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1

歷史,原本並不是滄桑厚重的,只是因為時代的步伐給他們蒙上了一層不可知的陰影和輕紗。用幽默輕快的筆調,敍述一個長達百年的歷史和封建王朝,這也許就是《明朝那些事兒》的魅力吧!

初次品讀這本書,我還沒有感到多麼的驚奇。平淡的語言,樸實的介紹,有點諷刺和幽默性質的歷史背景和故事,讓人們感到:這彷彿不是一本歷史書,而是一本充滿幽默充滿喜劇色彩的故事書吧!但是在細細品讀,文中的人,文中的事,每一件歷史,每一件文物,其實都在“戲説”之中為他們戴上了一個金燦燦的光環,代表了歷史的滄桑,更代表了歷史的厚重。

書中對人物的描寫也是別具一格。他並不拘泥於其他歷史書,那種古板的介紹:先是對人物的生平,背景,作了一一介紹,然後再開始逐字逐句地引出事情的原委始末。這本書的最大特點,就是在介紹一個人物的.時候,沒有過多的介紹他的經歷和背景,而是將更多的筆墨放在他所經歷的大事,以及帶給人們難以忘懷的精神企盼等等。

令人難以忘懷的便是書中所介紹的王守仁了。王守仁原來在朝廷為官,但是後來因為參加政治,所以不慎被貶到了一個偏僻荒涼的地帶。他非常熟知這裏的地貌地形,以及這裏常年都多強盜多小偷,治安非常的不利!但是他卻毫不氣餒,希望用自己的精神內涵來感化這裏的人民,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為了這樣,他苦心鑽研了近七載,終於在第八年的時候,研究出了一門震驚古今中外的學科——心學,就是“知行合一”的理論,將中國古文化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從此,他也獲得了心學之父的美稱。

其實這個故事帶給人的與其説震撼,更不如説是一種敬佩,一種讚揚。能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投入到科學,以及精神世界的研究中,是不易的,也是不平凡的。

《明朝那些事》用輕鬆愉快的筆調,在人們的心目中塑造了一個讓人回味無窮,卻也不捨放下的明朝世界。細細品讀,方能品得其內在底藴!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2

生活在當代的我們,總會對過去的歷史心生好奇。比如當我第一次從某本扁上發現附錄上的“歷史大事表”時,便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看了下去。看看我們中國是如何走到現在的。噢,我明白了,最早是三皇五帝,然後到夏商周、春秋秦漢……元、明、清。也明白了每個王朝的建立者與歷史上許多激烈的戰鬥與對外國侵略者的反抗。每個朝代的盛衰同時一目瞭然。

瞭解歷史的皮毛還不夠,興趣又促使我去了解每個朝代。之後我又去買了《上下五千年》、《資治通鑑》等書籍,但還覺得不夠細緻,於是,我的書櫃裏又多了一位給我講解歷史的老師《明朝那麼事》。

這一套書詳細講了明朝的創立到終結這段歷史。尤其詳細講了每一場激烈的戰役,讓人總有身臨其境之感。且語言風趣幽默,並非單純枯燥地説書。並且將人物內心想法與人性鬥爭的複雜刻畫的更是精彩。再配上一場場酣暢淋漓的鬥爭,高潮迭起,令人慾罷不能!

於是,我就這麼帶着勁地讀了下去。讀着讀着,我不禁開始感慨。我感慨人性的狡詐,陳友諒殺徐壽輝之前,説了句“你在亂世是怎麼活下去的`?”這就暗喻了在亂世上,只會出奸雄。他們無情無義,在關鍵時刻誰都敢殺。我又感慨人性之殘忍: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對抵抗他的人痛下毒手,許多人被殺後還滅族?一個也不放過。我還感慨現實的無奈:朱元璋雖是一位起義領導者,但最終還是成了一名封建帝王。這是因為他領導人民打下一座城後,人民需要土地與糧食,而隊伍又需要經費,沒辦法,他只能把地“租”給農民們,自己來收租金。於是,他便成了一名實實在在的地主。再加上那時沒有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不可能去搞“土改”,更促進了這種現象。

