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讀了《最後一課》有感600字(精選8篇)

讀了《最後一課》有感600字(精選8篇)

閲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了《最後一課》有感600字(精選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了《最後一課》有感600字(精選8篇)

讀了《最後一課》有感1

昨天我們學習了《最後一課》,一篇短短的三千字左右的故事,在文學史上一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它曾給予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讀者以強烈的感染,深深得到他們的喜愛。學完之後,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平靜。

阿爾薩斯和洛林的人本來生活地很平靜,但是,戰爭卻無情地摧毀了他們的家園,被迫改學德語,遠離祖國的懷抱。

小弗郎士一開始還為學習法語而苦惱不已,短短几分鐘內,他的心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才我還覺得那麼討厭,帶着又那麼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覺得“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

其中,韓麥爾先生説“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深深觸動了我。一個國家的語言是多麼重要,一個連自己國家的語言都不會説、不會寫的人,還怎麼説自己愛國呢?我覺得韓麥爾先生説的很對,語言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基礎,沒有語言就沒有文明。

我也不得不佩服韓麥爾先生的勇氣,他有勇氣上完最後一課,為學生灌輸最後的愛國意識。如果是我,我很可能連上完最後一課的勇氣都沒有。

文章中沒有對韓麥爾先生的`心理變化有很細緻的描寫,但我們可以推測出,整堂課上,他是有多麼的傷心、不捨以及對侵略者的憤恨。

由此,我又有了更深一層的想法;世界上為什麼會有戰爭?每個國家都好好相處不行嗎?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想必每個人都清楚,可明知如此,為什麼還要打仗呢?這是一個值得每個人深思的問題。

讀了《最後一課》有感2

今天在課上老師讓我們默讀法國小説家都德的短篇小説《最後一課》,讀完這篇文章後,我被深深地震撼。

這篇文章向我們展示一個頑皮、不愛學習,也不知道什麼是國家命運、民族尊嚴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過上最後一節法語課,他認識到普魯士隊不僅佔領他的家鄉,還要剝奪他們學習本民族語言的權利,實行奴化教育,這使得小弗郎士在心靈上、精神上受到極大的震動。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小弗郎士有對自己的悔恨、有對侵略者的痛恨,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當韓麥爾先生翻開教材,開始講法語課時,小弗郎士對自己平時最討厭的語法,居然“全都懂”,覺得韓麥爾老師“講的似乎很容易、很容易”。

因為是最後一堂法語課,小弗郎士的心靈受到很大的震動,他面對的殘酷現實是他始料不及的',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來,他已經敏鋭地感覺到,他不但失去生養他的這塊再熟悉不過的土地,而且失去一個民族賴以共同生存下去的紐帶——本民族的語言。一種懊悔、憤恨、失落、茫然的複雜情緒,一股腦兒湧上他的心頭。面對如此不可抗拒的如此冷酷的現實,小弗郎士突然開始感覺到祖國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他悔恨自己沒有好好學習,愛國之心在此時此刻也表現的那麼強烈,他一下子成熟、懂事,過去討厭的東西一下子變得那麼可愛,他眼裏的一切都跟“祖國”兩個字緊緊地不可分開。這時的小弗郎士狠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知識都學好。

讓我們以此為戒,好好學習自己的母語、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吧!

讀了《最後一課》有感3

當我仔細讀完《最後一課》這篇課文的時候,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最後一課》看起來是那麼不起眼的幾個字,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如果是放假前的最後一堂課,我根本無法聽下去,恨不得馬上跑出教室,在廣闊的藍天下大聲的喊幾聲:“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然而,在這篇文章裏,《最後一課》這個字眼,似乎顯得如此的沉重,讓我從內心深處感到隱隱的一種悲涼,國語,曾經讓我們覺得土氣,在我説話中時不時的刻意夾雜幾個英語單詞,來證明我們更加時尚,可是當我讀完了《最後一課》文章時,想到,如果我們有一天也像小弗郎士一樣,喪失了使用國語權利的時候,才陡然間感覺到,原來母語如此的神聖,而且,瞬間變得是那樣的遙不可及。

試想一下,當我們樂此不疲地去學外語的時候,當我們不知道玩什麼更好玩的時,當我們在語文老師的課堂呼呼大睡時,我們能否想到,敵人的鐵騎踏遍我們身邊每一寸土地,街上的牌匾改成了外國字,旗幟換成了外國旗,手機的文字也換成了難以拼出的外文,每天必須用外語講話,一旦聽到用國語講話就會遭致雨點般皮鞭的毆打,關禁閉甚至酷刑,來強迫我們忘記自己的母語。

想到這裏我的'眼睛不知不覺已經難以遏制噴湧而出的淚水,小弗朗士直到失去使用母語的權利時才感覺到母語的珍貴,我們生活在一個用無數烈士鮮血換來的繁華盛世,可以用母語隨意編織絢麗的辭藻,用國語盡情去創造剛毅和婉約。

我們要懂得去珍惜,不要在經歷了《最後一課》的慘烈現實後,才知道,説國語曾經也是一種奢望!

