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國小生健康教育【精華】

國小生健康教育【精華】

國小生健康教育 篇1

一、設計理念:

國小生健康教育【精華】

現實和未來都要求人們從國小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3。這些都與人的心理品質有關。可以説,如果沒有較高的心理素質,就很難適應21世紀的激烈競爭。另外,現代社會的快速進步和發展也使得國小生的心理健康面臨着更多更大的壓力和挑戰。社會的發展變化對學校培養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設計此次活動,旨在讓學生懂得不但要有強健的體魄,有獲取信息、加工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更要有健康的個性心理品質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二、活動目標:

1、讓學生知道在學習和生活中常常會遇到挫折,人人都不可避免。

2、初步掌握戰勝挫折的方法,培養學生戰勝挫折的能力。

3、每個人都應該以積極、健康的心態正確對待挫折,用勇於挑戰自我的勇氣和毅力戰勝挫折,取得成功。

三、活動準備:

1、課件(名言、圖片、音樂等)。

2、心理小測試題。心理專家的牌子夾

3、學生帶好筆。學生獎品

4、相應材料(4*55)

5、小花50朵,大花1朵

四、活動過程:

(一)快樂篇(學生繪畫,背景音樂一)

導入,揭題。

1、師:同學們,萬物滋潤,百花盛開,聽,大自然中花開的'聲音,多麼美妙,充滿生機,充滿活力,你的桌上也有一朵這樣的花。

學生拿起老師為他們各自準備的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老師拿起花)

師:這朵美麗的小花就代表你自己,花是美麗的,你同樣是美麗的。(老師放下花)人人都説生命如花,讓我們來觀賞一下花開的情景。

2、(點擊課件,快樂篇):大屏幕上出現一朵、多朵開得絢爛無比的花(要有花開過程的動感美)

師(手指畫面):花兒在陽光、雨露的滋養下開得是如此美麗。生命如花,你手中那朵美麗的小花彷彿就是你自己。(點擊課件,返回到主界面)

師:人就像花兒一樣,並非一路全是陽光和雨露,難免要經歷“蟲害”“風雨”,那如何讓我們這一朵朵小花在風雨後綻放得更美麗呢?

3、揭示主題:風雨後,花兒綻放得更美麗(教師口述課題,貼大花)

師:把我們的心交給這句話,和老師一起慷慨激昂地説,……(教師手指課題)

國小生健康教育 篇2

1、吃冷飲要適當:飯前、睡前、天氣太涼時或剛吃完油膩的食物後,不能吃冷飲。冷飲一次不能吃得過多,過多容易引起肚子痛,還會使咽喉部的血管收縮,抵抗能力降低,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2、過期食品不能吃:過期、變質的食品容易使人中毒或生病。當你喝飲料或吃有包裝的食品時,要看一下標籤。標籤上寫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如果這些食品超過了保質期限,就不能再吃了。

3、尿的形成與排泄:

①尿是在腎臟中形成的,貯存在膀胱裏。

②我們平時應注意多喝水,使體內代謝物及時排出。

③有尿意時應及時排尿,不要憋尿,以免膀胱過於膨脹。

④注意外陰部的衞生,勤換內褲,避免尿路感染。

4、穿鞋的衞生:

① 鞋要稍微寬鬆一點,不要窄小夾腳,以免影響腳的發育;

② 鞋的質料要柔軟,有良好的通氣性和吸濕性;

③ 女同學不宜穿高跟鞋,因為不適宜站立、行走、跑步等活動,時間長了還會影響足弓的發育和體態的健美;

④ 上體育課或參加課外活動時要穿運動鞋,不能穿皮鞋;

⑤要保持鞋的清潔衞生,勤刷洗、勤晾曬、勤更換。

5、講究儀表美:儀表就是人的外表。講究儀表美要堅持做到:

①勤洗澡、勤洗手和臉,常理髮,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

②穿衣要合體、大方,勤洗勤換,保持服裝整潔;

③站、坐、行姿勢端正,保持優美的`體姿;

④男同學不留長髮,女同學不燙髮,不使用化粧品,不佩戴首飾,不穿奇裝異服。

6、預防齲齒:齲齒俗稱“蟲牙”,是一種常見的牙病。造成齲齒的主要原因是口腔不潔和偏食習慣。預防齲齒:要養成每天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好習慣,保持口腔衞生,還要少吃甜食,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7、預防腮腺炎: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的,主要在春季節流行。得了腮腺炎的症狀:會發燒、頭痛,耳垂周圍的腮腺部腫脹、疼痛,張口困難。預防腮腺炎要注意:

①在流行季節不到公共場所去,不與病人玩耍。

②得了腮腺炎要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8、預防觸電要注意:

①不用濕手觸摸開關、電閘、插座等;

②不在高壓線、高壓電器和被風吹落的電線附近玩耍;

③當他人觸電後,不能用手去拉,要立即喊來附近的大人,幫忙切斷電源或用乾燥不導電的木棍,將電線與觸電者撥離開。

9、防止雷擊應注意:

①不在打雷閃電時外出玩耍;

②不在大樹或金屬物體下避雨避雷。

10、學習與休息:適當休息有利於學習。睡眠是最自然、最完全的一種休息。睡眠太少或太多,對於健康和學習都不利,國小生每天睡眠以10小時為好,除了要有充足睡眠外,還要有適當的運動式的休息,才能更好地增進健康,提高學習效率。

國小生健康教育 篇3

現代心理學通過大量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理論:無論是性格的整體結構,還是人格的某方面的性格特徵,都是在遺傳與環境兩個因素的交互作用之下,逐漸發展而成的。心理學研究還認為,人的性格是隨年齡的增長而不斷髮展變化的,一般經歷四個階段:5~12歲是性格形成期,12~17歲是性格定型期,18~55歲是性格成熟期,56~65歲是性格更年期。國小生正處於性格形成而尚未定型的階段,是塑造性格的關鍵期。如何加強引導,使國小生形成穩定、健康的良好心理,避免國小生進入心理歧途,是國小教育的一項很重要的工作,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來完成。

一、創建新型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組織管理模式

建立校園心理健康交流網絡平台,開設學校與家庭、校長與教師、教師與家長的聯絡窗口,營造以人為本的和諧教育環境,全面促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建立每月(周)固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日,採用家庭走訪、電話交流及校長與教師、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學生心理健康專題座談會、校長媽媽信箱和老師媽媽窗口等形式,使心理健康聯絡窗口開啟並正常運行,這樣就能使信息交流更加通暢,學校管理者能及時瞭解教師、家長、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分析教師及學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根源,便於學校心理健康管理機構採取有效的措施,及時糾正教師、家長及學生的心理問題。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管理機制,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種力量既相互分工,又密切配合,從而全面發揮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二、構建科學的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

設置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實現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主要途徑和手段,是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要素,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統中起核心、中介和橋樑的作用,使國小生在學校課堂情境中獲得關於心理健康發展、心理素質提高方面的經驗,改變和糾正國小生的心理問題,使學生形成健康心理。學校要利用自身的教育資源,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課,依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設置專職或兼職的心理輔導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正常的教學體系中。採用多種教學形式,開展多種教育活動,寓教於樂,使國小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正確引導。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主動探索、自我感知為主線,以他助、互助、自助為機制,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學生自我教育活動。由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形成的學校心理輔導,以學習輔導、人格輔導、生活輔導為基本內容,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適應、學會生存、學會做人。

