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書筆記 >

《菜根譚》讀書筆記

《菜根譚》讀書筆記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菜根譚》讀書筆記,歡迎閲讀與收藏。

《菜根譚》讀書筆記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1

最早知道《菜根譚》,應該是前段時間在採訪于丹的一段文字中看到的。記者問她,如何獲得快樂的心態。于丹就應了《菜根譚》中的一句話:“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這句話對我觸動特別大,於是決定好好研讀下《菜根譚》,把其中的我比較受用的.段落記錄下來,權當是讀書筆記吧。

《菜根譚》的確是好,但怎麼個好法,我還真説不出個一二三,不過我覺得有一本專門解讀《菜根譚》的書中的序言倒是有一個很好的解釋。“菜之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發,故凡種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是此書所説世味乃出世味,皆為培根之論……夫菜根,棄物也,如此書,人多忽之。而菜根之香,非性定者莫喻。”此書中還強調:“此書唯靜心沉玩者,乃能和旨。”

下面與大家分享書中的一些精彩句子:

心事宜明,才華須韞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存,不可使人易知。

退即是進,與就是得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驕矜無功,懺悔消罪

蓋世的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的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

遠害全身,韜光養德

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天道忌贏,業不求滿

事事要留個有餘不盡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招外憂。

攻勿太嚴,教勿太高

攻人之惡勿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勿過高,當使其可從。

山林情趣,治世胸懷

居軒冕之中,不可無山林的氣味;處林泉之下,須要懷廊廟的經綸。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2

《菜根譚》原是明代洪應明的一本語錄體作品,在中華文化圈內廣泛流傳。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在修身、處事等方面提出的準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龍的傳人。本書融匯了儒家自強不息、佛家寬忍宏大和道家超脱玄妙的思想,深得廣大讀者的喜歡。恰逢學校領導佈置老師每月摘錄兩篇讀書筆記,我就捧起此書細細品讀了一番並摘錄了期間的12篇,感覺收穫頗多,讀後心胸會有豁然開朗之感,我想無論你身陷人際困局還是職場是非中,它都會給你一把鑰匙讓你開啟煩惱之門。不僅如此,它還能讓你開闊思想、修養身心、讓你成為一個懂事理、懂大義的人,我説的決不誇張哦。那就聽我細細道來。

一個受了教育有知識有頭腦的人,不可以沒有寬廣的基礎和強韌的毅力。因為無論是自己有建樹,還是以天下為己任,都是一副沉重的擔子,挑上這副擔子,一直到死才放下,沒有寬廣的基礎和強韌的毅力,是不行的。孔子的弟子曾參曾説:“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遠。”此為高遠篇的精髓。

睿智篇講到:“我雖然幫助或救助過別人,不要常常掛在嘴上或記在心裏,但是假如有對不起別人的地方卻不可不經常反省;別人曾經對我有恩應常記於心不可以輕易忘懷,別人做了對不起我的事不可不忘掉。”

達觀篇給我們的啟迪是:“一個心地善良而樂觀的`人,常把萬事萬物都看得很美好,天地間的事也就毫無缺陷;一個天性忠厚、寬大為懷的人,心裏總處在平衡狀態,也就不去理會人事傾軋和人間的邪惡了。”

端正篇又教會我們:別人的錯誤和過失應該多加寬恕,可是自己有過失和錯誤卻不可以寬恕;自己受到屈辱時應該儘量忍受,可是別人受到屈辱就要設法幫他消解。

還有成就篇、奉獻篇、自我篇、歡暢篇等,每一篇章都是那麼引人入勝。

讓我深有感悟的一句話是“議事論事 明曉利害” ,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評論事情的時候應處在旁觀者的身份,才能追究事情的真偽始末和是非曲直,擔負事情的時候應以當事人的身份置身其中,忘掉個人的利害得失才能把事情做好。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我們難免遇到一些讓自己不解的事情或者覺得不公平或者覺得不妥當的事情,這就需要我們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場去考慮和判斷,而不能總從自己的角度和出發點去考慮。只有換位思考才能讓自己體會到別人的難處,以至於自己不會多想或者錯想。

現在的書籍、雜誌種類繁多各種各樣的勵志文章也是到處都是可我還是喜歡《菜根譚》它樸實且厚重,句句富有哲理名言,是古人在實踐中的寶貴積累和總結,段段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對於從古到今的生活、工作都有借鑑和參考意義。

《菜根譚》對於我來説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書,她是我身邊不可缺少的良師益友。好的東西要讓大家分享亦推薦給大家。大家有空不妨跟我一起讀讀《菜根譚》,那感覺不亞於跟聖人交流。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3

夜深人寂,孤燈凝聽雨打芭蕉滴梧桐,古典優雅古箏流水行雲入耳聲聲,吾獨無眠,孑然於點點思緒,一杯清茶解憂愁,書香陣陣沁心扉。靜靜讀着《菜根譚》,以一顆心靈來品味"性定菜根香"

《菜根譚》是融儒、道、釋意藴於一體之智慧結晶,人生奧祕和終極情懷躍然於書中,條語言字數不多,但卻融入了人生最深的感悟。讀着細細回味,竟如潤水溪流於口,那種滋味實是清涼之極。

