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傅雷家書》讀後感[經典12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經典12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讀後感[經典12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

愛人買回《傅雷家書》已有一年多,我一直沒有看。覺得父親給兒子寫家信,無非是一些説教,應該沒有什麼好看的。最近兩週因為沒有新書看,順手從書架上抽出此書,隨便從中間打開看了幾眼,不覺被信的內容吸引住了,於是,從頭開始,一字一篇的開始看起來。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

這裏我記錄一些初讀該書後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書》讓我瞭解了什麼是細緻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己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可以直接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緻、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是這種態度和作風。還有,傅雷先生由於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

書中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係實為一體的思想。在我看來,這就是重視和強調“一般修養”的重要。在其他信中,這種思想都有出現,比如關於去博物館、去森林等建議,便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對我的啟發則是,讀書只是修養途徑之一,另外還應有其他。即使讀書,也不應僅限某某學科。一般修養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諸領域都需閲讀。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關於感情(激情)和理智的關係,應當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侷限性,等等,皆為真知灼見,無不閃耀着理性的靈光!以上便是一讀《傅雷家書》後的一些感想。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讀後感只能記錄我的一部分收穫,更多的則寫不出來,而是要融入身體。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建議,各位老師、父母認真一讀。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

第一次讀到《傅雷家書》,是在86年的那個暑假。當時,我的文選老師,現在在樟樹藥都電視台任職的孫魯榕先生,在假期前把我叫到他的住處,兄長般慈愛的他,遞給我一本《傅雷家書》,向我鄭重推薦,説這是一本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的好書,值得一讀。

那年暑假,懷着頂禮膜拜的心情,我把這本書從頭至尾認認真真地研讀了一遍。深為傅雷對各種各樣文學藝術的修養所折服,作為我國著名的文學藝術翻譯家,他對古今中外的文學、繪畫、音樂等各方面各領域,都有極淵博的知識,極深厚的造詣。他的理論分析精闢入理,對一些具體作品的批評是那麼的恰中肯綮,令人耳目一新、茅塞頓開。同時填補了我在音樂和繪畫等知識方面的大量的空白。今年4月份,我在一家商店逛,又一次看到了久違了的.《傅雷家書》,毫不猶豫地就把它買了下來。我又一次認真地把它研讀了一遍。所不同的是,身為人師、人父的我,這一次是站在家庭教育這個角度,去重新審視的,因此,也就有了別樣的感受。

人的自愛其子,本是一種自然的規律。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事業卻是永無止境的,通過下一代來延續自己的生命,進而去延續自己未竟的事業,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

《傅雷家書》的每一篇,每一件似乎細小到微不足道的事情,都浸潤着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悉心的關愛,感人肺腑、催人淚下。遠在北京的兒子即將要出國了,他能設身處地的想象到孩子出國即將面臨到的語言、樂理等各方面的困難,以一個過來者的曾經的經歷去告訴孩子應該做好的一切準備;兒子要參加演出了,他又叮嚀兒子要注意的演出中的各種細節;兒子遭到了感情的挫折,他又以自己的情感經歷,教育孩子要慎重,冷靜的處理感情,不能感情用事,一切要以事業為重,要藝術第一,感情第二。即使在自己受到病痛的折磨,甚至比病痛折磨更令人痛苦的精神折磨的情況下,他也念念不忘給孩子寫信,教育孩子要胸懷祖國,時時考慮祖國的利益和尊嚴。就是對傅聰小時候在學習、生活、音樂等各方面的不近人情的嚴肅管教,都是那麼的主題明朗:要把傅聰培養成一個人格高尚、藝術卓越的熱愛祖國的人民的藝術家,真可謂是苦心孤詣。這種愛,猶如是春蠶吐絲,嘔心瀝血。

縱觀我們今天的家庭教育,實在是到了幾近令人不齒的地步。西風漸進、東風漸逝,幾千年的古樸國風眼看着就要象一隻黃鶴一般化為一縷青煙而去了。生而不養、養而不教的現象比比皆是。我們從漸進的西風中究竟學到了什麼?自由?創新?許多人心目中,西方人的自由被曲解成以自我為中心、目無一切、及時行樂、為所欲為,把創新曲解為標新立異、別出心裁。西方人的主流思想卻無法融入他們的心裏,獨立和博愛卻絲毫也學不會,很多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還要父母餵飯,學校裏學生間的不和諧的事情時有發生,家庭裏父子反目為仇的現象也不勝枚舉。這不是畫虎類犬、邯鄲學步又是什麼?更可歎的是,這種思想竟然成了許多及時行樂,整天沉湎於吃喝嫖賭者生而不養、養而不教的一個堂而皇之的推脱責任的理由。

