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讀《人間有味》有感15篇

讀《人間有味》有感1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人間有味》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人間有味》有感15篇

讀《人間有味》有感1

從二月中旬進入敍事者羣,悠忽間,我參與閲讀和寫作已經有三個月了。二月份共讀的是方華局長的《做有温度的教育》,三月份共讀的是傅佩榮教授譯解的《大學》和《中庸》,四月份共讀的是汪曾祺先生的《人間有味》。

初讀《人間有味》第一輯“四方美食”,只覺得作者是個資深“吃貨”,看着他介紹昆明的一些名菜,如“過橋米線”、“培養正氣”的汽鍋雞;東月樓的鍋貼烏魚、醬雞腿;映時春的油淋雞、雪花蛋、桂花蛋;新亞飯店的過油肘子;護國路白湯羊肉;小西門馬家牛肉館的牛肉;甬道街的紅燒雞……真是看得我“口水流下三千尺”,只恨這昆明離得太遠,不然非得跑去好好吃一頓。

這樣一位“資深吃貨”,到底是何許人也?然後就找“度娘”: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於江蘇省高郵市,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在短篇小説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怪不得書中多出提到老舍、沈從文等名家。

《人間有味》這本書前面的兩部分寫的都是地方美食、特色小吃,讓我感受到作者汪老先生對生活的熱愛和沉醉,不由地就想起大文豪蘇東坡。同樣是文人,詩詞歌賦精妙;同樣愛美食,生活處處真性情。據説“東坡肉”“羊蠍子”都是蘇大學士發明的。

汪曾祺先生説:“一個文藝作者,一個作家,一個演員的口味最好雜一點,從北京的豆汁到廣東的龍蝨都嘗一嘗;耳音要好一些,能多聽懂幾種方言,四川話、蘇州話、揚州話。否則是個損失。”當然,口味單調一點,耳音差一點,也還不要緊,最重要的是對生活的.興趣要廣一點。

我們知道,一盤好菜應該是色、香、味、意、形、養六者的結合體。而要做出這樣一盤菜,就要關注做菜的整個過程——備菜要細,炒菜要活,品菜要慢。做菜過程中,人的心思得到鍛鍊,技能得到培養,慾望得到滿足,心情得到愉悦。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心思也得到了鍛鍊,能力也得到了培養,慾望也得到了滿足,心情也得到了愉悦。

做菜的樂趣不僅僅在於吃菜,更重要的是做菜的過程。好課的樂趣也不僅僅在授課的效果上,更主要的是在過程的體驗上。好課強調的不只是老師教的如何,更主要的是學生學得怎麼樣。上課和做菜,儘管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是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

真性情的人都熱愛生活。我的音樂老師——鄭老師,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老師,她帶領我走進了音樂的殿堂。鄭老師不僅教學優秀,桃李滿天下,更難得的是做得一手好菜。記得正月裏,老師總會喊上我們幾位離她近的徒兒到家中小聚,然後夫妻倆齊上陣,水裏遊的,山上跑的,柵欄邊飛的,菜地裏長的,經過老師的烹飪均是色香味俱佳,讓我們手不釋“筷”。鄭老師還説,上課也像做菜一樣,同樣的內容,設計的程序不同,教學的手段不同,學生們的興趣就不一樣,課堂效果肯定不同;同樣的原材料,製作的方法不同,添加的佐料不同,做出的口味就不一樣,那麼食客們的感受和反響肯定不同。

上海市音樂特級教師陳璞也説:優秀教師為什麼要會燒菜?首先,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必然是熱愛生活、擁抱生活的人,而燒菜就是平凡而無法迴避的生活。其次,用日常的食材搭配出色香味俱全的菜餚,恰如教學設計一般,其實是對整體設計思維和想象力的鍛鍊,也是把審美與技能的結合。最後,當遇到這樣無法外出吃飯的時候,起碼還可以自給自足。左手琴棋詩畫,右手煙火凡塵,有時惘然彷徨,有時欣然大笑,這就是人生!

我個人從不追求美食、美味,生活上比較簡單,只是覺得每日三餐能夠飽腹即可。雖然談不上“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不會做大餐,但是日常生活的飯菜還是能經營的。像我做的“絲瓜雞蛋肉片湯”就是兒子的最愛。

話説回來應該源於“懶”!因為但凡為了口福,必然需要跑腿採購新鮮的原材料,然後一番揀、掐、洗、涮,刀工、火候,一樣都不能怠慢,等煮熟起鍋,擺上桌必然色香味俱全,然後一夥人風捲殘雲,一桌子光盤。隨即又是收拾一廚房的鍋碗瓢盆,這樣一番折騰少不了三小時。估計吃那美食也就十來分鐘。這樣一對比,我總覺得划不來,吃點什麼不好,只要能填飽肚子。這麼説來,我是個缺乏生活情趣的人。但是我也並不討厭廚房,討厭做飯,只是覺得生活中還有很多事需要我們去做,如果把時間總是浪費在一日三餐上面,難免有點奢侈。

但是按陳璞老師的意思,如果一位老師不會搭配菜餚就不會設計教材內容;不會烹飪菜餚就上不出精彩的課堂。所以要想當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不能只會彈琴唱歌,還得學會做菜,把不同的原材料怎麼搭配,怎樣加工,怎樣烹飪才能成為一盤人人喜愛的菜餚?這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能力。我會朝著名師們指導的方向努力!

