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小窗幽記》讀後感

《小窗幽記》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窗幽記》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窗幽記》讀後感

《小窗幽記》讀後感1

而浮生是年華漸老,回頭的記憶也已攀爬生長!荊棘玫瑰斜鋪來時路,多少無言的守望和歎息。這是那光與黑暗的交錯縱行,永遠都是在進行着。點燃人間的一道光,讓小窗漫上光澤……

著名詩人西川説過:“有些詩人像思想者,而有些詩人像行走在街上自娛自樂的人。”一首好詩,是有意義的,引起人精神與心靈上的共鳴,而不單單是取悦於別人的。寫詩容易,作好詩卻難。它是人生的哲理,更是指引前行的明燈。人生的苦與樂,縱是心態。《小窗幽記》中的多少詩,都是吟哦推敲而成。陳眉公是幾百年前的文人雅士,所處的年代卻讓他樂觀豁達。縱然是經歷了多少,卻依舊對生活有一顆熱誠之心。併為後世留下了這些,如今細讀,又明白了什麼。這何嘗不是打開我們心靈的一扇窗户呢?我突然找到了時光對接的路口,與時光對話,與你同行。

夜色清明時,最是適合自我反省時。古有“等到萬籟俱寂,一燈獨坐,細想一日言行,才覺多有不是,而生慚意。”在如今快節奏的現代生活裏,靜下心來撫琴品茗、談書問心已經是很多的期望了。生活中難免有急躁之心,難免會出現錯誤,反省能讓你成為他人眼中至誠之人,更讓品性昇華。包容別人的瑕疵,更包容你自己的瑕疵。曾子曾説“吾日三省吾身。”而古代希臘的哲學家也曾説過這樣一句話“認識錯誤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在生活中,有多少人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將失敗歸咎於別人,而不去自我反省。現在所缺乏的,是對心靈的拷問,缺乏深深的自省。具備了自省精神的民族,也註定了是不可戰勝的了。若人人如此,世界豈不美好?

最有骨氣的人,是“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跟。”大丈夫能屈能伸,挫折潦倒也不改志。是立得住,也是站穩了。眼光要深,不為眼前利益所動。既然無論眼前選擇哪一條路,都會後悔,那還糾結什麼?無愧於本心即可。在歷史的舞台中,又有多少人淡泊了名利呢?“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樣的志氣,還會再現嗎?還有多少人是為五斗米折腰的呢?在困難的`年代又有多少人去領美國救濟糧呢?答案是留給自己體會的了。失去了氣志,是無依無附在天宇中墜落的流星一般,讓人驚恐。因為堅守,永不甘生命走向暗淡。

“雖仇敵之家,貴賤之隔,天涯從宦,吳鄉異夢,此經一系,終不可棄。”人生如夢,紅樓到底是夢。黛玉還寶玉一生之眼淚,寶玉到底也在一個“情”字。都説金玉良緣的好,我只道木石前盟。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良緣易合,紅葉易可為媚;知己難報,白壁未能獲主。”是啊,知己難求。似乎每個人都在冥冥之中尋覓着知音。其實,我覺得人生總有不如意之事。找一個知己如此之難,不如找找生存的價值和意義吧。不要總是沉浸在希望裏,再好的夢想,也要採取行動。你想要的是知己,而當你變得越來越美好時,還會不擁有嗎?

季節輪迴,縱是時光捲走了記憶的篇章。不為繁花沾心,柳密纏身,自然去如。小窗依舊,永遠記得那些美好,只願你點燃人間的一道光。

《小窗幽記》讀後感2

《小窗幽記》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遠的人生哲言小集,為明代文人陳繼儒所着。集中的內容涉及了修身,養性,經商,從政,處世等,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對當時糜爛庸俗的世風做出了辛辣且不失客觀的抨擊,流露着”好為清態而反濁者,好為富態而反貧者,好為文態而反俗者,好為高態而反卑者,好為淡態而反濃者,好為古態而反今者,不如混沌為佳”的一種無所拘束,高遠超脱的”難得糊塗”的自由人生境界。

