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讀《不抱怨》有感

讀《不抱怨》有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不抱怨》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不抱怨》有感

讀《不抱怨》有感1

青年該有這樣的追求,去做正能量的散發者。正能量的散發者有着卓立於世的自豪和光榮,一旦被貼上優秀的標籤,你不會再有摘下去的想法,習慣的力量會讓你始終置身於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氣場之中。

習慣了承載重託,便會潛心學習,以內在的修煉外化駕馭事務的能力;習慣了身先士眾,便會甘於奉獻,以嚴苛的自我戒律構建表率先鋒的形象;習慣了收獲碩果,便會勤於耕作,以無畏的投身實踐兑換點滴成長的喜悦。

青年該有這樣的擔當,去做正能量的傳播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作為被寄予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殷切期望的我們,從一開始就該以馬斯洛需求層次的頂端——自我價值的實現為目標,這一目標達成的標誌是他人和社會的認可,鑑於此,我們不僅要修身立德,始終加強自我修養,更要積極發揮影響力,做正能量的傳播者。

讀《不抱怨》有感2

抱怨情緒不時會出現在我們日常工作生活當中,特別是在高速收費一線上班的我,遇到司乘人員的一些不理解的時候,難免會抱怨,是情緒在作祟還是自己的不認真對待?仔細想想,發現是情緒影響了我的工作態度,影響了我工作的方式方法。

幸運的是最近讀到這本《不抱怨的世界》,它是美國作家威爾·鮑温的作品,這本書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之前我認為抱怨也許就能達到我們預期的目的,想着事物的發展方向會往我們期待的那樣前進,抱怨是容易的,抱怨會暫時性的給我們帶來輕鬆和快感,會給自己留下抱怨也許就能改變現狀,從而達到我們期待的那樣,但是它並不會因為我們的抱怨而有所改變。我發現抱怨就像是做無用功,即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影響了我們的心情。每一份工作都有開展他的難處,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只要我們勇於面對,積極解決,不要帶着情緒去工作,就一定可以做好本職工作,還能學到更多的業務知識。

身殘志堅的旗袍先生崔萬志老師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他曾説過一句話:“抱怨沒有用,一切靠自己。”崔老師曾面試過幾百家企業卻因為身體的缺陷而慘遭淘汰,他也曾抱怨過蒼天為什麼讓他生下來就是殘疾,擺過地攤、開過書店、開過網吧,每一次都是不盡人意,直到在淘寶上開始創業,到後面的年銷售額達千萬以上。梅花香自苦寒來,崔萬志老師的勵志故事讓我相信抱怨沒有用,抱怨是最沒有意義的事,無論這一路是跌跌撞撞,還是磕磕碰碰,我都會像崔老師一樣勇往直前,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積極樂觀的心態,用全新的精神面貌去開展工作,我相信在今後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會越做越好,風雨過後必將迎來彩虹。

讀《不抱怨》有感3

近來,我讀了《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作者鮑温是美國心靈導師,心靈導師在美國位尊至高,許多美國人趨之若鶩。這本好書也得到著名名人的首肯,比如比爾·蓋茨就給予這本書很高的評價,他説沒有人能拒絕這樣一本書,除非你拒絕所有的書。名人尚且如此,我們更沒有理由拒絕這本書。書中不少精彩觀點值得我們去品味。在細讀完這本好書後,我覺得自已收穫頗豐,下面談幾點想法,作為這次讀書的讀後感,同時也是對自己以後工作的一種激勵。

(一)停止抱怨,做一個胸襟寬廣的人。

抱怨其實是一種胸襟不寬的表現,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有抱怨的理由。但抱怨往往都是無濟於事,遇到不順心的時候,要更多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要總是責怪他人。威爾.鮑温在書中指出:“抱怨是在講述你不要的東西,而不是你要的東西。抱怨會影響人際關係,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運動”。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更要學會停止抱怨,培養大度容人、見賢思齊的良好品質;摒棄私心雜念,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升遷;保持淡泊寧靜,以奉獻的精神回報社會,在工作中追求素質的提升、人格的完善和理想的實現。

在現實生活中,在我們渴望尋找人生幸福和快樂之時,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同事、怨領導……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抱怨雖然沒有明顯的惡果,但一種心懷感恩、寬容大度的態度卻給我們帶來另外一種人生,如果做到這一點我們的人生會更加快樂。不抱怨需要一個過程,加入“不抱怨”活動,戴上紫手環,讓快樂代替抱怨,關閉那扇抱怨之門。