三、加強學校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師的心理素質

以往的理論及實踐已經證明,國小階段是人成長階段中模仿力最強、可塑性最大、是非認知能力最弱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國小生往往模仿家長、教師或同學,教師的言行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塑造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絲毫不遜於家長。因此,教師要以身作則,以良好健康的心態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和教育環境。具有健康心態的國小生對教師充滿了尊重和敬佩,認為教師的言行都是正確的,如果教師自身素質不夠,修養不足,在具體的言行中會表現出語言粗魯、行為失控或言行不得法。教師如果生活或工作中遇到挫折表現出不良情緒,往往會把不良的情緒傳達給學生,這些都對學生心理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直接或間接地對國小生心理造成較大的'影響。一個整天在學生面前怨天怨地的教師,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教育出不抱怨社會和他人、對自身和社會充滿信心的學生;一個不知道或不主動幫助他人的教師,又怎能讓學生學會主動幫助別人。對教師心理教育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對學生健康心理培養的重要性,加強教師隊伍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一批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也是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課題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四、建立親密的師生關係,進行親情化

教育教師要加強和家長的聯繫,關心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學校教育在改變國小生不良心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國小階段的學生依賴感比較強,和社會的接觸面也比較窄,有什麼挫折煩惱無處傾訴或無法解決,時間一久就會造成心理問題。國小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在家庭中把家長作為依賴的對象,在學校就把教師作為依賴的對象。在家中還有可能和家長傾訴,但是國小生的有些不良情緒往往是在家中產生的,因此就需要和教師傾訴。教師應該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通過課堂教育和課後開展的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多和學生接觸,及時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給予學生更多的幫助和關愛,使學生在學校也能感受到親情。教師通過親情教育瞭解到學生的心理產生問題的原因後,要及時和家長取得聯繫,通過學校和家庭的雙重教育共同完成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總之,學校和教師要時刻理解“教書育人”的真正含義,不但要完成給學生傳授知識的職責,而且要兼顧育人的職責,這就需要教師本着“十年樹木,百年育人”的觀念,時刻把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作為自己的重要職責,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

國小生健康教育 篇4

一、活動目的:

通過本次活動,使學生懂得同學之間如何相處,培養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

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道有趣的檢測題,通過這個檢測遊戲,主要自我評價以下,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在A.B.C.三項中進行選擇,希望大家實話實説。(出示檢測題)

二、活動過程:

(一)、檢測題:

請你仔細閲讀下面的問題,選擇答案。

(1)、當你與同學在班級發生矛盾時,你採取的解決辦法是:

A、談話解決 B、找老師解決 C、用武力解決

(2)、每天出入教學樓,能謙讓小同學,給他們提供方便嗎

A、能謙讓 B、有時能做到 C、不能謙讓

(3)、當看到同學有困難能主動幫助嗎?

A、能 B、有時能 C、不能

(4)、你願意參加集體活動嗎,並在活動中力爭為集體爭光?

A、願意參加,並能為集體爭光 B、有時願意參加 C不願意參加

(5)、星期六,小麗要和爸爸媽媽去公園遊玩,可是學校安排,週六要舉行“學雷鋒”活動,如果你是小麗,你該怎麼辦?

A、參加“學雷鋒”活動 B、和家人一起去公園

(6)、你經常為學校或班級做好事嗎?

A、經常做 B、有時做 C、沒做過

(7)、課間上下樓你是否能自覺靠右行,為其他同學提供方便?

A、能做到 B、有時能做到 C、做不到

(8)、你能主動撿拾學校或公共場所的垃圾嗎?

A、一定能 B、有時能 C、不能

(二)、評價

選A得24分選B得16分選C得8分

選A:人際關係協調,具有合羣、同情、愛心、助人的精神;

選B:人際關係有待改善,需要向具有合羣、同情、愛心、助人的精神方面努力;

選C:加強學習,多交朋友,多向別人請教人際交往的知識。

師小結: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我們每個人的心理都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心理疾病,這不要緊,關鍵是要有戰勝自我的勇氣,這樣才能擁有健康。

過渡:最後,我們共同來了解一下《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標準》,這樣更能調整你的心態,使你擁有健康的人生。

(三)、出示《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標準》

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標準

(1)具有良好的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心態意識;

(2)能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使之保持愉悦、平靜;

(3)能承受挫折;

(4)能較正確地認識周圍的環境,適應環境和改造環境;

(5)人際關係協調,具有合羣、同情、愛心、助人的`精神;

(6)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

(7)思維發展正常,並能激發創造力;

(8)有積極的人生態度。道德觀、價值和良好的行為規範。

(四)、 師總結:

同學們,多一份寬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尊重,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份自信,就多一份健康。讓我們都擁有健康的心理,學會相處,學會交往,擁有更多的朋友,相知、相伴。請欣賞歌曲《永遠是朋友》。

(五)、欣賞歌曲《永遠是朋友》

國小生健康教育 篇5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國小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國小德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據國小生生理,心理髮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是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對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省、市、縣關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精神,根據《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有關要求、國小教育的特點和國小生心理髮展的規律,通過各種途徑認真開展多種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幫助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識,提高心理素質,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二、工作目標:

(一)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發展規律,運用心理健康的理論和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育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的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

(二)立足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保證心理健康的實踐性和實效性,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別差異,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三)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學生樂觀的、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四)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脱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體措施:

(一)做好心理教師培訓工作。為了順利開展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根據縣鎮校的要求,以《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對全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瞭解教師和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學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教師素養,心理諮詢和團體輔導等,學會初步判斷自己或同事的健康狀況,並能區分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和精神疾病等概念,正確認識心理問題。

(二)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保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時間;各班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活動,提高班級凝聚力,集中解決班級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三)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學研究結合起來;結合學科教材內容,滲透有機專題教育,如語文課,課文中豐富的思想內涵可以直接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體育課競技項目教學同樣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心理品質。

、具體工作:

(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

進一步系統學習心理學知識,瞭解心理課設計方法。學校對師資培養十分重視,花了很多心血。然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健康教師一個人的事,是所有學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學校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師為主,班主任教師為輔,其他教師為基礎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戰線,為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1、心理課輔導。本學期由班主任教師作為心理輔導老師在班內試行心理課,每個星期開展一節心理健康課(或活動),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主要為塑造班級集體良好的氛圍和集體的良好行為,激發羣體向上的精神。

2、心理諮詢室。開設“知心小屋”,接受以學生個體或小組為對象的諮詢。心理諮詢室有專任教師負責,固定的開放時間,固定的場所。心理諮詢室建設的環境佈置除了符合心理輔導的要求,還要考慮兒童的審美特點。