養不教,父之過。每一位父親,都應該象傅雷那樣,擔負起自己神聖的職責。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推諉。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4

“身教”重於“言教”: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影響融於日常生活,體此刻舉手投足之中,成為滲透力最強的教育因素,構成孩子成長為合格人才的最基礎層面。

傅雷不論是為了參加一個活動打領帶,還是譯一篇著作,他都是持着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態度去做。

他在每封家書中都不寫錯別字,這既是他多年來養成的習慣,也是以此教育遠在萬里之外的兒子做事要認真。

他這種嚴謹的態度對傅聰產生着深遠的影響,這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

有這樣一個孩子,在校園裏是老師的小助手,有正義感,班上同學有做得不對的事,他都勇於指出,他也樂於助人,老師們都覺得這個孩子以後的發展肯定不錯。一天,老師接待了他母親的來訪,他母親向老師訴苦,説這個孩子在家裏是如何的不聽話、如何的頂撞她、如何的習慣差,這個孩子首先還聽着母親對他的各種指責,説得多了,孩子不耐煩,就要他母親不要再説了,可這位母親還是不停的指責,孩子忍不住了,對着母親説:你總説我這不好那不好,你自己呢?你還到超市偷過筆。老師和母親都愣住了,母親趕緊否認,孩子生氣了説:我親眼望見的,你只付了一支筆的錢,可你拿了三支筆,另兩支你偷偷藏在口袋裏。母親不停的否認,孩子怒目相對,老師尷尬的.呆在一旁……之後這個孩子國中畢業後因為偷搶,被派出所拘留了。

我剛剛説的兩個例子是個案,它沒有普遍的代表好處,説這樣的例子是因為我想告誡自己、提醒所有父母:教育無小事,我們務必樹立正確的“三觀”,每時每刻我們都務必規範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表率。

學會等待:

人生是一個過程,忍耐和等待是它的必修課,撒下一粒種子,不懂得等待,是不會看到它開花結果的那一天的。

如今社會的高速發展也讓它多了一些浮躁、一些急功近利,輻射到家庭教育上,讓我們為人父母者變得有點急於求成。孩子犯錯了,我們想要他立刻改正並永不再犯;孩子成績不好,我們給他找補習老師,期望他下次考試成績有個飛躍……我們太着急了,有時候我們上火了、寢食難安了、內分泌失調了,我們仍然想盡一切辦法想要改變他,可偏偏這個熊孩子不但不按照我們的想法改變,甚至變得讓我們怒髮衝冠、雷霆萬鈞。這時候,請千萬要記得:深呼吸、深呼吸、再深呼吸!告訴自己:咱家的這朵花還需要陽光、雨露,還未到開放的時候,讓我們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期盼、靜候花開。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父母,我們要做的遠不止我所説的這三個方面,它需要我們有耐心、有智慧、持之以恆的去努力。

最後,我用李嘉誠先生的一句話作為這天的結語: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讓我們不再猶豫、不再遲疑,用心的擔當好父母這一主角,成就我們與孩子的幸福人生。謝謝!

沒有傅雷先生寫給兒子的長篇書信,爸爸媽媽對於我的教導與指引都溶於生活這汪清泉中,在實踐中把他們的教育思想傳給我,引導我成為一個真誠正直的人。爸爸媽媽給予我的“書信”就是一張張貼在冰箱上,壓在茶几上,留在桌子上的小紙條,上面寫着日常瑣事和給予我的深切關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5

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在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後寫了近百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融入了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其聲殷殷,其意綿綿,其情拳拳。由這些信件彙集而成的《傅雷家書》曾先後再版五次,重印19次,累計發行超過100萬冊,數字雖不能説明太多,但時間足可以證明一切:《傅雷家書》自問世以來已暢銷20xx年。