全書由原文、譯文、評點三項組成的條目一共360個,上至治國、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無所不包。政治家可以從其中找到經邦治國的謀略的比如“居軒冕之中,不可無山林氣味;處林泉之下,須要懷廊廟經綸。”“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自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商人可以找到機智,一種進退的機智,一種以仁取勝的機智;僧侶則會發現博大和寬柔,而我喜歡《菜根譚》,更多的是喜歡作者的思辨和處世哲學。

比如,“子生而母危,鏹積而盜窺,何喜非憂也?貧可以節用,病可以保身,何憂非喜也?”有了這樣的辨證,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會適可而止,才不至於被逆境擊得粉碎。“自老視少,可以消奔馳角逐之心,自瘁視榮,可以絕紛華靡麗之念。”用這樣透視的眼光去看人生歷史,人才不至於輕得像一顆纖塵,隨世風飛揚,而是始終保持一顆冷靜的心。至於處治世宜方、處亂世宜圓,這種富有變通的處世哲學在書中無處不在。

那麼,對待世態炎涼呢?作者這樣告訴我們,“我貴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帶也;我賤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則原非奉我,我胡為喜?原非侮我,我胡為怒?”讓立體“我”與世俗給予我們的外物絕然分開去對待榮辱,這不失為一種絕大的智慧。如果為官的都能這般認為,就不會被那些別有用心的吹捧者所迷惑,從而做出親小人而遠君子的蠢事來。而作者不憚以最壞的惡意度小人,以最小的信任寄於世情,以保持寵辱不驚的.心態,這也是一種智慧。

對於天上掉的餡餅,《菜根譚》則説,“非分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餌,即人世之機阱。此處著眼不高,鮮不墮彼術中矣。”假如為官者都能深悟此道,就不會一時糊塗,結果作繭自縛,相反,倒可以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從而安然度日。

面對權貴呢?他是這樣説的,“趨炎附勢之禍,甚慘亦甚速;棲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長。”何謂真君子?他告訴我們,

“君子處患難而不憂,當宴遊而惕慮,遇權豪而不懼,對煢獨而驚心。”還有書中無處不在的博大、淡泊、寬容、善良,無處不有的謀略和智慧,所有這一切,讓讀者覺得自己豈止是在讀書,而是與一位智者交談,與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慮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還帶着暖意的警策。

這就是《菜根譚》,好書《菜根譚》,她淡雅的眉目下藏着的卻是一雙透視人世的慧眼。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4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而精深,源遠流長。在歷史長河的不斷沖刷、洗禮下,留下了一顆顆瑰麗無比的明珠,《菜根譚》就是其中的一顆。有人評價此書:“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花香能夠用鼻來品味,果香能夠用舌頭來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

初看此書,覺得可是如此,都是些常見常聽的勸告,但細看之後,就讓我越看越着迷,這些道理在平時常被我們忽略,就如菜根一樣,一旦細細品味卻是有其獨特之處。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這是自古以來多少前人成功與失敗所得到的結論,就如秦始皇的統一無疑是因他能夠進忠言,最終使得他成為第一個開創中央集權國家的人,從而得到了千古一帝的名號。而楚懷王客死異鄉的收場也終因其不能聽進忠言,無視屈原的忠言,最終落得客死秦國的`悲慘境地。秦始皇與楚懷王相比能夠説是成與敗的比較,無疑是“良藥苦口忠言逆耳”這句名言的最好詮釋。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這是在勸戒我們做人要謙虛,不要自以為是,一個真正有才華的人不會輕易顯露自我的才智,一旦鋒芒過露,只會招人嫉妒,因為樹大招風。楊修就是最好例子,他自以為聰明,三四次猜出曹操的心事,卻又到處宣揚,最終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你説楊修聰明嗎他確實聰明,可是又為何會死呢這便是他愚蠢的一面,因為他猜透了曹操的心事,卻猜不透曹操的為人性格。曹操內心裏怎樣想,大臣們幾乎都明白,但就是自以為聰明的楊修不明白,只因他不懂得才大招妒這個道理。所以,“大智若愚,大巧似拙”是值得我們借鑑的人生準則。

我喜歡《菜根譚》,因為它是一本歷世閲人的書。充滿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詩情畫意,讓我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收益。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5

伏魔先伏自心,馭橫先平此氣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則羣魔退聽;馭橫者先馭此氣,氣平則外橫不侵。

大意

要想制服邪惡必須先制服自己內心的邪惡,自己內心之惡制服之後,一切其他邪惡自然都不起作用。要想控制不合理的橫逆事件,必須先控制自己容易浮動的情緒,這樣所有外來的橫逆之事自然不會侵入。

當讀到這段時,想起幾年前聽天津魏大夫講的一個故事,因伏心而避災。故事的.詳述見下:

一個婦女見快到中午了,孩子馬上就要放學回來了,她就趕緊去炒菜,炒的時候發現沒有醬油了,於是關了火,跑下樓去買。由於她過於匆忙着急,沒有看路,把一個男子撞倒了。她心想:我太着急了沒看見人家撞上了,便趕緊認錯説:我錯了,都是我太着急了,把您給撞了。那男子惡狠狠地看了她幾眼後,走開了。當天晚上這名婦女在看新聞時,有報道稱有一男子因瑣事與人爭鬥,殺人跑了,現正在通緝中。她留心仔細打量照片後,發現正是今日午時撞倒的那個男子。她暗暗心想,如果我不先道歉認錯,那男子可能就會殺我。這個婦女因接觸傳統文化,知曉遇事不怨天尤人,不指責別人,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問題認不是,才使她躲過這一劫。

其實我們仔細思量,“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就是在細微之處受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遇到事情,尤其是後果不堪忍受時,若是不關照自己,一味指去責別人,自己的情緒和身體往往會隨着言詞的激烈而熱血沸騰,十之有九會失去自我控制。若是雙方相互指責,勢必會由口角引發起肢體相搏,從而造成無法補救的後果。

從另一方面來説,當情緒起伏不定的時候,對於事物觀察力、判斷力和把控力也是下降的。首先是觀察力,當一個人專注於一件事上時,對於其他與本事件無關的都可以忽略,就像我們在電影中看到一個戰士在戰鬥中腸子都出來了,還在衝鋒,他一點也沒有疼痛的感覺,但當戰鬥結束後,有人告訴他你負傷了,他才意識到疼痛。其次是判斷力下降,就像我們打乒乓球時,上場一緊張該接的球接不住,就是因為緊張情緒使得判斷力失誤。當一個人在氣頭上犯了殺人等都是把控力不夠造成的。相反當一個心平氣和的人去處理一件事情時,會觀察出別人不易察覺的蛛絲馬跡,通過推理,做出正確地判斷,採取更合乎情理的措施,使事情的發展處於更可控的狀態。

回頭再來看看這名婦女躲過一劫的原因,其實是她在心裏告訴自己,這是由於自己太着急了把別人撞倒了,才趕緊認錯。假如她習慣性思維自是人非,那把別人撞了,自己先窩火怨人去,便可能會認為:活該,誰讓你走路不長眼睛。若那樣的話,她早晚也會有劫難的。這名婦女想到道歉説的:我錯了,就是先克服了自己內心的邪惡。那個正找茬的嫌疑男子也就因無茬可找,而放她一馬。

由此可見,要降服自己的傲慢蠻橫相當重要,得先從降服自己內心氣血不平,情緒上頭開始。不種善因,結善緣,就不可避免惡果來臨啊。我想這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禍福自背啊。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6

培根曾説過:“歷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讀了融歷史與道德、詩歌與哲理、時代精神與民族特色於一爐的書籍——《菜根譚》,猶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潤着我的心靈。《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史的長河不斷地衝刷、洗禮中留下一顆顆瑰麗無比的明珠。《菜根譚》就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菜根譚》是一本怎樣的書呢?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花香能夠用鼻來品味,果香能夠用口來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

《菜根譚》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隱士,融釋、道、儒於一身,別具慧眼,將自我的人生奧妙和盤托出的結晶。我覺得《菜根譚》思人間事,是一本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書。商界鉅子們喜歡讀《菜根譚》,因為他們認為《菜根譚》是一部奇書,是企業界經營管理的“指南”,企業家修身養性的“教材”;僧侶們喜歡讀《菜根譚》,是因為其博大、寬容、善良。我也喜歡讀《菜根譚》,因為我覺得它充滿了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詩情畫意。我覺得《菜根譚》是一本修身養德、為人處世的好書。讀起來感覺內心很平和的,一個個鮮活的例子,一段段樸素無華的語言,感覺就像在拉家常一樣,娓娓道來,讓自我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收益:哦,原先有些事情還能夠這樣處理的。

街上流行的服飾,最時髦的往往最容易過時,而經久不變的,是那些式樣簡潔普通的衣服。對於一個人來説,物質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調劑,卻不能成為生活的主旋律。能讓我們百吃不厭的是粗茶淡飯,看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主食大多是滋無味,可嚼之則會甘之如飴,酸甜苦辣只是調味品,能讓我們活得充實、活得踏實的關鍵要有一種好的心態和健康的道德觀念。讀了“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讓我們體會到世界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皺眉,它就對你皺眉;你微笑,它就對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種現實,而是一種感覺,幸福感究竟是什麼東西呢?日本醫學博士春山茂雄在《腦內革命》這本書中寫道:“人的心靈由大腦裏的腦幹、大腦邊緣系統和大腦皮質組成。其中有一種神經,當受到外界刺激的時候,會使人快感。在工作中、生活中經常堅持喜悦的'心境,就是獲得幸福的根本。讀了“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慾不入”,讓我懂得了人心不能夠不謙虛,謙虛才能讓正義真理進駐心中;人心不能夠不充實,充實才能使貪念物慾無法入侵。人在做學問和做人,要善於聽取不一樣人的意見,並改變自我,要堅持“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狀態,才能不斷地修正自我的言行。

“心者後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葉榮茂者”告戒我們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讓自我的子女們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孫自然也學得心地善良。如此類推,

我們作為教師的如果具有無私奉獻、以身作則、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師愛和良好的言行舉止,學生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只能一個嚴於律已的教師才會讓學生信服,否則再多的説教只會令人生厭。所以,我們應當常常反思自我:我的教育到底給予了學生多少的歡樂、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體驗?

