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書筆記 >

經典讀書筆記(15篇)

經典讀書筆記(15篇)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經典讀書筆記,歡迎閲讀與收藏。

經典讀書筆記(15篇)

經典讀書筆記1

對史鐵生這個人我是瞭解少之又少,説來慚愧,只知他是一個年紀輕輕就廢了雙腿的倒黴作家。儘管他那本《我與地壇》大名鼎鼎,卻不曾入得了我的法眼。第一次有了想讀史鐵生書的慾望是見着程浩在《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裏面有談到過他,説一想不開就會去看《我與地壇》,也算不清看了多少遍了,大概有百遍了吧。當時看到那段話就目瞪口呆了,是一本怎麼樣的書才能讓讀者讀過百遍呢?我想程浩身上必定有一部分像極了史鐵生,也許説就是以史鐵生的思想,生活軌跡為基礎的分子所組成的會更為恰當一些,不然程浩如何能在《我與地壇》中一次次找到自己瞭解自己呢?史鐵生那句命運嘛,休倫公道!,不知給程浩帶來了多少生的希望,才讓他由衷發出感慨,不幸與幸運都要有人承擔才行啊。”孩子,這不是別的,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在史鐵生最為失魂落魄的日子裏, 他來到了上帝為他苦心安排的棲息場所,一座廢棄的”古園“,荒蕪冷落的.地壇。第一次搖着輪椅進入地壇時他就明白了,這是一個他能逃避一切痛苦憤怒的地方,一個能讓他”默坐,呆想“的港灣。在這裏他能忘卻最狂妄年齡的一切不幸,推開耳邊的嘈雜,窺看自己的靈魂。陪伴他揮灑青春的是它,荒蕪並不衰敗的地壇。當寂靜陽光平鋪把道路上每一個坑窪映照地燦爛之時,史鐵生在頹牆邊看書,當那對煞羨旁人的冉阿讓和柯賽特在沿着地壇漫步時,史鐵生在荒草旁寫作。當彼岸的旭日升起此處的夕陽收起蒼涼殘照之際,鐵生在這專心致志地思考。

經典讀書筆記2

在語文課上,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對周國平的《妞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隨之就讀起了這本書,這是一本記載妞妞的苦難和父親的無奈。

首先從主人公妞妞説起,這個曇花一現的小生命,剛生下來就被查出身患絕症,在父母的陪伴下,度過了短暫而又幸福的人生。從她身上我們看到了對生活的熱愛和憧憬,但她還沒來得及好好看看這個明亮的世界,在她短暫的一年裏,只在自己烏黑的小世界裏尋找方向,這種感受相信我們是無法體會的,她讓我們有敬又哀。我想這就是命運的不公吧,原本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每天過着無憂無濾、快樂精彩的童年。而不是獨自一人承擔病魔的折磨和病痛,每天都生活在黑暗世界裏,老天爺你為什麼這麼的不公啊,我深深地為妞妞打抱不平,可是這樣也於事不補啊!並不能為她減少痛楚。可我們打心眼兒裏敬佩你,在我們心裏你是最堅強樂觀、懂事可愛的`小妞妞,我們永遠都記得你。但對於父親,我感到十分悲痛,在女兒患病期間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她一天天消瘦,一天天被病魔吞噬,自己卻幫不上什麼忙。儘管她有時被病魔折磨地睡不着覺,常常半夜疼痛地哇哇大哭,那種感覺真是心如刀割,想讓女兒去做手術,又害怕更早的失去她,畢竟手術成功的機率很少。在這裏我終於深深地體會到什麼是無奈,尤其是對親情,在這裏我只能對您説一聲節哀順便,您真的很偉大。

當翻到末頁時,我此時此刻的心情再也無法用任何詞彙形容,我只能説命運就是如此,並不是人人都能掌握。

經典讀書筆記3

今年暑假,我看了《世界未解之謎》。這書的內容令人驚奇、有趣、恐怖。我讀的愛不釋手。

這本書主要講解了當今中國和世界上最新奇,最有趣,最難解又最引人遐想的未解謎題。有禽獸鳥蟲的,有花草樹木的,有奇人怪事的,有天空中海洋裏的奇象怪事……令人目不暇接,讓我初次領略大千世界的無窮魅力和無限奧祕!