一部家書受到如此廣泛的歡迎,其意義是多方面的。探究其原因,除了有傅雷作為我國著名的文學藝術家和翻譯家其本人所具有的淵博思想和高尚人格的感染力之外,亦有家書中所藴含的為藝、為人,涵養品格情操、錘鍊修養氣質等方面的卓絕見識和肺腑之言的吸引。無論身為子女還是父母,都能從中領略人生的境界,接受人生的教益。

傅雷一生奉行德義具備、人格卓越的德行,在對兒子傅聰、傅敏的教育上,傅雷處處不忘言傳身教,讓自己的這一優良品德薪火相傳。這些,從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一百多封家書裏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無論是藝術修養還是為人處世,甚至演奏姿勢和生活細節方面,傅雷都要求兒子規範嚴謹。傅雷做事為人均認真細緻,對子女的要求就是他對自己的要求。兒子傅敏在回憶父親時曾舉了這樣的一些例子:”50年代,他有一陣子迷上了攝影,顯影藥、定影藥,父親都是一克克稱準,照片要放大,父親就用尺子細細地量。父親愛養花,他對待每一盆花,都很認真細緻,看到有嫁接的介紹,他就自己去實踐。父親就是這樣,哪怕一點點小事、小細節,他都很認真地對待。他要求我們做到的,絕對是他自己做人的風格原則。這是我們兄弟兩個成長中得到的最大的教益。“在這裏,父親的言行已經成了子女們的一杆標尺,既標示高度,又衡量進步。

家書裏的傅雷既是嚴父,又是慈母,在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心背後,站立的是一個嚴厲的父親形象。父親的嚴,嚴在對做人原則的堅持,嚴在對藝術人文的理解和投入,嚴在對兒子純粹品質的要求。著名學者樓適夷先生在為《傅雷家書》作的序言中這樣説:”大器之成,有待雕琢,在傅聰的長大成才道路上,我看到作為父親的傅雷所灌注的心血。在身邊的'幼稚時代是這樣,在身處兩地,形同隔世的情勢下,也還是這樣。“也正是這樣的嚴格,成就了兒子日後為藝、為文,愛國、愛人等方面的高尚品格。

對子女的嚴格要求並不能通過簡單粗暴的方式來實現,這或許是《傅雷家書》留給做父母的讀者們的又一啟示。在教育中,傅雷堅持循循善誘,鼓勵、啟發孩子們自己思考去解決問題,教育他們要有自己的思想,繼而形成人格中獨立的精神和獨立的思維。

家書中,傅雷敞開心扉,向孩子們傳授為人的道理和生活準則,嬉笑怒罵都毫不隱瞞。從一封封信裏,傅雷清澈的心靈、不泯的童心躍然紙上,我們彷彿是在聽一個可愛的大孩子傾心長談。傅雷用理解、用年輕而純真的心、用這樣一種平等的姿勢消彌了父子間的代溝和距離,讓父子之間的書信往來情意交融,形成共鳴和互動。將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滿腔期望化作細雨,”隨風潛入夜“,滋養兒子的心田。

打開《傅雷家書》,就是走近一位父親,聆聽他”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誨“。不知道天下有多少曾經的子女、現在的子女和將來的子女受益於這個親切而嚴厲的父親!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6

《傅雷家書》一直襬在我的書架上,每次找書讀,指尖劃過它的時候,心裏就猶豫着要不要將它抽出來。因為在我的印象裏,傅雷先生是一個學問高深且嚴肅方正的人,我一想到要讀他的書就有些忐忑,好似功課沒做好的學生要面見老師一樣。

這個暑假,我終於給自己下了一個“命令”——去讀《傅雷家書》。因為最近一年來,我思想上陷入一個困境,那就是如何做家長。家裏有一個馬上九年級的男孩子,正在反叛期,我若對他寬容,他就如脱韁的野馬一樣,我若對他嚴厲,他就像沉默的巖石一般,總感覺自己和孩子是兩個世界,他不理解我,我更不理解他。

在翻開《傅雷家書》的時候,我只期待着能從中獲得一些教育方面的建議。當我認真讀完它之後,我發現,我的收穫遠遠不止教育方面的建議,我還領略到了文學、藝術、音樂之美,我的心靈也得到了全面的滋養。