唉,這就是被歷史車輪匆匆碾過的大明朝。環顧中國整個古代史,有兩個致命錯誤:一是把“公天下”就能成“家天下”,雖説有明君開國,但終究是毀於昏君手中。二是私有制的出現,破壞了原始的共產制度,繼而演變成了奴隸制、封建制與資本主義制度,成了個越變越大的瘤。同時還有一個規律,沒有長盛不衰的王朝。再強盛的帝國終究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就是時間的力量。回顧歷史,就是吸取前車之鑑,展望更好的未來。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3

最近,我閲讀了《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作者風趣幽默的話語令我十分喜愛這部書。作者對人物的刻畫入木三分,對鬥爭的描述淋漓盡致,對情節的把握爐火純青,真的很令我欽佩。在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朱元璋了,一個出身於農民世家的人,竟然能成功當上皇帝。

朱元璋小時候深受元朝的腐敗統治之苦,家中十分貧苦,在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無所有的貧農,是通過造反才擁有了天下。放牛、做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簡單的簡歷。沒受過教育,卻能直接帶領千軍萬馬爭奪王位,是個軍事天才,也是個人事管理天才。對於這種情況,我有自己的看法:平靜的湖面,練不出不畏風浪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寧靜的世界,找不出真正的英雄,朱元璋就是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成為一個偉大的霸主。正是青少年時期的艱苦經歷磨鍊了朱元璋,使他變得老成而有心計。

朱元璋最令我佩服的是他的各種本領:果斷、讓朱元璋能在危險的情況下做出最正確的判斷;堅持、能讓他在僵持時打破僵局;冷靜、能讓他有準確的策略。這三樣寶物、合起來,能讓你在戰場上完美地指揮出應敵的方法,假如任何事中,都具備果斷、冷靜和堅持會讓你在困境中發現機會。在這三個本領前,相信無論怎樣的困難都回迎刃而解,最後將登上成功的彼岸。

朱元璋還教會了我自信,他曾經説過“我相信我是對的”。在通往勝利之門的路上,你會撿到很多鑰匙,這些鑰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閃閃,但只有一把才能打開那扇勝利之門。當你引領大軍作戰,當百萬生靈的一切掌握在你的手中,當你只有一次嘗試的機會,沒有多少人能不緊張,而在戰爭中,只有一個時機是最適合的,如果失敗了,你將失去一切。但朱元璋卻在關鍵時刻毫不緊張,他相信了自己的決定,是自信,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皇位。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説話,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後,朱元璋成為了我生活中的老師,他教會了我果斷、冷靜、堅持、自信等等必會的本領,他彷彿和我説:亂世之中本身是沒有天才,但只要有了各種本領,你就是一定會成功,本領能助你登上成功的高峯。作文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4

初看《明朝那些事》是在大二時,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有幸擁有了這本書,當時並不知道這本書在史書界已經掀起了一陣熱潮,於是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開始了與一段歷史的邂逅。

出乎意外的,這段歷史並不像想象中的枯燥晦澀,在作者筆下,大明朝的那些往事彷彿被重新賦予了生命,鮮活的展現在我們眼前: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身世講起,他如何一步步走上起義的道路,如何運籌帷幄、決戰羣雄,登上皇位後又是如何排除異己,力保大明江山……在這條主線的牽引下,與之有關的人物逐一登場亮相,權臣或隱士,忠貞或奸佞,那些過往都在作者的筆下娓娓道來,讓後世的我們或惺惺相惜,或扼腕感歎。

合上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歷史也可以這麼精彩!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獨特風格:詼諧的語言,客觀的評價,豐富的背景介紹和心理描寫,讓那些距離我們數百年的歷史人物如此血肉豐滿的出現在我們眼前,透過作者的視線,我們彷彿真的置身於那個金戈鐵馬的時代,看到昏暗燭光下的朱元璋在緊縮眉頭,聽到黑暗中的饞臣在竊竊私語,一轉身,聲聲震耳欲聾的“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便從那座宏偉遙遠的朝堂上遠遠傳來……於是,我們一路跟隨作者的腳步,直面大明朝三百年的興衰榮辱。

