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書筆記 >

《如何有效閲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0篇

《如何有效閲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0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如何有效閲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有效閲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0篇

《如何有效閲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

20xx已過去半年,年初計劃,有的實現了,有的沒實現,喜憂參半。

“曾經吹過的牛皮,如今都成了現實”,一位朋友説這句話時滿臉掩飾不住的愜意與驕傲。雖然白手起家、身價過億並非人人都能企及,但牛皮實現後由內而外的愉悦體驗讓人心生嚮往。

關於讀書,自己曾經吹過的牛皮是“兩年一百本書”。在吹過牛皮之後的兩個月,發現進度異常緩慢,不禁焦慮起來。人總是試圖尋求舒適,試圖尋找捷徑來解決問題,甚至試圖一勞永逸。愚笨如我,也曾試圖尋找捷徑來讀書。

微信公眾號斷更期間,也進行了“讀書”,只不過是換了一種形式--聽書。在“路上讀書”買了100多本書,準備大幹一場。之所以把“讀書”換成了“聽書”,一來是因為今年特別忙,二來是集體體檢時發現視力下降,醫生建議配一副近視眼鏡。雖然沒配鏡,但聽從了醫生的建議,減少看電子屏幕的時間,儘量保持現有視力水平。於是,手機上電子書數量減少了,看書的數量減少了,甚至連帶着看紙質書的數量也少了。

聽書好處多多,可以在短時間之內迅速涉獵大量書籍,而且不用費眼看。在微信號斷更的這段時間,一共聽了四十多本書。書目的.數量幾乎相當於原計劃一年的讀書數量,數據看起來賞心悦目,聽書的時候也聽得全情投入。但是,一段時間過後發現,雖然聽過那麼多書,腦中留下的記憶卻甚少,那些聽過的書就像父母的大部分嘮叨,從左耳朵進從右耳朵出了。

讀書比聽書進度慢很多,若讀後再寫讀書筆記的話用時更長。但讀書的一大好處是記憶深刻,而做過讀書筆記的書更是多年不忘。做人要“老實巴交”,讀書更是要“老實巴交”。於是乎,關於讀書,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

鑑於以上,選擇了一本紙質書《如何有效閲讀一本書》。

《如何有效閲讀一本書》讀書筆記2

本書是日本著名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創作的工具類書籍,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種令人震撼的全新讀書方式,一種從求知到融會貫通再到持續探索,再去求知的一個獲取知識與信息的閉環,而我們則是“被動”的享受在其中。作者通過淺顯易懂的比喻、案例結合自己實際操作的圖片,讓初學者很容易養成這種好的讀書習慣。“至今為止,你讀過那麼多書,到底記住了多少內容呢?”作者用這樣的靈魂拷問把我們帶入到了他的讀書筆記世界。

“在此時此刻覺得沒必要記錄的東西,在未來可能會影響你的態度和即將發生的事件的結果,甚至為工作提供啟示。”憑藉着這種對“隨時記錄令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和感悟”的重要性這一點達成的共識,作者很容易的把我們帶到了閲讀之前就開始記筆記的道路上。因着一段時間內自己的愛好或者工作需要而主動選擇想要閲讀的書,在閲讀積極性上自然就要高一些。接下來作者通過案例介紹了記讀書筆記的幾種技巧:可以書寫任何內容、按時間順序書寫、附上日期、靈活運用速記或略記、可以粘貼任何跟筆記內容相關的文字、剪報、照片等等。這樣自己用心製作摘抄的過程會有一種儀式感,幫助自己把記讀書筆記的習慣延續下去,另外,按格式標註統一的`日期不僅對以後的檢索有幫助,它還回避了時間的壓力,無需給自己定任務,減少了記筆記的牴觸感。

不僅如此,當你抱着要記點什麼的心態去讀書時,往往會更加在乎作者想要表達的內涵,往往會再思考一下作者寫這個故事或者案例的意圖。當你讀完一整章而什麼也沒記的時候,你會突然發現“呀,怎麼就到下一章了”然後,放下書仔細思考這一章,問自己“難道沒什麼收穫?”或者回看這一章的目錄仔細回想……這樣堅持記讀書筆記的感覺太美好了。

當我們被作者引導而體會到了記讀書筆記的好處時,他緊接着告訴我們:別急,還有更妙的。如何讓讀書筆記真正融入我們的思想和知識系統,使你自然而然的變成了一個博學、富有創造力的人。是的,這很很神奇,但作者用案例告訴你這也許一點都不難。

