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書筆記 >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集合15篇)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集合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麼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瓦爾登湖》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集合15篇)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

湖邊的泥鰍[噓]

“小牛的哥哥,帶着他捉泥鰍,

大哥哥好不好,咱們去捉泥鰍”

夜遊東風渠時,對岸飄來這首歌謠,歡快童趣,對比懇求,活力如泥鰍,泥鰍畫面隨着城鎮化而逐漸歸隱進回憶裏。

喜歡特立獨行的人,小時候我是不需要勞煩哥哥們求帶路的,放學路邊,偵測一下湖邊地形,捲起褲腳,光着腳丫,擼起袖子就幹。在涼水和污泥中,我摸來游去,以奮鬥的手指為本。你知道不,泥鰍本身是有分泌一種光滑黏液的,憑藉如此大法能保它逃離危險。但只有掌握它們的人才能得法破解,我就是之一,用彎折的食指和中指,夾住泥鰍的頭部,恰好罩住它的去向,化解了其黏滑力,果然收穫不小。偶爾被龍蝦鉗子夾一下我也不怕,他説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寂靜的湖邊,自然饋贈竟如此有趣。

後來在吉林跟內蒙老兄一起吃火鍋,有泥鰍有燒酒,他們吼着“半瓶我悶完,剩下你隨意”,推杯執盞間,鮮活的泥鰍一躍而起,像一道光,從我面前畫了個漂亮的弧線,逃離了火鍋桌面。鯉魚躍龍門,泥鰍逃火鍋,魚生不白來,絕不輸於氣勢任人魚肉。

如今漂在江湖,手捧《瓦爾登湖》,時常還想起泥鰍的趣事。[微笑]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2

讀這本書是需要一種寂寞的境界的,需要一種淡薄的心態的,需要一顆純自然的心的。

翻開這本書就是一次與梭羅的促膝長談,一次返璞歸真的體驗,一次沉澱下來細心思考、洗清浮華的機會。

靜是梭羅的一種境界,也是他的一種感悟,而靜水流深是梭羅感悟的結果,這就使得文章變成通透,寂靜的瓦爾登湖的水面,映照出現代生活的無數個側面這也是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

他在一座小城——__中生活了兩年零兩個月不斷感受,並踐行着一個與現代對立的生活方式——原始在幾乎沒有任何幫助的情況下梭羅白手起家,在杳無人煙林中建起了一座屬於他的房子,很難想象梭羅是如何在這簡樸的木屋中憑藉一張小牀,一張書桌,幾沓稿紙生存下來的,但是他做到了,他實踐着他的超驗主義,憑藉自己對生活的執着、熱愛生存下來。這時正值工業發展時期,是物質生活豐富的時期,但梭羅並沒有被這種物質生活所迷惑,很好地控制着自己的慾望獨自一人生活他認為:慾望和不滿不僅不會帶來滿足,還會浪費自己的生命。就像那可憐的__人一樣。他還認為道路上的牌子對顧客的誘惑是一種危險,因為他見過最原始的東西所以他早已看穿了那浮躁世事的陷阱,他説“我要麼立刻大膽地毫不猶豫地直奔目標,像那些受夾攻的人接受的建議那樣或者是自己專心想着高尚的事物像__那樣“彈着里拉琴高唱對諸神的頌歌,淹沒了塞壬的歌聲,避開了危險”這也是梭羅在原始中看到的當今社會,這個看似完美的世界其實也早已是一隻乾裂欲碎的花瓶,這個世界已經不能再經受任何一點打擊,它已經臨近奔潰的邊緣,人們放棄了尊嚴,人格,用苦力來換取那微薄的酬勞,這就是所謂的“智者?”上流社會的人貪婪,欲妄,迷失了自己的心靈,整個社會都在做痛苦的掙扎——努力地逃避這一切就像索羅所述“但我寧願社會瘋狂地反對我,應為絕望的是他”這種奴隸制的社會只能是失望加疊絕望,當時的社會像一台以最大功率輸出的機器使人們無法靜靜地思考,所以世界越浮華,人們的心就越渾濁這隻能是惡性循環,為什麼靜下來拂去鉛華,讓心靈的湖水沉靜下來——讓“天光雲影共徘徊”呢?他曾經在故事中告訴我們“凡是完美的作品,其中時間是不存在的。”而最後成為梵天世界最美的作品。

這種靜寂並不是孤獨而是在沉澱,在洗滌渾濁的靈魂在一點點淨化自己。

靜,似清泉給炎熱以甘冽;似清風給浮躁以清靜;靜,似古樹之根——萬事之根本;似不老之泉——萬事之能原!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來吧,在靜靜地在瓦爾登湖畔尋覓那片刻的靜謐!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3

