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魯迅選集讀後感(通用3篇)

魯迅選集讀後感(通用3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魯迅選集讀後感(通用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魯迅選集讀後感(通用3篇)

  魯迅選集讀後感1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後無路可走。從《傷逝》看魯迅和朱安自由的愛情一直是人們永恆的追求,愛情的自由是人們在追求過程中最大的享受,自由的婚姻是沉溺愛情中的男女最大的期望,婚姻的自由只有與子偕老的人才能理解!

從作者本人來看,我是很不屑魯迅先生的婚姻的,一個思想的救贖者,卻救不了朱安的人生,一個黑暗社會中舉着火把的人,卻不肯點亮朱安房間的燈!自由是愛情的必要條件,俗話就是兩情相悦,在這一點上,魯迅先生把完整的自由的自己全部給了許廣平,且不論許廣平對魯迅是愛慕還是敬仰,在魯迅先生的諸多支持者中,這是一個自由的愛情,帶來了一份自由的婚姻,他們也享受到了愛情的自由,但是!他們絕對沒有得到婚姻的自由!在朱安的心中,魯迅是她的天,是她一生的依賴,她看許廣平就像是親妹妹,她看海嬰就像自己的兒子!她為魯迅付出了一生,而在魯迅心中的朱安是什麼分量呢?大概也就是個名義上的妻子,事實上的老媽子吧!

婚前的涓生和子君就像魯迅和許廣平,婚後的涓生和子君就像魯迅和朱安,我暗自猜測,這是不是魯迅先生良心發現而寫下的懺悔!朱安的一生是悲哀的,在她的生命裏,幾乎沒有飛揚的時刻。她彷彿是一顆鏽了的圖釘,最初被釘在哪裏,一生就只能釘在哪裏,無可奈何孤獨老去。時代的列車,轟轟然朝前駛去,我們站在車上,望着車尾那些漸漸遠去的人影,不經意間,依稀還能望見朱安那哀愁的眼神,在夕陽的餘暉裏,淡淡地閃出一線光,瞬間又暗下去。這眼神裏,囊括了一代舊式婦女的命運寫真。遭遇了魯迅,我以為他會待她好,起碼可以給她一個女人最低的要求!但是她被遺棄了,就像子君被涓生遺棄了一樣!在追逐愛情的美好甜蜜的過程中,子君是個新時代女性,她會被娜拉吸引,那個真正勇敢的女性,她以為自己能像娜拉一樣灑脱,自由!然而她一心追逐的自由的婚姻卻成了她掙脱不了的桎梏,當一個人把自己禁錮住,除了他自己,沒有第二個人能解放他,子君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從文章中看,涓生和子君之間沒有了愛情,於是就放棄了婚姻,在現在看來,放棄婚姻是最好的選擇,兩個人從此都自由了,不用再虛偽的面對虛偽的對方,有了更廣闊的天空,生活會更美好,可是,子君死了,至於是怎麼死的,我們不得而知,但冥冥中感覺跟涓生逃不了干係。這讓我很難明白。我並不認為子君的死與涓生有莫大的關係,甚至我覺得,子君的死更大程度上是不能承受內心的自我否定,這自由的婚姻是她一心認定的要追求的,追求到的那一刻她就等於給自己設了一個牢籠,結局是這自由的婚姻並沒有帶給她婚姻的自由,涓生直白的説出“我已經不愛你了!”這時的子君只想逃離這個牢籠,但是逃離出去的她要去哪裏呢?一旦逃離,就是對自己的否定,她已經無處可去,不逃出去就得一輩子面對這個牢籠,就像一個已經夢醒的人,明知道無法再沉溺夢境,但醒來又無路可走,這時的子君,除了選擇死亡,還有什麼更好的選擇呢?換句話説,子君的死是必然!與子君不同的是,朱安在周家默默的活着,朱安能在周家呆着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的婚姻並不建立在愛情上,朱安留下來是為了責任和道德,但是那樣的活着跟活着牢籠裏有什麼區別?當魯迅死後,抗戰後期,朱安生活困苦,想出售魯迅藏書,宋紫佩跟友人前來勸阻,朱安衝宋紫佩説:“你們總説魯迅遺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也得保存保存我呀!”當真淒涼入骨。她在黑暗裏沉默太久了。但是她説的不對,她不是魯迅的遺物,而是遺棄物!

