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教育教學方法

教育教學方法

教育教學方法1

【摘要】現代舞具有很強的時代性,流行在高師的校園之內。隨着時間的發展,現代舞教育教學已經成為了藝術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現代舞的發展規模加快,高師培養現代化人才就要從多個角度入手,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和改善學生的學習習慣,增加其學習的主動性。高師現代舞教學是結合音樂、舞蹈、生活習慣、文化等眾多元素為一體的教學新途徑。本文將從現代舞的教學出發,研究現代舞教學的創新途徑及多元化教學方法,為當前的現代舞的多元化教學方法奠定理論基礎。

教育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師;現代舞;舞蹈。

眾所周知,現代舞以其不拘泥於固定的舞蹈形式,能夠充分的展現時代的特徵而流行。所以,現代舞的教育教學則顯得更加重要。縱觀國內大部分教學方法,都屬於“學院派”的教學方式,缺少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缺少對學生自我體會與自我感受的培養。因此,高師舞蹈教師在舞蹈教學上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創新,總結出一套能夠讓學生快速接受、快速瞭解的多元化教學方法尤為重要。本文將在以下方面做出對多元化教學的方法進行闡述。

一、以“情感”誘導的方式,使學生認識舞蹈的內涵

就現代舞的主要特徵之一的,即“主張人的肢體解放並依此使得肉體與靈魂結合,肉體動作須發展為靈魂的自然語言”。這是一種真誠的、自然的感情流露。所以情感是舞蹈的靈魂所在,沒有情感做支撐的舞蹈就像是簡單優美的動作,但也僅僅是肢體動作,就好像提線木偶,沒有情感,只有空洞的節拍動作。舞蹈是一種傳遞情感的方式。沒有人天生就會對舞蹈的內涵有所理解。所以我們需要對學生在以藝術角度出發的層面上,引導學生去對舞蹈產生自己的理解,並與之產生共鳴。使之成為自己的一種情感領悟。並將之抒發在自己的舞蹈之中。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不應該只拘泥於理論教學,更多的是對於情感抒發的講解與對之的賞析。在舞蹈實踐教學中也不單一的是形體指導,而是要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舞蹈動作是為抒發怎樣的情感而產生的做出講解,使學生自己對於動作上的舒展等有了自身體會,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這樣空泛的動作就會注入舞者的靈魂。而且此時的學生本身心智就趨於成熟,對於情感領悟有所提升。這樣的時候更應該藉由音樂等其他途徑,將這種由情感而引發舞蹈,並藉助舞蹈形式抒發出來的藝術表達形式教予學生。在學生情感逐漸豐滿的這個時期,利用眾多方式培養學生的`舞蹈情感,使身心統一,才是使舞蹈藝術有所提升的方式。

二、以賞析的交流方式,使學生在交流中激發學習興趣

在舞蹈教學中,開設欣賞課程是以此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重要途徑之一。這是一種正向積極的引導方式。因為學生會在這個過程中收穫到一些新的知識。並且將自身的情感昇華。在這個鑑賞過程中,學生會取其精華,將之作為自身的舞蹈基礎進行夯實。這樣的鑑賞,不光是學習肢體上的動作,也可以使學生對舞蹈的深層次領悟。

例如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國內外的現代舞作品讓學生欣賞,教師除了首先初步的講解關於作品的名稱、編導之外,更應該讓學生相互交流,瞭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及表達的含義。這樣學生在自己的創作中才會學會如何將情感和舞蹈動作相結合的表現出來。

三、學會解放肢體,在解放中尋找舞蹈的自由

現代舞主張人的肢體解放,充分發揮人體運動的可能。主張舞蹈者“必須使肉體與靈魂結合,肉體動作必須發展為靈魂的自然語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拋棄關於舞蹈動作美與醜的概念,學會“肆無忌憚”的用肢體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

現代舞理論之父,魯道夫·馮·拉班被稱為舞蹈界的“愛因斯坦”,揭示了人體世界小宇宙的祕密。拉班對人體動作的研究所作出的一個著名公式是:人體動作=動作內容+動作形式,創造性地提出了具有重力、時間、空間和流暢度四種基本要素的力效。

舞蹈課堂上以鄧肯的舞蹈學習法則和拉班的人體動作理論為基礎的肢體解放思想,

引導學生去嘗試那些不是“舞蹈動作”的動作,來創造一些新的舞蹈動作。學生們不在關注舞蹈動作的美與醜,而是從突破自己出發,就會新奇的發現出現了很多以往從來都沒有見過的新動作。

肢體解放思想使學生不斷為自己的創意所激動,學生的自身能力得到開發。思想引導肢體,使學生被自己的真誠感動,突出舞蹈者的內心感受,當兩者合二為一時,現代舞教育的宗旨才會體現。這將促使學生在舞蹈中更積極的投入,釋放出更大的激情,有助於實現現代舞的更大意義。

四、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將德智體美相融合

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把德育、體育、美育,有機地融入智育之中,要強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舞者是將靈魂深處的情感表現給大眾的媒介,所以她們的言行都是有着影響力的。其次,舞蹈只是單一方式,要藉助更多的藝術形式,加以表現,所以學生對其他領域的藝術形式也要有所瞭解。

教育教學方法2

在農民教育培訓過程中,教師常常面臨學員學習習慣差、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等困難,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法很難激發農民學員的學習興趣,解決教學過程中的難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基於現代農民教育培訓理念,給大家介紹幾種農民教育培訓中經常用到的,讓學員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就是通過把學員分成若干學習小組,來增強團隊合作意識,鍛鍊每個人的交流溝通能力和演講能力;通過改變教師的角色,讓教師由講台上的智者變成推動農民學員學習的指導者,讓學員的學習由被動變成主動;營造輕鬆快樂的課堂學習氣氛,讓學習變成小組合作、卡片判斷、互換評價、拼圖遊戲、對等教學、現場討論、做遊戲、抽獎等環節,這樣的教學方法對學員充滿誘惑力,會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而有效,真正起到四兩撥千金的作用。在農民教育培訓中,選擇和運用主動學習教學方法應注意綜合性、發展性原則,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貴在科學適用。

一、選擇與運用主動學習教學方法的相關因素

1. 農民需要真正意義上的學習

農民作為獨立的成熟的個體,通常學習有一定的目的性,他們有豐富的人生經歷,想通過學習走向致富之路的心情急切,同時需要得到教學者的尊重。因此,在農民教育實踐中,教師應多瞭解學員的特點,研究學員想要學什麼,對什麼感興趣,有針對性地應用各種不同的主動學習教學方法,選擇與運用行之有效的主動學習教學方法,才能抓住學員的學習興趣,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員真正學有所獲。

2. 農民的文化層次較低,注意力分散

農民作為農村職業人員和家庭成員,承擔了生產勞動、經營管理與家庭的多重任務,所以農民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分散注意力,同時文化層次較低,對很多知識的吸納能力較低。針對這種情況,運用問題教學法中的複習式問題和激勵性問題進行教學,教師出題目,學員踴躍回答,對回答正確的學員可發放小獎品,吸引學員注意力,搞活課堂氣氛,提升教學效果,避免 “一言堂”和“滿堂灌”,同時也可克服學員上課注意力易分散的問題。