3、辦好“知心信箱”,以便個別學生羞於啟齒,可以利用寫信的方式和學校的心理老師進行溝通、預約諮詢。

4、以“點”帶“面”,利用學校宣傳陣地

“校園報”、“小主人廣播站”是我校學生熟悉的宣傳陣地,本學期將充分利用現有的陣地宣傳心理知識,在電台進行講座,對個別案例進行解析,對一些常識性的問題進行解答,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隨時保持正常的心態。

5、指導國小生進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指導國小生學習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學會放鬆。要使國小生知道緊張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可以通過想象、轉移注意力、調整呼吸、體育活動、聽音樂、唱歌、閲讀、睡覺等方法調節放鬆的。

(2)與人談心。要使國小生知道有問題要學會求助,在學校可以找老師、心理輔導老師談心;在家裏可以找長輩、親友談心;在社會上也可以有談心的對象,如心理諮詢電話等等。無論何事何時都可以與人談話,學會與人談心一輩子受益。

(3)學習寫日記或週記。國小生要學習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描繪下來,這對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公開日記要得到本人的允許。國小生也不用過分擔心自己的內心祕密被他做好校刊知心信箱的編輯工作人知道,要學會坦然地對人與對己。

本着“成長比成績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的理念,我們全體教育工作者全心投入,重視國小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資源開展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全體學生的健康發展,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是我們為之努力的目標。

國小生健康教育 篇6

前幾天,我讀觀看了《中國小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專題》這教育專題節目。節目裏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拖一天是一天。這篇文章寫的是:有的小朋友在做事或學習的時候,會有“拖一天是一天”這種想法。這種想法的害處很多,他會讓我們養成懶散的壞習慣。而且,我們偷懶的時候不安心,“惡補”的時候太疲憊。最後,會把事情做得一團糟。比如:我有一個小妹妹,一放暑假,她就不想學習。整天不是在家看電視,就是去外面玩。總是想着:“拖一天是一天”,離開學還早着呢!

每年,快開學的時候,他就開始不停的.寫作業。這就是“拖一天是一天”這種想法的壞處,暑假既沒玩好,也沒學好。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不能有“拖一天是一天”這種想法。今天,電視上播放了一段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偉長的一段話:讀書啊沒有什麼竅門只有認認真真踏踏實實才能把書讀好......我認為,他説得很好。

我們學習,做事堅決不能有“拖一天是一天”的想法,不然,什麼也做不好。

國小生健康教育 篇7

一、學術條件分析

經過三年的學習和生活,學生適應了新的環境,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對於國小生來説,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集中在對學校生活的適應性上。從基於遊戲的幼兒園和家庭生活轉變為基於學習的學校生活,是質的飛躍。進入學校大門以來,學校生活已經成為國小生生活中最有意義的內容和心理髮展的主要來源。是否能逐漸適應學校生活,進一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學習方法和態度、堅強的意志、良好的社會關係適應能力等。在整個國小階段對國小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九年級是國小兒童發展的關鍵期,是認知和情緒快速轉變的時期,主要體現在:思維方式多樣化,有一定的創造性思維,情緒穩定,情緒有一定的選擇性,道德感、理性感、美感等高級情緒進一步發展。因此,在教師的指導和啟發下,他們需要更好地瞭解自己,適應學習和生活環境,提高學習能力,發展人際關係,建立正確的方法

德價值觀。

以此為目的將這部分教材分為五個內容:

1、自我認識

2、學習策略

3、人際關係

4、思維訓練

5、其它

三、教學目標

1、能正確的認識自我,愉快的接納自己。

2、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培養一些學習的策略。

3、通過系統的人際交往心理和技能訓練,學會尊重、讚美、初步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學會與同學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4、通過思維的訓練,開發學生的腦力,調動學生的潛力。

四、教學重點

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技巧、人際交往能力

五、教學措施

1、根據三年級學生心理髮展特點,課程以學生的活動體驗為主,老師作為啟發者,營造寬鬆、真誠、民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有話想説,想説就説,敢於真實地表達自己心中所想。師生之間誠懇平等的交流是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

2、從每週一次的心理健康活動課入手,具體來説,在課堂教學中,以活動課為主題化理論,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的心理髮展施加影響。小品表演法、設境講解法、故事啟迪法、團體遊戲法、動畫演示法等,同時注意結合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輔助教學,使之更加生動形象直觀。

3、對少數有心理困惑或者障礙的學生,進行有效的個別諮詢或團體輔導,讓他們能儘快擺脱困惑,健康快樂成才。

國小生健康教育 篇8

進而新時期以後,我國社會各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發展,雖然為人們的生活創造了許多便利,但是與此同時也為人們帶來了許多心理壓力。各個年齡層的人們所面臨的心理壓力是不同的,其中學生階層面臨的壓力更加顯著,學生要面對來自社會、來自家庭、來自同學甚至是來自自己的多重壓力,不僅學業壓力大,而且由於年齡較小,在社會生活中也會遇到很多的壓力[1]。因此,學校的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本文就是關於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一、當前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重視

雖然新時期中素質教育開始提出並得到了實施,但是由於應試教育的傳統觀念在我國根深蒂固,使得很多教師與家長還是片面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身心是否得到了健康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忽視。而且雖然我國大部分學校中雖然都有關於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但是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卻沒有設置,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流於形式,再加上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很少都是由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師來進行教學的,因此就導致本就缺乏的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更加難以取得實質性的效果。

(二)學生心理健康程度較低

國小雖然是學習的初級階段,但是學生的學習任務卻並不輕鬆,不僅家庭作業繁重,而且在課外還要面對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教師與家長都對學生投入了極高的期望。而國小生的身心發展水平本就比較低,身心稚嫩,難以適應這種高要求、高強度的學習,因此就逐漸讓學生對學習產生了牴觸的心理,學生心理十分緊張壓抑。而在目前的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對學生心理問題卻沒有做到良好的疏導,在以一概全的教育中,學生的心理壓力難以得到真正的緩解[2]。

二、加強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不論在哪一階段的教學中,師生關係一直都是影響學生成長的重要因素,而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對於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與健康成長都十分有利。因此,為了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要與學生之間進行密切真誠的交流,對學生予以充分的尊重與關愛,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幫助學生解決其遇到的難題,與學生之間建立起一個平等的師生關係,為學生提供一個發泄壓力的地方,讓學生儘快將不良情緒擺脱,為心理的健康發展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

(二)加強學生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一直都受到了很多忽視,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加明顯,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關鍵部分。對於學生來説,真正的啟蒙老師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造成深遠的影響,家庭環境的好壞更是影響學生人格品質的重要因素。所以,為了加強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須要對家庭教育引起更多重視,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的聯繫,教師要與學生家長之間進行溝通,讓學生在家裏也能按時獨立的完成學習任務。並且家長還要對學生的學生採取鼓勵政策,改變過去片面重視學業成績的觀念,將重點放在學生的綜合發展上,為學生創造一個温馨舒適的家庭環境,學生在這種環境中,心理狀態才能夠得到健康的發展[3]。

(三)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日常教學活動中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也要適當的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課堂中,尊重學生存在的學習差異,在課堂上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對於學生取得的成績要大力表揚,對於存在不足的學生也要進行鼓勵,不斷讓學生樹立起更多的自信心,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4]。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夠引導學生的心理朝着正確健康的方向發展,為學生今後的學習與生活創造一個健康的心理條件。結語綜上可知,在社會快速發展的新環境之下,學生的學習與成長不僅有着新的契機,同時也還會面臨着一些困擾與挑戰。因此,為了保證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就必須要加快採取措施來完善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社會各界也要共同努力,為學生的成長創造一個健康的大環境。

參考文獻:

[1]潘曉敏,蔡澤玲,潘澤敏.論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教文匯(中旬刊),20xx,09:189-190.

