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讀詩意語文有感500字

讀詩意語文有感500字

讀《詩意語文》500字

讀詩意語文有感500字

什麼是底藴?王菘舟老師説:“打個比方,有點像水庫蓄水,讀《詩意語文》500字。千島湖,是杭州一個著名的風景點,蓄水180億立方米,比西湖大3000多倍,夠可以了;三峽呢,那就更不得了,390億立方米的蓄水量,比兩個千島湖還要大。這就是底藴,蓄水量越大,底藴越深、越厚。”

在他看來,人的底藴就是人的精神能量、文化能量、高級的生命能量。沒有底藴,或者底藴不厚實,哪怕你學會了全套的降龍十八掌,那也是花拳繡腿,中看不中用,沒有殺傷力和戰鬥力。他説:“有些人課可以上得很漂亮,一片錦繡,萬般風情,現場能把你唬得暈頭轉向、不思不想。但是,過一陣子你再這麼一回味,一咀嚼,你會發現,這種課經不起推敲,花樣繁多,漏洞百出,真正留下來的東西像孔乙己的茴香豆,多乎哉,不多也!他的問題不出在技巧本身,他的技巧可以玩得非常嫻熟;他問題也不是出在設計和架構上,他的設計和架構可以説是別出心裁,很有創意。那麼問題出在哪兒呢?依我看,還是底藴不夠,能量太小。語文課,在很大程度上教的不是知識,不是技能甚至不是課程,而是底藴。”

我非常贊同王菘舟老師的觀點。語文是最具教學個性的學科,面對古今中外思想璀璨、性情靈動、文采斐然的經典之作,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迥然不同,這源於教師的個性特徵及語文功底。每學期的學校公開課上我們也總能看到令人讚歎的精彩的課堂,咀嚼反思,感到語文教學的藝術設計固然重要,但它畢竟是形式,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教學之本還是教師的知識底藴。一位舉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語文教師總是有着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老師課堂上,你會如沐春風。中國文化燦爛古老,博大精深,語文教師作為傳承祖國文化的使者,根本責任是要把學生培養成有文化素養和有文化氣質的人,讀後感《讀《詩意語文》500字》。同時,新課程中明確指出: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每一篇課文不僅涉及到學科基礎知識,而且關聯着人情世故、人生哲理、歷史變遷、山川風貌、科技發展,大到天宇蒼穹,小到微土塵埃。因此,我們語文老師要完成“傳承文化”這神聖而艱鉅的使命,重中之重就是加強文化素養,積澱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藴。那麼,這底藴從哪兒來呢?王菘舟老師説:“底藴是書堆起來的.”!他的藏書有六千多冊!隨時隨地都在讀書。這讓我想起了竇桂梅老師,自1995年到2000年,她的閲讀量達到數百萬字,記下了2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50多萬的文摘卡片。難怪他們能夠遊刃有餘地把握教材和課堂,成為令人敬仰的名師!原因在於他們充滿感情和興趣地投入了閲讀的海洋,積澱了寬厚和堅實的文化底藴。

讀了文章,反觀自己,“名師”我自然無法企及,但“閲讀”咱也可以!閲讀精美的文字,享受温暖的陽光從文字中散發出來!讀書永遠不晚!從現在起我也要用讀書這劑心靈雞湯來滋養正在“氣虛”的自己。“以內養外”“補血養顏”——腹有詩書氣自華!底氣足了,課堂上才會時時處處閃現亮點。

當然,文化底藴不是一天兩天,讀一本書兩本書的事,也不是一個“作秀”的過程,它是對傳統文化的汲取,對人文精神的提煉,對現實生活的體驗,需要不斷地自我鍛鍊和自我培養,需要長時間的積澱。它需要我們用一輩子的時間去追求。如果我們把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藴當成自身的一種生理所需,理所當然地去讀書,去感受生活。那麼你的談吐、人格,還有你的課堂所展現的魅力慢慢地也會像名師的課堂一樣是“光芒萬丈”的。

標籤: 有感 語文 詩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pkqr3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