這裏重點談一下教育方面的收穫。

首先,我萬萬沒想到,傅雷先生居然對孩子有如此強烈的父愛,而且他毫不掩飾自己對兒子的這份愛。他對兒子的思念如此強烈,令我為之深深動容。傅雷先生總是用這樣的稱呼開頭:“親愛的`聰”、“親愛的孩子”、“好孩子”,也常常用這樣的話結尾:“孩子,我們沒一天不想你”、“孩子,路上小心,特別注意飲食、寒暖。”被父母這樣深愛着、牽掛着,傅聰一定很有底氣面對國外陌生的環境、繁重的學業,因為他確信他有堅固的後方,他的精神上絕不孤單。

反觀我自己,每天和兒子生活在一起,但精神上並沒有與他結成“同盟”,或各自為戰,或對着彼此開火。有什麼比“身雖近,心已遠”更讓人感到遺憾的呢?若説對孩子的愛,我的不比傅雷先生的少,但我表達出來的愛,遠比傅雷先生的少。以後我要改變的第一步,就是要讓孩子知道,我有多愛他。被深愛的孩子內心才有力量,才能勇敢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困難。

其次,除了對孩子深切的關愛之外,孩子也需要引導。傅雷先生在信中與孩子們談真理、談愛國、談生活、談愛情,還有為人處世、飲食起居方方面面的事情,他是那樣的細緻,也是那樣的嚴格,他的原則如此分明,一步一步引導孩子們走上正直純潔的道路。

而我,總是囿於日常瑣事和考試分數,自己站得低了,所見所得自然也就稀鬆平常,了無趣味,孩子也不願跟我交流,因為我所説的並不能引起他的興趣。人到中年的我,其實心裏依然有夢想,有愛好,也想做更好的自己,那就馬上行動起來吧,並且堅持下去,向傅雷先生一樣:如果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要先變成那樣的人。

最後,傅雷先生對孩子的信任和期待也讓我很受觸動。“爸爸的心老跟你在一塊,為你的成功而高興!”,“孩子,接到你的信,興奮非凡,那種激動是無法形容的,你的進步,是我們的光榮。”

每個孩子都期待成長和成功,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要從心裏確立一個觀點:相信孩子。不要因為孩子的某些不足,一些錯誤就否定他,要給予他包容和等待,相信他可以改正。並且為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哪怕很微小,我也要大聲喝彩和鼓掌。讓孩子知道,你的努力我看到了,我感到光榮和幸福。你認真努力的樣子真的很帥!

《傅雷家書》是一座寶藏,若你是秉持着學習如何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來,那你可以滿載而歸,若你想要從中瞭解翻譯家傅雷,你也可以從中發現一個最真實的傅雷先生。若你想要了解文學和藝術,你必然也會受益良多。

我會把《傅雷家書》推薦給更多的人。我也會在未來的日子,反覆精讀這本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7

世界上有種神奇的力量,那就就是愛。愛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因為有了愛世界才會更美好。而父母對我們的愛尤為重要。

《傅雷家書》就是我最為欣賞的一本書。傅雷寫給兒子的不僅僅就是家書,而就是一個個人生哲理。他對傅聰的人生之路起了很大的作用。傅聰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漸漸懂得了愛,以實際行動回報了父母,這使我非常的感動。

這本書主要就是傅雷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叫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敢於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他無疑就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當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太大或者父母對孩子溺愛時都會產生一種對孩子成長不利的因素,只有想傅雷那樣積極與孩子溝通,及時發現問題,找出問題,才能成為一名理智父母。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者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的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大家,無形中就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

這就是傅雷在給兒子家書中的一段話。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教誨,字裏行間,流露出傅雷對傅聰強烈的父愛。這種愛使人震撼,使我對傅雷愛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動。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對兒子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用音樂譯註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脹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精力,在對祖國社會人類儘自己的責任。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就是抓緊時間”,“最就是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和性情”。我覺得就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説道這裏,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然不就是像傅雷那樣的偉人但就是他們給我的愛卻並不比傅雷給傅聰的愛要少,他們事事為我着想,為我考慮,他們雖然不能講出許許多多為人處事的大道理來,但就是,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就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

父愛如山,雄偉壯觀,母愛如水,柔情萬里。我們應當理解父母並加強自身素質,逐步與父母建立友好關係,讓他們理解你,做一個稱職的孩子。

書中時時給人深刻的教誨,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芒,不僅如此,從書中我還感到家長的用心良苦和他們給予我們的崇高的愛,正如傅雷在書中對兒子説:“孩子,我從裏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必你從我這得到的少。尤其就是最近三年,你不知我對人生多增了幾分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會了忍耐,學到了説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