[2]李春梅,顏春元,郝仕儒.農村國小體育教師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xx,07:145.

[3]韋磐石.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顯性問題及對策[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05:146-148.

[4]梁麗.拉薩市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對策——以拉薩市實驗國小為例[J].西藏教育,20xx,05:53-54.

國小生健康教育 篇9

不知不覺為人師已五載,一路走來,回想起與孩子們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其中有一幕幕説不完的感動與驚喜。於是反思着,收穫着。隨着國小生年齡的逐漸增長,年級的逐漸增高,問題兒童越來越多,例如心理上自我封閉,遊離集體氛圍,家庭親子關係冷漠,怯於交往、社會生活難於融入,實際上這是一種心理不健康現象,更是一種心靈孤獨情緒的表現,因此教學中我們更有必要分析這些心靈孤獨情緒產生的原因,並尋找改變這種現象的策略,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心靈孤獨情緒產生的原因

1、問題家庭給子女帶來了嚴重的心理問題。

“問題家庭”是相對於“和諧家庭”而言的,它指的是在家庭關係的處理上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不和諧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家庭不和睦,父母關係緊張,“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生活在這樣家庭中的孩子往往處在緊張不安之中,甚至被父母當作出氣筒;

二是父母不完整,或是父母離異,把子女當作“皮球”任意踢來踢去;或是父母一方早逝,家庭經濟負擔沉重,一天到晚奔波於生計,無暇顧及子女。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沒有安全感,容易產生壓抑、煩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視等變態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父母忙於事業難顧家庭,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

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生活的節奏更快,競爭意識更加突出,作為父母工作壓力更大。於是他們為了工作,平時無暇顧及自己的孩子,要麼把子女託付給爺爺奶奶,要麼僱保姆照看。自己很少安排時間與子女在一起溝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與父母之間容易產生“陌生感”和“距離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靈深處形成一個不願輕易向人開啟的自我封閉的世界

3、家庭教育缺乏科學性、民主性,方法簡單,親子關係緊張。

目前,中國小生的家長大多對家庭教育科學不甚瞭解,對待子女的教育方法也大都沿襲長輩的傳統或通過大眾傳播媒介獲得。一位家長曾對我説:“老師,説來慚愧,如今稀裏糊塗的當了家長,卻不知道怎樣來教育自己的孩子……”。這樣的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上,往往走兩個極端:

一是由於家長補償心理的影響,“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非常心切,結果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緊張,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二是重養不重教。重肌體健康,輕心理健康;重物質投入,輕精神投入。父母與子女的心靈溝通成了“被遺忘的角落”。

二、減少“心靈孤獨”現象的對策

在我們班有個叫李超凡的男生,父母親常年在外地打工,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開始變得自暴自棄,經常違反紀律,是全校出了名的“搗蛋鬼”。教過的老師談到他時,都直搖頭。可我卻執着地認為: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甦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冷的感情心會消融。可當我滿懷信心,盡己所能給他悉心地呵護,試圖用愛去温暖他時,才知道,原來事情並不像自己所想像的那樣簡單。他照樣在課堂上肆無忌憚地大聲説話,照樣三天兩頭和同學打架。我不禁自問:難道這個孩子真的無藥可救了嗎?難道我的付出真的對他毫無作用嗎?那些日子我覺得自己就像是戰敗的將士,感到灰心喪氣……可所幸的是自己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因為我堅信愛的力量是偉大的。

於是,我一如既往地在生活上給予他幫助,噓寒問暖。細心觀察他平時表現,抓住點滴進步去燃起他奮進的火花。一句句鼓勵的話語,一枚枚激勵的小貼畫,一張張“進步之星”的小證書…在這無盡的愛的.感召下,他變了,變得乖巧,變得懂事了。愛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我用愛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腳印,孩子們中間少了驕橫和多疑,自私和冷漠,班上多了團結與友愛,互幫與互助。同學們比學趕幫超,師生間談笑風生,平等互助,在師生的共同呵護下,我們班成了一個學習、生活和成長的智慧樂園。反思總結下來有以下幾點感悟:

1、做好問題家庭父母的工作,孩子是無辜的。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一所永不畢業的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好子女是父母的天職。工作之餘利用家訪、主題班會、QQ聊天、打電話等方式與家長溝通,家校攜手共同為孩子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2、家長應多留些時間陪孩子

作為父母不僅要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關心孩子的內心和精神世界。對孩子的內心世界忽視和冷漠會導致很多心理問題和品德問題。為此,作為家長應多與子女進行思想交流,瞭解自己子女的思想脈搏。,多安排一些時間給孩子。可以陪孩子游玩、下棋、看書、説話等不同方式,隨時瞭解孩子的心理,瞭解孩子的心理需要,騰出時間與孩子共度快樂時光。

3、轉變教師角色,和孩子做好朋友。

作為教師都瞭解兒童青少年成長的生理、心理知識,並按照他們的生理、心理規律來辦。對孩子要講民主和平等,要給孩子更多的發言權,使民主成為課堂一面永遠飄揚的旗幟。不管是優生還是差生,大家是平等的,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學會做循循善誘的導師,志同道合的同志,更是真誠的朋友。從我班分析看,國小生喜歡“朋友式”的教師,而不喜歡“命令式”的教師。因此在我的班裏和孩子越發:

⑴不訓斥孩子,經常訓斥會形成厭煩的氣氛。

⑵不當全班同學的面批評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

⑶糾正缺點不要籠統,總體否定,應具體就事論事。

⑷不要顯示權威,而是提出具體辦法。

⑸不打擊孩子,如“我教你這孩子真倒黴”一類的話,與孩子常交流談心。

⑹儘量應用表揚和鼓勵語,尊重孩子的意見。

4、創造空間,營造良好的夥伴交往環境。

老一輩的教育家劉紹禹先生曾語重心長地談到了教育兒童的原則:“兒童應與年齡相同的兒童生活,然後才能學得與人相處之道。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創造條件為孩子提供與小夥伴交往的時間和空間。多組織合作性活動:例如兩人運氣球、共誦一篇文章、三人綁腿走、共唱一首歌等有趣的活動。在合作活動中,孩子才能夠與別人正確相處,才能夠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係,從而讓他們健康地成長。

總之,日常教育教學中,班主任是孩子美好心靈的引導者,只有通過不同的方式,給孩子的心靈插上飛翔的翅膀,讓孩子克服“孤獨心靈”,體會到生活的快樂,在幸福和諧的大家園中健康茁壯快樂地成長。