讀了“憑意興作為者,隨作則隨止,豈是不退之輪;從情識解悟者,有悟則有迷,終十分明之燈。”讓我懂得做事不要任憑自我意氣用事,也不要帶着太多的情感去領悟道理,這樣才會少走彎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們作為教師,我們育人的工作是細水長流的,不是立竿見影的。所以工作的時候不能意氣用事。因為感性的熱情是乾柴上的火,響起來是比比剝剝的,但片刻就會燒盡;理智卻是沉默的煤炭,能夠放出持久的光和熱。做事有始有終的人,依靠的是恆心和毅力。想成為一個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師,除了要學會順應時勢,要有職責心外,關鍵要用心去工作。淺水是喧譁的,深水是沉默的。我期望自我是那耐人尋味的深水,厚積薄發,每一天能展現經過沉澱後的精華!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7

今天,當我們還在為慾望而掙扎,為慾望而勾心鬥角,為慾望而忽視身邊平淡的幸福,為慾望而拋棄自己純真的信念,為慾望而苦惱的時候,很多很多的道理,在很早以前我們的先人們就已經悟出來了還是在今天,當我們還在煩悶於紛繁複雜的人際交往時,當我們面對工作消極懶惰時,當我們還在為衣食住行勞心勞力時,很多很多的思想,在那古老淳樸的年代裏,在那個慾望還沒有埋沒靈魂的年代裏,我們的先人早就有所交代了。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這三十二個字就是《菜根譚》的開場白。作者洪應明先生在書裏闡明"性定菜根香"的真義,因為萬味皆由根處發,"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説到人的慾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沒有幾個人能滿足於一碟菜根。還記得在孔子的七十二個弟子裏,顏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論語·雍也篇》中,孔子讚美顏回説:"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意思是顏回過着粗茶淡飯的清苦生活,住在簡陋的房子裏,但他卻能自得其樂,絲毫不受外界的物慾困擾,所以被後人稱為"亞聖"."君子憂道不憂貧","一簞食,一瓢飲"這些古老樸素的道理,闡述了怎樣的人生境界,描繪了多麼平淡的幸福畫面。

現代社會裏,恰恰相反,到處充斥着慾望和誘惑,我們的選擇多了,卻很少能選擇明智的。正如當我們習慣了吃、喝各種氣味濃烈的東西之後,已經完全喪失了欣賞涼水、清茶、淡飯的能力;當我們習慣了寶馬香車之後,卻浪費了上帝給我們用來腳踏實地走路的雙腿;當我們習慣了阿諛奉承之後,卻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來過濾留不住的風聲的;當我們習慣了燈紅酒綠的奢華生活之後,卻忽略了天空是藍色的,草兒是綠色的。太多太多的習慣,太多太多對美好事物的視而不見,也許若干年之後,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沒了綠色的草,藍色的天空,清淨的耳根,甜美的味覺,靈活的雙腿。到那時,留下的不僅僅是一聲歎息吧。

看完這本書,心情頓時感覺明亮了很多,書上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態等等,給我很多很多的啟示。正如書上所説,一個人的思想不應該被慾望給矇蔽,太多對物質的慾望會阻止理想的完成,牽絆我們前行的腳步。有了工作,我們還希望工作是輕鬆的,能賺大錢的,其實手頭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樣樣都充滿意義;有了房子,我們還希望房子再大一點,再豪華一點,其實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場所麼,能放下一張牀足以,在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們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實,更遺忘了這份真實中我們擁有的幸福,於是,人生顯得越發不如意起來,在慾望的面前,我們成了一隻可憐的搖頭乞尾的哈巴狗,一個會説話的奴隸。

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飯中,體會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極大的滿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這本書裏闡述了為人應世、淡泊從容、修身養性、怡情適性、功業成敗、返璞歸真幾方面內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從而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為人處世方式。表現了古人對人生、人際、人性的見解。非常值得一讀,我確信讀過之後一定會為你打開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親愛的朋友們,當我們年老,回頭看看來時的路,如果我們不夠偉大,至少我們應該是善良的。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8

這天,當我們還在為慾望而掙扎,為慾望而勾心鬥角,為慾望而忽視身邊平淡的幸福,為慾望而拋棄自己純真的信念,為慾望而苦惱的時候,很多很多的道理,在很早以前我們的先人們就已經悟出來了

還是在這天,當我們還在煩悶於紛繁複雜的人際交往時,當我們應對工作消極懶惰時,當我們還在為衣食住行勞心勞力時,很多很多的思想,在那古老淳樸的年代裏,在那個慾望還沒有埋沒靈魂的年代裏,我們的先人早就有所交代了。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這三十二個字就是《菜根譚》的開場白。作者洪應明先生在書裏闡明“性定菜根香”的真義,因為萬味皆由根處發,“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説到人的慾望,大到能夠吞噬宇宙,沒有幾個人能滿足於一碟菜根。還記得在孔子的七十二個弟子裏,顏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論語·雍也篇》中,孔子讚美顏回説:“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意思是顏回過着粗茶淡飯的清苦生活,住在簡陋的房子裏,但他卻能自得其樂,絲毫不受外界的物慾困擾,所以被後人稱為“亞聖”。“君子憂道不憂貧”,“一簞食,一瓢飲”這些古老樸素的道理,闡述了怎樣的人生境界,描繪了多麼平淡的幸福畫面。