在書中,最不可思議最令我驚訝的是美國有個人,1985年出生的時後就吃了個監視器,五歲時又吃了個電風扇。十歲時就吃了個冰箱,和洗衣機。後來他看到什麼電器就吃什麼。有一天他把一架飛機零件拆下來吃掉,看到這裏,我覺得非常驚訝這個人真是特殊的人,這麼多電器吃進去他的胃怎麼消化的了呢?我長大一定要解開這個謎。

還有“UFO”治病之謎也很有趣。發生在法國的1975年的'一個晚上,三更半夜突然飛來一架“UFO”發出了綠光。這時一羣快要死的人恢復了健康,可以再活一百年。手斷、腳斷、瞎眼的病人照到了綠光,一下子就全恢復了。這是多麼神奇的治病方法。

讀了這本書,我已經明白了許多,比如:蜘蛛總是在早上把網拆掉,到了傍晚,又把網一點一點地織起來,而且是那麼得均勻;狗被毒蛇咬傷後,它自己會到野外尋找解毒草……

儘管我已經讀完了這本書,但我還是有很多的疑問:動物們為什麼要冬眠?植物怎麼會有血型?流星雨是這樣形成的?為什麼人體會發光?地球的年齡究竟有多大?植物為什麼要自衞能力?為什麼人體會自燃?還有許許多多古老的神祕傳説……

這本書真奇妙!

經典讀書筆記4

“人們早在知道什麼是辯證法之前就已經會辯證地思考了”恩格斯如是説。我一直對哲學有着濃厚的興趣,在正式接觸哲學前,我聽過不少的哲學故事,或者應該稱之為“哲理故事”,我對哲學的理解很簡單——這是一門能把簡單問題複雜化,再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最後使人豁然開朗的學問。隨着理論知識和人生閲歷的增長,哲學之門向我打開了,我試着走進去,窺探這個神奇的世界。於是我在圖書館裏“淘寶”,想找一本富有中國哲學智慧的書。手指在一本本書脊上劃過,最終停留在《論衡》上。

我記得國中的課本上有一篇《訂鬼》,正是選自王充的《論衡》。那時我覺得此文的作者思想真是非一般的前衞,要不是通篇古樸艱澀的文言文,我不會想到作者竟生活在距今近兩千年的東漢年代。在那個對自然無比敬畏與崇拜的年代,王充用了三十年的時間寫成“疾虛妄”的《論衡》,對居於漢代儒學核心的“天人感應”説進行了批判,對當時人們的迷信思想進行抨擊。《論衡》的大多數觀點是對現存秩序的背離和否定,是對現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對抗,這用我們今天的話説是“反文化”。提出這樣一種難以被當時大多數人認同的觀點,王充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異端”。但我對王充卻是充滿崇敬,他能堅持獨立思考,思想超越了自身所處的年代,這是怎樣的前瞻性和預見性,敢於闡述自己的觀點又需要多大的勇氣!

我讀《論衡》後感觸最深之處有三:其一,對自然災害和奇異的自然現象解釋;其二,對人死後狀態的論證;其三,對歷史發展的初步探索。

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下,對很多自然現象無法解釋,就歸結於鬼神,由此便有了自然崇拜和“敬天保民”的思想觀念。《論衡》卻首先否定了“天人感應”的“天”的神祕性,還世界的物質性面貌。“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猶夫婦合氣,子自生矣”(《論衡·自然篇》),認為天地萬物(包括人在內)都是由“氣”構成,“氣”是一種統一的物質元素。“氣”有“陰氣”和“陽氣”,有“有形”和“無形”,人、物的生都是“元氣”的凝結,死滅則復歸元氣,這是個自然發生的過程。“世俗以為擊折樹木、壞敗室屋者,天取龍;其犯殺人者,謂之有陰過,飲食人以不潔淨,天怒,擊而殺之。”(《論衡·雷虛篇》),古人認為電閃雷鳴是“天怒”,是上天對人的懲罰。而王充則認為這些都是“虛妄之言”。接下來就抽絲剝繭,層層論證,指出天是沒有意志的,也不會通過自然災害來警告人。日食、月食、打雷、下雨,都是自然現象。這對當時“君權神授”的思想的衝擊之大,可想而知了。《論衡》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雖然只是一種可貴的猜測,並沒有科學依據,但堅持了唯物主義的基本方向,是一種偉大的探索。

王充是個無神論者,他在《論衡·論死篇》中説道,人與萬物一樣,都是由“氣”組成的,正如“囊橐盈粟米”,人死則“形體朽,精氣散”,就像“囊橐穿敗,粟米棄出”,精氣散盡,人就不再有形體,所以也就沒有人們所看到的人死而成的鬼了。他認為“人之死,猶火之滅也”,還説“計今人之數不若死者多,如人死輒為鬼,則道路之上,一步一鬼也”,用誇張的語言指出“人死為鬼”的荒誕,讓我不禁笑而深思。這是多麼難得的思想,即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大多數人依然難免會相信怪力亂神,覺得人死後會變成鬼魂,或行善,或作惡,與生人無異。古人卻有這等超越時代的真知灼見,實為難得。