國小生健康教育 篇10

一、國小生常見心理問題

(一)入學適應問題

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國小,有一個逐漸適應校園生活新環境的問題。對國小一年級的新生來説,從校園的自然環境到教師同學這樣一種人際關係環境都是陌生的,還有學習的壓力,校規校紀的約束等,這一切都構成了新入學兒童心理適應的嚴峻挑戰。對於部分心理髮展迅速的學生,以及在幼兒園受到過入學準備教育兒童,他們能很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但部分兒童則會出現適應不良現象。這種適應不良大多表現在:產生情緒障礙,如焦慮、不安、抑鬱、害怕等;注意力不夠集中,爾後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能約束自己,總是違反紀律等。一般經過幾周的自我調節能夠逐漸適應,少數學生可能會持續數月之久。通常個性內向、膽小、謹小慎微、急躁和情緒不穩定的學生容易出現入學適應不良。

(二)學習方面的問題

生理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由於學生學習競爭加劇,學習負擔過重,同時學校、教師、家長又過分看中分數,給國小生造成嚴重的生理和心理壓力。據遼寧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1995年遼寧省中國小生課外作業量高於國家教委規定標準60% ,而許多家長還給子女開“小灶”,使學生夜讀時間越來越長,多數城市有近 70% 的中國小生睡眠時間不足 9 小時。加之現有的教學內容偏難,對學生學習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壓下,學生身心受到了極大損害。兒童年齡越小,學習過程中越容易產生疲勞,如果學生的學習持續時間過長,很容易造成學習疲勞,若學生長期處於疲勞狀態,會使其視力下降,食慾不振,面色蒼白,大腦供血不足,瞌睡,失眠,頭熱,腳冷等。在心理方面則會產生抑鬱,煩躁,信心不足,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以集中,思維遲緩等現象。

(三)厭學與逃學問題

據調查,有厭學情緒的國小生佔總數的 5%—10%。這些國小生主要是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比較吃力,導致長期跟不上進度,又缺乏趕上去的勇氣和毅力,教師也沒能及時地給予鼓勵,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他們或者在課堂上東張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動畫書或玩玩具;要麼就在課堂上打瞌睡;或者乾脆逃學、曠課,到處遊玩。有些農村的孩子厭學情緒還得到家長的支持,乾脆輟學在家,幫父母幹活,做生意等。還有一些優等生,由於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一旦別人超過自己或自己的目標未達到,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四)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

人作為社會人,都有與人交往的需要,通過正常的人際交往、溝通,人就能獲得正確合理的社會知識經驗,同時獲得生活學習的知心朋友,獲得困難時的支持幫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會使人無法滿足依戀感,內心苦悶而無法宣泄和排除,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對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於目前的國小生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交往的對象多為成人,在這種不協調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順境”下生活的,因此,學生普遍存在着較任性、固執、依賴性強的特點。當他們進入一個新的集體後,在集體中的位置已改變,但仍然以自我為中心去與人交往,因而在與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獨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難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從而致使國小生不能也不會與人正常交往。在與他人接觸中常出現過重的恐懼感,過強的防範心理,其結果是封閉自己。而且教師教育方法不當,忽視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國小時期,教師是學生理想的目標,公正的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教師如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感到失望,會有一種壓抑感,產生消極情緒,導致師生關係淡漠。這種以學生失敗而告終的交往還會在國小生與他人交往中遷移、泛化,加重人際交往的焦慮感。

(五)意志障礙

這類國小生主要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行動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廢,容易上當受騙,愛説謊話,不能經受學校和生活帶來的正常競爭,不能正確地面對挫折,行動放任自流。中國的家長曆來很重視孩子的安全問題,對他們百般呵護甚至溺愛,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温室裏的花朵,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自然當他們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會無所適從,甚至採取消極的逃避方式,這種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於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問題了。

(六)問題行為

問題行為是指擾亂他人或給個人身心造成妨礙的行為,主要表現為攻擊、逃避、自暴自棄等。按性質劃分,問題行為可以分為過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指個體行為對組織紀律和社會一般生活準則的觸犯或違背,這種問題行為常常是由不恰當的需要、好奇、好動、試探、畏懼、缺乏經驗和認識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問題行為,是指個體行為對一定的社會道德規範、對集體利益與他人利益的違背或侵害。這種問題行為一般是由錯誤的意識傾向或個性特點所造成的,因此表現出經常型、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點。

(七)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指國小生人格的發展不協調。主要表現為心胸狹窄,嫉妒心強,異常固執,我行我素,人際關係緊張。

(八)依賴心理

由於國小生自身的特點,還沒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長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關心和愛護下,因此形成了國小生較強的依賴心理,首先表現為對環境的依賴,如天氣的變化不能適應,不知道添減衣服,需要老師或家長的提醒才行,否則很容易感冒。其次表現為自責傾向。這一現象在國小生中較多,危及着他們的心理健康。自責傾向是指當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為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自責傾向的根源是對失去別人的愛不安。當學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師、朋友拋棄時,往往形成自責傾向,如,父母、教師對兒童過分嚴厲、專制,則挫傷了兒童自尊心,兒童感覺不到來自權威人物的愛,從而出現自責心理:當對別人的愛渴求過強時,一點小過失就會使國小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愛了,這樣的兒童往往有很強的依賴心理。

(九)考試怯場的恐懼心理

由於考試和升學的壓力,部分國小生臨考時處於緊張而又恐懼的情緒狀態。尤其是畢業班的學生,面對排名次和決定人生前途的升學考試,大部分學生感到精神緊張,壓力很大,他們渴望成功,也擔心遭到失敗。有的學生平時成績不錯,稍有一次失敗了,就懷疑自己的能力,過分自責,產生焦慮心理,導致對下次考試的擔憂,總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場就心煩意亂,身體顫抖,本來應該答上的問題在腦中毫無印象,發揮失常。嚴重者還會出現生理異常反應,不能正常參加考試。長期這樣,會造成其心理變態,性格乖僻和行為異常。

二、國小生常見心理問題的成因

(一)來自國小生自身的因素

1.遺傳因素

在農村,由於近親婚姻造成兒童生理髮育先天不足,相貌不佳或殘疾,智力偏低等,這使得他們不能很好地學習和生活,常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其他人也用異樣的眼光去看他們,必然造成他們的一些心理問題。

2.氣質類型

國小生同成年人一樣,氣質類型可分為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和抑鬱質四種。其中,膽汁質和抑鬱質類型的學生對不良刺激反應敏感,他們極易產生不健康心理。就教師批評而言在我們看來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對他們來説卻是莫大的打擊。如遼源市一國小生因受老師批評而服毒自殺的事件,恐怕與那位學生的氣質類型有直接的關係。

3.國小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心理需要

童年期兒童的身體發展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緩的階段,其大腦的發育趨於成熟,這對其心理髮展極為有利,因此,童年期兒童的心理髮展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但因為其心理還不夠穩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擾而發生變化,因此也最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二)來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是國小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環境,家庭氣氛的好壞,直接影響國小生的情感意志,影響其心理的健康發展。

1.父母的溺愛

眾所周知,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已經20多年,使我國的家庭發生了重大變化: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在獨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視子女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護,不願讓他們受一點委屈,經歷一點風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錯誤時,父母也不説一個“不”字,天長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獨尊”的心理,當他們走進學校,走向社會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時,便不能接受,無所適從。