讀《人間有味》有感2

一點昏黃潑墨躍然紙上,隨水墨暈染開來的濃墨幻化成點點微黃的淡彩,遂其形狀又似海邊日出時分,天邊金黃色的一抹淡雲——若動、若靜。黃色潑墨下是一點飽和碧色之潑翠,隨水滲開,好似中國古代水墨山水中遠處的青山。書的封面中,碧色與黃色交染不知是蒼山青翠了斜陽,還是霞光的微黃温暖了青山。

這一暖、一冷兩色調潑墨的暈染中,人間有味是清歡的主題,以行書之筆浮現在此書封面中央,書法濃墨與潑墨暈染開的淡彩交相輝映。翻開中國水墨古典風的書面,伴着淡淡墨香的靈動文字,我也追隨作者,行走山川、渡過江河,走過於丹先生走過的`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杭州,醉夢西湖畔,尋找前世在湖邊丟掉的一湖煙波;踏着麗江穿越千年的青石拱橋,聆聽橋邊吱呀呀的水車轉動着潺潺溪水,伴隨着布農鈴叮咚作響,依稀看到千年馬幫從山中向我們慢慢走來;走進巴黎那氤氲着玫瑰花香與琥珀色酒香的小巷深處的紅酒坊,捧起一隻酒杯,輕輕地從木質酒桶最下面的龍頭中擰出一杯紅酒,把酒杯放在手心,用手心温暖着杯底,慢慢地搖,品着慢慢搖出的酒香,回味曾經踏遍千山萬水、嚐遍世情風霜百味的歲月,體會逝水流光中那些生命的瞬間。

伴着陣陣書香,我彷彿走進了作者的崑曲老師周銓庵先生與她的愛人謝錫恩老師他們位於衚衕裏大雜院的家,我想,那一定是個安靜而又清爽的初秋午後,夏季的蟬鳴和空氣中的餘熱還尚未散盡,高爽的天空帶給了我們夏去秋來的絲絲微涼,大雜院古老的青磚院牆畔,百年老楊樹上蒼老的綠葉和燦燦的黃葉還在老樹幹上錯落着,一陣風過,一簇簇葉兒,金黃、蒼碧,簌簌飄飛,有的飄到遠方的馬路,有的尋找新的土地,化泥、護花,有的則飄過青磚院牆,飛進周銓庵老師與她老伴兒朝夕相伴的大雜院兒裏的小平房。屋裏的泥地,斑駁不堪,正中間放着蜂窩煤球爐子,旁邊是把舊躺椅。謝錫恩先生靠在躺椅上,吱吱呀呀地慢搖,翻開一卷書頁泛黃的線裝詩集。周老師則在屋裏端茶倒水,手持簡陋的茶具,嘴裏還哼着最愛的崑曲兒。二老夕陽之年深居陋室而吟曲作詩的淡淡清歡,那份與君相伴便是晴天的暖流,也流進作者的心田,隨着作者靈動的筆墨,躍然《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書章,讓我們伴着幽幽書卷香氣,感受着于丹先生從孩提時代行至知天命之年,一路走來的心路旅程。眷戀着孩童時代的作者端午節時手腕上繫着的五彩繩;懷念着來不及與作者説再見就匆匆離世的張主任、耿總;珍惜着與愛人、家人、學生相處的分分秒秒,學會愛,更超越愛,把細水流年雕刻成生命的印記,在成長中遇見更好的自己,找尋心安的歸處,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開一卷水墨淡彩,輕吟一句——人間有味,最是清歡。

讀《人間有味》有感3

于丹老師文筆真好呀!口才真好呀!不愧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詩詞典故信手拈來,語言意境新穎但不晦澀。佩服呀!都説于丹老師的書盡是雞湯,沒有什麼用。如果從解決問題,從現實的角度來説,還真沒有什麼用。所以平時一般是不會體會到的,我為什麼會這麼説呢?因為我體會到了。

本書開篇不久寫到了她骨折的經歷,當時笑一笑看過了也就過去了。然後沒幾天,我就骨折了……想到了這篇文章,翻過頭又看了一遍,忽然發現他講的也是不無道理的。至少給我這顆鬱悶的心情,撥開了些許雲霧。沒辦法,守得雲開見月明吧!

