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我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一直在不斷的摸索、總結、思考、調整。對於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1、課堂導入最重要。

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同樣的內容,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學生接受起來會更加樂意和主動。面對從未真正接觸過心理方面知識的學生,我給學生創造了很多的發揮空間。每一堂心理健康課之前,我都會安排一名學生完成一次自我介紹

2、堅持核心原則,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點在於活動中的體驗,絕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活動應該有主題,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課也應該堅持一個核心,並圍繞這個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養學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學習和體驗到對自己的終生髮展有價值的核心觀念。

對於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動對於教師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溝通》一課,原來我的活動設計中,要求學生每個人背上夾一張紙到處找同學,配合完成。後來考慮到學生的調控情緒能力較差,極容易形成混亂。於是,我把遊戲環節進行了重新設計,換教室活動為座位傳紙,有效的避免了混亂,從而也達到了説明道理,活躍氣氛的目的。

3、堅守課堂紀律,顧此顧彼

心理健康教育課應該根據需要,創設相應的氛圍,但不能沒有原則和標準,它必須以學生遵守課堂紀律為基礎。就我所教的高一學生來説,他們自律性不強,還不懂得尊重別人,不懂得主動遵守紀律和規則。課堂上最容易出現的現象是“忽視傾聽”:要麼發言過於隨意,只顧自己大聲説話,不傾聽別人的心聲;要麼封同閉自己,嘲笑講出真心話的同學。這些不好的雙向互動使課堂缺乏温馨的氣氛,很快亂作一團,最終導致學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級內無法形成真實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來維持紀律,積極性也受到打擊。一堂原本精心設計的課可能就此功虧一簣。因此,教育學生保持紀律、遵守規則、尊重別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創設輕鬆、愉悦氛圍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種心理健康教育。

4、適當的自我開放

如果心理教師能在適當和必要的時候,作真誠的自我剖析、自我開放,學生也會減輕自我防衞心理,真實地表達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時學生甚至會主動要求:“老師,你呢?你以前是怎麼樣的?給我們説説啊!”不過作為一名心理教師,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終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自我開放應該有一定的原則和限度,否則,將會導致角色混亂,得不償失。

5、拓展延伸課堂,“裏應外合”

(1)樹形象。在學生眼裏,“心理教師”的角色陌生而新鮮。學生對這一角色的認識,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並直接影響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心理教師自身心理健康的狀態和個性魅力,以及專業修養顯得非常重要。

學生現階段的學習以“模仿”為主,需要學習榜樣,如果告訴學生“要合理的調節情緒”,自己卻動不動就發脾氣,學生就會想:“老師自己也做不到,那我們學了又有什麼用呢?”因此,課堂內外,我都盡力表現得開朗、愉悦,給學生以理解和尊重。

(2)“心語錄”。我讓每個學生準備了一個“心語錄”,用它來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也作為師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我要求學生每人都交本,但沒有困惑可以什麼也不寫,這樣有效的保護了交作業的同學。“心語錄”上,他們把學習中、生活中、師生交往中不愉快的經歷告訴我,我都會及時回覆,並寫上激勵的話語,這都拉近了我與學生的之間的距離。時而他們也會把收集的名人名言、精美文章上交上來,讓我也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更重要的是,學生能通過它隨時與我交流自己內心的想法,把壓抑在內心深處的鬱悶情緒宣泄出來。有位學生用長達兩千多字的篇幅向我傾訴了自己不平凡的成長經歷,來回的文字交流中,他不斷地調整自己,不斷地成長;我也在不斷地審視自己,不斷地成長。“心語錄”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延伸,為師生交流、心理輔導提供了一種新的渠道。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中努力的一些做法、感想。當然,我的心理健康課還不成熟,仍存在許多的問題。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還有很多問題有待發現和解決,我會再繼續努力!也希望老師和前輩們多多給我幫助。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2

本課以青春的美為主線,從青春期是一個人由兒童向成人過渡必經的階段,引出身體的各方面都發生着一系列的變化,尤其是更加關注自己的容貌和形象了;然後從幾方面去討論如何使自己的容貌看上去更加完美,如充足的睡眠、科學的飲食、健康的體育運動等。其中,學生回答時提到的使用護膚品,教師在這也可以略點一下,它只能使容貌得到短暫的美;只有充足的睡眠、科學的飲食、健康的體育運動才是最持久有效的方法。

充足的睡眠這個環節,從一個短片段,讓學生去討論與分析睡眠的重要性,利用採訪個別學生的形式,瞭解他們睡眠的狀況,使分析更有説服力。接着,用簡潔而自然的語言過渡到科學的飲食這個環節;這個環節,首先利用了問卷與分享的形式,瞭解了學生平時喜愛吃的食物類型,然後教師出示十大垃圾食物名單,讓學生對照自己喜愛吃的食物是什麼食品,進一步去了解平衡膳食寶塔;最後,教師再給出一些圖片讓學生判斷健康與不健康食物。使學生懂得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很重要的。對於健康的體育運動這個環節,也是學生忽視的一個問題。教師採取互動的形式,請出了兩名不同體型的學生進行1分鐘的跳短繩練習,練習完成後讓他們倆分別談談感受,體型較胖的同學練習後自己感覺很難受,經過了解,該學生平時鍛鍊的時間少,所以導致胖體型。而另外一名同學每天都進行鍛鍊,因而能保持良好的體質。

本節課從三個方面討論分析了容貌、形象美如何獲得,教師利用了祕笈傳授給學生。並

提示了,不但要有外在美,內在方面的涵養也是很重要的。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3

1.確定合適的活動主題

根據發展心理學的觀點,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心理需求以及社會賦予的角色要求都是不同的,國中階段的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好基礎知識,為進一步的知識學習和工作經驗的積累做好準備。在這一階段暴露出來的具有普遍性的一個問題就是缺乏目標意識,進而缺乏學習的動力,針對這個問題,我確定了以自我目標的合理設定及確實執行為主題的活動課——《我的未來不是夢》。