“所謂創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美國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揚在《創意的生成》一書中如是説。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樣,對“創意”、“設計”、“營銷方案”等字樣兒保持着相當的“敬畏”之情,因為總覺得這些都需要“靈感”之類的神祕力量垂青,才會在你腦子裏“咔嚓”一聲蹦發出來。讀了這本書之後我的信心增加了,因為像我一樣“不怎麼受垂青”的人通過信息的積累,科學的存儲,養成良好的回顧習慣,找到信息與信息之間正確的碰撞方式,我們都可以做到在自己需要解決問題的時候,拿出有用的信息,使之發揮作用,變成你腦中一個不錯的注意,或者筆下一篇應題的文章。所以,有感興趣的問題時不要無動於衷,應該馬上查找、翻閲筆記。在參考讀書筆記的同時回想當時的思路,再與現在更成熟的思想相比較,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這樣的讀書方法才能真正讓書融入自己的思想,是普通的重讀無法比擬的。

憑着自己感興趣的點選書是自己有意識的去獲取信息,比盲目的拿起一本書來讀,做到思維集中要容易的多。帶着寫讀書筆記的目的來閲讀,更加有效的迫使你思考,儘可能多的獲取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並使之昇華。經常回顧曾經的思維火花——讀書筆記,把握任何讓自己思考的時機,有感興趣的問題,有靈光一現的感悟,有工作上的需要,都可以憑藉着檢索系統快速的找到對應的筆記,對照自己當時的想法跟現在信息碰撞出新的創意,這就是讀書筆記的回饋,它成為了你自己的思想,並隨時準備着接受新的信息,不斷的學習、成長。如果檢索發現沒有這一類的筆記怎麼辦,那麼恭喜你,又可以去找書了,再一次投入到尋找自己需要的知識這一美好的過程。

就是這樣,本書介紹的讀書方法會讓你不停思考,不停回顧,不停探索,永遠處在獲取智慧的快車道當中,一路狂奔!

《如何有效閲讀一本書》讀書筆記3

花了兩個半下午的時間把《如何有效閲讀一本書》這本書看完了,本意是要學習裏面的方法的,記憶中隱約記得,有些,我是有用過的。

選書,我一般沒有特別的標準,但愛好會偏懸疑類,不過,我什麼類型的書都會看的。現階段的書,我都是從關注的公眾號上面所推薦的書來買的,公眾號裏面的文章會有作者介紹及書的詳情解説,我感興趣的,就會記下書名。近段時間,就是通過《書單來了》,瞭解到村上春樹的偶像約翰·歐文,一下就買了他的三本書。

購書,就像書上寫的,網絡是個不適合熟讀的環境,相反,紙媒則更適合花時間慢慢讀,我也偏好紙體,只買紙體的,不過,電子書也看的哈;紙書類一般偏有價值的,是要收藏的,電子書就是偏娛樂類的了。

讀書,我是喜歡讀書的,可像書裏所説的,有沒有認真讀呢,你讀過後,又記得多少呢?現在回想,有的書,只能記得大概內容,有的書,只認得書名了,內容幾乎忘了,有的書,也是看了幾遍了,不過,是那懸疑類的,哈哈,那是我愛好中的愛好了。

讀書記錄,我以前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只是有一直做夢,我要寫書,寫文章,但從來沒有實踐過,無導師,不知從何下手,關於這本書,也是湊巧知道的,哈哈。

從閲讀這本書開始,我要堅持寫讀書筆記。讀完一本書後寫讀後感,就是不管多麼簡陋的一句話,我都應該轉化成文字落在紙上,把自己當下的想法及心理過程給記錄下來。

記憶中,我是看了不少書的,對了,我看書的速度也是想當的快呢,但是真正記在腦中的並沒有什麼,因為掌握了再多的`信息,如果沒有積極的輸出,也無法形成知識體系的,所以,以後每一本書,包括重拾以前閲讀過的書,都要寫讀書筆記及讀後感,要寫文章呀,做好了筆記才是寫好文章的基礎,提高了思想輸出的質量,寫作技巧才會大幅度提升。

雖然喜歡看書,但是線下類的讀書活動或是講座,我從來沒有去過。一嘛,是因為經濟原因;二嘛,性格原因,不喜歡嘈雜的環境。現在起呢,我要改變,關注長沙大型書店官方信息,定期免費的講座及研討會,都要積極報名。

最後,關於書裏講的,去實體店購書,當下,是互聯網時代,我看中的書都是網購了,幾乎沒有去過實體店了,關於迷惘購書,及在書店浪費太多時間,好久沒有過了哦,這點,我還是有目的性的。

舊書店,印象中去過一兩次吧,對於舊書,沒有什麼概念,再説,對於“古書”,我向來“迷惑”,所以,再也沒有光顧過了,記憶中,嶽麓山下有一家,天氣好轉,去爬爬山,也去店裏淘淘,就是不知,現在還在不在。