看了他後面寫的遊記,和,對傳統節日的`一些認識。我就覺得我的遊記寫的就是一流水賬,後面扛着一攝像機把我玩的都錄了下來。向他學習!文學方面的書越看越少了。想辦法找一些名著,要提升閲讀質量了

讀《人間有味》有感4

清歡,一個淡雅的字眼,它出自蘇軾的浣溪沙“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清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廖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想必林清玄的《人間有味是清歡》就是從這裏有感而發的吧。

林清玄眼中的清歡,是在清靜中,享受淡雅的歡愉,是一種悠閒,清靜,自由與舒服的生活狀態。作者年輕時,喜好到處遊玩。或飲一壺茶或爬一次山。但是,現在舊地重遊時,卻發現,現在的一切都如加快了腳步,再也找不到原來的那種感覺了。現有的是汽車喇叭的”嗡嗡作響”,街上行人匆匆的腳步,就連茶樓,也是煙霧環繞,讓人喘不過氣。

“清歡”是生命的減法。在我們捨棄了世俗的追逐和慾望的捆綁,回到最單純的歡喜,是生命裏最有滋味的情境。

“清歡”就是豐子愷筆下的“人散後,一鈎新月天如水”;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清歡………代表這是一種高雅的文化。

雙休日,與家人去登山,“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似乎是登山的理想境界,但在山道上,全是熙熙攘攘的遊人,遠遠望去,像一條長龍,期間還不時夾雜着商販的叫賣聲。爬到山頂,卻看不到成片的`松林,而是滿眼的高樓大廈,“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也只能是腦海中的景物了,吹過來的風夾雜着污濁的空氣,連“清”都沒有更別説“清歡”了。

“清歡”是不受物質的束縛的,沒有外在條件的。它是發自內心的情意,只要心中有情,處處都有清歡。

人間處處是清歡,在孤燈下翻着富有墨香的書,或提筆揮毫;或飲一口茶,體會茶香瀰漫。

讀《人間有味》有感5

最開始看到這本書時是被它的封面所吸引。以渲染的手法將原來以白色為底單調的畫面變得有立體感,從中透出淡淡的古典氣息。所以自己覺得這樣頗有古風的畫面感,加上令人難以琢磨的書名,這本書一定是講有關於抒情,懷古,類似於《人生若只如初見》般的詞句。便打算做一回文人去領教一番,細細讀後卻發現……

在這本書中作者將現實生活寫的淋漓盡致。在這個匆匆忙忙的大都市的生活中,學生們習慣了每天在學業中奮鬥,上班族習慣了上下班擠地鐵、擠公交,每天起早貪黑的忙碌日子,老人整天為家裏的大事小事操勞這,操勞那。每個人每天都是滿滿當當的,沒有時間去顧暇其他的事,沒有時間去享受生活,體驗生活。在這本書中描寫了生活裏的許多事物,由很多很多微小的事物從而引出生命對於我們而言所謂的真正意義。作者于丹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現實的打擊中,許多人被“折磨”的千瘡百孔,將幼時稚嫩的想法拋至遠出,不再提起,早就遺忘在角落中。真正可以做到堅持初心的人已是少之又少,更何況是那些真正達到想心中執念的人,恐怕是寥寥無幾。這樣太難太難,畢竟所有的想法最終都是要回歸現實的。

我一直有個夢想就是去世界的各地去旅遊一番。自己經常從電視中看到世界各地許多美麗的景色和可口的食物。而在這本書中作者講述了她在旅遊的過程中想到的許多事,有感而發,分享她在旅遊中點點滴滴的小事,甚至小至一件物品。

讀《人間有味》有感6

固步不前會錯過美妙的風景,思想倦怠會喪失活着的意義,讀書,讓思想行走,去發現無比深邃的內心。

——題記

一個偶然的機會,結識了于丹老師的《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本書,打開書的那一刻,我發現了一個美妙的世界,原來,沒有功利的隨心閲讀竟然可以如此愜意。讀書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于丹老師在書中給出了完美的詮釋。

讀書即讀心,讀遍別人的書,其實是讀懂自己的心,讀懂了自己的一顆心,再去看世相人心,人生就會更加透徹。讀懂文章,養好自己的心,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從他人的視角思考問題,在山重水複疑無路過後,定會柳暗花明又一村。記得初讀《霍亂時期的愛情》時,頗多迷茫和不解,當再次靜心閲讀時,才發現這確實是一部佳作,世人的內心深處都埋藏着這麼一顆純真愛情的種子,讀懂自己的內心,就會頓悟。養好心,養大自己的生命,在這個世界上坦然行走,然後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讀書,讓知行合一。20xx年8月2日,帶着征服大自然的一顆雄心,花費9個小時,我登上了華山東峯,一路領略了華山的險峻及美景,第一時間看到了日出。內心深處總覺得有些許欠缺,直到讀到那本《空谷幽蘭》之後,我才發現有那麼多隱者居住的華山,充滿了神祕和魅力,還有那麼多有待探索的故事,這是沒有讀過書的一個普通旅遊者無法體會和發掘的。書的魅力就在於它可以引人入勝,華山還是值得再次探索的地方,當然,是一個有思想的旅行者再次去探險的地方,絕對不是一個遊人去膚淺的掛一個同心鎖,在石頭上刻下“到此一遊”。楊絳先生説:“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瞭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瞭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感受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讀書可以找到苟且生活中的一方田野。當我們為生活所迫,頓感迷茫時,讀讀史鐵生,讀讀《小王子》,讀讀路遙。當我們春風得意時,讀讀杜甫,讀讀白居易,讀讀蘇軾。“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不只是出現在孟郊的筆下,也出自我們每個人的心裏。在別人的詩篇和文章中讀出自己的感動,在別人的故事裏留下自己的眼淚,你和書的緣分也就到了。