現代社會裏,恰恰相反,到處充斥着慾望和誘惑,我們的選取多了,卻很少能選取明智的。正如當我們習慣了吃、喝各種氣味濃烈的東西之後,已經完全喪失了欣賞涼水、清茶、淡飯的潛力;當我們習慣了寶馬香車之後,卻浪費了上帝給我們用來腳踏實地走路的雙腿;當我們習慣了阿諛奉承之後,卻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來過濾留不住的風聲的;當我們習慣了燈紅酒綠的奢華生活之後,卻忽略了天空是藍色的,草兒是綠色的。太多太多的習慣,太多太多對完美事物的視而不見,也許若干年之後,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沒了綠色的草,藍色的天空,清淨的耳根,甜美的味覺,靈活的雙腿。到那時,留下的不僅僅僅是一聲歎息吧。

看完這本書,情緒頓時感覺明亮了很多,書上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態等等,給我很多很多的啟示。正如書上所説,一個人的思想不就應被慾望給矇蔽,太多對物質的慾望會阻止理想的完成,牽絆我們前行的腳步。有了工作,我們還期望工作是簡單的,能賺大錢的',其實手頭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樣樣都充滿好處;有了房子,我們還期望房子再大一點,再豪華一點,其實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場所麼,能放下一張牀足以,在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們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實,更遺忘了這份真實中我們擁有的幸福,於是,人生顯得越發不如意起來,在慾望的面前,我們成了一隻可憐的搖頭乞尾的哈巴狗,一個會説話的奴隸。

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飯中,體會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極大的滿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這本書裏闡述了為人應世、淡泊從容、修身養性、怡情適性、功業成敗、返璞歸真幾方面資料。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從而構成了一套獨特的為人處世方式。表現了古人對人生、人際、人性的見解。十分值得一讀,我確信讀過之後必須會為你打開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親愛的朋友們,當我們年老,回頭看看來時的路,如果我們不夠偉大,至少我們就應是善良的。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9

仰首是春,俯首是秋。歲月的車輪,無休止地擺動着,日月經天,江河行動,牽動着世紀輪迴,孕育出世界的生生不休。滿滿的歷史,曲折委婉。跌跌宕宕的人類歷程凝聚成一股泛着滄桑的厚重,沉甸於歲月的長河。在時光潮水的撞擊下,迸射了一個個光彩四射又神態迥異的人性世界。深情演繹着古今中外一幅幅波濤壯闊的畫面。

一捧上《菜根譚的智慧》,我便愛不釋手,書中作者以獨特創新的題材與人生緊密相聯繫,道盡了為人處事的態度,原汁原味,樸素濃郁。無怪乎自己在每閲讀完一篇後總能收穫一種十分微妙的情感體驗——對人生的追求,對智慧的嚮往。一個個故事醖釀着一罈罈美酒,美酒中又融入了種種人生的滋味。

情緒 人生

人,生存的過程應該是自己與自己不斷挑戰的過程,是我們從母體分娩出來的那一刻開始,自己就應該不再屬於別人而屬於自己了,肩負起自己培養自己,解救自己,為自己作丈的責任,自己做自己情緒的主人,那便是人生的智慧。

古人云:“降魔者,先降其心,心伏則羣魔退聽;馭橫者,先驅其氣,心平則外橫不侵。”遇到大事,人往往會有緊張衝動的情緒,俗話説:凡夫臨事,即迷,非事物迷人也,自己作祟。只有戰勝心魔不輕易隨外界環境影響的人才能做成大事。

曾聽聞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去拜訪好友恆寂禪師,正值酷暑,白居易走到禪師處所時已經汗流浹背,一抬頭便發現禪師冥然兀坐,端坐於蒲團之上,面容平靜毫無不舒之意。白居易非常驚訝,好奇地問禪師:“禪房如此炎熱,為何不換個清涼處所?”禪師答道:“天氣很熱嗎?”白居易於是有所悟,當機賦詩一首:

人生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

非是禪房無熱到,為人心靜身即涼。

老子有云:自制則強。是的,競爭的社會裏更需要我們客觀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關係,懂得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對於他人是給予一份公道,對於自己則是一種智慧,它可以成為我們人生中的一筆財富。

成功 人生

有人曾問我,怎樣的人生是成功的?聽罷,滿心迷惑,無法回答,翻卷沉思,我在書中有了一份答案——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切莫放手。這才是人生的成功。

楚漢相爭之初,劉邦戰敗,但他並沒有一蹶不振,他不畏失敗,不但仍保持稱霸天下的志向,更以堅忍不拔的精神毅氣,克服了種種困難,最後問鼎天下。

失敗乃兵家常事。對人生而言,成功和失敗又何嘗不是如柴米油鹽一樣,成功不見得就是輝煌燦爛,失敗也不能算是曲終事結。失敗之後仍然能夠不丟信心,不亂方寸,穩步向前,才是真智慧。

