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集合15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集合15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集合15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1

通過參加這次學校讀書活動,我再次温習了一遍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雖然相隔的時代迥異,但大師思想的精華卻依然大放光彩,再次將此次讀書心得彙報如下,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

1、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能否保護和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感,取決於教師對這個學生在學習上的個人成績的看法。不要向兒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很多時候,我們不滿意的學生僅僅只是因為:他的成績不能使我們滿意,沒有達到我們想要他達到的合格或者優秀,也許,他也曾努力過,或者至少嘗試過。我們教師應該認識到,同一知識,有些學生是接近然後達到,有些是達到然後超越,有些是用很快的時間就能達到,有些則需要你的再三的期待與忍耐:對不同的兒童來説,這是不相同的。

如果學生沒有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前進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麼這堂課對他來説就是白費了。無效勞動,這大概是學生和老師可能遇到的'莫大的嚴重危險。

這句話太重要也太可怕了,因為在我的課堂上,有多少時候是在進行着集體性的無效勞動,有多少學生自始至終地在那裏進行着無效勞動,又有多少學生終於厭倦了這種無效勞動而不再“勞動”,只是木然地存在在那裏!

2、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

那位歷史教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説,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説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我認為:讀書不能只讀與本學科有關的書,甚至不能只讀與教學教育有關的書,教育者應該把視野放得異常開闊,有必要把哲學、美學、宗教、心理學、文學、最新科技理論著作納入自己的必讀書目中。

3、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裏

在學校工作的30年,使我發現了在我看來是一項重要的祕密,也可以説是一條特殊的教育學規律:到了中年級和高年級,就出現學業落後、成績不良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在國小的時候,沒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識的“地基”的基礎知識牢固地保持在記憶裏,達到終生牢記的程度。

不妨設想一下,我們蓋一座漂亮的樓房,可是把牆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漿不斷地剝離,磚頭也在脱落;人們每天都忙於消除工程中的毛病,可是始終處在樓房倒塌的威脅之下。許多四至十年級的語文教師和數學教師正是處在這樣的狀況下之中:他們在蓋樓房,可是牆基在裂縫。

我是一個高年級的數學教師,也深深地體會到,許多落後的學生並不是智力低下,而是基礎沒有打好。只要認真的輔導,他們是完全可以趕上去的。我們一定要做到:把那些好像是知識的“地基”的基礎知識牢固地保持在記憶裏,達到牢記終生的程度。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2

早就聽説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我仔細閲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後,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對我們教師很有借鑑作用。書中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閲讀。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着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晚上回到家還要忙着家中瑣碎的事情。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裏來呢?帶着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閲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

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3

“渴望快樂,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目標。但是,在物質條件優越的今天,在世風日下的今天,在金錢觀、權力觀日益高漲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感受不到幸福。有人問剛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莫言:“你幸福嗎?”,他的回答是“不知道”。我們能否思考一下何為“幸福”。而在教師行業中,更是有人沮喪、有人泄氣、有人抱怨、有人倦怠,不少教師精神萎靡、身心疲憊、心力交瘁。在面對那些淘氣頑皮的孩子時,特別是面對各種各樣的調研活動和“被聽課”的時候,我們還能幸福嗎?幸福從何而來呢?帶着這些疑問,我翻開了這本書——《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隨着閲讀的步步深入,陶老師在字裏行間流露出的從容淡定,平易親切,以及他深刻的教育思想,給了我很多的人生啟示。

首先,要懂得享受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

第二,要懂得享受學生。一個幸福的教師,他的人際關係是最簡單的,他只認真理,不迷權威,他的理想就是實現孩子們的理想,他的苦與樂和學生們一致。教師的快樂感和幸福感時時處處得影響着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才會感到幸福。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來源於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哪怕是他們一點點的`進步,教師也會欣慰許久。但要讓學生感恩你、理解你,你就必須要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體察學生的內心世界,與學生建立起和諧、友愛的師生關係。如果教師只知道權威,那也許你會離幸福更遠。