讀書,是一次修行,也是一次養心,讀書讓自己的思想行走,去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去領悟古人的家國情懷,去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去發現自己無比深邃的內心。

讀《人間有味》有感7

《易·繫辭》雲: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這幾句話的大體意思是:“乾道以平易顯示其智慧,坤道以簡約展現其功能;平易容易使人明白,簡約容易使人順從;易知的東西容易使人親近,易做的事容易使人成功;使人親近的則可以相處久遠,容易成功的(事業)可以逐漸做大。可以長久是體現賢人的道德,逐漸做大則是賢人的事業。”這幾句話邏輯嚴密,層層推進,用來概括我此時此刻的閲讀感受正合適。

仍記得去年3月月12日我加入了敍事者團隊,張靜老師耐心細緻的教我如何開微博交作業,還會按時提醒我交作業,無耐自己這個“低差生”肚中無墨,一直交不出一篇像樣的文章來,我想自己要想“氣自華”最快捷的方式就是“腹有詩書”。

每年四月都是學校的讀書月,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看的最多的當屬與語文教學有關的書籍:《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覺者為師》系列、於永正的《我怎樣教語文》、蔣軍晶的《讓學生學會閲讀》等等,這些教師專用牀頭書被我一遍遍的品讀,如同一盞盞明燈在我困惑時給我指引。

今年四月份我們敍事者團隊共讀的書目是汪曾祺的《人間有味》,初讀這本“食譜”,我就被汪老先生筆下的各路美食深深的感染,極強的畫面感讓我浮想聯翩,以至於合上書竟對先前的“粗茶淡飯”開始嫌棄起來。可是這真的僅僅是一本“舌尖上的美食”嗎?遲疑後,我再次捧起這本書,原來人間不但有味,還藏有一顆赤子之心。

味在至真,唯暖相依

高郵的鹹鴨蛋、小西門馬家牛肉館、故鄉的元宵……每每被點到名的特色美食,無不飽含着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一則《論語》一句情,一盞茶香一座城,無論是祖父對口中的“孟子反”還是家鄉人的“喝早茶”,讀起來都極具生活的香氣,彷彿那家小院兒裏有着魔力,讓人流連忘返,放下書仍讓人牽掛,那熟悉的'味道,熟悉的身影,熟悉的城市和熟悉的小暖。

走遍萬水千山,吃遍大江南北,汪先生把不變的真情留在了齒間,這份對美食的愛也是對生活的真,唯有一個愛生活的人,他的筆下才有那字字珠璣的美好,他的心中自有一種情趣,自有一顆豁達的心,讓人每每品讀,心中被温暖。

味在寬泛,博覽中西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總之,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嚐嚐,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應該這樣。王先生的觀點我非常認同,不論是鹹菜文化還是宋朝人的吃喝,還有立春的吃蘿蔔習俗,都將文化和美食緊緊相連,唯有口味寬泛一點,我們才能從不同的食物比較中體會出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性情習俗的不同,地域文化的不同。也就是南北文化無優劣,中西飲食文化也無優劣,其區別只不過是不同的環境條件下的生活方式或者飲食方式的不同罷了。

紅日巡天過午遲,腹中虛實自家知。

人生一飽非難事,僅在風調雨順時。

一本《人間有味》讓我品到了文字背後的小暖,雖不能讓汪先生那般嚐遍東南西北,但也讓我下決心用閲讀充盈自己的味蕾,又是一年讀書月,人間有味,香意濃濃,書有百味,其樂融融。

讀《人間有味》有感8

人間有味是清歡!作為一個吃貨,同時看完了《人間有味是清歡》和《雅舍談吃》。嘿嘿,我跟着樑先生,一個有趣的靈魂,在一吃一啄中品味人生。樑老懂吃,愛吃,更明白美味的背後是人們經營生活的智慧,廚師匠人不斷打磨的手藝,食客的挑剔和讚美,“愛吃,是一種態度;能吃,是一種樂趣;懂吃,是一種享受;會吃,是一種學問。真正的生活者,源於對食物的無比熱愛。美食給人身體上的愉悦,愛給人心靈上的'滿足,當美食遇到愛,便幻化出了人世間極致的美好。”

因為記憶中的味道,喚醒的不只是對食物的眷戀,更承載了對人和過去時光的無限懷念,於是就有了一種情懷,一段回憶,一片鄉愁和一種人生。

讀《人間有味》有感9

如果不是在“敍事者·共讀”裏,我永遠不會讀汪曾祺的書,但是,四月份共讀書目是他的《人間有味》,恰逢我能夠靜下心來的心態,於是,感覺不錯,尤其是無聊的時候,看本書吧,茶桌上好幾本書,翻看之後,興趣不大,就起身去尋找我的《人間有味》。