愛迪生經歷了一千次失敗,挫折不但沒有打垮他,反而讓他的人生更加豐富充實。他1000次的失敗實驗何嘗不是他1000次的成功體驗。

磨礪 人生

生活中,我們都有過痛苦的人生體驗,《菜根譚的智慧》這本書中也有着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故事,讓我且走且深。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中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佳作在作者痛苦中寫就,靈魂在痛苦中涅槃,這些痛苦在歷史的夜空中閃耀着熠熠之光,璀璨奪目。

是啊,人生的痛苦不能只是負面效應,它還可以分解為自省,可以轉化為自強,可以昇華為創造。痛苦是昨天的遺產,今天的起點。痛苦的價值還在於你對待它的'態度。痛苦也是一種智慧,在痛苦中拼搏必將是奮鬥中人生的飛躍。

深深記得北宋學者汪信民的哲語: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味苦,苦中帶着泥土的澤香;菜根味純,純得與君子的本色一樣地道,厚實;菜根味澀,是艱辛與奮鬥的人生。能咬菜根的人,是那些能夠承受艱難困苦執着前行的人。我想這樣咬菜根的智慧,是人生的成功學。

讀《菜根譚的智慧》如聽一位智者的諄諄之言,如與一位諍友傾心相對。心中的陰霾慢慢退去,留下的是那些沉甸甸的帶着暖意的警策,世界上本沒有無根的樹木,無源的山泉,有源有流那便是人生的智慧。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10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工作是為了生存,讀書是為了進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空閒的時候通過讀前人的書而思考而總結而進步,六月份讀了明代洪應明著寫的《菜根譚》一書。

《菜根譚》是一本以文言文的形式所編著的書。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該書是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

讀到“憑意興作為者,隨作則隨止,豈是不退之輪;從情識解悟者,有悟則有迷,終非常明之燈。”讓我知道了做事不要任憑自己意氣用事,也不要帶着太多的情感去領悟道理,這樣才會少走彎路。因此工作的時候不能意氣用事。因為感性的熱情是乾柴上的火,響起來是比比剝剝的`,但片刻就會燒盡;理智卻是沉默的煤炭,能夠放出持久的光和熱。做事有始有終的人,依靠的是恆心和毅力

書中一句“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燥急之念。”它的意思是隱伏的久的鳥飛的一定高,盛開得早的花朵必然謝得也早,知道這個道理就可以免去失勢的憂慮,可以消除燥急求功的念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

兼濟天下,做人本來就應該如此,厚積才能博發,就像青蛙一樣,每一次成功的跳躍都是先把身軀沉下去,任何有心之人於事,都必須先充實自己,成功與不成功,不必在乎於結果,而關鍵在於自己的準備充足與否,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執着於結果不如把過程的每一項工作都做好做完美。

博大精深的《菜根譚》還需要我們繼續去讀它瞭解他細細的品她,在工作之餘拿來細細品味一番,清醒一下被工作忙得暈頭轉向的頭腦,澆灌一下那久已乾涸的心田,尋找修生養性的途徑、待人處事的準則,學會高瞻遠矚,學會達觀人生,將書中精華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11

最近,我閲讀了一本關於修身養性的優秀書籍《菜根譚》,這本書中講述的道理,都是比較深刻的,讀過之後,讓我深受啟發,對學習如何為人處世有了較大的幫助,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一、菜根譚讀書筆記好詞摘抄

虎頭虎腦、眉清目秀、面紅耳赤、白淨柔嫩、滿面紅光、滿頭銀髮、目光炯炯、雙目如潭、火眼金睛、濃眉大眼、慈眉善目、氣宇軒昂、高大魁梧、英姿颯爽、衣着得體、眉開眼笑、破涕為笑、捧腹大笑、笑逐顏開、滿面春風、洋洋得意、和顏悦色、悠然自得、容、煥發、神采飛揚、氣勢洶洶、神情沮喪、愁眉苦臉、沒精打采、淚流滿面、心花怒放、滿心歡喜、歸心似箭、心曠神怡、心潮起伏、心悦誠服、心事重重、憂心忡忡、心如刀絞、悲痛欲絕

二、菜根譚讀書筆記經典名句好句摘抄及感悟賞析

1、經典名句: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

賞析: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必須要有底線,要謹守道德觀念,這樣往往會孤寂一時,但終究會被民心所向,被人們看清楚。而依附權勢阿諛奉承的人,看似風光無限,但總不會長久,下場一般都會很淒涼。

2、經典名句: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才是性天之真境;樂處樂非真樂,苦中樂得來,才是心體之真機。

賞析:這句經典名言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為人處世,要能夠虛懷若谷,有包容的能力,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故幾於道。在萬籟俱寂的山林曠野之中,我們感受到的心靜,並非真正的靜,若是能夠在喧囂的鬧市中,還能平靜如水,那便是真本事,同樣,對於樂的思考,也是如此,苦中作樂,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享受這份樂趣,才是真的快樂。