陳繼儒在集中寫道:”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則根燼復萌,而塵情終累乎情趣。今日之是不可執,執之則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轉為欲根”。這充滿睿智的格言,像一縷深邃的清遠氣息,在這個天清氣爽的南國的初春縈繞着我。

掩卷遐思,在這縷縹緲的清遠氣息裏,我彷彿看見了一個覆滿幽古氣息的模糊輪廓,顫動在歷史長河悠遠的脈搏裏,氤氲在我難以理解的思緒裏。這裏面除了高遠超脱的哲性以外,還存在着種飄逸雋永,極其慎密且有份量的理性思維。這理性的思維對於時常感性的我來説,是否是片未通曉的領域?

這片未通曉的領域如同平實生活中生動的細節,反映出生活的常態,是生活底部不變的部分。我一直走在生活的現象裏,卻溺陷其間,渾然不知。猶如塵世間芸芸眾生相,遠遠望去,他們構成了光怪陸離的浮世表像。但有誰會走近前去,留意其中的底藴,近而得出瞭然的通透?或許,這片領域也如人生一樣,需要被生活歷煉厚澱的心靈去感知。

以我現在的閲歷和積澱,恐怕還無法參透其精髓,因此也無法做到心平氣和。在集中潛心領會,感性的思維卻時常把我逼進思考的死衚衕裏。雖然這些藴含哲性的格言已經深入了我的記憶,成為我思維的一部分,可我並不瞭解它們潛隱的靈魂。

品讀一本充滿智慧的.集子,其實就等同在剖析作者內在的精神形態,以及作者所創作的一個劃時代的成果。作者在集中所言的文字,是對人生的體會,是種觀世的真理,或者接近於一種真理。這種真理是以一個人所達到的巔峯狀態來評定其價值的,而不是將他的巔峯和他的深谷持平來綜合他的價值。

任何事物都有利與弊的兩面性,這本集子可以在歷史的長河裏流傳下來,是因其所言訴的思想有着深藏的文化底藴。直到今天,仍有發人深省的作用。然而後世的人把這本集子再如何的廣為傳誦,也不會再現當時的真實性。因為時空業已轉變,人們的價值觀已經產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傳播的詮釋者使用的是自己的理解和語氣,接受者則又有着自身的理解背景,任何一種最細微的感性因素都能使原作者的本意變味,使之產生多重意思。

由此看來,《小窗幽記》與現實有着多麼矛盾的稟性。它就如一個澱滿歷史斑駁的古董一般,歲月將它打磨成高清遠致般的形象,亙古吟唱着烏托邦式的精神操守之曲,表像上雖有着流光溢彩的文明,偶爾也會被人去觸摸,擦拭,温文而雅的品賞,甚至利用。但當人性最底層的私壑難填時,當紙醉金迷的花花世界迷離雙眼時,便會悲哀的被湮沒在塵世利慾薰心的皺褶裏。

《小窗幽記》讀後感3

我房間的陽台不算大,剛好給一人坐着,上面掛着一扇小窗,一扇很普通的小窗。

總想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點點安逸,這小窗成了我最好的選擇。在黑夜的瀰漫下,在月光的映襯下,我悄悄的坐在陽台上,靠在小窗旁,聆聽着綠葉的述説,紅花的感歎,小樹的哀愁,低草的無奈。閉上眼,我和它們彷彿在交流着,傾述着,帶着淡淡的哀傷,淺淺的痛苦。一睜開眼,又是沉默的黑暗。沒有電視的吵鬧,球場的狂歡,課堂的沉悶,馬路的喧囂。在這裏,黑幕被拉下,月兒爬上枝頭,向我的小窗投下一點點銀光,似乎散作一把把粉末,灑在我肩上,銀光閃閃,甚是有趣。愛上這黑夜裏的小窗,無論生活有多麼辛苦,學習有多麼坎坷,這小窗總不會嫌棄我,總是一如既往的敞開懷抱,擁抱我,沐浴在黑色中,享受在月光中,僅此而已。