王充在《論衡》中還有些體現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在《論衡·宣漢篇》中,王充對世人所認為的要天降“河圖”、“鳳皇”之類的符瑞才是太平之世的觀點進行理性的“疾虛妄”。他認為“太平以治定為效,百姓以安樂為符”,“百姓安者,太平之驗也”,判斷一段歷史時期是否太平,社會是否進步,是以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標準的,而不是看上天有沒有出現“祥瑞之兆”。這竟與我們現在的所倡的“三個有利於標準”不謀而合!根據這個標準,王充認為當朝是太平之世,因為大漢物阜民豐,猶勝商周,體現了歷史的'進步。這種看透歷史本質的洞察力讓我歎服。

除此之外,《論衡》一書還對實踐與認識的關係作了闡述,強調“效驗”,其核心思想近乎於我們今天所説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王充還注意到河道“殆小淺狹,水激沸起”(《論衡·書虛篇》)的現象,並以此作為説明湧潮現象產生的一個原因。這些科學的創見,對於有神論都是有力的打擊。

在《論衡》中可以看到作者王充是博採各種學術理論之長,糅雜了儒家、道家、陰陽五行家等多種學術觀點並加以理解創新的,此書有着極大的研究價值。當然,由於時代的侷限性,《論衡》依然沒有跳出“天命説”、“宿命論”的窠臼,他對一些自然科學問題的見解也不盡正確,但已經體現出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是這一時代的偉大產物。可見,一個人要有學術創新,必須以淵博的學識為基礎,同時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敢於質疑的勇氣。

讀《論衡》,我深深地為中國的哲學思想智慧感到自豪,中國自古無“哲學”一詞,也沒有專門研究哲學的派別,但卻有着豐富成熟的哲學思想,閃爍着智慧的光芒。《論衡》帶我走進了哲學大門的第一站,讓我領略到中國哲學的魅力,在課餘時間,我要再多看一些關於哲學的書籍,豐富我的知識,鍛鍊思維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為往聖繼絕學,為來世開太平”。

經典讀書筆記5

《聊齋》是一部思想藝術都具有獨特風貌的文言文著作,是我國志怪傳奇小説系統中的代表。它以短篇的靈活多變,把神話幻想與各種各樣的人與人生緊密而巧妙地結合起來,以幻異的形象結構刺貪刺虐,諷喻現實,美化愛情和種種人情,造成許許多多亦真亦幻,富於意藴的藝術世界,其中,《嬰寧》就是一顆璀璨的明珠。

在封建社會中,婦女所受的壓迫可以説是最深重的。自董鍾舒提出了“三綱”之後,婦女便被迫的變為社會的犧牲品。她們沒有參加社會活動的任何權利,甚至連説話和歡笑的自由也遭到剝奪。“笑莫露齒,言莫高聲”就是最“形象”的描述之一。嬰寧便在這樣的一個社會中誕生了。狐女所生,鬼母所育,嗜花愛笑,天真無邪,封建禮教的遠離,造就了一個像山花一樣爛漫、山泉一樣淨澈的少女。

作者着重於描寫主人公的外貌美和清純似水的性格。嬰寧一登場,作者就以十分傳神的'手法勾勒出嬰寧不同風格的形象。嬰寧愛笑,在自己家中,她笑得前俯後仰;嬰寧愛笑,在婆婆家中,她笑得簡直無法走路;甚至在婚典的禮堂上,嬰寧的笑讓在場所有的人都大驚失色。嬰寧坦率地將自己的本質性格暴露無遺,衝擊着被封建思想毒害的人們。作者滿懷着理想,將自己對於歸真返樸的人性的嚮往全全寄託在了這個小小的少女的身上。“雖故逗,亦終不笑。”

嬰寧來到了“人世”。黑暗、混濁毀滅了嬰寧,也毀滅了她的笑。沒有原因,就這樣的。停止了歡笑。

愛笑的純清少女嬰寧,在原先的生活環境中自由自在,想笑就笑,但到了“人間”後,卻再也無法笑下去了,作者再次用他的筆深刻地揭示出嬰寧所出的社會的黑暗。 在蒲松齡筆下,孤女嬰寧是一個頑皮狡黠、不拘禮法、善良開朗的美麗女子。作者通過敍述其與王子服的愛情故事,表現了對理想生活和美好人性的追求,對封建禮教和社會污濁的批判。

嬰寧愛花也愛笑。花是極其美好的事物,嬰寧在她的山村小居中種滿花草,嫁入王家,也給王家帶去了花的芬芳。嬰寧就像是花的化身,蒲松齡將她比作“笑矣乎”,山花般清淨,沒有解語花的造作。

嬰寧的笑容極具感染力,文中寫道“每值母憂怒,女至,一笑即解”。可見,嬰寧的笑也是很美好的。但這美好的笑,卻也正是對封建禮教的藐視,就連行新好禮,也因這笑而作罷,然而最終的結局卻是嬰寧不再笑了。美好皆因封建禮教而遭壓抑,讓為為此感到悵然。