3. 農民學員紀律性差、年齡大小不均

參加培訓的農民年齡跨度較大,組織紀律相對鬆散,如何提高農民的培訓效率一直困擾着每一位農民教育培訓教師,但只要根據農民的特點,採取科學的教學方法,採用合理的培訓方式,相信農民教育培訓會有一定的突破。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充分調動學員學習的主動性,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由於農民之間比較熟悉,學習氛圍會變得輕鬆愉快。學員不僅會自己主動學習,而且還會幫助其他學員學習,也解決了學員年齡差異較大的困難。

二、選擇與運用行之有效的主動學習教學方法

為什麼有些教師上課學員聽課認真,教學效果明顯,而有些教師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原因與奧妙就在於教師是否應用了好的“教法”。凡是自覺地將教法統一於學法的執教者,能使農民學員一堂課後自我感覺是“學”了東西,而不是教師“教”了東西。

20xx年6月我有幸參加了由中央校舉辦的全國農廣校體系在線教學師資培訓班,在培訓班上,美國專家講授了從教學策略和教學設計的角度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授課方法,使我深受啟發。回校後,結合琿春市農廣校的實際,把這些主動學習教學方法用到了農民教育培訓的課堂上,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好效果。

下面介紹幾種我在農民教育培訓中經常運用的主動學習教學方法,供農民教育培訓教師參考借鑑。

1. 小組合作學習法

小組合作學習於上世紀70年代率先興起於美國,它的產生除了美國獨特的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於克服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小組合作學習法在實施過程中,指導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始前,需確定好討論主題,分好組,也可以讓學員自由組合分組,一般5~6人一組。在討論過程中,每個學習小組選一名召集人,負責組織小組成員圍繞主題開展討論,還要有一名記錄員,負責把小組的討論發言一一記錄下來,然後寫出小組討論結果,最後由小組召集人派代表將本組的討論結果展示出來,全體學員進行點評。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掌控每個小組的討論進度,進行適當的引導和點撥,以便小組討論順利進行。

小組合作學習將傳統的教師與學員之間的單向交流改變為老師和學員、學員與學員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突出了學員的主體地位,還提高了學員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能力,培養了學員的社會合作精神與人際交往能力。

教學案例:我在講解黑木耳用原種接種二級種時,就運用了這種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播放一段用原種接種二級種的視頻,之後讓大家分組討論用原種接種二級種的具體方法,課堂立刻活躍起來。大家分別展開頭腦風暴,你一句,我一句,不論對錯,記錄員都會做記錄,再由大家二次討論,去掉錯誤的答案,最後由每個小組的召集人選派一名代表上台闡述本組的討論結果。台下的農民可以各抒己見,自由評判,最後由我來做總結。就這樣,用原種接種二級種的具體方法,通過大家的討論得到了完美的解決,學員也由課堂上的被動聽我講課,變成了積極參與小組討論,每位學員各盡所能,齊心努力,最後輕鬆愉快地完成了學習任務。一種成就感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我從講者轉變為學生的指導者,把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都交給學員去發揮,從關注自己的教學轉向關注學員的學習,從關注全體學員轉向兼顧單個學員,在課堂上,和學員一起學習,共同進步。最後我會給上台講解者發一個小小的獎品,以示鼓勵。

2. 卡片判斷學習法

講授一段新內容後,圍繞新的知識,教師做對錯不同的卡片,發給每個學員。學員判斷自己卡片內容的正確性,認為正確的學員到講台讀卡片內容,再由大家一同判斷該學員的答案是否正確,教師做最後點評,對回答準確無誤的學員將發給紀念品。

教學案例:我在講到黑木耳裝袋與滅菌時,會把這部分主要內容按條寫在不同的卡片上,其中把某些正確的內容改成錯的,發給每位學員。學員拿到卡片後,認真思索,課堂氣氛立刻活躍起來,拿到對的卡片的學員快速反應,爭先恐後到台前,講述自己的內容。再由台下學生評判,最後由我來總結,答對的學員留下,抽取獎品。這樣,黑木耳裝袋與滅菌部分很快被農民學員掌握,也增強了農民學員學習黑木耳栽培課的信心。 3. 互換評價學習法

教師先提出問題再講新課,讓學生帶着疑問聽課,然後進行分組討論,並寫出答案。組與組之間互相交換答案,評價對方組解答正確與否,錯在何處,由每小組記錄員做記錄,每組派代表上台發言。教師和台下學員共同做評判,最後由教師給小組代表頒發紀念品,以示鼓勵。

教學案例:我在講解黑木耳的培養室準備這部分內容時,先給學員提出如下問題:培養室如何通風?如何保温、保濕、控制光照?牀架寬度、高度、層之間相距多少?燻蒸法、噴霧消毒法常用藥劑、具體步驟如何?然後讓學員帶着這些問題觀看視頻。看完視頻後,圍繞問題展開小組討論,由每個小組記錄員寫下討論結果,交給另一小組,進行互換評判環節,得出結論後每組選一名代表到台上闡述對另一組的評判結果,我和台下學員做最終評判,並讓上台學生抽取獎品,給予鼓勵。

4. 拼圖學習法

拼圖法最早是由著名心理學家阿倫森及其同事於1978年開創的,這種教學方法的根本目的在於通過拼圖過程中的相互合作,培養學生之間的親近性,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讓他們更好地享受學習,體驗學習,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此法首先由教師將教學內容分成數等份,分配給小組中的每位成員,讓學員負責研讀。之後,各組研讀相同內容的成員集合成專家組進行討論,討論後每位專家組成員返回所屬小組指導其他成員學習自己所精通的部分,這樣小組每位成員都瞭解了整個學習內容。最後,教師將一份涵蓋全部教學內容的測驗實測於全班每一位農民學員,以此檢查每位學員的掌握程度。

這樣一來,同組成員之間收集到的信息可以即時共享,並可以互相監督完成情況,真正鍛鍊了學員之間、小組之間的合作能力,教師的測驗也因所有學員的主動參與而變得簡單起來。

教學案例:在講解黑木耳培養料的配製內容時,課前我把培養料配製要把握好的四個關鍵環節,做成一個環節為一張的卡片(有錯的.,有對的),一一發給每位學員,讓學員從中判斷出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持有錯誤卡片的學員留在原地,持有正確卡片的學員立刻行動起來,同自己組或其他組學員進行組合,組合出四個環節都有且自認為正確的答案。四個人一起上台,把組合的答案展示給老師和台下學員,台下學員先對答案進行自由發言,之後,我來給學員做最終總結,並給學員頒發紀念品。

通過這種拼圖法教學,可以培養學員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提高農民學員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體驗主動學習帶來的無窮樂趣。

5. 對等教學學習法

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的學習成效金字塔指出:學習過程中調動器官的多少,直接影響學習的成效,即掌握知識的多少。

所謂的對等教學,就是指導學生讓其以教師的身份對其他學生進行教學,這樣他所掌握的知識可以達到90%。

具體做法:首先,教師選定教學內容,學員做相應準備,然後讓他們在小組中進行同伴教學,最後選幾個代表給全班上課,以此培養農民學員主動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學案例:我在農村信息員培訓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上,就運用了對等教學的方法。每天講課前,我會讓學員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回顧前一天所學內容,大家會你一句,我一句,知道多少,就講多少。然後我會採取抽籤的方式,隨機抽取學員上台給其他學員講授前一天所學到的知識,讓學員感受一下當教師的樂趣,從而激發學員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6. 多媒體演示學習法

多媒體演示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並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達到優化教學作用的教學方法。

