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孔乙己》讀書心得

《孔乙己》讀書心得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孔乙己》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乙己》讀書心得

《孔乙己》讀書心得1

他是一個沒有入學的學者。

他是個多餘的人。

他是大家的笑柄。

他就是孔乙己。

被黑暗勢力壓倒的孔乙己,被勢利的麻木人羣嘲笑,被和他一樣暴虐階級的成員嘲笑。掌櫃的嘲笑他招攬顧客後,連十一二歲的孩子都瞧不起他。他是一個讀過書的小偷。他好酒好懶,但人品比別人好。他不欠錢,人很好。只有他會給孩子茴香豆。他是這樣一個難以捉摸的人。

沒有人願意給他一點同情,關心他,給他一點温暖。即使腿最後斷了,還是被很多看客嘲笑,這就是當時中國人的`麻木和無情。

他太愛喝酒了,即使最後只剩下四便士,他也沒有用來買米買藥,或者在知道自己會被嘲諷挖苦的時候,用手“走”去喝一碗酒。當時他已經很可怕了:“他的臉又黑又瘦,還沒有長得像;穿着破夾克,兩腿盤繞,頭下一個蒲團,肩上掛着一根草繩。”這種對外貌的描述越來越襯托出孔乙己的憐惜,但在熟悉的酒店裏並沒有給他任何温暖,反而被嘲諷挖苦,雪上加霜。店主對付這樣的孔乙己還是會笑着説:“你還欠19塊錢!”還追着他:“你不偷,怎麼摔斷腿?”人的麻木,在這一點上,到了極致。

難怪魯迅選擇棄醫從文。中國人如果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思想,即使治好了,也只會做無意義的宣傳材料和看客。當時中國最需要的是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他終於下定決心棄醫從文,用筆寫字喚醒國人。

《孔乙己》讀書心得2

讀完魯迅先生的《孔乙己》,心境不禁有些沉重。

孔乙己是一個封建社會的讀書人,生活拮据又死要面子,迂腐卻又不失善良本性,但最終還是被冷漠的社會和麻木不仁的人們所吞噬。

在酒館裏,長衫主顧鄙視的笑孔乙己窮酸;短衣幫麻木不仁地拿孔乙己的痛苦作為笑料;掌櫃見孔乙己慘不成樣的樣貌,沒有人性的拿他取笑作樂……孔乙己當然是不幸的,分明是偷了別人家的東西,在被人嘲笑時,卻又死要面子,據理力爭,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便是一個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人罷了,然而又讀到後面,卻又發現孔乙己是個善良、熱心的`人,還總使得旁人發笑、快活,但他自我卻又一次又一次在精神和肉體上受到嚴重的打擊。

孔乙己是在笑聲中出場,卻也是在笑聲中走向死亡,這樣的秋天甚是悲涼。旁人鄙視、嘲笑孔乙己也就罷了,連“我”這樣的一個小夥計也甚鄙視他,説話都不願與他多講幾句話,足見這個社會對於孔乙己這樣的不幸者是多麼冷漠,人們是多麼的麻木不仁。最終,“我”都沒有親眼所見或親耳聽到孔乙己的死訊,在這樣一個社會裏,孔乙己看來是必死無疑。

人們的自私麻木逐漸把自我本性中的善良和寬容泯滅了,人們同時也忘記了:一個人越是能寬容別人,就越是有愛心和同情心,越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與敬重。

讀完《孔乙己》,心中也感慨萬千:人活在世上,必然會有坎坷,歷經不幸,若是有本事,得多伸出援助之手,去幫忙他人;若沒有本事,也不能對那些更加不幸的人投去冷笑與取笑。這個世界,這個社會,需要我們尊重、友愛、給予幫忙……

《孔乙己》讀書心得3

當我讀完《孔乙己》這篇短篇小説時,深深地感到魯迅先生不愧為中國文學的“巨人”。小説的每字每句看似簡單,可這都是魯迅先生字斟句酌的成果,細讀起來,可謂內含之豐富令人回味無窮。