所以《傅雷家書》拉近了父母與我們的距離,讓我們互相理解,互相體諒,親情溢於言表,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和啟迪。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8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個暑假,我的生活因為有了書的陪伴,而變得充實。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就是《傅雷家書》。書中的內容與我的生活緊密相連,讀書的同時,也自然會聯想到我的學藝之路。

傅雷是一個嚴厲、盡責的父親。在兒子長大成人、留學海外之後,仍通過書信的方式對兒子的生活與藝術進行悉心指導。這些家信匯編成冊,就是《傅雷家書》。這些家書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心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讓對待生活的問題。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説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謹慎,禮儀要得體;遇到困境不氣餒……同時,對兒子的生活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傅雷始終關注着兒子在音樂藝術道路上的成長,不時給予指點。

我從上幼兒園開始,就接觸到了音樂,從小就會彈鋼琴,唱歌,跳舞。一直到現在都還在堅持,我始終以為自己已經不錯了,非常全面了。特別是鋼琴在國小的時候就已經考完十級,更讓我覺得自豪與驕傲。但是自從看了《傅雷家書》就自愧不如。記得書中有一段內容是這樣寫的“好像世界上公認有個現象:一個音樂家,大多隻能限於演奏某幾個作曲家的作品。其實這種人只能稱為演奏家而不是藝術家。因為他們的胸襟不夠寬廣,容受不了廣大的藝術天地,接受不了變化無窮的形與色。假如一個人永遠能開墾自己心中的園地,瞭解任何藝術品都不應該有問題的。”是啊,雖然我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我並不是任何曲目都能彈得非常流利,更何況,我還不是什麼音樂家呢?又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呢?我繼續往下讀“有些小事要與你談談。你寫信封為什麼老是這麼不乾淨?日常瑣事要做的乾淨,等於鋼琴要講究乾淨是一樣的。我始終認為做人的作風應當是一致的,否則就是不調與;而從事藝術的人應當最恨不調與。我這回附上一小方紙,還比你用的信封小些,照樣能寫的.非常寬綽……”傅雷用自己的經歷去教導兒子,更是在向藝術方面引導着他。我不也是彈鋼琴的嗎?可是我的音色並不是非常動聽,至少,在彈一些世界名曲的時候,速度一快,就不清晰了。以前鋼琴老師這麼説我,我還有些不服氣呢,“從事藝術的人應當最恨不調與”説的太有道理了,但是我從來都沒有想過試着去改變一下。

看到這裏,我深深愛上了這本書,甚至覺得這書裏的內容就是我的真實寫照。還有非常多非常多類似的經歷,關於音樂的感想,都會引起我強烈的共鳴。傅雷從莫扎特樂曲的特點談起,論及藝術家要有一顆赤子之心,要真誠。而真誠,是做人的根本,必須從小培養。這是一種循循善誘的教育方式,令人感到語重心長。

一本好書,就像一首扣人心絃的樂曲,波動人心;一本好書,猶如雨後劃過天空的一道彩虹,清新自然;一本好書,彷彿一台盛況空前的聯歡晚會,絢麗多彩……

人生的道路還有非常長非常長,要學的東西還有非常多非常多,我們不能僅僅侷限於眼前所看到的,更要去了解、去探究、去挖掘我們所不知道的東西。在我看來,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在不斷學習與深造的過程,要把握當下,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説,大部分都是在校的學習時間,雖然非常苦,但是書本上的知識絕對不足以讓我們開闊眼界,有時間的時候,還是應該多讀課外書,去充實自己。只有這樣,生活才會更有樂趣,人生才能更有意義。

自己走進書本吧,主動去探索知識,讓未知的東西變成自己的財富。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9

《傅雷家書》是小隊友所贈的一本書,讀來讓我受益匪淺,深表謝意。讀此書猶如受教於一位學識豐富,見多識廣的父親,説來傅雷先生真的是一位情感和文化水平都很高的大師。

也不免覺得他是一個很會為孩子操心的人,想必這樣的情感狀態也着實讓他比較辛苦。但我還是很欣賞這樣一個恨不得把畢生智慧都奉獻給自己孩子的人。

關於他教育孩子的觀點以及為人處世的態度,值得我們從中汲取營養。這樣的教育並不侷限於家庭和個人發展,更是有許多是上升到家國層面。可以稱之為有情懷、有涵養的家庭教育。