與傳統教學相比,多媒體教學更直觀,圖文聲像並茂,能夠全方位調動農民學員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學習更為主動,信息量大,節約空間和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教學案例:我在講授黑木耳栽培課時,採用了視頻演示教學。因黑木耳的栽培過程,很多時候難於用文字和語言表達清楚,採用分段視頻演示法,使學員能更直觀地理解每一個知識點。

我把黑木耳栽培總課程分成黑木耳簡介、菌種的引進、袋用料的配方、培養料的配製、裝袋與滅菌、接種、培養室準備、菌袋上架、發菌室管理、耳場選擇、菌袋處理、排袋與催耳、子實體形成期管理、子實體生長期管理、採收、加工。大部分內容選用視頻教學,在播放視頻前,先提出關於這段視頻的一系列問題,學員帶着這些問題觀看視頻,再根據觀看到的內容,把之前的問題一一回答出來。如果播放一遍視頻後,有沒懂的地方,我會再播放一遍視頻,直到學員把所有問題弄懂為止。

實踐證明,多媒體演示教學,能使學員對學習內容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弄懂了,學員會更加主動去學習,從而也就提高了教學效果。

7. 現場教學學習法

現場教學法是根據一定的教學任務,組織學生到工廠、農村、市場或其他場所,通過參觀、觀察、調查或實際操作,使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相對於傳授理論知識為主的課堂教學,現場教學最顯著的特點在於直接認識對象並親自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

教學案例:20xx年琿春市農廣校農業創業班經過四天的理論培訓後,教師帶領全體農業創業學員赴黑龍江寧安農場、海林市全國生態文明示範村――西安村現場考察學習。出發前,教師為學員佈置了考察學習的一些問題,學員有了問題,就有了目標。每到一處,都耐心聽取講解,隨時提問,並認真做筆記。通過現場參觀學習,大家學到了實踐經驗,開闊了眼界,啟迪了發展思路,也對外面的農業發展現狀、先進的種植模式、超前的農場管理及運行方式、文明生態村建設等有了新的認識,明確了與標準化農場、生態文明村之間的差距,大家一致感到受益匪淺,不虛此行。

考察結束後,我們召開參觀考察研討會,就之前給學員的問題展開兩個小時的討論。大家圍繞問題踴躍發言,紛紛發表自己的觀後感想,對自己未來的創業、生態文明村建設有了明確的思路。 8. 蘇格拉底問答法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他在教學方面的最大的貢獻就是首創了“蘇格拉底式教學法”。

與中國的聖人們先知型的諄諄教導不同,蘇格拉底一般不告誡人們什麼至理,而是用談話的方式引導、啟發學生們去思考,然後得出他們自己的結論。他把這種方法叫作“精神助產”。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對中西方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人大多喜歡權威,而西方人則善於獨立思考,至今我們仍然可以從中外的教育方式中看出這種差異。

教學案例:在黑木耳栽培課堂上,為了讓農民朋友對黑木耳栽培感興趣,首先,我會先從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開始提問,層層遞進,逐步談到黑木耳的營養物質,最後讓農民學員自己得出結論,從而激發學員對黑木耳栽培的學習興趣。

三、選擇與運用主動學習教學方法應注意的問題

一是綜合性。任何教學方法都是由教學的形式、方式和手段構成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選擇和運用哪種主動學習教學方法,要綜合考慮採用何種教學方式和具備何種教學手段。在農民教育培訓中,由於學員的特殊性、學習時間的短期性、教學內容的差異性及其他一些特點,如不認真綜合考慮,盲目選擇與運用,就會適得其反,難以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授黑木耳栽培之類的實用技術課時,由於農民學員文化層次較低,理解能力較差,再加上黑木耳栽培課的培訓,很多時候用語言無法描述,可以考慮採用視頻播放、栽培圖片、課堂實際動手操作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而計算機應用基礎之類的基礎知識課,由於學員的基礎差,電腦水平普遍極低,教師是否考慮在講完一段理論知識後,結合計算機手把手演示給大家,學得快的學員帶動學得慢的學員,相互幫助,共同提高的教學方法。總之,不同的培訓課,都要綜合考慮學員的素質與能力,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收到好的培訓效果。

在當今的農民教育培訓中,選擇與運用科學恰當的主動學習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效果與教學能力的捷徑。對主動學習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要從教學實際出發,並且要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能力,準確把握課堂教學氛圍。作為從事農民教育培訓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根據農民教育特點,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積極選擇與運用適合的主動學習教學方法,這對於提高教學效果,推動農民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教育教學方法3

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學習是否過關的重要標誌,是學生認知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但作文難寫,作文難教,學生“怕”作文,教師“憂”作文,依然是國小作文教學普遍存在的現象。那麼如何才能進行有效地進行作文教學呢?基於對國小作文教學的觀察和思考,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一、做好作文早期練習

1、加強朗讀練習。讀是寫的基礎,只有多讀才能為寫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了激起學生朗讀課文的愛好,可以採用個人讀、小組讀對比讀、分角色讀、輪讀、齊讀等形式朗讀,讓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和篇章。

2、摘錄、抄寫書中優雅的語句。適當要求學生背誦一些優雅的句子,用本子抄寫詞語,為以後作文時積累詞語。平時還強調學生多閲讀課外書,留意摘錄裏面的優雅句子。

3、説話、寫話的練習。説是寫的前提。在課堂內應多鼓勵學生大膽回答問題,注重過程,淡化評價,努力激發學生説的積極性。

4、與閲讀結合起來練習,也就是在學習課文時有意識地練習。當學完一篇課文,讓學生想象文章結尾以後發生的故事,完成續寫。如學完《坐井觀天》後,讓學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他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寫出聯想。就文中某一個沒有細説的情節,讓學生根據細節進行補寫。

5、進行日記、週記的練習。指導學生要把握寫日記、週記的格式,然後讓學生寫。開始在檢查時,我降低要求,只要動筆了就行,哪怕是隻寫了一兩句話,時間久了,學生就會養成愛動筆的習慣。有了動筆的習慣,學生就會用眼去觀察四周事物,專心去思考自己的見聞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豐富寫作的素材。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促進作文的寫作

愛因斯坦説過:一切創造都是從想象開始的,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學生的想象要從內容入手,引導學生接觸社會,接觸自然,感悟生活,指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指導學生不僅學好課文,而且廣泛地閲讀課外書籍,充分地獲取作文素材,是學生想象力的主要來源。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促進作文的寫作。

1、憑藉詞語,展開想象,進行片段寫作。漢語中有些抽象詞語學生難以理解。對此教師可以設計小練筆,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使這些抽象詞語形象化。這種小練筆同樣能達到培養學生創造力、提高習作水平的目的。

2、閲讀之後,合理想象,續寫作文。不少課文的結尾言雖盡,意未窮,教師在閲讀教學之後,可以及時順着作者的思路讓學生進行想象練筆,續寫作文。由於這種續寫是閲讀之後及時進行的想象練筆,練筆內容適時遷移,學生易於接受,有話可寫,樂於寫。

3、利用插圖,啟發想象,進行練筆。

教材中有許多作文都配有直觀形象、生動活潑、情趣俱佳的精美插圖,是進行想象力培養的極好媒體。如教完《贈汪倫》這首古詩後,讓學生仔細觀察文中的插圖,並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啟發想象:插圖上的環境是怎樣的?是什麼場面?倆人的外貌、衣着怎樣?各在幹什麼?從他們雙手抱拳拱手作揖的動作想象他們會想些什麼?他們還會説些什麼?讓學生圍繞提示認真思考,展開豐富的想象,並進行口頭敍述。然後以《送別》為題,讓學生寫一篇好朋友之間依依惜別的情景短文。