2.家庭教育方式不當

有的家庭,父母從來不把子女看作是與自己平等的一員,認為子女只能逆來順受,惟命是從。他們對子女過於嚴厲、粗暴和專制。還有的獨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愛的誤區”,對子女過高要求,過度期望,過分保護,過度溺愛。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的學習要求過高,琴棋書畫樣樣學,英語電腦門門通,考試名列前茅……只要學習好就言聽計從,有求必應。而一旦失誤,就挖苦諷刺,棍棒相加。家長這種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和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損害,獨立性受到壓抑,加上彼此間生活觀,價值觀等存在差異,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間關係緊張,隔閡加劇,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懼、膽怯等消極心理品質,誘發心理問題。

3.家庭氣氛不和諧

隨着離婚率的不斷上升,給越來越多的孩子帶來了不幸,嚴重破壞了兒童正常的生活環境,給他們造成的心理創傷難以癒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離婚的父母,有的沒人要子女,有的隨法院判決,不管哪種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學齡期就仇視社會,嫉妒他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還有在經常發生衝突的家庭中,有心理問題的兒童比例比較大,研究證明,家庭衝突不僅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創傷,還會導致孩子在神經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態。

(三)來自學校的因素

1.學習負擔過重

隨着社會競爭的加劇,國小生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他們揹負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師的期望。由於素質教育還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片面追求升學率,重智輕德,重分數輕能力,重書本輕課堂的現象依然存在。老師評價學生,社會衡量學校,理論上是全面發展,實質上是分數和升學率。為了追求升學率,加班加點,題海戰術,價值了學生的負擔。這種局面使國小生疲於應付,心理極度緊張,導致他們用腦過度,皮層機能降低,從而影響學習效率,造成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或者產生焦慮、苦悶、壓抑、恐懼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會不同程度地產生心理障礙。

2.教師教育方法失當

國小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它對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然而一些教師把學生考高分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忽視心理素質的教育和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國小時期,國小生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和愛護。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耐心和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感到失望,產生消極情緒,導致師生關係淡漠,這種以學生失敗而告終的交往還會遷移、泛化到國小生與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際交往焦慮。

3.國小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幾乎是空白

過去由於受政治因素的影響,我國曾不公正地對待心理學。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在部分高校恢復了心理學的教學科研工作,儘管普及心理學科學知識的工作已經做了20多年,但心理健康教育尚未進入國小課堂,國小普遍沒有心理健康指導機構,國內較少的心理專家和心理醫生對國小生來説更是鞭長莫及。

(四)來自社會的因素

1.社會競爭的加劇

雖然國小生還沒有直接接觸社會,但他們的父母、老師和周圍的人無不在給他們灌輸一個事實:隨着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信息傳播的瞬息萬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競爭機制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使得國小生不得不體會到競爭的壓力和生活的壓力,導致他們對現實充滿迷茫和困惑,產生無所適從的心態,從而引起各種心理問題。

2.社會不良行為的影響

在社會環境還沒有達到淨化的情況下,新舊體制的共存,法規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不健康東西的泛濫;一部分人的社會道德水平滑落,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都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們的兒童,這些影響都是不容忽視的。

三、國小生常見心理問題的對策

日益突出的國小生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國小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但它並非洪水猛獸,它既然有形成發展的過程,我們就必然能找到預防和矯治的方法和措施。我們認為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必須重視,雖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學生僅僅極少數,但是我們發現學生中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和行為偏差問題隨年齡增長,因此需要對全體國小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長、學校、社會及有關部門都來重視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並採取積極的對策,努力去解決這些問題。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對策。

(一)學校應採取的對策

1.國小心理健教育的原則。開展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遵循“面向全體、寬容、保密、持續”的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分析的最大不同,心理分析研究的前提是把人作為有心理問題需要矯治,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人的發展需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並非是假設國小生羣體中大量存在心理問題,而是所有的學生都要心理健康發展,個別學生確有心理問題可以通過面向全體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矯正。

寬容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寬容地對待這一個學生的一切。寬待每一個學生,就不能把學生分類,不能假設班級學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為學生家庭經濟文化行為習慣不同而看不起學生。缺乏對學生的寬容,心與心難溝通,教師與學生難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難以進行。教師用寬容的態度接納每一個學生,包括他的優點和缺點,以及不能原諒的錯誤,要相信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教育好,如果有問題只是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和適時的問題。

保密事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學生對教師敞開心扉,教師一定要保密。談話紀錄、心理測試資料都要妥善保管。保密的對象包括學生本人、家長和其他的老師,不能隨意使用學生個案資料,保密還要有時間的規定。

心理健康教育要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持續含有兩層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系列化,一是要有長期的規劃和打算,要明確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應急任務,而把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國小教育的一部分,伴隨整個國小階段。

2.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途徑和方法

團體輔導。團體輔導採用專題講座、專題活動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主要為塑造班級集體良好的氛圍和集體的良好行為,激發羣體向上的精神。團體輔導通常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因為在一定意義上來説,學生的心理素質是以集體心理為中介而內化發展的,所以,班主任要根據本班的實際和團體輔導計劃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養良好的班級氣氛,使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人際關係,這也是時代發展對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心理輔導室。心理輔導室以學生個體或小組為對象,也接受學生的主動諮詢。心理輔導室的工作應該專業化,教師應培訓上崗。心理輔導室要有專任教師負責和專門的工作計劃,固定的開放時間,固定的場所。國小生心理輔導室的環境佈置除了符合心理輔導的要求,還要增加兒童的特點,讓國小生一進門便喜歡它,彷彿進俱樂部活動一樣開心。心理輔導室的名稱可以童趣化,例如可叫作“金蘋果”俱樂部等。

個案教育。國小生個案教育是對上述兩種心理輔導的補充和深入。個案的對象應有典型的意義,可以是智優學生、智力臨界學生、模範學生、問題較多的學生,學生作為個案對象,可以讓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據研究的需要而定。個案教育一般要做較長期的跟蹤研究,一個學生在校接觸許多的教師,因此學生個案教育最好採用合作的方式進行,以負責人為主,幾位教師共同觀察和研究同一對象。個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記錄,儘量詳盡,如觀察筆記、談話記錄等。記錄一定要真實,還可以寫記錄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學生的個案資料,原則上學生在校期間個案研究不公開。

測試與矯治。採用問卷調查、測試紙等手段充分了解學生羣體現狀,而後找出存在普遍意義的問題。測試量表宜採用心理專家提供的專門設計的量表,一般不提倡使用自己設計的心理調查表。測試的數據資料僅供參考而已,所有的數據都不可全信, 因為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不可能用數據表現的。通過測試調查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團體輔導、心理輔導俱樂部活動、個案教育等,進行必要的預防和矯治,促進國小生整體發展。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在國小開設心理健康課程,以幫助國小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該課程可分為心理衞生與健康科普和實際訓練操作兩部分。前者是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課,後者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詢問,人際交往訓練等,藉此掌握一些轉移情緒、宣泄痛苦、克服自卑、樹立自信等心理調節手段,防患於未然。

