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關於《伊索寓言》的讀後感

關於《伊索寓言》的讀後感

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伊索寓言》的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伊索寓言》的讀後感

關於《伊索寓言》的讀後感1

與《伊索寓言》的結識起源於那篇短小但趣味橫生的《埋在葡萄園中的珠寶》。

那是一個紛繁的夏,我僅是一個幼兒園中班的孩子,中午我們一直不肯乖乖睡覺,老師只好給我們講故事哄我們入睡:“一個農夫身患重病,即將病逝,但他擔心三個兒子不勞作,於是想出了一條妙計,他在臨死前,告訴三個好吃懶做的兒子:家中葡萄園裏埋藏着珠寶,需要他們自己去挖掘。三個兒子正為日後的生計發愁,聽了父親的話大喜,不分晝夜地挖掘那片葡萄園,最後,三個人累得筋疲力盡,卻怎麼也找不到埋藏的珠寶,但是三人驚奇地發現,今年的葡萄由於他們的日夜”鬆土“長得特別好,晶瑩如玉,美如甘露。三人頓時覺悟了,事實上並沒有什麼”珠寶“,真正的寶藏是要自己通過努力換來的。他們摘下葡萄,到集市上買了一筆好價錢。······”大部分的同齡孩子只聽到一半就睡熟了,我卻激動的遲遲不能入睡。起牀後,忙去找老師,問這個故事的出處。老師笑着告訴我,這個故事出於一本名叫《伊索寓言》的書。從那時起,我就記下了這個名字。上了國小,我學會了識字,纏着媽媽買回了一本標着拼音的《伊索寓言》。步入高年級,我已不滿足於那本被我翻看了無數遍的畫書,我買回了原版的《伊索寓言》。幾位朋友不明白我為什麼這麼對這本書情有獨鍾,那些故事看過就罷了,問我為什麼在幾乎已經會背的程度下還沉浸其中,樂此不疲。我笑了,這其中何止是一個個故事,那是一個個人生道理啊!正是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正如那篇《埋在葡萄園中的珠寶》,它告訴我:勞動創造了財富,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穫,有辛勤的耕耘才有豐碩的成果。

也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如童話那般夢幻飄渺,也不如小説這般跌宕起伏。它們那麼短小,還未讀到盡興便走到結尾。但濃縮的又何嘗不是“精華”?它短小,但吸引人心,發人深省。《伊索寓言》中的大多數故事結構簡單,情節緊湊,語言精練,往往只通過一件事就明確的表達出完整的主題。古語道:“半步《論語》治天下。”其實《伊索寓言》可稱得上是翻版的《論語》,它比《論語》淺顯易懂,卻也教會了我們怎樣看透惡人偽裝的面具,同時又以博大胸懷接納善人。靜下心來,認真的讀完這本書,且不説達到“治天下”的境界,至少知道了待人處事的基本原則,而這些最簡單的,往往是最重要的。

關於《伊索寓言》的讀後感2

一個個短小生動的故事,看似尋常,卻像寶石一樣折射人生的智慧。——題記

有一本這樣的書,看似簡單,裏面卻藴涵着至深的人生哲理,琢磨不透;有一本這樣的書,話語幽默,卻藏着人間的種種譏諷,惹人深思。這就是《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的故事,大多以擬人的手法,用動物絕妙地諷刺了人性的一面。《螞蟻和蟬》就是其中精彩的一篇。

冬天裏,一個少有的晴朗天氣,螞蟻翻曬着自己受潮的糧食,旁邊一個懶洋洋的聲音響起:“螞蟻先生,能給我點糧食吃嗎?我都餓了快一個冬天了!”原來是一旁曬太陽的蟬,螞蟻很疑惑,不禁問道:“你為什麼不在夏天儲存點糧食呢?”蟬回答説:“那時候我唱悦耳的歌曲。”螞蟻打趣到:“如果你在夏天唱歌,冬天就去跳舞吧。”