錢理羣説“小説的重心不在那失敗了的愛情本身,而是涓生所面臨的兩難選擇,對於他們之間無愛的現實,是説還是不説?這也是終身折磨着魯迅的人生困境之一”如果説魯迅藉由愛情想表達自己的困境,我想魯迅先生已經找到了解決的辦法了,那就是披露真實的心,那就是從夢中醒來,哪怕沒有路可走,涓生最後的選擇是“將真實的重擔“卸給對方,魯迅先生在説真話方面是無畏的,他與許廣平同居的事實就是最好的真話。

許廣平是新時代女性,她看重愛情更甚於婚姻,可能很多人都欣賞着許廣平寬廣的胸懷!都欣賞着魯迅不離婚,對朱安盡責盡義。但是她的胸懷,他的不離婚,在我看來都是對朱安的傷害!他不離婚,從另一方面看就是讓朱安不得不恪守封建的道德,當然,對於朱安來説,離婚也是她無法承受的,許的胸懷,讓朱安對許廣平有着一種歉疚,朱安死的時候還在稱讚着許廣平,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悲哀,這種悲哀不全是魯迅跟許廣平造成的,更是朱安自己造成的,就像是子君把自己逼到絕路上。

總之,子君是死了,涓生還活着;朱安是悲劇的,魯迅還有許廣平。如果説《傷逝》是涓生和子君的愛情悲劇,不如説是子君的悲劇,涓生的悲哀!因為魯迅先生説“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摧毀給人看”子君一心追求的美好的自由婚姻被摧毀了,看這悲劇誕生的人是涓生,他是悲哀的!面對子君的死,涓生會懺悔,會痛苦,會難以釋懷,但是幾年以後,十年以後,幾十年以後,如果涓生突然發跡了,他的婚姻會怎麼樣?他的生活會怎麼樣?

雖然不能斷定,但必定會改變,而這一切的改變都與子君無關了!傷逝也是有一個時間限定的!想一想這以後的情景,又是一個悲劇!像魯迅先生自己寫的《娜拉出走以後》,離家出走很簡單,很常見,可是,出走以後呢?這個玩偶似的女子,有了自己的思想,但她沒有看到自己的`四肢仍然被牽扯着!自由,不是她能奢望的!一場夢醒了,要尋求自由,就要離開,就要出發,但是突然間面對着無路可走的困境,人生該怎麼辦?人該怎麼面對自己?子君選擇了死,得不到自由也不肯回頭;朱安選擇了活,得不到自由那麼就默默承受悲哀!如果得不到自由!我們該何去何從?

  魯迅選集讀後感2

我熱愛自己的故鄉,那裏充滿了歡聲笑語,充滿了温馨與幸福,人們地位平等,安居樂業。但是,一想起魯迅先生筆下所描述的自己在舊社會中蕭索、黑暗的家鄉,我不禁暗暗痛心。

在魯迅的心目中,故鄉是美好的,漂亮的。童年時他是一位地位尊貴、家境又好的少爺,在一個大院中成長。在一次祭祀中,他結識了忙月叫來管祭器的孩子——閏土。少年時朝氣蓬勃、見多識廣的閏土給他帶來了不同的童年記憶,但他在魯迅二十年後回鄉時所展現出的蒼老麻木卻也讓魯迅着實吃了一驚,多子、饑荒、苛税等等生活壓力將他壓迫得遲鈍且畏懼生活,繁雜的禮教更是讓他與身為“老爺”的魯迅產生了不可打破的一層隔閡。不僅是閏土,加上魯迅的家人、當年安分守己、年輕漂亮的豆腐西施楊二嫂,都被封建社會那經濟上的貧困、壓迫與精神上的摧殘折磨的叫苦不迭,便漸漸變得自私放縱,尖刻貪婪與麻木。