(二)知足常樂,學會感恩,做一個有品德的人。

人的一生其實很短暫,什麼是幸福,我覺得幸福就是一種心態,是相對而言的。財富上的不平等客觀存在,物質的追求也永無止境,所以我們要在比較中學會知足,不要在物質名利上進行盲目攀比,不要為一些小事而斤斤計較。感恩是一種做人的態度,一種優良品德。有人説:這個世界值得抱怨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怎麼感恩?其實我們要善於換位思考,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把困難當作一種磨練,把挫折當成一種挑戰。作為一名碩士應屆畢業生,更應時時將感恩放在心上,感恩做人,感恩做事,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並非理所當然的,我們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組織的培養、老師的關心、同學朋友的幫助和家人的支持。帶着感恩,我們的心胸會更加坦蕩,學習與工作中更有動力。

(三)堅持夢想,永不懈怠,做一個有進取心的人。

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風順、四通八達,免不了磕磕絆絆。在危機和困難來臨時,我們應該端正態度,不抱怨,不放棄,勇敢接受挑戰。誠如《不抱怨的世界》書中所言,“凡是你所渴望的東西,你都有資格得到,快朝夢想前進吧。不要打壓自己、替自己找藉口,或是假借批評和抱怨,將注意力轉移。你應該要接受不安感來襲,同時在這樣的時刻支持自己。”

寒窗苦讀十幾載,終於等到就業時,本以為可以大展拳腳,可是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很多同學至今沒有謀得滿意的工作,心灰意冷之感難免湧上心頭。此時此刻,讀到這樣貼近心扉的句子,無比温暖。不管現狀如何,只要心裏有夢想,願意為夢想付出努力,夢想會照進現實。

(四)做一個有主見會思考的人。

哲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讀完這本書後,讓我進一步認識到“學哲學、用哲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本書的作者威爾鮑温是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信仰的是上帝,是唯心主義。而我們信仰的是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應該用辯證的唯物的觀點看待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積極的心態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一個人要想成功,除了必須擁有良好的心態之外,還需要諸如機遇、努力、人際關係等因素。還有作者在書中強調説優秀的人都不抱怨,我覺得這有點言過其實,從心理學角度來説,其實抱怨對人的心理健康是有好處的,它是人們宣泄情緒、緩解壓力的良好途徑。所以我認為抱怨並不可怕,我們可以偶爾抱怨只是不能慣於抱怨,更加不能將抱怨看成是解決問題的答案。作為一名年輕的黨員遇事要不驕不躁,靜心思考,善於用哲學的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遇事要三思而後行,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鑑別力和洞察力。

讀《不抱怨》有感4

週日的午後,家裏就我一個人,隨手翻閲着《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竟也漸深漸入。初冬的陽光透過窗户照射在身上,暖洋洋的心情舒展開來。一杯清茶,一卷書本,就這樣淡然了心境,純粹了思想。

人生,總有那些林林總總的塵事,也總有放不下推不開的心情。行走的路上,深山溝塹,攀爬困惑,鬱悶糾結,讓人抱怨叢生,有時總羨慕別人事事如意,總比較別人的得勢的利,總抱怨各種的不合理,各種的不公平……這些何嘗不是我們給自己心裏設置的坎。我們就在抱怨中消磨着自己,消磨了意志,消瘦了靈魂。

其實,人生不是都能順心,生活不是都能如意,總有一些艱難,需要我們接納、承擔,總有一些曲折,需要我們挑戰,跨越。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光芒;有多少計較,就有多少痛苦;有多少微笑,就有多少坦蕩。

不要去抱怨命運的不公,要讓憂傷遠離自己,給生活加一點糖,放飛自己的心情,豁達的人才更快樂。生活不需要太多的包袱,坦然接受自己,享受生活,享受當下,從容冷靜,擁有一顆平常心,才能讓自己微笑如花。

不要去抱怨,要知道,人生總有意想不到的風景,生命裏的一份美好,往往會在你最不經意的時刻來臨。為什麼不把鬱悶和煩憂當成生命的錦瑟,把俗事塵埃的飛揚和落定看成最美麗的行走呢。

我們不要一邊抱怨着生活的枯燥,一邊不願做任何的改變。生活已經這樣了,活成什麼樣,是在於自己怎樣的態度。想想曾經的年少痴狂,苦痛彷徨,要經過多少次的掙扎,多少次的蜕變,才有了今日淡然的模樣。要學會放下必須放下的,珍惜生命裏真正擁有的。用平實心擁抱生活,擺脱自設的枷鎖,用感恩的心捕捉身邊的美好,那就會遠離抱怨,心存那不經意的感動。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我此時,一杯茶,一卷《不抱怨的世界》。

讀《不抱怨》有感5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不抱怨的世界》。

這本書主要講了作者鮑温不抱怨的經歷、怎樣不抱怨、你為何會抱怨、抱怨會對你的人際關係造成什麼影響、不抱怨會對你的人際關係造成什麼影響以及那些完成21天不抱怨任務的人的分享。