(二)家庭應採取的對策

1.家長應積極配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養方式和人際關係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有的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和延續。因此,無論是瞭解學生心理與行為偏異的原因,還是諮詢、教正計劃的制定與實施,都需要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與配合。

家長開展國小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議如下:

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孩子美好的心靈,幼稚的心靈更需要關心。首先家長要知曉孩子的心靈更加需要關心,從小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個家長應盡的義務。例如國小生在學校裏被老師批評時,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勸解他,可是國小生被老師批評後,回家還會被家長變本加厲地再批評一頓,孩子肯定會感覺很委屈。因此,老師和家長應默契配合,由一方擔任批評的角色時,另一方擔任勸解,萬不可兩面夾擊,要給孩子“温暖的家”的`感覺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孩子美好的心靈。

要傾聽孩子説話。家長往往習慣於自己説話,讓孩子聽話。在學校裏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主要也就是教師説,國小生説話的機會相對少,説心裏話的機會更少了。家庭應該是孩子説心裏話的地方,家長要注意把説話的機會留給孩子,特別是內向的孩子,家長更要予以重視,鼓勵孩子多説話。家長不能因工作忙忽略與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別是父親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説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的健康成長中地位重要,建議工作忙的父親們每週至少要與孩子共同用餐3—4次,在餐桌上的話題往往比較輕鬆,當孩子説話家長傾聽時是最美好温馨的時光。

寬容與約束都重要。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格好,並沒有一致的意見,現實中家庭教育失敗的教訓往往過分寬或過分嚴。家長應平等地對待孩子,在寬容孩子的同時要給孩子必要的約束。過分寬容則陷於溺愛,過分嚴格則寡愛。家長要明白這樣的道理,孩子的快樂性格不會是在訓斥聲中養成,家長的適時表揚比其他物質獎勵更能幫助孩子養成好品性,表揚孩子與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構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礎從鼓勵與表揚開始。

2.父母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子女的成長

由於傳統教育觀的長期影響,我們的父母不具備系統的教育子女的理論知識,指導思想有試偏頗,教育方法不適應孩子的發展規律。要改變這種形狀,國小生的父母亟帶需接受比較系統的再教育。社會也有責任給他們提供學習的條件,如舉辦家長學校,使家長正確認識和處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間的關係,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最大限度地減少溺愛型和專制型家庭,使國小生的父母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並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子女的學習和發展。

3.父母要慎重對待離婚

父母離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寧靜,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愛或母愛,不少子女因此心理開始扭曲。為人父母者,當夫妻關係不和時,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萬不要輕易去趕時髦、鬧離婚。即便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在離婚前,也應當多為子女考慮考慮,畢竟孩子是無辜的,而且他們正處在發展時期,給他們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生活環境是我們的責任。

(三)國小生自身應採取的對策

1.國小生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並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

國小生在學習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如夏令營、手拉手活動、體育比賽、文藝活動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多種多樣的興趣和愛好,學會觀察、分析、評價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愛、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質,滿足自己接觸社會,進行社會交往的較高級的需要,也有利於形成並長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那些已經形成的不良行為習慣,國小生應當在教師和家長的直接指導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點,發揚自己的優點,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

2.國小生要學習一些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國小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幾種常用方法,如:

(1)學會放鬆。知道緊張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可以通過想象、轉移注意力、調整呼吸、體育活動、聽音樂、唱歌、閲讀、睡覺等方法調節放鬆的。

(2)與人談心。要使國小生知道有問題要學會求助,在學校可以找老師、心理輔導老師談心;在家裏可以找長輩、親友談心;在社會上也可以有談心的對象,如心理諮詢電話等等。無論何事何時都可以與人談話,學會與人談心一輩子受益。

(3)學習寫日記或週記。國小生要學習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描繪下來,對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公開日記要得到本人的允許。國小生也不用過分擔心自己的內心祕密被他人知道,要學會坦然地對人與對己。

3.國小生要善於求助,尋找支持

尋求幫助是現代人所應具有的積極態度,面對壓力、困惑,要尋找心理支持,以獲得良好的幫助和指導,有問題,可以和師長、親人、朋友談。求得幫助的過程,也就是一個自助的過程,我們所獲得的不僅是這一次的辦法,而是自己的更多體會。心理諮詢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過心理諮詢,可以使諮詢對象的認識、情感和行為有所變化。在這個豐富的社會,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它的質量是完全可以改變的提高。

國小生健康教育 篇11

課題:

學習和休息

教學目標

1、學生了解學習和休息之間的關係。

2、學生明確應當怎樣合理安排學習和休息的時間。

3、養成一個好的生活學習作息制度。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每一天在學校裏有規律地進行着各種各樣的`活動,並且這些活動都有必須的時間限制。無論在學校或在家裏,學習和休息都交替進行的,那麼怎樣才能安排好兩者呢

二、學習新課

1、明確一個六年級學生每一天的睡眠時間學習時間和活動時間。提問:為什麼要對學習和休息的時間進行那麼嚴格的時間限制呢

2、讀課文3-5小節,思考討論。

3、讓我們來想象一下,如果我們總在進行緊張的學習,是不是會有好的學習效果呢

4、誰來説一説你在生活中瞭解的有關同學的學習時間安排。

5、為了合理地安排學習和休息,我們應當注意哪些方面

6、討論並小結:

1)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3)列出學習計劃表;

4)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

5)參加各種體育、文娛活動

7、補充知識:國小生一日學習時間的標準。

三、小結

在今後的日子裏,讓我們來比一比,看誰在這方面做得最好。

國小生健康教育 篇12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過師生共同活動來進行的,因此,我們可以把這些共同活動的方式看成心理教育的方式或方法。常用有以下幾大類型。

1、認知法

這類教學方法主要是依靠國小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維等認知活動來達到教育目標。它包括以下幾種活動:(1)閲讀和聽故事;(2)多媒體教學;(3)藝術欣賞;(4)聯想活動,即:通過國小生的觀察聯想活動,來訓練國小生想象力和創造性,以及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和經驗。(5)認知改變,即教師通過暗示、説服和質疑等等方法,來改變國小生非理性的信念,從而恢復和建立合理的思考方式,解決國小生的心理問題和促進國小生健全人格的發展。(6)參觀訪問。

2、操作法

這種類型的教育方法主要通過國小生的言語和動作的操作活動來達到心理教育的目的。具體包括(1)遊戲活動;(2)勞動,如集體打掃環境衞生、種樹和出牆報等等,來培養合作精神和愛勞動的品質。(3)測驗,讓學生做智力、性格、態度和興趣等等各種心理測驗,幫助國小生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特點、長處和不足,以促進國小生自我的發展。(4)講演,這種方法可以訓練口才,培養機智,增進同伴間的相互瞭解。(5)繪畫,即通過繪畫的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想象和創造力。(6)唱歌,即通過唱歌,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調動國小生的情緒和積極性。