那麼這本書的魅力是什麼呢?首先,我覺得這本書沒有世俗的一些東西,比方説銅臭味,比方説名利場,比方説成功學,更沒有美色。而有的是什麼呢?我覺得,如果只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幸福”。

汪曾祺的童年是幸福的,有父親的陪伴,三位母親的喜愛,還有三嬸的偏愛,所以,汪曾祺從小就是生活在衣食無憂,備受疼愛的環境裏。

汪曾祺的求學生涯也是幸福的,讀到他的書才知道,他的很多書是在茶館裏寫成的,並且,他的大學時期,風氣很正,大家都是讀書,碼字,起碼他是在這個圈子裏。

我最羨慕的是汪曾祺後來的生活,可以去老舍家裏做客,和老師沈從文密切來往,還有趙樹理,總之,想到一句話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多麼令人嚮往,大家以文為友,高聚一堂,期間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真是其樂融融,令人難忘。真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至於汪曾祺所遇到的美味,則更是不勝其數,當然,還要遇到他這位“什麼都敢吃”的美食家。至於美味,我也略有感觸。

我記得自己小時候,大約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過年的時候,住在農村的我們一家子進城採購年貨,買了好多好吃的,其中就有肉製品。回到家裏,大人切了一個肉球,哇,那叫一個香啊,類似於今天的金華火腿,我拿着一片,站在家裏小院子最南端、也就是前邊鄰居的屋後牆跟的幾棵殺了好幾年的橫着放的榆樹棒上,上下蕩呀蕩呀,吃呀吃呀。邊玩邊吃,那心情,可來勁了。

到了現在的城裏,吃過無數的酒席和飯店,最喜歡自己家跟前的一家館子。小河蝦上來了,那叫一個“酥”。原來吃小河蝦嚼完之後,只剩一嘴皮,吱吱楞楞的,現在,小河蝦的鬚子都很舒展,只不過炸的透酥,本來的皮硬倒成了亮點,吃不夠的感覺。接着上來三鮮餡的餃子,咬開看到韭菜還是嫩嫩的綠色,入口是生韭菜的辣,但隨之而來的,是滿口的鮮,最後是美,味美。

除了食物,我覺得啤酒也是可以説一下,可能由於我姥爺是櫥子,我媽媽喝酒,我爸爸也是好這口,而我,有點小酒癮,但我沒勇氣挑戰白酒,有一年我和爸媽帶着一瓶好酒去看我二大爺,在飯店坐定上菜之後,我給他們倒完酒之後,爸爸慫恿我喝口嚐嚐,我遵命端酒,喝了一大口,我嚐到酒的綿柔之香,從此嚇得我對白酒是敬而遠之。因為,我感覺到了未來的危險,凡是這樣的事,我都是決絕地告別。但我允許自己來點啤的。

尤其是夏季,炎熱酷暑,來個涼菜,再來個肉串,喝上一口,有點苦,有點麻,真是爽口。這大約也是人間之味,也可能是人生之味。

人間有味,人生在於遍品之。

讀《人間有味》有感10

“人間有味是清歡,所有含蓄婉轉、深沉內斂的事物,都只是為了更好地沉澱,洗盡鉛華,

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後感。如果有一天,當你踏遍歲月千山萬水,嚐遍世情風霜百味,依舊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則為真正的樸素、真正的清歡。”

央視節目《百家講壇》中的于丹《論語》心得一經播出就給大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于丹這個名字也似乎走進了人們日常的社會生活當中,很多人因此瞭解、認識了于丹。而我真正的開始瞭解于丹,是因為半首詩的緣故。“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這兩句正是出自北宋詞人宋祁《玉樓春·風前欲勸春光住》的下片。于丹在這兩句詩的後面寫到:中年況味,手中的酒杯換了茶盞,不勸斜陽。甚喜,這句簡短的話中所潛在的境界正是我想在青年轉變中年過程中所追求的,儘管過去從未仔細研究過於丹教授的作品,但僅此一句就讓我從內心感受到我與于丹教授在精神上的.追求有某些志同道合。

“當你因為沒有鞋穿而哭泣的時候,想想那些失去雙腳的人”。我們都知道在這個宇宙當中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是相對的,同理,當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的時候會不會發現,幸運與不幸亦是如此呢?其實人人都有一些被別人羨慕的幸福,但不要虛構着別人的幸福,浪擲了自己手中握住的價值。正如於丹教授所説,如果想明白這一點,也許你的日子也在被別人暗暗羨慕着。小時候總覺得自己擁有的太少,所以以此抱怨父母、抱怨家庭,而逐漸長大以後才發現,原來一直以來都真的只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實在太多。至今我還會被老同學調侃説,還記得上國小那會兒,每天穿着花襯衫坐着小車上下學。回想起十幾年前還是孩子的時候並沒覺得那有什麼特別,但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原來我也被很多同齡人羨慕。