作者説,他從小就喜歡讀歷史,但很多史書艱深晦澀,沒有一定的史學積澱很難讀懂,這也就造成了很多當代人對歷史缺乏興趣,他從小的夢想就是寫一本所有人都能看的懂的歷史書,他是這麼想的,也真的做到了。整本書引經據典,一氣呵成,雖採用輕鬆、幽默的語言增加其可讀性,但所有的故事都有理有據,可以看出作者對於這段歷史的`瞭解和喜愛。書中作者總是簡明客觀的對人物進行評價,不帶任何個人色彩,讓每個人讀完之後都有一段自己心目中的明朝歷史,或愛或憎,或喜或悲,那些往事雖已在歷史的長河中湮滅,但卻永存於後世的心中,對於那些古人,是否也是一種欣慰。

好書就是能讓人看完之後,回味良久,在微暗的燈光下看完這本書,重重的呼一口氣,把自己從那段歷史中拉回現實,可目光望向窗外無盡的夜幕時,怎的又彷彿聽到了那段歷史的低低詠唱。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5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我們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各代王朝不斷的更迭,歷史的車輪推動着我們不斷地前進。時至今日,那些瑰麗的古代文化,我們雖然無法親眼見證其生機與活力,但古人留下來的東西,都在講述着他們獨特的生活和神祕的往事。

疫情放假在家,我們除了上網課,也有充分的時間來充實自己,所以讀一本好書是必不可少的,在假期,我同家長一起閲讀了《明朝那些事兒》。這是一套書,講述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如何建立明朝,以及創立後明朝各領域的發展改革。全書以幽默詼諧的語氣講述了大明王朝的興衰成敗,其中藴涵了許多古人的智慧和歷史的經驗,一旦開始閲讀,便讓人愛不釋手。

整套書內容量很大,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人,那就是明代名將——于謙。這個于謙並不是説相聲的于謙,而是明代的一位儒將。正統年間,能顧大軍來犯,於土木堡擊潰明朝最精鋭的兵力,並活捉皇帝朱祁鎮。當時,皇城將成為外敵的下一個進犯目標,大明王朝岌岌可危。王朝內部的大臣們亂作一團,而只有于謙一人保持清醒。從戰前的各項準備,到戰爭在即的吶喊與豪邁,于謙自始至終都遊刃有餘冷靜沉着。兵臨城下,一道道軍令讓所有的`人都大吃一驚但又熱血沸騰。他將北京城每個門分派給每一位大將把守,最後將德勝門——北京城的最北,也是最有可能被進攻的地方,留給了自己。從上到下這一套措施,最讓人熱血沸騰的,是他的沉穩威嚴,以及他給將士們帶來的勇氣與信心。而讓人吃驚的是,這個發號施令的人是一個文臣,是一個向來温文爾雅,安安分分的文人。就在這樣“不勝,就死”的力量的催動下,明朝以少勝多打敗了外敵,守住了大明王朝的未來。

這一段歷史,我反覆看了很多遍,裏面透露出來的信息讓我對歷史越來越感興趣,歷史上的每個人都曾那麼鮮活。在這世界上,有的人為自己的理想奔波,有的人為平民百姓而繁忙,有的人卻貪圖享樂,自私自利。人生於世界,所作所為都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蛛絲馬跡,古人的智慧和豐功偉績一直流傳到現在,這是歷史留下的寶貴財物。他們的一舉一動,一個想法一個謀略,都隱藏着無窮的智慧,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裏給中國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有太多讓人着迷歷史祕密等待我們去發現。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6

今年暑假,我終於讀完了《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

《明朝那些事兒》是作家當年明月創作的一部歷史小説。全書共七冊,主要講述的是明朝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發生的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具體年代和風雲人物為主線,以小説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以及小人物的身平事蹟進行多方面的闡述,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着墨最多,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史學鉅著。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冊是《萬國來朝》。其中,我最敬佩的是著名的忠臣于謙。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曾任兵部尚書兼太子太保(正一品),世稱於太保。正統十四年(1449)七月,應奸臣王振限制蒙古肉質產品衝擊國內市場,瓦剌首領也先開始了對明朝的.進攻。同年,發生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俘獲,于謙力排南遷之議,堅守北平(北京),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力挽狂瀾,列陣北京九門外,大破瓦剌之軍。後派遣楊善説服也先,成功帶回太上皇(朱祁鎮)。最終被石亨等人所殺,結束了自己多彩的一生。

