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海上鋼琴師有感

海上鋼琴師有感

海上鋼琴師有感1

第一部電影,有讓我想看第二遍的衝動。

海上鋼琴師有感

影片以三人稱的敍述開始,敍述了人們對美國的渴望。新奧爾良,美國的重要港口,他是大批移民的聚集地,看到他就看到了自由。而這樣一個包容的城市卻容不下1900。一個白人孩子,在1900年的第一天被遺棄在一條豪華輪船貴賓艙的鋼琴上,卻被輪船最底層的黑人添煤工人收養了。影片一開始就充滿了戲劇性,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黑人Danny是他的爸爸,而鋼琴就是他的媽媽。

“什麼是孤兒院?”“孤兒院像監獄,關沒孩子的人。”;“什麼是媽媽?”“媽媽就是馬,媽媽是世界上最棒的馬,你賭她絕對贏。”一開始爸爸Danny給1900的世界觀念就是與普世價值相反的,早已經在1900的潛意識裏刻下了“船是整個世界而陸地是不可登上的船”這樣的觀念。在爸爸出現意外死了之後1900開始展現了他過人的音樂天賦——鋼琴演奏。準確的説,是鋼琴和船一起組成了媽媽這個概念。1900把所有的能量都傾注再了鋼琴和船的身上。

為什麼他不下船?先前就有朋友問過我這個問題,可惜當時我還沒看這部影片。

船在港口停靠過無數次,影片中通過畫面表現出來的有4次。

第一次是故事的敍述者也就是1900之後的同事兼好友Max上船的時候,因為這次靠岸才有了這個故事和1900這個人,因為是Max向岸上的人講述了1900的故事,讓1900在世界上有了存在。

第二次是船靠岸後Max問1900“你為什麼不下船?你應該去看看這個世界,哪怕一次也好。”,“why?why?why?"1900也開始問自己,但他給出的回答是”岸上的人把時間都花在質疑上,有些事情無須強求。”他真的是這麼想的麼?他是不敢質疑。不敢質疑船上的世界,不敢質疑他的職業——海上鋼琴師,也就是不敢質疑他媽媽。而在他心裏有些觀念一直在被動搖。和農夫的那場對白髮生在經濟艙的鋼琴邊,就1900和農夫兩個人。農夫説:“幾年前我只懂耕種,我的世界就是那一畝地,我從沒見過大城市。”這句的潛台詞其實是“1900只懂彈鋼琴,他的世界就是這隻輪船”。這是1900的自問。但是1900面對農夫説的話,回答卻是:“我理解你的感受,我有個朋友和你一樣。”這個“朋友”就是他自己。他實際上是不接受現在的自己的,但是他卻離不開自己的媽媽。農夫為了自己的小女兒外出闖蕩,説自己因此感受到了大海的美麗並被海洋的聲音所震撼。“我從來沒有聽到過海洋的聲音”這是1900的回答。真的麼?從小生活在海上的人卻沒聽過海的聲音?我想,這裏的”海洋“是指外面的世界,指自由,指夢想。農夫告訴了1900,生命是可以改變的。

1900沒有户口,一生漂泊於海上,又悄悄離開這個世界,僅有一個和他同台演奏多年的小號手朋友明白他的存在與消失。看完這個故事讓人覺得心酸和惋惜。雖然他悄悄的來又悄悄的走,人們無暇顧及他的存在,可是他的音樂、他的故事卻提醒人們這位偉大的鋼琴師以往那麼真實地給人們帶來過歡樂。

他是那樣的善良而富有個性,他用琴聲表達着自我豐富的情感。人們是否會驚訝:這樣一位音樂天才為什麼會選擇與一艘舊船一齊被炸燬卻不和好朋友下船尋找新生活呢?

我想:他從小生活在海上,適應了船上的生活,陸地上的生活對於他來説是未知的,這就是導致他選擇生命終結的根本原因。就好象從小掉進狼羣裏的孩子喪失了人的本性一樣,也許與生俱來的東西並不能代替環境的影響,1900恐懼這未知的世界。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鯊魚的故事:有一羣海上捕回來的鯊魚,兇猛異常。被關在海洋館等待馴化,訓獸員把他放在玻璃罩着的大水池裏,水池外面是另一個水池,裏面有許許多多的魚。一開始,鯊魚拼命的撞擊玻璃,企圖游過去覓食,可是每次都是徒勞。日子久了,它慢慢放棄了這個愚蠢的念頭,開始等待訓獸員的餵養。又過了很久,隔着兩個水池的玻璃板被抽掉了,兩個水池變成了一個,可是鯊魚卻從不肯游到那邊。可見,多年的生活環境一旦改變,適應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

