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大秦帝國》讀後感15篇

《大秦帝國》讀後感15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秦帝國》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秦帝國》讀後感15篇

《大秦帝國》讀後感1

《大秦帝國》作者孫皓暉,這本書描述了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因為落後被魏國連年進攻,丟失河西等地,加之六國列強環伺而面臨亡國之禍。21歲的秦孝公臨危受命繼任國君,任用衞國人士衞鞅實行變法,徙木立信、刑及公室.......秦國變法震驚天下。經過幾代君臣不懈努力最終掃平六國而一統天下。這是目前唯一一部全面、正面描寫秦國時代的長篇歷史小説。

那是一個弱肉強食,爾虞我詐的時代,因為弱小、因為落後就會被分割掠奪。燕國內亂作為鄰邦的齊國出兵平定內亂,內亂平定後齊國趁機掠奪統治燕國,蘇秦因為得到燕文公賞識,為了報答知遇之恩替燕國復仇而從事反間活動,在齊國任客卿耗時16年終於使齊國國力衰敗,被燕國大將樂毅打敗幾乎亡國,蘇秦也完成了自己死間的使命,最後被齊王處以車裂。

小説最讓我感動的是,衞鞅在魏國因為身份低微一直做中庶子沒被重用,又輾轉來到齊國,結果齊王傲慢對其根本不屑,後秦孝公發招賢榜,榜文深刻訴説自秦穆公以來國力如何衰退,希望天下士子共同治秦,共享秦國,秦公的`胸懷氣魄吸引了衞鞅,衞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走遍秦國,在後來的20多年裏,秦國在衞鞅帶領下依法治國使得秦法深入人心,舊制度徹底廢除經濟得到了大力發展,有功必賞使軍隊戰鬥力增強有罪必法辦,國家也因此不再窮不再弱,走上了強大之路。因為變法傷害到秦國貴族利益,在秦孝公死後不久衞鞅被秦國貴族殺害。

《大秦帝國》讀後感2

秦武王是個被觀眾讀者誤會的歷史人物。現代人因為他舉鼎而死,就覺得他滑稽可笑。其實,從“武”這個諡號看,當時的人對他評價還是不錯的。諡號,是君王死後給他上的'終身評價。

混蛋的君王真的會在死後得到一個“黑暗”“昏聵”“暴戾”這樣的惡諡,比如周幽王周厲王齊湣王等。剛彊直理曰“武”;威彊敵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怎麼看武都是個好諡號啊。再看歷史上諡號是武的其他人——漢武帝劉徹,魏武帝曹操,晉武帝司馬炎,每一個都是牛哄哄的。就算是被大家公認為任性的明武宗,人家也是真的親自帶着大軍跟蒙古人幹過一仗的,據他自己説他還上陣親自斬殺了一個敵人。秦武王的政績比明武宗顯然好多了,人家平定了巴蜀叛亂,又在宜陽大敗韓國。

大家笑他最終舉鼎而死,實在是不明白鼎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存在。鼎是天子權勢的象徵,天子擁有九鼎,而諸侯只能有七個。秦武王不是要作死,他拿走天子的鼎,是想要表示秦滅周取而代之的意思。如果當時不死,下一步估計就要讓周天子退位了。他的死讓周王室又苟延殘喘了幾十年。

《大秦帝國》讀後感3

很不喜歡范雎這個人物,從某種意義上説,有人認為他是快意恩仇,但我覺得,“睚眥必報”形容更貼切。比起白起的惟國事為大,范雎則顯得像是被感情矇蔽了雙眼,心胸格局確實能夠決定一個人的高度,在這樣的一國丞相的性格中,這種睚眥必報卻佔了大部分,也就決定了范雎悽慘收場。

秦昭王的過人之處確實令人敬佩,20年的聽政,才成就自己走上了權力的巔峯,這份定力誰人能及?在強君暮政的'年代,秦昭王依然保持了卓越的管理能力,即使積壓了多年政務,依然能讓秦國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運轉,實屬不易。這部書裏面,遠交進攻,負荊請罪,將相和,長平之戰等等經典浮現,長平之戰的確是一部血淚史,戰神白起最終也走向了那樣的下場,功勛卓著最終落得被賜死,確實在權利面前一切都是冰冷的,尤其是在20年聽政的君王面前,君王的心是冷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大秦帝國》讀後感4