2.設計合理的活動環節

“活動”是心理活動課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本節課我設計了多個活動:冥想、情景模擬、討論溝通、問卷調查、行為訓練等,分別安排在不同的環節中。

第一環節,熱身活動:根據孩子好奇愛玩的天性,通過冥想導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孩子在活動中通過想象體驗自己的未來,初步感受人生目標的設定。以此方式把學生引入本課主題。

第二環節,情景討論:用感官和思考的形式,讓學生體會到人在一個確定的目標下,會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從心理到生理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

第三環節,問卷調查:讓同學們檢視自己的目標概況,體會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以及理想的可及性與不可及性的差別。

第四環節,名人故事:向學生介紹約翰·戈達德的故事。討論約翰·戈達德是怎樣為自己確立目標的,又是怎樣付諸行動的?引出活動“寫給未來的信”,請學生回顧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未來,在信紙上寫下自己“一生的志願”及人生激勵格言,裝入信封,寫上姓名、日期等,作為送給老師的禮物,約定30年後再啟封,看看自己的願望實現了多少。我認為這是本課的一個亮點。

第五環節,策略指導:介紹“立志”的三個心理過程:動機鬥爭、暗示成功、自我激勵。幫助學生掌握實現目標的方法,使學生對自己確立的奮鬥目標更有實現的信心。這也是本課的一個昇華點。

第六環節,行為訓練:請學生設計一個實現目標的方案,寫在即時貼上,貼在課桌一角。要求利用一週至兩週的時間實施該方案,並達到目標。

第七環節,在看未來:請同學注視大屏幕上的人生軸,在“我的未來不是夢”的音樂背景下,聽着引導語,堅定而滿懷信心的想象自己的未來。與第一個環節首尾呼應,使本節課的結構更具完整性。

3.產生合情的活動體驗

“體驗”是心理活動課最核心的第二個要素。對於個體心理來説,再精彩生動的講授都無法替代個人的親身感悟和直接體驗,哪怕只是一點小小的啟發,也能留下深刻的記憶。

這堂課是在山觀中學八年級6班上的,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我發現學生非常樸實,也非常配合,隨着上課環節的進行,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融入到課堂氛圍中,用坦誠的心態思考與交流。從整堂課的實施情況來看,學生活動參與積極性高,互動好,通過親身感悟和直接體驗,認識了目標確定的意義,並嘗試落實到行動。我相信這堂課會在上課的每位同學的心中留下深刻的記憶。

4.存在的不足和遺憾

在上課過程中,總的來説,生成和預設基本相符,但在有些環節上,實施時還可以更完善一些。比如:

1.在熱身活動——冥想時,我設計是讓學生找一個舒適的坐姿,閉上眼睛,情緒放鬆,在舒緩悠揚的音樂背景下,聽着引導語,要求學生積極配合,但實施過程中,我發現個別學生由於覺得這個活動很新奇而表現的太過激動無法進入冥想狀態,還影響到了周圍的同學,從而沒有完全達到我設想的一個狀態和氣氛。

2.在活動“寫給未來的信”中,我讓學生在信紙上寫下自己“一生的志願”及人生激勵格言後,就將信紙裝入信封,交給了老師,此環節如果讓學生進行一定時間的交流,教師進行及時的鼓勵與肯定,相信會讓整堂課變得更有意義、更有延展性。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4

心理教育課不同於一般文化課,它的授課方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授課內容、方式、語言等等都與一般的文化課有很大的區別。

而且涉及的知識領域是十分廣泛的,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以整合,靈活運用,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課體現其科學性。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知、情、意,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

源於實踐,用於實踐,經過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摸索、總結、思考、調整,我逐漸形成了以下的思路和想法:

一、抓住學生心理,以趣促學 :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同樣的內容,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學生接受起來會更加樂意和主動。

面對從未正式接觸過心理方面知識的學生,從情緒感染到情緒昇華,從“肢體語言”到“從眾”,引起了學生對心理世界的好奇,進而講述提高心理素質的好處:提高學習效率;合理調節情緒;形成良好性格;學會與人交往等,同時説明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課以後要涉及的內容。

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引起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興趣和重視,闡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意義和目的,並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心理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目標,也為以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二、堅持核心原則,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點在於活動中的體驗,絕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活動應該有主題,有核心。

心理健康教育課也應該堅持一個核心,並圍繞這個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養學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學習和體驗到對自己的終生髮展有價值的核心觀念。

 三、聆聽他人故事,因勢利導:

心理健康教育課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獲得的心理體驗和感悟程度。

學生總是非常關注他人在同一問題上的表現,喜歡聆聽他人的“故事”。

(1)心靈感悟:在課堂上,可以讓同學們聆聽同齡人的“故事”。

試圖讓學生明白這些問題別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並相信這些問題可以解決,進而學習和掌握方法。

其實學生在聆聽的同時,也在審視自己。

(2)自我開放:如果心理教師能在適當和必要的時候,作真誠的自我剖析、自我開放,學生也會減輕自我防衞心理,真實地表達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

不過作為一名心理教師,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終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自我開放應該有一定的原則和限度。

(3)角色扮演:心理劇的創設,其初衷是讓角色扮演者體會其中的情境衝突,在衝突中宣泄自己、發現自己、改變自己。

這大大地提高了同學們的主體參與性,使他們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及時地運用課堂所學去解決問題,從而不斷地調整自己,不斷地成長。

