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參觀郭永懷紀念館有感

參觀郭永懷紀念館有感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參觀郭永懷紀念館有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參觀郭永懷紀念館有感

參觀郭永懷紀念館有感1

我忘不了53年前在一個陽光明媚的秋日裏,第一次見到導師時的情景。那時,郭先生對我和我的師兄李家春説:“我們這一代,你們及以後的二三代要成為祖國的力學事業的鋪路石子。”作為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他為此貢獻了畢生精力,在中科院力學所,在中國科大,在九院,在29基地,到處可以看到他的“鋪路石子”精神結出的碩果,而他的教導也成了我一輩子的座右銘。

在人民大會堂“共和國的.脊樑”晚會上,看到描寫九位科學家的節目片斷。令人蕩氣迴腸的情節,讓人肅然起敬的言行,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別是,在舞台上,又見到了我的研究生導師郭永懷先生的高大形象,更令我浮想聯翩,心潮難平。

郭永懷先生是23位“兩彈一星”元勛中唯一的烈士,在回京彙報工作途中的空難奪走了他正在華年的生命,而在空難發生的那一剎那,他與他的警衞員用生命護衞了國家的機密,留下了永世流芳的時代印記!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是愛不能到達的

多媒體音樂劇《愛在天際》充分詮釋了郭永懷對祖國的深愛、對科學的熱愛、對親人的摯愛,正如劇中人郭永懷所説:“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是愛不能到達的,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是科學不能到達的。”

在接受導師郭永懷耳提面命的教導的六年間,我瞭解到,他深沉寡言,不苟言笑,但是他把熾熱的愛埋在心裏,表現在日理萬機的工作中。他默默地率領眾人科研攻關,總是戰鬥在第一線。我見過第一次原子彈爆炸時他在現場監測時待過的掩體,見過他試驗克服熱障的龐大風洞,也知道作為力學所的副所長他為科研人員設計過圖書館的座椅、燈光。

他説過:“我作為一箇中國人,特別是作為革命隊伍中的一員,衷心希望象我們這樣一個大國早日實現四個化,早日建成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耒鼓舞全世界革命人民。”他用行動實踐了他的熱愛和希望。

我忘不了53年前在一個陽光明媚的秋日裏,第一次見到導師時的情景。那時,郭先生對我和我的師兄李家春説:“我們這一代,你們及以後的二三代要成為祖國的力學事業的鋪路石子。”作為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他為此貢獻了畢生精力,在中科院力學所,在中國科大,在九院,在29基地,到處可以看到他的“鋪路石子”精神結出的碩果,而他的教導也成了我一輩子的座右銘。

我也見證了郭先生與師母李佩先生之間堅貞不渝的。在他倆20年的共同生活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篤愛情深,大愛無疆,在郭先生辭世的47年中,李先生依然對他一往情深!如今李佩先生已經九七高齡,仍有一種“你不回來,我不老”的情懷。這一點,在音樂劇中有生動刻畫,即使只是短短八分鐘的片斷,也感人至深。

參觀郭永懷紀念館有感2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兩彈”模型捐贈給榮成郭永懷事蹟陳列館。當天,中物院黨委常委、副院長田東風,中物院型號總指揮、科協主席譚志昕,榮成市委副書記呂劭偉,榮成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曲衞偉等參加活動。

郭永懷出生於滕家鎮西灘郭家村,是我國著名的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國原子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衞星領域均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1968年因飛機失事不幸犧牲,終年59歲。1999年,郭永懷被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多年來,榮成一直十分重視郭永懷的事蹟宣傳。為更好地讓市民瞭解他的事蹟,20xx年,榮成在博物館廣場東側豎立了郭永懷雕像。近年來,又與中科院力學所等單位密切聯繫,為建立郭永懷事蹟陳列館打下了基礎。

今年結合中央提出的'“兩學一做”要求,市委、市政府重新將展館建設提上議事日程,組織專業力量,高水平策劃、高標準建設,先後到北京、四川綿陽、梓潼與青海海北州等郭永懷戰鬥和生活過的地方,蒐集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和文物。郭永懷事蹟陳列館位於榮成博物館一層,展覽面積20xx平方米,有400多張圖片、200多件珍貴文物資料、6個視頻。根據郭永懷院士的生活工作經歷,陳列館擬劃分為八大板塊,分別是“榮成之子潛心求學”“馳名海外毅然歸國”“兩彈一星功勛卓著”“儒家情懷大師風範”“獻身科學壯烈殉國”“懷瑾佩瑜愛在天際”“高山仰止永遠懷念”以及多媒體教育廳。內容涵蓋了郭永懷的出生、外出求學、歸國、從事力學和國防科學研究,直至犧牲的完整人生軌跡。通過對其一生的展示和部分科研場景的復原,讓人們可以充分了解郭永懷的儒家風範和大師情懷,全面展示了郭永懷院士的卓越功勛。