讀了《最後一課》有感4

明天開始,我們就不能再上法語課了,這個噩耗對於大家來説無異於一枚重磅炸彈,教室裏鴉雀無聲,隱約能聽見幾聲嚶泣。韓麥爾先生邁着沉重的步伐上了樓,高大的背影顯得佝僂而憔悴,我緩緩地將法語書一本本塞地書包,雙腿似乎灌了鉛,躊躇地走出教室。天色暗了下來,要下雨了,天地間彷彿蒙上了一層黑幕,我留戀地回望這美麗的校園,一步三回頭地離開。

大街上出奇的安靜,行人稀少。鐵匠華希特此時正和徒弟匆忙地收拾着行李,準備遠離這片丟失的土地,只聽見他邊收拾邊悲憫地抱怨:“這兒以後是普魯士人的天下了,哪能容得下我們,指不定哪天還是會攆我們走,還不如自己走得遠遠的。”唉,哀莫大於心死,我抽答了一下,鼻子酸酸的。

天空中不知什麼時候下起了淅淅瀝瀝的雨,彷彿在訴説着亡國的悲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畫眉依舊蹲在那棵老樹上,似乎也很不愉快,尖厲的叫聲好象也在控訴普魯士人的惡行。那塊布告牌仍然立在那裏,只是人早已散去,村民們好象躲避瘟神一樣遠遠地離開。不遠處,一羣普魯士士兵正耀武揚威地拆除街道上的法語招牌,那些標註着熟悉文字的.標牌被他們粗暴地踩得稀爛,然後點火燒掉……

我想:該死的,這裏屬於法國,他們沒資格這麼做,該有人去阻止的。但誰能上前阻止呢?這片土地從此已經屬於普魯士了,這裏再也不是屬於我們的家園了。

雨下得更大了,豆大的雨點無情地肆虐着,摧毀了周圍的一切。我奔走在雨幕中,腦海裏一片混亂。迷惘中,彷彿又看見自己正坐在那明亮的教室裏,讀着那些優美的文字。講台上,韓麥爾先生的話語仍然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窗外,飄揚着鮮豔的法蘭西國旗!

讀了《最後一課》有感5

讀完了這篇課文,很感動,為什麼現在是和平的世界,因為在戰爭時期就是有了這些愛國人士的愛國之情而感動了大家。就比如:中國的抗日英雄,就比如這篇課文裏的韓麥爾先生和小弗朗士。雖然,在戰場上,他們不能發揮作用,但在創作上,作者便以他的作品,反映着社會的黑暗,反映了阿爾薩斯人失去國土時的悲憤,沉痛的心情,就這樣惡劣不堪的情況下。國人還是堅強的站起來,祝福自己的祖國希望它能取得勝利。這篇課文也在教育我們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的母語,否則,就會像小弗朗士他們一樣後悔也來不及了。

這篇課文也很勵志,這是在警戒我們要愛國,護國,衞國,強國。也在表達我們人類從古至今都在犯的錯誤:只有失去,才懂得珍惜。老師教導過我們,現在我們所讀的是九年義務教學,能考上高中、大學,就得靠自己的本事了,這次要再失去,就算珍惜,也沒有了。

在《最後一課》裏,小弗朗士對於教書先生的.看法改變了,對於學習的態度也改變了。老師變得高大起來,作業書本變得親近起來。他在這一節課成熟了許多,要是韓麥爾先生知道,自己的最後一節法語課裏開啟了一位孩子的心靈,讓他變成了著名大作家,寫着自己的愛國之情,寫着對自己祖國的尊敬,應該會覺得教了多年的書,總算沒白過了吧!……

我喜歡的,尊敬他們的,是他們那份愛國的熾熱之心,讓我想起了我們的祖國母親,也曾這般經歷過種種艱苦的困難,我們這些孩子們就更應該站起來,守護着我們的母親,我們的家園。所以,在這裏我要向韓麥爾先生,作者,為祖國奉獻的英雄們致敬。我愛你,我的祖國母親。

讀了《最後一課》有感6

細細品味過《最後一課》後,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種沉重卻也無力反抗的無奈之情。

韓麥爾先生沉痛的感受,使我讀着讀着眼淚也在打轉。我驚異,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要哭?!我想起了我讀過的另外一篇文章《哭泣的.圓明園》,驀然發覺,中國也遭遇過這樣的窘境。

回想起八國聯軍在中原大地犯下的種種劣跡,我似乎也能明白八國聯軍的心思。我中國軟弱必將會被欺凌,“落後就要捱打”是恆古不變的真理。一個人懦弱並不傷大雅,但一個國家,後果將是多麼可怕!我們正值年少,如果像弗朗士一樣的荒廢學業、只顧玩鬧,那也必將會有如弗朗士一般的懊悔,只怕悔之已晚。

正如梁啟超所言,中國之責任全在我少年。阿爾薩斯的悲劇不會再在中國上演,我也希望我中國少年奮發圖強,真正的勝於歐洲,雄於地球!