第三,要懂得研究教學和職業規劃。如果教師僅僅是把教學看作是一種簡單的重複,那必然厭倦,也無幸福可言。過低的目標定位則會使人完成任務毫無成就感,而過高的目標定位容易讓人因體驗不到經常的成功而沮喪。所以,要對自己進行合理定位,要以符合自己最近發展區、不斷在動態變化中提升自己為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前提。

第四,要享受生活。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閒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缺的。也許手頭錢是有點緊,但還得學會捨得用杯水車薪中的一水一木去買些喜歡的書、買件心儀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個會、旅趟遊。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自覺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要想成為一個幸福的人,你就必須做好屬於你的每一件細小的事,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激情滿懷地上好每一節課,幫助每一個困境中的人,做好每一次規劃,反思每一次得失……

陶老師教導我,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始終做到從容淡定,寵辱不驚、淡泊名利,與經典為伴,與學生為友,多一些享受,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賞識,少一些責備;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苛求。真正做一個擁有“健康的身體,寧靜的心靈,幸福的人生”的幸福教師。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4

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改變與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説某位年輕人來到一個地方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輕人便問:“這裏如何?”老人家反問説:“你的家鄉如何?”年輕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討厭。”老人家接着説:“那你快走,這裏同你的家鄉一樣糟。”後來又來了另一位年輕人問同樣的問題,老人家也同樣反問,這位年輕人回答説:“我的家鄉很好,我很想念家鄉的人、花、”老人家便説:“這裏也同樣好。”一旁的人很詫異的問老人家,為何前後説法不一致呢?老人家説:“你要尋找什麼?你就會找到什麼!”

的確,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當你以批評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無數缺點。我們傳統的教育,多是為了分數的教育,從教師自我出發,而不真正是對學生這一主體人的教育,教師的抱怨也就“順理成章”了。而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優生”有缺點,“差生”也有閃光點,在我們教師心目中每個學生都應是有天才的一面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改變教育觀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師生關係,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欣賞者”。從這一角度出發,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合理的心理需求與個性差異,尊重他們的`愛好與選擇,尊重他們的人格。同時,及時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予以讚揚,特別是對“差生”而言,一兩次別開生面的欣賞無疑是沙漠裏的綠洲,久旱的甘霖,這樣將會激發他們身上的潛能,讓學生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閲讀過程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教師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問題能力在於學生,能不能以問題貫穿教學在於教師了。目前,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我們有時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點,一學期下來不知道讓學生們學會了什麼?懂得了什麼?對自己教學產生了懷疑,不知從何處入手。這不由得引起問們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麼?在文中,袁教授給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為智慧,使文明積澱成人格”。其中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對教師而言,教會學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學會判斷知識和信息,要比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得多。因為知識本身是多變的,不斷更新的。其二:現代文明的成果並不能通過傳授內化成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麼,教師的教學行為直接影響到學生智慧、人格的形成與發展。這不由又落實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師究竟應該教什麼,怎樣教?

好書是常讀常新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值得一讀再讀!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5

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當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並不是清閒的,而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當然,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教師除了參與、促進學生的學習之外,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指導,應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性的、支持性的、寬容性的課堂氣氛。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忠實的向學生傳授課本知識的"教書匠"。新課程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三級課程、三級管理,這意味着原來屬於國家的課程開發的權利部分地下放給學校和教師,從而使課程開發不再僅是學科專家和課程專家的專利,教師也成為課程開發的主體之一。這樣教師不再僅是課程的消費者和被動的實施者,而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課程的生產者和主動的設計者。新課程還使教學內容中教師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隨着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彈性加大,教材教參給教師留有的餘地加大。這些都意味着課堂就不僅是課程的實施場所,而且也是進行教育教學實驗的實驗室。教師既是課程的實施者,同時又是課程的研究者。在提高自身的科研創新能力的同時,教師更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有人評價我國的中國小教育"兩強、兩弱",即基礎知識比較紮實,應試能力也比較強;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都比較弱。我們要努力改革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