當然,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還有很多問題有待發現和解決;要真正做好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事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還需要更多、更強關注中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力量。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5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作為一名從未接觸過心理教學教師,一直在不斷的思考。對於本次目標和人生這一課的教學,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l、課堂導入最重要。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同樣的內容,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學生接受起來會更加樂意和主動。面對從未真正接觸過心理方面知識的學生,我給學生創造了很多的發揮空間。我安排在頭上貼五官的遊戲。

2.堅持核心原則,形散神聚。

本次課的重點在於活動中的體驗,絕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活動應該有主題,有核心。也應該堅持一個核心,並圍繞這個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養學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學習和體驗到對自己的終生髮展有價值的核心觀念。比如:原來我的活動設計中與目標對話,要求學生站起來,閉上眼睛想像5年後的那個自己就站在自己一米遠的前面,你想對他説些什麼(停頓10秒)?請你上前走進他,現在請你站在5年後的自己的位置,好上前去,走進他(停頓5秒)。好,現在你就是5年後的自己了,轉個身來,面對現在的自己,未來的你想對現在的你説些什麼?(停頓10秒)好,現在我們要從未來回到現實了,請你走回現在的自己的位置,好,轉過身來,看看未來的自己,你心裏有什麼感受?(停頓5秒)本來不是這麼設計的,後來我把它重新設計,從而活躍氣氛的目的達到了。

3、適當的自我開放

如果我能在適當和必要的時候,作真誠的自我剖析、自我開放,學生也會減輕自我防衞心理,真實地表達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時學生甚至會主動問:“老師,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呀!”我就把自己的目標分享給學生,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終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自我開放應該有一定的原則和限度,否則,將會導致角色混亂,得不償失。

以上是我在第一次心理健康課教學中努力的一些做法、感想。當然,我的心理健康課存在許多的問題。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還有很多問題有待發現和解決,我會再繼續努力!也希望老師和前輩們多多給我幫助。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6

乘着市教育局的精品課程的風,使我有機會更好地設計自己的課程,也讓我在其中學到了一些東西,也成長了許多。如:學會了規劃一個完整的課程,更注意教學的設計及引導語的使用,作為一個項目的主持人,學會了協調各方面的工作等等。以下是我上完《乘坐生命的列車》的點滴想法:

一、教學的設計

導入新課 生命初始時(出生) 生命過去式(童年) 生命現在時(青春) 生命將來時(未來) 觀看《人生旅程》、結束。本課的教學設計我自己是比較滿意的,熱身遊戲設計得非常巧妙,很自然地就引出了課題,整個教學思路清晰,層次遞進,且很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這節課是我上了幾次以後,改了又改,在四改後才定下來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在教學思路設計方面多下工夫,因為教學思路的設計直接關係到一堂課的成敗。

二、課堂的組織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在課堂上,教師如何組織、引導學生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為了使課堂進行的順利,我首先組織好流暢的銜接語,做到教學各環節的自然過度。課堂上,學生在解決有些問題時會有難度,需要教師的啟發。我對學生的啟發、學生髮言的評論能做到簡潔、一針見血、簡潔、提取精華,而不是單純的重複。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如何做好引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是值得我深入學習的。

三、豐富的情感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需要教師面帶微笑,用豐富的情感感染學生,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洗禮。每次上課我都能做到教態自然、大方,面帶微笑,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神態、動作去引導、影響學生,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拓寬視野,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從心理課得到收穫。

通過這次精品課程,我學到了很多,得到了歷練。同時,在這次歷練中,也充分暴露了我的不足,很多地方還需要加強磨練。如:電腦軟件的運用有待加強,寫反思、建議、論文的能力也同樣要加強等等。作為一名資歷尚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學習。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虛心向同行們學習,把握機會磨礪自我,爭取更大的進步。

借用《乘坐生命的列車》的結語來結束本文:一路風景,有絢爛、有悲涼、有順利、有挫折,這段路上我們有煩惱,更會有快樂,無論遇到怎樣境遇,都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讓我們懷着一顆青春的心,跨出青春的腳步,好好去體驗、用心去經歷,讓我們乘坐生命的列車一起去感受我們美好的生活吧!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7

來自湛江的洪小靈老師教了《做個受歡迎的人》,我覺得選材非常好,利用芳芳和丹丹兩個小朋友在旅遊的表現,教育小朋友出門旅遊注意要:守時、安全、謙讓,之後,遷移到生活中,學生受到了很好的禮貌、禮儀的教育。

我覺得,老師講授這篇課文受到課很好的教育效果,學生真真正正的受用。

1、廣東作為改革開放較早的城市,經濟相對發達,屬旅遊大省。假期很多家長都會帶孩子去全國各地旅遊。尤其廣州和西藏通了火車,少數民族聚居的雲南和四川也是跟廣東相鄰。很多學生去過的地方,接觸過的少數民族風俗習慣,老師未必接觸到。可是通訊發達,眾多學生上網查閲的資料也很豐富,學生提出的很多問題,可以讓學生來解決。

2、估計學生會提出“衣衫不整”算不算沒禮貌?——的確是的。“衣衫不整”並不是説衣服高檔與否,而是有沒有乾淨整齊。例如,釦子沒扣好,褲腿卷着沒放整齊,頭髮沒梳好,穿拖鞋出門,鬍子拉渣,穿背心……都算“衣衫不整”。一般説來,見客人或者去作客,都要打扮工整,表示對別人的尊重。尊重人與否還包括行為:坐如鐘、行如風、站如鬆……如果行為不端,對方會覺得不被尊重的。

3、也有孩子會疑問:平時跟大人去酒店飲茶、吃飯時候,我們這些孤獨的獨生子女有伴玩耍了,在酒店開心追逐算不算不講禮貌?——是很沒禮貌的表現,一是安全問題,服務員端的是熱湯熱菜,萬一被撞翻,就很危險了。還有大人們在商量一些事情,被小孩子在旁邊吵鬧,也是很掃興的。所以,在酒店適宜安靜地坐着,除非酒店有可以活動的場所。