《大秦帝國》的作者是孫皓暉,中國當代歷史小説家之一,他用了十六年,創作了《大秦帝國》。你知道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嗎?是秦國。

《大秦帝國》講的是在春秋末年,面臨亡國之禍的秦國經過六代領袖堅定不移地努力,一步步崛起,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帝國。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秦國面臨亡國之禍,齊、楚、燕、韓、趙和魏六國商量一齊出兵,瓜分秦國。秦孝公誓以變法強國。他向天下發出了求賢令,青年士子衞鞅入秦和秦孝公開始了二十年的大變法。從此,秦國崇尚法治、統一政令。秦孝公積勞成疾病逝後,衞鞅之前因為變法得罪了舊貴族,如今沒了靠山,舊貴族和六國都要求殺衞鞅以謝天下。此時的秦國剛剛崛起,根基不穩。為了避免秦國陷入內亂,衞鞅交出政權兵權,坦然入獄,被舊貴族車裂身亡。

我覺得衞鞅真是一位英雄!他是我最喜歡的人物。在當了秦國的丞相後,他變法強國,把秦國治理得井井有條。他遇事冷靜沉着,大公無私,睿智富有內涵。為了避免秦國陷入內亂,他犧牲了自己,他為秦國做了數也數不清的貢獻,我非常敬佩他。

讀這部書,讓我受到了很多啟發。衞鞅遇事冷靜果斷,我應該學習。秦孝公嬴渠樑一心為國,我應該熱愛集體。我還知道了只要堅定不移地追求理想,就一定可以成功。

《大秦帝國》讀後感5

大秦帝國終於讓我吃完了,歷時四個多月。

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對贏政的認識是他是一個殘暴的君主,比如他的“焚書”“坑儒”,在後世認為他辱沒斯文更甚至把儒家人士坑殺。但是從當時的時政背景來看他有他的`考量,他推行的一些政策無疑是比較進步的、前衞的,以至於很多東西一直都得到了延續……

比如他採用李斯的建議,廢分封,立郡縣。真正的把至高無上的權利集於皇帝一個人身上,皇帝掌握着國家所有的權力尤其是軍事大權,且“家天下”世襲皇位制度被此後的歷代王朝統治者所沿用,橫貫中國的整個封建社會。不管後代王朝怎樣揮霍使用這種至高無上的權利,但是他的初衷是好的,那就是減少戰爭,從而人們能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在我看來這種功績是無法磨滅的。

當然,作為小説可能會刻意的美化主人翁,但是他也從反面來提醒大家對於一個古代的君主要給他相對公平的評價……

《大秦帝國》讀後感6

該系列書中最最輝煌、最最優秀的巔峯之作!

優秀在正史和野史的無縫連接。不像上一部皺着眉頭看完覺得作者臆想成分太重,但也不會覺得一板正經太過枯燥,一件一件歷史大事件推動發展,讓整部行雲流水非常棒!

優秀在六國被滅之後總結之言。這個部分完全展示了作者的大格局,講秦國,又不只是秦國,每一個國家被吞滅之後,作者都非常中立的剖析了原因。從韓開始一路到齊完成統一大業,我是一個很容易被歷史感染到哭的人,齊滅國秦國完成統一大業那瞬間真的哭得超級痛快。

優秀在給了後人看待歷史的新觀點。之前想到秦國,想到秦始皇,首先想到的就是焚書坑儒所引發的“暴政論”,此書之後,看待秦始皇會更加全面,不得不説,無論從當時還是現在的眼光看,他都是一個功遠大於過的君主,只可惜後世被儒家統治這麼多年,誰又有那麼超脱的`眼光去公正評價呢?

當然,作者也是一家之言論始皇,很多地方我同樣不贊同,但並不影響我對這一部的喜愛。多方兼聽並形成自己的意識與觀點,這才是看書的意義。

《大秦帝國》讀後感7

秦國,從中華大地的西部邊緣小國、險些被六國瓜分的戰敗國,成為一統華夏的大秦帝國,靠的是什麼,原因可能要寫幾部書。我看完《大秦帝國》後,感受最深的`是——法治成就了秦國。

