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守望的距離讀後感(9篇)

守望的距離讀後感(9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守望的距離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守望的距離讀後感(9篇)

守望的距離讀後感1

曾聽説過這樣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慚愧的是,我就是真的沒有好好讀過周國平。這次終於拜讀了他的《守望的距離》。

“守望的距離”其實是説明精神家園的守望需要恰當的距離。以守望的態度面對人生,面對生活其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着一種期待,而這種期待是守候的,守候是踏實,是不浮躁,是寧靜,是信心十足。周國平先生在這本書中,他懷着深深的對生活的愛意,談人生談境界。他認為一個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現實的利益中,而是要追索人生的樂趣和心靈的欣慰。

我們要坦然面對生活,就應坦然的對待自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呢?——百鍊成鋼,正因如此鋼才有了韌度,人也一樣,不經風雨怎能見得彩虹?

生活是美麗的,上帝讓我來到這個世上就是因為這個世界很美麗。有人也許問,不是也有不和諧嗎?我笑了笑説:“你見過沒有瑕疵的玉嗎?你見過十全十美的人嗎?自然界尚且如此,又何必讓生活如此完美呢?完美其實是一種悲哀。”

生活是浪漫、輕鬆的。他也許是月下行走的浪漫,也許是一束花的浪漫,也許是浪跡天涯的浪漫。生活的輕鬆是你所想不到的,但你必須先沉重。登過泰山的人都會知道:從紅門向上爬,大約四個小時到南天門,再到玉皇頂。上了那裏才知道什麼是“一覽眾山小”,那才是輕鬆,有一種沁人心脾,飄飄欲飛的`感覺。去過大海的人也知道,在海邊遙望大海時,把自己寄身於海天之間,才知道什麼是輕鬆。所以要追求輕鬆浪漫的生活,就要先努力奮鬥才會獲得。

生活中也當然會有困苦、不愉快,但這只是一次對自己的處事的考驗罷了,不足掛心,總是記小事於一身的人,是總得不到快樂的,放下吧,放下就是幸福,放下就是快樂,懂得放棄的人也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想要做一個守望者,守望快樂和幸福,感受自己最美的生命。

守望的距離讀後感2

不知是受了誰的啟發和不知何處而來的衝動,我在閒暇的時候去到了圖書館。看到了這一本(守望的距離》。讀着周國平老師給我對幸福的講述,我突然很有感觸。最讓我感受深刻的時候幸福的悖論一文。它告訴了我長久以來關於人們對幸福定論的種種猜測和理解。有實際生活,有科學理論,生動而詳細。總結了從古至今對幸福的定論和看法。

周老師對於幸福的功成名就論有這駁斥一説。周老師認為當人們往往覺得幸福的時候卻感覺不到幸福,每個人的幸福都是各不相同的,幸福是每個人永恆追求的目標。讀了關於功成名就的幸福悖論之後,我感覺到。幸福真的離我們很遙遠同時又是那麼貼近,好像我們能感受到幸福就在我們身旁的呼吸。對於現在的我們,幸福就是在家裏有爸爸媽媽陪伴,在學校有老師同學陪伴。每天能夠做自己該做的事情,而不會漫無目的漫不經心的不知所為。幸福就是在我們處於青春期的這個階段有着青春期的自由和羈絆。如果沒有了自由,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很壓抑,如果沒有了羈絆,我們又會毫不知情的放縱。正是因為有了老師和爸爸媽媽的關心保護,才有了我們幸福快樂的青春期。所以對於我們來説,幸福就是這樣每天的生活。

周老師還對幸福就是愛情圓滿有着駁斥一説,認為從古至今對愛情圓滿就是幸福的定論是不正確的。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和定位都是不一樣的。有着階層,受教育層度,社會生活經驗的不同。即使有了美滿的愛情也不一定有美滿的'婚姻和以後的生活。所以認為愛情美滿並不是真正的幸福。讀完了周老師的這些文字之後,我覺得如果愛情美滿就是幸福,那麼它究竟是離我們遠還是離我們近,到底是觸手可及的幸福還是遙不可及的夢魘。愛情對於我們來説還是太遙遠,我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情感。它會讓我們一直這樣快樂的生活下去否。不過,我相信周老師所説的幸福對於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定論。