百科全書嘛,互聯網時代,有什麼問題,就直接百度了,這個習慣我還是有的,包括陌生的漢字,我也會第一時間百度的,會繼續保持哈。

《如何有效閲讀一本書》讀書筆記4

這是一本日本人寫的書,區別於那本經典的《如何閲讀一本書》,這本書的副標題是“超實用讀書筆記法”,但我覺得對我的影響是如何用筆記來讀書。剛拿到和讀了前小半部分的時候特別興奮,覺得特別有共鳴,但是越往後,進行了快速地翻閲,因為有些方法對於目前的我來説暫時不會採用。這也是此書所提倡的,帶着思考去讀書。

書的架構是比較清晰的,從筆記管理讀書生活談起,作者使用的讀書筆記本是隨身攜帶的,包括隨想筆記、購書清單、報道的簡報、讀書筆記等都在裏面。他的筆記本是一元化的:可以書寫任何內容,按時間順序書寫,附上日期,靈活運用速記,粘貼書報剪貼。作者使用讀書筆記有5個步驟:1.選書-列出購書清單;2.購書-指明購買;3.讀書-做記號;4.記錄-寫筆記;5.活用-用檢索標籤。

關於製作購書清單,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兩種渠道:主動聲吶和被動聲吶。我的理解是主動聲吶是自己根據需求主動列清單,比如看了某部電影對某一個主題感興趣了,或者根據自己的需求,列了演講或溝通等清單;被動聲吶是指一些傳媒所推薦的,自己又比較感興趣,就可以收納在自己的清單裏,還有比如我們讀書羣裏小夥伴讀的.書,也可以成為你的被動聲吶之一。這裏,還有一個概念比較有意思:“樞紐書”,我的理解是通過一本書所展開的一系列書單,比如這本書的後面有一系列的推薦書籍,但這本書就是“樞紐書”。讀書清單可以包含書名、作者、出版社和備註。我現在經常是,無論哪裏看到一本書名(書中、微信、新聞、雜誌、聊天提及等等),如果覺得還不錯,就現在豆瓣查一下看簡介,然後加入京東購物車,哪天湊夠幾本就一起買,或者等下次再看看是不是有必要買,防止當時腦子發熱買了不看。

接着,本書的重中之重,就是讀書筆記部分。一開局,就提到了讀書筆記要堅持記,這樣才能看到效果和有所收穫。同時提到,讀書筆記改變讀書方法,在讀書的時候,就想着以輸出為思想前提,就會有意識去思考。再者,讀書筆記可以從一句話開始,哪怕就是一句摘抄一句感悟也是有效果的。

作者分享的讀書方法有三個步驟:1.通讀,把有價值的一頁折角;2.重讀,把折角的重讀,如果再覺得好就把那一角再起來;3.標記,把重讀部分有價值的,再重讀,有價值的做標記。標記也有三種方法:普通直線,波浪線,圓圈。

作者最推薦的讀書筆記的方法是“葱鮪火鍋式”(將摘抄和評論並存):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作者名,對自己來説重要的部分進行摘抄(促進記憶、加深理解、找到真正讓自己心動的部分,不僅僅摘抄而是融入和紀錄自身感受和理解的東西),寫自己的感悟和評論(記下當下的想法是最重要的,同時這也是原創思考的源泉,書寫有利於整理自己的想法)。

還有一種是剪報式讀書筆記,可以粘貼書腰、信息卡片、書籤和其他比如書廣告等。還可以複印粘貼書的內容放在筆記裏。(國小、國中試過,個人不喜歡)

接下來的一部分是比較特別的“重讀筆記”部分,可以通過固定場景(比如在家)和固定頻次(一週一次或三天一次)來養成重讀筆記的習慣。重讀筆記可以簡單回憶,也可以回憶更多,再去翻更多書中重點段落。在主題閲讀的讀書筆記方面,可以分別寫下三本書的要點和感想,和三本書中對於主題的思考。最後,在重讀筆記方面,自己將要做和收益最大的一個點是製作檢索標籤來快速找到目標,自己知識原材料的整理和分類,按照自己的邏輯建立管理體系(不復述作者的方法),這樣有利於積極輸出促進思想內化。