嬰寧長於深山之中,不諳世事,性格里保留了天生的純真,但可想而知,在經歷種種黑暗之後,這份純真也不再會被保留了。

嬰寧這一形象的塑造,正是蒲松齡對封建禮教的控訴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嬰寧是一個狐女,在墳墓里長大,他能擺脱人世間任何的束縛,不受封建禮教的規範,不受庸俗的世間人情污染,天真無邪,純潔透明,,是現實生活中沒有的新人。王子服同樣是一個思想單純、感情真摯的男子,作家讓着兩個人自由的結合,曲折的表現了他對世俗婚姻的不滿。《聊齋志異》中的愛情故事不管是喜劇還是悲劇,人們都能尋着故事發展的線索,窺見其中包含的尖鋭的社會矛盾和深刻的社會矛盾鬥爭。

經典讀書筆記6

最後火滅了,可是雷鋒叔叔的手臂被燒傷了一大片。過不了幾天,天又突然變了,一連下了好幾天的傾盆大雨,洪水漫入大壩。雷鋒叔叔又投入到搶救大壩工作中去了,因鐵鍬脱手,他就用手挖——他雙手指尖被磨破了,小臂燒傷處剛癒合的皮膚也被劃破了,鮮血同泥水混成一片……當奮戰結束後,雷鋒叔叔便暈倒了,當他睜開眼時,衞生員勸戒他要好好休息一天,可是他卻説:“那怎麼能行呢?”又立馬投入到新的戰鬥中去了。

就是這樣的雷鋒叔叔,他完全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一心一意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奉獻着自己的力量。他把自己比喻成螺絲釘,他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看完《雷鋒》這本書,我不禁感慨:“在我們身邊,有多少個雷鋒在默默地犧牲自己?我們該怎麼回報他們呢?”對!我們應該向雷鋒叔叔學習,無私奉獻,樂於助人,我們要做有道德的一代活雷鋒!

經典讀書筆記7

《水滸傳》講的是有些英雄好漢被高俅、樑中書等奸賊逼上梁山;有些英雄好漢被吳用等人逼得走投無路,終於落草為寇;有些英雄好漢自己毛遂自薦······組成了梁山一百零八好漢,它們劫富濟貧、反對朝廷。

最後,宋江等人被朝廷招安,挑戰方臘等地之後,所剩無幾。

讀了這本章節小説,我覺得《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十分重義氣,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在所不辭。

由此,我想到了《三國演義》中主要的'三個結拜兄弟:劉備、關羽、張飛。他們自從桃園結義之後,互相照顧。假如有誰被人殺害或者是傷了,那麼,必定會有一個人為他報仇。這不是就跟梁山一百零八好漢一樣嗎?

他們都十分的重感情,好得如親兄弟一般,只要這種感情還在,那我們的世界將永遠快樂!

經典讀書筆記8

古人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每當聽到這些珍惜時間的句子時,我不禁想起了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匆匆》一文,使我思緒萬千,深受感觸。《匆匆》一文通過作者對時間流逝,生命的短暫的歎惋和思考,激勵人們要熱愛生命,珍惜時間,努力上進而寫的。“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在開的時候。”的確是這樣的:露珠兒幹了,有在晶瑩奪目的時候;太陽落山了,有再從東方升起的時候……

可我們的手中的日子就如石沉大海一樣,一去不復返。如:看電視的時候,時間從屏幕上跳過了;玩耍時,時間從歡笑中走過了;睡覺時,時間從身上跨過了……是啊!時間就是這樣特別,就是這麼不辭而別,飛奔而去了!時間老人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我們要同時間賽跑,抓住一分一秒的時間,在我們有限的生命長河裏努力學習,努力工作,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時間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啊!

經典讀書筆記9

今天,我看了一本十分有趣的書,名字叫:“冬眠”。我還從這本書知道了好多好多的小知識,這些小知識分別是:

1、冬眠是一種特殊的睡眠。在冬眠時:動物會一直睡上幾個月;它們的呼吸變得很慢;它們的心臟跳動也很慢;它們的體温降得很低。

2、黑熊一定是黑色的嗎?黑熊大多數是黑色的,但也有些是褐色、淡紅色,甚至有金色。

3、為什麼熊要吃這麼多?熊總是在秋天吃的胖胖的,這樣它就可以依賴這些脂肪度過寒冷的冬天了。

4、為什麼動物會冬眠?青蛙和蛇等動物冬眠;是為了避免自己被凍死。而熊這樣的動物冬眠,是因為它們在冬天找不到足夠的食物。(有些動物可以在冬天找到食物)鹿通常吃樹的嫩枝,兔子除了吃樹的`嫩枝,還會吃樹皮和樹葉。狐狸靠獵捕兔子過冬。

5、醒着還是睡覺?熊可以在冬眠期間短暫醒來,不過,它們依然處於安睡狀態。有些動物在冬眠期間醒來,這叫作:“輕度冬眠”。

有獎問答:

1、黑熊一定是黑色的嗎?