首先從《孔乙己》這題目説起,孔乙己是小説主人公的綽號,他做為“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人物名稱,這是對這一個人物迂腐可笑的性格的嘲弄,以這一綽號為題,無疑是給作品定下諷刺性的基調,還具有鮮明地反孔色彩。其次就落實到文章的每個段落,甚至每個詞,都是無可挑剔的。小説開頭介紹店的格局,是想通過它深一層的為下文窮人與富人的區別埋下伏筆。至於孔乙己第一次到店裏掏錢時“排出九文大錢”中“排”這慢吞吞的動作,既掩飾了他內心的不安,也表示他對幾文錢的珍惜,認真清點數目,等等。詞句的精湛無疑把文章中心內容更形象地表現出來。

《孔乙己》篇幅不到3000字的小説,極其深刻的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和整個心態,讓我們分明看到了這個科舉制度的犧牲品在悲苦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一串長長的足跡,那麼在社會芸芸眾生中,人們為什麼對一個不幸者沒有同情,沒有幫助,相反只有鬨笑取樂呢?孔乙己是一個藝術形象,而他的藝術形象體現在店裏那麻木不仁的鬨笑聲中。由此揭示了孔乙己的'一生活着無人關心,死後無人過問的悲慘命運。他,世界一個匆匆過客,匆匆地來了,又匆匆地走了,留下的只是人們對他的嘲笑。

由此不由想起了自己身邊的生活,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已不再是什麼亮麗的風景線,更象是人們生活中義不容辭的責任;奉獻愛心,盛意款款,已成為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尊敬老人與互相友愛,應是每個人的高尚情操的表現,這樣的社會環境與那時相比,真有天壤之別啊!不管怎樣,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讓我們接受以前的教訓,面對明天的光陰,攜手走進二十一世紀!

《孔乙己》讀書心得4

魯鎮的咸亨酒店裏,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高大身材,青白臉色,皺紋夾傷痕。之乎者也,固執己見,落眾人笑柄。當他穿一件好似十幾年沒洗過的破布長衫出現在店裏櫃枱前,眾人都提了精神,因為人人都可以捻起這個讀書人的一點笑話作為談資,這時連空氣都變得快活起來。

他不過是沒錢吃飯喝酒,不過是説些叫人聽不懂的話,不過是又跑去偷竊被人給打了,在那樣混亂不堪,人人求自保的環境裏,這些算不得稀奇事兒,唯獨他在眾人笑裏來,笑裏走。窮人不笑窮人,人笑他窮而死要面子,十年如一日穿着的長衫便是最好的證明。

這長衫,他不曾脱過,他不想脱,他也脱不掉。何以使他對長衫情有獨鍾?

店中人笑孔乙己臉上的傷疤,這一定又是偷盜被打了,他卻理直氣壯,讀書人偷書不能稱之為“竊”,這句極富諷刺意味的話至今仍被人品味。他是讀書人,讀書人哪個不穿着長衫?但他連秀才都沒有考中,也沒有功名利祿,誰認可他讀書人的身份?

只有他自己。他信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教條,他硬是要將自己塞進社會的上流。他以為穿長衫就高人一等,所以偷書也不能稱作竊,至於傷,倒像是值得炫耀的捍衞高尚人格的標誌。他既要做為人尊敬的讀書人,又難以將生活過得真正的亮堂,所以穿着長衫來麻痺自己,逃避現實,活在泡沫般的'夢境裏。

幸運的是,他並不單純是個穿長衫,同街頭混混混為一談的人,長衫也帶給他為讀書人的原則和善良。來店裏,他從不賒賬,間或沒有現錢,他也會在小黑板上記一筆,不出一月便能還清。他教小孩子們認字,窮困潦倒的他買茴香豆,一顆一顆分給孩子們吃。咸亨酒店裏,多的是比孔乙己有錢的人,可是除了他,誰還給孩子們買茴香豆?當孩子們吃完,眼巴巴地望着他時,他笑眯眯地拿起書讀,一個和藹的老頭躍然紙上。或許是這身長衫,讓他在面對孩子和學問時,釋放出他壓藏已久的責任與擔當,重新喚醒他關懷天下的大情懷,他不是普通人,他是讀書人。