三、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學活動“動起來”

“興趣是一種最大的力量”。學生如果對作文產生興趣,他們就會腳踏實地,孜孜以求。要讓學生對作文感興趣,就必須精心設計教學,豐富作文訓練形式,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

我的作文教學實例:

“小小郵箱”

目的: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組織活動能力;學習信件的.寫作方法、信封的書寫方法。

教學過程:

1、上課後即要求每個同學都把各自的家庭地址、郵政編碼和姓名寫在一張小紙條上,摺好,投入一隻口袋;

2、將口袋裏的各種紙條弄混,再請每人“抓鬮”,這樣,每位同學就都有了另一位同學的地址和姓名;

3、要求每位學生用稿紙以“希望國小學生”的名義寫一封信給有着姓名和地址的“城市的小朋友”。信中應該談談“他們希望國小的情況,他們的教師和同學,爸爸媽媽等”;

4、老師適當介紹“希望國小”的情況,但不宜多講,只是引導想象而已。並大略告知書信的寫作方法。寫此信時間,根據實際情況掌握;

5、信寫好後,將信紙對摺再對摺,形成一個信封的模樣。教師教給寫信封的方法。並要求畫上郵票和寫上郵票的金額,要求學生自己“創造”一個“希望國小”的地址。

6、將講台抽屜作為“郵政信箱”,並在黑板上寫上“開箱時間”字樣。選出五名“郵遞員”。等到信件完成,教師宣佈“開箱!”。

7、待每位學生拿到一封“希望國小”學生的來信後,教師立即宣佈“現在開始寫回信!”(“城市的同學”寫給“希望國小的同學”)並公佈再次“開箱”的時間(即寫作時間)。

8、待到學生完成第二封信,再次“投信”、“開箱”和“投遞”。

這樣兩節作文課上得熱烈而有趣,學生在緊張有序的過程中,鍛鍊了創造性思維,也在不知不覺中,幾乎寫了八百個字左右的文章。信件的語言生動活潑、富於想象。

四、對學生作文進行適當地評價

國小生作文是習作,是一項練筆活動,不是文學創作,只要學生能正確地、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就行。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學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寫成國小生優秀作文。所以,在對學生作文進行評價時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對孩子的文字評頭論足,更不能用文學編輯和文學評論家的眼光去看待國小生作文。

在評價、批改學生的作文時既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作文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異、對症下藥,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學生作文必須“求精”,而對另一些學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萬不能用一個統一的標準“一刀切”。批改作文時要把嚴格要求與提高學生作文的積極性有機地結合起來,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用發展的眼光和戰略的眼光對學生作文進行公正的評價。在批改作文時要學會用放大鏡去發現學生在作文中取得的成績,而不是用顯微鏡去尋找他們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要努力去發現學生在作文中的進步,恰當地指出他們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循序漸進的去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評價作文時要學會用一雙孩子的眼睛,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國小生作文。一個教師對孩子習作的賞識,絕對不是表示他的水平低,缺乏鑑賞能力,而恰恰顯出了教師的教育智慧。因此,我們在批改作文時要堅持鼓勵為主的原則,在閲讀學生習作時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嗇自己的讚美之詞,在評價孩子的習作時多一些欣賞和讚美,讓孩子產生對教師的信賴和親近,使他們打開自己內心世界的大門,讓內心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讓剛剛嘗試用筆表達的孩子們在教師不經意的一句讚美中,點燃對語文對文學的興趣,揭開作文的神祕面紗,消除他們對作文的恐懼心理和望而生畏的想法,讓學生覺得作文並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從而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

因此,我們要紮實對學生做好早期作文練習,為作文教學打下一個良好基礎;同時加強他們作文想象力的培養,促進作文的寫作;精心設計作文教學活動,使他們在快樂中寫作;欣賞地評價他們的作文,消除他們對作文的恐懼心理,點燃他們對寫作的興趣。

教育教學方法4

現代教育思想已愈來愈多的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創造能力的挖掘。而思維能力的開發,與探究能力密切相關。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應着力通過多種途徑,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以期達到對學生多種心理機能和學習的綜合性智能的發展。使學生在知識能力上都有提高。本文就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與同仁們商討。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覺學習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於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及時排除不利於發展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

學生剛接觸化學,開始會對化學頗有些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會感到有意思。但當學到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無味,有可能會使原有的興趣消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國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興趣?為此我們及時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教育,講化學的發展和形成,結合書本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祕的軼事,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説,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代發明如造紙術、火藥等,論化學與現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係。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國際上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並感到學好化學知識是多麼重要,他將直接關係到祖國的發展和建設。這樣做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國中化學需識記的知識比較多,有時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節裏一下就出現了二十七種元素符號,讓學生很難記住,為此我們從講緒言開始,將需記住的元素符號分批分期地佈置給學生,並經常提問檢查。

1我們把元素符號、原子團等製成小卡片,把化合價編成順口溜,把重點內容寫成韻語,簡化記憶。例如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過程中,應是先通氫氣,把試管內空氣排淨後再用酒精燈加熱,當黑色氧化銅完全變為紅色銅時,要先撤酒精燈,等試管完全冷卻後再撤掉氫氣流。這個實驗經演示講解後,我們用氫—燈—燈—氫四個字來表示,使學生很快地掌握,並能完整準確地説出其四個字順序的含義及為什麼。

另外我們還根據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多地依賴於學習興趣,其形象識記能力超過抽象識記能力,喜歡動手,再造想象力比較豐富的特點,成立了化學科技興趣小組,目的即為鍛鍊學生動腦、動手、動筆、動口能力,從激發興趣着眼,訓練發現思維和創新思維,發動學生利用小藥瓶、塑料袋、鐵絲、蠟燭等廣泛開展小製作、小實驗活動。例如學習了燃點以後,我們組織了學生做“燒不焦手帕”、“玻璃棒點燈”等實驗。在教學中我們還藉助於圖片、模型、幻燈、電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教學。這些活動的開展消除了國中學生學習化學的畏難情緒,使學生感到化學有趣,樂意學,使智力和能力同時得到了發展。

二、創設情境,營造探究氛圍

1、創設提問情境

採用各種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調動感知器官,激起學生高度的學習興趣和最大限度的集中注意力,連續不斷地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促使學生真正主動地“跳一跳”“摘到桃”,這才是真正的現代教學觀,更加符合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升學的教育,促使整個教學質量的提高。這就要求教師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設疑佈陣,創設出能使學生憤悱的情境,以便營造探究的氛圍。教學中巧問善誘是營造這種氛圍的最好方法。因此,教學中要善於問,更要會問,更要指導學生多問善問。要問得恰當,問在知識關鍵處;問還應掌握坡度,問在難易適中處:問更應選準時機,問在教學當問處。讓學生感到時時有問題可想,促使聯想,對比思考,設想種種解決方案,從而使一系列複雜的心理活動在學生的大腦中展開,學生形成開放式探索性思維。

除巧設疑問外,教師還應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及時評價,並給予不同水平的學生以表現的機會,以激其情,奮其志,使他們的思維水平及探究能力都能不斷提2高。例如:在講到《金屬的活動性》時,如果教師僅告訴學生金屬的活動順序,學生往往印象不深,同時思維易形成定勢,是否可以讓學生經過實驗,以填空的形式把實驗結果填入表格,然後得出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從而使學生得出其規律,這樣避免了思維的`定勢。如在講到《氧氣的製取》時,針對二氧化錳的作用,我們可以帶領學生設計探究性實驗並進行實驗:①加熱二氧化錳,②加熱氯酸鉀,③加熱二氧化錳和氯酸鉀的混合物,從而得出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通過思考就會得出結論,老師最後只需總結就好了。