最後一部分,作者描述了讀書體驗充實的19個技巧。摘取了部分:不依賴網絡(我覺得網絡也沒什麼毛病啊),多用參考書;多讀百科全書;通過訂閲讓閲讀成為意想不到;淘舊書;由淺入深讀懂難懂的書(比如從名著的漫畫讀起);把要讀的書中書桌旁堆成山(已經在做了,把每月要讀的書就放在桌上);名著放枕邊;同時讀三本書,進行切換(當然曾國藩説:讀書不二。認為只有專一到底的人,才真正能達到博學之境。我現在也是堅持讀書不二,不然感覺沒有一本書能真正好好看完,並深入思考);家裏每個角落放滿書;把書的外封去掉讀;雜誌邊讀邊撕(這個慎重,個人覺得多幾頁書帶着沒毛病啊);名言要貼在顯眼處;讀手感從摘抄開始;書架是讀書生活的基地(能有一面牆當書架那真是極好的)。

總之,讀書是一件很個性化的事,方法和工具也是一樣,適合自己的最重要。但讀任何書,任何形式的讀書,都應該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看一遍就完事,這樣才能真正讓讀書有所收穫。

《如何有效閲讀一本書》讀書筆記5

《如何有效閲讀一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籍作家奧野宣之,張晶晶譯,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噹噹網做活動時購得。

1、抄寫文章或段落相比拍照更有利於記憶。所以如果不是特殊情況還是自己動手抄寫比較好,同時還鍛鍊書法,談到效率的話,拍成的照片會有幾個朋友會認真看呢?

2、貪多嚼不爛,貪快也嚼不爛。目前市面上大多鼓吹十分鐘教會你速讀諸如此類,但是如果你沒有相應的知識積累、詞彙量和相應的理解能力的話,這隻會讓你交了智商税。讓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有紮實的收穫,等到達這個目標之後再求追求速度也不遲。

3、讀書要動筆,要寫讀書筆記。把讀到的信息以準確的形式轉變成你思想中的一部分。不用過分強迫自己,按照習慣的節奏來讀書,一步一步地讓你“與書共讀”的關係更加親密,做到這一點,你只需要一本隨處可見的筆記本。

4、思考讓人如同置身於迷霧之中。此時此刻想到的新點子,下一秒可能就煙消雲散了。如果不好好做記錄,恐怕就再也想不起曾經閃現的想法了。但只要把這些想法寫下來、保存在紙上,就等於把迷霧裝進塑料袋緊緊紮好。將這些新鮮的想法打包以後,再過多久都不會輕易遺忘。把靈感記錄在紙上,讓思考書面化,讓靈感脱離之前的抽象狀態,會更容易將其理解消化,也能促使你把靈感用作創意材料,想用的時候就能信手拈來。寫文章、製作企劃書或者整理提案的時候,可以翻開筆記找到曾經記下的書籍、文章和自己當時的視角、思考,讓這些內容助自己一臂之力。有些時候,這些內容甚至是醍醐灌頂的靈藥。這本筆記不只是為你提供便利,還能讓過去的讀書體驗更有意義,讓讀書生活更加快樂。

5、養成習慣。就像堅持睡前刷牙的習慣,哪天突然睡前沒有刷牙會覺得非常難受。

6、信息一元化。把所有的信息都記錄在一本筆記本上。標記好日期、靈活運用便籤和電子化,可以非常快捷的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

7、在平時要積累書單,充實書單內容。在需要時進行主體閲讀,並指名購買需要的書籍。這樣不會被書店各種暢銷書的標語給迷惑,買了自己根本不需要的書。

8、把讀書筆記作為目標去讀書,當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這也是我開設這個公眾號的目的,同時也讓我自己得到更好的提升。這點可以設想一下自己教別人某項知識或者技能的時候,自己大腦裏的'思維狀態,同平時相比是非常高效的。

9、葱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把書中覺得很重要的段落和句子摘抄下來並和自己主觀。的一些想法、評論放在一起的方式就是葱鮪火鍋式的讀書筆記,就像這道菜中魚肉和大葱的關係一樣。

總體來説,這本書屬於比較簡單易懂的書籍,書中值得思考的東西並不多,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使用。方法技巧就是這樣,一個不經意的小技巧就可以改變你學習的效率甚至心態。值得大家有時間去圖書館或者線上閲讀,不建議購買紙質書。但書的最後有19個讀書小技巧和26款好用的文具,因為大多都很簡單實用,不知道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如何有效閲讀一本書》讀書筆記6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還有無窮無盡的智慧和你想要的一切。花了6個半小時讀完了這本書,也做了一些筆記,雖然“浪費了時間,但是沒有浪費人生”“引用是魔杖”引用文章不僅可以增加説服力,還更容易組織文章。