第一次看到“端的是”“斷斷乎”覺得蠻有趣,看的次數太多都乏味了。但是總體講來,我還是挺喜歡這一版本的翻譯,從目錄就能體現出美感。

《瓦爾登湖》就是那種沒看過卻一定聽過的書,放在書架好久了,上環境法課再次被老師推薦,才翻開這本書。

起初,我以為梭羅寫的是瓦爾登湖的美景,看第一章節時,我才知道到我錯了。再看一些我又以為這本書是絮絮叨叨略顯乏味,起初有些看不進去的。在斷斷續續看書的過程中,我意識到我讀書狀態的不在線。一開始我對此書的定位是名著,是通篇的景色描寫(是我孤陋寡聞了),基於這種錯誤的認識,讀書讀的很浮躁,像是敷衍了事。

我這個表達困難的人來寫一篇書評就真的表明我喜愛這本書的程度。描寫瓦爾登湖美景的文字表達很出彩,讓人心馳神往。居住兩年以後,作者離開了他親手打造的簡易小木屋,離開了瓦爾登湖和紅松鼠,大胖鴨。用作者的話來講,他是對這種生活方式的一種探索而並非久居,他又即將踏上新的旅程。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放下繁文縟節,捨棄奢侈與多餘,梭羅對瓦爾登湖與精神世界都進行了一次探索。書中不乏寓意,諷刺,但是不必非得每句話都琢磨出一點兒道理來好印證這本書飽含真知灼見,作者也非硬要塞給誰一點大道理,不必要和自己擰巴了,逼迫自己來看這個書。找一個安靜點兒的地方,安靜下來去領略一下瓦爾登湖的生機勃勃,去隨着作者反思一下人類為何踐踏了童話卻又追尋着童話,我看這本書也就輕鬆愉快。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4

從一八四五年七月四日到一八四七年九月六日,梭羅獨自生活在瓦爾登湖邊,差不多正好兩年零兩個月。瓦爾登湖不僅為梭羅提供了一個棲身之所,也為他提供了一種獨特的精神氛圍。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塊真正屬於自己的地方,這塊地方可能並不是我們現在正匍匐的地方,但並不是我們每個人都會出發去尋找它。它不僅是我們身體的棲所,也是我們心靈的故鄉,精神的家園;它給我們活力,給我們靈感,給我們安寧。

世人不斷致力於佔有更多的東西,往往用一些接近貪婪的手段,而梭羅用文字佔有這片湖泊的所有風景。就像一個詩人,在欣賞了一片田園風景中的最珍貴部分之後就揚長而去,那莊園主還以為他拿走的僅只是幾枚野蘋果,詩人卻把他的田園押上了韻腳,拿走的是最精華的部分——文化。這種購買付出的不是金錢,而是比金錢更寶貴的東西,它付出的是一顆摯愛的心,還有體力,它得到的自然也更珍貴。

回到自然中去,做一個自然中的人,一個自然的人,去感悟自然的妙處,領略自然的真諦,這是梭羅一生的追求。生活越簡單,宇宙的規律也就越簡單。他依靠的是自己,自己耕作,自己收穫,感受四季的變化,為春天的到來而歡欣。他傾聽,他真正體驗着自己,把美學貫徹到他的生活、他的寫作中。梭羅帶給我的體驗,並不止於這本散文集,並不止於墨香之下的文字,更多的是一種內心的觸動,和心靈的感動。梭羅,他彷彿與我生活在平行世界,我無法踏上他走過的路,但感謝他讓我知道了一種與自然相融合的人生體驗,他讓我領會到一種拒絕平庸的生活態度是多麼珍貴和純粹。同時他也讓我相信,如果我與眾生的步伐不一致,那也許是因為我聽到了生命的另一種鼓點,遵循的是生活的另一種節拍。他讓我不再害怕與別人不一樣,他讓我更加堅信生活本純粹,他讓我看見自然、觸摸自然、聆聽自然,他讓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動,他是梭羅,他是靜靜站立在瓦爾登湖畔的梭羅,他是被大自然愛着的梭羅。

瓦爾登湖,我沒有去過,不知道那是怎樣一個湖,不知道它今天是否變成了某一個人的產業,可是我知道,世界上只有一個瓦爾登湖,那是梭羅的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5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該書出版於1854年,梭羅在書中詳盡地描述了他在瓦爾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過兩年又兩月的生活以及期間他的許多思考。