守望的距離讀後感3

本書內容飽含哲學思想,人文思想和人生寓言,並充滿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學的魅力,融理性與激情一體,筆調清新自然,內含睿智深刻,雖然是上個世紀的作品,今日讀來,這些散文作品依然觸動人的心絃,因為我們都是熱愛生活之人,希望尋求人生的真諦,嚮往或大的精神境界。

周國平的散文不是時下流行的“休閒散文”和“文化散文”,更有別於近年來比較有影響力的餘秋雨散文。作為一個哲學家,他作的是那種探索人生之謎、追索生活價值和意義的哲理散文。他關懷的是當前人們的精神境遇和精神狀況。在這個日趨實利的時代,這種探索顯得有些“不識時務”.從這個意義上説,周國平是孤獨的。然而,他卻是博愛的,追索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已經成為他難解難分的情侶,他在追索中體驗着並與讀者分享着人生的樂趣和心靈的欣慰。

作者説他的孤獨“帶着如此濃烈的愛意,愛着田野裏的花朵、小草、樹木和河流。”在本書中,他懷着對生活的深深愛意,談生活、談人生境界。他認為一個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現實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隨波逐流。“人必然有人格上的獨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會建築和他人身上。”在人的現實生活之中,還應有獨立自主的精神家園。失去精神價值的生活,縱然轟轟烈烈,也只是浮光掠影的表象,是一種空虛和無聊的.生活。“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都應該有一個自足的精神世界。這是一個安全的場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貴的寶物,任何災禍都不能侵犯它。”他告誡人們,不要讓瑣屑的生活淹沒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是不要失去精神家園,一個人擁有了精神家園,他就擁有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其實,《守望的距離》這本書適合放在牀頭,許多時候深夜醒來,信手翻翻,許多事情都豁然開朗。其實,人生際遇的大多喜怒哀樂都可以歸結為哲學問題。學哲學的,像作者一樣,看人生百態,較比混沌的常人,多一份通透,少一份掙扎。

作者將這本集子命名為“守望的距離”,正表明精神家園的守望需要恰當的距離。以守望的態度來面對人生,面對生活其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着一種期待,而這種期待是守候的,守候是踏實、是不浮躁、是寧靜、是信心十足。

我要做一個守望者,守望快樂與幸福。

守望的距離讀後感4

“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

——題記。

《守望的距離》,給予我太多太多對人生的感悟。每每翻開這本書,再合上,這其中的過程彷彿經過了人生悲歡的輪迴,讓我受到心靈的洗禮,使我感悟到人生的真諦。

人的一生,思緒萬千。有的人獲得了學業的成功,而尋找工作卻成為了他的負擔;找到滿意的工作,下一步他又為家庭擔憂……如此輾轉不斷,快樂便不留一絲影蹤。毋寧説,人生是僥倖落到我們手上的一件暫時的禮物,我們遲早要把它交還。我們寧願懷着從容閒適的心情玩味它,而不要讓過分急切的追求和得失之患佔有了我們,使我們不再有玩味的心情。在人生中還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凌駕於一切成敗福禍之上的豁達胸懷。在終極的意義上,人世間的成功和失敗,幸福和災難,都只是過眼煙雲,彼此並無實質的區別。當我們這樣想時,我們和我們的身外遭遇保持了一個距離,反而和我們的真實人生貼得更緊了,這真實人生就是一種既包容又超越身外遭遇的豐富的人生閲歷和體驗。