縱觀于謙的身平事蹟,似乎也不是那麼的突出,可他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愛國人士。北京保衞戰中,他主動進攻,以二十二萬軍隊拼死保衞北京城門,斬敵數十萬,使瓦剌潰不成軍,毀於一旦。

于謙也是一位偉大的演説家,可是他也證實了“只説不做事沒有用的”這個道理。古代的雅典雄辯家們口才極好,擅長罵陣,指東喝西,十分威風,但馬其頓的亞歷山大長槍一指,便把他們打得東倒西歪,四散奔逃。

辯論和演講從來不能解決問題,因為這個世界是靠實力説話的。而於謙恰恰做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成功了。

歷史是千百萬人的歷史,是大家的歷史。每個人都有解讀歷史的權利。《明朝那些事兒》是別開生面的,是一種創造。而我們也應該支持這種創造。

去發現更奇妙、更有趣的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7

最近我開始閲讀一本書,它既不是某位名家的名著,也不是某位大作家的散文集,更不是哪些哪些沒有閲讀意義的閒散文字,而是作家“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兒》。

拿《明朝那些事兒》與我們的歷史教科書對比,我覺得前者是更勝一籌的。《明朝那些事兒》的內容不像歷史書那樣死板,它可以用幽默詼諧的語言來敍述一件事,也可以用現代的流行詞來形容一個人,也會時常變化着花樣逗樂讀者。但它的嚴謹性與真實性卻絲毫不亞於教科書:它引用了很多史書上面的原文,再一一詳細地解釋。有時作者為了真實地還原人物所處的場景,還自費去場景實地考察,用來更好地還原場景,得到更高的可信度。

《明朝的那些事兒》記錄了許多不為人知的軼事。最讓我感到有意思的是明末叛將的名稱。當時中原鬧天災,朝廷又沒有過多的銀子來救濟災民,災民迫於生計,造反了。造反的首領是需要一個稱謂以示區別的。可災民們沒什麼文化,於是他們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給將領們起了很多搞笑的稱謂。有叫“逼上路”的`,有叫“鞋底光”的,“一塊雲”的,“三隻手”的,也有叫“薛仁貴”“曹操”的。你説有趣不?

書中對歷史人物的小事記述,以小見大。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海瑞買肉。海瑞一生清廉,只靠朝廷的俸祿吃飯,拒絕任何外來收入,所以海瑞家裏並沒有什麼多餘的錢,為了減少支出,海瑞一家老小都去幹活,辛勤勞作,從來不買外面的東西。有一次海瑞母親過生日,海瑞實在沒有什麼好東西給老人家祝壽,就去街上買了二斤肉。沒想到,這一舉動竟然驚動了全城,到處都有人在議論這件事情“海縣令今天竟然買肉了!”海瑞買二斤肉就引起這麼大反映,他的清廉可見一斑了。

《明朝那些事兒》銷量過五百萬冊,為三十年來最暢銷的史學讀本,這並不是偶然的。它以它獨特的風格記錄了許多不為人知的人物和事件,把原來我們陌生的人物帶到我們面前,使哪些真正偉大的人不會被歷史的長河所淹沒。同時作者用自己的思想和語言直觀地展現歷史,深度解剖歷史,以幽默的語言逗樂讀者,給讀者真正的閲讀樂趣和使人們記住明這個朝代。這些,才是這本書真正的意義所在吧!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8