多年來,學校教學一直是分科進行的,不少教師便畫地為牢,把自己禁錮在學科壁壘中,不再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新課程在改革現行分科課程的基礎上,設置了分科為主、包含綜合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由於課程內容和課題研究涉及多門學科和知識,這就要求教師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成為綜合型教師。綜合課程的提出和發展緣於對分科教學的批判。長期以來,課程整合的理想和學科割裂的現實困擾着中國小教學。我們不可能囫圇吞棗的傳授、學習或探索科學知識,對其進行分類和分析加以識別是必然的選擇。但是各種分門別類的教育在一個學生身上最終應該發生整合的作用。就課程與教學而言,分析與綜合是認識世界的兩種不同的方式,沒有孰優孰劣之分。總之,綜合化將給學校課程帶來巨大的變化和新的面貌。教師要努力去適應這一變化,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博學悦教的人。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廣泛的學習興趣,經常學習新的科學知識,並善於把自己的學習與對學生的教學結合起來,善於將新知識吸收到教學中,用新的科學知識充實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21世紀的信息社會所需的信息化人才的培養有賴於教育的信息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教學從觀念、思想、理論到手段、方法、模式等的根本性變革。它需要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質。隨着信息網絡的擴張和教育信息化發展,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會學生獲取信息知識的本領,將學生培養成"信息化人"。這就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意識,善於將信息網絡上新的知識信息與課本上的知識信息有機結合起來,不斷了解和掌握學科發展的新動向,以新的知識信息開闊學生視野,啟迪學生思維;同時教師還必須具有較強的獲取信息、儲存信息、加工處理信息、篩選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創造信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突出表現就是教學技術的信息化,是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運用。教師還要能正確的指導學生進入信息高速公路檢索信息獲取知識。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日益在學校領域應用的局面,給教師的教學方式帶來了新的變革。而教學方式的'變革可能是這個時代教育將要發生的變化中最突出的特徵。

在班級授課的情況下,教師面對的是眾多既有共同的身心特點,又有不同的遺傳素質、家庭環境、智力水平、人格特性,而且兒童的身心發展又處於從不成熟到成熟的發展中的學生。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向他們提出統一的要求,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又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採用多種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做到因材施教。

新課程從課程目標到教材內容都體現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多樣化,允許學生髮展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評估標準,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應該注意到,實施個性化的課程和教學的條件正在逐漸形成。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在學校中應用範圍的日益擴大,給課程個性化和教學過程的因材施教帶來了新的機遇,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條件。採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尤其是基於Internet的多媒體教育網絡中的教學,可以將個別化教學與整體性教學結合起來。課程個性化的時代內涵就是要利用新技術帶來的可能和機遇,為各種不同特色的學校和不同程度的學生,開發和提供相適應的課程和教材,促進教學過程中的因材施教。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6

霍姆林斯基説: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養,才幹只有靠才幹去培養。可見學生的智慧是靠老師去開啟的,這就要求老師首先要成為一名智者,這與我們一直在説的做一名智慧型教師不謀而合。那麼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師邁進呢?

假期中,我讀了《做智慧的教師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應關注的55個問題》這本書,書中關於教師對教學細節的關注、對教師智慧的關注、對教學實效的關注、對自身發展的關注、對教學創新的關注等一系列問題,為我們搭建了一個交流共享的平台,提供一些教學細節、教師智慧、教學實效、自身發展、教學創新的操作性理論的詮釋與實踐案例,覺得很有啟發。

書中提出了一個觀點,一堂好課應該是讓學生受益一生的課,應該能影響一個人對世界的情感態度、思考及表達方式,並最終積澱成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它將好課的標準提升到了一個人文的程度,更讓人覺得無法捉摸,無從評判,但也吸引了我細細讀下去。

書中認為好課應讓學生受益一生,應讓學生主動參與,應體現新課程理念,教學目的明確、教學內容科學、教學方法適當、課堂組織高效,並且給好課定了三條評價標準:學生喜歡,質量合格,基本功過關。説實話,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是一個互動,是一個時刻在變化的現象,是無法進行量化,自然也無法進行標準化的評價。好的課堂應該是講究效率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緊湊的,都是目的的,不是可有可無的,教師的語言是生動的,流暢的,具有啟發性的,是可以讓學生有所感悟的。我想看一個老師的`課是否受到學生的認可,只要看這個老師踏進課堂時學生的表情就知道了。

