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材 >

高職院校電子專業課程教材改革的思考論文

高職院校電子專業課程教材改革的思考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教材改革

高職院校電子專業課程教材改革的思考論文

論文摘要:電子專業課課程改革是為了滿足電子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並促進這一羣體人員勞動素質的提高與發展,以市場為導向,適應社會和人的發展,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教育課程體系。文章根據高職院校電子專業課程和學生的現狀,本着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對教材改革進行探討。

隨着改革開放,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世界大型企業的進駐,電子專業的人才需求以極快的速度朝着多元化,行業化方向發展。而高職院校電子專業課程教學的現狀已經不能適應市場對該層次人才的需求,也嚴重製約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專業課程教材之改革必須本着學生的主體地位,市場對人才需求的導向作用及人的可持續發展的觀點進行。當然,這是由技術進步加快和知識老化速度加快等原因所造成的。我們培養的學生不僅要能勝任將來的工作崗位更要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這樣才能跟得上技術日益發展的步伐。而一些專家技術人員所制定的教學大綱,在電子技術中幾十年不變的知識和技能構成了“寬基礎”,這部分知識是不會老化的。而考慮到技術進步的漸進的,只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會在工作中不斷地將新知識的共同點融入自己的體系中,形成新的“寬基礎”,就能跟得上技術進步的步伐了。但是現在的程設置中出現了一些問題,讓老師不能夠在有限的三年或五年時間內加以系統的教學,所以必須進行一定的課程改革。

1.避免專業課程知識點的重複性。

如果某老師一直從事某一課程的教學,或者按照教學計劃一門門課程去教學,是很難發現有的課程中出現了很多重複性知識,浪費了教學時間。比如,在《電路基礎》出現了脈衝電路一節,在《電子線路(模擬部分)》中也出現了,而且都是重點講授的內容,可到了《信號與線性系統》再次出現。而《信號與系統》是專業課,如果是防止學生對知識的遺忘性也只應該點到為止,而不應該再佔用大量的篇幅去講解的。再如,《電路基礎》中講了萬用表的用法,《電子線路(模擬部分)》中講了示波器、信號發生器、毫伏表等用法,甚至《電子測量儀器》中還詳盡講了一些儀器的工作原理,但在《電子產品檢驗》中再次出現。筆者認為應再次從整體教學考慮課程內容的設置。

2.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銜接。

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設置應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力,具有良好的過渡性和是實用性。由於學生在校時間不如大學學生那麼長,如果學校同時開設兩門或幾門聯繫較為緊湊的專業課,就會感到知識的不連貫、不銜接,甚至斷層。再如,學校大都在第二、三學期開設《電路基礎》;第三、四學期開設《電子線路》,理論課時結束時進行課程設計,而《電子工藝學》卻在第四學期開設。造成學生對有些知識,概念,元器件相當的模糊,“不清楚,不記得”,甚至根本就沒有聽説過,老師沒有講過等現象,這樣勢必給教育教學帶來很多麻煩。所以課程設置一定要前後連貫,銜接。

3.按需補充與專業課程相關的工程數學知識。

《信號與線性系統》、《通信原理》都用到工程數學《線性代數》和《複變函數》中的知識,而一般高職業院校是不開設或開設部分這類課程的,這樣很多問題是講不通的,也是講不明白的。即使在高職學生中開了這類工程數學,知識也是相當的簡單,有的學時根本不夠,所以根難解決工程應用上的問題。

4.加強電子新技術新工藝知識。

隨着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電子技術應用行業發展快,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的大量應用,促使生產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化,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勞動者必須能熟練的使用先進的生產工具,才能適應這一變化。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既要培養日新月異向高技術更新換代以民用為主的電子產品的維護、操作和管理人員,又要培養服務於生產一線的技術工人;還要為學生繼續學習打下寬厚基礎。使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培養出應用型、綜合型人才,使學生達到一專多能,具有適應社會勞動力市場變化的能力。這就要求課程的改革要能適應市場發展的要求,把新技術新知識新操作不斷的融入教學中來。 所以專業課程教材之改革必須本着學生的主體地位,市場對人才需求的導向作用及人的可持續發展的觀點進行。而專業課程改革的難點在於:一是課程主線的確立如何從學科主線轉向職業實踐主線;二是課程門類邊界的劃分如何從知識劃分轉向工作任務的劃分;三是項目課程之間的理論知識如何避免交叉重複且具有一定的體系;四是不同專業的項目課程之間應採取怎樣的更可的知識結構關係。要在對大型專業相應行業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運用工作分析和教學分析的方法,遵循技術型、技能型、人才職業能力形成的規律,着眼於學習者知識、技能和情感的態度培養以及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的形成,按照職業實踐邏輯順序,建立適應職業崗位(羣)所需要的學習領域和以項目課程為主題的模塊化課程羣。

(1)正規課程(FormalCurriculnm)。正規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一定才能為目標,我們培養一個高水平、高素質的知識人才,需要正規課程的參與.這就要求我們系統瞭解學生知識結構,制定符合學生髮展的正規課程。正規課程要適應大部分地區,比如江蘇的教育水平較高和電子企業較多,可以開發適合於本地區的教材,層次需稍高些。這部分課程一定要改革一些“繁、難、偏、舊、贅”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切實注重課程間的緊密聯繫,避免“斷層”,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2)領悟課程(PerceivedCurriculnm)。領悟課程是指老師按照現行學生髮展,和學生實際水平,結合老師本身的理解和對該地區的實際發展需求正努力去制定的能力發展教材。這部分課程一定要體現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注重,從點到線再到面的發展觀。防止過猶不及,急於求成等現象。在這一點上,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做的就是很好的,他們編寫的《工業自動化(MSP)指導》一書,就有很高的應用價值。首先,他們有先進的自動化生產實驗室,各個環節都有系統操作演示平台,每個平台都有一台操作電腦。這不但能讓學生掌握系統的操作流程,而且還讓學生對每個細節都有詳盡的認識。其次,他們實驗室就是學生上專業課的地方,能夠讓學生更加好的熟悉和使用平台,為學生的就業創造了非常優越的環境,這相對於一般學校把教室和實驗室分開是一個特點。

(3)觀察課程(CoservedCurriculnm)。觀察課程是指我們所能觀察到的在課堂中實際實施的課程。這部分課程最能體現學生的求知慾,所以一定要聯繫實際結合現有的教育教學現狀去實施。同樣是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他們幾乎所有的專業課程的開設都是在實驗室裏,一邊操作,一邊學習的,而且他們使用的課程就是依據工業園區一些大型企業提供的大型操作平台編纂的,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熟悉流程,更能提前接觸生產,可謂實現了理論課程,實驗實踐,生產學習的一體化。這在國內是少有的教學方式,是新加坡教育教學理念的充分體現。

(4)體驗課程(ExperientialCurriculnm)。體驗課程是指學生實際在領悟並作出反映的課程,這部分是實驗、實訓、實習課程。真正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江陰華資職業學校與巧集園藝公司的合作,為學生提供了觀賞、體驗、學習和指導的基地,適應了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的就業和能力的培養髮揮了很大的作用。

總之,教材改革應本着學生髮展和社會發展去綜合制定並修改,還要體現出規範性、系統性、實用性、實踐性。此外適當的選擇刪除和增加都是非常有用和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周嵇球.深化改革努力探索江蘇職業教育發展的創新之路[J].職教通訊,2006,(1).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cai/gvyp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