世人都説他迂腐至極,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我恰恰以為,長衫又是他爭的一大證明。

沒有得到科舉的認可,所以長衫是他苦讀的唯一見證。平凡而貧窮的孔乙己如何能輕鬆放下科舉失利的悲痛,他不甘。他卑微地向社會討求最後一點自尊,無論如何不肯放下讀書人特有的清高本質。即使沒有經濟來源,也不願靠勞動賺取錢財,他寫字是為了做學問,而不是拿去賣錢。他當然明白自己的境況,長衫給他的幻境又能維持多久?當他飢餓疼痛地趴在酒店門坎上,渴求一杯温酒時,掌櫃的只記得他還欠着錢。孔乙己期盼用一身長衫展示自己的與眾不同,換來他人的尊重,拼命地在黑暗社會裏爭得自己的位置,可是連這點自尊也被蹂躪踐踏。終於他閉上了眼睛,不用再這麼疲憊。

我真真切切地感到孔乙己的可憐。長衫給他帶來的,是令他不至於苟且的微弱自尊,是燃起他內心責任的火苗,也是世人的唾沫與嘲笑,還是捆綁他直至死亡的枷鎖。

我不禁悵然若失,孔乙己那脱不掉的長衫啊!

《孔乙己》讀書心得5

從孔乙己這一面看,小説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從民眾這一面看,小説揭示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們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狀態,社會對於不幸者的冷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病態。

通過對外形的整體描寫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的人。”這一外形的整體描寫,集中而簡練的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

肖像描寫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鬍子”。活畫出一個窮困不得志,又經常捱打的老書生的形象。斷腿前後肖像的對照,更顯出他遭遇的悲慘。

通過服飾的細節描寫揭示了孔乙己懶惰而又死愛面子的特徵。“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又髒又破,長期不洗不補,既説明孔乙己很窮;只此一件長衫,又説明他很懶,連洗衣服都不肯動手。不肯脱下這麼一件長衫,是唯恐失去他讀書人的身份。作者通過一件破長衫的描寫,把孔乙己的'社會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揭示的十分深刻,讓我想到當時社會的惡劣。

通過個性化的語言描寫,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的性格。多次寫他滿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書”“五經”中的所謂“聖言”為自己辯解,連偷書也説成“竊書不能算偷”。這些性格化的語言極能表現人物鮮明的個性。

通過對人物動作、神態的描寫,顯示孔乙己善良的心地。孔乙己教小孩子們識字,分茴香豆給孩子們一人一顆,表現了他善良的心地。

放眼21世紀這個社會,不正之風無時無處地不在如傳染病似地肆意傳播。而這一類的“病人”也有着很多。

因此,全社會更應該聯合起來,掃除一切不正之風,排除一切隱患,淨化空氣,淨化人類的心靈。

既來之,則安之。來到世界上就要奮鬥,奮鬥就要精彩,精彩了才會感到幸福。人生道路何其漫長,而又何其短暫,時有“飛來橫禍”阻擋大道,而成功了,也就是奮鬥向前了,爭氣了,心中的夢想也就觸手可及了。

總的來説,孔乙己在我心中是一個光明正大,心直口快的人,他不會被當時社會而弄巧成拙,反而更討厭封建文化,是魯迅筆下的一個優秀人物。

《孔乙己》讀書心得6

覺得這篇小説還是很好的,不是《狂人日記》般的枯燥,描寫的孔乙己很是鮮活。迂腐的時代造就了一個更加迂腐的.孔乙己。其實生活在某個時代的人必然受到時代的侷限,孔乙己的形成是時代的必然,然而就不是自己的罪過麼?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的確就是他了,一個落魄的讀書人,沒有從迂腐的時代覺醒的人,還不能面對現實腳踏實地做事的人。不僅如此,更是一個死要面子裝清高的人,和我一樣吧!