一堂好課更多的應該是關注人文的東西,關注學生的心靈世界,基本知識和技能是每個老師都關注的,畢竟它會在考試中顯露無遺,而對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影響則是潛移默化的。一堂好課必定會給學生的心靈留下點什麼,一定會對學生產生觸動,即使是細微的。因此教師就是要儘自己的力,讓學生有所得,有所悟。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7

叔本華曾言:慾望得不到滿足就痛苦,滿足就無聊,人生如同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擺動。那麼,是否存在那麼一線的間隙停在那個恰好非痛苦又不無聊的界限上呢?戰亂中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往往包括苦難的產生,故事就是從康維等四人被塔坦從戰亂中有計謀的綁架開始的。當馬林森表示他想盡快回到文明世界中去時,那位迎接他們的張變反問道:你肯定你已經遠離文明世界了嗎?是的,表面上看似沒有,他們有音樂,有藏書,有裝飾豪華的浴室,有下午茶,這看似和外界沒什麼本質不同,似乎只是大隱隱於市的一種,而且這裏有宗教,有金礦,所以布琳克羅和巴納德最終被説服。

康維呢?他是校長曾用光榮的來稱讚的人,是哪怕短短結識過,都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三言兩語不能説透的人,他更樂於做一些不太正式但有趣的工作,即便薪水不高,也不是常人眼中的好差事,他是那種能適應艱苦條件的人,很少會去想要什麼舒適的生活來做彌補,但在這個好似世界盡頭的地方,在張告訴他當地人信仰的中庸之後他便開始質疑曾經的自己。他沒有為這裏的物質世界所折服,打動他的是這裏的精神世界,是那種看似不極端的宗教信仰。我們知道,康維在戰爭中除了身體受過傷,心靈也倍受折磨,他需要精神上的寄託來支撐那戰後的疲憊與無助。張以中庸之名,中庸之實深深戳中了康維,似乎這就是那個界限,那個無聊與痛苦之間的度,他需要這種度,需要這種美好。張説寶石是多面體的,許多宗教都可能含有自己適度的真理,所以,在這所喇嘛寺內,同時存在基督教,佛教,還有當地藏民自己的信仰。他們信奉活着是苦難,但是以抗衡時間、維持生命來挑戰這種苦難;他們也堅信此生所以待斃,卻珍惜時間、發掘潛能來蔑視這種消極等待死亡的方式。在這種宗教穿插中,他們謀得中庸一説,持之以恆:適度節儉,適度老實,適度愛。但這偏執般的適度本身就是一種極度病態的信仰。

林語堂先生説過,中庸之道,實即庸人之道,專家學者所失,庸人每得之。執理論者必趨一端,而離實際;庸人則不然,憑直覺以斷事之是非,事例本是連續的,整個的,一經邏輯家之分析,乃成片斷的,分甲乙丙丁等方面,而事例之是非已失其固有面目。為庸人縱觀一切而下以評判,雖不中,已去實際不遠。但是這世界終結處的中庸是已經被扭曲的中庸,在離實際不遠處便掉頭改道,走向遠處,或者説,它是處於極端狀態下的中庸,它是擁有專家氣質的庸人,它在極度的美好、近乎常人好幾倍的生命中卻要極度適度,這不僅不切實際,而且似乎更可笑。

就在這看似可笑中,康維慢慢被同化,他和馬林森同時愛上了羅珍,但是羅珍卻願意跟着馬林森一起離開這個被時間遺忘的地方。馬林森一如既往的自我用實際行動去愛羅,而康維卻用脱離本身的積極主動而選擇用袖手旁觀來愛羅,他從那中庸中獲得的寧靜、領悟豐富並滿足了他的`精神世界,他陶醉其中並選擇以此來愛羅,最終卻失去所愛,失去本應與他一起在中庸中共度一生的愛。