美國的19世紀是個輝煌的時代,一大批作家都深受超驗主義的影響,主活在這一時代的梭羅也不例外。作為這個時代的代表人物,梭羅對超驗主義更是身體力行,《瓦爾登湖》就是他這一思想的體現,它是一部藴含了深刻哲理的散文。細細讀過《瓦爾登湖》的人都有體會;他是在探求怎樣實實在在的生活,怎樣體驗與經歷有意義的生活,為自己,也為他的市民同胞,還有當時與後來的讀者們。

瓦爾登湖主要內容簡介

一、《瓦爾登湖》內容簡介

《梭羅遠離塵囂,他想在自然的安謐中尋找一種本真的生存狀態,尋求一種更詩意的生活。《瓦爾登湖》一書,詳細地記錄了作家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裏的日常生活狀態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開荒種地,春種秋收,自給自足。他是一個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與自然交朋友,與湖水、森林和飛鳥對話,在林中觀察動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邊釣魚,晚上,在小木屋中記下自己的觀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關注靈魂的成長,他驕傲地宣稱:“每個人都是自己王國的國王,與這個王國相比,沙皇帝國也不過是一個卑微小國,猶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團。”梭羅以他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人們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謂生活的舒適,非但沒有必要,而且對人類進步大有妨礙。

二、其他信息

1、《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記錄,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裏的所見、所聞和所思。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變化,小到兩隻螞蟻的爭鬥,無不栩栩如生地再現於梭羅的生花妙筆之下,而且描寫也不流於表淺,而是有着博物學家的精確。

2、該書崇尚簡樸生活,熱愛大自然的風光,內容豐厚,意義深遠,語言生動,意境深邃。

3、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美國作家、哲學家,超驗主義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廢奴主義及自然主義者,有無政府主義傾向,曾任職土地勘測員。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6

這本書的封面上有這樣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片:兩行向遠方延伸的鐵軌中間,立着無數挺拔的大樹。這是否是本書在以一種含蓄的方式暗示着我們別的一點什麼?梭羅説:“來到這片樹林是因為想過一種經過省察的生活,去面對人生最本質的問題。”我在想,在現實的世界裏,現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環境之前,是否也該多一些自省與自察?

由此,《瓦爾登湖》在閲讀空間中佔有兩個起點和終點,那就是心靈和現時代。

關於梭羅,我是很矛盾的。我在認定他有着老者的平和睿智的同時,腦中又時時會浮現出這樣的一個身影:一個孤獨的孩子,獨自漫步湖邊或徜徉林中,沒有驚慌,也不顯無助;看着那蓬勃華麗的生長着一切,內心充滿着喜悦,似乎他也參與了創造,他也可以隨之生長起來。那份自在自得讓他儼然成了山林之王;然而他又斷不肯凌駕於萬物之上的,他只想做自然永遠的孩子。

梭羅原是個要在人世有所作為而不是個出世的人,然而在兩年多的湖邊生活後,他看破了“紅塵”,感到人世擾擾,榮華富貴,不過是一個人的貪婪,他要對之心平氣和,一無所求。是啊,他是自然的孩子,但這不是一個對世界的新奇嘰嘰喳喳叫囂個不停的孩子。我常常驚詫於他的那份好奇與平靜。他靜靜地打量着一切,不管是喧囂的城市,還是靜謐的山林。他靜靜地思考,思考着人類偉大的創造力,也思考他們唯我獨尊的行徑。他是人類的尊者。他擔心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會隨着人們功利目的下的發展而消逝,瓦爾登湖也將要成為記憶之湖。甚至記憶都會淡去,直至不復記憶。當然,一個人從對人世有所求到無所求,這是一場艱難的心路歷程。在這個豐富多彩的時代裏,要一個人對生活無所求,那是苛刻,但對“所求”多一些節制,則是理性。在越來越考究的生活中,心靈的羅盤仍固執地指向簡單和質樸。他相信:人類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純美天性。所以熱情地謳歌着心中的女神——瓦爾登湖,這又何嘗不是每一個人心中應保留的一塊聖地呢?

