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讀《馬説》有感

讀《馬説》有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馬説》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馬説》有感

讀《馬説》有感1

韓愈不愧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寥寥數百字寫出自己的鬱郁不得志,但,這對於馬兒,是否有些公平?

人類做到的最高貴的征服,便是征服了這豪邁剽悍的動物——馬。它和人分擔着疆場的辛苦,同享戰鬥的光榮;它和主人一樣,有無畏的精神;它的馴良不亞於它的勇敢,它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剋制自己的動作;它為滿足主人而豪無保留地貢獻自己,儘自己的一切力量為人類服務。

上面所説的,是一匹有才能的馬,是天然品質被人工改進後的馬,是從小就被人養育,後來又經過訓練,專為供人驅使而培養出來的馬。然而這樣的好馬,它的教育從喪失自由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這種動物被馴養得太普遍、太悠久了,即使解除了羈絆,它也不會因此而變得活潑。

天然的卻比人工的美麗得多。看看那些生活在南美各地的馬匹,它們行走着,奔馳着,跳躍着,不受拘束,沒有節制,不因受到羈勒而自豪。它們不屑於受人類照顧,它們能夠自己尋找適當的食料。它們沒有固定的住所,除了晴朗的`天空外沒有任何庇廕。它們呼吸新鮮的空氣,這種空氣,比我們用來禁閉它們所提供的空氣,要新鮮得多。所以那些野馬比家馬來得強壯又輕捷。因為,它們有大自然給予的美質,有充分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而人類擁有的家馬,僅是技巧和妍媚。

其實,從一匹馬的角度來看,自由才是最寶貴的。不管它是否日行千里或者能否遇上伯樂,也不管它在幹什麼工作。一匹具有高貴品質的馬,恰恰是馬性喪失得徹底的馬。馬的悲劇,不是因為他們沒遇到識馬的人,而是因為它們本不該遇到人。它們一切的馬性開始扭曲,而這樣的變化不是因為自己,是因為人。

韓愈一生在政治上的無所作為是由他的性格所造成的,《馬説》告訴我們,韓愈的本性是自由、豪邁的,他受不得約束,他本該屬於一片自由的天空。

讀《馬説》有感2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古往今來有多少一智之士,雖有滿腹經綸,但是懷才不遇,淹沒了自己的才華。沒有遇到賞識他們的伯樂。

《馬説》裏的千里馬就是個悲劇。雖有千里之能,卻不能得到千里馬的稱號,辱沒在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養馬之人不知道它有千里之能,因此和普通的馬一同飼養,讓它們做於自己本身不相符的事情當然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它們吃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當然也無法日行千里。養馬的人不用正當的方法來驅使千里馬,養着它不能夠施展才能,馬叫飼馬着不能夠懂得其中的意思,因此拿着馬鞭到馬近前,感歎天下無馬。天下真的無馬?其實他們不懂得什麼是好馬。千里馬就這樣在這些庸俗之人手中度過了自己的一生,無法發揮自己的才幹,遺憾地死去。

《馬説》的作者韓愈就是通過寫千里馬懷才不遇的悲慘遭遇來説明自己雖有報國之至,但是遇到的卻是一個昏庸無道之君,使自己的才能無法得以善哉的悲哀。自古以來伯樂和千里馬就是難以分開的。只有千里馬而無發現千里之能的伯樂也是不行的。必須先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才可以。有了發現千里馬的伯樂才不至於好馬被埋沒。大將保明主,俊鳥登高枝,從古之今不知道有多少人才無用武之地,白白的埋沒了自己滿腹的才華。但是也有很多幸運之人遇到了賞識自己的伯樂,因此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遇到明智之君因此就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華和君主一起創出一番大的事業,因此這些被明主發現的人也因遇到懂得賞識自己的伯樂而高興,而感激這個發現自己的人,因此就鞠躬盡瘁,踏踏實實的為自己的伯樂賣命。因而名傳千古。

西周丞相姜子牙是一個很有作為的人,他為周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之所以忠心耿耿為周朝是因為感激周文王的慧眼識人。姜子牙是個德才兼備的人,可奮鬥了大半生也依然是個普通人,自己的才能無法展現。快八十歲的時候依然沒有遇到駕馭自己的伯樂。他經常在江邊釣魚,別人釣魚都是彎鈎而他釣魚則是直鈎,人們都覺得他笨,很不理解他為什麼直鈎釣魚。西周的文王千歲不滿紂王的昏庸無道一心想推翻這個無道的朝廷,因此需要輔佐自己的人,就開始四處招賢,廣納人才,他後來遇到了姜子牙覺得他不平凡,於是就和姜子牙進行深談,通過談話看出姜子牙的志向,認為他絕非等閒之輩,因此把他請入西周。周文王對姜子牙十分敬重,到西周後給以重任,直接就封為丞相和他一起共商滅商大計。後來周文王死去他的兒子武王即位,繼續任命姜子牙為丞相輔佐新君繼續滅商。姜子牙在滅商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很快就殲滅了商朝,輔佐武王成就了西周大業。如果不是周文王的'獨具慧眼,識出姜子牙絕非等閒之輩,他就無法施展才能,發揮自己的作為。所以姜子牙能夠成功除了自己的才幹外就歸功於賞識他的伯樂,周天子。由此可見千里馬要想施展才能必須得遇到好的伯樂。

千里馬和伯樂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只有伯樂無千里馬也不能,只有千里馬無賞識自己的伯樂縱使在有本事也是白白的被埋沒,無用武之地。如果千里馬和伯樂湊到一起就必定能夠幹出一番大的事業。有的人雖然很有能力但是一直碰不到賞識自己的伯樂,無法施展,只能默默的生活。有的人卻很幸運,既有才華又能夠遇到開發自己的伯樂,就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實現自己的夢想。