他愛羅,但卻止步不前,他覺得只要在心裏留有一份記憶便好,這是愛的適度。既不會因羅與他在一起而滿足,也不用擔心失去後的痛苦,這不就是擺脱了人世間的苦難了麼?不然,他小心翼翼的遵守中庸之道,縱觀一切只下判斷,他不像邏輯家那樣剖析事物本質,不具備偏執的自我意識,這樣聽來,似乎與那修行千年萬年的洞中仙人一般,抑或得道高人,無慾無求也無作為,所以後來為羅離開的他只能沒有意識的流浪,尋找那夢一般的精神王國xx香格里拉。

物質世界可以滿足物質要求沒有錯,但是苦難卻需要精神來支撐。有人將苦難轉接到物質上並滿足於此,但是有些人的苦難卻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來支撐,當那份隱形的力量沒有辦法和現實裏的軀體並存於物質世界時,這軀體只能像向日葵尋找太陽般追尋那力量。就像康維一般,在現實與精神世界中徘徊、掙扎,在兩難處尋找那份適度,無奈只能遊離其間,始終無法靠近那一線。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8

最近我讀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一書,每一天能抽一點時間去讀,從書中瞭解到習慣對人的發展很重要,好習慣受益終生,決定一生的命運。從書裏也能夠看到好的教育習慣能有效地促成教師的專業成長,也是優秀教師成功的基石,影響着教師一生的教育生涯。

常説“一種性格關係到一個人的.命運”,好習慣能使人一生受益。我們教師一向在強調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中也要構成良好的教育習慣。我作為一名班主任及語文教師,除了教學還要育人。“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反思自我的教育行為,我們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的同時自我是不是每次都不拖堂;我們要求學生團結友愛的同時自我是不是對每個學生都公正;我們要求學生見到教師主動問好的同時自我又是不是能主動問候學生我作為一名教師,往往很多方面都處理的不夠好:當學生犯“錯誤”時,往往習慣於把學生叫到辦公室談話或直接找學生家長;當學生的試卷上出錯時,習慣於要求學生將錯題訂正並再做幾遍;當拿到一本新教材時習慣於找課文中的知識點並照搬“教參”;在課堂教學中,習慣於僅僅關注結果而不注重過程,習慣於僅僅佈置書面作業

自我的習慣到底好不好,需要改變的首先是自我。要想做到書中所述,是要持之以恆,從小事做起,從習慣養起。習慣不是一時養成的,更不是一時能夠改變的,習慣是在習慣中養成的。而我,會以此書做為我的一本教學上的工具書,以此書來提高自我,激勵自我,超越自我,並由此獲得的歡樂。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9

最近買了一本李鎮西教師的力作:《愛心與教育》,回家後仔細閲讀品味,在讀到其中反映李鎮西教師心聲的《做的教師》一文時,時時被李鎮西教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現摘錄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謂“的教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教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本事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能夠和自我比呀!也就是用今日的李鎮西與昨日的李鎮西相比——我今日備課是不是比昨日更認真?我今日上課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誠懇?我今日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機智?今日我組織班團體活動是不是比昨日更趣味?我今日幫忙“後進生”是不是比昨日更細心?我今日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日更豐富?我今日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日更深刻?今日我應對學生的教育教學提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日更虛心?我今日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日更冷靜?每一天都不是,甚至每一天都有遺憾,但每一天都這樣自我和自我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的教師”的境界靠近。

我是為誰而工作?為同事的好評嗎?為校長的表揚嗎?為獎金嗎?為職稱嗎?這些對我來説當然也重要(可見我也並未“脱俗”),但如果這些與學生的評價產生了衝突,我心靈的天平指針首先傾向於學生一邊!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第一應當看學生的評價,教師因學生而存在,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學生而存在。

培養學生開放的思想——一種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種高屋建瓴的'文化視野,一種不畏權勢的民主意識,一種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能夠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能夠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能夠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能夠最樂觀