讀書不再是“隨隨便便”地讀,而是帶着明確的目的、充滿主動性地去讀,真正消化書中的信息並加以運用轉化成為屬於自己無形的`財富。從最初説到的如何選書:選擇自己喜歡讀的書。如何購書:怎樣買到對自己真正有益的書。如何讀書:加深理解,深入思考。如何活用:運用書中獲得的知識。再到後面的“葱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摘抄”和“評論”並存的特徵,正如菜中魚肉和大葱的關係一樣。摘抄的第一個好處是可以促進、加深對書的記憶。第二個好處:加深理解,在摘抄的過程中你很容易能發現作者的反覆思考、藏在文章裏的機鋒。評論的好處是:把自己讀書時的感想、一閃而過的想法立即落實到紙上,哪怕只是一句話。

寫幾句“好棒”“什麼”也未嘗不可,如果一不小心想寫得完美,只會讓自己越來越難下筆如果説讀書是為了豐富自己的思想,那麼讀書筆記的作用就是讓自己更有深度。

《如何有效閲讀一本書》讀書筆記7

這是一本日本人寫的書,這本書的副標題是“超實用讀書筆記法”,但我覺得對我的影響是如何用筆記來讀書。剛拿到和讀了前小半部分的時候特別興奮,覺得特別有共鳴,但是越往後,進行了快速地翻閲,因為有些方法對於目前的我來説暫時不會採用。這也是此書所提倡的,帶着思考去讀書。

書的架構是比較清晰的,從筆記管理讀書生活談起,作者使用的讀書筆記本是隨身攜帶的,包括隨想筆記、購書清單、報道的簡報、讀書筆記等都在裏面。他的筆記本是一元化的:可以書寫任何內容,按時間順序書寫,附上日期,靈活運用速記,粘貼書報剪貼。作者使用讀書筆記有5個步驟:

1、選書——列出購書清單;

2、購書——指明購買;

3、讀書——做記號;

4、記錄——寫筆記;

5、活用——用檢索標籤。

關於製作購書清單,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兩種渠道:主動聲吶和被動聲吶。我的理解是主動聲吶是自己根據需求主動列清單,比如看了某部電影對某一個主題感興趣了,或者根據自己的需求,列了演講或溝通等清單;被動聲吶是指一些傳媒所推薦的,自己又比較感興趣,就可以收納在自己的清單裏,還有比如我們讀書羣裏小夥伴讀的書,也可以成為你的被動聲吶之一。這裏,還有一個概念比較有意思:“樞紐書”,我的理解是通過一本書所展開的一系列書單,比如這本書的後面有一系列的推薦書籍,但這本書就是“樞紐書”。讀書清單可以包含書名、作者、出版社和備註。我現在經常是,無論哪裏看到一本書名,如果覺得還不錯,就現在豆瓣查一下看簡介,然後加入京東購物車,哪天湊夠幾本就一起買,或者等下次再看看是不是有必要買,防止當時腦子發熱買了不看。

接着,本書的重中之重,就是讀書筆記部分。一開局,就提到了讀書筆記要堅持記,這樣才能看到效果和有所收穫。同時提到,讀書筆記改變讀書方法,在讀書的時候,就想着以輸出為思想前提,就會有意識去思考。再者,讀書筆記可以從一句話開始,哪怕就是一句摘抄一句感悟也是有效果的。

作者分享的讀書方法有三個步驟:

1、通讀,把有價值的一頁折角;

2、重讀,把折角的重讀,如果再覺得好就把那一角再起來;

3、標記,把重讀部分有價值的,再重讀,有價值的'做標記。標記也有三種方法:普通直線,波浪線,圓圈。

作者最推薦的讀書筆記的方法是“葱鮪火鍋式”: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作者名,對自己來説重要的部分進行摘抄,寫自己的感悟和評論。

還有一種是剪報式讀書筆記,可以粘貼書腰、信息卡片、書籤和其他比如書廣告等。還可以複印粘貼書的內容放在筆記裏。

接下來的一部分是比較特別的“重讀筆記”部分,可以通過固定場景和固定頻次來養成重讀筆記的習慣。重讀筆記可以簡單回憶,也可以回憶更多,再去翻更多書中重點段落。在主題閲讀的讀書筆記方面,可以分別寫下三本書的要點和感想,和三本書中對於主題的思考。最後,在重讀筆記方面,自己將要做和收益最大的一個點是製作檢索標籤來快速找到目標,自己知識原材料的整理和分類,按照自己的邏輯建立管理體系,這樣有利於積極輸出促進思想內化。

最後一部分,作者描述了讀書體驗充實的19個技巧。摘取了部分:不依賴網絡,多用參考書;多讀百科全書;通過訂閲讓閲讀成為意想不到;淘舊書;由淺入深讀懂難懂的書;把要讀的書中書桌旁堆成山;名著放枕邊;同時讀三本書,進行切換;家裏每個角落放滿書;把書的外封去掉讀;雜誌邊讀邊撕;名言要貼在顯眼處;讀手感從摘抄開始;書架是讀書生活的基地。