古往今來,儘管崎嶇坎坷的悲論如縷不絕,可是古人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更是令人頓生敬仰之情。“詩仙”李白,才華橫溢,無奈仕途不順。有着治國平天下的偉大抱負,卻只能做一個伶人般的御用詩人,終於他扔棄“春風拂檻露華濃”帶來的皇上的青眼有加而憤然出京。從此,懷着一顆悲憤的心,遍訪名山大川,然而他並未一蹶不振,而是“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般的灑脱。為了開心顏,怎能摧眉折腰?“詩聖”杜甫,同樣的偉大,同樣的懷才不遇,卻是不一樣的人生。他眼見“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悲涼,他心感“無定河邊骨”的慘烈,酒並不能換取最後的解脱,只有愁更愁。“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終於未及天命之年而病歿於漂泊的小舟中。

古人云:“知足常樂。”流星轉瞬即逝,但我們期待流星許願的實現;曇花一現,但我們享受短暫的那片氤氲。不管成功與否,我們不妨享受幸福,讓快樂順着風。讓快樂再飛一會兒,別停!

守望的距離讀後感5

這輩子不沾哲學!

這是讀過《守望的距離》後的第一感覺。

一個人要想熱愛生活並且能在其中藝術地活着,就別沾哲學。哲學並非藝術,這門學科太過於理性化。而浮生若夢,沉醉於生活,熱愛並享受它,比一切都重要,像哲學家一樣把人生放於解剖台之上,費勁心機地分割歸類創造概念,最終得到的只是更深的迷惘。

所以,同樣是討論生命,比起周國平,我更喜歡史鐵生。

《守望的距離》讀過後,我感到的反而是更深的迷惘,再讀史鐵生,感到的卻是更多的釋然。

史鐵生一定也是研究過哲學的,然而,在經過了“未知死焉知生”的求索後,他能夠自退一步,找回生活,笑看世界,而不是讓人生僵化在一個個永遠也説不明白的定義和概念中。

對於人生,這,才是最美的答案吧。

我想,對於後現代的精神危機,哲學也許無法解決,也無需解決。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像史鐵生一樣,笑着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正如史鐵生所説,只要你最關心的是目的而不是過程你無論怎樣都得落入絕境,只要你仍然不從目的轉向過程你就別想走出絕境。事實上你唯一具有的就是過程,一個只想過程精彩的人是無法被剝奪的,因為死神也無法將一個精彩的過程變成不精彩的過程,因為壞運也無法阻止你創造一個精彩的過程,相反你也可以把死亡變成一個精彩的過程。

對啊,就這樣,立足於目的的'絕境卻實現着,欣賞着,飽嘗着過程的精彩,你便把絕境送上了絕境。夢想使你迷醉,距離就成了快樂,追求使你充實,失敗和成功都是伴奏,當生命以美的形式證明其價值的時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

有人説,史鐵生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與死、殘缺與愛情、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等重大問題,並解答了“我”如何在場、如何活出意義來這些普遍性的精神難題,是史鐵生解決了現代中國人的精神危機,我想,也許這是對的。

從今以後,像史鐵生一樣的活着,一起笑看。

守望的距離讀後感6

站在思想的山峯,目睹着秋風掃落葉,一片一片,融入生命的河流。你愛着,感受着,思考着——今天我活着,我只有一個人生。你一直在守望,尋找着生命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究竟在追求什麼?追求一種人格魅力,一種人格上的獨立自主,藐視世俗的輿論和功利。用一顆深刻的心靈感受悲劇的深刻。日子川流不息,每天都似水流年,你心中的那個心靈世界,珍藏着許多往事,有歡樂,也有悲傷,它們雖已逝去,卻永遠活在你心中,與你終身為伴。儘管它渺小得甚至連一絲微風,一縷輕煙都算不上,可是你依然十分珍惜這個小小的心靈世界。然而生命永遠在未完成之中。回首往事,多少事想做而未做;瞻望前程,還有多少事準備做。人的一生,思緒萬千。有時驚心動魄,有時牽腸掛肚。古往今來,詩哲們關於人生虛無的感歎不絕於耳。他們的悲觀,執著,超脱,那些多愁善感,那些豪邁奔放,都奏響了生命的進行曲。