不一定,因為黑熊大多數是黑色的,但也有些是褐色、淡紅色,甚至有金色的。

2、為什麼熊要吃這麼多?

因為熊總是在秋天吃的胖胖的,這樣它就可以依賴這些脂肪度過寒冷的冬天了。

3、為什麼動物會冬眠?

因為青蛙和蛇等動物冬眠,是為了避免自己被凍死。而熊這樣的動物冬眠;是因為它們在冬天找不到足夠的食物。

經典讀書筆記10

我知道,這本書“童年”寫的是高爾基的童年,他小的時候爸爸就去是了!他的姐姐為死去的爸爸梳頭髮。而且,這本書讓我的感受最深!這本書很感動,我的.感受是:“最後一篇,他的母親死了!但不過他在文章裏這樣説到就這樣,我走進了人間,過上了另一種生活。”還有一句話:冷靜一點吧!人

早晚都要死的。人其實是小鳥一樣!逃不了這一關!這句話讓我感動。“這本書最後一章非常感人!”

經典讀書筆記11

▲我對魯迅的文章頗具好感,尤其是《野草》中《影的告別》《墓碑文》等文。

▲但……這是即興寫的詩,如有不足,請各位諒解

“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着跳着,跨過了滅亡的人們繼續向前進。”

哭得再狠又有什麼用

你總不可讓時間停止吧

一具屍體不會阻止生命的前進

你怕死

生命又不怕死

它跨過無數生命的屍體

微笑着繼續前進

當你看破紅塵

才知過往三十多年全是夢境

現在,你醒了

但你無法阻止撕破你面貌的時間

就像一具屍體不會阻止生命的前進一樣

我佇立於屍體堆積成的高山上

凝視着醉在夢中的人們

一頭巨龍在我身後

輕輕撫弄我的衣袖

到了13才知過往幾年權然是夢

才知我無法為世界做些什麼

面對暈在夢中的年輕人報以冷笑

再這麼下去可是會死的',小夥子

淡淡的血痕中

我清楚我應用人的眼光看待一切

而不僅是Natur的眼光

輕輕撫着夜的月光

我想我應該當個清醒的做夢者

我清楚造物主的手段

也清楚這僅僅是夢

多少人民對死亡厭惡

是因為沒有理解Natur的話

巨龍在我頭上輕吐話語

告訴我那只是南柯一夢的痛苦

它盤旋於生命之上

又匍匐於生命之下

淡淡的血痕中

我望着生命的路在死亡之上延伸

看着生命之河沖刷後滿是屍體的河灘

多少人從夢中驚醒

卻發現自己已是一具屍體

巨龍仍在天空籠罩

迷茫的眼神像那造物主一樣

但它會堅守自己的崗位

直到生命之路不再前進

造物主用地震,海嘯,風暴消磨人的耐心

又用戰爭,空襲,化學攻擊挖空人的內心

他又不敢阻擋生命前進

便將屍體鋪成路

讓生命走過……

巨龍仍然堅守着崗位

反正造物主也是生命

它總會壓下他的

野草,吸食水露,甘泉

同時也消化腐屍與血

我自愛桀驁不馴的野草

但我厭惡用它掩蓋暴行的造物主

生命前行已久

它留下痕跡的地方已不見鮮血

只是筆直站立的野草

淡淡的,即將消逝的血跡中

我透過星空看着巨龍

我對人類幼稚的想法感到不合常理

巨龍似乎快被人看穿了

我佇立在野草旺盛的土地上

巨龍伏在我身後

我望着歌頌野草的詩人

真希望他能看到草根下的頭骨

我認為巨龍有個名字

它叫……

死亡。

經典讀書筆記12

封建禮教,讓小少爺也開始憂慮了。在所有主角齊聚一堂的時候,父親的專制和對工人的壓迫,讓他看到自己的想法(把學費騰出一半給四鳳上學)是多麼的幼稚,至少在父親這兒是不可能實現的,於是,當有天晚上,父親親自要“他未説完的請求”時,他低着頭,直説沒什麼,甚至父親也放下口氣:“也許,我會同意呢”也無法讓他再將心事表露。

這本是個矛盾的集合,在悶熱的客廳,在悶熱的“死去的夫人”的房間裏以及在大夥的心裏,都有團火在燃燒。四鳳的愛情在燃燒;周衝的愛情也在燃燒,而他還有對父親的恐懼,對母親的'同情。萍對後媽,因為“鬧鬼”只想一走了之,並且,對四鳳,他是愛?是隨性?還是借她慰藉自己甚至是藉以擺脱自己的恐懼?我不知道,但在那個雷雨的夜,他終於可以解脱的。也就是那天晚上,他面對魯大海説出:我想死。由結局可見,這一句話是真。