今天,我讀了《最後一課》這本書,我讀了這本書以後感到受益匪淺。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叫小弗朗士的法國小孩,小弗朗士他到學校上學,這卻是小弗朗士的老師韓麥爾先生給他們最後一節法語課。因為,可惡的普魯士人佔領了小弗朗士的家鄉,小弗朗士連説自己祖國語言權利也被剝奪了。他們以後再也不能説他們祖國的語言,而是説普魯士人的語言。真實一羣可恨的普魯士人。

我們中國科技不算太發達,至今也沒有實現我們中國人的登月夢想。而美國呢?科技日益發達,處處想佔我們中國人的便宜。我們要勇於實驗,勤動手,動腦。讓我們成為祖國的棟樑。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祖國出力,讓科技日益發達。

讀了《最後一課》有感7

在法國作家都德的《最後一課》(七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這篇課文中,“我”曾三次稱韓麥爾先生是“可憐的人”。這句似乎很平常的話語,卻反映了“我”對先生的深刻的懺悔,從而揭示了韓麥爾先生的複雜而又崇高的內心世界。

文中當小弗郎士走進靜悄悄的教室,聽先生用“有柔和又嚴肅”的語調講最後一課的時候,他心裏“萬分難過”。他為“從前沒有好好學習”,隨便曠課而懊悔。此時,他不但不覺得“課本”、“語法”、“歷史”討厭,反而覺得像是“老朋友”。想到先生馬上就要離開了,“再也見到他了”,他在不覺中忘記了先生的懲罰,忘記了挨的戒尺,現在,他只覺得先生“可憐”。韓麥爾先生的確是個值得可憐的人,作為一個法國人,一個法國教師卻不能上法語課,先生的心理是多麼的難受啊!就要離開四十年來一直生活工作過的可愛的學校,離開他的小院子,他的學生,離開那些“擦光了,磨損了”的“用了多年的課桌和椅子”,離開了已經長高了的胡桃樹和他“親手栽的紫藤”這些“叫他怎麼不傷心呢”!怎麼不讓人感到可憐呢?

韓麥爾先生是可憐的人,然而它又是偉大的人。為了紀念這最後一課,他鄭重地穿上平日不穿的“漂亮的`禮服”,表示他對市區國土的敬意。在講授這最後一課時,他耐心地講解,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部交給他的學生,表到了他對祖國語言的無限熱愛。當聽到教堂的鐘聲,聽到普魯士兵收操的號聲,他站立起來,臉色慘白。最後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法蘭西萬歲”的大字。我們從韓麥爾先生的神態和動作中,可以看到他對祖國無限的愛和對普魯士侵略者切齒的恨。課文正是通過對難忘的最後一課的描寫,刻畫了一個令人欽佩的“可憐”而又偉大的愛國者的形象。

讀了《最後一課》有感8

在《最後一課》裏,講的是一個普法戰爭暴發後。一個淪陷的地方。是要讓他們放棄自己的母語法語,去學德語,本文講的是最後一次上法語課。主人公是一名叫小弗朗士的`三年級國小生。

一開始小弗朗士不喜歡上法語課,這一天,到了教室自己遲到了卻沒有被罵。覺得十分異常,原來是因為這是最後一節法語課,大家的神情都十分嚴肅與不捨。教室後排坐滿了鎮上的人,大家的目光中都帶有不捨。課上要背書,自己卻背不出來十分愧疚。最後下課了,老師不捨得靠在牆上對我們説:“下課了,你們走吧。”

鎮上的人都來學堂,體現出不管老小的熱愛國語,熱愛母語的精神,對母語深深的不捨之情。這是值得人敬佩的。這種愛國精神也使我想起了中國抗日時期的勞苦人民為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我們的心情和期望都是一樣的。日本也曾讓我們改過教育方式,去學習日語,接受奴化教育。

我認為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為一國人民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

當法國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侵佔,最後一堂法語課便顯得格外重要。“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正道出了亡了國的法國國民心聲。

“最後一課”結束了,我們的學習才剛剛起步。警鐘長鳴,我們一定要牢牢記在心理:要想有和諧寧靜的學習環境,就需要我們珍惜時間,從國小知識,學本領,以至於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

標籤: 有感 一課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lod1v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