現在我時常覺得自己很幸運,在經歷大大小小的坎坷以後,生活帶給我的更多是成長與成熟,而不是傷害。

“有很多人用了畢生的努力,默默完成了對別人的成全”。人生沒有所謂的彎路,我們都是順着每一步才抵達今天,所有的偶然與必然,只要你信任這些生命的成全與託付,總會對歷史的軌跡和當下的容顏做出解釋。站在現在,你會知道你的未來應該要成為什麼人,你怎麼才能不辜負曾經的成全與託付,你怎麼才能在無常當中一步一步把恆常走得更好。人生就是一個循環,一個有幸福感、被成全的人,他會不斷用善念去成全別人。善良與愛,才是人性中最蓬勃的種子,可以薪火相傳。

在成長的路上,我們一直被父母成全;在求學的路上,我們一直被老師成全;在職場的路上,我們一直被領導成全……我們如今的被成全與託付,難道不是為了將來對別人的成全與託付麼?將來的某一天,我們也要為人父母、也許還要為人師長、為人領導,不是嗎?

漫漫人生,有味清歡。一念既起,就拼盡心力在當下完成,那一刻當下,也就算是真正實在的擁有了。

讀《人間有味》有感11

陽春三月,漫天紛飛的柳絮,像蒲公英一樣傳遞着生命的美景,宛如一位婀娜多姿的美妙少女輕盈緩緩地顯露,豐富迷人的情感,鶯歌燕舞的色彩,帶給人們不盡的遐思與感動。讓生命更從容,心靈更輕盈。因為讀書活動,讓我有幸在這個浮躁的年代靜下心來細細品味于丹新作《人間有味是清歡》,讓疲累的身心得到一份安寧,享受一份恬適,為自己奢侈的放任一點時間,給自己一個舒心的微笑。

本書用樸實的語言,真誠的態度,以她自身的經歷,為我們解讀如何面對人生,如何化解困惑,如何面對文化,如何面對生活。

人生百味,其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只有親自經歷品嚐,才能懂得什麼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生活,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真諦,才能懂得什麼是我們所要的真正的幸福。人生中有許許多多的風風雨雨、溝溝坎坎,我們的內心時常被狂風暴雨所侵襲,被無常的困惑和遺憾所困擾,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一種力量,一種來自內心的温暖,如何驅散陰霾,如何融化寒冬,如何化解憂愁和悲傷,如何治癒心靈的傷口,如何淨化我們的心靈,洗滌我們的靈魂,拂去塵世的凡塵,讓我們的心温暖、寧靜、快樂、幸福。正如於丹在書中所説,很多人説這個時代太浮躁,其實,身處浩渺的大千世界中,每個人只是其中一員,我們能做的是靜下心來真誠地面對生活。可以將自己置身於行走、繪畫、音樂、讀書的世界中,或者去養花、養魚、聽戲、喝茶,我覺得都可以。只要讓自己傾情投入,從中獲得寧靜從容,你就一定能找到生活的平衡點。為什麼很多人生活富裕了,卻失去了歡樂,反而回憶起那些沒錢的日子,原因就是在沒錢的時候,生活得很樸實,感受的是真心;因為是真心,活得更踏實。

生活的每一天都值得我們去珍惜,我們無需羨慕燈紅酒綠的醉生夢死,我們也無需依附那些狂囂一時的達官貴人、爆發土豪,我們只需尋求自己內心的寧靜。只要你有一雙發現美麗的眼睛,生活處處都有美麗的風景;只要你有一顆熱情善良的赤心,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有精彩的故事和深刻的感情。豪華總不長久,得意也只是一時,持久的、持之以恆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平平淡淡的生活。只有我們細細地用心品味,才會發覺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是那麼美好,即使是凡人小事,哪怕是花花草草,或者是一本書,一杯茶,我們都能從中品味出清新的芳香。正因為我們用心思索,我們真心追求,我們懂得珍惜,哪怕沒有錢,我們一樣有精緻的人生,哪怕不富貴,我們一樣過着優雅的生活。優雅的生活,不是來自於金錢,也不一定就是豪華排場,而是有豐富的內涵和涵養,而是有一顆豐富的'善良之心,而是懂得互相珍惜,而是有滋有味的百味人生。

懂得珍惜,理解生活,不是沒有困惑,不是一帆風順,仍然需要追求,仍然需要付出,在人生路上依然會有意想不到的風風雨雨,但因為心裏種植着百花的種子,我們的周圍遲早會散發着百花的清香;心裏有一個能夠盛得下潮起潮落的大海,我們的生活自然不會畏懼各種狂風暴雨驚濤巨浪;心裏裝得下日月星辰,我們的心靈自然會有一個浩瀚無垠的天空。

哪怕是一朵花,也有一朵花的精彩;哪怕是一頓飯,也有一頓飯的清香;即使是一個温暖的瞬間,也值得令人回味;縱然是一段普通的感情,裏面也包含着無數的喜怒哀樂。當我們一步步地走過,當我們一次次地跨越,當我們轉過身回憶,當我們細細品味,我們會發現,一路走來,原來我們走過的那條小路上開滿了精彩紛呈的美麗小花,即使是我們曾經流過的痛苦淚滴,也化作了晶瑩剔透的一粒粒珍珠。