自此以後,又長久沒有看見孔乙己。到了年關,掌櫃取下粉板説,“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説“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到中秋可是沒有説,再到年關也沒有看見他。

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孔乙己》讀書心得7

孔乙己也許是一個困窘、落魄的人,也許是一個自視清高、死要面子的人,又也許是一個被人嘲笑的下層的知識分子。

其實,如果不是當時的封建科舉制度,孔乙己説不定還是一個名人呢!只是被毒害深了,便拔不出來了罷了!春秋時期的孔大聖人不是也是滿口的之乎者也嘛,只能説孔乙己不懂得隨着新的時代腳步前進。

那"回"的四種寫法如果不是作為在封建社會的賣弄品,在當今社會上知道它的應該是屈指可數的。所以我們不應該被早已腐化的某種東西所矇蔽。作為新世紀的我們,應該在發現腐化現象之後,及時創新,用新的.優秀的東西來代替它。不能像文中的孔乙己一樣,封建社會統治階級愚民的政策會變得麻木不仁,剝削階級損人利己的本質使人民變得自私和冷漠。

這是"雄心壯志",是對功名的渴求,是遠大理想的出發點,但他失敗了,連個秀才都沒撈到;這是自我的放任,他好喝懶做,放棄了自己謀生的路;這是迂腐,滿口之乎者也也只為了掩蓋失敗;這是道德的淪喪,人性的墮落,失落,一貧如洗的他決定去竊書。這個人熱心,善良,童心未泯,他樂於於別人相處,集人的優點。但是對於"讀書人"這個詞的忠誠剝奪了一切,沒有得到得到功名的孔乙己失去了一切,他命運悽苦,人生慘敗。對他,是不公平的!他沒有任何錯,真正有責任的是這個社會,是那些冷漠的眼神!他生不逢時,他的遭遇反應了一段歲月的冷漠,一個時代的沒落,一箇舊制度的腐朽!

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同時也反映出了人性黑暗的一面,人們對事態的淡漠造成了社會的殘酷,最終我們最終不得不向現實低頭。魯迅把孔乙己設定為一個被同胞冷漠,被社會拋棄的標誌性人物,這讓我們明白了,社會對不努力者坎坷際遇的不忍。這也讓我們深深地反省自我,當自我放棄一個機會時,有多少人為了這個機會而付出慘痛的代價,當我們偷懶時,有多少人在外面嘔心瀝血地工作。如果,就因為我們的”懶”,而像孔乙己放棄自我的夢想,放棄謀生的機會,那我們永遠都不會看到期望的到來,也將會逐漸地毀掉自我。

《孔乙己》讀書心得8

今天看了魯迅的小説《孔乙己》,表現了一個小人物的悲慘命運,表現了當時社會和人民對不幸的人們的莫莫和迫害。

孔乙己經常來店裏喝酒看書,讀了半輩子書,但是因為窮,偷不到東西,最後死的可憐。孔乙己的性格是迂腐、懶惰、清高。他讀了大半輩子書,卻連個讀書人都沒抓到;他出身貧寒,卻養成了滿身上流文人的壞習慣;他窮,接近精神,卻自命不凡,懶惰。當時的生活環境是暴虐的:“店主是個猛臉,顧客沒有好嗓子,讓人熱鬧,……”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主角孔乙己出現了:“只有孔乙己到了店裏,才能笑幾聲.孔乙己是唯一站着喝酒穿長衫的人。”這樣的人物,難怪他走到哪裏都會被嘲笑。魯迅把孔乙己塑造成一個可憐可笑的人物,但同時又賦予了他真誠善良的品質,比如寫他喜歡孩子。