李xx的話説得多富有智慧和哲理啊,道出了他的心聲,也説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後工作的航標燈,指明瞭我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10

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平凡的老人,一條普通的大馬林魚,在茫茫大海上發生了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經歷。

小説描寫的是一個老人,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打到一條魚後,一次,他幸運地捕獲到了一條大馬林魚。老人發現這是一條超過自己漁船數倍的大馬林魚,大馬林魚拖着老人和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後來又因大馬林魚傷口上的.魚腥味引來了幾羣鯊魚搶食,最後鯊魚們吃光了大馬林魚,老人拖回去的是一副光禿禿的骨架。

在生活中,我們碰到了困難,也許會去面對;也許會望而卻步。比如説劉偉,他小時候雙臂就已殘廢,但他並沒有向挫折屈服,而是天天練習用腳寫字、吃飯。經過他不懈的努力,他終於學會了用腳彈鋼琴。魯迅先生曾經説過:“偉大的胸懷,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迎接悲慘的命運,用自信的勇氣來應付自己的不幸。”是啊!當我們碰到厄運和不幸時,與其埋怨命運,還不如鼓起勇氣和精神,以堅強的態度與厄運抗爭。老人不也是這樣的嗎?老人沒有被任何困難壓倒,他儘自己的努力與生活中的磨難做不屈不撓的鬥爭。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遇到失敗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擁有一顆堅強、不屈服的心來面對失敗,成功就一定會向我們走來。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11

最欣賞的語文教學專家是於永正老師,最敬佩的班主任是安徽省合肥市第62中學國小部語文教師薛瑞平老師,網名看雲,兩人都説到了這麼一句話:“讀書時一種內在需要,也是為了保持一種上升的有活力的狀態。”可見,讀書才是教師提高的必走的途徑。

很久未教一年級了,如何教學,説實話,忘得差不多了,為了教好這個班,我在閲讀薛瑞平老師寫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從中我學會了要培養孩子的靜氣,以靜傳達靜,以靜滋養靜,儘量平和地與孩子説話。

國小階段重在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如何進行呢?近段我在閲讀《好習慣是怎樣培養出來的》,書中從全國不同省市的400餘所得學校,精選出關於中國小生做人、做事、學習三方面的39片習慣活動設計、28片習慣活動案例,加上專家傾力指導,從較為實用的角度,回答了該怎樣培養兒童的好習慣。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做最好的自己!”我多次這樣對學生説。“做最好的教師!”現在,我這樣對自己説。著名教育家李鎮西,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蘇霍姆林斯卡婭評價他是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他撰寫了自己25年的教育教學精華《做最好的老師》,本書非常全面,有他的教育理念,也有他從事語文教學的經驗,值得大家閲讀。

雷夫.艾斯奎斯,一位美國的傳奇教師,他三省其身,教學更育人,他用最深厚的愛創造最大的奇蹟,那就是他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他的第56號教室感動了整個美國,而且還被拍成了紀錄片,雷夫老師的這本《第56號教室的奇蹟》也成為了美國最熱門的教育暢銷書之一。

如何做父母?如何從自然型的父母到智慧型的父母,教育了別人的孩子,也別忽略自己的孩子,為了自己的孩子,我也閲讀了大量的教育書籍,其中有著名教育專家,中國家長教育領域的開拓者和實踐者鄭委老師撰寫的家長教育系列叢書《為孩子做出1%的改變》《父母做對了孩子才優秀》《愛學習 會學習 能學習》;林格著的《全部都是愛》《教育是沒有用的》《教育中的心理效應》,美國海姆.G.吉諾特著的《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書中講述的是如何與十幾歲孩子實現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劉儒德等人編寫的《教育中的心理效應》,這本書已經入選為“全國教師教育優秀課程資源”。

作為語文教師,我推薦大家閲讀劉建瓊老師寫的《語文的境界與追求》,這位老師用他的激情與詩意,把語文課雕琢成一道美麗的景緻,吸引學生灼熱的目光。

儲晉老師説培養天才兒童的第一法就是教會孩子閲讀,其實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必走途徑也還是閲讀。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12