平時在不爽/被欺負時,我都會在暗地對他人進行評價並對別人説(進行抱怨),但是,每當我抱怨完之後,我所抱怨的那個人好像真的像我所説的那樣——變得更壞了,甚至比我所説的還要壞。於是,我再次進行抱怨……形成了惡性循環。

現在,我已經能自覺地控制我的語言。每當我遇他人爭吵時,正要抱怨,我就會先想想:“是他/她錯了還是我錯了?錯在哪裏?怎樣有效的解決問題?”當我找到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案時,我便不再爭吵,去實施這個方案。但就算這樣,我還是會抱怨。於是,我按照書上的“紫手環”的方法制定了兩個方案:如果我抱怨了,就把裝在兜裏的鋼筆換一個兜;如果沒抱怨,只是在陳述事實,那麼鋼筆可以不換。

可以説,《不抱怨的世界》對我來説簡直是一個天大的幫助,相信如果大家都讀這本書,一定能做到人人不抱怨,天天不抱怨。

讀《不抱怨》有感6

以耐心宣教去幫助他人樹立起“抱怨不如改變”的理念,以親身示範去幫助他人養成不懈學習、勤於工作的習慣,把這份正能量無限加持放大,營造全社會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大氣場。

對於每一個人,生命的永恆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對時間的珍惜,對時間的浪費則是對生命本身的褻瀆,對於人生的現場直播,每一秒都要百分百投入,在追求速度的同時夯實生命的質量,給未來投射一個沒有遺憾、只有拼搏的影子,那時陽光温潤,窗明几淨,放聲以詠,盡是盛世讚歌。

讀《不抱怨》有感7

歌德曾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很榮幸在這學期的前半個學期讀到這本書《做不抱怨的教師》,雖然我還有幾年就要退休離開自己心愛的講台,不能再真正體會到一名教師的工作和生活,但在退休之前看到這本書,無疑是給我上一堂很好的崗後思想教育課。從中我獲取了豐厚的人生智慧,領悟了“不抱怨”是獲得一切成功前提,因為無悔的事業,不抱怨;成功的人生,不抱怨;默默無聞的教師,不抱怨。這本好書猶如生活中的明燈,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更增強了我“好讀書”的責任和“讀好書”的興趣。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讀書對一所學校意味着什麼呢?——意味着這是不是一所真正的學校。由此我聯想到,讀書對一個教師意味着什麼呢?——意味着這是不是一個真正的教師。課堂是個大舞台,有的教師可以在舞台上縱論古今,揮灑自如,演出一幕幕精彩壯美的活劇;有的教師則期期艾艾,捉襟見肘,令孩子們失望。每每看到這樣的反差,我的靈魂就會被孟子説的“人之患,在好為師”這句話所敲打着,因為,一旦 成為 老師,就要為學生們“傳道授業解惑”,成為“知識”的代表和化身,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除了準備一桶水之外,還應該為自己找到知識的源頭,每天向源頭汲取活水,正如朱熹所説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源頭在哪呢?那便是書。為人師者,最緊要的是讀書,堅持不懈地讀書。

細品《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我深刻地認識到抱怨是懦弱、無能的最好詮釋,它像幽靈一樣到處遊蕩、擾人不安。抱怨自己讓我們將關注點放在自己不想得到的東西上。因此,當我們抱怨自己時,我們就遠離了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且抱怨越多,距離越遠。

或許我們在工作中會覺得有很多不自在,不滿足,不愉快的事情,客觀的條件讓我們頹廢、悲觀。可是,我要説,人不是萬能的,七情六慾在影響着我們,教師是不應該唉聲歎氣的。我國的教育條件非常非常不均衡,可以説是天壤之別,這點大家都理解。為這等等事,就要歎個氣嗎?我不是説不應該。光歎氣就能改變局面嗎?我認為不能,別人怎麼想,我不知道。我以為,在不能改變局面的情

況下,歎氣沒用,那只是白白浪費力氣的!一個學校,如果教師的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很難説能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學生,由於學生正處在一個人格形成和完善的關鍵時期,除了知識上的需求之外,更多的是對如何做人的理性思考,他們需要知道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教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示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當教師的負性情緒帶入課堂時,必將導致教學工作效率下降,師生關係緊張等問題的發生,而問題的出現反過來又加劇教師的負性情緒,久而久之,教師身心疲憊,情緒易激動,各種軀體不適症狀如頭痛、頭暈、乏力、失眠、食慾減退時有發生,有些老師因此而不得不退出講台,有些老師甚至產生過激行為,學生、學校、家庭、社會將因此而蒙受難以逆轉的損失。