4、上學經常遲到是不是沒禮貌?——大家都在聚精會神地上課,經常遲到,是會影響大家的注意力,不單純是耽誤你個人功課的問題。所以,影響別人也是不禮貌的表現。同樣,人家午休、太晚打電話也是不禮貌的表現;上下樓梯太響等行為都是不禮貌的,種種不考慮別人的行為,都不受人歡迎。

5 現在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裏是小皇帝,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書叔叔阿姨寵着愛着,時時被關心處處被照顧,家裏有好吃的就讓着孩子,有困難孩子不用分擔。在家裏是“中心人物”“寶貝”,凡事只會從自己的角度考慮,把人本性的“自私自利”“任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可是,孩子最終是社會人,在社會中就不是家人寵愛的“寶貝”。必須是一個合格的社會“責任”人:有禮貌、守時、信守諾言、尊老愛幼、講究文明、有修養等等,才可以成為受歡迎的人。《做個受歡迎的人》正好給孩子一支清醒劑。學生也很願意學習的,誰都想做個受歡迎的人。教了這課後,很多學生都知道如何做個文明的學生了。

如何教育孩子做個受歡迎的人?很大程度靠品德老師對他們理智的教育。讓孩子“識理”、“明理”,才“達禮”。《做個受歡迎的人》的設計意圖就是讓學生“識理”、“明理”而達到“達禮”的效果。

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自己評價丹丹和曉東旅遊途中的言行,判斷他們的是否;再根據他們自己的生活實際,用填表的方式反饋“在公共場合應該講究那些禮節、禮儀”。使學生懂得做個受人歡迎是由點點滴滴的有禮貌的言行換來的。其中的情景教學,讓學生表演“給客人敬茶斟酒”的細節:茶半杯不可滿,手端着杯子的下半部分敬茶;待客人喝酒則要斟滿杯,表示熱情。學生興趣盎然地表演“茶半酒滿”後表示,他們不知道招呼客人吃喝也有規矩的,知道後會大方熱情地招呼客人了。讓學生知道禮儀、禮節,學生就會做的,文明的程度就高。被人稱為“野”小孩子的,其實是他們沒有文明的意識,不知道自己的言行不文明。所有的孩子都想做好卻不知道怎麼做。用具體的教學細節指導學生。力求做到讓學生主動參與,不斷探究,從中感受、體驗、領悟生活的意義,體會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密切關係,豐富自己的社會生活知識。培植強化道德情感,增進個體的社會學習能力。

教學精彩是學生討論酒店追逐算不算不禮貌時很激烈。遺憾的是學生沒見識過外賓,不知道外賓的任何禮節。陽春的永寧鎮少數民族——苗族,很多學生經過老師提醒。調查後才知道苗族的生活習慣和漢族的不同之處,例如結婚,新娘即使夏天也要穿三件衣服,冬天則穿五件,稱枕頭為“過命錘”,馬桶為“盛血痛”等。

學生的視野不是很寬闊,只能從身邊的小事情講起。讓學生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學起做起。教學的遺憾是學生對一些生活的細節沒留意,議論起來比較困難,他們自己不會判斷是非,起來是從零開始學習,難度較大。應該提早很多時間預習學習,佈置學生提早做一些有禮貌的行為,學起來或許會容易得多。備課要很一個學期系統備課,提早很多時間做準備,或許效果會更好。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8

《認識害怕》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開放日的一個展示課,通過課堂教學,我對本節課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是對這節課的幾點反思: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選題應以生為本:

《認識害怕》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開放日的一個展示課,這是一次對全體學生家長及中山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展示的活動,作為學校專職心理老師的我理所當然承擔這一次的任務。心理教育課與其他學科的區別是無需受到教材的限制,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課程設計,因此在選題上我有較高的自由度,但同時也讓我感覺無從入手,不知道該選擇哪個主題較好。於是我翻開我的諮詢記錄,發現有好幾次,學生因為看到了電視、電影的一些恐怖的鏡頭,覺得非常害怕,於是來找我諮詢,也有幾次是家長因有親人離世了,擔心孩子會害怕,或者孩子在某段時間突然與家長討論死亡,讓家長覺得擔心,因而來諮詢室找我。其實每個小孩子心中都有很多的恐懼,當他們感到害怕的時候,大人可以如何幫助他們消除恐懼,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因此我把這次展示課的主題確定為——與低年級的學生談恐懼。

心理健康教育應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從他們的實際問題出發,因此在構思教學設計前,對三(1)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瞭解他們最害怕是什麼。同學們紛紛寫下自己害怕的事物,有害怕老鼠、蛇及兇猛的動物的,也有害怕上台表演、黑夜、一個人在家。但讓我感到為難的是,更多的同學填寫了害怕“鬼、木乃伊、殭屍”等。怎樣與三年級的學生説清楚這鬼魂等東西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首先這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如果引導不好,同學們會否更害怕了呢?而且當天有很多的家長和老師聽課,如果處理不好,家長又會有怎樣的反映呢?於是,我在考慮這一內容是否應該回避?可是,再細想一下,這不是學生最需要引導、最需要幫助的部分嗎?只要把握住原則,對學生來説還是受益匪淺的,而且也趁開放日這一機會指導家長和老師怎麼跟學生討論這個問題。因此,我也把這一內容作為這節課的突破點,也是對自己的一次挑戰吧。為了處理好這個問題,學校心理科組的老師絞盡腦汁,上網查閲了許多關於如何引導孩子認識鬼魂等資料,並多次試教,反覆討論,反覆修改教案,最後把握一個原則,讓孩子知道有時之所以害怕是因為對事物不瞭解,當我們進一步瞭解後也許害怕就好有所減輕。並通過一個活動巧妙地讓學生體驗這一理念。課上下來,感覺效果好是很不錯的。而且,課上也對三(1)班同學主要害怕的事物通過活動進行了梳理,希望能對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有更多的幫助。