3、經典名句:衰颯的景象就在盛滿中,發生的機緘即在零落內;故君子居安宜操一片心以慮患,處變當堅百忍以圖成。

賞析:這段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月中則仄,月滿則虧,就是説萬物變化自有規律,衰敗的勢頭在盛極的時候就已經顯現,而基於往往就隱藏在失敗後的總結和教訓當中。因此,我們在順境當中,需要居安思危,更加謹小慎微,在逆境當中更是要學會堅忍,以圖強大。

4、經典名句:當怒火欲水正在騰沸處,明明知得,又明明犯著。知的是誰,犯的又是誰?此處能猛然轉念,邪魔便為真君矣。

賞析:這句話是告訴我們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問題,當一個人怒火中燒的時候,往往知道自己在這種狀態下會犯錯,會衝動行事,但依然控制不住,這是極其嚴重的。如果能夠及時控制住自己,轉化念頭,那麼魔鬼也就悄然變成了上帝,給我們帶來好的結果。

5、經典名句: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感悟:這是經典名句了,我們時常在一些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就是告訴我們要有一顆平常心,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太在意身外之物和得失,這樣我們的心態就會更好,生活的就會更加從容,也就能夠幸福快樂了。

6、經典名句:貧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權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於膏粱,布袍暖於狐貉,編民不讓王公。

感悟:這句話是對知足常樂的思考和總結,不知足的人,貪慾滿滿,得到了黃金,還想要美玉,做了市長,還想做省長,總是談與不足。而知足的人,即便吃糠咽菜,布衣粗服,依然會覺得快樂,甚至比談與不足的王公還要逍遙快活。

7、經典名句:寧為小人所忌毀,毋為小人所媚悦;寧為君子所責備,毋為君子所包容。

感悟: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有自己的道德標準和判斷,寧願被小人所誹謗,也不要和他們同流合污,喪失自我;寧願被君子有修養的人責備,也不要做出一些觸犯底線的事情,求得他們的包容,這樣會讓自己變得鬆懈,又怎麼能進步呢?

8、經典名句:讒夫毀士,如寸雲蔽日,不久自明;媚子阿人,似隙風侵肌,不覺其損。

讀後感:誹謗誣陷我們的小人,就像是太陽被烏雲暫短的遮蔽,不久便會真相大白,總會有風吹雲散的時候;而安歇阿諛奉承的小人,則很難被人察覺,就像風邪入侵了我們的身體,覺得很舒服,但其實已經受到損傷,因此,這些花言巧語才是最難提防的,需要我們提高警惕。

9、經典名句:忙裏要偷閒,須先向閒時討個把柄;鬧中要取靜,須先從靜處立個主宰。不然,未有不因境而遷,隨事而靡者。

讀後感:現代人的生活,更加忙碌,而對身體的`鍛鍊有所缺乏,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即便是在忙碌的時候,也要加強鍛鍊,讓身體有個得閒的機會;無論身處多麼喧鬧的環境中,都要保持淡定從容的心態,冷靜的思考和處事,才不會收到惡劣環境的影響。這些需要我們在不同的環境中多家練習,才會對突變的環境能夠從容應對,不會變得慌亂無措。

10、經典名句: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則危;能事不宜盡畢,盡畢則衰;行誼不宜過高,過高則謗興而毀來。

讀後感:洪應明説,官不能做的太大,功高蓋主就會有危險;而人的才能不宜全部發揮出來,這樣到達極致,就會盛極而衰,不能持久;而對自己的行為不要過高的標榜,不然會引來毀謗,甚至遭遇毀滅性的打擊,要給自己的未來留下後路和餘地。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12

自古以來,擁有財富的多少是衡量一個人社會地位大小,甚至是家庭地位大小的標誌之一。“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句話寫出了世態炎涼與人生無奈。

在戰國時代,縱橫家蘇秦對此就深有感慨。他曾學縱橫之術,前往秦國遊説秦王,書十上而秦王不用。最終窮困潦倒,耗盡資產而歸家。看到蘇秦回到家了,妻子不下織機,嫂子不去做飯,父母不與他説話。這都是因為蘇秦在外多年,一事無成,沒有求得任何功名而遭家人冷落鄙視。

所幸蘇秦大受刺激,發憤讀書,甚至夜半瞌睡時,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腳,以保持清醒。終於他學有所成,遊説山東六國獲得成功,權傾天下。再次回到家時,父母遠遠地迎接他,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以示恭敬,嫂子向他跪拜表示謝罪。

家人尚且如此,更何況他人呢?名人經歷如此,普通人更不會例外。

做為平民百姓,如果能夠有很高的收入,自然會有相應的地位,那其實是一件幸運之事。大部分人,能夠生存下來已實屬不易,還談何地位呢?手中無錢,自然會感覺低人一等。

一個人如果真的這樣想,那麼這輩子他就真的地位低下,經常受人白眼。

如何改變這樣的`局面呢?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思想與觀念,因為人本身就是觀念動物,自己的行動完全受於自己的思想觀念支配。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段話:平民肯種德施惠,便是會位的公相;士夫徒貪權市寵,竟成有爵的乞人。意思是:老百姓如果願意儘自己的能力,廣積恩德,廣施恩惠,那麼即使他沒有公卿相國的名位,也會受到世人的景仰;那些有高官厚祿的士大夫如果一味地爭奪權勢、貪戀名聲,那麼就算他擁有公卿爵位,也仍然像乞丐一樣可悲。