孔乙己是不幸的,但他的不幸並沒有引起人們對他的同情,反而成了他們嘲笑的對象。作為一個人,他在社會和人們的心目中得不到應有的.尊嚴。這樣的人被同時代的學者丁所殺,死得那麼悄無聲息,沒有人知道他是怎麼死的。除了旅館老闆因為他欠酒而記住他之外,沒人提起過他。孔乙己的命不是值19便士嗎?作者通過孔乙己被封建思想和貧困毒害而造成的無盡嘲諷和悲慘死亡,揭示了下層社會的愚昧和麻木精神。

《孔乙己》讀書心得9

《孔乙己》是一部著名的短篇小説,它的成功在於塑造了封建社會後期下層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

他不能謀生,他懶惰,他以自己為榮。他拒絕脱下他又髒又舊的長袍,這象徵着一個學者的身份。他和很多人交談,總是表現出他是一個不同的學者。甚至當別人嘲笑嘲笑他的時候,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表現出自命不凡和自戀的傲慢。只有當人們觸碰到他靈魂深處的`傷疤——,“為什麼連半個書生都得不到”,才立刻露出苦惱的樣子。在長期的封建文化教育中,他和一般士大夫一樣勤奮,無法謀生,養成了懶惰好酒的壞習慣。有時候偷東西是不可避免的,最後以腿斷的悲劇收場。

他迂腐,可笑,麻木不仁,無意識到死。封建文化教育和科舉制度不僅毒害和摧毀了他的靈魂,也摧毀了他的身體。作者在刻畫孔乙己性格中的悲情,批判其封建落後意識的同時,也對他表現出了善意和必要的同情。比如他寫道,他教“我”讀書,給孩子髮香豆,但他在店裏的品行比別人好,就是“從不拖欠”,他還“寫了一句好話”。

這些描寫引起了讀者對毒害、摧殘他的封建社會和科舉制度的反感。這就是孔乙己杯的社會根源。孔乙己是一個生活在麻木冰冷的社會環境中的不幸的人。孔乙己精神上的痛苦大於身體上的痛苦。作者把孔乙己的外貌、衣着、體態、語言、動作交織在一起,讓這個被科舉制度欺騙愚弄了一輩子的下層知識分子的形象,以一種立體感展現在讀者面前:他不出名,但很傲慢;四體不勤,但懶;窮,卻死而愛面子;悲痛欲絕,卻又麻木不仁。晚年的孔乙己,被“一切都是劣等的,只有讀書高”的封建思想毒害,慢慢爬走了。

《孔乙己》讀書心得10

今日我讀了魯迅先生的小説《孔乙己》,這篇小説展現了一個小人物的悲慘命運,並經過對這個小人物悲慘命運的敍述展現了當時社會和人羣對不幸者的冷漠和迫害。

孔乙己經常來店裏喝酒,讀了半輩子的書,但因為貧困不得以偷東西,最終還是可憐的死了。孔乙己性格當中具有迂腐、懶惰、清高的特點。他讀了大半輩子的書,卻連一個秀才也沒有撈到;他出身貧賤,卻養成了滿腦子的上層士大夫的惡習;他窮苦潦倒,接近行氣,卻又自命不凡,好吃懶做。當時的生活環境是壓抑的:“掌櫃是一副兇臉孔,主顧也沒有好聲氣,教人活潑不得,……”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中,主人公孔乙己出場了:“僅有孔乙己到店,才能夠笑幾聲……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樣一個人物,難怪他走到哪裏都要受人嘲笑。魯迅先生把孔乙己塑造成一個可憐又可笑的模樣,但同時又賦予他真誠、善良的品質,比如寫他喜歡孩子。

孔乙己是不幸的.,但他的不幸並沒有引起人們對他的同情,反而成為他們嘲弄的對象,他在社會和人們的心目中得不到作為一個人本應當得到的尊嚴。這樣一個人卻被同時讀書人的丁舉人打死,死得這樣無聲無息,沒有人明白他是怎樣死的。除了他因欠酒錢而被酒店老闆記起之外,再也沒有一個人提起過他,難道孔乙己的生命還不值十九文錢?作者經過孔乙己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窮困潦倒而招引無休止的嘲笑以至最終慘死的結局,揭示了下層羣眾愚昧麻木的精神。

