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我就是數學讀後感

我就是數學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就是數學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就是數學讀後感

我就是數學讀後感1

暑期捧讀了華老師的《我就是數學》,如同自己就坐在華老師的課堂裏,聽他上着與眾不同的數學課。這本書主要撰寫了許多篇華老師的教育隨筆,每篇教育故事中,華老師都在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還引用了許多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這與華老師慎思、“懶讀”脱不了關係。

開書第一篇是《腦殼磕破後的笑聲》,不得不説華老師就是華老師,他竟然能將磕破的腦殼和一頂帽子合成一件難得的教具,由帽子各種各樣的功能過渡到中括號的功能上,與教學內容銜接的天衣無縫。我想,華老師磕破腦殼是無心的,但是他能把自己的這種尷尬巧妙地利用起來,能把突發的、不期而遇、不利的事件,轉化為難得的、恰到好處的、有用的教學資源,確實難得的,這也正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所苦苦追尋的。

為何華老師的數學課,有獨特的'色彩和光亮,有豐富而深層的內涵?通過對本書的閲讀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以下兩點,第一,華老師是真正的熱愛閲讀,並且樂享其中。即使工作再忙他也會讀書,閲讀已經成為他的一種生活習慣。他讀來了技巧、讀來了觀點、讀來了方法讀來了思想,更讀來了自己的進步。第二,華老師在教學中不斷反思課堂,一遍又一遍問自己,這樣處理是不是會更恰當些?葉瀾教授説:“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華老師對於一盤沒下完的棋,一位女生的一句話都會讓他思考良久。更是在“有獎摸球”一課中,就因為學生的一聲“坑人”,讓華老師作了三次的反思和再實踐。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實踐、反思、學習應當是不斷循環的,只有在這樣的循環往復中,我們的專業素養才可以不斷的提升。

如果説,華老師精彩的課堂讓你流連,温暖的故事讓你讚歎,真實的感悟讓你共鳴……或許,只是因為——

他為數學而來!他就是數學!

我就是數學讀後感2

從書中可以看出,它不僅僅只是一部講國小數學教育、教學的書,而更重要的是體現創新性教育、教學思想的一部力作。其中的教育、教學思想深刻體現

了以學生為主體、人性至上的教學理念。通過“案例呈現”使困惑、迷惘、問題、難點逐一浮出水面,我在教學中的謎團漸漸釋然。這本書與以往枯燥的教學理念不同,它是以案例和感悟為主,從中我們能夠感受數學教學的樂趣

華老師的數學教學不僅生動而深刻地體現了華應龍數學教學思想和特點的突破與創新,而且生動藝術地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學生活中的數學,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觀察、猜測、思考、操作、驗證、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構建了“問題情境——數學模型——解釋與應用”的新型教學方式,使枯燥呆板的數學教學變得既有趣又有用。

從華老師的書中,我明白學習數學,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像其它科目一樣死背下來。數學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舉一反三”。做會了一道題目,就可以總結這道題目所包含的方法和原理,再用總結的原理去解決這類題,收效就會更好。學習數學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從基本的下手,穩穩當當的去練,不求全部題都會做,只求做過的題不會忘,會用就行了。在做題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粗心大意。往往一道題目會做,卻因粗心做錯了,是很不值得的。所以在考數學的時候,一定不要太急,要條理清楚的去計算,思考;這樣速度可能會稍慢,但卻可以使你不丟分。相比之下,我會採取稍慢的計算方法來全面分析題目,儘量做到不漏。學習是一生的事情,不要過於着急,一步一個腳印的來,就一定會取得一想不到的效果。

華老師作為數學教師,他藉助數學這個通道,引導學生去感悟世界的奧祕,不僅僅是傳授數學知識本身。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好玩和學數學有趣。華應龍老師沒有停留在講解數學知識上,而是展現了數學文化。展現了對數學的理解。

《我就是數學》是一本好書,它教給了我們一種教學理念,教會了我們一種教學方法。從書中更讓我感受到了華老師那種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對精品

課堂的執着追求,對教材的深入鑽研,他的種種精神深深的感動着我,敦促着我去不斷的學習。

標籤: 讀後感 數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rry2q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