繁漪,這個可憐的人兒,被迫嫁給周樸園,沒有愛情的生活,昏天黑地的屋子裏。她又是桀驁的駿馬,只是在快要心死的時候,周萍給了她作為一個女人的滿足,也許風花雪月,也許甜言蜜語,畢竟,比起一直的悶熱的屋,比起丈夫想着另外的女人,比起只有藥作為丈夫給的禮物。她從冬天走到了春暖花開。

而後來的所作所謂我們由此可以理解。她可以不愛她唯一的兒子,她可以反抗老爺子的命令,甚至可以在雷雨的黑夜跑到四鳳家裏,鬼一樣的出現,但是她卻總是思念,總是詢問,關於他的萍的一切她都想了解,想要緊緊抓住。雷雨夜,她以為自己發下狠心要開始報復他的萍,可是忘記的自己是一個見不得他下跪的人,更何況見到他哭泣,她甚至可以委屈自己和四鳳同樣的地位。因為這一生,她這樣的女子只為愛付出。她終於咆哮了……

經典讀書筆記13

用流行語來講,我這兩週讀了兩本很“喪”的書。近現代作家中,有幾位著名的“喪”文學作家,按照我接觸的順序,分別是加繆(《局外人》)、卡夫卡(《變形計》)、龍應台(《目送》)和太宰治(《人間失格》)

托爾斯泰有句名言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想説:“幸福的作家都是相似的,喪的作家各有各的喪”。下面分別論述一下。

先説名氣最大的卡夫卡。

讀卡夫卡是在研究生時期。讀德國現代文學,卡夫卡是所有學生都繞不過去的那個Icon。雖然我並不喜歡卡夫卡筆下那種灰濛濛死氣沉沉的氛圍,但為了完成一篇有關“卡夫卡第三人稱有限視角敍述與透視性畫法的對比與辨析”論文的作業要求,我不得不把卡夫卡的所有長篇小説和大部分短篇都讀了一遍。卡夫卡的喪是所謂Vater-Sohn-Konflikt(父子對抗衝突),歌德也有這毛病。但卡夫卡的父子對抗衝突登峯造極。卡夫卡終生期待他爸快嗝屁,或者自己快嗝屁(用以報復他爸爸)。記得卡夫卡有篇文章寫主人公被主人公他爸罵了,於是主人公像脱韁的野狗一樣衝出房間,跳下河,嗝屁了。卡夫卡興奮地寫道,他在寫作主人公跳河那段文字的'時候,內心充滿了“Fuxxing到高潮”一般的快感。嗯,怪怪的味道,對吧?想一想這種變態傾向,是不是很喪!寫卡夫卡論文的整整一個月,我的心情都被卡先生的筆觸所壓制,異常扭曲憋悶。後來把論文上交後的那天下午,我習慣性的又拿起卡夫卡的《城堡》讀了幾章,心緒毫不例外的被卡夫卡牽着走,越讀,心裏越壓抑,就感覺天花板上面凝成一團黑霧,濕答答沉甸甸,實體化一般慢慢向我壓下來。在馬上要被這種黑暗情緒壓制住的時刻,突然有個瞬間我意識到老子的論文作業已經交上去了,於是心跳驟然加快,忍不住大叫一聲,跳起來,把那一冊書狠狠的摔到書櫃最上方的一個旮旯裏。只聽那冊書發出一聲卡夫卡一般哀怨又悲喪的鈍響,然後封皮蹩腳的支楞開來,書頁散成一攤,像坨爛泥糊在角落裏。雖然那個論文後來得分還不錯,但我發誓再也不讀卡夫卡,再也不受他荒誕之喪的戕害了。

那攤書後來搬家時候讓我送給了垃圾桶。德國講究垃圾分類處理,那攤書我專門挑了不可回收的垃圾桶扔掉。

然後是加繆。讀加繆是高二暑假時候突發奇想研究存在主義哲學&文學,於是買了薩特、加繆和一堆法國哲學書去讀。我現在回憶高二暑假就是一個大寫的心疼,讀什麼哲學不好非要讀法國哲學?就法國他有哲學麼?法國人搞搞時裝就可以了,哲學還是讓給德國人好嗎?但總之當時真的讀了大量的高喊着“他人是地獄”的法國存在主義的作品吶(現在想想那些作品對十六歲的我來講都是垃圾、勒色),比如加繆這本著名的《局外人》。《局外人》第一句話是很有名的:“我的媽媽今天去世了,也許是昨天,我記不清了”,我覺得很噁心。他媽死了。他都不記得那天死的,也絲毫不感到悲傷。過了幾章,他和情人也鬧掰了。因為他就是不肯開口説愛字。愛不愛有什麼所謂呢?他和情人講。於是情人跟別人跑了。再過了幾章,他開槍打死了一個人。為什麼呢?他説那人跟我無冤無仇,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打死丫的,大概是因為那天陽光太刺眼。於是他被判了死刑。然後丫説,啊,我的生活很幸福!我只能説當加繆小説的主人公也是真有夠喪的,媽死了,老婆跑了,自己要被斃了,還沒事兒人一樣抽着個煙,唱着楊坤的“無所謂”。那我作為讀者,也是個局外人。我只能一腳把你有多遠踢多遠,食屎去吔!大家都説加繆是倦眼旁觀這熙熙攘攘人世間的那種喪,佛系青年的喪。但總歸是我不喜歡的喪。好在我讀加繆的時候才十六歲,少年時候蓬勃的生命裏讓我對這種喪完全免疫,而且這輩子再也沒正眼兒瞧過法國存在主義。真不行。那麼弱,還那麼喪。呃,一股臭味兒。