總之,讀書是一件很個性化的事,方法和工具也是一樣,適合自己的最重要。但讀任何書,任何形式的讀書,都應該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看一遍就完事,這樣才能真正讓讀書有所收穫。

《如何有效閲讀一本書》讀書筆記8

今天重讀了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閲讀一本書》。這本書是我在16年中,第一次離職的時候選擇的一本書。它的來歷跟這本書中推薦的方法毫無關係,我就是純粹在書架上看到了它,然後買了這本書。説起來我的博庫書城會員卡應該已經過期了。

今天重讀的過程中,看到了以前沒有重視的內容。因為讀書更重要的是,“自己所看重的部分”。結合之前寫的那篇《行為上癮》讀後感有些觀點寫的不是很清楚,導致讀者朋友沒能get到關鍵點。所以我想,自己以後寫的文章,都會按照一定的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梗概這本書,然後再其後花更多的精力寫自己看重的點。

就像八股文一樣,八股是指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這八個部分。我決定給自己以後的文章分為4+1一共五個部分。

(起)講述這本書討論的問題的重要性。結合自己在現實中遇到的那些問題來説。

(概)介紹書的梗概內容。所以不至於有的部分沒有提到。也許我不感興趣但是朋友們會很感興趣。

(核)着重説完自己看重的問題,以及其解決方案。(可能分多個步驟)

(合)給出自己的評定。也許一篇文章最後能刷足存在感的地方,也就是那一句“太史公曰”了。

然後附加的一個部分,就是自己(火花)這一部分了。比如現在的部分,其實是由這本書引起的一些想法,但是脱離了這本書的內容甚遠。以後也許會有這個部分,但是也許會沒有。(起)

看這本書的起因很簡單。因為自己想要在指定的時間內消化更多的書。這是從博多·舍費爾那裏得到的想法,想要在一年之中看100本書,那麼第一件事情,是看一本關於快速閲讀的書。

之前有跟codinfox討論過,讀過的書總是沒有什麼印象,那怎麼辦。他後來不知請教了哪位朋友,給出的答案是,好書是值得反覆讀的。前面也有評論裏的好朋友決定要重讀經典。而我現在既然決定了要認真做這個公眾號,也是要重讀這本如何讀書的好書。使用它的方法論來指導自己之後的讀書過程。這篇blog的結構也是基於我在讀書之後的筆記。(概)

奧野宣之給我們推薦的讀書法是包括從選書到活用的一整套的流程方法。所以概要結構從以下幾個過程分別敍述:

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

其中我這次讀書最看重的部分在於讀書與活用部分,所以在概要裏會簡略介紹其他部分。

説來慚愧自己兩年前看過這本書,但是也沒有按照這個作者的策略來買書。

其實去書店隨意閒逛,邂逅一本好書,也是挺有趣的事情。但是,壞處是,我們可能會遇到以下情況:別人推薦什麼就選什麼,沒有目的性地讀書,花費過多的選書時間,被廣告和銷量排行榜左右,因為衝動,買了的書堆成山卻都沒讀過。這時,有一個購書清單,就可以在平時及時發現自己的需求,排除干擾,節省自己在書店的時間。

購書清單需要指定好書名、作者、出版社三個要素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實現“指名購買”,也可以更好地利用購書網站。不管在什麼時候,發現了好書,記到自己的清單裏。假使自己其實不需要這本書,也許在清單裏待一段時間,我們就會把它劃去。定期去購買自己需要的書,也不會花費過多的時間。

自己沒做到這一點。就近來説,618從京東上買了十來本書。當然去年雙十一的書還沒看完,翻看兩年前讀書筆記裏的讀書計劃上的《瓦爾登湖》什麼的,也都是沒看過。也許現在自己的心態,以及所感興趣的東西不會讓自己有那個心思去看《瓦爾登湖》吧。(核)

上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沒有對這個讀書法形成很深刻的印象。作者所自己總結的一套讀書法,叫做“葱鮪(wei,3)火鍋式”讀書筆記法。在閲讀的時候,可以先大致閲讀一遍,然後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折角做標記,然後下一次再精讀,這樣留下的部分則是自己認為最重要的部分。我們可以把剩下的觸動自己,引發思考的部分摘抄下來,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上,然後在就近的地方,寫下自己的感受,當然,如果是簡單的“哇,這個人好厲害”就不行,需要寫下自己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摘抄與評論同時存在,也就是所謂的葱、鮪魚都有。當自己再看讀書筆記的時候,就會快速的回憶起當時的感受。