現代生活給人類提供了幾乎隨心所欲的舒適,水泥建築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潔少塵,而地下水卻在不斷地下沉,天空出現臭氧空洞,酸雨腐蝕我們的視覺。我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時,又給自己埋下了生態陷阱,因而只能用迴歸自然來安慰自己的無奈。我們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時,敬畏自然,崇拜甚至神化自然,而作為子孫的我們,卻顛倒過來,蹂躪、奴役、稱霸自然。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7

《瓦爾登湖》是美國散文作家梭羅的代表作,而且這部散文集,可以説是聞名世界,為此也讓瓦爾登湖變成了,全世界人們關注的一個景點。對於現在的很多人來説,可能已經不再讀散文,其實不要説散文,即使是那些偉大名著,那也是不願意再去讀了,畢竟讀這些也賺不了錢。現在又是一個以金錢至上的時代,讀書已經沒有了意義,不過對於少部分人來説,也還是願意花一些時間,去讀一些書,為得就是能夠提升自己,使得自己變得更加優秀。不管讀書的目地何在,但是對於喜歡讀書的人來説,那麼讀書就是一種幸福,一種享受。

讀《瓦爾登湖》就能夠體會到這種讀書的幸福和享受,這部散文集,可以説是寫得非常的有詩意,如果你能夠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去讀,那麼肯定會有所收穫。

梭羅為了逃離城市的喧囂,一個人去到了瓦爾登湖,在那裏自己動手蓋房子,自己動手種糧食和菜,他的這部散文也正是記錄了他這些瑣碎的事情,再加上他對於自然,對於人類的思考,使得這部《瓦爾登湖》,成為一部偉大的散文作品。

相信只要讀過《瓦爾登湖》的人,那都會有一個感覺,這部散文作品,非常的安靜,他是一部能夠讓人內心安靜下來書。無論你是在什麼樣的環境裏,只要能夠認真去讀,能夠融入到作者所寫的那種環境裏,那麼周遭的一切,也都會在你的視線裏消失,你會變得非常的輕盈,會覺得自己是置身於某個人間仙境,在那裏看到梭羅像一個苦行僧一樣,一個人生活在那與世隔界的地方,過着心若旁鶩人生活,其實對於現在的人來説,捨得離開城市,那已經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了。如果要他們也像梭羅一樣,一個人去到一個與世隔界的地方生活,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説,舒適安寧的生活,才是他們的最終的目標,你的奮鬥,也都是為了這一切,也都是為了能夠賺上許多的錢,可以過上比別人更好的日子。當然對於一個人來説,這無可厚非,但是這個社會,現在已經不僅僅是錢了,而是人們已經都沒有喪失了最底的道德底線,為了錢,可以去做任何的事情。

無論是誰都好,即使是再多的錢,那又如何呢?

到了最後,還不是塵歸塵,土歸土,一切都將是會結束。

《瓦爾登湖》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它對於人類來説,有着一種啟迪的作用,它告訴我們人類,要珍愛這世間的一切,要尊重任何的生命,當然也包括我們身邊的一片樹葉或是一棵草。

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説,《瓦爾登湖》那就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夢,一個完全烏托邦式的夢,尤其是對於當下的人來説,沒有幾個人能夠真正的做到心如止水。

説到底,只要我們多一分愛,少一分殘酷,那麼這個世界,也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8

曾國藩曾經説過:“看書猶如攻城略地,開拓土宇”。我非常喜歡這句話,認為它非常形象,閲讀時獲取知識與攻城略地的成就一樣“過癮”。這是唯心的臆想與感受,在功利主義氾濫的時代總是顯得天真和幼稚,但或許正是這份天真與幼稚,我們才能讓精神的羽翼得以不斷豐滿,才能飛向有詩、有夢的遠方。

人們時常會在成功與失敗、得意與失意、清醒與茫然、希望與絕望中,糾纏、矛盾、掙扎。不管你此時是怎樣的狀態,如果你選擇閲讀,我認為一本書總能給你帶來想要的心靈歸屬感。而我就選擇的就是美國作家梭羅的《瓦爾登湖》。

19世紀的美國,經濟迅猛發展,拜金主義與享樂主義思潮氾濫,刺激着人們對財富瘋狂的追逐,工廠的`濃煙取代了裊裊炊煙,高樓的聳立取代了鬱郁的森林,機器的轟鳴取代了婉轉的鳥鳴,身在當時的美國,大多數的人們的精神空間受到侵襲,緊接着就是精神城池的座座淪陷,但是面對這些,梭羅依然選擇“拒降”。他要徹底的擺脱無數的羈絆,他想要過他想象中的幸福的生活。1845年3月,梭羅借來一把斧頭,走進瓦爾登湖邊上的森林裏,開墾自己的田地,建造自己的房屋,這裏沒有工業社會的喧鬧,沒有現代社會的浮華,他與森林、飛鳥對話;他在船上釣魚、吹笛…他驕傲的宣稱:“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國王”。

梭羅用温暖的文字記錄下他在瓦爾登湖長達兩年的時間裏的生活狀態、思想感悟與重塑自我的心路歷程,他説:“從瓦爾登湖的水波中可以測出自己的天性的深淺”。湖水就像一面鏡子,太多的人從中看到了自己被扭曲的本心,卻有太少的人能真正拂拭心境,放下束縛靈魂的東西。但是梭羅做到了,他在大自然中真正明白了生命的博大,崇高與神聖。他用熱情的詩句歌頌“瓦爾登湖”他心中的“女神”,他的“情人他這樣説道:“這不是一場夢,卻用於裝飾一行詩,我不能更接近上帝與天堂,甚於我之生活在瓦爾登,飄過的風是它的水,它的沙,而她最深邃的僻隱處也高高的躺在我的思想中”。

我羨慕這樣的詩句,更羨慕沉浸在這詩境中的梭羅。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9

花了一個週末的時間,終於把這本枯燥的書看完了!

