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那些回不去的時光》讀後感

《那些回不去的時光》讀後感

讀完一本書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那些回不去的時光》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那些回不去的時光》讀後感

《那些回不去的時光》讀後感1

人生的每一步,都需要付出代價,我得到了想要的一些,失去了不能失去的一些。可這世界的芸芸眾生,誰又不是這樣呢?

——桐華

起初看《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純粹因為當時正處於“書荒”時期,偶然間在姐姐那看到這本書,只是粗略地翻了一下。時隔一年,在老師推薦的書籍裏發現了這本書,重新找回它,懷着探究的心理又看了一遍,竟有了許多不曾料到的感觸。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是一本關於羅琦琦成長故事的書,請允許我從情感上、經歷上把這個精彩的故事娓娓道來。

羅琦琦的人生,是一個不斷失去與得到的過程。羅琦琦在一歲多時,妹妹出生後,被父母寄養在了外公身邊。失去了在父母身邊成長,被父母關愛的機會;但得到了在外公身邊成長,被外公關愛的機會,外公使羅琦琦得到了無限的呵護和關愛。五歲時被接回父母身邊,沒有外公的無微不至的呵護,敏感的羅琦琦在情感上也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愛,看着父母對妹妹無微不至的照顧,她猶如身外人一般看着。羅琦琦退卻了,開始不再渴望父母的愛,緊緊的縮在自己的殼裏,絕望而自立。在父母的“開放式的管理”之下,羅琦琦認識了在外人眼中無惡不作但對她而言卻是希望的小混混——許小波、李成等人士。在這些朋友的幫助下,慢慢地,羅琦琦打開了心房。雖然羅琦琦失去了父母的關愛,但她得到了珍貴的友情,得到了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在他們循序漸進的引導下,羅琦琦逐漸成長。在複雜糾結的青春的淬鍊中,她的偏執孤僻,桀驁不馴,自卑不自立漸漸退去,聰明理智,開朗大方,成熟自立的特點逐漸顯現,所有的'這些為羅琦琦成就夢想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她才能完美地演繹屬於她自己的美麗精彩人生。

羅琦琦的人生是那麼似曾相識,在她的身上我總像是在看另一個自己:叛逆、倔強、驕傲、敏感、自卑。。。。。。

我從小如羅琦琦一般被父母寄養在外公外婆身邊,沒有像姐姐弟弟那樣生活的父母身邊,從父母身上幾乎沒有得到任何的愛。在那幾年裏,我的身邊只有外公外婆,他們充當着父母的角色,在他們身上我得到了無微不至的愛護。有時我也會想父母為什麼不來接我,我想見見他們,但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已不再期待了。後來的每次見面我都無法控制地想要逃離。

十歲那年,父母為了我的學業將我接到他們身邊。周圍的一切對我來説是那麼的陌生,甚至在姐姐和弟弟面前我本能地低下了頭,不想看到他們的嘲笑,自卑而怯懦。在父母面前,因為害怕被拋棄,我拋開怯懦、叛逆,努力學着迎合他們,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懂事。只為了博得他們的關注。那年九月份,我被送入了國小,為了不被嘲笑,小心翼翼的藏起自己的無知。記得第一次做眼保健操時,老師問‘你以前做過嗎?’怕被看不起,我撒了謊,之後為了圓這個謊我付出了無數的努力去填補。怕學習不好被看不起,我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還好,付出終將是有回報的。後來,我成為了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並交了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她開朗樂觀的影響下我的性格有了轉變,也慢慢地學會去理解父母,能夠用心的去感受他們對我的關懷。

我想我是不夠幸運的,因為我的生命中沒有碰到過許小波這樣亦師亦友的兄長陪我走過灰色地帶。但我想我又是幸運的,在美好的青青裏得到這本書,讓我在這還未遠去的年少時光中,懂得回憶,懂得珍惜,懂得期待愛,懂得生命的拼搏和奮鬥。所以我想我是比羅琦琦幸運的,因為我並沒有失去外公外婆盡孝的權利。

這人世間的每一個人都在得到與失去中來回,沒有誰會一直失去,也沒有誰會一直得到。始終都要記得,上帝關上了門,必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那些回不去的時光》讀後感2

