開心,因為他不知道妻子心裏在想什麼——顯然他也不具備這種分析猜測能力。他真的是一個憨厚老實的人,他娶了菲,從來不覺得吃了啞巴虧,而是將此當作一種恩賜。帕迪的.確不善言辭,他和弗蘭克就像幾輩子的敵人一樣———永遠不能和平相處。不可否認,他對弗蘭克也沒有父親的感覺和愛護,但他知道菲最愛的孩子便是弗蘭克,一個不屬於他的孩子。只因為菲會因為弗蘭克而傷心或者開心,他寧可每日和弗蘭克鬧架也不願趕他走,直至弗蘭克真的因為和他的一次吵架而離家出走後,他第一個念頭竟然是如果菲知道了,該是多麼的絕望阿!

該怎麼去描述克里利這一家子呢?他們有着共同點——永遠不會因為被虐待被欺負而哭泣,這是克里利家族孩子們的特性。但也有着極大的不同,帕迪永遠中庸,菲永遠帶點神經質的氣質——家裏沒有任何一個人知道她在想什麼。梅吉是一個迷人的姑娘,這一點從她小荷才露的時候已經證實了,她堅強,很小便具有了母性。還有斯圖爾特,這也是克里利家族裏一個謎一樣的孩子。大家都説他像菲,也是唯一一個長大後也許會有漂亮面孔的男孩子。我總懷疑他是不是有輕微的自閉症。

帕迪支撐着這一家子,誰也沒想到他竟會那麼早離世。

如果他知道他去世後菲第一次情緒爆發的話,會高興還是傷心?

我相信菲還是愛他的,儘管也許在她心裏,弗蘭克的爸爸仍然是最美的畫面,但對於帕迪,她是愛着的,正如她在帕迪死後情緒失控地叫道,我是愛他的呀!畢竟在她心裏明白,帕迪是一個把世上最珍貴的東西給她的丈夫。

但我不喜歡菲,因為她實在不是一個好母親。她的愛都在弗蘭克身上,對於梅吉,她也沒有付出一丁點的關心,以至於在梅吉該行月事的時候差點因為每月的流血而失驚至死——梅吉是一個堅強忍耐的姑娘,她總是藏着自己的心事。

對於他們夭折的那個孩子哈爾,菲更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哈爾從生下來開始便只在梅吉那裏體會到母親的愛,菲所有的精力都被家務和自己的內心世界所分走,她對孩子們永遠不愠不火,孩子們愛她,她不在意。

難道這就是愛情後遺症嗎?菲的愛情我不知,我只是不喜歡她作為母親的冷淡———這對孩子們而言無疑是一種陰影和憂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v57l2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