3、集中討論法

集體討論可以集思廣益,溝通思想和感情,促進問題的解決。這類方法有多種,如分組討論、專題討論、辯論等等,均可用於心理教育課程之中。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一種通過行為模仿或行為替代來影響個體心理過程的方法。簡單地説就是讓國小生以一種類似遊戲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為問題,進而起到增進自我認識,減輕或消除心理問題,發展心理素質的作用。例如:一個學習不好的國小生,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畏懼學習。教師可以讓他扮演這個學生,從而瞭解自己內心感受和問題的所在,再通過角色的轉換,扮演考試成功者,使他嘗試新的行為和獲得新的體驗。

5、行為改變法

通過獎懲等強化手段可以建立某種新的良好行為,或者消除某種不良行為。例如,我們利用正強化(精神或物質獎勵)來促進國小生舉手發言;或者我們通過負強化(如批評或懲罰)來削弱國小生課堂上的多動行為等等。在使用這種方法時,要明確具體指出所要強化的.行為和所要達到的標準。例如,把某學生上課時離開座位的次數從原有的每節#次,降為每節不超出%次。選擇適當的強化物(強化物可分為原級強化物,如糖果、玩具、書籍等等;次級強化物,如分數、籌碼、符號、紅星等等;社會性強化,如微笑、讚許、摸頭、陪同遊戲等等。)不同的學生,應選擇不同的強化物,以適應他們不同的需要。強化的時間要及時,延誤時間越長,強化對行為的作用就越小。

以上心理教育方法分類不是絕對的,不同種類的方法之間有一定的交叉或包含關係。例如,在心理教育的認知法中包含有行為活動的成分,而在操作法中有包含認知和活動的成分,只不過兩類方法的側重有所不同。在心理教育中,要根據教育的特殊目標和心理教育方法的特點,選擇出最適合的心理教育方法。在國小生心理髮展過程中,認知活動的成分與行為活動的成分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因此,要使心理教育課程達到最佳的效果,應採用多樣化的心理教育方法。

國小生健康教育 篇13

一、注意交通安全

1、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不在公路上跑鬧、玩耍。

2、橫穿公路要走注意車輛,不得隨意橫穿。

3、不得在馬路上騎自行車。

4、遵守公共秩序,排隊等車,車未停穩不得靠近車輛,上下車時不擁擠。

5、文明乘車,乘車時要坐好或抓牢扶手。不坐破舊車輛。

二、注意玩的安全

不要到河邊、水庫、池塘、水井等危險的地方玩耍、滑冰等。不到山上陡峭易滑的地方、不到田岸、河岸等地方玩耍。下雪天儘量在家,不到危險的地方玩,不在雪地追追趕趕。

三、電的安全

1、要在家長的指導下逐步學會使用家用電器。

2、不要亂動、亂接電線、燈頭、插座等。

3、不要在標有“高壓危險”的地方玩耍。

四、注意火的安全

1、不準玩火,不得攜帶火種,發現火災不得逞能上前撲火,要及時報告大人或報警。

2、小心、安全使用煤氣、液化氣灶具等。

3、燃放煙花爆竹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最好做到不放或在家長的指導下燃放。

五、注意飲食安全

1、自覺養成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飯前便後勤洗手,防止傳染病的發生。

2、購買有包裝的食品時,要看清商標、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三無”食品、過期食品一定不要購買食用。

3、生吃瓜果要注意洗乾淨後才可食用,不吃腐爛、變質的瓜果。嚴禁吸煙、喝酒。

4、不暴飲暴食,防止消化不良。

六、注意精神安全

1、遠離網吧。在家裏上網要聽從父母的指導,不登錄、不查看不健康的網站,上網時間要有節制。

2、不參加不健康的'娛樂活動,不聽、不信、不傳、不參與封建迷信活動,堅決抵制邪教活動。

3、不購買、不借閲內容不健康的書刊、報紙、光碟、錄像帶;不看低級趣味的電影、電視。多讀健康的書刊,多看樂觀的節目。培養文明行為,抵制消極現象,促進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社會風氣的形成、鞏固和發展。

七、注意其他方面的安全

1、不要輕信陌生人,陌生人敲門不要開防盜門。

2、外出旅遊或走親訪友,萬一迷路不要驚慌,要呆在原地等候父母回找或及時撥打110,請求警察叔叔的幫助。

3、觀看比賽、演出或電影時,排隊入場,對號入座,做文明觀眾。比賽或演出結束時,等大多數人走後再隨隊而出,不可在退場高峯時向外擁擠。

4、睡覺前要檢查煤氣閥門是否關好,防止煤氣中毒。燒慄炭火時要開窗。

5、不得玩易燃易爆物品和有腐蝕性的化學藥品。

6、不偷不搶,不拉幫結夥,打架鬥毆。

7、加強自我保護意識。遇到敲詐勒索、攔路搶劫及時告訴父母或打電話報警。不接受陌生人不被陌生人的甜言蜜語所迷惑,防止被拐騙、拐賣。

下面是幾個常用緊急電話,同學們一定要記住: 警情110

火警119

急救120。

國小生健康教育 篇14

教學目的:

1、讓學生知道在學習和生活中常常會遇到挫折,人人都不可避免。

2、初步掌握戰勝挫折的方法,培養學生戰勝挫折的能力。

3、每個人都應該以積極、健康的心態正確對待挫折,用勇於挑戰自我的勇氣和毅力戰勝挫折,取得成功。教學重.難點:培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學具:準備國小生跳樓事件的報道材料.

教學過程

一、用實例引導思考

1、老師帶着同情、惋惜的感情講述兩個小故事。A.本市某國小的一位高年級學生,頭天下午放學時,告訴老師有人欺負他。老師説“知道了”,沒當場解決。第二天該生便在自家跳樓身亡。事後,家長、老師在日記中瞭解到他是因常受別人欺負想不開而尋短見。B.一所農村國小的低年級學生,因長期完不成作業,受到老師批評,放學回家用紅領巾把自己系在門柄上勒死,教案《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教案》。

2、引導學生圍繞下列問題思考:(1)兩名學生的死給家庭、社會帶來了什麼?(2)他們的.死都和哪些因素有關?(3)如果你是老師,在對待學生時會不會有稍微的疏忽和冷漠?(4)兩名自殺的學生都有一種怎樣的心理?這種心理狀態健康嗎?

3、全班交流。

4、教師小結

二、拿子照自己

1、教師引導學生用下列情形對照自己(1)當家長批評或者責罵自己時自己有怎樣的表現?(2)當老師對你的態度稍微有一點冷漠自己有怎樣的表現?(3)當你遇到其他方面的壓力或困難時,你有怎樣的表現?

2、學生交流3、點撥三、看錄象激起興趣1、播放錄象2、學生閲讀材料3、學生討論四、揭短會經受磨難學生自願上台接受揭短,其他學生從長相、穿衣、習慣、為人處事、學習、紀律等方面揭他們的短。老師指導五、寫感受

小結:現實和未來都要求人們從國小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這些都與人的心理品質有關。可以説,如果沒有較高的心理素質,就很難適應21世紀的激烈競爭。另外,現代社會的快速進步和發展也使得國小生的心理健康面臨着更多更大的壓力和挑戰。社會的發展變化對學校培養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m7v6l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