桐華的文字總會讓我想起她博客上的那張頭像:淡淡幽雅的玉蘭花。點點滴滴間盡是質樸,卻總給你一低頭時剎那的驚喜,沒有華麗勝似華麗。字裏行間流淌的是一首低低淺唱的藍調,但一定會在峯迴路轉時給你幾句哲意的享受,知道這字字句句不只是為了傷秋悲月,你會讀到作者的靈魂:蕙質蘭心,古道衷腸。言情小説永遠會有其市場,因為我們這個情不重不生的婆娑世界,就是這男男女女的紅塵糾纏,有人説愛是我們這個世間僅存的正義。我想若一本言情小説,能表達的不僅僅是情慾愛恨,而能寫出點人生的寬廣,寫出現實世界裏的真實無奈甚至殘酷,又能表達出積極的愛情或人生態度,讀者往往能更收益。而不是掉進了一個個虛構的故事裏,單純地入了迷,為了故事而故事,卻沒有了個人的收穫成長。

桐華的言情,其出色就在於不會只侷限於主人公間的你儂我儂,要死要活。她想表達的是:我們應先為一個可以為自己幸福負責的人,才能在愛情的雙人舞裏滑出美麗的的弧線。愛情是生命的錦上添花,不是其全部的意義。“愛”或許是生命的最高意義,情慾不是。

她刻畫出的一個個人物總是有血有肉,真實透徹,沒有完美得理想化。這般鮮活的人性描寫,不禁讓人覺得作者有很不錯的心理學閲讀基礎。加上文字的細膩清雅,在這本《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裏,主人公羅琦琦的心理成長:她的那些暗戀,學業,情愫,她的那些淚與笑,她的自卑又寂寞,她的堅強又脆弱,她的倔強又細膩;那些和關荷對比下的落寞的感覺會讓你感同身受,那些在與親人關係裏的步步互動裏讓你心疼。她那羣性情中人朋友們的身影,連同着讀者記憶裏:“小虎隊”“健美褲”“白娘子”“呼啦圈”八十年代的懷舊氣息,一下子就進駐到我們的心裏。因為是這般熟悉,因為是這般真實得就像是自己的年少故事,不由就勾出了你心底的一滴淚,叫回憶。

這本《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真的讓我不禁自問:沒有了我們的故事,我們會是誰?沒有了我們的回憶,我們現會在那裏?沒有了青春的那場場陣痛,現在的我們,又會是怎樣的顆顆靈魂?

對桐大的兩本現代故事的喜歡,也源於對“時光”這個議題的興趣,自己日誌裏就有一欄叫“寫在時間的細縫裏”。是的,我們的這些往事,我們這些回不去的時光:灰色的,明亮的,喜悦的,惆悵的,疼痛的,張揚的`,苦澀的,甜蜜的,悲哀或是歡喜——怎樣才能在消逝的時間的細縫裏,給我們點滴的滋養?可以讓我們自我救贖或是自我成長?告別青春,挺立為一個個愛自己的個體,它的裏面不再有一顆哭泣的靈魂,而是勇敢地接納生命的全部:無論悲喜;無論過往時光裏有多少疼痛的不堪追憶;無論你的階層背景相貌一切外在的條件桐大在新故事裏對此的解讀,不會讓讀者們失望。

如果生命是一個行走的影子如何融入自己的黑暗並持有那追尋光的勇氣;如何面對回憶裏的些縷往事;如何面對那年少時代的疼與喜;如何在片片情事裏步步前行繼而成長——那些灰色苦澀而又甜蜜的懵懂暗戀;那些所有長在七八十年代的我們,共有的流行記憶;那些敏感於老師句句評價的歲月:到最後我們關注的不再會是主人公,最終在曲終人散時,與誰攜手離開了青春的舞場:愛了誰而又忘了誰,把誰壓在了記憶的箱底,又把誰銘成了心頭的一粒硃砂。在閲讀中我們懷舊着進行了一場成長的洗禮,進而更關注的是這種蜕變本身吧。

一切的一切,請您不妨一盞香茗,來品品桐大的這個故事。

相信它會席捲青春成長小説多年的沉寂而來,索要你心頭的那縷觸動並眼角的一滴清淚:

勾起的觸動叫青春的疼痛;

淌下的清淚是回憶的重量;