影片不僅僅構思有其獨到之處,以感人至深的友情為主線,還貫穿着優美的音樂。

當鋼琴師愛上漁夫女兒時,那段抒情鋼琴曲是最為經典的,從鋼琴師深情的眼眸跟隨女孩遊走的那一刻,音符遍如涓涓細流在鋼琴師指尖下流淌,是那麼的純淨,清新。又是那麼的纏綿,温柔。此時,無須語言,音樂表達了一切!電影結束時這段音樂再次響起,是他的.小號手朋友拿着破留聲機坐在即將炸燬的廢墟中播放的,音樂再無先前那般清澈,完美。似乎預示着鋼琴師必將與音樂一齊永遠消失在茫茫海上,是那樣的淒涼。給觀者傳達了無限的哀思……

無論是經典的音樂還是其故事情節,不得不説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片,觀看的同時我由衷的被導演與演員的音樂才華和表演本事所折服。尤其對於喜歡音樂的朋友來説,影片必須會到達引人落淚的藝術效果!因為從主人公用音樂詮釋着內心的喜與悲,讓我們能從中發現一種淒涼的美!

海上鋼琴師有感9

《海上鋼琴師》不愧為一部經典影片。它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生在船上,長在船上,死在船上,只為鋼琴而生的人的一生。他將一生所有的光芒撒在個這艘船上,短暫而悽美。

主人翁(名叫1900)對於這艘船的愛戀不捨,可能類似於我們對於故土的一種眷戀。生於斯,長於斯,故土賦予我們生命以及生命裏的一切,這艘船同樣賦予他人生的全部價值和情感。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不願離開他的故土,縱然那土地貧瘠,荒涼,甚至充滿危險,縱然外面的世界紛繁多彩,金銀遍地,他們從不離開故土一步。對於1900,一個孤兒,他的全部世界就是這艘船,那裏就是他的的家,他的全部快樂悲傷夢幻激情。能夠説他對於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個人來的都更深沉,更灼熱。所以即便是最後一刻,他仍然不會選取離開。

片中最後一段,有主人翁的一段獨白,他説他不走,不是因為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築讓他感到畏懼,而是因為他看不到世界的盡頭。是啊,鋼琴的鍵有始有終,船的甲板有始有終,他能夠用有限的鍵盤奏出無限的樂曲,他能夠駕馭這種“有限”,在那裏,他就是他。而這個世界呢,沒有開始,沒有結束,錯綜複雜的街道,星羅棋佈的高樓大廈,有太多的路能夠選取,他沒有辦法去駕馭。駕馭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他的音樂。他只能選取他能夠選取,能夠駕馭的方式生活,這種方式與世無爭,平靜自如,不受功名利祿的紛擾。如果一種生活方式,他無法駕馭,他寧可不要!我想這也許是他不選取離開的第二個理由。

他內心的孤獨,音樂可知,就如同他的語言,他用它來述説生命,表達情感。其中有這樣的一幕,夜晚,在船的酒會大廳,他演奏着,鋼琴隨着在颶風大浪中左右搖擺船艘,在光潔的地板上,合着音樂的節拍,乎左乎右,時而轉圈,時而滑行。讓你感受到彷彿他整個人的身心和這音樂,這艘船,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齊。他説過,他的音樂和他的人不分開,所以拒絕發佈他的音樂膠片。我想,他的內心裏,也必須這樣篤信,他的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開。生命彷彿自他被拋棄的那一刻起,就和這船聯繫在了一齊。音樂,船,他,是“一”,永遠無法分開。船的生命結束了,相信他的.生命結束,也似乎成為了必然。這也許是他不離開的第三個理由。

對家的深深眷戀,對生存方式的抉擇要求,以及早就融為一體的共同的生命,促成了他的杯具。

然而這真的是杯具嗎?就像戲曲在最高潮處嘎然而止,人生在顛峯時刻隱退,情人們相擁着步入婚姻,我們看到了最完美的一幕,之後呢?看戲曲漸漸索然無味,人生逐漸走向低谷,感情繼婚姻之後埋葬在數不清的家庭瑣事裏,這就是最真實的世界。他的死,至少震撼了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我們誰也無法想象這樣的一位曠世奇才,走下船舶,是怎樣開始他平凡的人生,開始變得庸俗乏味,追名逐利。我們不忍心看到那裏,導演自然也不會忍心拍到那裏。所以從某種好處上講,這也許算不得是一幕杯具。

