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第三選擇讀後感3篇

第三選擇讀後感3篇

不知道同學們知不知道,在是與否之間,還有一種選擇,叫第三選擇,在自己理性和客觀的選擇。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第三選擇讀後感,一起來看一下吧。

第三選擇讀後感3篇

  第三選擇讀後感篇一:

你有沒有想過訓練自己用理性和客觀的去選擇一次?

這意味什麼呢?

意味着你要跳出易怒的情緒,不再拍桌子,瞪眼睛,打孩子。。。這些慣性的暴力手段,意味着用友善去面對火藥味兒的對話,要用微笑代替抱怨,難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它需要你再思維方式上做出根本的轉變。

遇到問題不再是攻擊或者逃跑,不是你對或者我對,你贏或者我贏,不再只是公平至上。而是積極主動跳出情緒,只唯你想要的那麼目標,雙方協同創造出更好的解決辦法

第3選擇的核心就是:看到自己的同時看到對方,不被自己的情緒綁架,不隨意給對方貼標籤,你總是,你應該的句型就是在給對方貼標籤,同樣也不會輕易被對方的刺激而情緒化,而是自主選擇做出何種回饋,除了暴跳如雷和妥協。並能夠化解對方的負面情緒,使對話回到平和的情緒和場景中,真誠傾聽和情感反饋,知道對方當下的擔心和需要。不要挑戰任性。幽默可以化解尷尬,當然幽默需要智慧,智慧大於所用就是幽默。

第3選擇就是跳出負面情緒的共贏思維和原則。這個世界不是二分的,不是隻有對錯、輸贏、勝負,好壞,強弱。。。還有共贏。而這不只是説説就能輕易實現的。不信。你試試看。但值得一試,更值得終身使用。很多道理一旦知道,就應該作用於此生。第3選擇就是一個。它是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精華所在,給我們提供了改善職場、家庭、婚姻、政治等等有衝突的場合的方法論,可執行。

需要用到非暴力溝通、傾聽、同理心、幽默,如果沒有,那麼請習得並持續練習。

我們總是聽到“遇事不要情緒化”,可是怎麼能做到呢?步驟如下:

看到自己,此時此刻的自己是自己情緒的奴隸?還是真正獨立的、有原則的、有思想的、豁達開明的自己?抑或是要發泄、憤怒的、糾結的、報復、只是尋求對錯和公平的弱者呢?是一個容易被對對方的評價左右,在外界的評判中尋找自己的價值觀還是一個擁有獨立完整自尊體系,受傷閾值很高的個體呢?

看到你我們看到的到底是個人還是物品呢?每個人都有盲點,瞭解才會帶來尊重,而不只是偏面的隨意的貼貼標籤。這是對對方的傷害。如果你在乎公平,那麼這樣就是不公平的。如果你能允許並珍惜對方與你的不同,那麼你真的很偉大。想想你和孩子和自己的伴侶吵架時,有沒有過抱怨你為什麼就不能跟我一樣想,為什麼就不能把東西放整齊,為什麼就不能怎樣怎樣?我們每天都在重複。有沒有問過自己一次,為什麼要像你一樣呢?一致的是價值觀,而非行為方式和性格。所以才有互補,才有多彩的家庭生活啊。所以,請把對方當人看。道德標準是用來律己的,而非待人的,尤其是嚴以待人。嘮叨並不會讓一個人的行為發生改變,試試影響。別人看到你的改變帶來的震撼力才有可能帶來改變。

找到你你想好可是對方火冒三丈的時候怎麼辦?我們也被對方的情緒帶起來,針尖對麥芒。大幹一仗?然後呢?結果呢?問題解決了嗎?往往問題沒有解決,又帶來新的問題。而這一定不是你想要的結果。解決衝突,只需要一個人,對,就是你,就可以。你需要放下自己、緩和情緒。反應對方情感和需求,用同理心去傾聽。情緒都是某種需求沒有被滿足的外化顯現。暴力溝通很容易,做到心平氣和才是挑戰。為甚麼總是我妥協,這並非妥協,而恰恰證明你的強大,心靈力量的強大,你在主導着這場關係的走向,難道你不該為自己鼓鼓掌嗎?你正在超越公平,超越自己。請允許對方把話説完,事實證明説的越多,情緒水平降低的越快,脾氣就會越來越小。傾聽不是找對方的漏洞去攻擊,而是理解。21世紀全球文化中,沒有比理解(而不是控制)他人,更為重要。同理心傾聽,及時反應對方的情感和需求,對方才會覺得自己被理解被重視,才會逐漸平復,向你敞開心扉。