我覺得,我們應該更用心地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光光是知識!教不了學生當博士不要緊,教他們當好人意義要大一些!環境不好,我們就給學生描繪什麼是美好的環境吧!我們給學生希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對自己的希望呢,還是哭着面對希望呢?笑着面對希望,希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保持快樂的心情,做一個陽光老師,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就會簡單而充實。

不抱怨工作,獲得工作的樂趣,一位偉人曾經説過:“有所作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而抱怨是無所作為,是逃避責任,是放棄義務,是自甘墮落”。如果你還有時間抱怨工作,那麼你就有時間將工作做好。喋喋不休的抱怨,註定於事無補。若想擁有美好的前程,就要拋棄所有的抱怨,學會享受工作中的樂趣。

有一句俗話説得好:“好工作不如好身體,好身體不如好心情”。的確,愉悦快樂的心境對工作和生活都有着極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們整天愁眉苦臉、鬱鬱寡歡,那麼縱使工作條件再好,職位再高,薪水載多也是徒勞無用的。因為我們沒有好心情去享受工作的樂趣,自然就會怨聲四起,抱怨工作中的各種問題。教師也是如此。倘若我們每天沒有好心情,如何將快樂傳達給學生,如何讓學生愉快的學習呢?

高爾基曾經説過:“工作如果是快樂的,那麼人生就是樂園;工作如果是強制的,那麼人生就是地獄。”一個人之所以總是抱怨自己的工作,往往並不是因

為他的工作真的有多糟,而是因為他沒有用一種良好的心情,用一種積極地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

抱怨的人還有一種原因就是不敬業,一個人一旦缺乏敬業精神就不會尊重自己的工作,也不會將眼前的工作於自己的人生意義聯繫在一起,更不會產生職業。的神聖感,使命感和責任感。缺乏敬業精神的人,工作起來就很被動,凡事總是應付了事,而且一旦遇到一點小麻煩、小挫折就會抱怨不已。如果我們在工作上盡心盡責,並且將敬業變成一種習慣,那麼我們在工作上的表現就會優於常人:一絲不苟,認真負責,有始有終。而且正因為我們用心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能從工作中獲得更多的經驗,更容易取得成就,並且一輩子從中受益。

讀《不抱怨》有感8

當你早晨醒來尚不及享受清晨一縷陽光的時候,卻已經發現自己因為昨晚觀看一場酣暢淋漓的球賽而睡過了頭,急急忙忙的整理行裝攔上一輛出租車,此刻身在車廂內的你應該是怎樣的一種心態呢?是埋怨自己昨晚不該熬夜,還是催促司機加快車速?事實上,此刻的你大可不必抱怨自己,因為事實已經不可改變,即使你再有多少抱怨,多少懊悔,都不可改變上班遲到的事實,那麼何不把一切交給司機。而你,只需要一顆平和、感恩的心去享受此刻的美好時光。

《不抱怨的世界》書中最初描述了一個“紫手環”的遊戲。這是由美國著名的心靈導師威爾·鮑温發起的一場“不抱怨”運動,每一位參加運動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手環,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夠持續地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

喜歡抱怨,是因為我們覺得當前發生的事件剝奪了我們的幸福感。從簡單的抱怨天氣,抱怨堵車,抱怨身邊的同事、朋友未能按照我們預期的想法做事,然後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我們的抱怨不可能給事情帶來轉機,反而卻把不如意的事實放大了,進而來懲罰自己。

抱怨從另一種角度來看實質是我們缺少幸福感的表現。當遇到有抱怨的時候,如果我們換一種心態,換一種思維方式,心平氣和地去面對,去解決問題的根源,嘗試着增強自己的幸福感,那些抱怨還會隨之而來麼?也許有些人覺得幸福就是在一個冬天的午後,坐在搖椅上,懶洋洋的享受陽光;而另一類人的幸福卻是在買了房子,有了車子,娶了妻子,生了孩子,然後在一個冬天的午後曬太陽。然而我們都很清楚,太陽還是那個太陽。所以幸福感不是外界的物質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決定的,而是取決於你自己,做一個不抱怨的人首先就是要學會如何讓自己幸福。

自古以來,我們的先輩們在他們的著作中無不流露出要積極生活的觀念,比如蘇東坡在他的千古名作《赤壁賦》中記錄了一段蘇子與客的經典對話:客曰:“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客人的言語中流露出來的是對自己在天地之間只是一個渺小的角色的抱怨,表達了人生苦短的感慨。而蘇子卻是這樣回答客人的:“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意思是天地間那一些看似永恆的事物,如果用變化的眼光去看他們,那麼他們其實不能存在一瞬間,而用不變的眼光去看他們,其實他們和我們都是無窮無盡的,天地萬物都有他們自己最後的歸屬,不是我們該擁有的,就是隻有一點點,我們也不能去佔有,江上的清風,山間的明月,這些美麗的山山水水,其實都是造物者賜予我們的禮物啊。同樣面對江水與明月不同的兩個人卻有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這一個鮮明的對比,反映出的正是我們面對生活的時候該有怎麼樣的一個心態。