甜的苦的,箇中滋味,只有長大的自己,最懂。

《那些回不去的時光》讀後感3

每個人的青春都是獨一無二的,看這本書時,唯一的感覺就是真實。主角羅琦琦的成長,有酸澀、有痛苦、有快樂、有奮鬥…

從小時候,有一個妹妹的她,總是被父母遺忘在某個角落,而那個小她一歲多的妹妹卻被父母呵護着,關愛着。或許是因為小時候在外公身邊的緣故,那些小公主般甜蜜幸福的生活在回到了父母身邊後就結束了。

陰影裏的她,孤獨、安靜,當所有人都在陽光下歡聲笑語的時候,她所能做的,就只是將自己蜷縮地更渺小、更不為人知。

老師的責罵和污衊,同學的孤立…

所有這一切不如意,使她將自己藏到了書的世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在某一逃課後,她來到了網吧,遇到了小波、烏賊和李哥,他們是善良的。在覓到了這樣一個絕佳的地方後,她開始每回帶一本來看,小波他們都為這個戴着眼鏡的書呆子而感到驚異,是啊,有誰會專門跑到網吧來看書呢。

羅琦琦的年少時光,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她碰到了她的第一個肯定她的老師,教數學的高老師,有了她第一個喜歡的人張俊,還有她的第一個指路人陳勁。陳勁和她比背課文,告訴她看書的訣竅,那就是要跳着看。

羅琦琦的年少時光是酸澀的,在高中的時候,張俊向她表白,於是他們走到了一起,可少年人還不懂的什麼叫忍讓。稚嫩的他們總以為自己對對方是好的。嫉妒、猜疑、固執、驕傲以及各種,使他們最終在大學聯考前分手了。

羅琦琦的年少時光也是奮鬥的,從小波因為打黑事件收到牽連而無緣參加大學聯考,實現他一輩子的夢想——考取大學後,帶着小波和自己的夢想,在會考會考取了國中讀的省重點。從此奮起直追,一步一步攀登到了年紀第一的高峯。此時的她已經脱離了小時的怯弱和自卑,變得自信、有追求,那種拼盡全部永不放棄的毅力已經深入她的`骨髓。最後毫無懸念地獲得了清華遞來的橄欖枝,成為了國小時跳級的同桌——陳勁的學妹。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陳勁説的一段話。

“等你到了山頂就會明白,如果中途放棄,那麼你就永遠不會明白了。千萬別放棄!有了第一次放棄,你的人生就會習慣於知難而退,可是如果你克服過去,你的人生則會習慣於迎風破浪前進,看着只是一個簡單的選擇,其實影響非常大,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陳勁的話,給了羅琦琦不盡的鼓舞,也給了我無限的啟示。讀書生涯,正處於我們無限光明的青春,漫長的十幾年,所求的並不是什麼金光閃閃的成績,而是一種努力過後的得有所償和那種迎風破浪的習慣。書本上的東西,或許給不了我們什麼幫助,而這種過程才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法寶。

十年後,羅琦琦從美歸來看望親友,拆開了封着年少記憶的紙箱子,那些青澀,那些坎坷,那些充斥着青春活力的汗水,一點一滴地回到腦中。

張俊和羅琦琦無疑是深愛的,可年少時的傷害,和多年的分隔兩岸,使他們即使傷感,也不可以回到從前了。

多年後的今天,羅琦琦開始明白,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她依然忘不掉張俊。

“她忘不掉的也許不是張俊,而是,曾有一個人那麼愛過她。她耿耿於懷的也許不是張俊不愛她了,而是,再沒有一個男人像張俊那麼愛她了。”

在羅琦琦和張俊的記憶裏,是,在她的生命裏,曾有一個少年那麼深愛過她,在他的生命裏,曾有一個女孩可以讓她深愛着。

他們都不再年輕,也少了年少時的不顧一切和張揚的活力。曾經少不更事的他們,也已變成成熟。他們的肩上也有責任。

可回顧那段歲月,讓人傷感,卻也值得。

值得自己曾經經歷過,那種值得,儘管不在了,卻永遠留在記憶裏。

正值青春的我,看完這本書,無言良久。那種深深的震撼和傷感充斥腦海,唯有對自己説,珍惜,珍惜這匆匆流逝的光陰,珍惜這迎風破浪的衝勁,或許等我風燭殘年的時候,回顧年少時刻,我也可以毫不猶豫地説,“我不後悔我曾經經歷過”。