中國幾千年的舊制度舊文化和舊的理念到那時已經腐朽,但又猶如一顆巨大的毒瘤,想要根除是非常困難的。那時老百姓沒有一個好的領頭人,再加上人們的心靈已被黑暗吞噬得所剩無幾,被尊卑、主僕的觀念侵蝕得遲鈍木訥,所以大家不敢改變,也沒有能力改變。所以,封建社會的制度就這樣毒害了人民那麼多年,使中國農村逐漸蕭條,破敗,人們無奈之中只好把願望託付給那些不存在的佛啊神啊,對平等社會的渴望也就自然而然的灰飛煙滅。從碧綠的瓜田,深藍的天空,到蒼黃的天下,蕭索的荒村;從熱愛生活,無憂無慮的少年閏土,到悲哀痛苦、蒼老貧困的中年人;從與閏土是親密無間,情真意切的好朋友,到現在使用上“老爺”“磕頭”等詞的主僕身份……這一切,魯迅看在眼裏,痛在心裏。

説到這兒,我真的為魯迅與閏土那原先真真摯摯的友誼感到惋惜,如果不是社會上禮教的壓迫,他們的友誼本可以永遠保持下去。魯迅先生在目睹了人們被剝削摧殘下的慘況和中國農村在辛亥革命的後期逐漸衰敗、破落後留下了篇尾那句啟悟人心的名言:“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認為,魯迅先生這是將“路”作為一個比喻,其實這個“路”象徵着人們走向幸福與平等的革命之路,是人民百姓推翻帝國主義的成功之路。魯迅先生激勵人民要用實際行動去證明,而不是空説空想。魯迅自己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開路者,拓荒者,他犀利的筆觸,就彷彿無形的武器,將敵人打得頭破血流,為中國的革命事業指明瞭方向。

現在,我們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這都是老一輩革命者打下的基礎與條件。所以我們新一代人們應該好好珍惜他們以生命為工具的勞動成果,學習他們的精神,也以便為以後的人們創造更美好的社會。

  魯迅選集讀後感3

讀完魯迅先生的《故鄉》這篇文章,我最想説説文中的閏土了。

魯迅在文中回憶閏土時講了一個活潑能幹的少年形象:“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着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是一個典型的南方英俊少年形象。在家族的一次大祭祀中,閏土和魯迅認識了,併成為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雖然他們家境不同,那時,閏土的家境雖然不是很好,但是他知道許多事,見多識廣。而魯迅家境很好,是個地主少爺。卻整天被困在四角的天空裏。閏土向他講了許多稀奇的事:獾豬、刺蝟、猹、角雞、鵓鴣……使魯迅難忘

但二十年後,當他們再見面時,閏土竟然還叫他“老爺!”書中是這樣描寫的: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動着嘴脣,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二十年了,怎麼這樣叫?以前是以哥弟相稱的好朋友。魯迅感覺他和閏土間隔了一層透明的屏障。是永恆的,不可破碎的。

在那時,多子,饑荒,苛税,兵,匪,官,紳等導致閏土十分貧窮,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從書中的外貌描寫可以看出,閏土家境十分不好,再加上六個孩子,唉!

魯迅的《故鄉》還表達了一個意思:自由。自由是美好的。是啊,沒有了自由,就算給我1000個億我都不換,在《少年閏土》片段中,魯迅寫道: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從這一句中我感受到魯迅在那時是多麼渴望自由啊!

比起現在,我們自由的生活,無憂無慮,豐衣足食。一到下課就和同學們鬧,不可能像閏土和魯迅呢樣有着隔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km7k2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