《孔乙己》讀書心得11

魯迅除了上一次提到的特殊敍述者的選擇,使用了小夥計的觀點,從而省略了很多關於孔乙己和他對悲劇命運的理解的介紹。在小夥計眼裏,孔乙己的長相沒有一個全面的描述。在表現方法上,《孔乙己》沒有描寫,沒有渲染,只有平淡的敍述,與魯迅的其他名著有很大不同。

在表達方式上,文章《孔乙己》沒有渲染,只有平淡的敍述。文章寫到“人沒有他一樣幸福”後,小説寫在酒店裏,人們發現孔乙己好久沒來了:

一個酒徒説:“他怎麼回來的?他摔斷了腿。”店主説:“哦!”“他總是偷東西。這次是自覺的,我偷到了丁家。你偷了他家的東西?”“那之後呢?”“什麼樣的?先寫個答辯,再打,半夜打,然後打折腿。”“之後呢?”“之後我打折了腿。”“打折怎麼樣?”“怎麼樣?誰知道呢。”徐已經死了,掌櫃也不再問,依舊慢慢的算着自己的賬。

從字面上看,似乎沒有直接寫人的“幸福”。但是,從對話的語氣中,還是能看出源頭的心態。演講者對丁打折孔乙己的腿造成的野蠻人身傷害沒有保留。相反,他給人一種理所當然,津津樂道的感覺。異乎尋常的.是,當有人説孔乙己可能已經死亡時,説話人和聽話人都沒有感到震驚。"店主不再問,仍然慢慢地數着賬."對於一個給酒店帶來笑聲的人運氣不好,根本沒有迴應。這充分説明魯迅在對話描寫中的潛在量是巨大的,他刻意不點出説話者的津津樂道乃至他對消息傳播者的驕傲,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

只有在平靜、平凡、平淡的時候,才顯得那麼殘酷。因為是共同的,沒有感覺沒有痛苦,魯迅的筆墨就是要揭示這種無形的殘酷的可怕精神。

《孔乙己》讀書心得12

從孔乙己這一面看,小説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從民眾這一面看,小説揭示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們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狀態,社會對於不幸者的冷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病態。

經過對外形的整體描述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一外形的整體描述,集中而簡練的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預示了杯具的必然性。

經過肖像描述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鬍子”。活畫出一個窮困不得志,又經常捱打的老書生的形象。斷腿前後肖像的對照,更顯出他遭遇的悲慘。

經過服飾的細節描述揭示了孔乙己懶惰而又死愛面子的特徵。“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又髒又破,長期不洗不補,既説明孔乙己很窮;只此一件長衫,又説明他很懶,連洗衣服都不肯動手。不肯脱下這麼一件長衫,是唯恐失去他讀書人的身份。作者經過一件破長衫的描述,把孔乙己的社會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揭示的十分深刻。

經過個性化的語言描述,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課文多次描述他滿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書”“五經”中的所謂“聖言”為自我辯解,連偷書也説成“竊書不能算偷”。這些性格化的語言極能表現人物鮮明的個性。

經過對人物動作、神態的描述,顯示孔乙己善良的心地。孔乙己教“我”識字,分茴香豆給孩子們一人一顆,表現了他善良的心地。

文章截取孔乙己一生中的一段生活,把最能顯示孔乙己生活、性格和命運的情節濃縮在幾個場面,這樣寫便使故事情節集中而凝練。作者經過小夥計的眼光,用了幾個特寫鏡頭把孔乙己的外貌,他的遭人輕視和奚落的情狀表現出來,然後轉入對孔乙己遭受殘害即將死亡的描述。簡簡單單的故事情節依據作者精巧的藝術構思表現出極其深刻的主題。這篇小説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杯具和整個世態,突出了封建科舉制度戕(qiāng)害讀書人的罪惡以及封建統治下一般羣眾的麻木與冷漠。作者經過人物外貌、心理、語言、動作和自然場景、社會環境的描述,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身份、社會地位、性格特徵和悲慘遭遇,生動地塑造了孔乙己的藝術形象。

