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現代社會的本質決定現代教育的本質論文

現代社會的本質決定現代教育的本質論文

論文關鍵詞:現代教育 本質特徵 個體形式 非個體形式

現代社會的本質決定現代教育的本質論文

論文摘要:現代教育的本質特徵需根據現代社會的本質特徵來確定。而對現代社會本質特徵的研究應符合教育問題研究的範式。個體形式和非個體形式的劃分可以全面考察個人的存在形式,可以兼顧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可以突出教育活動的特殊性,可以明確教育構成要素在現代社會的基本的相互作用的情況及與外界的關係狀態,進而明確現代教育的本質特徵。

教育系統作為社會系統的子系統,教育影響社會的本質和發展。同時教育又被社會系統的本質特徵所決定。當一種教育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特徵來源並適用傳統社會,可稱之為傳統教育;而當一種教育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特徵適應現實社會。並表現出對未來社會的較大適應性,則稱之為現代教育。對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劃分是根源於社會特徵本身的,研討現代教育離不開對現代社會的分析,對現代教育的本質特徵的建構必須建立在對現代社會本質特徵研究基礎上。

歸納各階段的社會本質特徵,而要以一種符合教育問題研究邏輯的方法分析社會各階段本質。因此,有必要從新的角度研究構建社會的構成要素,進而歸納總結社會本質。關於社會構成要素有很多研究。實際上多種劃分方式的共存是必然的,根據不同學科的研究要求,應該對社會構成要素做不同維度的劃分。本文借鑑查爾斯-霍頓-庫利在《社會過程》一書中對社會構成要素的劃分方法。將社會構成要素分為個體形式和非個體形式兩部分。這種個體形式和非個體形式的劃分可以全面考察個人的存在形式及與外界的關係狀態,可以兼顧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也因此可以明確教育、人、現代社會三者相互作用的情況。

庫利認為,個人是一種個體的生活形式;制度或羣體是非個體的生活形式。由於許多生活形式不以個人為特點,它們根本無法被那些只對個人感興趣的人理解和發現,因此對個體形式和非個體形式的區分具有實際的意義。個體形式和非個體形式的關係體現為:非個體形式是由個體形式構成的,但非個體的形式的歷史不能等同於特定個人的生活歷史;無論何時只要兩個個體形式聯合起米,就會出現一個新的非個體形式,但新的非個體形式不能等同於原有兩個個體形式的簡單相加;個體形式的發展往往是很難被自我覺察的,並且這種發展無時無刻的受到非個體形式的影響和改變:人類的生活形式,包括個體或非個體的形式都在探索着另外的生活形式提供的各種有利條件和促進因素,並做出最適宜的反應:個體或非個體的形式的發展既依賴於人們的遠見卓識,也離不開無法預見的偶然性因素。

當然,個體形式和非個體形式之間存在交叉重疊之處,因為二者都包含共同的生活。由於它們的組成要素是一樣的,如果你從中抽走所有的個人,二者都將一無所剩,其他系統也會消失殆盡。

  1、現代社會的本質特徵

社會特定的生活形式主要有——個人、政黨、國家、教義、改革方案、神話、語言等。其中個體形式主要是個人,非個體形式主要包括政黨、國家、教義、體制、改革方案、神話、語言等等。不同的社會都存在着個體形式和非個體的形式,不論是農業社會、工業社會,都存在這兩種形式及兩種形式的關係。但是在不同社會,它們的內容不同,本質內涵也不一致。以此來判斷現代社會的特徵,就可以在不同社會的共性基礎上尋找到現代社會的個性特徵,也可以預測出將來社會的基本走向。

農業社會是以土地及勞動力資源的增加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的。而工業社會則是以自然資源和資產的不斷投入作為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現代社會則是以知識和信息的增長作為社會發展不竭的動力源泉。現代社會的起始時期基本可以判斷為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即從全世界的整體趨勢來看,社會發展的動力基本來源於知識的增長。

在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中,個體形式和個體形式之間,往往體現出被動的合作和潛在的利益衝突。被動的合作是由於社會生產的要求,要求個體之間的共同勞作,互為協助,來完成生產的需要,個體的力量往往難以滿足生產的需要,而生產的成果與個人利益的直接關係很少:潛在的利益衝突則是由於社會生產需要的資源是具有排它性的、消耗性和稀缺性,因此也在生產的成果的佔有上往往體現為潛在的衝突。

在現代社會個體形式和個體形式之間,則體現出主動的合作和潛在的利益共享。主動的合作主要是因為社會生產中,生產的'產品往往以知識的形態存在。共同合作能夠創造出對個體有利的產品,知識也與有形物質資源不同,具有共享性,不具有排他性。

在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中,個體形式與非個體形式之間,往往體現為個體形式受制於非個體形式,個體形式的力量被彰顯的程度很小,非個體形式的發展狀態往往是與人性的需要背道而馳的。

在現代社會個體形式和非個體形式之間,則體現出個體形式被最大程度的張揚,其作用和力量受到非個體形式的認同和肯定,而非個體形式也因個體形式的發展而有更良性的發展。

現代社會的這些特徵具體體現為:

個體與制度的關係。關係體現為民主與專制的不斷制衡。而主體是強調民主。個體形式的發展要求必然強調民主平等的制度,以保證個體形式的最大程度的發展空間。

個體與生產力的關係。生產力得到快速的發展,更加依從於個體的智慧力量,而非個體的數量。

個體與文化的關係。個體充分佔有文化資源,創建符合自己需要的世俗文化,也促進文化資源的最大程度的靈活、生動的發展。

因此,現代社會的特徵可以被概括為:社會的個體形式和個體形式之間的關係是主動的尋求合作和潛在的利益共享;個體形式和非個體形式之間,則體現為個體形式的作用被最大程度的突顯。

  2、現代教育的本質特徵

現代社會的特徵對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要求教育做出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要求的變革。在教育目的上,要求教育活動的目標是將受教育者培養成既具有羣性的適應性,同時又具有強烈個性的人:並且需要培養個體之間的交流合作和共同生存的能力。在教育內容上,以促進受教育者的社會適應性為主要目標,組織教育內容,要求與社會的真實發展狀態密切相關,並給受教育者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和內容。在教育媒介上,在要求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的同時。更加要求符合受教育者真實學習需求的有針對性地使用有效媒介。在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係上。在教育性關係的基礎上則增加了社會關係的要素,關係趨於平等,要求增加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合作,相互學習補充。

因此,現代教育的特徵可以概括為:

從個體形式發展上看。教育的目的、內容、媒介及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係以提高個體形式的適應、合作、共享、自主發展的能力為終極目標。從個體形式與非個體形式的關係上看,教育的目的、內容、媒介及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係以符合個體形式的發展需要,實現受教育者作為個體形式對非個體形式的適應。並儘可能的凸現個體形式的作用和價值為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伊恩·羅伯遜,社會學(上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104.

[2]富永健一,社會結構與社會變遷[M],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1988:17-20、245.

[3]包智明,論社會結構及其構成要素[J],社會科學輯刊,2006,(1).

[4]查爾斯·霍頓·庫利著洪小良等譯,社會過程[M],華夏出版社,2000.

標籤: 論文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dq93m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