《瓦爾登湖》是作者亨利。梭羅寫得一本散文集,主要內容是作者遠離塵世的喧囂,在瓦爾登湖邊上的森林裏過了兩年與世無爭的生活。

通過作者描述的如何通過自己的勞動實現自給自足的生活,如何與大自然相處,在沒有文明的生活中體會那種純粹的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時光。作者批判了現實社會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在追求功名利祿以及一切看似很重要的東西,實際上一切都是浮雲。拋開表象去看實質,我們大多數人追求的東西都是沒有意義的,而我們為了追求這些沒有意義的東西卻舍掉了太多本該有的樂趣。作者用了絕大部分的篇幅來描寫了季節更替,山川湖水,飛鳥游魚等等自然現象,囉裏囉嗦説了很多很多,讓人看了很想睡覺。可能是因為翻譯的原因,或者作者想表達的就是觀察大自然的種種、與大自然相處本身就是一種很享受的事情,而這種樂趣需要去體會了才知道。

也許是因為我正處於作者批判的這樣一個社會中,自己也是這樣一個社會的產物,儘管我能明白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但是內心還是很抗拒的。我想我們每個人內心醜陋的一面不也是我們的真實狀態嗎,不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嗎?從達爾文的進化論來説,既然人類成為了地球上表面上的統治者,那所有人類正在發生的行為,所謂好的還是不好的,不也是進化的結果嗎?換言之,也是自然的結果。現在人類倡導的人和自然和諧相處,保護動物等等也是自然的結果。作者所倡導的那樣一種生活方式是要人類都回歸到一種簡單原始的生活狀態去,這樣就會減少很多痛苦。的確,人生中的很多痛苦都是自尋苦惱,所謂變苦、行苦都是,只有苦苦—生老病死是無可奈何的苦。然後,從另一個角度來説,所有這些痛苦都是我們為了追求所謂的功名利祿而付出的代價。如果我們寧願承受這樣的痛苦去追尋我們所想要的東西,我們承擔這個後果和代價去追求那些我們想要的結果,這不也是理所當然的嗎?

從這個角度來看,作者所描述的和我所説的形成了兩種極端。一種是類似犬儒主義的拋去世間一切枷鎖迴歸自然的狀態,一種則是主動承受社會強加給我們的枷鎖去追求世俗眼光中的功名和財富。其實各有利弊。作者所説的那種生活可以讓個人昇華成一種哲學的範疇,然而這樣社會就不發展了,文明也不進步了。而我所説的那種生活狀態其實是如今大部分人正在承受的,雖然能獲得某些方面的滿足,然而卻要承受更大的痛苦以及心靈的折磨而不得解脱。

想到這裏,我突然想到我們所尊崇的各類主義,佛家,儒家,拜金主義等等。以前從來沒有好好想過自己需不需要尊崇一種主義,現在我想是時候好好了解一下儒家了。我想孔子的儒家思想真正是做到了中庸之道,在一個大的禮制的環境下不過分的追求自己的抱負。

《瓦爾登湖》這本書中其實作者也多處引用了孔子的話,這多多少少讓我有些吃驚!而且作者的意思中國人是自以為是的,會不會是因為作者知道20xx多年前的中國人就已經擁有了這樣的智慧,所以現在變得有些自以為是了呢?又或者,作者就是通過這樣一種極端的生活方式的描述來喚醒現實生活中被矇蔽的我們呢?我因為讀書比較少,所以不敢妄加評價。既然這麼多人推崇這本書,必然是有一定的道理吧?我還要多加修煉,多讀書,多學習,才能體會這本書中的奧妙所在。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0

本書記錄了作者隱居瓦爾登湖畔,與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園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異歷程。它被稱為“塑造讀者人生的25部首選經典”。是一本極為優秀的人生哲理書。通過這本書,我們不僅可以接觸到大量的動物和植物學知識,還能瞭解到更多的人文、地理和歷史知識。閲讀它,我們能在平凡與簡單中真切感受生活的意義與趣味,也更能感受寂靜之美。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1