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行為準則中有一個詞,叫“大氣”。大氣是一種生活態度,使我們面對工作中,生活中,學習中不如意的事情的時候所該抱有的一種心態。有時候在工作過程中,領導在給下屬分配任務的時候,往往已經重複了兩遍,卻還是不能讓下屬明白自己表達的意思,而此刻,領導又經常會去埋怨下屬沒有去聆聽自己的講話,反之下屬也會去抱怨自己的領導不夠稱職。倘若自己能靜下心來耐心的去講解第三遍,第四遍,那麼下屬也許就會明白了,這時候該檢討的不僅是下屬,包括身為領導者也應該以身做責。大氣就是在出狀況的時候,應該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道格拉斯·勒爾頓在書中提到,當你在抱怨他人的時候,其實在潛意識裏隱含這樣的一層意思:我沒有責任,我是正確的。強調自身的正確,為自己免責的成員在團隊中一樣是不受歡迎的,所以不管是領導者或者是團隊的普通成員,都不該抱怨,應檢討自己是否扮演好了在團隊中的角色。

對於置業顧問這個角色來講,每天每時都會碰到不同的客户類型及不同的事情發生,也許我們在接待的過程中會發現這個客户會不停的對產品吹毛求疵,甚至在來來回回踏看工地及樣板房後更多的抱怨我們的不足,甚者有些客户在簽約的時候對於有些合同的法律條款表現出非常大的爭議,用極其惡略的態度及語言謾罵,諸如此類的客户我們接待過很多。即做為銷售人員又是服務人員,我們所展現給客户的永遠是積極自信的一面,這不僅僅是個人能力的體現,更是企業文化及公司形象的標杆。而面對客户的抱怨,我們更多的是傾聽、引導他們並且耐心的解釋,用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每位客户,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為公司創造更多價值。

然而不抱怨也並不是説一味的的去縱容的發展,這樣就會形成另外一種消極的心態,世界上的事有三種: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和上帝的事。我們的煩惱來源於,忘了自己的事,管別人的事,擔心上帝管不了事。所以上文中所闡述的是對別人的事和上帝的事不抱怨,而自己的事,應該竭盡自己的所能去改變,這也就是所謂的“君子見機,達人知命”吧!

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處事態度,抱着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的樂觀心態,面對生活中的種種煩惱,相信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的。

讀《不抱怨》有感9

一、關於不抱怨。

員工對公司和上級的態度大約有兩種:抱怨或認同,如遠山對你自己的迴音一樣,你選擇以什麼態度對待公司,公司就以什麼態度對待你。所以你在一個公司中,要想邁出令自己滿意的第一步,就要克服抱怨,對公司如同對自己一樣。不要抱怨懷才不遇,只要是金子終會發光不要有懷才不遇的想法,懷才不遇多半是自己造成的。

抱怨的升級速度是十分驚人的。當妻子抱怨丈夫,家庭便發生爭吵;當員工抱怨同事或老闆,團隊就會產生對立,甚至發展成敵對。你在一個公司中,是一個合作共贏的員工呢,還是一個拆台共輸的員工呢?抱怨在你看來可能只是星星之火,但控制不好卻會燎原,尤其是如果你的抱怨在公司中表現出來,那它就絕不僅僅是個人行為,而是一種職業行為。對團隊不滿意,可以選擇很多方法改善境況,惟其忌諱控制不住自己,成為抱怨的傳染源。

很多員工抱怨領導、抱怨公司。不是領導不英明就是公司沒有給施展才華的機會,其實,最大的問題就出在你自己身上。在抱怨領導、公司的同時,你有沒有檢討一下自己:你是否真的有才?你要先有真正的“才”,方能讓人“遇”,你想鶴立雞羣,是否有卓爾不羣的資本。

所以不必抱怨,多看看自己才是最明智的。

二、關於不折騰。

不折騰,就是忠於事業;

不折騰,就是有所作為。

不折騰,就是努力工作;

不折騰,就是專注目標。

成功,除了努力工作之外,沒有別的捷徑可走。現在很多年輕人,尤其是剛剛踏入工作崗位的年輕人,往往容易產生浮躁心態和“速成”的心理,他們眼高手低,朝三暮四,頻繁地更換工作崗位,白白“折騰”了大好的青春和工作機會,到頭來一事無成。事實上,工作並沒有好壞之分,只要努力,任何工作都可以幫助我們通向成功。一旦選擇了工作,我們就應當踏踏實實幹下去,只要立足崗位,腳踏實地,即使是小事情也能幹出大名堂。