二、《圖畫書》在本節課中的運用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整理女兒的書籍時,翻到了一套之前給她買的但還沒有看過的書,這是美國知名兒童心理諮商師康娜莉雅?史貝蔓所創作的兒童情感教育繪本《我的感覺》,她用彩圖和易懂的故事展現出各種情緒的表現寺徵和相應的處理方式,裏面的理念非常的好,而且小孩子容易理解,特別是其中的一本《我很害怕》給我的啟發很大。它通過主人翁小熊的故事告訴我們害怕的時候該做些什麼?這本書是寫給孩子看的,它的語言學生非常容易理解,很切合孩子的實際,學生讀起來也感到很親切和有興趣,因此可把這故事在課堂上引用,作為這節課的總結歸納。除此之外,我還把書中的一些理念成為這一節課的主線,根據這些理念去設計活動,從而讓學生了解、體驗。如通過活動讓學生知道“害怕是一種冷冷的、緊緊的感覺”,“每個人都有害怕的時候,就算是大人也有。”,“有時候,害怕也能保護我。”等。這樣的設計也得到了同行們的讚賞。

三、心理健康教育課要注重學生的體驗

我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中讓學生去體驗非常重要,如果沒有讓學生體驗的過程,學生對這節課的感悟、思考也就不多,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比如,在第一次的試教,我通過讓學生看各種情緒的圖片,從而引入課題,當問學生害怕是怎樣的感覺時,學生不大能説清楚。在對教案作出修改後,在第二次試教時,設置了一個情景,以抽籤的形式請同學上來表演,每個人都有機會被抽中,這時每個學生心裏都感到很緊張,害怕被抽中,也就是體驗了一回輕度的害怕。當讓學生談談剛才害怕的感覺時,學生能從自己的體驗出發,就能表達出自己害怕時的感受,能説出“心蹦蹦地跳”、“發抖”、“心繃得很緊”等詞語。還有在處理如何看待害怕鬼魂問題時,如果只是告訴學生當我們對鬼魂有更多的瞭解,害怕就會有所減輕,可能並不能讓學生有深刻的體會,但如果通過一些活動,讓學生有所體驗,效果應該是事半功倍的。在這節課中,我們也設計了一個巧妙的環節:拿着一個箱子,對裏面的物品進行了較恐怖的描述:“它是從草叢裏捉到的,長得滿身疙瘩,摸起來冰涼冰涼的,聞起來有一股奇怪的味道,還會跳得很高。”然後請同學猜猜裏面是什麼,同學們都紛紛地猜測“它”也許是青蛙、蛤蟆、跳蚤,接着老師請同學把“它”給“捉”出來,這時很多同學都不敢去捉,感到很害怕。老師請一位自告奮勇的同學把“它”拿出來,發現是一個玩具——彈彈球。這時同學們都笑了,有的還吁了一口氣。老師再問剛才覺得害怕的同學現在的心情,很多同學都説一點都不害怕了,老師從而引導:有時候,我們之所以害怕是因為我們不瞭解這個事物,或聽別人説他很恐怖,只要我們嘗試去了解他,就會發現他並不那麼可怕。好像很多同學聽了鬼、外星人的故事會害怕,這是因為我們不瞭解它,聽別人描述得很恐怖,或者看了些虛構的書、電影,從而會害怕,我當我們用科學的態度嘗試瞭解它,或者隨着年紀的增長,對它們的認識多了,就沒有那麼害怕了。這巧妙的設計,能給學生深刻的印象,當他以後遇到覺得恐怖的事情時,也許能記得這節課的內容,從而能進行自我心理調節。

四、對本節課的思考

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希望達到讓學生了解“每個人由於對事物的看法不一樣、經歷不一樣,害怕的事物也不一樣,要學會尊重他人的感受,當同學害怕時,給予支持和安慰。”可是這一部分處理得還不夠好,我只引導學生説當同學害怕時可以怎麼做,但忽視了一種“同理心”的引導與培養,也就是讓學生知道我們要設身處地地為他人着想,感他人所感。因此學生還不是很懂得當同學害怕時如何給予他支持和安慰。此外,本節課家長也在聽課,如果能調動起家長的資源,讓學生與家長多些互動,比如説學生把害怕的事情告訴家長,家長現場安慰他,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學生的感受可能會更深刻。同時對家長來説,通過這一節課能把握正確對待孩子恐懼的方式方法,家長也受到了教育,並與孩子真情互動,相信效果將會更好。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9

星移斗轉,日月更迭,伴着新課改的強勁東風,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已走過三個春秋,回眸開課之初,沒有新課標做導向,沒有教材説明做參考,面對着沒人嘗試過的新興學科,我如墮五里霧中,只是覺得它與思品課的界限不是涇渭分明,於是乎我就把心理健康教育課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課。對於活潑愛動,好奇心強的國小生而言,讓他們靜靜地聽着教師諸多的嚴肅説教,那種無奈、那種厭倦可想而知。面對學生或麻木或無動於衷的表情,我真的是心痛、自責, 每上完一節課心裏都感覺不踏實,一種愧對學生,浪費學生生命的罪惡感時常向我襲來。漸漸地,一種改變自己上課現狀的想法油然而生,於是我翻看了大量的外省(XX省心裏健康教育工作啟動晚,缺少成熟的經驗)有關心理健康課的相關資料,知道了心理健康教育課是根據學生心理髮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學生自主參與、主動討論、扮演角色、體驗感情等方法,對學生實施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實踐活動課。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課型和活動目標有了清晰的認識後,我潛心琢磨,調整了教學方法,經過近一年的教學實踐,現在學生再也不拒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課於門外,反之,無論去哪個班級上課,都受到學生的歡迎。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由排斥到期待呢?經認真的反思,本人認為主要是在教育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課題導入注意創温馨的課堂氛圍