我有幸讀了《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這本書,深受啟發,真是受益匪淺。只感覺自己教學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堅決和沉着。讀完此書,如沐春風,豁然開朗。做教師若不學孔子乃是一種缺憾。孔子不僅僅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論家,而且是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評為“世界最聞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積存的豐富教學經驗,構成的博大精深、獨具風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國傳統教育思想中的珍貴遺產。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廣泛而全面:從教育理念到治學理念,從治學原則到教學目的,從教學態度到教學方法,從教師修養到教育手段,構成一套他獨創的、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透過讀《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這本書,我覺得在今後生活、教學工作中就應像孔子一樣老實守信、以身作則、像孔子一樣約之以禮、重視自省、做到終身學習、不斷進取。像孔子一樣誨人不倦,對待學生一視同仁,關愛每一位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像孔子一樣學思並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樣教學相長、重視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用心的人生態度,讓學生在簡單愉快的學習中學到知識,使學生得到全面的開展。

總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取其精華融於現代教育的實踐中,這是保證我們的教育,個性是教育健康、持續開展的珍貴財寶。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13

我哭過,就在我心愛的學生面前脆弱地哭過……我從來不敢對任何人提起這個事情,因為我覺得那代表了脆弱、無能和不成熟。沒想到翻看第一頁便是吳非老師真誠地勸告“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我激烈地接收了吳非老師的這一勸説,因為哭泣與落淚未必是懦弱,因為你的悲天憫人,因為你的正義衝動,因為你的仁愛和華蜜。這份激烈更來自玩吳非老師點出了太多我們所“不敢承認”的真實。為了這份真實,我情願恆久為教化事業奮鬥着。 我可以驚慌麼?

驚慌,幾乎每節課我都會驚慌,我靜靜地掩藏着這份擔心,面對孩子面對同事都故作鎮靜。教授三個班級的英語,這個學年已是我教課的第三個年頭,雖談不上閲歷十足但總不至於課課驚慌課課擔憂,然而事實卻是——我真的很驚慌。站在講台頭第一年驚慌在外,怕自己不被領導看好怕自己不被家長認可;第三個年頭站在講台的驚慌,不怕領導同事來聽課,不怕課堂難以被人讚揚,驚慌的是學生是否能有效地駕馭,驚慌學生一節課內是否會覺得無趣,驚慌學生一節課內是否能理解我所要傳達的意思和意義。每一個學年過去,我又驚慌學生能否能在英語學習上有一個學年之後的螺旋跨越。

故不知這種驚慌在吳非老師的書中得到了認可“課前驚慌是正常的”,可能的緣由,“是我們比較敬重自己的職業,敬重自己的學科教學,看重學生的感受,對自己的教學有所期盼。一名老師,心中有使命感,心中有學生,才會很在意學生對他的看法,在意學生的接受度。” 吳老師的這句良言的確給我很大的鼓舞,我又想起了我國中時德高望重的數學汪老師,她是退了休又被學校返聘回來的,足以見得汪老師的教學和為人。但是她幾乎每節課後都會深化同學問我們“這麼説你們能明白麼?”“我年紀大了,你們是不是覺得平常我太刻板,和我有距離?”或許汪老師她也課前驚慌吧,或許這也是我們在每一階段推動自己創新、實幹的動力吧,無論怎樣我將對我的這份“驚慌”釋懷下了。

我可以讓我的學生喜愛我的課麼? 這是一個我最在乎的問題,一個老師最華蜜的事是在教書生涯中擁有一批喜愛你以及你所任教學科的鐵桿粉絲,而一個老師最失敗的事是在教書生涯中沒有一個喜愛自己以及自己任教學科的學生。我視這一個標準為我終身教學奮鬥的目標。