三、關於不怠慢。

只要你對所從事的工作認真負責,想盡一切辦法達到工作目標,就會從工作中找到成功的喜悦,就會得到大家的認可,就會得到領導的賞識。因此,在工作中要積極樂觀進取,熱愛你從事的事業,才能真正體會到工作的樂趣。

不要好大喜功,不切實際,敷衍了事,這樣會害了自己一輩子,只會使自己感到人的一生彈指一揮間,到頭來一事無成,追悔莫及。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職業觀,對待工作要樹立目標,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朝着目標一步一步堅實邁進。

在工作中按照“務實、高效、快捷、勤奮”的要求抓落實,少爭論,多幹事,力求幹一件成一件。不怠慢應該從細節入手,無論你從事的工作有多麼偉大,抑或是多麼渺小,都應該認真策劃每一細節、每一環節,都應該按照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去對待它。只有通過細緻周密的部署,通過不斷的努力進取,通過不厭其煩的勞動,才能將所從事的工作按照預定目標完成。

讀《不抱怨》有感10

寒假期間讀了一本書《不抱怨的世界》,剛看第一遍覺得很平平。可在細讀了以後,才真正理會了其中的道理。也許有人會説,不抱怨如何讓人發泄,長期不抱怨會不會得病。其實不抱怨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是一種放下挫折和不滿去尋找和追求新目標的一種銜接方式。真正的做到不抱怨,再加上努力和拼搏,你的事業會更加成功,你的.人生會更加美好。

在現實生活中,在我們渴望尋找人生幸福和快樂之時,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同事、怨領導……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抱怨雖然沒有明顯的惡果,但一種心懷感恩、寬容大度的態度卻給我們帶來另外一種人生,如果做到這一點我們的人生會更加快樂。不抱怨需要一個過程,加入“不抱怨”活動,戴上紫手環,讓快樂代替抱怨,關閉那扇抱怨之門。

所謂的抱怨,就是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然而,生命中足以讓我們有理由抱怨的事件,其實寥寥可數。抱怨的人是不快樂的,他永遠只會在不快樂的出發點原地打轉,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思維和行為上需要的改變。抱怨是容易的,而停止抱怨,卻需要意志力。要一個人“不抱怨”很難,在生活上遇到任何的不順遂,發發小牢騷、吐吐苦水,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但是別忘了一個重要的理論“吸引力法則”,要知道,當一個人在説些負面和不快樂的事時,就會接收到負面和不快樂的事。當你的嘴巴停止表達負面的思想,你的心靈就會產生其他更快樂的念頭。你的心靈就像一座意念工廠,隨時都在運作,若是負面的想法缺乏市場,工廠就會重建改組,轉而生產快樂的思想。張德芬的話就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着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着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着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

細細想想,人生真正值得抱怨的理由真的很少,但人都不想抱怨,可都禁不住的報怨。也許經過了眾多挫折和困苦之後,人們需要更多的抱怨,可是抱怨又有什麼用處,又能解決什麼問題?長期抱怨之後,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真正成為現代的“祥林嫂”。我們要學會更多的放棄,放棄過去的挫折帶給我們的傷害和痛楚,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為自己尋找更多的前進的藉口。

在工作中,我們更應該放棄抱怨。我們常常會抱怨工作環境不好,同事之間不夠和諧,工資不高等等,但當我們放棄抱怨,心懷感恩,用一顆寬容的心投入工作時,你會發現你所期待的一切又已“水到渠成”。過多的抱怨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只能讓你的心情更加不好。學會不抱怨之後,心情會比較開朗,也會有能量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難題。

書中不乏至理名言,但我卻深深的記住了一句話:任何人和團隊要成功,就永遠不要抱怨,因為抱怨不如改變,要有接納批評的包容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行動力。朋友,試着加入“不抱怨”活動吧!不要匆匆經歷這個過程,這不是賽跑,而是一種過程。從帶着紫手環的那一刻起,你就在改變,你用你的意志在完成一種挑戰,為自己創造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的挑戰。放棄抱怨,相信自己!