像往常一樣,今年的清明節我們全家仍舊一起去野外踏青,誰也不缺席,我和爺爺還特地提早了一個小時到達墓地那邊。

跟往常不一樣的是,天空中下起了淅瀝瀝的小雨,滴答滴答的,把本就坎坷的泥濘小路摧殘得不堪入眼,好不容易像走鋼絲一樣到達目的地,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卻是一大片雜草,覆蓋了許多墓碑,於是堂哥用鋤頭開闢出一條小路來,我們便沿着小路走近墓碑,尋了個地方放下祭品,然後稍作休息。我登上山頭,向遠處眺望,只見方圓幾裏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羣,鞭炮聲此起彼伏,打破了以往的寧靜,陣陣的濃煙籠罩着整個天空,放眼望去,天與雲與山,構成了一幅別樣的景色。一陣風吹過,夾雜着刺鼻的煙味,還帶來了遠處飄蕩着的幾張墓紙。按往常一樣,全家人一到齊,便分工合作—小孩子撒墓紙,青少年“順碑”,婦女們擺祭品,老年人則坐在一起閒聊。等一切準備就緒,便上香祭拜祖先。弟弟妹妹爭先恐後地爬上山頂,將手裏的墓紙撒向天空,隨着風傳達我們的悼念。我和堂哥們則揮動毛筆描摹碑上的字,堂哥告訴我們“順碑”是很講究的事,蘸的紅墨水不能多也不能少,描摹時要照着它的筆順,不然的話描出來的字就不漂亮。我吸取堂哥的經驗,保持姿勢,小心翼翼地描摹,雖然有時手會不由自主的抖動起來,但終究還是完成得很圓滿。完成後,我們便開始祭拜祖先,只見嬸嬸的嘴裏唸唸有詞,父親和伯伯們誠心地鞠躬,弟弟妹妹也模仿着他們,逗得我們哈哈大笑。上完香,堂兄點燃鞭炮,頓時一陣震耳欲聾的響聲,又一次地撕破了當時的寂靜。

一系列工作完成後,我們便偷閒地坐在一旁,周圍的鞭炮聲交織成一片羅網,好像伸手就能觸摸到,我的.心情不禁煩悶起來,再看看周圍,來掃墓的大多都是中年人和小孩子,而年輕的人卻在旁邊玩起手機,人們把自己吃完的包裝袋隨手亂扔,破壞了原來那番別樣的景象。看到這滿山遍野的垃圾,我們失去了在這裏欣賞景色的閒情逸致,坐了一會兒,便動身回家,只留下這空曠的山在鞭炮的硝煙中喘息……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9

首先,我是一個工科生,或者説我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工科生,所以我不太喜歡歷史。

曾經連中國幾個朝代都説不清楚。其實歷史就是講故事,只是故事的結局已經定了。就好比看一場已經知道勝負結局的球賽,但是過程同樣可以很精彩。可惜從小的教科書總是這樣:xxx變法,變法的內容以及變法的意義。然後考完試,什麼都還給老師了。其實所有的'變法不都是為了國富民強嗎?好好的歷史變成了教條,所以什麼都沒記住。後來想想,其實我還是很喜歡歷史的,喜歡看歷史劇,只是現在的電視劇都改編的有點不成樣子了。什麼人物都可能杜撰出來。以前一度很喜歡看隋唐英雄傳。。哈哈,好了,言歸正傳,談談自己看了明朝那些事兒的感覺吧。

明朝那些事兒,很好看,跟看故事書一樣的,看得關鍵就是我記住了。記住了這個奇特的朝代,這個皇帝權利或許是最少的朝代。有一天晚上睡不着,回憶了一遍,所有的皇帝,居然記住了。。。所以我很震驚,震驚。在這麼多皇帝裏面,最讓我感動的就是明孝宗朱佑樘,一個完美的皇帝,沒有仇恨,雖然他有足夠的理由去仇恨;沒有復仇,所有他可以輕而易舉的去復仇。在他當皇帝之前,真的可謂是險像環生,可是所有身邊的人都保護着他,宮女,繽紛都保護着他。讓人感動不已,每每看到此,忍不住落淚。

一種單純的善良,總是讓人感動。可惜皇帝很短命,留下來一個朱厚照,雖説混蛋,不過朝廷有楊廷和撐着,所以似乎都沒啥問題。覺得最冤枉的就是崇禎了,其實他很想做好,而且很努力,可惜經過萬曆和木匠皇帝的折騰之後,明朝這個攤子實在實在太破了,破得根本沒法東牆西牆這樣補起來了,然後不可避免的明朝就這麼滅亡了。積重難返,並非一己之力可以挽回了。

所以想想最後一個皇帝真的也挺可憐的,身上揹負着亡國的罪名卻並不定就是最糟糕的皇帝。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説着就是命運,命中註定。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10

學習與興趣的結合,可以讓愛玩的人學習,還可以是書呆子找到樂趣,世界就是那麼神奇。單獨對待某件事物事物,也許你會覺得它很無聊,但是當許多事物在一起時,你會發現它很有趣了。

歷史是一個充滿色彩的故事,但是卻被人們用文字描寫的如此單調,也許也只有史學家才會去看了。那豈不是可惜!