《那些回不去的時光》讀後感4

坐於窗前,無事間翻開了它。淺讀不過是為了消遣那無聊的時間,只是便是由此開始,走進了一次足以顛覆生命的旅程。

桐華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用她樸實的語言,展開了一個小女孩的生命之旅。一個略微有些平凡的女孩,遠離父母,和一個很疼愛自己的外公一起生活,只是到了讀書年紀,不得不回到父母身邊。但便是由於此,平凡的羅琦琦,開始了她那不平凡的年少時光。

於我們身上可能無法想象,一個從小被外公溺愛着的小公主,在離開外公之後,過着事事忍讓妹妹,不被非常關心的生活,那般痛苦的心境。也是由於這樣,才會使得琦琦有了一個難以想象的倔強的心,使得她有了小小年級便打架咬傷別人,出入遊戲廳等在我們眼裏奇異的經歷。

而正是這樣一個奇異的女生,開始了她十年“戎馬生活”的同時,她那樣不平凡的人生也在漸漸地讓我腦海那些多年埋藏的記憶,重新於深處湧出。沒有傳奇的人生,我不過是一個平凡的過客,在人生列車上看窗外的景緻匆匆地於眼前掠過;沒有戲劇人生,我不過是一個坐在教室中最不被發現的學生,在茫茫人海中穿梭於學校於家兩點一線;甚至在多年後的今天,會茫然地問着自己,存在和成長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木然行走於世,十幾年卻來卻總是抱怨着生命的平凡,抱怨生活過於沒有激情和色彩,年少輕狂地説:這樣的.成長根本就不幸福!

書裏有這樣一個關於青春段子,它説:“青春在哪裏?每個少年的眼睛,黑白分明,猶如一塊幕布。勇敢、衝動、懦弱、好奇、渴望、困惑、傷心、失望、思索……所有屬於青春的絢麗色彩都在那黑白分明的幕布中上演。當它在繽紛地演出時,我們卻懵懂無知,即使它近在我們的眼睛裏。正因為它太近了,近在我們的眼睛裏,所以,我們無法看到。唯有當它逐漸遠離時,我們才能看清楚。看清楚那一切也許精彩、也許不精彩的故事背後的因果得失,可是,一切已經定格後的膠片,無論我們是微笑,還是落淚,都只能遙遙站在時光這頭,靜看着時光那頭熒幕上的聚與散、得與失。這就是青春,唯有它離開後,我們才能看清楚。…”或許我們所期待的那樣精彩的童年,常常遨遊於夢中卻從未在我們的現實中出現。可又是否曾經憶起,當我們在學校沙場中馳騁,回家後是誰在飯桌上準備了無盡佳餚迎接凱旋的我們?

忽而頓悟,那鬱結於心中多年的抱憾不過是自己身在其中未曾看清的虛無。回望當年,那個一臉稚氣的我,若不是被緊握在父母那雙大手裏,若不是在燭光中慈祥的奶奶的懷抱中,享受着那些極其平凡的生活,若不是得以在書海中遨遊,若不是生長在這樣安定的年月裏,現在又何以坐於桌前,追憶這些已然老去的流年呢?太久了,習慣於抱怨自己何等何等不幸,卻總是忘了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從當年的人小鬼大,那身影在歲月中日漸便長,那圓圓的臉開始變得稜角分明的時候,若不是擁有着親人的相伴左右,友人的支持,若不是這樣一個安定的社會,我們又何以在此抱怨些什麼呢?我們又怎能説自己是不幸福的呢?

當流年似水而過,成長終於被時光之火淬鍊為長成,秉持微光尋覓着曾經成長的印跡,這流年間不被發現的瞬間,不也正在令我們知道,我們,正在幸福的成長着嗎?