讀《不抱怨》有感11

在書裏有一章叫抱怨工作,不如熱愛工作這一章的內容裏講述了幾個故事,用成功人士的故事告訴我們,抱怨工作不如熱愛工作。用書裏的一句話來説“就是興趣是保持工作激情的源源不斷的動力,也是獲得成功的重要條件”。一個人如果對工作不感興趣,那麼過不了多久,就會對工作喪失耐心與信心,最後只能半途而廢,前功盡棄,正如阿爾伯特·巴德的曾説:“沒有一件偉大的事情,不是由熱情促成的”。

如同工作,學習也是如此,學習就是學生的工作。很多學生,包括我自己,總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努力學習?卻考不到好成績?這其實與我們的心態掛鈎,我們把工作當任務,而不是愛好,努力完成任務的結果與努力,做自己喜歡的事的結果自然是不一樣的,非做不可的事和愛好的事,很多人都願意選第二個。

書裏有一句話叫“是你需工作,而不是工作需要你。”學習也一樣,我們離開學習會一事無成,無法在社會上生存,而學習離開我們,不會因為我們的離開而消失的,因為社會需要人們的不斷的學習才能進步。

只有努力尋找學習中的樂趣,那麼在乏味的事也會有趣起來。當然了,興趣不是説有就有的,也需要人的不斷深入的瞭解之後才會產生。對問題的一知半解,只會讓我們陷入困惑之中,只有對問題深入探索,才會讓我們產生興趣。

所以説不要抱怨工作有多難,學習有多難,因為抱怨是這世界上最沒有用的語言,而抱怨本身源自於自身的不足,提高自己,才能減少抱怨。

讀《不抱怨》有感12

最近讀了一本好書,名為《不抱怨的世界》。是美國的一名牧師威爾。鮑温寫的,此書在書中陳述了抱怨的各種負面影響,而且倡導人們要學會轉化意識,常懷一顆感恩之心,逐漸培養自己將負面情緒轉化為積極向上的自我激勵的健康心態。此書在全球颳起了一場不抱怨運動,讀過此書,自己也有一種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感覺。它好似一陣和煦的春風吹走了我內心本來想抱怨的陰霾。這本書像是一個知心舊友,在和顏悦色但又擲地有聲的文字裏,温柔的牽起你的手,引領你遠離抱怨,走向温暖的陽光世界。它讓你真切感受到,在生活中,不抱怨,真的會過的更加開心和充實。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苦惱,有的人不滿足於現實,注目苦境;有的人容易被別人的思想所左右,處於一種自我矛盾狀態,苦於無從發泄,只好選擇身邊親近的人抱怨,發脾氣等等,而這樣的人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而是將自己交付給了外界和別人,抱怨過後,自己的現狀不但不會改善,還往往傷害了身邊的人。這樣的做法往往百害而無一利。就像書中所寫的那樣;當面對不如意的人生時,抱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困境也不會因為抱怨而緩解,反而促使事情像更糟的方向發展,進而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在生活中,我們習慣了抱怨我們所不得的,結果往往都是這樣:不得的還是不得,已得的也會漸漸失去。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的主觀意念能夠影響着事物的發展變化,抱怨只會讓本來美好、正常的事物發黴變質,就像我國古代思想家老子説的那樣: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與褔互相依存,可以相互轉化。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能引出壞的結果。關鍵是我們以何種心態去看待禍與褔。只是一味的抱怨肯定不能促使禍像褔的轉化,只有給自己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併為之付出努力,事情才會慢慢向着期待的方向發展,狀況也會一點一點的好起來。

《不抱怨的世界》令自己獲益匪淺,它對自己的工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作為一名銀行櫃員,每天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時也有一些客户帶着情緒來辦業務,面對客户的無理取鬧,或是想插隊的情況,我開始慢慢學着不再去抱怨,因為我明白了,如果和客户發生衝突,除了會多一個人煩惱外,沒有任何好的事情發生。既然是這樣,為什麼我要受客户思想的影響呢?做好自己的工作,寵辱不驚,相信也會收穫客户的理解,就像書中所説,"傷害者自己也是受傷的人",如果能換位思考一下,也許就不會產生逆反和抱怨心理。在生活中,我們本來想抱怨的許多事情也許根本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嚴重。"諸法皆以心前導,心是主宰,諸法唯心造。"佛陀如是説。學會轉化自己的意識,將抱怨化為努力的動力,我們將收穫更多的美好與開心。

讀《不抱怨》有感13

看了《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認真的閲讀完,我感覺受益匪淺。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在這種環境下,有些人天天愁眉苦臉,天天抱怨自己的命運苦,而有些人卻喜笑顏開。這就是生活的態度,俗話説:“過一天,開心也過,不開心也得過,都是過這麼一天,那何必選擇不開心了?又何必要抱怨呢?