“一個人只要充滿自信地朝着他夢想指引的方向前進,努力去過他心中想象的那種生活,那他就會獲得在平時意想不到的成功。他會把某些事情置諸腦後,越過一道看不見的界限;在他周圍與內心深處會確立一些新的、人人懂得的更加自由的法規來;要不然,舊的法規加以擴充,並從更加自由的意義上獲得有利於他的新詮釋,而他就可以獲得高一等生靈的資格生活。他的生活越是簡單,宇宙的法則也會顯得越簡單,孤獨將不成其為孤獨,貧困將不成其為貧困,懦弱也將不成其為懦弱。如果你造了空中樓閣,你是不會徒勞的;樓閣本該造在空中。現在已是給它們打下基礎的時候了。”

這是一本一百七十年前的書,我從大學的時候就一直想看,講真,雖然我沒能從頭到尾的平靜下來,但我相信曾經認識的人説過的一句話:一本書裏面哪怕只有一句話讓你有收穫,那也就夠了。

這本書裏很多描寫都很美很美,也有很多很枯燥,希望當我老了,可以住在一個像瓦爾登湖那樣還沒被破壞的大自然裏,想念大自然。

親愛的自己,不要去追求物質上的什麼東西,好好探索你的精神世界吧,,願你更加寧靜,更有智慧,更加篤定從容。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2

讀書能使人靜下來,但這本書,只能先靜下來然後再讀。它不是小説,沒有引人入勝故事情節;它不是哲學著作,沒有嚴謹的邏輯順序;它不是專業理論,沒有讓人必須集中精神才能理解的種種專業術語。我覺得它就是是一本獨特的樸實的真誠的生活日記。剛開始的瑣碎讓我抓狂,然而抓狂過後,我獲得了極大的平靜享受。梭羅的文字有使人沉靜的力量,有使人緩慢上癮的魅力,甚至閲讀已不再是閲讀,而是與多年未見的老友面對面的對話交流。

有人説,《瓦爾登湖》是梭羅追求絕對自由的體現。而我沒看到什麼追求,只看到一個不被物質束縛、不被工作限制、不被情感羈絆,用豐富的精神世界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作支撐,隨心所欲的過着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強者;我只看到,簡單的生活,果真是觸手可及。

種豆,翻土,除草,自給自足;獨居湖畔,淨幾明窗,散步閲讀,親近自然,日子過得悠然自得;泛舟湖上,隨風飄蕩,半睡半醒,無所事事的心安理得。離羣索居,沒有塵世的紛擾;滿足於基本的生活所需,沒有慾望的糾纏;強大豐富的內心世界,沒有對人際交往的依賴。心放開了,心強大了,簡單的生活,自然就來了。

住處,不要求豪華氣派,能遮風避雨,能滿足基本的衣食起居就行;食物,不要求多麼精緻上檔次,天然無污染(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能填飽肚子就行;錢財,不要求什麼富可敵國有剩餘,能滿足基本飲食、穿衣需求即可。“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這是梭羅給我留下的最生動的印象,很具有中國風的儒者形象。而且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有不少地方引用了中國儒家經典的語句,令我甚是好奇。當然,在這裏只是提一下我的好奇,並不作深入的探究,畢竟功底遠遠不夠。

鄉情,親情,愛情,友情,家庭,身份,責任,別人説……我們深陷其中,難以自拔,總感覺生活受困的地方太多,細想想,這些受困,都是自己給予的,逼迫着自己為別人而活。可是,是否想過,如果我們不為自己而活,誰又會真正為我們而活?有人會説,我們為別人而活是因為別人也在為我們而活。那麼何不痛痛快快的,各自活成各自想要的樣子?你也許會認為這是我自私的想法,但又有誰不自私?人生有限,生命只能活一次,我憑什麼要為世間的你我他考慮那麼多,而不去嘗試其他可能,而不去真誠的面對自己,面對生活?我為何非要跟着大眾跳入困惑的牢籠之中?與其虛偽的無私,我寧願選擇真誠的自私。

如果覺得生活複雜,生活勞累,那可能不是慾望過多,就是迷失了自我,在勞心費力的活成別人眼中的樣子,再或者,是內心不夠強大,沒有勇氣抵擋寂寞孤獨,無法獨立行走於世間。因為簡單的生活,本來就是觸手可及的,無需糾結。