從那不大的玻璃,我看見雨腳在那裏撲落撲落跳,我看見帶子似的閃電一瞥;我可以想象到這雨,這風,這雷,這電怎樣猛厲地掃蕩了這世界,我想象它們的威力比我在露天真實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窗會使想象豐富起來。

我從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顆星,一朵雲,想象到無數閃閃爍爍可愛的星星,無數像山、像馬、像巨人似的形形色色的雲彩:我從那小玻璃上面掠過的一點黑影想象到這也許是灰色的蝙蝠,也許是會唱歌的夜鶯,也許是惡霸似的貓頭鷹,——總之,美麗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會在想象中展開。這真是一個可愛的夜晚。

可是——曾幾何時,天不再黑,馬路上的燈光愈來愈亮,撕碎了這美麗的帷幕;夜不再靜,汽車的喇叭愈來愈響,打破了這沉默的寧靜。再也沒有月兒的微笑,再也沒有銀色的粉末灑在我的肩膀,她似乎害怕地躲了起來,玻璃上掠過的黑影不知為何愈來愈少。這些朋友似乎在漸漸離我而去。

不!我要抓住他們,我要留住這陪伴我和小窗度過每一個夜晚的`朋友們,我拉開窗,不顧一切的把手向前伸去,可是,我什麼也沒抓到——窗外不知何時多了一張碩大的防盜網,牢牢的罩住了小小的窗。我輕輕把頭靠在小窗上,綠葉的述説,紅花的感歎,小樹的哀愁,低草的無奈又一次次在我耳邊迴響,不,這次多了幾聲抽泣,小窗的抽泣。我靠在窗邊睡着了,在夢中,我夢到了小窗,看到了小窗以外的世界,如童話般的世界,我幻想的世界,不僅僅是我看到的,還有我想到的。那些黑夜,那些月光,那些雨,那些風,那些雷,那些電,那些雲,還有那些黑影,歷歷在目。就是透過這小小的空白,多麼神奇。

夢,終將醒來,當太陽把金光灑在小窗上時,我也該返回到我忙碌中的生活裏去。

呵,多麼美麗的小窗,多麼深沉的夜晚,多麼美麗的月光,多麼多麼。

《小窗幽記》讀後感4

閒暇時,讀《小窗幽記》就像煮一壺清茶,茶香繞樑。

在盛夏的午後,慵懶的時光就着甘甜的山泉給自己泡上一壺好茶,耳聽蟬聲陣陣,竹聲泠泠,坐在青石瓦的屋檐下,一隻老貓卧在腳旁,一邊品茶一邊讀書,記載着有關歲月和光陰的陳年舊事,人生何其快哉。

《小窗幽記》根據不同內容分為十二卷: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法、倩。

語言皆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引人深思。一些寫景色和生活感悟的句子,有清雅之氣,絲毫沒有粗俗豔麗之感。作者從不同內容入手,卻始終貫穿一個主題,則我們身而為人應該如何在世安身立命、如何與人相處、待人及物。

初讀《小窗幽記》確實為之驚歎。尤其讀到“遇嘿嘿不語之士,切莫輸心;見悻悻自好之徒,應須防口。結瓔整冠之態,勿以失之焦頭爛額之時;繩趨尺步之規,勿以用救死扶危之日”。

即使是放在六百年後的今天,依然適用於今人。

寥寥數語,卻是道明瞭一個“度”字的準則。不同的情況得分不同的場合,哪怕是梳粧打扮,循規蹈矩也需要看天時地利人和。面對世間萬事,除了要懂得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在何處之外,明辨什麼可為什麼而不可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一個“度”。

“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人無背後之毀;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這幾句話時,我發現這些話語真是一語中的。即便是現代人,我們依然面臨這些問題。作者為我們指明瞭方向,我們為人處世,與人相處要懂得分寸,有度。我們都喜歡聽讚譽之詞,但是讚譽到底是出自真心還是違心的,我們一概不知。所以,語氣喜歡別人當面稱讚我們,還不如,我們自己做好自己,不要給人留下口舌,讓我們不被別人背後論斷。我們與人相處也懂得分寸和距離,過分膩在一起,不懂得分寸,久而久之就會讓人厭煩。