從秦孝公贏渠樑任用衞鞅開始變法,到秦王嬴政一統天下,期間經歷六王七次權利的移交,不同時期採取的政策不同,但堅持依法治秦的主張始終貫穿其中。最值得敬佩的是捨身護法的宣太后,以一國攝政太后之尊,用自己的鮮血維護法治。秦國八萬鐵騎命喪趙國名將趙奢之手,依秦法:無端敗軍者斬刑不赦,八萬將士全部陣亡,此時定要有人為閼於之敗擔責,宣太后毅然站出説道:閼於慘敗,罪在本太后錯斷大勢……秦法昭昭,不究大敗之罪,不足以養朝野正氣。遂在宮中自裁,以自刑謝國。看到這時耳邊響起那句老秦人心中的吶喊“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從王公貴族到平民百姓無不在堅守着秦法,正是這種力量促成了秦國的強大。

我們的首個憲法日剛過去不久,祖國各地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宣傳活動,希望我們的法治能夠深入到每個人的心中,形成中華的強大力量。作為基層的法律工作者,我們要做的就是要發揮聯繫羣眾的優勢,將所學所知運用到服務法治中去。

《大秦帝國》讀後感8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名字叫作《大秦帝國》。通過閲讀,讓我知道了很多我所不知道的一些秦國故事,更讓我感受到了秦國的崛起到一統六國的霸氣歷程。

本書主要講了春秋戰國時期一個不起眼的削國家,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改朝換代,在許多能文能武之士的幫助下,慢慢強大起來,使得其他國家不敢輕易招惹。而其中又有多少鮮為人知的祕密呢?這誰也不敢亂下結論,這個國家便是後世幼童都能知曉一二的——秦國!

即使擁有再耀眼的光芒,總有暗淡的時候。而哪怕只是一個渺小的星星也無懼黑夜,在這漫天的星辰中散發着自己的光芒。春秋戰國時期許許多多的國家就是這漫天的星辰,而秦國就是其中一個不起眼的`小星星。這樣一個在當時被其他所有國家都看不起小國,卻用它的智慧和手段完成了驚世之舉:統一了當時的中國!在那時它是多麼的耀眼,多麼的輝煌。然而後來卻因為奸人從中使詐,使得秦國快速走向衰弱,甚至萬劫不復的地步,讓人唏噓不已……

秦國,一個奇蹟般的存在。但奇蹟不可複製,它有當時年代的侷限性。我們只要學習它積極向上的一面: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你能做的,永遠比你想象的多的多…….

《大秦帝國》讀後感9

每觀秦史,總會被其波瀾壯闊所震撼,萬里長城、九原馳道、都江堰、鄭國渠、阿房宮、兵馬俑……人們無法想象這個僅僅存在十餘年的短命王朝竟能興建諸多氣勢磅礴的超級工程。

行者千里,跬步積之,締造這些奇蹟的是老秦人六百年的披荊斬棘,而將老秦人締造成奇蹟的則是一個衞國士子——商鞅。商鞅以其宏大的膽魄和卓絕的才具在積貧積弱的秦國力行變法,短短二十年的時間,斗轉星移,原來六國不齒會盟的秦國蜕變成六國談而色變的虎狼之國。

我們驚歎於商鞅變法之化腐朽為神奇的同時是否也在思考這股神奇的力量到底源自何處?如果説商鞅變法將地處西陲蠻荒落後的秦國引入東方文明社會的發展軌道最終促成秦國崛起,那是浪漫主義者的情懷;如果説商鞅變法規整了社會秩序、團結了老秦部族的戰鬥力量,那是形式主義的見識。

商鞅變法最根本的`力量之源是徹底的社會變革,是從根本上變革了奴隸社會的生產關係,建立了封建社會的生產關係,在最大程度上解放了生產力,為社會生產力的大發展大繁榮創造了條件。

《大秦帝國》讀後感10

讀這本書純屬有些偶然,因為大部分是聽的,聽到精彩處,也會停下來寫寫感想和評論。用了差不多130多個小時,將近8個月。對歷史比較喜歡的人,相信對春秋戰國這段歷史輪廓是有印象的。這本書作者是用對秦國的愛寫出來的,因為聽讀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出作者的偏見。這書有個缺憾就是描述每代秦王的男女情感有結構性的.重複或點到即止而不深入(其實不寫也罷),多的是政治殺伐中的果斷與決絕。