寬鬆、民主、和諧、温馨的教學氛圍是心理健康教育課實施的起點,是激活或喚醒學生心理活動的“起搏器”,是誘發學生積極行動的外在因素。人們常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課題導入對一堂課的成功與否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談一下我常用的情境創設法。

1、歌曲導入法。孩子們都喜歡聽音樂、聽歌曲,我就抓住他們這一心理特點,課前使用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歌曲,能幫助學生儘快的融入活動,如果錄音機沒準備好,我就發揮自己的特長,現場給孩子們唱,每每這時,都能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孩子們快樂地邊擊掌,邊隨同我一起唱,很快地融入活動中。如:在《好朋友手拉手》一課的導入時,孩子們就隨我唱起了“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這樣學生在極其放鬆、自然、快樂的心境下不知不覺地進入活動主題。

2、設疑激趣法。國小生好奇心強,根據學生這一特點,在教授新課時,我常巧妙地設計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以激發學生探索欲、求知慾,一旦他們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就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活動中去。我依然清晰地記得,在五年級教學《學會感恩》一課的情境創設時,就是用了設疑激趣法:“同學們都喜歡旅遊吧?誰願意把你去過的,感覺最美的地方告訴給大家,讓我們一起分享你的快樂……”學生們爭先恐後地回答,有説去過北京、上海大都市的,還有的説去過九寨溝、長白山等自然風景區的,氣氛相當熱烈。這時我拋磚引玉“無論同學們到哪旅遊,都不會有比它有更美的地方,它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孩子的樂園!這個地方是哪呢?”孩子們紛紛舉手回答,最後點出主題——“家”。

3、妙用故事法。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生動有趣的故事能牢牢地吸引他們,啟發其思考,這也是我慣用的導入新課法。

此外,我使用的情境創設還有多種,如:問題討論法、情感感染法、開門見山法等等。但無論使用哪一種方式,我都是能因年級而定、因活動內容而定,正因為情境的創設適合了學生的年齡特點,適合了活動內容,才達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二、教學內容要靈活,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豐富而繁雜,尤其我們長春版的教材有一部分內容不適合我們的學生,於是在實際教學中,我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我時常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學識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自行增刪、調整教學內容,找到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關心的熱點問題或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我的引導下,學生會很投入地主動參與、積極探討。從而實現心理上的成長。

三、關注體驗和分享

體驗是學生心理素質形成和發展的核心。從心理學上講,體驗主要是指人的一種特殊的心理活動,是體驗者親自參與活動,並用自己已有的經歷和心理結構去理解、去感受、去構建,從而生成自己對事物的獨特的情感。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上,我經常設計一些生活情境,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去感受、去體驗、去理解、去領悟。如:在教學三年級的《説聲“對不起”》一課中,我就設計了學生身邊經常發生的一個現實情境:下課了王明着急上廁所,匆忙的往外走,不小心把李強的文具盒碰掉在地上,接下來讓同學們先議一議,可能出現哪幾種情況,然後在自找合作伙伴進行角色表演,同學們對此非常感興趣,因為這樣的真事經常發生在教室,他們能很真實的説出可能發生的兩種情況,接着叫兩組同學到台前分角色表演,表演前我有要求,即表演者要投入,把自己視為當事人;台下的同學邊認真觀看,邊思考:你喜歡哪組同學的做法,為什麼?學生表演的聲情並茂,一種情況是:王明主動向李強説聲對不起,並把地上的文具盒撿起來,李強説沒關係,你又不是故意的,這樣,由於王明能主動説對不起,兩人沒有發生任何衝突,而且還手拉手成為好朋友;另一種情況是:王明碰落李強的文具盒,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李強氣急了,大聲讓王明把文具盒給撿起來,王明卻説活該,不給你揀,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爭吵起來,險些大打出手。表演結束,表演者都談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從中不難悟出:文明禮貌的語言、行為讓人心生感動,會化干戈為玉帛;反之無禮、衝動、不肯包容的行為會使衝突升級,參與分角色表演的同學對“若冒犯了別人,能否主動説對不起”而產生的不同結果感同身受,相信通過這樣的體驗,今後遇到類似事件,這幾位同學肯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而台下的同學雖然沒能設身處地的去表演,但他們通過觀看,聽表演者談感受,還是分享了表演者的真實體驗,可以説,類似這樣的角色扮演、體驗情感的活動方式,促進了全體學生心理素質的協同發展和提高。

總之,我市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歷史較短,關於本學科的教學方法問題有很大的探索空間,在今後的職業生涯中,我將潛心學習,豐富自己的心理學理論知識,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總結成功的教育教學方法,為進一步優化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效果做出不懈的努力。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0

我很尊崇孔子的“每日三省吾身”,一個人德行的積累離不開反思,同樣教學的進階也離不開反思。下面我就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教學進行一下階段反思,以便揚長避短,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這學期我利用兩次課的時間來做適應環境的活動課,第一次訓練學生對學習的適應,第二次是探討對學校環境和人際關係等方面的適應。

1、我之所以把學習適應單開一節課,是考慮到國中的學習與國小有較大的不同,比如學生提出,中學的科目多了、課時多了、筆記多了、作業多了、背誦多了、聽寫默寫多了、學習難度大了,要讓學生有自我認識,並着重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先讓學生聽聽各自的解決之道,體現出同伴互助的作用,然後老師指出國中的一大變化,就是要提高學習自主性和自覺性,師生共同羅列出學習需要適應的幾個環節,每人找出自己的問題,糾正提高。