作者認為,之所以用這種看起來笨重的讀書方法,是因為它的確有效。因為“讀書體驗比書本身更重要”。

在上面的步驟中,翻書的時候,在地鐵上,在喧鬧的地方,都可以完成。但是在最後一步,“活用”時,作者則推薦我們找一個固定的時間重讀自己的筆記,一週一次或者兩次。這讓我想起了獨處的重要性。也許當結婚之後,就再也不會有那麼多的時間獨處了。二十來歲單身的時候,在某種意義上真的是十分寶貴的時間了。

活用的另一個方法,找三本與問題相關的書籍拿來閲讀,使用“要點”+“評論”的方式來閲讀。這就像是請了三個有關的專家來給自己提意見一樣,自己在總結出一條假設之後,再重讀其中的要點與評論,一邊反覆思考,一邊不斷修正自己的假設,最後得出讓自己信服的結論。

比如最近我反覆遇到的一個問題。究竟我們追求的目標的意義何在。

因為在與網友討論的時候,看到一個新聞。去年LOL的世界冠軍中單,現在Gen.G的中單Crown遇到了這個心理問題。之前的問題是,自己不覺得自己打職業比賽有什麼意義,但是有了打SKT,奪得世界冠軍的.目標之後,他開始刻苦訓練,不斷地克服苦難,終於在去年,在鳥巢,一波3-0帶走了Faker所在的SKT。

我自己在看完半決賽就沒有繼續關注決賽了,但是説來也十分有趣,這樣一個一邊倒的BO5卻讓兩邊的中單都變了(其實也是遭遇了Crown這樣問題的人吧,然後他選擇把兩邊中單都打自閉了)。那時候還是n的皇冠説,我沒想到Faker也會哭,原來他也是普通人,是有感情的。

現在Crown遇到的問題是,他的目標已經達成了。他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究竟要去做什麼了。而自己最近讀過的書,有奧爾特的《行為上癮》與舍費爾的《財務自由之路》兩本書。恰恰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以下是結論:

“如果把生活當成一連串有待完成的里程碑,你就陷入了一種近乎連續失敗的狀態。按照定義,你任何時候都並不置身於體現了你所定義的成就或成功的地方。而一旦到達了那裏,你會發現,你弄丟了那件賦予了你目的感的事情——於是你只好制定新的目標,重新開始。”

因此,不要靠目標,而要靠系統來過自己的生活。所謂的系統,就是“你經常做而且能提升長期幸福概率的某件事情”。對漫畫家來説,可以是每天畫一幅漫畫;對作家來説,可以是每天寫500字。和目標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系統提供的是持續穩定的“嗨”流。是日復一日充實的生活,而不是某個宏大目標的誘人圖景,但沒有如何前往的指示説明。

對我來説,那目標就可以是每天刷多少道leetcode題,刷完之後,每天解決一個其他coding方面的問題。每週至少寫一篇推送文章,完善自己的公眾號。對於Crown來説,可以是保持自己的競技狀態,每天carry多少局排位,完成多少訓練。對於你來説,又是什麼呢?

這個話題有點扯遠了,但是我認為的確是很重要的東西。(合)

在此引用作者在後記中寫道的一段話來結尾:“讀書是與感興趣的書的對話,是上班路上的自我充實,是每次去書店時的期待,是睡前温馨的陪伴。也就是説,在愛書之人的眼裏,讀書就是生活的全部。”

也許上次閲讀的時候,我沒有覺得這裏寫的這麼煽情。但是現在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讀書這個愛好,不會被奪走,不會被比較(如果有人非要比較炫耀,你也會在心裏甩他白眼,不會有任何影響對吧?)。人人都可以愛書,無害而又高尚。有了它,再卑微的心,也可以有自己強大的精神力量;有了它,再喧囂的環境下,也可以有一塊自留地;有了它,就可以在追求世俗成功的路上,保持一顆純淨的心。希望大家都能從讀書中受益!

《如何有效閲讀一本書》讀書筆記9

很慶幸能讀到這本書,它刷新了我對讀書的認識。以前我是為了學習新知識,為了享受讀書的樂趣,甚至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好學而去讀書,實在是太膚淺了。

這本書給了我全新的認識,奧野覺得讀書應該是為了與書作者的思想進行交流,瞭解他的想法,促進自身的思考,從而吸收精華,為自身所用,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水平。要認真消化書中的內容,使之對自己有益。

有了這個目的,所以才有了選書、標記、筆記、書評、重讀這一系列的過程和注意事項,由此才有了這本書的出版。書名中的“有效閲讀”是全書的精髓!此書文字簡單,通俗易懂,比大名鼎鼎的《如何閲讀一本書》更適合初步學習閲讀方法的學者。

我以前覺得專門花時間做筆記,寫書評,太耗時間了,而且這個過程不那麼輕鬆愉快,所以一直都沒花什麼精力去做這個。但是,恰恰是這些耗時、燒腦的事,反而更能促使我們思考和成長。

做筆記,寫書評,正好是一個重新消化吸收、檢索知識的過程,它促使我們提煉精華,深入思考,形成新的深層認知,從而改變原有的思維和行為,促進生活的變化。

浪費時間不算什麼,但請不要浪費生命!

