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電影東京審判有感範文

電影東京審判有感範文

電影東京審判有感範文1

《東京審判》是由高羣書導演的一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本片講述的是梅汝璈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擔任法官並用心要求嚴懲侵華日本戰犯的故事。雖然這是一部故事片,但影片真實的彷彿時光倒流讓我親臨審判現場一般。也許導演的意圖就是讓我們銘記歷史,從歷史中明白和平的可貴。所以導演在鏡頭、音樂、敍事等方面都力求真實、公正,讓所有觀眾都能認清歷史。

電影東京審判有感範文

本片的鏡頭十分客觀化,個性是在法庭審判過程中的鏡頭,給人在看紀錄片的錯覺。在法庭上,無論是法官、律師、證人或罪犯,他們陳述時給他們的往往是平攝的近景鏡頭。他們每説一句話我都能夠清楚地看到他們臉上細微的表情變化,以此來揣摩他們的心理狀態。我也能夠直視他們的眼睛,真實感覺他們的存在,那時我已不是一名觀眾,我覺得我已融入了東京審判,作為陪審員或法官等,我仔細聽着證詞或辨詞,因為當我融入其中時這就與我息息相關了。

法庭代表的就是公平與正義,而平攝鏡頭就很好的表達了這一點。平攝鏡頭把法庭上的人物客觀地反映出來,這也給人真實感。本片的鏡頭沒有誇大什麼或貶低什麼,攝影機彷彿就是充當一雙眼睛,真實地紀錄下發生的一切。

《東京審判》整部影片中穿插都是以鍾、鼓樂器演奏為主的配樂,使整個“審判”在緊張的氣氛中進展。在影片的結尾,當審判的結果和各國在“二戰”中傷亡的人數在屏幕上慢出現時出人意料的響起了童聲伴唱。每個人看到影片結尾那黑底的字幕時總會產生或憤慨或悲傷的情緒,但導演沒有為迎合這樣情緒而去選取配樂。導演選用的童聲伴唱甚至走的反方向,童聲代表的是完美是期望,似乎與影片結尾的氣氛有些格格不入,但也正是這樣的一種反響,把觀眾的情緒推至最高點,就是在與完美的事物比擬時醜惡愈顯醜惡。

這部電影敍事構造是一個十分出彩的地方。電影從頭到尾貫穿着梅汝璈的'旁白,彷彿就是他在為我們講述一個令他無法忘懷的故事。本片在講述東京審判的同時,也插入了梅汝璈在日本小酒館裏親眼所見的一些故事。這樣整部影片就立體起來了,它不僅僅是講述一件歷史大事,而且把當時日本民眾對待此次審判的不同態度都表現出來了。也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一具是參與者,一個是旁觀者來立體地看這次“審判”。影片中也出現了超多真實的影像資料,這對影片的真實性又是一大肯定,同時也是從歷史事實角度來這一“審判”的詮釋。

這是一部十分成功的影片,但我個人認為影片中有一個小的缺點。中國演員曾志偉在片中扮演一名日本軍人,當他用生疏的中文説出“小日本鬼子”的時候略顯滑稽,沒有到達這句話對日本軍人行為挖苦的效果。

與其説我看了《東京審判》,不如説我經歷了一次“東京審判”。當那二十五名日本戰犯説自己“無罪”的畫面疊加出現;當一個又一個的證人説着南京大屠殺的慘況無限感慨湧上我的心頭。《東京審判》復原的不止是一次審判,它復原的是歷史,那些我們務必銘記的歷史。

影片《東京審判》叫座又叫好,在影界獲得了宏大成功。由於反映的是歷史題材,我憑着專業興趣破天荒的走進了久違的電影院,想看看導演終究是如何用電影來演繹這段歷史的。

也許是自己專業所長,電影在史實上並沒有給我太多的新知。影片對於大川周明的裝瘋賣傻,溥儀舉證的閃爍其詞等重要史實根本未作交代。但儘管如此,影片還是給觀眾展示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中國的百姓對東京審判的瞭解十分有限,而正是這部電影為廣闊觀眾填補了這段知識空白。導演高羣書在理解採訪時也表示,他拍這部電影的最大願望,“就是期望世人都明白這件事,這件歷史大事。”

然而作為一件歷史大事,為什麼在傳統的歷史教育下,我們對其知之甚少呢。東京審判是一次正義的審判,在審判過程中,以大法官梅汝璈、首席檢察官倪徵燠為代表的中國檢察團,忍辱負重,排除萬難,最終為贏得了尊嚴和勝利。然而遺憾的是,我們這天卻很少有人聽説過梅汝璈、倪徵燠他們的名字。所以在電影院裏,觀眾們第一次接觸到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再配上音響、畫面的刺激,人們心靈的共鳴和震撼也就可想而知了。