同樣作為單位的員工,每天工作中都會遇到各種讓人心煩的瑣碎小事,但件件都必須面對,比如:設備、設施老化帶來的突發事件,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能順利進行等等,我們都應該不斷的調整自己的心態,減少抱怨。遇事冷靜沉着,不侷限於眼前的困境,積極的調整心態面對困境,決不抱怨。

在書中還告訴我們,讓自己對任何事情樂觀開朗起來,不要讓他人的負面情緒影響你內心的真實感情,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言語,因為這可能會影響到你,讓你容易產生抱怨。而且你發現你説抱怨的正是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從壞一點講根本不值得抱怨。在於別人發生爭執時,忍耐一下,委屈一下,心平氣和的談談,禮讓三分,事情就會過去。很多事情看起來總是那麼簡單,但不知道人們為什麼總會把他們複雜化。其實“不抱怨”不就是對別人多多的忍耐、理解與溝通,對自己有多一點的改變。

俗話説“知足常樂”,知道滿足,就總會快樂,在快樂中會珍惜擁有的一切,也就不會為得不到所抱怨。我們要有一種積極的心態,人人都懷着一顆感恩的心,那麼人生一定會過的堅實而有信心!我們才擁有一個多彩的社會。

總之,我們面對凡事,都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寬廣的心胸,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那困難將不是困難,任何問題都迎刃而解,人生也會過的很有價值。

讀《不抱怨》有感14

如何習慣不抱怨呢?威爾·鮑温在書中通過自己的一些生活案例,分別告訴了我們如何來面對和接受。我覺得他主要從四個方便的關鍵來從心靈上影響和昇華我們的意識:角度、態度、維度、程度。

第一,角度是我們看問題的出發點。一個品格高尚,修為良好的人一般不會通過憤怒和要求來溝通和交往。一個善於對自己要求的人,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理性和禮貌是最大的關鍵,反之也是變相抱怨的一個元素之一。角度決定態度,這是彰顯精神和決定是否抱怨的重要因素。

第二,態度是我們習慣和堅持標準的參照物,有的時候不發表看法不是沒有態度,其實這正是在用旁觀的態度,衡量着位置和價值。一個有態度的人,語言和行動直接決定了他的價值取向。

讀《不抱怨》有感15

一天,我去超市買東西,老闆正在往貨架上擺放東西。這時門被推開了,幾個小孩子嬉鬧着跑進來。他們像進了蟠桃園的猴子,左拿右放,興奮異常。突然在孩子們你推我桑之後,一個貨架上的食品如多米諾骨牌般依次倒下,並紛紛掉落到地上。孩子們都嚇壞了,笑聲戛然而止,空氣瞬間凝固。我把目光從雜亂不堪的地上移到了老闆的臉上,心想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沒事”温柔的聲音釋放了凝固的空氣,“別害怕,我再擺上去就行了。”

孩子們走後,我問老闆為什麼不發火,甚至都沒有一句埋怨,他笑了説:“有什麼呢?無非讓自己解解氣。但不還得自己收拾,弄不好還嚇壞了孩子們,得不償失的。”

我頓時覺得,眼前的這個粗獷的男人從骨子裏散發出一種力量,一種不抱怨的力量,那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芬芳。

馬雲在前37年裏,他的人生就充斥着兩個字:失敗。

37歲之後,他突然飛黃騰達了,祕訣就是四個字:永不抱怨。

人的一生會有很多的不如意,不如意後難免抱怨幾句,但是抱怨之後我們又能怎麼樣呢?不還是靜下來踏實工作嗎?那你的抱怨又有什麼用呢?你不喜歡下雨,你抱怨兩句老天就放晴嗎?你討厭高温,你抱怨兩句天氣就能涼爽嗎?所以,我們的抱怨毫無價值,也毫無意義。還是,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

但是,有些人發現自己沒法不抱怨,因為他人在抱怨時自己也會禁不住抱怨幾句,那該怎麼辦?首先,讓自己對任何事樂觀開朗起來,不要讓他人的負面情緒影響你內心的真實感情,不要太在意他人的言語,因為這可能會影響你,讓你容易產生抱怨,而且有時你會發現你抱怨的正是那種雞毛蒜皮的小事,從壞一點講根本不值得你去抱怨。其實這些的本質都源於自己,在與他人發生爭執時要將心比心一下,忍耐一下,委屈一下,心平氣和地與他人談談,禮讓三分。

很多事情其實看起來總是那麼簡單,但不知道人們為什麼總會把他們複雜化。其實,“不抱怨”不就是對別人多多忍耐、理解與溝通,對自己多多省視、要求、改變,難道不是嗎?

一個單位、一個企業、一個領導,他們都會重視人才,選拔人才。每個人無論職位高低,都應當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工作中充分展現出來,當你通過勤奮努力取得了成績,做出了貢獻的時候,也就是你受到肯定和重用,體現個人價值、享受工作快樂的時候。

付出終有回報,無怨方能無悔。

這也是我一生工作中的實踐體會吧!

標籤: 有感 抱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mo2k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