《孔乙己》讀書心得13

孔乙己低聲説道:“跌斷,跌,跌……”他的眼神很像懇求掌櫃,不要再提。——題記

假期裏,我讀了魯迅先生寫的《孔乙己》。主要內容是:在魯鎮的酒店裏,除了常來的長衫主顧外,還有一個人,雖穿着長衫,但卻很舊,那就是————孔乙己。每次他到酒店,別人説他又偷了書,他就爭辯説自己是讀書人,讀書人竊書不能算偷。後來過了好久,孔乙己都沒來酒店,原來他偷到舉人家被打斷了腿。過了一段時間,孔乙己拖着斷腿蹭着來到酒店,掌櫃説他偷書時,他沒有再爭辯,只是懇求掌櫃不要提。後來,孔乙已就再也沒有來,死了。

在瞭解了孔乙己那悲慘的經歷後,便對這位酸酸的窮書生感到很是可憐,但仔細想想,又感到他可氣又可笑。如果當初孔乙己刻苦讀書,説不定滿腹經論,學富五車的他當了官,生活也就不會那麼落魄。但這僅僅是個假設。自滿但又貧窮的孔乙己自以為自己有點文化,又不能用這點文化來付出勞動,自食其力,最終因為好吃懶做而走上偷竊之路,被人打斷腿,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很可憐他因為沒有正當工作而越過越窮,從而誤入歧途。別人嘲笑他,他從不理會。而且他雖窮卻十分講信用。他活得讓人心酸讓人揪心。

我又感到可氣又可笑,氣的是他不用功讀書,不爭氣,好逸惡勞,頹唐一生;笑的是他驕傲自滿,穿着又破又髒的長衫,過着比短衣族還窮的日子還自感清高,甚至自以為竊書不能算偷。

其實,在那個時代很多象孔乙己那樣的書生,由於考不上官而淪落一輩子。他們不如健壯的莊稼漢,更不如巧舌如簧的商人。他們讀書,就象是用一生下賭注,贏者升官發財享受榮華富貴,而輸者有的`就貧窮撩倒,落魄一生。孔乙己就是一個代表,也算一個特例。

這篇文章真實地反映了清朝末年最底層平民的生活。在那個時代,有很多像孔乙己一樣的窮人,他們受封建社會的剝削壓迫卻不敢反抗,命運十分悲慘。我覺得魯迅先生文中表達了對他們的同情,同時對腐敗的清政府進行了批判。

《孔乙己》讀書心得14

寒假裏,我纏着媽媽陪我去新華書店買書,媽媽告訴我,現在村裏也有一個農家書屋。我半信半疑,順着媽媽的指點來到了農家書屋。出現在眼前的是一間不大的房子,有些老舊,心裏不由得埋怨起媽媽來:這麼又小又舊的書屋裏怎麼可能有好書?在書屋裏坐着的一位老爺爺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慮,笑眯眯地説:“孩子,進來吧。你別看房子不怎麼好,裏邊可有好貨哩!”聽到這,我不由得邁着大步走了進去。到了屋裏,果然是讓我目瞪口呆:房子裏擺滿了一排排的書架,書架上放着整整齊齊的書籍:有舊的,也有嶄新的`,各類繁多:有文學類,有家庭教育類,有休閒娛樂類……我迫不及待地找了起來。

看着看着,腦海中忽然浮現出“孔乙己”三個字,這名字是我從姐姐口中得知。而“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也是從姐姐半開着玩笑的話中領略的。於是就一排排地搜索着魯迅先生《吶喊》。”