人生是有意義的徒勞嗎?從叔本華到海德格爾,都在尋問,生命—— 沉重的輕?虛無與偶然?人生難免有等待,等待的.滋味有千百種,最是一言難盡。迴歸簡單的生活,就像白開水一樣。如行雲流水般,始終保持一顆純樸的童心。文字閒人,平淡有味。自然閒人喜歡躲藏起來,是頑皮還是害羞?智慧在思考中誕生,就算是孔子也灑脱。至於愛情,那是人性的一部分。人生永遠是一個説不完的話題。一個人只有在臨終前才知道這一生最難忘的是什麼?儘管那些風風雨雨已如煙雨朦朧。一句淡然面對,把一切都輕描淡寫,你的訴説誰人理解。只好笑笑,古今多少事,都傅笑談中。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夕陽的餘暉散播人間,人生的盡頭桑田滄海。

依然想問守望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守望的距離讀後感7

讀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讀月讀書讀人,然後寫詩做人明理。而我認為讀周國平,便是在讀社會,讀生活,讀人生,讀周國平確實是一種享受。

有這麼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可見周國平在當代的影響力很大。他對人生的態度是樂觀積極的,他看重人生精神追求,看輕名利的追逐,樂於淡泊,堅持在充滿功利的社會中把持自己。

在周國平的眾多作品中,我最愛讀他的《守望的距離》。這“守望”表示與時代潮流保持適當的距離,守護人生的那些永恆的價值和關心人類精神生活。在這本書中,他懷着對生活的深深愛意,談生活、談人生境界。他認為一個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現實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隨波逐流。“人必然有人格上的獨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會建築和他人身上。”是的,在當今的社會人們需要慎獨,需要看住自己的心靈,不能在追逐功利中迷失自我。

讀周國平,他認為人在現實生活之中,還應有獨立自主的精神家園。“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都應該有一個自足的精神世界。這是一個安全的場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貴的寶物,任何災禍都不能侵犯它。”他告誡人們,不要讓生活的煩惱淹沒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是不要失去精神家園,一個人擁有了精神家園,才能擁有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讀周國平會讓人的思想變得清澈,對生活的'理解變得輕鬆。他的文章都很美,既有深厚的哲理,又讓人易懂,有着看過後讓人必須去思考的魔力,靜心想想,總有那麼一兩句在我的潛意識中定居。讀他的文章,我讀得了“親情似的愛情”;讀得了“家是永遠的岸”;讀得了“教育需要回到常識”;也因此走近了“尼采”,與一個巨人進行了一場心靈的對話……這位睿智博學的作者,不知不覺的,他帶着他對人生、哲學的温情理解融入了我的生活,讓我無意間也對世界改觀着看待。

周國平説過這麼一句話:“我從來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標,覺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沒有虛度了人生。所謂真性情,一面是對個性和內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對外在功利的看輕。”細讀這句話,其中藴含的便是我們做人的重要準則——重精神輕功利。

守望的距離讀後感8

讀完這本書,我想斗膽説一句。作者有時言辭未免過於犀利,除卻這一丟丟瑕疵,還是讓人受益匪淺的。

對哲學獨到的見解以及對女性人格獨立等等作出了深刻闡述。

簡單摘出2段來解釋我當下的處境與作者情感的共鳴。

1、我是喜歡獨處的,不覺得寂寞。我有許多事可做:讀書,寫作,回憶,遐想,沉思,等等。做着這些事的時候,我相當投入,樂在其中,內心很充實。

但是,獨處並不意味着和自己在一起。在我潛心讀書或寫作時,我很可能是和想象中的作者或讀者在一起。

直接面對自己似乎是一件令人難以忍受的事,所以人們往往要設法逃避。逃避自我有二法,一是事務,二是消遣。我們忙於職業上和生活上的種種事務,一旦閒下來,又用聊天、娛樂和其他種種消遣打發時光。對於文人來説,讀書和寫作也不外是一種事務或一種消遣,比起鬥雞走狗之輩,誠然有雅俗之別,但逃避自我的實質則為一。