與卡夫卡對抗父權的喪、與加繆對抗社會的喪不同,龍應台是台灣流行的小國寡民的小確喪。

她把生活中的柴米油鹽聚合分離生老病死都寫得很消極,立意不高,有點兒像國中生的無病呻吟,只是文筆更凝練老到一些。

借用知乎上Leslie鹿遊野的話説:“《目送》令人失望地沒有擺脱無謂的喟歎、無病的呻吟、隔靴的搔癢、無端的煽情。生活就是生活,柴米油鹽、酸甜苦辣,平淡、尋常。不必每個場景都要灌入深沉情感,每件小事都要賦予宏大意義,不必每個細節都上升到“花枝春滿、悲欣交集”的境界。 ”

我原本是把這本書放在牀頭,當作每晚睡前故事看的。結果看了幾個晚上,發現越看越睡不着,一會兒父親生個病要感慨下人生苦啊,一會兒母親記性減退要表達下人生悲啊,一會兒兒子獨立了長大了要抒發下人生悵惘若失啊,讀的我胸悶……胸悶到睡不着……人生本就如此啊,這就是每個人活着就要去面對的各種生老病死啊,都要像龍女士這麼仔仔細細的一個細節一個細節的去哀悼去感慨的話,很快就會抑鬱了。人活着要開心,自己開心,也要讓周圍的人開心。畢竟不開心的事情已經那麼多了,對不?

週日正午,豔陽高照蟬鳴聲聲的時候,我窩在空調房,捧着西瓜邊吃邊把這本讀完了。吃西瓜的時候心情都特別好,很快把這本書讀完了。

合上書,打個飽嗝,我回憶此書內容,竟然除了那句著名的“不必追”以外,想不出她寫的其他好文字,因為這本書有些淺薄,不能給我的大腦留下深刻的痕跡。

上面三個喪派作家,我都不喜歡。唯獨太宰治,我是理解的。《人間失格》,我讀的很仔細,一句一句的,慢慢品味。不過太宰治要下次寫。未完待續ing。

經典讀書筆記14

影響我最多的作家就是沈從文和汪曾祺這對師徒,從國中起就一直在努力模範二老的風格,老先生寫故鄉,我也寫故鄉,老先生愛講吃食,我也講吃食。巧合的是我在五月出生,而師徒二人均在五月離世。

值此沈從文先生逝世三十週年之時,聊作一篇小文以記之。

晨間太陽還沒有升起來,天矇矇亮,是一片鉛灰色。整個湖面籠着厚厚的霧,水汽淋漓。濕意瀰漫到湖岸上,蘆葦葉上掛起一串串水珠子,沉甸甸的像是隨時要墜下來。蘆葦叢後頭是一條土路,路細而彎,比下頭的田地高出一截。地裏是一茬茬的稻根,在晦暗不明的晨光裏泛着白色,田中堆着一垛垛割下來的稻草,稻草葉邊兒也在熹微的光裏隱隱閃爍着,像是代替漸暗的星子。

日頭不出來自然也沒有人勞作,但卻聞得到飄來的陣陣炊煙味,似還帶着新米的香氣、魚貨的腥氣,但這味道卻不濃,直到霧氣漸消、太陽露出半張臉,這股氣味才濃郁起來。不久,就聽得開門的吱呀聲,隱約中還聽得到有人互相呼喚的聲音。

田塍上現出了人影,兩三個精壯的漢子向湖邊走着。天還沒有全亮,看不清人的面孔,只能模糊瞧見一大片棕色的皮膚,裸着的上半身健碩而壯實,就像是蓄着無窮的力氣只等着使出來。幾個人只是默默地走着,也不講話,路過之處傳來幾聲狗叫。狗一叫起來屋裏的'人便急急地跑出來,加入隊伍之中。黃狗見着主人出來了高興地圍着打轉,卻被主人呵斥回去,只得黯然夾着尾巴往院子裏走。走到院門口又心有不甘,復朝隊伍連吠幾聲。