2、創設問題情景,激發自主探究的慾望

傳統的教育在能力培養過程中,往往存在一種缺陷即缺少獨創性。經驗告訴我們,在已知與未知之間,在學過和未學過的知識之間,在未知領域與新領域的知識之間沒有學生不可逾越的鴻溝。只要教師能為學生架設聯繫的橋樑,諸多認識問題是可以突破的,這正是探索性實驗培養的關鍵。

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線,是學習的內驅力,它可以使學生的求知慾由潛伏狀態轉入被激活的轉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先“設疑”,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且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景。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確定思維方式,併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激發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積極性。

科學發展史告訴我們,科學上的重大進展與成就並不是由解決問題的人促成的,而是由提出問題的人在平常中看出異常而促成的,即“提出問題要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語)因而深化自主探索的特點是:正確提出問題,自主選定方法,獨立創新實驗,自主尋求結論。

例如:例如在講《水的組成》時,我以故事導入創設情景,在講《燃燒和滅火》時,我以火在水中燃燒的視頻導入創設情景,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

三、精講精練,提高效率

提高教學效率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必須是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學中形成滿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師放任自流,這樣就不能保證教學質量。

3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就國中化學課來説,我們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關鍵在於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要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使他們能輕鬆接受,這必須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師自身極淵博的知識,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還要在課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並且還應瞭解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瞄準學習目標,深入準確、畫龍點睛地講。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激發思維,擴大視野。使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思維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所謂精講,既要配合教材內容,又要面向全體學生。精就是要突破重點,帶過一般,設疑破難,創造思維情境。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練到點子上,要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能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的或口頭表達練習的,就儘可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學完碳這一章時,我們組織學生在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與一氧化碳和碳分別還原氧化銅作對比分析,進而明確異同點及可燃性和還原性,進一步複習鞏固了氧化還原反應和實驗裝置及實驗步驟等。中化學知識主要分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學計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來説,知識內容龐雜,涉及到三十多種元素,七十多種化合物和眾多的化學方程式,如若把這些知識孤立地講,往往會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們的內在聯繫,區別異同,進行歸納對比,形成網絡,抓住其實質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中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舉動以及接受效果,針對學生感到有困難的地方,教材的關鍵點、知識聯繫的轉折點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結合思考題給學生以點撥、啟發和疏通。例如在總複習時,我們把氫氣、氧氣、二氧化碳三種氣體進行綜合歸納對比,讓學生親自動手,把常見儀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氣體收集,集中於氣體的製備之中。通過此實驗使學生對上述三種氣體的性質、用途、製取裝置、原理、收集檢驗等知識進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為此教師還應具有對教材探索、創造和對知識進行篩癬歸納、補充的能力。

4另外要加強和改進化學實驗,給學生創造條件。教師可設計某一實驗、檢驗內容,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設計完成實驗。也可把部分課堂演示實驗直接改為學生實驗,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這有利於化學概念的形成,從而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實驗和自學能力。教師通過精講精練,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和提高他們的主觀性和自覺性,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這樣就能大面積提高學生成績。

四、指導檢查,引導討論,及時小結,使學生逐漸形成自覺的探究習慣

1、通過指導學生收集、查閲資料,自己解決淺層問題

課堂教學中常常會有一些與本節知識有關,即本節知識的生長點,但這些知識又不屬於本節必須掌握的內容。為不沖淡本節課的主題,使知識緊湊,可指導學生自己查找相關資料進行閲讀、分析,以成為本節課的延續和深化。這樣做學生就逐漸養成不斷探究化學奧祕的習慣。

2、通過引導學生討論,使學生解決有爭議的、有難度的問題,並能在這樣的探究中找到樂趣。

化學學習中會有許多有爭議或有難度的問題出現,這時,教師不要包辦代替解答,應鼓勵學生通過討論解答。討論時,教師要啟發學生層層深人地分析問題,疏導思維障礙;糾正思維偏差等。討論,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很好手段,由於我們上課前不強調預習,提出的問題在學生討論時,不會造成思維定勢,學生的思維不會受課本的限制,學生可根據已有的知識,奉想辦法解決,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創造潛能,調動其探究積極性。

3.及時輔導、整理、小結,使小結成為學習中不可忽視的環節。

指導學生整理、小結,歸納各知識點及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繫,分析知識點與考點的關係,研究學習方法,並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思維方法、思維品質進行評價和整理,從而使知識達到高層的遷移。探究習慣一旦養成,思維品質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優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以上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有不妥的地方還請各位領導。同仁多提寶貴意見,使我在今後的工作中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迎接挑戰,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教育教學方法5

一、研究的內容與目標

本人在本學期的研究內容和目標主要有:

一是參加各種培訓、學習、研究活動,通過資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自身的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及創造性運用農遠工程資源的能力,二是深化“模式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將農遠工程資源與學科教學進行有機整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收集並處理信息的能力等,努力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並依託農遠工程資源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三是進一步完善與之相適應的課堂評估、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學校評估等評估機制,促進教師素質、學生能力等提高。

二、研究的途徑與措施

1、加強學習,轉變觀念,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注重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培訓教師,也提高自己。以課題研究與校本教研的緊密結合為突破口,邀請專家到校講學,並有計劃地外派教師學習,堅持專家引領和骨幹引領,加強教師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自己和本校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專業能力。注重理論學習,促使課題研究與課改密切結合,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習。

(1)參與、組織人員學習信息技術和遠程教育等理論,學習並掌握遠程教育的有關基礎知識和技能要求,為資源運用提供有力的前提保障。

(2)參與、組織教師學習素質教育理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課程改革文件,端正教育思想,牢固樹立“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牢固確立“以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教師專業化發展、學校可持續發展”為本的`工作思想,切實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3)參與、組織參研人員學習教育科研理論,增強教育教學研究者的意識,掌握必要的科研方法,提高參研人員的研究能力。

2、充分發揮子課題成員的作用。努力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帶動本組教師深入開展研究工作。

3、注重研究成果的推廣和運用。將課題的研究成果有機地整合於教學中,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並把好的方法和優質的資源向西徐、分部推廣。

4、課題研究與校本教研、送教下村等活動緊密結合。深化課題研究的內涵,豐富其形式,以點帶面,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上學期我校利用課題研究為依託,連續兩週安排10位教師到西徐國小開展農遠實驗課,和實驗成果推廣課,本學期,我校將繼續開展此項活動,並爭取向分部推廣。

5、堅持開展廣泛的交流與合作,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認真組織階段研究工作及成果彙報會,本期開展一次優秀研究成果(包括經驗總結、課例、個案、論文、調查報告或研究報告等)的評選活動,為廣大參研教師提供展示與交流的平台。

6、注重調查研究,堅持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運用,在運用中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善於調研,及時分析研究對象,並結合班情實際,以研促教,為我校教育、教學、管理水平的提高服務。

九月份:

(1)研討交流有關課題方面的問題。

(2)制定、修改、並學習課題組子課題計劃。

(3)制定個人課題研究計劃。

十月份:

(1)參與課題組聽課、評課活動。

(2)迎接“四縣市”課題互評和交流活動。

(3)在實踐中探索運用現代遠程教育教學方法。將一人兩節課教學設計、説課稿、教學反思、評課內容整理好,並上傳到學校網站和個人博客。

十一月份:

(1)及時上傳研究課案例、評課記錄。

(2)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

(3)加強理論學習的方式、時數,積極參加聽課活動。

(4)撰寫經驗文章,教育敍事,編寫教學設計。

十二月份:

(1) 認真上好教研課,積極製作課件,並應用於教育教學中。

(2) 爭取寫出質量較高的論文

元月份:

1、做好研究過程中的各種資料的收集工作,整理並展示相關資料。

2、對本學期的研究進行總結。

3、總結、收集、整理模式一課題組材料。

教育教學方法6

首先,我非常感謝園領導能給我們提供這次學習機會,讓我們再次認識了蒙台梭利教學方法,並獲得了理論的提升。谷家祥老師再次把她的理論、感受講解給我們,我在本次學習中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蒙台梭利教育的教育理念及實施方法,認識到教育是相通的,教育是無國界的,蒙氏教育是更好的讓幼兒接受新的教育幫助。使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都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抓住孩子的敏感期進行適時適性地教育,孩子的潛能就能得到超常的發掘,就如教育家格倫多曼所説:每個正常出生的嬰兒,都有可能成為莎士比亞、莫扎特、愛迪生、愛因斯坦那樣的人才。

本次學習分了五個方面:壞境創設、導師、蒙台梭利教具的特點、五大項蒙台梭利教具、蒙台梭利教育法實施的步驟。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明白了:需要成為蒙台梭利教師是一個複雜的,長期性的工作,要不斷的充實知識,自我鞭策,才能提升各項能力增進自信,即使面對挫折,也能達到蒙台梭利教師自我實現的心靈昇華。我們在學習和實踐蒙台梭利教育的過程中,大家的觀念悄然發生了變化蒙台梭利的許多優秀思想侵入我們的心靈。我深切的感到什麼是尊重兒童,什麼是科學的觀察和引導……

以上是我這次學習的一點體會和認識,蒙台梭利教學有着它豐富的內涵,有待於我們一起進一步去挖掘。去延伸同時,真心的希望以後有這樣的學習機會,讓我更多地瞭解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這會使我對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精髓有更豐富,更深刻,更真實的認識,跟上時代的腳步,把最先進的理念在第一時間帶給我們的幼兒!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認識到作為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主體—教師肩負着光榮和神聖的歷史使命,必須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良好的師德素質。有了一些體會,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要有淵博的知識。我們有些學科老師自身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掌握得不夠,不善於適當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不善於補充教材之外的知識。常言道“給人一碗水,自己應備一桶水”,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顯而易見。教師要想擁有淵博的知識和較高的人文素養,就不能滿足於已有的學歷和已掌握的知識,不僅要注重積累,而且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主動進行知識的更新和“充電”,自覺拓寬知識領域。為適應全面育人和教育職能多樣化的需要,教師應擺脱只能教一門學科的局面,應既能教必修課,也能教選修課、活動課,由單一型教師向複合型教師轉變。我們提倡教師不僅能在本專業領域中貢獻突出,更要多才多藝。這樣,當我們每天站在學生面前時,都能別具一番神韻,別有一番風采。

2 轉變教育理念,從以往應試教育轉為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注重學生全面的發展。首先就是要學會寬容,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羣孩子,不斤斤計較他們的過錯,更不能和自己的學生鬥氣,如果老師能寬容他們,能喚回學生內心深處善良的本性,學生會更快的改正錯誤。

其次是要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好學生的表率。我們不能 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順利時,就對學生和藹可親;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緒低落時,就把不愉快的情緒發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自己的出氣筒。這種對學生忽冷忽熱的態度傷害了學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師要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到不把情緒帶進課堂,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對學生,始終對學生熱情、耐心。我們也不能在學生面前表現的很脆弱或是很隨便,如果老師做的還不如學生,就會對老師不信任,因為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偉大而高尚的,他們甚至認為老師就應該是完人,聖人,沒有缺點,從不犯錯誤

3 以身示範,以情感人,德高為師,身正為範。我們要求學生不能怎樣,自己就先要做到。教育過程中,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要以情感人,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不再犯。這一過程需一定的方法,我作為一名新教師,尚未摸索到較好的方法,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將努力積累經驗,並積極聽組內老教師的課,學習他們的教育教學方法,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

教育教學方法7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但長期以來,幼兒嚴重缺乏傳統文化教育。作為一種寶貴的精神寶藏,近年來,以古詩詞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一些幼兒園老師繼續通過經典閲讀,圖畫書閲讀和傳統節日慶祝活動來指導兒童。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父母和學前老師逐漸意識到傳統文化對幼兒的營養作用,深入研究古代詩歌。本文從大學老師的角度探討了中國古代詩歌融入幼兒教育教學方法的主題,也希望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將更加深遠。

中國古代詩歌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幼兒教師有意識地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古代詩歌融入幼兒教育中。一方面,孩子們可以真正感受到古代詩歌獨特的節奏美和藝術美,語言的美,並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另一方面,希望在中國兒童的幼小心靈中也植根於傳統的中國禮節美德。作為未來的希望,孩子們從小就學習古代詩歌,將來他們將繼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一、幼兒學習古詩詞的意義所在

1、陶冶幼兒人文情操

古代詩歌是中華文明燦爛歷史的精彩篇章,也是人類文化的瑰寶。讓幼兒從小就可以理解和背誦古詩,不僅可以品嚐到優美的詩歌意境,還可以增強他們的.整體語言欣賞能力,進而達到培養人文情感的作用。從教學法的角度來看,眾所周知兒童學習古代詩歌是因為它包含了豐富的智慧和哲學。

2、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

古代詩歌是塑造民族歸屬感和自豪感的良好載體。兒童從國小習古代詩歌不僅可以培養情感,而且可以使愛國主義產生效果。特別是隨着兒童古代詩歌學習內容的逐漸初級化和中學化,孩子們在學習中往往對“愛國情懷”有了更特殊的理解。例如,《出師表》的作者諸葛亮,他了解世界。在政治上,他嚴格遵守法律,發展疆界,關注農業,尤其擅長外交:在軍事上,他出人意料地取得了成功,並且下定決心要贏得數千英里。他的才華和智慧也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例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以作“記”為名,借題發揮,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反映了作者對國家和人民的憂慮的思想和感受。至於曹操的名詩《觀滄海》,景象的壯麗,主要表現了詩人的胸懷和崇高的政治野心。

3、提高幼兒綜合學習能力

幼兒的整體學習能力普遍較差,但深入研究古代文化詩歌后,其綜合學習能力肯定會得到有效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是增強記憶力。一些心理學家指出,人們的記憶力在兒童時期發展很快,在13歲時達到頂峯,這主要是對理解力的提高。因此,加強兒童古詩詞的教學,有利於增強兒童的記憶力。第二是擴大幼兒的知識。幼兒學到的古代詩歌內容很大。從先秦到清末,有曲、詞和詩歌,以及大量需要烹調的經典詩。藉助學習,學生的語言知識必將得到擴展。第三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朗誦古代詩歌經典是一種娛樂和教育活動,如果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可以關注古代詩歌教學方法的樂趣,則將增強兒童學習古代詩歌和語言知識的興趣。