當天捐贈的模型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的模型。呂劭偉在捐贈活動中表示,郭永懷是為“兩彈”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偉大科學家,是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榮成人民的驕傲。“兩彈”模型是郭永懷事蹟陳列館的重要展品,濃縮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攀登”的“兩彈”精神,是對郭永懷卓越貢獻的重要展示。對面向黨員幹部、青少年、社會公眾全面深化黨性教育、科普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義。今後,榮成將不斷組織社會各界向郭永懷同志學習,切實發揮郭永懷事蹟陳列館的作用,傳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

據介紹,郭永懷事蹟陳列館是山東省首個院士紀念館,國內展示新中國科學家風采的重要展館,也將成為對社會各界進行國防教育、紅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場所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

參觀郭永懷紀念館有感3

“郭永懷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歷久彌新,永遠都不會過時,為我們榮成廣大黨員幹部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榮成市委書記江山説。

撫今追昔珍貴展品講述動人故事

一進入陳列館,一尊郭永懷漢白玉半身雕塑首先映入眼簾,神態堅毅而安詳,目光深邃。他彷彿仍在思考和關注着我國導彈航天事業的新發展,期待着湧現出一批批拔尖創新人才。

“永縈江山堪稱民族脊樑,懷忘九霄不愧中華英魂。”兩側柱子上的嵌名,取自四川綿陽29基地,由國防部原部長張愛萍手書題字的“永懷亭”上,這也是對郭永懷輝煌一生最生動的註腳。

陳列館中,400多張圖片、200多件珍貴文物資料,展現着郭永懷的傑出貢獻、感人事蹟和崇高品格,鑄成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令觀者心生景仰。

“家窮國貧,只能説明當兒子的無能!作為中國人,我有責任回到祖國。”1956年國慶節的前一天,郭永懷毅然放棄在美國的優越科研條件和生活待遇,動身返回祖國。

上個世紀50年代初,剛剛成立的新中國仍然受到的威脅,包括核武器的威脅。1960年,我國105名專家學者組成了一支特殊隊伍。郭永懷被任命為二機部九所副所長,九所正是現在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當時首要任務是在一無圖紙、二無資料的情況下,迅速掌握原子彈的構造原理,開展原子彈的理論探索和研製工作。

“兩彈”研製所在的青海二二一基地,海拔3800米,最低氣温零下40攝氏度。五十多歲的郭永懷和科研人員一起,粗茶淡飯,同甘共苦,他們喝鹼水、住帳篷,睡鐵牀,風餐露宿。

在展館內模擬的核爆區,只見一道紅色的強烈閃光出現在遙遠的羅布泊腹地,接着升起一個巨大火球,驚天動地的響聲震耳欲聾,轟隆隆地滾過天際,剎那間,衝擊波的狂飆席捲了無邊的戈壁灘。

xx年10月,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枚原子彈爆炸成功。當蘑菇雲騰空而起時,全體測試人員歡呼雀躍、一片沸騰,廣大科研人員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換來了新中國原子彈的第一聲爆響。而此時,郭永懷卻因勞累過度癱軟在試驗場,被工作人員架到了臨時帳篷裏。

隨後,郭永懷又陸續參與了氫彈研製和“東方紅”人造衞星的設計。1968年12月4日,郭永懷在試驗中發現一個重要線索,連夜乘機趕往北京彙報。不幸飛機失事,壯烈殉國。

找到遺體時,在場每個人都失聲痛哭,他們看到了令人震驚的一幕。郭永懷與警衞員牟方東緊緊抱在一起,費了很大力氣將他們分開後,人們赫然發現一個裝有絕密資料的公文包,就夾在兩人中間,數據資料完好無損。

大到導彈,機械,小到一塊破損的懷錶複製品,一份舊得發黃的信件……一張張照片,一幕幕場景,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將歷史的記憶鐫刻成為永恆,點燃了愛國熱情。

觀者或佇立凝視,或埋頭沉思,或側耳傾聽,循着那一件件文物,恍若回到當年的烽火歲月。“在這裏能切身感受我國國防事業開拓者篳路藍縷的艱辛,感受郭永懷無私奉獻、以身許國的優秀品格。”榮成黨員幹部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6500o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