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師道讀後感

師道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師道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師道讀後感

師道讀後感1

一、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

就像書中所説的那樣: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老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性格愛好、脾氣秉性、興趣特長、家庭情況、學習狀況不一的學生,必須精心加以引導和培育,不能因為有的學生不討自己喜歡、不對自己胃口就冷淡、排斥。對一些“個別”學生,老師更應該多一些理解和幫助,好老師一定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情感,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讓所有的學生都成長為有用之才。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就是聽們他説話,幫她排憂解難。我們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一個牽引者。作為一名教師,要與時俱進,對學生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要那麼的急功近利,耐心守候 靜待花開,孩子們與我共成長。

二、要做一名學生心中的'好老師。

做好老師心中就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紮實學識、仁愛之心等。有愛才有責任,選擇了老師就選擇了責任,就要盡到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並把這種責任體現到平凡、普通、細微的教學管理之中。正是因為愛教育、愛學生,我們很多老師才有了在學生遇到危難時挺身而出的勇氣,才有了敢於攻克新知和新學的鋭氣。老師責任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做一個好老師,就要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總之好老師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學管理實踐中,在教育改革發展中鍛鍊成長起來的。

書中還介紹了一些教書育人的方法,也非常實用。沒有厚積就沒有薄發,沒有深入就沒有淺出。相信有了勤奮,有了方法,我們一定會快速成長起來。當然書中的良言還有很多很多,很多感受也都是停留在比較淺薄的層面上,還需要去細細回味。

師道讀後感2

認真拜讀《師道:為師亦有道》一書後,我豁然明白,師道藴含着説、路徑、方法的意思。為師有道,道在何方?在——教師的成長,在——審視教育本真,在——分享教師成長策略,在——明晰教師立場,在——重塑教師信仰。做一個有思想、有追求、有道德的教師,為學生指明生命的方向,賦予學生生命以意義和價值,就是最高尚師德的具體體現!這是為師之道,更是為師之德!

教師始終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學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學生,教育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影響。教育就是開啟智慧、健全人格,要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進而達到獨立行動,成為一個心靈博大、精神堅強的人。簡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像人一樣生活,像人一樣活得美好。

教育的希望在於每位教師的成長,離開了教師,任何制度、觀念、政策都只能停留在空中。作為教師,即使是臨近退休,還是應該為適應飛速發展的時代,而不斷的學習儲備各種知識,時時提高自身的素質。因為學生可以原諒一個吹毛求疵的老師,但不能原諒一個無知無能的老師。所以,由一桶水到一條源遠流長的河的演變,是我們作為教師的知識追求的覺醒。只要還在教學崗位上,就要不斷的'追求。

很多時候,我們的老師從中劃出符合自己課程性質所需要使用的回答,用平淡而近乎讚賞的語氣抹去了其他的答案。我們幾乎從來沒有隨着學生的思考車輪去探索生活,很少想到學生走向獨自學習生活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其實更多的時候,我們缺少跟學生進行開放性、探究性問答的技巧與自信,因為思考的車輪沒有方向,我們尚且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幫助他們如何探索生活而培養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早已經習慣了火車導軌式的教育。

教師不是站在學生和世界之間,而是和學生一同面對世界!

師道讀後感3

讀了《師道:為師亦有道》這本書,不得不佩服這些作者的細緻的洞察力和表現力。我喜歡這樣一段話:“每一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可能有其生長期長短的區別,有果實生長的差異,但都是一粒粒能向陽,能生長的種子。”

“一粒粒能向陽,能生長的種子”!這是多麼形象有多麼樸實的比喻!每一個剛入校園的孩子,都是懷揣着好奇,懷揣着希望的`。他們期待着走進校園,學習並認識他們所不瞭解的世界。這是一個個充滿探究的生命,對己對物都滿懷欣喜,毫無芥蒂。但我們可以看到若干年後,這些“種子”有的完全變了樣,對學習不再好奇,不再探究,甚至於厭煩!這是為什麼呢?

我想,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始終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學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學生,教育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影響。教育就是開啟智慧、健全人格,要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進而達到獨立行動,成為一個心靈博大、精神堅強的人。

讀了此書我也深深的感悟到教育的希望在於我們每位教師的成長,離開了教師,任何制度、觀念、政策都只能停留在空中。我們應該為適應飛速發展的時代,而不斷的學習儲備各種知識,時時提高自身的素質,使我們的知識不老化,得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能滿足已有的那點滴學問。因為學生可以原諒一個吹毛求疵的老師,但不能原諒一個無知無能的老師。所以,由一桶水到一條源遠流長的河的演變,是我們作為教師的知識追求的覺醒。只要還在教學崗位上,就要不斷的追求。有讀書,才能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藴、淵博自己的學識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養、昇華自己的教育追求、積澱自己的教育智慧,才能修煉成為值得學生終身閲讀的“聖賢之書”。

標籤: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62eqr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