二、古詩詞融入幼兒教育教學方法

1、精心選擇教學內容

由於幼兒幾乎不瞭解古詩知識,因此,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在開展古詩教學時,必須仔細選擇每堂課的內容,這將更有利於教育案例的實施。例如,如果是秋天,幼兒園的老師可以選擇一些更適合教學的古代詩歌。同樣,也有《秋思》《山行》等古詩詞,孩子們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更加深入地融入自己。我所生活的環境對理解秋天的意境很有效。同時,我會感受到詩人創作的身臨其境的感覺。最終的教學效果必須非常好。

2、運用生活化案例進行教學

加強兒童古代詩歌的教學,不僅是讓他們學會背誦和讀書,而且是希望培養兒童的人文情感,這也是有效實施教育案例生成策略的目的之一。例如,母親節快到了,為了讓孩子們學習古詩,他們也可以深刻理解母親對自己的深愛,於是就可以選擇古詩《遊子吟》來學習。通常,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組織教學活動:首先,引導學生熟悉自己,然後在他們大聲朗讀為要去的孩子們縫衣服的過程中,讓他們瞭解詩歌中母親的深愛,站在他人角度上終於明白,孩子應該愛媽媽,償還對媽媽的感激之情。第二個是組織孩子討論母親在生活中給予的愛,這使他們最感動,以及我們將來應該如何償還媽媽和其他類似的情感話題。簡而言之,通過這種教學,幼兒會發現每個母親都以不同的方式表達愛意,但同時也包含了充分的愛意。

3、讓課堂教學模式變得更加新穎且豐富

古詩無聊而古老的教學方法只會使年幼的孩子對古詩知識失去興趣,他們希望在古代詩歌的教學和學習中取得良好的進步。在今後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幼兒園教師必須注意教學模式的豐富性。例如,當講授《江南》古詩時,可以選擇大家都熟悉並喜歡的歌曲《荷塘月色》作為樂譜,這樣當老師引導學生們朗誦詩歌時,情感就會變得更加豐富。

4、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古詩詞學習環境

兒童學習知識始於感官。如果他們快樂且專注,那麼學習古詩的興趣自然就會提高。為了使幼兒真正體會到古代詩歌學習對他們成長的重要性,作為一名優秀的語言老師,情景教學法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例如,《春曉》是古代詩歌的傑作。當老師教這首詩時,他們可以先介紹詩歌創作的背景,然後在教學時間足夠時播放相關的配樂朗讀。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在演奏音樂時閲讀,分組或共同閲讀。在這種情況下,年幼的兒童勢必會受到強烈感染。

5、創新幼兒古詩詞學習方式

背誦是古代詩歌研究中的重要內容,但是,傳統的記憶方式會使孩子感到無聊,並且對學習失去興趣。此外,不基於理解的純機械記憶對兒童的成長影響很小。因此,根據一些教育專家的建議,一些幼兒園老師還發現了一種更有趣的古詩教學方法,即“唱古詩”。事實證明,以這種方式學習古代詩歌,不僅增強了他們對古代詩歌的熱情,而且使他們在唱古代詩歌時更容易自然地進入詩歌的藝術觀念。

三、結語

五千年的中國文化歷史悠久。由於時代的背景,許多古代詩歌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當今詩歌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觀念。儘管幼兒所用的古詩比較簡單,但從幾句話來看,他們可以看到祖先對民族的忠誠,對生命的熱愛和對人民的悲傷,這正是由於其深厚的文化內涵,甚至進入21世紀,許多古代詩歌仍然散發出無限魅力。

教育教學方法8

一、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可見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設計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和方法。例如:通過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對地理事物的好奇心;通過備課(備學生、備教材),精選出貼近生活、緊跟案例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通過電教、多媒體等手段刺激學生的視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開展地理專題演講、地理故事會、地理謎語競賽、地理幼兒通俗解説等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的樂趣。這樣的學習學生心情愉快,他們的大腦就處在積極的運轉狀態,可以並樂意吸收更多的信息,增加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從而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二、優化教學內容,跳出教材限制

現行學前地理課程的教材內容涉及面廣,內容架構與高中課程基本一致,考慮到學生興趣、學生文化基礎、學前生性別結構及學前專業的特點,對教材內容進行優化處理,比如:現行教材中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所佔比重大致相當,前者難度係數大,教學耗時長,對抽象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對以女生為主,基礎又較差的他們來説,難度可想而知。在實際教學中,我對現行教材的內容進行了適當壓縮,重點選取地理學科知識體系中主幹知識點,調整自然地理內容與人文地理內容的比重,降低自然地理部分的內容和難度,突出人文地理部分,這也符合當今世界各國地理教育的總體趨勢,增加一些與生活聯繫密切或者是童趣世界的地理奧妙,使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能夠掌握較為實用、完整、系統的地理科學知識。

三、注重學前教育職業素質的培養

無數的問卷調查表明,學生喜歡學習與生活密切聯繫的,對未來職業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如果我們地理教學在遵循學科自身教學規律的同時,針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特點,將學科學習與專業訓練有機整合,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那學生就會對這門學科有重新認識,就不會認為是可有可無,可上可不上的學科了。

四、教學過程中突出幼教特徵

在幼兒園科學教育環節中,包含着大量地地理知識內容,很多活動課是圍繞地理要素開展的。由於我們地理教師疏於與幼兒園的聯繫,不瞭解幼兒園這類活動課,從而不能在學前教育地理教學活動中有效地組織有針對性的活動課進行訓練。為了保證學前教育的職業性特徵,建議教授學前教育的地理教師多到幼兒園去看看、去聽聽,及時準確地瞭解幼兒園科學及人文教育的發展動態,並將所掌握的情況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傳授和訓練學生相關的活動設計、活動組織技能。

五、改進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

現代教育改革在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上最重要的體現就是“以人為本”、“以發展為本”,這其中的人應該是學生,而不是老師,因此課堂教學組織應跳出“我教什麼,你學什麼”、“我怎麼教你怎麼學”的舊模式,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和現代社會以及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經歷和體驗,以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這就要求教師既要認真備教材,還要認真備學生,在深入瞭解學生的基礎上,抓住學生的興趣點,以鮮活的`方式(如案例、課件或相關的多媒體資料等)將書本知識直觀化、生活化、現實化地呈現給學生。根據課文知識點的難易程度,以及學生的知識和經驗水平,課堂教學可以交叉採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如問題討論式、遷移聯想式、野外觀察、辯論式、觀看影像資料並交流觀後感、研究性學習等。傳統教學對教師的評價,主要是看教師的教學過程是否到位,教材處理是否合理,教學過程是否清晰,教材重點是否突出,教學難點是否突破,教學手段是否恰當,評價的標準是看老師傳授知識的多少。對學生的評價關注的是學習結果,突出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評價目標的一致性、評價手段的單一性、評價內容的統一性是傳統評價的基本特徵。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他們不需要多麼高深的地理專業知識,但應該通過各門文化課程的傳授(其中包括地理知識的傳授)獲得一定的文化素養、一定的地理素養,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和可持續發展觀,使之能更加勝任自己的未來職業,更能配得上自己的稱呼。因此學校的導向、社會的導向、教師的導向尤為重要。作為職業類學前教育專業,應該更加註重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評價考核學生不能按傳統的考試、作業等方式評價學生的好壞優劣,在根據學科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地理教學活動過程中,應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的重點包括學生在課前實踐活動和課堂交流、討論、活動的參與程度,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如在地理故事會、地理專題演講、地理事物通俗解説等活動課上我們既要看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運用能力,更要看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是幼兒教師必備的素質,在地理活動課與製作課上我們還要評價學生的組織能力、手工製作能力,總之全方位考核評價學生,有利於學生文化素質、專業素質的全面的發展,也有利於學習興趣、學習效率的提高。