傅雷的家書言語平淡樸實,意藴深刻。作為一個翻譯家,他是博學多才的。飽覽羣書鑄就了他深厚的修為,崇高的追求讓他的情感不至於氾濫。

儘管他內心的情感是多麼豐富,但他懂得理性與剋制。

第一輯中所談的主題是編者將其概括為“歷練”,談到痛苦、罪過、感情、修養、名利、孤獨、賞識、交情、反思、節制等。

我且挑一二談談我的看法和感受。首先説説原文筆記的第一句話,處於第一輯的首頁。這句話便很好地闡述了一個人的經歷塑造品格的重要性。而對於整個主題“歷練”有着非常獨到的概括,所以以上所談到的痛苦、名利等都是人生的歷練。

在面對這些歷練的時候,傅雷先生與他的孩子傾心長談,同時也提到了他自己過往的一些錯誤,如句3所説亦是傅雷先生對自己過往教育孩子嚴苛的一個反思,覺得自己的嚴格和不近人情給孩子帶去痛苦的童年。

句14其實就深刻詮釋了傅雷先生自己的人生態度,他的教育並不是單純地去跟他的孩子傳授人生真理,而是用自己的生活和經歷以及自己的反思去和孩子進行心與心的交流。

他通過反思自己過往時期的不足而警示自己的孩子不再重蹈覆轍。他既是以一位父親在教育孩子,也如孩子的'良師益友那般。他的父愛是平等的而不至於在孩子面前高高在上,他的道理是身體力行的而不至於讓孩子只是在聽教,這也就很好地詮釋了身教的意義。

他時常鼓勵孩子遇到什麼事情跟自己説。給孩子極大的情感慰藉。這是現在多少父母所不能給孩子的。“父親不關心自己的孩子,又還有誰關心自己的孩子呢?”文中大概説了有這麼一句話。他的口氣裏都沒有什麼責備,而是一種談心的方式,在和自己的孩子拉家常一般地講述着人生的道理。那些深刻的人生道理,使我有所共鳴,以至於讓我對本書相見恨晚。情感剋制,精神修養,家國情懷,感情昇華,看清名利,藝術賞識,人情交往,反思生活,藝術尊嚴,人格獨立,親近自然,勇敢堅持,獨立思考,注重邏輯,保持冷靜,心平氣和,胸襟氣量……

我想這些無論是身為人父母的還是處於年少之人,都是值得領會和品讀的。無論身於何種職業、身處人生哪個階段,本書的靈魂教育都將不可多得。

本書不僅給我帶來深刻的道理,亦是靈魂的陪伴。我開始真正地領會到:在經典中可以尋找到靈魂的陪伴和精神的充養。傅雷先生的家書,讓我對自己的情感更加自信,讓我的靈魂有了引領,讓我的內心多了一份力量。

這些日子,每逢讀起他的文字,我便會心靜如水。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而這個世界,又會震撼多少靈魂?人生的歷練,有傅雷先生的家書相伴,靈魂將永不孤獨,更不會迷失。

最後還是要謝謝小星星為我所挑到的這麼一本好書,給我帶來的是靈魂深處的伴侶,這亦是一份獨特而極具價值的精神食糧。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0

《傅雷家書》自1981年初版以來,暢銷不衰。傅雷在家書中談藝術、談人生、談修養、談婚姻,讀者傾情於家書中所體現的家教家風和做人的道理,更有甚者照單全收,以此作為育人的信條。從中固然可見傅家門風的深刻和別緻,但並不是人人都能成為傅雷和傅聰。為人父母者至少要有以下三種德性才堪仿照傅雷故事。

一是博學。在藝術、語言、時政上都能作一番深入的闡釋,能和孩子成為討論藝術的對手。二是敏感,敏感於藝術,敏感於為人,敏感於處世,敏感於空虛感的侵襲,敏感於家用拮据時向兒子張口,甚至敏感於貓的凍死,非得有一顆敏感的心,才能感受到這片赤誠。三是坦誠,坦誠少不更事的情感波動,成長經歷造成的性格缺憾,時代背景造成的虛無幻滅。