電影東京審判有感範文2

在看《東京審判》的時候,由於昨晚熬了很長的夜,起初處於睏乏狀態,加上影片那樣沉悶的氣氛,我得抱歉我居然睡着了。但當電影播放至檢察官對日本戰犯義正詞嚴的審問時,作為一箇中國人,作為一個人,我瞬間睜開了眼睛,或許我想看看這些罪惡滔天策劃了這場慘絕人寰的殺戮的日本戰犯在他們臉上是否會流露一絲的悔意,但是鬼子終究還是鬼子,終究讓人失望。    我睜大眼睛仔細看着,豎着耳朵仔細聽着,迴避掉這部影片的技術性問題,我更關注它所藴含的思想感情。我想這是一次人性的拷問。    影片拍出了紀錄片的風格,許多畫面色彩與音響的處理引領後來者彷彿重回了現場,讓人倍感沉重。加上真摯的旁白,一個極富善良與正義的聲音貫穿了整部影片。整部影片暗暗對人類發自肺腑地提出一個個沉重的問號:戰爭是什麼?什麼是愛國?文明又是什麼?    正如抗日戰爭一樣中國人民的抗戰是正義之戰,反法西斯之戰是正義之戰。所以這次審判也就意味着是扞衞人類正義與和平的一次審判。它必須取得勝利!否則正如梅教授在片尾所説的那樣:我們很難想象世界人民將會怎樣?這個世界的未來將會是怎樣?    上帝説當人類產生了“善”,罪惡的源泉也便開始蔓延。因為小部分人對權利和財富瘋狂的追逐或自身的非法利益,就引起血肉之軀的爭鬥與殺戮。這樣的戰爭是令人髮指的。它因私慾而起,擾亂世界,踐踏生命,也踐踏着人的尊嚴。所以我想每一個從軍者首先應該把自己當作一個人,其次再是一個軍人。古時候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鐵論,那是封建社會的標杆,不應殘存在現代社會。每一個軍人不應該只是當權者的傀儡,不應只是他人的殺人工具。應如影片中芳子的哥哥正夫那樣有自己的判斷,首先是一個人,有自己的.良知,其次再是一個軍人,並只為正義而戰。    一切非正義的戰爭都是值得聲討的,因為人類生於愛,這是對愛的踐踏。有戰爭,就會有疼痛,就會有生命的隕落。    日本侵華戰爭殘害了中國兩百多萬人民。當中華民族到了最後的關頭,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用血肉之軀築起了堅固的長城,這個時候人人皆兵。這已不再是一場戰爭,這是一次民族的救亡運動,一次對奴役的反抗,一次對自由的爭取,一次對戰爭的驅逐。這也是世界上所有民族的吶喊!    愛國這個情結每個國家都有,而什麼是真正的愛國呢?沒有民,就沒有國,民不愛國,就沒有國家。所以我理解影片中那幾個激烈分子在日本戰敗後的失落而極端的情緒。因為他們愛國,他們把日本當作自己的國家,他們崇尚它。只是他們在愛國的同時忘記了人性,他們是盲目的信仰,更不知道他們究竟在信仰什麼。    國與國的界限不過是地理位置上的,而人類本身的淵源卻深不可探,誰敢保證戰場上面對的敵人沒有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可能呢?所以愛國首先要愛世界。我認為影片也是暗中闡釋着這一觀點的,既然中國人和日本人可以相戀,既然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可以用多種語言溝通,既然人類情感是沒有界限的,既然人類文化是可以交流的,那麼一個真正的愛國者,就應將心比心,首先懂得博愛,才有資格愛國,愛真正的國。    不知道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是一個怎樣的思想,為什麼那麼多日本人崇尚它,更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劣質的反人性的文化怎會遺留到人類的文明時代?我猜測它本應只是一種值得讚揚的精神,卻不知是哪一些人偷樑換柱更改了它真正的含義,以謀取私利,最終也給了日本以及人民沉重的一擊。    或許人類文明的前進總是要付出艱辛沉重的代價的,中國從封建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付出了太慘痛的代價,那是中華民族忘卻不了的傷痛。於是我們深刻銘記落後就要捱打的真理。而日本在中國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令天地震怒。世界人民的反擊是懲罰,審判是懲罰的延續,我想更是在此中寄寓喚醒日本人作為人的良知的希望,可惜鬼子拉長的臉上沒有任何悔悟。但願深受其害的日本人民他們在付出這麼慘痛的代價以後,他們所崇尚的文明會有所進步。    而偏感性的我同時也懂得這個世界永遠不會永遠安寧,就像人生不會一帆風順。有人類的地方有善,就會有是非,所以法律是必須的。就如梅教授最後在影片精彩的反問一樣;法律是什麼?法律的作用是什麼?是的,犯了錯,就應受到懲罰,人首先學會的,就是作為一個人應有的擔當,否則不配做人。而讓行為跟着良知行走吧,總會離上帝更近,離法律的制裁越來越遠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5l10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