此時隊伍裏爆發出笑聲,調侃着男子:“屋裏廂舍弗得你了!”男子直梗着脖子,黑黑的皮膚泛起紅來,囁嚅一句:“個只狗特皮,早晏宰特伊。”這一笑彷彿將眾人的瞌睡都趕沒了,人羣熱鬧了起來,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各家的婆娘、各家的吃食,將昨日的收穫回味一遍,議論着但願老天開眼,今日漁獲多些。今年水暖,魚蝦遍湖,張開網就能捕着不少;菱角、蓮蓬也多且嫩,拿到集市上去不一會兒就賣完。言語間覺已至湖邊,便四散開去,上了各自的船。

筠湖水深淺不一,淺處堪堪及人小腿肚,深處有兩人深,故而打漁用的是平地平底小船,防着擱淺咯。漁人自小長在湖邊,自是打漁的行家裏手,甫一上船,收拾收拾漁網便搖起船槳,向湖中心劃去。

一時間二三十艘船同向湖心蕩去,拉出長長的水波,宛若彗星的尾巴。只是此時天上並無星星,太陽斜斜得照在水面上,驅散殘餘的霧氣。

經典讀書筆記15

最近剛剛讀完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分享一篇讀書筆記,也是由學術型讀物轉變為普適性書籍的轉變,也便於以後可能向大家更多地推送此類書籍。

《活法》詳細回答了“我為什麼存在?我存在有何意義?我工作的意義在哪裏?我該如何安定內心?我的夢想可以實現嗎?我會成功嗎?我能為社會世人做貢獻嗎?”等問題。

“我們身體裏每一個細胞的微小構成,都是億萬年前恆星的塵埃”,在億萬年前,宇宙大爆炸,宇宙意志孕育人、生物……各種生物的存在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都有造物主賦予的作用,都是基於宇宙的意志而存在。凡是存在都有價值!

立命————稻盛先生認為人生是由兩隻看不見的手所主宰,即命運和因果。

我們被某種超越自己意志和願望的命運之神所支配,但是命運並不是宿命。人生超脱命運的軌跡,那是因為因果法則在發生作用,另一方面,善行未必立即產生善果,那是因為命運的力量在干擾。所以我們可以想好事做好事,讓命運向好的方面轉變;當受命運支配的同時,可以思善行善來改變我們的命運。

活着本身就是一場修行,但是最好的修行就是在每日的工作之中。認真工作,朝着完美的程度努力工作,這是提升心性,認識自我,塑造人格的最便捷的方法。

精進————個人價值,夢想,成功的實現,歸根在於每天的工作勞動之中。

目前浮躁的社會,許多人總會好高騖遠,眼高手低。與其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如先喜歡上已有的工作,腳踏實地,從眼前開始。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往往就像尋找一座空中閣樓;與其追求幻想,不如先愛上眼前的工作。

喜歡上自己的工作,讓自己心無旁騖的投入進去,去追求工作的完美,你會發現人生會變得不同,變得美好起來了。你不會有時間去抱怨,忘我工作會讓你活在這一秒,這一瞬間,這一刻,這一天,而不是過去或未來,珍惜當下,過好明一天。

觀念得到改變,你不再是為了工作而工作。工作不只是一個提供物質保障的方式,更是一個讓你提升心性,認識自我和世界的渠道。你熱愛自己的工作,認真努力從而獲得成就,他人認可,物質和精神就會得到回饋。就會更加熱愛工作,全身心投入,如此便會進入良性循環。

思維方式———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思維方式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正負方向。傷害他人,報復社會而受到懲罰的人,他們也有熱情能力,但是他們的思維方式是負向的,扭曲的,對社會產生的效應也是負效應,其對社會的危害也會更大。所以我們要始終保持積極向上、感恩,並有“利他愛人”之心。只有如此,才能產生正向能量,創造出有益於自身和社會的勞動產品,從而實現人生價值。

願望———心不喚物,物不至

心想事成,心不想事不成。 “心不喚物,物不至”。如果真的想做成一件事,強烈的願望是不可或缺的。願望轉變成現實期間,我們要仔細研究各個細節,每個過程,想象願望實現後的`情形,給我們注入信心。

感恩———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感謝

苦難來了,是成長的機會,應該感謝。好運降臨,更是難得,當然要感謝。我感恩有人在我做事的時候給我建議和批評,説明我並不是一個人在做事,有人關心我所做的事,幫助我提高。他人抽出時間來幫助你,更要感恩,時間就是生命,他人給與你他的時間,換言之就是讓你進入他的人生軌跡中,必須感恩。

細節———定成敗

細節如此常見,被眾人嗤之以鼻卻受到每位成功人士的鐘愛,並對其傾注了畢生的精力和愛護。念念都是善的。帶着善的意識去看問題,養成有意注意,就是將自己的意識集中在一件事物的某一個細節上面。全神貫注,集中精力的做好手裏的每一件事。

綜上,此書是稻盛和夫先生治理企業的獨特思想與管理理念,結合哲學,系統解釋了“生而為人,如何生活”,其帶有強大的社會責任心,號召全社會加入大“利他”隊伍,增加社會正能量。

標籤: 讀書筆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shu/e1nv9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