在修身養性方面,作者也説了很多。類似於“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惟書不問貴賤貧富老少,觀書一卷,則有一卷之益;觀書一日,則有一日之益。”“君子於人,當於有過中求無過,不當於無過中求有過。”等等。

《小窗幽記》總體上是一卷不錯的書,值得多次反覆閲讀,揣摩。

總的來説,皆為儒家道家宣講人生倫理道德之書,做學認字、為人處世、安生立命、心態境界各方各面皆有涉及,雖然不乏封建文人的教條,但更多的是飄逸超靈、不為世間俗念所拘束的自由色彩,傲視蔑俗,糞土金錢權貴的平民意識,還有崇尚山水、浮生悠閒的自然態度,算是中國上下數千年人與事相處的點滴箴言,是對中國文化傳統的深刻提煉。

我逐字逐句讀的時候,經常會隨着一段話衍生的聯想到某句古代的詩詞和古代人物及某個事件的典故,或者受話中啟發總結出適合自己或者願意去嘗試的現今社會為人處世的要領,碰撞出了很多的思想火花,每一章會有對自己比較受用或者難以忘懷的字句,包括書上原文和自己在閲讀過程中的標註。

《小窗幽記》讀後感5

也門近一個月裏似乎有了許多閒暇的時間,也可以做些閒事。《小窗幽記》也算得上常記心頭,起源就是去年暑假時在書院雜誌上看到本書的選段,就一句"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盡嘗;千江月,總是一輪月光,心珠宜當獨朗",頗合當時處境,似有所感。之後看過電子版之後,覺得還是紙質的舒服,就打算買本書,到書店一看,有倒是有,但翻譯、評註太囉嗦了,還是看原本有味道。

準備打印下來,但也沒有打完,放假時間也多了,就抄寫下來吧,也可以邊抄邊讀。這段時間過年回家一趟,看書抄寫的時間也被分割開來,加之有時遊戲也耽擱了許多,五萬餘字竟然抄寫許久才完成。抄一遍看一遍之後,寫點感想。首先從體裁上劃分,該書屬於格言警句類小品文,"小"當真是窗子尺寸小,或者是因為句子短小吧,少則幾字,最多百餘字,平均就十餘二十字。然而積少成多,全文五萬多字也成中等篇幅,因此並不小。我是很少讀中篇或者長篇小説,還好是小品。"品"則是因為其中滋味需要細細琢磨,不是草草看過就能理解。這也符合閒暇時的讀書要求:一字一句的慢慢讀,一心一意的仔細品,以此消磨時光,但不至虛度時光。

然而縱觀抄寫讀取的過程,其實是相差許多,為了趕進度,句子多是快速看過,至於味道,除極少數有所感觸,大多是淡淡的,這也符合常規:越是心動,越是不得到。雖然該書分為12卷,每卷都有個題記,但卷題和正文的'關聯總是顯得那麼的模糊,甚至可用牽強附會形容。這也許是因為我沒有理解其內在的聯繫,或者就是"小品"的特色。

為了不使抄寫僅僅是抄寫,下面勉強對每卷做作個小結和分述。卷一集醒題記中"趨名者醉於朝,趨利者醉於野,豪者醉於聲色車馬"也是相當程度的刻畫了人的原動力:慾望。大一學管理學講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也是相當細緻描述了人的需求或者説慾望。而以六根六塵六識也很精到。

該卷中,"費千金而結納賢豪,孰若傾半瓢之粟以濟飢餓;構千楹而招徠賓客,孰若葺數椽之茅以庇孤寒"講"財";"仕途雖赫奕,常思林下的風味,則權勢之念自輕;世途雖紛華,常思泉下的光景,則利慾之心自淡"講"權","神人之言微,聖人之言簡,賢人之言明,眾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會心之語,當以不解解之;無稽之言,是在不聽聽耳"、"寒山詩云:有人來罵我,分明瞭了知,雖然不應對,卻是得便宜。

標籤: 讀後感 幽記 小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jj9ll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