然而,有這樣一種時候,我翻開書,又合上,拿起筆,又放下,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麼,找不到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只覺得心中瀰漫着一種空虛悵惘之感。這是無聊襲來的時候。

當一個人無所事事而直接面對自己時,便會感到無聊。在通常情況下,我們仍會找些事做,儘快逃脱這種境遇。但是,也有無可逃脱的時候,我就是百事無心,不想見任何人,不想做任何事。

2、王爾德説:“人生只有兩種悲劇,一是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想要的東西。”我曾經深以為然,並且佩服他把人生的可悲境遇表述得如此輕鬆俏皮。但仔細玩味,發現這話的立足點仍是佔有,所以才會有佔有慾未得滿足的痛苦和已得滿足的無聊這雙重悲劇。如果把立足點移到創造上,以審美的眼光看人生,我們豈不可以反其意而説:人生中有兩種快樂,一是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尋求和創造;另一是得到了想要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在這裏,我找到了內心的將解未解之謎,並受益良多,謝謝作者。

守望的距離讀後感9

大學裏曾流傳這樣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到底周國平是何許人也?我為什麼要讀他呢?他是不是真的能給我什麼啟示呢?於是,帶着好奇跟一連串的疑問,我開始嘗試走進周國平,《守望的距離》成了我的首選讀本。

他的文字睿智風趣,從他的文字中可以收穫智慧和超然。在《守望的距離》一書中,他所談到的有關幸福、歲月、生死、執著、命運、愛情、追求的觀點真的很精闢;他對書與人生、愛的智慧、人生寓言的看法以及他的遊歷和感想也是鞭辟入裏,讓人感同身受。讀《守望的距離》,讓人感到這是靈魂與靈魂的對話,是一種人生境界向另一種人生境界的挑戰。那些美麗的近乎格言和詩語的句子,充滿着睿智和哲理,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靈,讓我思考自我境遇、關懷自我靈魂、提升自我境界。

自從我從農村來到了城市,我就不時的會有這樣一種感覺,我感覺我的精神陷進了一片奔騰不安的河流,在追逐渴望中洶湧撞擊,似是潰決。從此我也一直在尋求一種可以引起我共鳴的思想,可以讓我擺脱那感情的漩渦,重新尋回心靈的寧靜。而此刻,我找到了!《守望的距離》真的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它就像一位長者,給我們講述着人生那些永恆的價值,述説着活着的意義和生命的美好。它又像一處寧靜美麗、清新自然的心靈棲居地,讓奔波於紅塵的疲憊的人們在此歇歇腳。在這裏,你可以聆聽到最真誠,最真實的聲音。就算不能讓人悟到人生的大道理,至少能使人在面對命運的變故時,能夠更從容一些,能使人時不時也思考自己的'人生,在人生道路上走走停停,既不錯過沿途的風景,也不落後於時代。也能使人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命。這本書是一碗真正的心靈雞湯。

讀周國平讓人想起那些青葱歲月。讀完了整本書,感覺他的作品平淡而不平凡。周國平無意對誰進行貌似深刻的教化,但卻引導着你走向凝神和靜思,去體驗現實生活中不經意而呈現出的美麗。

我很慶幸自己能在大學裏讀到這樣一本好書,書中有一句話最能代表我的心聲:“這是我的思想,這正是我想説的,被他偷去了!”沒錯,與周國平思想的一次又一次的撞擊,還有那迸濺出的火花,讓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地接受了薰陶和洗禮,也讓我的思維更加開闊和深遠了。

標籤: 讀後感 守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0lgw2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