此書對歷史的重要事件,重要的歷史決策,重要的人物及哲學典籍有詳細的描述(如荀子,韓非子)。這裏也能看出作者的思考及對歷史進程的不解疑問。

真是感慨秦及六國開拓者的奮發圖強和沒落者的昏聵荒淫。縱觀至今的朝代更替無一不是如此。當然也有如李斯趙高因一己之私而病天下的。

當然了,歷史也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了。如秦昭襄王時長平之戰後,對白起的反覆。如燕攻齊,變成了化齊(就剩一個孤城,以老燕王和樂毅的才智,用得着浪費這麼個精力嗎?)。還有這韓魏兩個只識寶玉美女,不知棟樑之才(一葉障目啊!)。更有這吳楚好鬥,多有寶劍(竟然讓王賁來去自如)。還有這齊國,在復國之後數十年竟然沒有建立起一支像樣的武備。這趙國真的是被自己人活活地拖後腿給拖死的。估計當時的六國之人也想不到秦能滅六國而一統吧。

如果以學習的目的讀此書,個人建議不如直接去讀史,或點評版的,或戰國策。

《大秦帝國》讀後感11

歷經六個月,終於讀完了《大秦帝國》這部長卷歷史小説,它描述了秦帝國興亡生滅的過程。在那個禮崩樂壞,羣雄逐鹿的戰國時代,面臨亡國之危的秦國於山東六國的環伺之下,從秦孝公開始,斷指立碑,變法圖強,徹底變革,努力建設,統一政令,經過秦六代君臣一百六十餘年堅定不移地努力追求,終於掃六合而一統天下,完成了一場最偉大的帝國革命。

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鐵器文明時代,使中國農業文明完成了偉大的歷史轉型。這雖然是發生在兩千多年前的歷史,但是在今天看來,也能帶給我很多啟迪。

變革者需要有堅強的意志力和長遠宏大的志向。強國有強人,強人之所以強,是因為強人皆有強大的意志。秦孝公以六國卑秦為國恥,斷指立碑,樹立變法強國的決心和志向,然後才有了商鞅變法一系列的行動措施,為秦帝國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企業,要組織變革是極不容易的,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要改變一些根深蒂固的`東西更是難上加難。這就要組織領導人有強烈的變革之心,能自始至終、矢志不渝,以鐵腕手段推動,全力以赴;

當然還要有好的變革方略,如何變?變向何方?分幾步走?誰來出謀劃策,誰來推動變革,擔當重任?此兩者是連在一起的,選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沒有好的謀才,不會有因地制宜的變革之法,沒有強有力推動者,光是紙上談兵,誇誇其談,不能執行到位,也不會有好的成效。

《大秦帝國》讀後感12

初認此書以為純屬史記,慢慢品來越發覺得像小説,拾起便不能放下。孝公年方二十便肩挑重擔,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之將傾,發奮圖強,覓一扭轉乾坤之大才——衞鞅。明君強臣,歷二十年變法,勵精圖治,將西垂弱秦打造為強國!少時只知商鞅變法,不成想鞅君如此大才!極心無二慮,世間少有!才華智慧曠古罕見!感歎孝公二十便有如此氣度、雄才大略、千古明君。回首當今二十郎當後生,多數玩物喪志,不堪大用,雖已二十,然似嗷嗷待哺之嬰童!豈是時也勢也所能歎!嗚呼哀哉!糾糾老奏,共赴國難全民皆兵,大出天下!

墨家、法家、道家、儒家、星象家、老子、鬼谷子,百家爭鳴,屍佼人之初性本惡與儒家人之初性本善的辯論,放到今天也不知可否!

書中孝公、玄奇,衞鞅、白雪、熒玉,之愛情忠貞烈女天地合乃敢於君絕何等情操!!有此眷侶能不肺腑夫復何求!看到孝公四十剛過,殫精竭慮,於世長辭,吾胸憋悶,心淚具崩,痛哉,奏公千古高風,天妒英才!!

苦菜烈酒,民風敦厚。苦菜,沒成想戰國時就有,且烹食方法留傳至今,時下家鄉苦菜確為一道佳餚!還有咥飯的咥字,至今也時掛嘴邊!這就是文化、文明!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明君強臣,扭轉乾坤,吞吐八荒。何其壯哉!!

看看今天,東瀛島國,整日雌黃!蛋丸韓棒,寧做美帝走狗,布薩於我國門!惡哉!!國人要自醒啊,團結勵志,全民皆兵,大出天下!!