有一年的《加油好男兒》依然是紅紅火火,選手比去年的更加優秀,都才貌雙全。其中有一個選手是瀋陽賽區的冠軍叫做井柏然。他那時才十九歲,如果不是好男兒這個平台,他依然是個平凡的小男生。但是他很幸運,遇到了自己的伯樂。他並沒打算參加好男兒這個比賽,但是他在瀋陽的一家烤雞店裏吃烤雞居然巧遇好男兒的導演。導演看到這個小男孩就覺得他身上有一種特殊的氣質,覺得他是個人才。然後就給他名片告訴他讓他參加好男兒海選。結果井柏然果然去參加海選,他出眾的表現征服了評委,很容易就晉級了。然後在好男的舞台上充分實在自己的才能。一路過關斬將走到全國總決賽。他的才華和長相吸引了很多觀眾,很多觀眾都成了他的後援團,成了他的鐵桿粉絲,都拼命的支持他。導演看到井柏然在舞台上的表現十分欣慰,覺得自己沒看錯人。井柏然確實是很有才,是後起之秀,相信他會在好男的舞台上走得更遠。他的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就他最應該感謝的人是發現他的導演。如果不是導演的慧眼識人他也許還是個默默無聞的鄰家小男生,正坐在學校裏拼命的讀書,在思考着何時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有的能夠成功,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有的卻是默默無聞,那就是因為成功者遇到了自己的伯樂,默默無聞着縱使自己才華橫溢也無法施展,是因為沒有人發現他的才能,沒有一個發展自己特長的平台。所以“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句話是永恆不變的真理。無論何時也會有被埋沒的千里馬,但是也有幸運的千里馬,他們遇到了駕馭自己的伯樂。

讀《馬説》有感3

今天,我學習了《馬説》,作者是韓愈,唐宋八大家之首,《馬説》訴説了他的懷才不遇。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人,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首段先講述了作者的觀點:世界上現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雖然有名馬,但只能辱於養馬人之手,與普通的馬死於槽櫪之中,不能稱它為千里馬。表現了作者的懷才不遇,説明了皇上不識人才,甚至欺殘於所謂“千里馬”。

能行千里的馬,一次吃粟一石。但是養馬的人不知道它有千里之能,按普通的`量餵食。這馬呀,雖然有行千里的能力,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華不在外表現,與普通的馬一樣,能讓它行千里嗎?這段詳解了“千里馬”人才被埋沒的緣由,説明了當今皇上的愚昧,沒有給才能之人施展拳腳的平台,因而使“千里馬”無法發揮才能。

末段形象地寫出了養馬人的愚蠢:鞭策它不用正確的方法,餵食不能盡它的才,千里馬鳴叫不能明白它的意思,手拿鞭子打着千里馬説:“天下沒有千里馬!”哎呀,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是真的不知道有千里馬呀!

然而在當今的社會,已經比以前好太多,幾乎不會懷才不遇,但也啟示着我們:珍惜當下,把握機遇,從點點滴滴做起!

讀《馬説》有感4

在封建制度下,懷才不遇、才華被埋沒是一件不足為奇的事。這自然引起許多文人墨客的不滿,韓愈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一篇《馬説》有感而發,託物寓意,表達了自己得不到重用的憤懣,也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敗。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一個有才能的人出生貧賤會引起誰的注意、欣賞和重用呢?滿腹詩書卻沒有舞台施展,還有什麼能比這更令人惋惜的呢?拼搏過後好不容易取得一些好成績,卻不曾想“能在這種環境下取得那麼好的成績,就憑他的意志將來定有大的作為”,而是膚淺的'認為“在那種環境下取得那麼好的成績是多麼艱難,定是竭盡其能了”。“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自己不識材硬説別人沒有才,看來伯樂真是難遇呀!真的等到成就顯著時人們才恍悟過來:這人不簡單,是個人才。時間雖然證實了真的有才,但生命還剩幾朝啊!

一些古代的文學大儒如:杜荀鶴、蘇軾、韓愈等都因被埋沒而憤懣、傷感、憂鬱過。社會在他們的腳下畫了一個圈,限制了活動範圍,卻永遠不能在他們頭上戴個金箍限制思想,所以他們的不滿都發泄在了文章中,留給了當今人們見證歷史的證據。

現如今21世紀了,國家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了,機會也多了,當然“伯樂”也多了,我們只要抓住恰當的機遇,展示自己的特長和優點,自然就有伯樂欣賞你,為祖國貢獻的機會也多了。

讀《馬説》有感5

唐朝著名文學家韓愈在他的寓言式雜文《馬説》裏馬有這樣一段話:“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這段話告訴我們:“世上先有了鑑別俊才的伯樂,才能發現千里馬,千里馬是經常有的',只可惜伯樂不常有。因此,即便是千里馬,也只能像平常馬一樣。”

這樣看來,問題不是在於有無伯樂,而是在於有伯樂能否起伯樂的作用。我認為伯樂常有,而起伯樂作用的人不常有。伯樂身處領導崗位者亦不乏伯樂,然而真能起伯樂作用的卻寥寥無幾,這是為什麼呢?一則他們多忙於事務,無暇識馬;二則恐千里馬不聽駕馭;三則恐千里馬上天,而貶已為常馬;四則即或識得千里馬,亦為庸輩所妒……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等有一些千里馬的話題。

以上是我的一時所感,我希望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出現更多伯樂。

標籤: 馬説 有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ql39o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