當合上書時,已然燈火闌珊。忽然油然而生出一種全新的感覺,莫不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旅程,又怎會讓我的心靈褪盡鉛華,懷揣對於過去的一絲羞赧,去看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鳴謝那些默默為我付出的人兒……

未來的路還在走着,只是這樣一本書,這樣的一次洗禮,那未來的路便會因此而大不同了吧。於今夜銘記,追憶往昔,微光尋跡,終將覓得遍地銀花。

《那些回不去的時光》讀後感5

人生的遇見,無論早晚前後,都是恰逢其時,就好像我剛拿起了鑰匙,你恰好敞開了門。這是我與這本書的相遇,也是羅琦琦和她的故事中的每個人的相遇。

我們總是在某一個特定的瞬間不可避免的回想起過往,或是遠方一封信,或是一張磨毛了邊的舊照片,站在時光河的岸邊,總要與年少的自己對峙亦或是相視一笑的握手言和,跨越了時光河的温暖,卻永不消逝。

我用短短的幾天貫穿了羅琦琦的十年。

羅琦琦遇見陳勁,遇見小波,遇見張駿,遇見很多很多交織在她那片蔚藍晴空裏的過客。羅琦琦無疑是令人欽羨的,她有她暗戀的男孩張駿,有她的指引者陳勁,有她的小波、李哥、烏賊把她視作妹妹般呵護,而最後,她還擁有了清華的通知書。可桐華早已説過了,人生每一步行來,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些,失去了我不想失去的一些,世間的`芸芸眾生,誰不是這樣呢。

美好的遇見都是碎玉,正是這些碎片拼湊成一個更加光潤完美的羅琦琦。她或許本不能成為這樣的她的,幸運使然。我們在浩瀚的宇宙中運行和其他行星相遇、碰撞,這些碰撞無可避免的會影響到我們的運行軌跡,遇到一個好老師,碰到一個欣賞自己的上司,交到困境中肯拉自己一把的朋友,風水學上把這類人常常成為貴人,其實貴人,就是很典型的相遇。

陳勁是羅琦琦人生路上,第一個對她產生重大影響的人。陳勁將羅琦琦帶進了一個她從不知道的世界,雖然還只是站在門口,可是因為他的指點,羅琦琦已經無意識的踏上了一條路。陳勁的光環始終時時刻刻的吸引着她。那一句“我在清華等你”,在無形當中牽引着羅琦琦最終走入清華園。人生中總要有一個似“白月光”般熠熠發亮的人,羅琦琦或許沒能成為陳勁,她也不需要成為陳勁,但忽而一想,陳勁讓她成為了更好的人。

小波是羅琦琦亦友亦親的人。心有靈犀,心照不宣。羅琦琦以為人生中這段被温暖包圍着的夢永遠不會醒來,殊不知曾以為的,也總會在不經意間戛然而止。許小波明白自己要什麼,也知道在現實與雲端之間自己該如何取捨。命運給他的太少了,站在上帝視角就更能體會他的心酸。他本就不是和琦琦一路的人,就好比兩條河流妙不可言的匯聚,最後又不得不分成兩條一樣。

羅琦琦從小就喜歡張駿了。她説她喜歡漂亮的石子,張駿就幫她撿,可是張駿不知道,羅琦琦喜歡的是他陪自己一起撿石子。起初以為,這是一個會一直甜下去的故事,無奈是我tooyoungtoosimple。兩情相悦的人,用冷漠把彼此隔開一條車水馬龍。“千辛萬苦”的在一起後,又因為各自的懵懂與不成熟最終陌路。年少時的愛情或許總是這樣吧,我們都是一張白紙。過後自嘲的説着自己不夠成熟不夠理智,可實際上,白紙上可以畫出不同樣子的畫,可畫想變成一張白紙,卻再也回不去了。“世界那麼大,我卻偏偏遇見你。世界那麼小,我卻偏偏丟了你。世界那麼大我卻總是無法忘記你,世界那麼小我卻總是無法遇見你。就在這十字路口,年輕的你我揮手道別。我們以為揮別的只是一段愛情,卻不知道揮別的是我們的青春。”

孤往國外的羅琦琦失去了所有人。

故事的結局總是這樣。總有人來,也總有人走。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我們無法和命運賜予的機緣抗衡,卻能逐漸的打磨自己的稜角,温柔看待世界的眼光。青春的飛揚和放肆終將遠去,翅影略過,留下一地的星光熠熠。年輕人覺得愛情好重要,但慢慢就會覺得,你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更重要一點。我想這也是桐華把這本書的基調寫的像足了一杯檸檬水的原因,沒有狗血愛情和打胎,入喉先酸甜後苦澀。

遇見如碎玉,過往皆琳琅。也許那個你愛的、或者愛你的人沒能拉着你的手陪你走完這一生,但也請你微笑着記得,他也曾身披微光的走向你,擁抱你,陪你度過漫長的歲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le61q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