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參觀武訓紀念館有感

參觀武訓紀念館有感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參觀武訓紀念館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參觀武訓紀念館有感

今年暑假,媽媽帶我去了位於柳林鎮的武訓先生紀念館,路上媽媽給我講了千古奇丐武訓先生的故事。

在清朝光緒年間,一個衣衫襤褸、相貌醜陋的年輕乞丐時而唱着乞討的段子,時而裝扮成豬狗的模樣,“我乞討,我積錢,修個義學為貧寒。”路人紛紛搖頭:“乞丐還想興修義學,這不是痴人説夢嗎?”這個乞丐叫武訓,冠縣柳林鎮武莊人。他出身貧苦,7歲喪父,乞討為生,14歲後,多次離家當僱工,經常受人欺負。僱主甚至因為他不認字用假賬欺騙他,武訓爭辯,反被誣陷為“詐賴”,遭到毒打。

於是,武訓決心行乞興學。21歲開始,他手拿銅勺,肩背褡袋,爛衣遮體,邊走邊唱,四處乞討,其足跡遍及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地……經過30年不懈努力,終於在柳林建起了“崇賢義塾”。受到當時政府的褒獎後仍繼續行乞興學,後又修館陶縣楊二莊、臨清御史巷義塾兩處。1896年武訓先生在朗朗讀書聲中含笑病逝於臨清御史巷義塾,終年58歲。大清光緒帝曾經頒發給武訓“樂善好施”的匾額,並授以“義學正”名號,賞穿黃馬褂,當時的國史館也奉令為之立傳;梁啟超亦特別為他撰寫《興學節略》。民國後,經馮玉祥、陶行知等人的宣傳,武訓的影響越來越大,其興學事蹟被列入學校教科書中,南通的一所師範學校甚至將武訓像與孔子像並列。

還沒從震驚中回過神來,我就到達了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千古奇人,高山仰止”八個大字,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跨進了紀念館的大門,百米碑廊直達武訓祠,26通的豎碑冬青環護,翠柏映襯,十分壯觀。碑文由馮玉祥、郭沫若、陶行知等名人所提,讓我肅然起敬。在緬懷武訓先生的高風亮節的同時,也欣賞了風格各異的書法。跟隨着講解員叔叔,我們漫步在百米碑廊,兩邊的高歌台和武訓魂亭凌空聳立,梅花型的高歌台顯示出武訓興學的艱辛歷程和卓世風骨,亭中石碑的蓮花碑座象徵着武訓先生“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格。我不禁邊參觀邊感慨,武訓先生是當時中國社會最底層的一個普普通通的乞丐,然而這個平凡的乞丐,終其一生,乞討建學,供窮人家的孩子學習,當真是了不起,他以一番最不平凡的作為,名垂青史而被後人頌揚。

童年的艱辛,讓武訓先生早識了世間冷暖,才更明白讀書的重要性。想到武訓在那樣艱苦的年代依然那麼執著,而今在這樣優越的年代,我更要繼續弘揚武訓精神,努力學習,從前輩的精神財富中,汲取成長的精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奉獻自己的力量,做新時代的好少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jjm9m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