讀罷此書,一首古詩文浮現言前,久久不散: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3

《瓦爾登湖》一書又稱為《或林居紀事》,為作者住在瓦爾登湖畔的林居實錄,書中充滿了田園魅力,足以激勵數以百計的讀者退隱山林,或傍湖築舍,竟相效仿這位賢哲俊彥的生活模式,而這位“閒者”就是新英格蘭著名作家,美國生態文學批評家的始祖——亨利。戴維。梭羅。

梭羅,1817年7月12日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康科德鎮的一個商人家庭,康科德四季風景如畫,梭羅經常喜歡到野外去,獨自徘徊在樹林花草、鳥獸魚蟲之間,與大自然結下了不解之緣,為以後寫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在我看來,《瓦爾登湖》不僅僅是講述作者種莊稼、在蔬菜、過着獨立不羈、悠閒自在的生活,還是在探索人生的真諦,思考人與大自然的關係這些深要問題。同樣是描述自然生活,《瓦爾登湖》和《魯濱孫漂流記》有相同之處,但也有巨大的不同之處,《魯濱孫漂流記》是一部虛構小説,而《瓦爾登湖》乃是名副其實非虛構作品,將作者的親身經歷描繪的栩栩如生,讓人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人生的真諦,就此點,兩者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作為藝術品的《瓦爾登湖》,在美國已被公認為現代美國散文的最在範本。《瓦爾登湖》的風格,若與同時代的作品,比如説,具有寫作天才的霍桑,梅爾維爾,愛默生等人的作品相比,都是迥然不同,那主要是梭羅這種獨特的體裁頗具20世紀的風格。當然《瓦爾登湖》的主題,顯而易見,寫的是19世紀的人和事,然而妙就妙在,作者對字句文體選擇似乎有點超前,頗具20世紀的風格。句子寫的率真、簡潔,一掃早期的那種漫無邊際的文風,而且用字極其精當,富有實體感,幾乎不用模糊抽象的綴字,這也是梭羅在當時獨具一格的寫作風格。

在此書中,我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梭羅不論是對紅黑螞蟻大戰,還是對灰背隼、紅松鼠、獵狐犬等的描寫,總是那麼繪聲繪色,那麼引人入勝,那麼令人流連忘返。在寫作手法上,我也發現了作者不少的獨創之處,特別是“比喻”的應用,非常的形象到位,令人回味。在此書中,我還親身領略了梭羅的幽默,他的幽默不見張揚,就像喜劇那樣通俗易懂,它不僅使我看在眼裏,心情輕鬆愉快,乃至忍俊不禁,而且還像斯威夫特、伏爾泰、馬克吐温的幽默,令人深省。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4

最近,我閲讀了美國作家的著名散文集《瓦爾登湖》,給我帶來了深刻的啟發,這本書雖然是以散文的形式寫作的,但其中藴含的哲理卻是非常豐富的有內涵的,可以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啟迪和指導,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美好。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摘抄好詞

天真無邪、歡喜若狂、純潔無暇、聽天由命、乾淨利落、無藥可醫、自得其樂、吹毛求疵、萬事萬物、清清楚楚、自由自在、招搖過市、我行我素、千辛萬苦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摘抄好句及感悟賞析

1、時間決定你會在生命中遇見誰,你的心決定你想要誰出現在你的生命裏,而你的行為決定最後誰能留下。

賞析:這句話意義深刻,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生命的長短對我們每個人來説,都非常重要,會讓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而我們的價值觀和心態決定了我們對什麼人更加親睞和喜愛,希望他們能夠出現在我們的生命力,而我們的行為決定了讓誰留下,或者誰願意留下。

2、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這就是真正的知識。

賞析:俗話説“人貴有自知之明”,意思就是説,我們需要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能力,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心裏該有一本賬,這就是真知。

3、所謂的聽天由命,是一種得到證實的絕望。

賞析:聽天由命往往是一個人在被生活打擊得頭破血流之後,對生活的絕望,或者説是對理想的絕望,因為生活已經證實了他們的理想無法實現。

4、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得下,他越是富有。

賞析:俗話説,大丈夫能屈能伸,就是説能夠放得下,讓後抓住機會再圖進步,這樣每一次進步,就能得到收穫,就會變得更加富有,其實這是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

5、為什麼一桶水放時間長了會變臭,而水凍成冰以後就能永遠保持甘美呢?哲人説,這就如同情感和理智的區別。

感悟:這句話告訴我們,為人處世,需要冷靜理智的行動,而不能感情用事,因為感情用事的結果,往往是不明智的行為,衝動的行為會帶來無可挽回的結果。

6、愛情無藥可醫,唯有愛得更深。

感悟:梭羅的這句話是對愛情的深刻總結,告訴我們,愛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一個人不愛另一個人,那麼無論怎麼追求都是沒有用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愛得更深,將其埋在心底。