如果誰能理解這段話,並真正這樣想,這樣做,註定會成為了不起的人。人窮志不可短,如果自身沒有什麼錢財,內心世界又一片荒蕪,就會覺得自己沒有用處,處處比不上他人。

所以要想改變現狀,可以這段話為參考,改變內心,修正行為,不以錢財多少論英雄,唯以施德行善為目標。

這樣你的價值觀就不再是金錢至上,即使遭遇仍和以前一樣,但會有了自信與從容,然後通過一點點的努力,改變現狀,最終達到想要的目標。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13

教育以育人為本,育人以育德為先。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有崇高的師德,為人師表、身正為範。這樣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讀書是我們為人的根本,也是發展自己、改變自己的力量源泉。雖然我書讀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種讀書的“境界”。一般説來,讀書的最高境界是一種無我的狀態。有一本書我經常喜歡讀,在書中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像,同時也能找到一種人生的寧靜。見其文字就如同與他本人對話,一句話,一輩子。有時候書中的一句話就能夠改變你命運中的很多東西。這就是《菜根譚》,好書《菜根譚》。她淡雅的眉目下藏着的卻是一雙透視人世的慧眼,這是一部讓歷史永遠不能忘卻的奇書。據我所知,明代洪應明所著的這本書,被後人翻印過無數次,可見喜歡此書的人之多。新中國的創始人——毛澤東也喜歡此書,他對此書的評價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可見這本書給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菜根譚》全書,上至治國、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無所不包。政治家可以從其中找到經邦治國的謀略。比如“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商人可以找到機智,一種進退的`機智,一種以仁取勝的機智;僧侶則會發現博大和寬柔,而我喜歡《菜根譚》,更多的是喜歡作者的思辨和處世哲學。比如,“子生而母危,鏹積而盜窺,何喜非憂也?貧可以節用,病可以保身,何憂非喜也?”有了這樣的辨證,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會適可而止,才不至於被逆境擊得粉碎。用這樣透視的眼光去看人生歷史,人才不至於輕得像一顆纖塵,隨世風飛揚,而是始終保持一顆冷靜的心。

面對權貴呢?他是這樣説的,“趨炎附勢之禍,甚慘亦甚速;棲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長。”

何謂真君子?他告訴我們,“君子處患難而不憂,當宴遊而惕慮,遇權豪而不懼,對煢獨而驚心。”

還有書中無處不在的博大、淡泊、寬容、善良和智慧,所有這一切,讓我覺得自己豈止是在讀書,而是與一位智者交談,與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慮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還帶着暖意的警策。《菜根譚》靜靜的讀,細細的品,菜根才會越來越香,心智才會越來越高。可使人從浮躁到沉靜,從膚淺到深刻,從這種意義上可以説,知識改變命運。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14

儒家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四者可謂層層遞進,君子當如此。可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決心和毅力去前進,故世間出現了省身格言,其短者寥寥幾字,長者也不過三五十字,卻往往能直擊人心。因此,似乎世上每個人都會有一句自己的人生格言。正像明人陳繼儒的《菜根譚》也是通過短短話語來體悟自身的修養處世之道,與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是極為貼合的。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這是《菜根譚》開篇修身篇的第一句,全書我也最喜歡這一句。話語簡單,思想鮮明,它沒有直接告訴了你成功要怎麼做,但給你指明瞭一個大方向,這個方向便是你應去努力奮鬥的方向。中國有句俗話:“真金不怕火來煉”,只有自己的內核強大才不會懼怕任何事。什麼叫精金美玉,精金美玉是古人眼中最寶貴,最具有價值的物品,一個人的人品是要多麼的高尚,才能配被稱為精金美玉的人品。這是天生的嗎?不是,這是從烈火火煅來的,這是通過重重磨礪得來的`,是別人崇慕卻無法奪去的。同樣,下半句揭露了成大事者要該怎麼做,是“大行不顧細謹”還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作者給的答案是須向薄冰上履過。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在作者眼中可能就是笑話,當然兩者都有對錯。但在自身的修煉上,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總是好的。千萬不能無所在乎,要知道一念過差,足喪生平之善;終身檢飭,難蓋一事之愆。

通讀《菜根譚》是無用之功,須細細評讀才能體悟人生道理。人生百態,亂如漫天星河變幻莫測,人在紅塵中走一遭,總是想過得瀟灑快活些,這就需要我們修煉自身,懂得該做什麼,該如何去做,而不是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這本書,可能就會給你提供一些為人處世的好建議和經驗,為人處世自是要圓滑但不是沒有準則。這本書便是講那修身、入世、處世,人生短短,一定要活得瀟灑快活而不是寸步難行,內心苦悶。

願大家在“遍閲人情,始識疏狂之足貴;備嘗世味,方知淡泊之為真”後,依舊自然灑脱。你走過千山萬水,歸來時仍是青衣少年。(孫高星)

標籤: 讀書筆記 菜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shu/drn4w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