2、在另一節的適應課中,我聯繫學校的具體實際來設計課程,比如學生提出了操場小、飯菜不可口,特別是如廁不滿意的問題,我談了一個觀點“改變你能改變的,適應你不能改變的”,如果你既不能改變也不去適應,只能使自己增加不良情緒,身心受損。

針對同學提出的高年級學生存在的抽煙、罵人等問題,我提出並辨析了“適應不等於認同”的觀點,促進學生思考、選擇和適應。

還有的同學有個誤解,以為在短期內結識很多高年級的同學就是交際能力好的表現,我提出了不同的參考意見,建議學生在對高年級同學不瞭解的情況下,先以“靜觀”為主,長時間觀察、瞭解之後再做選擇性的交往,以免結交不理想的同學受其不良影響。

二、九月十日是教師節,我在有的班開展了“教師節與感恩”活動,請同學談感受和想法,同學記住的多半是國小高年級的老師,而對自己低年級的老師和啟蒙老師往往忽略,對批評過自己的老師往往印象不好,針對這種情況我帶領大家探討,什麼樣的老師是好老師,是不是批評過自己、對自己嚴厲的老師就不是好老師?對學生理解中學老師不同的教育教學(此文來自)方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對待學生好習慣的培養,我從細節上嚴格管理要求,比如上下課起立儀式,讓學生安靜收心,起立不規範和無精打采的就要重來,爭取每節課有個良好的開始。

四、對出現的問題課內不能解決的,課下及時解決。一次上課起立時發現一個女生起立慢,心不在焉,就點了她一下,不料坐下後,她就開始摔書,還眼淚汪汪的,我覺得她有點反應過度,沉了一下沒去理會,下課後馬上找她談話,才知道她課間跟一個男生鬧矛盾,很窩火,我及時做了解決,學生心理也寬鬆多了。

五、我一直設有各班教學評價表,每次課後填寫,包括主題、遊戲活動、發言分享情況等,對於瞭解班級狀況,進一步有針對性的教學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在教學上,每學期我都有一些新改革、新的舉措,並不斷改進,還需要繼續努力。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1

從今學期開始擔任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工作。

心理教育課不同於一般文化課,它的授課方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授課內容、方式、語言等等都與一般的文化課有很大的區別。

而且涉及的知識領域是十分廣泛的,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以整合,靈活運用,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課體現其科學性。

“活動”和“體驗”是心理活動課最核心的兩個要素。

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還不在於解決知與不知的問題,而是要通過創設一定的心理情境,開展極富啟發意義的活動,來造成個體內心的認知衝突,喚醒學生內心深處潛意識存在的心理體驗,以達到實際地影響他們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的目的。

對於個體心理來説,再精彩生動的講授都無法替代個人的親身感悟和直接體驗,哪怕只是一點小小的啟發,也能留下深刻的記憶。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心理教育是一種以體驗式學習為主的教育。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知、情、意,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

源於實踐,用於實踐,經過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摸索、總結、思考、

1.抓住學生心理,以趣促學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同樣的內容,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學生接受起來會更加樂意和主動。

面對從未真正接觸過心理方面知識的學生,我在第一堂課裏以生活中常見的心理現象為內容。

從夢到星座,從“肢體語言”到“從眾”,引起了學生對心理世界的好奇,進而講述提高心理素質的好處:提高學習效率;合理調節情緒;形成良好性格;學會與人交往等,同時説明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課以後要涉及的內容。

這堂課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引起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興趣和重視,闡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意義和目的,並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心理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目標,也為以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2.堅持核心原則,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點在於活動中的體驗,絕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活動應該有主題,有核心。

心理健康教育課也應該堅持一個核心,並圍繞這個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養學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學習和體驗到對自己的終生髮展有價值的核心觀念

3.聆聽他人故事,因勢利導

心理健康教育課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獲得的心理體驗和感悟程度。

學生總是非常關注他人在同一問題上的表現,喜歡聆聽他人的“故事”。

(1)心靈感悟:在課堂上,我經常會給同學們同齡人的“故事”。

試圖讓學生明白這些問題別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並相信這些問題可以解決,進而學習和掌握方法。

其實學生在聆聽的同時,也在審視自己。

(2)自我開放:如果心理教師能在適當和必要的時候,作真誠的自我剖析、自我開放,學生也會減輕自我防衞心理,真實地表達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

不過作為一名心理教師,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終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自我開放應該有一定的原則和限度。

(3)角色扮演:心理劇的創設,其初衷是讓角色扮演者體會其中的情境衝突,在衝突中宣泄自己、發現自己、改變自己。

這大大地提高了同學們的主體參與性,使他們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及時地運用課堂所學去解決問題,從而不斷地調整自己,不斷地成長。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中,經過實踐沉澱下來的幾點看法和做法。

當然,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還有很多問題有待發現和解決;要真正做好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事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還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之。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2

我們的學生處在身心發育的時期,心理素質不穩定,情緒變化多,絕大多數的國小生出自獨生子女的家庭,平時父母工作忙,孩子放學後只能是自己一個人在家。面對當今社會獨生子女獨處現象的普遍存在,培養國小生如何健康獨處非常關鍵的。

本節《當我獨自一個時》的心理心理健康輔導活動活動課,為學生的獨處經歷創設交流平台,努力營造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心理氛圍。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獨處能力。鼓勵學生體驗獨處多樣性的真情實感,引導學生掌握一些適合自己的獨處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初步的獨處能力,通過輔導活動,使學生樹立“自護、自立、自律、自強”的意識。