真誠、不裝:

協同邀請對方共同尋求更好的解決辦法。界定更好的標準;頭腦風暴具體的實現路徑和方法執行。

所以第3選擇不是我的方式,也不是你的方式。而是協同!是帶着使命感、責任感的合作與他人,也和自己。

  第三選擇讀後感篇二:

這本書是柯維去世前寫的最後一本書,根據他永遠“活在高潮”的理念,這本書也可以被認為是他寫的最好的一本。他把之前的7個習慣濃縮成一件事,那就是隨時隨地能夠做出第3選擇。你可以把第3選擇當做一種人生信仰,也可以僅僅當做一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柯維受孔子影響很大,所以第3選擇可以被看做是他老人家“吾道一以貫之”的集大成之作。

轉折點

如果你真的足夠主動積極,願意相信學習可以改變自己,並且願意把自己所學應用到生活中,那麼這本書將成為你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在這裏你會看到

一位父親一夜之間挽救了自己抑鬱多年的女兒;

一位警察局長將加拿大首都的青少年犯罪率減半;

一對夫妻曾經彼此幾乎無話可説,而今笑對過往艱辛;

一個團隊將紐約時代廣場從藏污納垢的場所打造為北美頂級觀光勝地;

……

這本書可以幫你

處理婚姻問題;解決工作難題;面對孩子的問題;走出財務困境;幫客户解決問題;處理可能會打官司的問題……

總之,這本書是用來解決一切問題的。

什麼是第三選擇?

面對任何問題,普通人都會產生兩種選擇

打或者逃;

我贏或者你贏;

反抗或者忍受;

成功或者失敗;

支持或者反對;

……

這兩種選擇的思維為這個世界帶來了大量的紛爭和成本,我們每天都在忙於説服別人,打敗別人,討好別人或者教育別人。

為什麼不試試第三選擇?

我們協同,一起達成另一個更好的結局。

比如:一位母親聽説孩子的音樂課取消了,她怒氣衝衝地找到老師想知道為什麼。老師説原因是政府要求提高閲讀和數學的時間。她本想抨擊政府,但突然問了一個問題:肯定有辦法讓孩子們同時學習音樂和基礎課。老師眨了眨眼睛説:當然,音樂包含着數學思維。於是,愛好音樂的家長和一個願意研究的老師合作開發出了一系列通過音樂講授基礎課的課程。

這就是一個第3選擇。

  第三選擇讀後感篇三: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出版20年後,作者出了一本書《第3選擇》,作者認為這是解決所有難題的關鍵思維。

一般的人會認為,我們跟別人打交道時,就是一種博弈,通過博弈,來獲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結果往往就是你贏或者我贏,或者我們之間相互妥協取得的中間結果,就像50年代某場戰爭中的三八線。但這並不是作者説的第三選擇,作者認為,妥協表面上看上去不錯,本質是雙輸,妥協的`關係是脆弱的,爭端往往會再次爆發。

第三選擇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首先我們第一要認真傾聽,發言的目的不是辯論,而是讓每一個人説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我們要認真傾聽對方的談話,將他的思想提煉出來。要有同理心,一定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只有這樣,對方才能感同身受。

其次,要跳出我們的利益圈,如果我們把精力浪費在誰得49歲,誰得51的討價還價上,我們就會因追求公平,而破壞了彼此的信任。在第三選擇的思維下,我們必須願意放棄我們的立場,必須願意在放手中受到傷害,真正的創新的想法,不是來自於辯論,而是不同理念人之間的對話。

那麼我們怎麼知道我們達成了協同找到了,第三選擇呢。第一,我們周圍的氣氛是一種積極的氣氛,第二,我們對原來的爭執和這項不太感興趣,第三,大家因為這個結果而受到鼓舞。

讀了《第3選擇》我想到了我們在三階段的一個練習。24小時感召。我們希望感召別人來上課的時候,不能把它當成我們需要完成的一個任務。而是要真正設身處地的去詢問對方,看對方用在生活和工作上有什麼困惑?然後提出我們的建議。我們讓他們上課的目的是真正想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困惑,讓他們感受到我們一顆真誠幫助他的心。對方才能敞開心扉,願意接受你的建議。這樣達成的協議,即對我們有利,也對他們有益,雙方都滿意。而且我們的關係會因此而變得更加親密。

標籤: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elpe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