有段時間曾流行過“認真你就輸了”這句話。我一直不認同。果然,在任何一個時代,認真除了受到尊重,也會被人嘲笑。“認真”這樣一個詞,也許不適合被放在社會中去討論,不適合放入外部的評價體系裏,被評價為認真,也許是呆板、教條的另一種説法。其實“認真”,在我的心裏一直是對自己的要求,盡人事聽天命,要求做事的過程對的起自己,不辜負自己就可以了,是某種程度上的自律。所做過的事,都會累積成人生上墊腳的路,至於想走什麼路,那就看你要不要“認真”了。

在書中,傅雷這樣對孩子説:“至於‘認真’受人尊重或被人訕笑的問題,事實上並不像你説的那麼簡單,一切要靠資歷與工作成績的積累。即使在你認為更合理的社會中,認真而受到重視的實例也很少;反之在烏煙瘴氣的場合,正義與真理得勝的事情也未始沒有。”

我一直覺得他説的`很對,在社會上,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事情,被人嘲笑“認真”,在生活中,有許多的事,讓人可以不那麼認真地去做,比如上一些選修課,有的人總是“水一水”就過去了,然而,有些事情,是不能這樣的。認真或許已經變成了另一種含義,但是,至少,要堅持自己的本心。

書中“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也説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體現了傅雷對傅聰離家的不捨但又不得不為的矛盾心理。

愛孩子,就讓他向外發展,讓他在經歷風風雨雨後學會成長,傅雷夫婦對傅聰和傅敏的愛,是那麼含蓄卻又深刻。他們沒有把他們寵成温室裏的花朵,當傅聰遇到挫折跌倒哭泣時,傅雷並沒有心疼地把傅聰扶起來然後跟他説“孩子,前面有困難,咱不前行了”,而是通過和風細雨般的鼓勵讓傅聰自己爬起來,然後勇敢地向前;愛他不等於包容他的錯誤,面對錯誤,他鼓勵傅聰“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於被回憶侵蝕。我相信你逐漸會學會這一套,越來越堅強的。”;做人——不僅學會做一個有品德的人,還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傅雷用自己現身經歷的説法,告誡傅聰要有民族榮辱感,做一個寬容大度的人。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1

在交通和通信高速發達的今天,紙質手寫書信可以説已經成為稀世珍品了。我們又有多久沒有寫過或收過一封親筆信了呢?我想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很久、很久了。當我翻開這部家喻户曉的親子通信集《傅雷家書》並認真讀完,我感慨良多。

《傅雷家書》,由我國翻譯家傅雷及其妻子朱梅馥、長子傅聰著,次子傅敏選編。始於 954年長子傅聰出國留學習練鋼琴之時,止於 966年傅雷夫婦由於受政治迫害而雙雙赴死之際,共 74篇。嘔心瀝血,拳拳深情都付於此。

通過這些信件我學習到的是人生智慧,感悟到的是舐犢親情。

首先,我認識了一個不完美而善於反思的父親——傅雷。

信中傅雷説:"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過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他對於青少年時期的兩個兒子的教育過於嚴苛,傅聰甚至有離家出走的經歷。在和妻子訂婚及以後的婚姻生活中,也偶有移情於他人的情況,這是傅雷不完美的一面,但在後來的信件中,傅雷不斷反思並警醒兒子傅聰在育子方面和夫妻關係方面千萬別走自己的老路,並給了兒子很多可行而有益的建議。試問我們誰是完美的?勇於反思、及時改正難道不是最可貴嗎?

其次,我認識了赤子傅雷。信中説:"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就會創造一個世界。"那麼什麼樣的人是赤子呢?我個人認為是單純至極而執着於追求的人。那麼赤子傅雷追求的是什麼呢?我想首先是藝術,傅雷熱愛繪畫藝術、雕刻藝術、建築藝術、音樂藝術、文學藝術……其次他熱愛大自然,他一再提醒兒子傅聰要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接觸大自然,從大自然中找尋音樂的靈感。再次他熱愛祖國,他叮囑自己的兒子學有所成要報效祖國,他自己積極投身到新中國的`文化建設之中,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而這都在政治風暴來臨之際成為刺向他的利劍。在生命的後期,他忍受貧、忍受病,但他不能忍受加在他頭上不愛國的帽子,於是文革之初他選擇了和妻子雙雙赴死的悲劇來抵抗這頂帽子,實在讓人扼腕歎息。我曾思考,為什麼他不能像沈從文、楊絳等文人那樣或幽默、或堅毅地熬過那段荒誕的歲月呢?我想是愛之深、責之切吧。是他固執地把愛國和政治混為一談,而不知自己只是政治鬧劇和醜劇的犧牲品。