現實生活中,對於別人的選取,我們會感到匪夷所思,就像這部影片一樣,可能很多人也不解他的這種選取,但是,我想説,無論是誰,作出怎樣的選取,無論在我們看來是多麼的荒謬,多麼的不明智,多麼的讓人不解,這都是他的選取。這個選取必須有他的理由,他的思考,你不是他,你沒有經歷他所經歷的,你沒有了解他所想的,那麼我們唯一能夠作的事情,不是述説我們的不解,而是握住他的手,微笑着説一句,Goodluck!

喜歡這部電影,喜歡1900,喜歡音樂,喜歡這一片湛藍的大海。

海上鋼琴師有感10

在蒼茫的海上,是誰將心深埋于波瀾?是誰譜一曲傳奇與絢爛?是誰奏響海洋的心跳?是一位孤獨的行者,一位執着的追夢人,一位海上鋼琴師。1900不僅是他的名字,也是一個開始,一個起點,一篇樂章的前奏。高潮的悠揚,是他內心的禱告,是從海洋深處呼喚天際的歌聲。他如海一般寧靜深遠,也如海一般變幻莫測,大陸的紛繁擾亂了他的眼,所以他選擇留下,用黑白的旋律與浪花共舞,譜下屬於自己的傳奇。

意大利著名作家亞歷山大德羅.巴里科的獨角劇本《十九世紀》上演成功後,被改編成電影《海上鋼琴師》,讓人永遠記住了那位非凡而孤獨的鋼琴家T.D.林蒙,人們喜歡稱他為1900。

一位小號演奏家麥克斯回想起當年海上浮城遇到的音樂知己。當年,麥克斯就是吹奏着一首爵士小號曲登上船的。他滿懷希望,就像去參加一場盛大的聚會一樣,但是,很快他就嚐到顛簸大海的痛苦滋味。正巧,他遇上了1900,邀請他坐在鋼琴邊聽他演奏,隨着大海的波瀾自由滑動,他們享受着這顛簸中帶來的美妙時刻。從那以後,船上的貴客們在1900鋼琴聲的伴奏中度過海上時光。有時,他也會來到下層客艙,為那些貧窮的歐洲移民者演奏。他手在琴上,心在海上。只要有人給他幾個音符,他就能演奏塔蘭台拉的舞曲。人們隨着歡快的樂曲翩翩起舞。美國到了,曲終人散,所有人都踏上了新大陸,只有1900一人孤獨地留下。他為什麼不上岸呢?世界近在咫尺,他完全可以征服世界。可是1900認為,陸上的人總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許多光陰,就像冬天憂慮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的將至,總是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他並不羨慕。

1900是獨一無二的,他認為,就像鋼琴一樣,琴鍵有始有終,有限的'琴鍵可以奏出無窮的音樂。他的音樂不僅給凡人演奏,還給上帝演奏。上岸後,該何去何從?太多選擇讓他無所適從。他來自海上,也必將回歸於大海。這艘船不僅載着人,也載着他的夢想。他生活的範圍離不開船頭和船尾,在有限的範圍內,他習以為常,他自得其樂。陸地對他來説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條太長的航程,是瓶太濃的香水,是無從彈奏的樂章。所以,他無法捨棄這條船,他寧願捨棄自己的生命。

這真的只是傳奇,屬於1900一個人的傳奇。他從不奢望在陸地上開始新的生活,用他至美的琴聲征服驚豔的世界,他只是默默地在海上,在漂泊中譜寫自己的音樂人生。他的生命始於此,也終於此,1900永遠地享受着世間少有的孤獨,他把弗吉尼亞號船視為永恆的家,他的搖籃,他的精神的寄託,他的音樂的歸宿,孤獨感也造就了他一生的傳奇。

世界宛如一座舞台,音樂是一束閃亮的聚光燈,能射入我們內心深處,也能給我們一線光明。“為升進天堂而努力,當然是壯麗而崇高的,但是活在這可愛塵世同樣是美好無比!既然如此,那就讓我們做人吧。”能在每分每秒中,以開闊的心來演繹世界,是一門藝術,一顆心永遠向未來開啟的海上鋼琴師。

標籤: 鋼琴師 有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wpdv6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