讀《人間有味》有感12

初識《人間有味》是在掌閲電子書上,現在是信息時代,電腦、手機成了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我的手機上有一個閲讀APP,就是掌閲。我被掌閲上電子書所吸引,它上面很多書都是免費,由於它用起來十分方便,它的VIP有很多很多免費閲讀的書,而且都是名著和新書,排版有非常漂亮,字體還可以調節,我漸漸的變成了它的VIP,習慣用它來進行閲讀。《人間有味》扉頁上的一句話: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嘗一嘗。 ——汪曾祺。這立刻吸引我翻開書頁,慢慢研讀,很少有一本如此誘人的'書,在短瞬間就抓住了我的眼球,畢竟我也是個沒大有時間讀書的人。

於是在不着急趕路的公交車上,在吃完晚餐後的閒暇時光,除了看看新聞,學習一下強國,然後就開始《人間有味》的閲讀。後來,學校又專門為我們讀書團隊購買了紙質新書,我就更加如視珍寶,隨身攜帶,一有空閒便沉浸其中。

汪曾祺先生在書的開頭介紹了許多四方美食,其特殊點、做法及不解之緣,每一道菜什麼來頭,又是什麼烹飪方法,嚐起來是何種滋味,娓娓道來,平添了些生活情趣,從他寫作出版過去了這麼多年,現在讀起來還是很接近我們的生活,很多食物和風俗還能有些影子,能勾起了我們的想象。像那些個油滋滋作響,菜冒出騰騰熱氣,香味撲面而來的畫面浮現在眼前,揮之不去。像那些“格炸炸,格炸炸”、“起火升到天上,哧——,滅了”猶在耳畔。然而無論在外面吃到多美味的食物,對美食的記憶卻永遠停留在母親忙碌的背影裏。汪曾祺先生怕是感觸到我的心思,他隨後寫道許多家鄉美食,汪先生是高郵人,特別對高郵鹹鴨蛋進行了詳細描寫,真想吃端午的鴨蛋了。對於其他美食的描述有詳有略,雖然語言簡潔幽默,卻絲毫沒有減弱他的思鄉之情,愈是簡略,這種感情愈發濃重,一切盡在不言中。我也有些思念家鄉的煎餅、糝(sa)湯和炒雞了,等新冠肺炎疫情散去,可要出去大吃一通。

引人入勝的,除各色美食外,正是這些幽默有趣的人和故事。現代社會,我們大多人都象被鞭子抽打的陀螺,高速地旋轉,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喘息壓抑。通過閲讀這本書,我更加明白,我們之所以為人,離不開這一生煙火氣,所謂食色性也。我甘願做個俗人,讓生活慢下來,享受這美好時光,愛我所擁有的一切。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從生活出發,詼諧的語言背後藏有對人生、對生活的態度和智慧,善於留心,你也會發現生活的樂趣和美。人,若能春賞百花,夏聽蟬鳴,秋享楓月,冬遇浩雪,如此周而復始,長久輪迴,該是何等幸運!我們若能在四季輪迴裏穿行回往,聽溪聲流水潺潺、望青山松濤陣陣,不枉此生,且聽風吟且漫行,此等人生怎能無趣?

願我們不枉來此生,放下迷茫,治癒心靈,在不知所往的芸芸眾生實現自己的價值。

讀《人間有味》有感13

以前看過視頻全身起雞皮疙瘩:一隻蝦活生生慢慢地一邊剝皮一邊煎,整整要近二十來分鐘蝦才死去。實在不能理解這樣的“人間美食”,不如吃米飯和白粥。

通州的鴨子師傅抓過一隻鴨來,夾在兩條腿間,使不得動,用手掰開鴨嘴。以粗長的一根根的食料蘸着水硬行塞入。鴨子要叫都叫不出聲,只有眨巴眼的份兒。塞進口中之後,用手緊緊地往下捋鴨的脖子,硬把那一根根的.東西擠送到鴨的胃裏。填進幾根之後,眼看着再填就要撐破肚皮,這才鬆手,把鴨關進一間不見天日的小棚子裏。幾十百隻鴨關在一起,像沙丁魚,絕無活動餘地,只是儘量給予水喝。這樣關了若干天,天天扯出來填,非肥不可,故名填鴨

讀《人間有味》有感14

這本書我是配着飯看的,提到的美食時常令人垂涎三尺。書介紹的是菜,可卻在説生活本身,梁實秋的語言親切平和,讓人覺得這彷彿是兩個人一場平凡對話,在我看來,他既是“美食推廣者”,又是“吃貨代言人”。書中每一道菜背後的`故事、隱藏的心血都值得我們去慢慢品味。

中國人早就在説:民以食為天。理當如此,日子不過就是一日三餐外加零食夜宵。“冬吃蘿蔔夏吃薑,一年四季保健康”“北京烤鴨四川鍋,驢打滾加泡饃”,吃的本性驅使吃貨們不辭辛苦的整理中國美食地圖,勢必吃撐肚子才停下,但造詣高的吃貨早已不侷限於吃,而開始品了,這對我來説“路漫漫其修遠兮”。