再次,我想説説《傅雷家書》教給了我什麼。

它教我熱愛生活中的美好,它説: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

它教給我如何做人,它説: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還是坦白。

它告訴我為什麼要合理安排生活,它説:日常生活有規律,並非求生活刻板枯燥,而是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節省更多的精力來做些有用的事,讀些有益的書,總之是為了更完美的享受人生。

它教給我如何擇偶、怎樣和睦夫妻關係、如何育兒、如何解讀中國文化……

這樣一部親子通信集,以書信的形式將生活的智慧向我們娓娓道來,若我們將其束之高閣,它一定遠在天涯,若我們捧起在手,它一定近在咫尺,讓我們讀起來吧,讓我們更加地熱愛藝術、熱愛真理、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的親人。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2

家書是什麼?字典的解釋很簡短:“家庭成員寫的書信。”但是透過一封封傅雷的家書,我卻看到了藴含其中的無限親情。

書中的父子,就像兩個朋友一樣,通過書信的方式互相切磋自己對藝術的見解。信中有對過去教子過於嚴格的悔贖,有對兒子進步的表揚和鼓勵,有對音樂和藝術的指導和探討,有對黨和國家建設及運動的看法和意見,有對兒子生活的噓問和關心。

傅雷在給兒子的信中這樣寫道:“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單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短短的四句話,就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從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六年六月,累計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從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直到藝術,字裏行間,無不充滿着父親教子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家書的內涵,需要我更用心,用心去感受,去貼近一顆繪滿了絢麗色彩但依舊渴望畫筆的心,去感受一個父親的諄諄教誨和無微不至的愛。

人的生命總是侷限的,漫漫長路終有盡頭。然而教育和藝術卻是無窮無盡的,能量和智慧需要不斷地為下一代灌輸,才能讓其延續。作為一名嚴謹的學者,傅雷先生對於傅聰的愛總是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沒有任何的溺愛和嬌寵。但對兒子的思念和愛卻是壓抑不住的,它總是隨着筆尖在不經意間流瀉出來。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裏無不明白,吃虧的是沒有事實表現;希望你從今以後,一輩子記住這一點。大小事都要對人家有交待!……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當然,那是要靠你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非克服不可。”

孩子行走在路上,父母就是引路人,帶領着孩子往着正確的方向行進;孩子揚帆遠航,父母就是燈塔,讓孩子的前方充滿光明;孩子在迷茫的深山中探險,父母就是指南針,為孩子指明一條智慧的路。父親的話語通過書信傳來,如精神養料一般,使傅雷在海外依舊感受得到父親對自己的殷切期盼和教導鞭策。這些正是他努力面對生活中困境的勇氣和力量來源。他學會了在面對挫折時,敢於正視現實,變得越來越堅強。同時明白了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意氣用事都是不對的,要控制住自己的感情,理智分析,徹底感悟。

傅聰動身赴波留學後,母親在給他的回信中這樣寫道:“你臨走前七日發的信,到十日下午才收到,那幾天我們左等右等老不見你來信,焦急萬分,究竟怎麼回事?走了沒有?終於信來了,一塊石頭落了地。原來你是一個人走的,旅途的寂寞,這種滋味我也想象得出來。”相隔千里的他們,思念依舊牢牢地懸着不肯落下。此時,也只有母親才能夠補償父親角色裏所缺失的温暖的顏色。但不論如何,父母都永遠是堅實的岸,始終用平靜的懷抱,等待着歸航的船。

書信彷彿是一座無形的橋樑,建立在傅聰與家人之間,讓傅聰時時刻刻銘記着父親的教誨,永不忘懷祖國的恩情。

家書是什麼?是愛的傳遞,心的溝通。這些如細流般温潤人心的句句話語,不只是一般父母意義上的嘮叨,更是向兒子吐露的瑣碎的愛。翻動着書本,我的心也漸漸被暖流灌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oe9l7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