活動課開始,我通過創設情境,體驗獨處情緒,進行一個軟熱身,情境體驗,再漫話導入,揭示課題,因為我到這裏是借班上課,所以對學生的獨處心理設置一份問卷調查,從中暴露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在這節活動課的重點。學生有了一定的獨處能力,但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因此,通過貼切深切學生實際的一段錄相,運用心理換位的形式,討論交流,開發學生的智慧和潛能,自助互助共同分享獨處的要領和方法。重點解決後,就是這節課的難點了。在初步學生四要領後,我設計了圖片辨析這一環節運用法。通過學生的自己討論交流,進行內在小結,從而讓孩子們知道獨處的重要性。我們的生活千變萬化,每一個人都會有獨自一個人的時候,都有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危險等應急的事情,通過一段四川地震視頻,進行提升,讓學生們知道獨處不僅需要膽量,更要我們的智慧。

當然,由於我是初次嘗試這一學科的教學,所以這節課,還有許多不足之處,請各位專家同行們多多指教,謝謝!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3

青春期性心理教育一直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老師家長都知道也很希望能給青春期的孩子們正確的、正面的引導和教育,但是又擔心通過課堂這個載體來和學生談性教育及男女生交往會讓很多人誤解,擔心會對學生髮展有負面的影響,於是關於青春期的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的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空缺。通過心理活動課的形式,在課堂上和中學生談青春期的男女交往希望能打破以往對青春期教育“想而不敢”的局面。

本節心理活動課的活動環節主要是由兩個中學生的青春期情感例子展開,故事具體情節由學生在活動通過自己的想象、推測慢慢展開,這樣做的目的一是避免直接分析學生自己問題,導致學生反感,二是發生在同齡人身上的故事貼近學生實際,有利於學生聯繫自己、自我思考。在故事的發展中有意設計幾個需要學生做出選擇的“抉擇點”,這些往往是學生在青春期可能遇到煩惱(如對異性有好感,收到情書等),在“抉擇點”,根據學生的實際,設置ABC的不同選項,讓學生思考、展開討論、替主人公作選擇,教師在一些問題上做適當的指導。用紅黃藍三色卡紙,代替三種選擇,既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同時保證學生較為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整堂課中,學生是活動的主角,學生的資源被充分調動,我在課堂上大部分的時間是作為一個引導者出現,在特殊和關鍵的環節上做正面的指導和教育。

這堂課在青春期系列教育中,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並且需要作為一個專題繼續深入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例如: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課上繼續談性衝動、性朦朧時期對異性的好感;對男生的教育中,深入探討責任與尊重的話題;對女生的教育課上更細緻入微的聊一聊自我保護、自尊自愛的話題;性道德課上談論性犯罪……

教師採取近於“價值中立”的態度,減少“價值干預“的成分,問題變得開放了,學生通過對各個環節的參與來激發思維,理智地面對自己的情感世界,並從同齡人那裏獲取同類問題的不同信息反饋,得出他們自己的結論,這對於他們在這一特殊時期的自我反思、自我成長是非常有益的。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4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是生活的主體。在如今這個多元分工的社會裏,我們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同時也擔負着不同的責任。正是因為有各行各業的人在辛勤勞動,我們的生活才會如此多姿多彩!引導學生感知各行各業的重要性,體會他們的辛勞,從而激發感恩的情感就是這節課教學目標。

為了很好地落實這個教學目標,我就怎樣開展課堂活動進行反覆推敲,還根據課的需要收集了大量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和音像資料。課堂上,我利用身邊有效的資源,採用知識搶答、情景模擬等形式開展了生動有趣、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通過看看、説説、做做、演演等形式全方位地認識了各行各業的工作內容以及各行業間的差異,讓他們瞭解各行各業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以及各行業互相合作的重要性。在學生們瞭解了勞動者為社會作出的貢獻後,便情不自禁地對各種行業的勞動者表現出了崇敬和感激之情。在這個基礎上,我又組織學生通過“説一句感謝的話、詩朗誦和合唱”等方式感謝在各行各業工作的人,讓他們感恩“服務我們的人”的情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昇華,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

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由於我採用了“彎下腰與花兒對話”教學態度,注重表揚和鼓勵,為學生們創設一個歡鬆、愉悦的課堂,讓學生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因此他們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表現出對知識的強烈渴求,思考回答問題的深度超出我的想象。這節課教學過程流暢完整,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5

通過學習心理健康教育,使我覺得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造成人們心理壓力重,在校中學生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生存,面臨升學壓力,心理脆弱,心理壓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

比如,我國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也顯得越來越嚴重;再如,由於家庭的殘缺,父母離異、喪父或喪母的單親家庭,隔代撫養孩子等現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

就目前狀況而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

首先, 開展心理諮詢活動。

在校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我們學校也建立了心理諮詢室,配備專職的心理諮詢師,就應該做到實處。

使學生通過諮詢、傾吐和宣泄,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

據瞭解,大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重造成考試的自卑、抑鬱、狂躁、恐懼等情緒情感問題,人際關係問題,無法自制的不良行為問題,青春期困惑的問題等。

我們的學生很多是需要幫助的,除了求助於心理諮詢師外,學校還應該定期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另外,我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單靠個別專職教師是不夠的,必須是全體教師廣泛參與。

教師要本着以人為本、以學生髮展為主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調整。

當老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加強溝通和理解,學生喜歡你的課,學習有了興趣,那麼學習成績就能提高;與老師關係親密了,也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又能培養人際交往能力,這將有利於完善學生情緒狀態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發展。

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家長給予適當的指導,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疏導。

比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際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養等都需要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家長還應鼓勵孩子多交友,在擇友上加以指導,培養社交技巧,過多指責、約束孩子反而會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

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孩子,加強交流,共同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9p1q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