如果你是這個故事裏的主人公的話,你是願意當蟬還是願意當螞蟻呢?肯定許多人會選擇當螞蟻。因為,螞蟻勤勞,在冬天可以美美地生活,不用擔心被餓死。如果那這麼説,當蟬也不錯嘍?在火熱的夏天,螞蟻在烈日下揮灑着汗水,而蟬購只用躲在陰涼的地方愜意地唱着歌,享受着吹過的絲絲涼風,多美好的生活!而到了冬天,一切都轉變了。其實,蟬如果在草木茂盛的夏天一邊唱歌一邊收集糧食,收集糧食累了再唱歌,唱歌唱夠了以後繼續收集糧食,這樣勞逸結合,一張一弛,那在冬天到來時,蟬也就不會捱餓了。

這篇故事不僅諷刺了好逸惡勞者,也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合理地分配好時間。在相應的時間內做適合的事情。就象螞蟻一樣,在夏天裏收集糧食,照樣可以冬天裏放鬆自己。因為,在冬天不能收集糧食。人也一樣,沒有幾個人會在白天睡覺,而晚上去學習,這樣就破壞了人的生物鍾。晚上,天黑了,就應該睡覺;冬天,萬物凋零了,就不能收集糧食了。

其實,這則寓言還告訴了我們如果一件該做的事情沒有做,那到一定的時候,會得到相應的報應的。蟬在夏天沒有好好收集糧食,那冬天便會餓肚子。就像我們一樣,小時候不好好學習,長大了我們便會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古人所説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就是這個意思。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應該憑藉着自己的努力而得到,如果什麼都不做,光等着天上掉餡餅的'話,恐怕就什麼也得不到了。

這就是《伊索寓言》的魅力所在:一則小小的故事,便能告訴我們這麼多的人生哲理。

讓我們走進《伊索寓言》,一起感受它的風采和魅力吧。

關於《伊索寓言》的讀後感3

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就給我買了一本《伊索寓言》,媽媽常講給我聽。那時候的我,只是聽個新鮮罷了,可是今天我再一次讀《伊索寓言》的時候,卻又有了一層新的認識,那些道理,卻不是書本所能給予給我的。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臘人伊索,大部分是以動物作為主人公,少部分是以人和神作為主人公的。

令我記憶最深刻的一則故事是:逃命的梅花鹿。故事的大意是叢林中有一隻梅花鹿,這隻鹿對自己的角十分滿意,卻很討厭自己的腿。後來一隻獅子來追趕它,腿派上了大用場,使它跑得飛快,但是鹿角卻被樹枝別住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是,到了關鍵時刻,才發現了真正的朋友。

是的,只有在危難的時刻,我們才能看出來誰是真正的朋友。在這則故事裏,這隻梅花鹿本以為自己的鹿角是美麗的,因此而十分驕傲,但它卻僅僅只看到了這鹿角的一面。鹿角只是能在外表上表現的美麗,但有時候它並不能幫你在危難時刻度過難關,而恰恰相反,也許它還會幫上“倒忙”。由此,我們可以想到美麗的外表其實算不了什麼,其實只是個外在美有什麼用呢?我們大家曾經都聽説過這樣一句話:繡花枕頭一包草。也就是説,外表看上去華麗無比,但裏面其實只是一包草。我們總對外表美麗太過於鍾情,把它看得太重要。卻無心考慮被這些外表美麗所擋住的“美麗”。它對你都十分重要,你卻有沒有珍惜呢?這隻鹿的鹿角也就如此,我們再仔細想一想。我們平時那樣追求外在的美麗,那麼如果心靈不美麗,外表再怎麼美麗又有什麼用處呢?且,美麗如同花一般,只開一時,你能使它永駐嗎?

有些事物,也許它們的外表看上去並不美麗,但是它們的本質卻是很好;而那些外表上看去很美麗的,有時候是最致命的“定時炸彈”。我們應當看清美麗背後存在的“價值”。

就像這隻鹿一樣,我們人可能也不過如此。這隻鹿的腳就像我們生活中的那些外表上的美,而鹿的腿就是那些本質上是“心靈美”,難道不是嗎?

再換一種説法,一個角度。鹿的角就像平時那些不忠誠、虛偽的朋友,在關鍵時刻做“範跑跑”的那種人;而那腿就像是我們平時那些忠實,在危難時能夠向我們伸出援助之手的那些朋友。其實説,在外表上十分美麗的東西,我們應當接受。對於那些外表上不美麗的東西,我們也要欣然接受,不要沾沾自喜。

標籤: 讀後感 伊索 寓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lgk0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