書中一個故事,原本只需要短時間就可以建好的房子,花了2年才完工。從客觀角度看,確實浪費了很多時間。但是過程中,主人對房子的建造過程投注了更多的時間和心血,和工人們有更多的相處和互動,而且自己的其他事情並未因此而耽擱。這些浪費在房子建成的那一天,化作了更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這些記憶將成為房子的寶貴的精神價值。雖然浪費了很多時間,但並沒有浪費生命!

讀書後的消耗和吸收,看似浪費時間,但並未浪費生命啊。對書籍的精煉、思考和輸出,正好是知識重組、迭代的'過程,它會把作者的思想,一點點的轉化成自己的東西,促進自身的改變和成長。

記得有一個補鈣的廣告,補品不光要營養成分充足,更重要的是能被身體消化和吸收。要不然有再多的營養,只是從身體裏過一道便離去,也是沒有意義。看書也是一樣,重要的不是接觸了多少新知識,而是消化和吸收了多少新知識。

從現在開始,認知消化讀過的每一本書,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很期待後面讀書的收穫呢!

《如何有效閲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0

對於一個讀不進去書的我,總想找點什麼方法來提高讀書的效率,最後好像還是要在書中尋找想要的東西。我看了這樣一本書——《如何有效閲讀一本書》,其實我並沒有覺得這本書裏介紹的方法有多麼的讓人恍然大悟、一下子就開竅學會怎樣讀書,而且像是給讀書找一個目的,在做讀書筆記時寫下自己的感想這些方法似乎以前經常聽到。

這本書大概有如何形成一份購書清單、如何寫自己的讀書筆記、如何運用讀書筆記這些方面的內容。語言簡單易懂,重點的部分用加粗的字體突顯出來,偶爾還配有示意圖,整本書讀起來很輕鬆。這本書對每一件要做的事的原因都進行了説明,但這些説明不是什麼長篇大論的理論,都是很容易讓人明白的事情。我本來是想將書中的技巧方法一一列舉出來,但想想似乎有些多此一舉——如果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而去做的話,是很難堅持的,但是如果要想知道“為什麼”的話就不如直接去讀讀這本書,何必需要我在這裏畫蛇添足呢?所以我只想談論我感興趣的'那一點內容。

開始讓我覺得意外的一點是作者似乎在書中強調了一種堅持大於內容的觀點。作者認為當我們有什麼感想的時候,就要寫在讀書筆記上面,哪怕是“這本書比我想象中有意思!”這樣簡短的、甚至有些膚淺的語句。作者認為“一切都應該以‘能堅持下去’為先”這似乎看起來是更強調堅持而不在乎質量,但其實讀書筆記質量的提升正需要不斷地練習如何表達。這種記錄自己的感想既不是説一定要寫的多麼的完美,也不是説為了堅持而走形式主義,重要的是記錄自己真實的想法和理解。

另一個我比較在意的觀點就是,對自己有感觸的內容進行標記和摘抄,而不是那些客觀上很重要的東西。“寫讀書筆記也是有竅門的,簡單來講,就是要徹底地專注於‘對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即使客觀上很重要,如果眼前的信息無法與自己在感性層面上產生共鳴,那麼再讀多少次也不會有感想”我看到這裏時忽然就明白再看專業書時候我為何會感到“痛苦”,也許正是因為那些“客觀上很重要”的知識使我無法共鳴吧!有些知識在讀書時無論如何都感覺很困惑,而在看完書很久之後的某一刻就忽然明白了,這種情況我也是有過的。

我所説的兩點只是我個人感興趣的一些內容,這本書包含的內容要比我提及的更豐富,裏面的方法可能不太適用於研究學習,而是比較適合相對輕鬆的閲讀。如果像書中那樣在讀書時記筆記,並時常拿出來翻看,可想對擴大閲讀量是很有益處的,在想要寫些什麼東西時也可以翻出來看看之前有沒有什麼好的想法。在讀了這本書之後我也想按照書中的方法去做做,然而實際堅持起來似乎還有些困難,比如我還無法做到像書中所寫那樣隨時隨地有想法就記錄下來,但是我還是想要繼續嘗試,也希望自己能堅持下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shu/m51wv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