《大秦帝國》讀後感13

看小説的人給差評,看小説讀歷史的朋友會給好評,我這種文盲當然要讀歷史啦。大秦帝國的每一部都有一些缺點,比如人物刻畫的比較極端,歷史脈絡主要是靠這一時期的幾個名人撐起整個一部故事;但是另一方面對於對這段歷史不太清楚地人來説,讀書一定會有思考“人物是否真的這麼完美?”“歷史上真的是這樣?”“長平之戰的地理位置真的可以這麼打?”“商鞅是否真的是極心無二慮?”“范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秦武王真的是舉鼎而死?”

讀者會通過一個個疑問自己去發掘這段歷史背後的細節。所以對於看小説以讀歷史的.人,這一系列的書無疑是五星的,耐看的。作者也通過一些情把一些看似不可能,但實際上發生了的事情串聯起來,無關歷史主線,所以讀書的時候要品也要鑑,篩出自己所需要的,思考自己所可用的。大秦帝國是部有意思的書。

《大秦帝國》讀後感14

重慶,巴蜀也;巴蜀,秦風也。戰國時期,羣雄比起,爭先恐後。秦,崛起於西南羣山,與中原各國稱霸。然秦仍後起之輩,亦勝於齊、楚、燕、趙、韓、魏之國,何也?商鞅變法也。

商鞅變法,旨在以中原之禮儀約束其人,強法明法正法,使人皆有耕種之田,上應付之税。當此之時,素被中國各國所壓制的`秦國正處於“交接棒”時,可謂是內憂外患。明君秦孝公拜商鞅為相,以霹靂手段,即保留了秦人骨子裏驍勇善戰,扭成一根繩一起殺敵的精神,也扭轉了秦國積貧積弱,地主、商人、官人互相勾結的局面,使秦國取長補短,終成一代之霸國。

然秦以區區之地,何以數日立法行法,舍舊拓新,興六世而亡諸侯以致天下為君,何也?下得民心,上合君意,所以行之通,成效日益顯著也。載舟覆舟,國以民為本也。新法一行,社會安定,國富民強兵壯,男耕女織,有條不絮,民所擁而法之通也。另一方面,秦國新君秦孝公年少有為,有鴻鵠之志,立志與六國比權量力,發奮圖強。軍民一心,天災人禍,權臣地主亦不敢幹涉也。

然則日長月久,新法之弊端暴露無遺。孝公之時,百姓頑固、官場黑白倒置,故需用嚴法而制之。始皇之時,天下久經戰亂,急需修養,以嚴法而制,則天災人禍,接踵而至,山東豪佼逐並起而亡秦族也。

以史為鑑,知一代之興衰。法需對症下藥,不可固執已見,亦竊不可一成不變也!

《大秦帝國》讀後感15

《大秦帝國》是我讀過的小説中最長的。當初買這套書也是下了很大決心的,因為不敢保證自己能堅持讀完。

結果,沒有刻意去“堅持”,自然而然地就讀完了。

讀這套書之前,才讀完《明朝那些事兒》,不免在心裏比較一下。給我感覺,《明朝那些事兒》好像是把歷史當小説寫,嘻嘻哈哈中講述歷史故事。而《大秦帝國》好像是把小説當史書寫,一個故事呈現出了一部波瀾壯闊的帝國史。讀《大秦帝國》之前,很喜歡《明朝》,但是讀後,更欣賞《大秦帝國》的大氣。

不過,這樣長的著作,要從頭到尾都引人入勝也很難。書一共六部,我感覺最精彩的還是前兩部,第一部有商鞅,第二部有蘇秦和張儀,而到了後面,就不再有這種偶像式的.人物了,接下來的白起、呂不韋、李斯,塑造得也很鮮明,但已經不是我喜歡的類型。我想,作者把商鞅寫得太完美了,成了秦國的神,也成了整部小説的神,以至於後面無法再超越。最不喜歡的是第三部,感覺結構有點亂。

整部小説褒揚秦人的色彩非常濃厚,有時近乎偏執,不過在作者營造的環境下,覺得褒揚得還是挺有道理的。書中描述的那個由商鞅在秦國一手締造的“法治社會”,雖説有虛構成分,但也讓人不得不改變對一些歷史事件的看法。

標籤: 讀後感 大秦 帝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rlr7q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