找到了!我急忙從琳琅滿目的書中抽出一本薄薄的書本。書的封面是是一個有五旬開外的老爺爺給眾多孩子分東西,這是誰呢?不容我多想,我的手已經翻起了書。找到《孔乙己》便讀起來。第一遍讀得囫圇吞棗,瞭解了孔乙己這人。第三遍讀得讓我疑惑不解。第五遍,我開始同情孔乙己。第八遍,我才真正被魯迅筆下的孔乙己給深深震撼了。

我佩服你,孔乙己。你有我們常人沒有的讀書的上進心態。場景一:孔乙己被人揭發偷書時,爭辯道:“竊書不算偷。”此時的你已經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場景二:有人問孔乙己:“你怎麼連半個秀才都撈不到呢?”這是,你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場景三:孔乙己還是偷書,而被丁舉人打折了腿。當掌櫃取笑他時,他並沒有爭辯,而是露出懇求的眼色。場景四:當你心血來潮,來考“我”茴字時,“我”置之不理,也一味地不耐煩,而你還是熱心地教“我”,直至“我”有意遠離你,你才罷休,便唉了口氣。

從爭辯“竊書”到懇求別提這事。從一個秀才都撈不上的人到熱心教“我”字。孔乙己,你是怎樣的一個人呀。維護自己是“讀書人”的面子而到橫遭摧殘後那種畏縮、害怕、絕望無靠的心境。卻依然掩埋不了一個讀書人對讀書的熱愛,只是被那封建教育制度和科舉制度給毒害與摧殘,而顯得迂腐而麻木的性格罷了。

不知不覺到了吃晚飯的時間,我甜甜地對老爺爺説:“爺爺,再見!我明天還來。”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農家書屋。

《孔乙己》讀書心得15

讀完了魯迅先生幾十年前寫的小説《孔乙己》,我不禁生出了許多感想。它使我想到了我自己,使我認真思索了"生活"這件事。對於這個簡單而又複雜、平凡而又特殊的問題,每個人有着不同的解説:有人説,生活是不斷需求的過程,而非享樂的過程;有人説,生活像果盤中盛着的收穫與失落;有人説,生活就像洋葱會讓你落淚;還有人説,生活是由無數煩惱組成的念珠——不同的人對生活有不同看法,不同的人生觀,對生活的感悟也不同。

孔乙己是個人很可憐,用"可憐"這個詞,也許會讓人感到很老套,但是我想不出別的詞語。他生活在一個麻木、冷酷的社會環境之中。《孔乙己》是繼《狂人日記》後第二篇評擊封建禮教和封建文化的`文章。主人翁孔乙扭曲的心靈已被封建文化所骨化,他窮因潦倒,被人們作為笑料;滿口仁義道德,之乎者也,卻為生活所迫也當起"樑上君子",最終,死是對他最好的解脱,在封建壓迫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社會,只有死人和瘋子倖免於難,這是多麼諷刺!這個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封建思想毒害的孔乙己爬着離開了人世。也許死對他來説是一種解脱。

就是這樣的一個孔乙己啊,襯托出來了那個時代的悲涼。從孔乙己這一面我發現,小説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從民眾這一面看,小説揭示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們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狀態,社會對於不幸者的冷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病態。襯托出來了那個時代的悲涼。那個時代人的冷漠讓我感到震驚,無法想象那個時代的人可以對死亡這麼的輕描淡寫。

而魯迅着意揭出這一"病苦",正説明要"療救"的不只是一個孔乙己,而是整個社會。揭示不幸人們的"病苦",目的在喚醒他們的覺悟

再來説説現在。照理,時代的發展到今天,"科考"應是十分公平了。但是,重蹈覆轍的現象仍是層出不窮。會考,大學聯考,這場場考試,都是獨木橋。成千上萬的學生要從這裏經過,沒有真正的本領,抑或是沒有充分的準備,只得被迫跌進河底,甚至今生永遠都爬不起來。即使如此,也比孔乙己那時好的太多太多。我慶幸我生在21世紀,這是一個人性的時代,是一個充滿愛的時代。

標籤: 孔乙己 讀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v7m1l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