歷史是一個舞台,這個舞台上有無數個演員,有動物有植物,但既然是舞台,就有人承包,恐龍滅絕後,人類就承包了這個舞台。億億萬萬個人都在台上出演過,有的人被歷史記住,他的光榮事蹟也唄刻在了歷史長流的隧道上;然而更多的人只是這急流漫無目的漂浮着的無根草,被沖刷掉,被無情的`忘記,但他們也是歷史洪流中的一滴水,人生舞台上的一個演員,歷史的參與者,至少,他們活過。

這天,我終於一個與歷史色彩媲美的書了。

《明朝的那些事兒》,一本運用小説手法寫出來的史書。書很厚,有五本,但是我讀了,我第一次這麼認真的讀完這麼多的書,只因為我感興趣。

也許,讀完了這本書,並沒有讓我對明朝的歷史有多麼詳細的瞭解,但在這本書裏,我明白了道理,懂得了真情,更看到了若干世間罕有的高貴品質,並深深為其折服。在這本書裏,我看到了一個個嘴臉醜惡的小人,一個個心狠手辣的宦官,一個個見利忘義的奸臣,當然,更看到了捨生取義的勇士,堅守信念的強者,更有獨守正道的孤膽英雄。隱藏其後的,還有那複雜又難以捉摸的人性。讀完了,看到了好多的改變,人的改變,物的改變,環境的改變......由於利益二字,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將好好的一代王朝攪和的烏煙瘴氣。但確有一樣東西始終未變,這個東西,叫做天道。借用仙四結局紫英的一句話來説,就是:惟有天道恆在,往復循環,不曾更改……千年的歷史,我們不能輕易評説,我們只能從看到的人與事中來自己分析判斷,冥冥之中,確有這樣一種力量,在左右着歷史的軌跡。

書寫的不好,就沒人會去欣賞,只有好書才會被人們細細品味。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11

最近在讀史書,《明朝的那些事兒》曾在網絡紅紅火火,這兩天在看朱元璋卷。作者的寫法,其實我並不是很感冒,閲讀的感覺像是雞肋。對人物只能有個骨架,並不豐滿。為了惡補一下自己的歷史知識,所以也就讀了下去。

讀罷,感觸良多,結合最近讀的`《曾國潘》,真正明白伴君如伴虎。朱重八——朱元璋,幼年放牛,少年做和尚,後時勢造英雄當上了皇帝!最記得朱元璋的名言——要麼不做,做了就做絕!只能共患難,不能共享福!稱帝后的朱元璋把建明的功臣一一剃了頭,名將——劉基、李善長、藍玉等一一都在他的屠刀下喪命;胡惟庸案牽連上萬人,一一殺盡;空印案牽連上三萬官員,一律殺無赦;官不論多少一律殺無赦。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真正在明朝,當官成了高危職業。官員們每天上朝,都要在家門口舉行儀式,抱抱妻兒,交待後事,然後訣別而去,散朝的時候,家人在門口等着,如果看到活人回家,就會慶祝一番——今天又多活了一回!恐怖!悲哀!

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建立了完備的法律——《大明律》及《大誥》,《大誥》屬判例法。為普及法律知識,朱元璋確實花了一番心思,規定如果犯罪之人,如果家中有《大誥》此書,則罪輕一等,如果則罪重一等,如此家中人人放一本,以防身。為防官員,他設立錦衣衞。錦衣衞有特殊的權力,只效忠於朱元璋一人,逮捕人不受任何阻攔,重權在握,大臣家中一旦出現錦衣衞,就意味着一去不復返!

朱元璋為穩固帝業,肅清了周邊的一切威脅,濫殺了無數無辜,也可以説濫殺了無數社會的精英。社會底層的農民也許是最遠離官場是非,分得了田地,因此認真耕作起來,因此漸漸農業出現了繁榮之景!

記得羅傑斯給女兒的箴言:多學習歷史,因為歷史會重演!朱元璋從一個寒門子弟成就霸業,最後把一路成就他霸業的功臣一一剷除,這樣的歷史在中國真的一再重演!人性,可怕可怕!

標籤: 讀後感 明朝 事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9jqkk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