人間有味是清歡,舌尖盡是人生百態。

讀《人間有味》有感15

今年,我局按慣例開展了“書香機關、尚行公僕”的讀書活動,其目的在於深入培養熱愛學習、崇尚學習、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藉此機會,我閲讀了于丹老師的《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本書分生命、成長、幸福、閒情、行走和流年六個部分,清新淡雅的文字引人入勝,通過生活中一個個小故事透露出一縷縷感悟,讓我感覺自己又重新坐到講堂裏,聽老師傳道解惑,靜靜地去思考人生,思考生活。以下通過文章中的一些細節談談自己的感受:

在《尋常歲月,漫成節日》中,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因為在工作和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而心生困惑,不知如何才能得到幸福,於老師開解他,有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一個真心相愛的伴侶,還有一幫交心的朋友分擔憂愁、分享快樂,這就是他擁有的幸福。正如我們常説“當你因為沒有鞋穿而哭泣的時候,想想那些失去雙腳的人。”其實,你看我,我看你,人人都有一些別人羨慕的幸福,但不要虛構着別人的幸福,浪擲了自己手中握住的價值。作為一名公務員,一名財政幹部,我們需要保持“清廉”,面對生活,應該時刻向低標準看齊,享受屬於自己的平淡和輕鬆,對外面紙醉金迷的世界要保持警惕,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已之心。我們財政幹部手中或多或少有些權利,如果只片面地看到別人的繁華似錦,追求那些不切實際的精彩,超出了公職人員的底線,觸碰了紅線,必將會受到黨紀國法的嚴懲。

在《做一株土生土長的莊稼》中,於老師提到自己碩士畢業就到柳村的一間印刷廠鍛鍊,那裏條件極其艱苦,從擦拭車間地板上的油墨,到對醫古文校稿,再到寫自己的第一本書,兩年的時間,培養了她的坦率、信念和一種接地氣後樸素的勇敢,某種意義上説,柳村的生活經驗鑄就了她以後真正的職業化人生。看到這裏,讓我感同身受,我自小在城市裏長大,20xx年通過全省公考,到了寧鄉縣南田坪鄉財政所工作,在鄉鎮,除了做好財政本職工作外,還需要配合完成政府的計生、綜治、黨建、到村走訪等工作,白加黑,五加二,紛繁而繁雜,確實比較辛苦。兩年後,我通過選調考試進入了長沙市財政局,但卻仍然懷念鄉下的日子,忙碌而淳樸,可以説,沒有鄉鎮工作的那兩年,我的人生經驗就打了折扣。在那裏,我學習瞭如何從事基層的財政工作,如何與基層百姓打交道,為他們服好務,看到了他們的樸實和勤勞,在那裏,留下我許多工作的印跡,而鄉下的生活也充滿“歡愉”,它是我生命中寶貴的財富。

通過這本書,我有幾點自己的感悟:

一是需要做個正直善良的人。這是基本素質和底線,即使沒有改變世界的能力,但你需要去承擔一個家庭的責任,需要善待周圍的人,並盡力去實現個人的價值,這些都是人生應有的本義。貪婪對於每個人來説都是存在的,完全摒棄它並不現實,作為一名公務員,我們無論任何時候,身處何種崗位,當面對誘惑的時候,都必須時刻提醒自己貪婪的危害,於國於家於自己,時刻反思警醒,才能行走端正,問心無愧。

二是需要做個對人有益的人。也許有的人工作就是為了生活,為工作而工作,但對於我個人來説,特別是身處在會計處,就是一個為全市廣大會計工作者服務的平台。會計考試報名、組考、辦證、繼續教育等等,每一項都是為會計人員提供服務,平時,面對形形色色的人,有過委屈,有過不愉快,但最終我們還是必須完成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因為這不僅僅是財政局的一個辦事窗口,更是一個體現政府為民服務形象的展台。也許我們並不會因為這些稀鬆平常的工作收穫鮮花和掌聲,但做好自己的本份,無愧於黨和國家賦予我們的權利,這是一種擔當,一種責任,這才是我們財政工作的真正內涵。

三是需要在工作中不斷開拓進取。惰性這東西與生俱來,如果安穩了、習慣了、舒服了,沒有人希望尋求改變,我是個喜歡穩定,卻又想有所突破的人,如今在會計處,完成組考任務,積極主動為會計工作者服好務,是我們最主要的工作,但自己最大的困惑就是財政業務知識還比較貧乏,無法思考和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想法和意見,無法將工作深入開展,如何做好財政工作,為財政改革獻計獻策是我如今最大的瓶頸。

人間有味是清歡,我理解的“清歡”是“清廉和歡愉”,工作上做到清廉,生活中需要歡愉,這樣的人生才能迴歸它的本義。讀一本好書,就如心靈雞湯,使精神得到滋養,變得富足,我們只有將作者的感悟和自身的實際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標籤: 有感 有味 人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ld3wp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