7、智慧和純潔來自努力,無知和縱慾來自懶惰。

感悟:我非常信奉一句名言“越努力就越幸運”,因為努力會讓自己變得更加有智慧,會更加自愛,內心也就更加純潔了,而這樣的人一定是非常可靠的,自然會得到更多人的信任,會越來越好;反之,懶惰則會把人帶向糟糕的一面,泥足深陷,需要謹記。

8、大部分時間內,我覺得寂寞是有益於健康的。有了伴兒,即使是最好的伴兒,不久也要厭倦,弄得很糟糕。我愛孤獨,我沒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

讀後感:這段話讓我想起了世界名著百年孤獨中的一句名言“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真正永恆的,即便是思想,在不同的時代,可能意義就不一樣,也有可能變得毫無價值,而歲月也從來不會饒恕任何一個人。

9、一個人若能自信地向他夢想的方向行進,努力經營他所向往的生活,他是可以獲得通常還意想不到的成功的。

讀後感:王國維先生曾説,凡成就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然經歷三個階段,而第一個階段便是立志,也就是我們所説的夢想,人一旦有了夢想,並不斷的往前進步和奮鬥,總有一天,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時間從來不曾虧待每一個努力的人。

10、善是唯一永遠也不會虧本的投資

讀後感:我們常説,好人一定會有好報,這其實是類似於佛家對因果關係的總結和思考,在這個世界上,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為人處世,就是要成為一個受人信任的人,這便是善。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5

梭羅的《瓦爾登湖》,有一種治癒的魔性,是一種來源於自然,又迴歸於自然的治癒能力。全書浸潤在一股簡單而又真實的氣氛之中,恬淡寧靜,讓人的心靈甘於沉寂,於無聲處體悟那種徜徉於山水竹木的詩遠情懷。

在他的筆下,瓦爾登湖彷彿擁有了生命,那座小木屋,不僅滿足了讀者的幻想,更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拷問心靈的場所,一個在物慾橫流時代裏的中流砥柱。梭羅生活在一個工業文明突飛猛進的時代裏,科技進步帶來的物質享受讓許多人都迷失了方向,甘願沉淪在城市裏,以犧牲自由和踐踏人與自然的平衡作為代價的。作者敏鋭地洞察到了這一弊端,並決定用自己的努力,去喚醒沉睡在人們心底的,尚未泯滅的良知,進而改變那種重物質,輕精神的浮誇世風,從而完成一個時代的救贖。

隱居避世可以説是一種逃避,一種對於現實宣泄不滿的表達方式。不同於五柳先生的桃源卧夢,籬菊養心,這種身處時代洪流之中,而無可奈何的無力感,深深刺痛了我的神經。五柳先生的避世是一種隱晦的入世,他無時無刻不想重回朝堂之上,為了他的理想而堅持着,看似平淡的外表背後是一顆火熱的炎炎赤子之心。而梭羅則不同,他的遠離則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深深的絕望。這種莫名的痛苦無從言説,別人不懂,也不願意懂。他唯有向自然傾訴,像那一片蔚藍的,毫不參雜半點塵世渣滓,空明如洗,澄澈似練的瓦爾登湖傾訴,訴説着他那綿綿不絕,如泣如訴的動人回目。

遇見瓦爾登湖,是梭羅的夙願。別人稱他“自然隨筆的創始者”,倒也是名副其實。在康科德的小木屋裏,他完成了他的超驗主義的實踐,在這種依山傍水的環境裏開始他的靈魂之旅。他相信自然是有靈性的,必然能夠讀懂他的心聲。到處是工業化氣息的城市裏,自然早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人們為了活着四處奔波,這一切讓他感到窒息,生髮出對於生的恐懼。為此,他選擇遠離,選擇了犧牲優越,地位,以此來成全精神的完全解放。他曾經説過:“你走出了失望之域,又走進了絕望之鄉。只有我們醒着,黎明才是黎明。”多麼貫徹人心的肺腑之言啊,這種蘇格拉底式的曠達與自信,鼓舞着一代代人勇敢追逐心靈的光明。

透過《瓦爾登湖》,梭羅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真實的幻境:寂靜,空靈,人與自然和諧相依。這不僅是對於現實的抗爭,對於未來的展望,更是作者為人類所勾勒出來的一種理想的思考模式。人來自於自然,終歸於自然,必然要憑着一種皈依自然的勇氣,簡簡單單的生活,而不是苟延殘喘地浪費它的饋贈。他用他那細緻而又精微地筆觸講述了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真實,並且自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shu/drw6n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