吳非老師説的很對“你在教學中沒有培育學生對學科學習的酷愛,你的努力學問讓學生適應了你的教學,而無形中給學生灌輸了排異性,你沒有向學生有效地介紹學科的內涵,你的學生對學科的學習愛好可能是盲目的、不穩定的……” 學生喜愛你的課不僅僅在於教學設計的好玩精緻,還在於一個老師的綜合管理教學實力。以前我只是單純地認為貼切學生的愛好,把課弄得花哨可愛點,學生就是喜愛了,例如加入許多的卡通、加入許多孩子們時下關切的嬉戲等等。現在隨着教學管理的逐步成熟,我覺得假如培育維持那批喜愛你的課的鐵桿粉絲,那麼我須要具備的東西太多了。 假如我難以組織有效的小組合作、團體探討,全班一團糟,學生能喜愛我的課麼?假如我一味地迎合學生沉醉在學生喜好的無聊的樂趣中去,學生錯失了英美好玩的寓言童話、英語世界語言的超前絕倫,學生能喜愛我的課麼?假如我難以才智地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留給他們獨自思索推斷的空間,把他們全部的學習都丟在我設好的框裏,學生能喜愛我的課麼?假如我的英語課僅僅是無聊地探討,學生每天覺得自己在無方向地交談而失去了在英語課上感受親情、友情、禮儀的話,那麼學生又怎麼能喜愛我的課呢? 所以我也希望全部的老師都和我一樣吧,把這個標準定為終身為師奮鬥的目標,那麼我們會收穫更多。 我可以留給學生記憶麼?

“這些課的內容,有多少是學生能記住的?學生會記住的是老師的什麼呢?這些老師的站姿、手勢、笑容、神情、口頭禪和軼事,往往成為學生的'話題,繼而又被學生帶往遙遠的年頭。”

針對前幾個記憶,我想將其歸結為“教學記憶”,我回憶自己學生時代,確乎沒幾節課是能成為我的記憶的。但也確乎有這麼幾節精彩的課的片段恆久藏在腦海,這是一個老師教學的驕傲同時也是一個老師多少年教學積累的精華,這個不堪驚奇,這個應當是“量變到質變”的結果。為了留給學生這些稀有而珍貴的課堂片段,那麼我們須要接着地努力着,學習是我們唯一的法寶,我們這一職業要求我們更多地學習,有極強的職業道德責任感,因為我們使命艱難。 而針對留給學生後半部分的記憶,我稱為“行為記憶”,那麼應當是不計其數的,學生回憶起你來第一時間應當回憶起的是你的言行而不是上了什麼課。針對這種記憶,我想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工作不是你的全部”。因為,我們在社會上扮演着許多的角色,站在三尺講台上我是一名人民老師,走下去我還是母親的女兒、丈夫的妻子、摯友的知音、賣家的顧客……我們須要為師的執着、仔細,也須要駐足欣賞這個美妙世界的胸懷,懂得體會親情、友情、愛情的心懷,懂得感恩感懷這個世界上美妙的事物。這些就是學生回憶起你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這些光靠我們的職業道德很難維持的,這些是做人為事的看法、是一種習慣,這些只能在平常生活中去體驗。換句話説“一個不懂得孝敬自己父母的老師,怎麼可能會耐性地對待我們身邊年邁的家長;一個對身邊的摯友不耐煩的人,怎麼能心平氣和地耐性教育學生?” 因此,兩種記憶我們都應當辯證地去努力,用哲學的説法就是“衝突辯證統一理論”了! 假如我在短暫而珍貴的教學生涯中解決完了這三個問題的話,我覺得我夠格了,現在我會努力再努力的!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14

暑假期間,我閲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我感受頗深。一直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為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可是隨着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所以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麼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優秀。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於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老師抓住,馬上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為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麼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麼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擇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15

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現在的孩子怎麼那麼不聽話?怎麼那麼坐不住?怎麼那麼難教?怎麼那麼不愛學習?家長怎麼也不管管?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做齊,可能確實是家裏有事,給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為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面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着相信自己的'學生,試着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説説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棄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着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知道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隻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於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症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應該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意義更大一些!我們給學生希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對自己的希望呢,還是苦着面對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對希望,希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保持快樂的心情,做個陽光老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0w17q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