六、增強地理教師的技能含量

職業教育是培養技能型人才,不是基礎教育,經過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如果與未經過職業教育的學生不能有較大的技能差別,職教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特色功能。因此高職院校的文化教師包括地理教師不應該只有單純的本學科知識,還必須具有學前專業知識的儲備,也就是通常所説的“雙師型”教師。作為高職的地理教師,就應着重於地理在專業上的應用能力,如果學生學習地理卻看不到地理與專業學科之間的關係,看不到與未來職業的關聯,那學生學習地理的動機就不強,興趣就不高,因此我們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滿足學生、社會對我們教師的要求。總之,高職地理教學必須轉變觀念,一切以學生為本,以能力為本。所以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地理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且任重道遠,而我們教師,更應該走在改革的最前沿。正視高職地理教學的客觀實際,以揚棄的態度進行改革,結合所教專業的特點,在實際教學中認真、細心地引導培養,必定會取得良好的回報。

教育教學方法9

開學幾個星期以來,我感受最深的是學困生的教育問題。我所任教的兩個班中,有幾個還能夠教好的學困生,他們的共同點都是懶惰、畏難,就讓我多花點心機幫忙他們,督促他們,讓他們在國小最後一年有所學、有所得,其實能看到他們的點滴進步是十分開心的一件事,此刻我對他們的進步有一點信心,就讓我們共同努力,爭取進步,不敢奢望他們的進步有多大,起碼讓他們不能厭惡數學,如果能有點進步,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了!

策略一:在課堂上要不時關注學困生,如果發現他們分散精神,就立刻提問他,他不會回答,那我就不動聲色,提問另一個成績跟他差不多的學生,當然我心中有數,這個學生必需當時是有聽課,並有把握他會回答出我所提的問題,並對這個學生給予極高的評價。那不會回答我問題的那個學生就能明白老師對他的批評了,會自覺地認真聽。

如果這策略沒有成效,説明那個學生臉皮夠厚,還需要更進一步嚴厲的批評,就要出策略二:再一次不動聲色提問他,如果還不會,我就對他説:“可能你坐着聽不能集中精神,那你就站着聽課,如果你能回答出老師的一個問題你就能夠坐下聽。”這時絕大部分的學困生都會用心聽課,爭取能回答出一個問題。

策略三:課後輔導。利用下課的十分鐘,我主動走到那個學生前,輔導課堂的學習要點,並根據學生的性情作適當的批評。比如:如果那個學生是比較頑皮的,就嚴厲批評,如果那個學生是因為聽不明白而分散精神的,我就不作批評,只是輔導他之後説些鼓勵的話,讓他明白自己並不是個笨學生,只要能控制好自己,認真聽課就能聽得明白,就會越學越好的。

策略四:時時表現出老師是關心他們的。在課餘時間,絕對不能對學困生冷淡,適當時候甚至要比其它學生熱情,跟他們拉家常,跟他們拉近關係,記住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如:上星期我班一個頑皮的學困生跌傷髮腳,缺課幾天,當他第一天回校上課,我就跟他聊天,問問他怎樣跌傷的,還痛不痛,還表揚他腳還沒好就回校上課,並利用午練、第二課堂時間給他補課。我想這樣一來,無論那個學生在老師心目中是如何的頑皮,他也會對我有好感,跟我親近了,我對他的教育效果就明顯了。

策略五:嚴愛有度,激勵為主。學困生的通病是懶惰、畏難。懶惰就需要嚴厲來管促,畏難就要老師的愛心來樹立他們的信心與意志,克服畏難情緒,老師的不斷激勵是學生進步的動力。

以上策略要不時使用,持之以恆,效果就必定明顯,我真的好期望我的學困生能有所進步,不僅僅僅是學習成績的進步,更重要的是完善人格,做個懂得真善美的好人!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篇9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人類禮貌的傳承者,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人們給了教師無數頂桂冠,每一頂都那麼誘人,這也許是我最初愛上這個職業的原因吧。

今年,幸運的我如願以償成為某某中心國小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第一次以國小教師的身份走進課堂,感覺一切都是那樣完美,然而,醉酒方知為師難阿!才幾天工夫,我先前良好的自我感覺一掃而空,應對一大羣麻雀似的孩子們,我才真正意識到教師職業是何等的艱辛和瑣碎。三尺講台站上去容易,要站好可真難阿!這難道就是我將要為之奮鬥一生、奉獻一生的事業嗎?我有點茫然。這時候李校長看破了我的心事,對我説:“教師工作是細緻的,繁瑣的,有時候甚至很苦很累,但務必記住教師乾的是良心的活。”聽了這些話後,我很慚愧,也豁然開朗。“起始於辛勞,收結於平淡”這就是我們的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寫照阿!

此後,在校長的推薦下,沒課時我就旁聽老教師的課,學習老教師的上課經驗。我也有了一個執着的信念,要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業,努力工作不斷進取,盡我所能,讓每一個學生能成人,讓每一個家長都放心,”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一新課程理念,已成為我從教的最高準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

還記得開學第二週,我們班有個叫少博的小男孩,能説會道很可愛,但是在學習方面,他給人的感覺就沒那麼好了,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做作業動作很慢,不肯動腦筋,書面作業相當潦草,發現問題後,我找他談話,期望他遵守校園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知錯能改,爭取進步,但是剛説完後,第二天就又犯了,上課竟然變本加例,當時真的心

都冷了,想想還是算了,要不放棄吧,但又覺得十分不幹心,不能因一點困難就退縮,我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必須要轉化他!為了轉化他,我採取了以下措施:

1、我先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做為學生就應尊重老師團結同學,樹立做個好孩子的思想。

2、在批改作業時我用了足夠多的激勵語言,儘可能的激發他的進步。例如:這次作業很棒,有進步;老師其實很喜歡你,如果你把字寫的再好一點就更完美了等等。

3、在課堂上,反覆地提問他問題,在回答正確時,我毫不吝舍地給予肯定,表楊,回答錯誤時,我會稍微引導他,讓他再想想。

4、課後,我會詢問他身旁的同學,看一下他的表現狀況,以及在生活上家庭上的一些狀況。

一週以後,我發現他的狀況有所好轉,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長了,作業安時完成,回答問題也用心了,於是,我開始反思這種狀況,我發現,我把這種方法用在了另外一個不愛説話其他狀況與少博同學差不多的學生身上,效果是一樣的,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從這件事中,我深刻認識到,要做好一個老師務必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常言道:”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位學生的實際狀況是不同的,教師務必深入瞭解,弄清學生的行為習慣及落後的原因,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正確引導。

教育教學方法10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現代遠程教育設備的作用和資源優勢,為了進一步提高學校農遠衞星接收室、光盤播放教室的利用率,加強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和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上的應用,讓我校師生能更加充分享受到更好、更優的教育,使我校的教育、教學成績有更大的提高。通過《農村國小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一教學方法的研究》這個課題的研究與實驗,總結並形成農村國小現代遠程教育網絡資源的教學應用方法,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探索農村國小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一的教學方法,全面提高自己在光盤教學環境下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方法,利用隨機出現的音、視頻資源,創設教學環境,開展有效學習。

主要有三個方面:

1、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

2、探索遠程教育資源應用的教學方法。即“五型”(1、“光盤教學—教師輔導”型:以光盤教學為主,教師參照光盤的組織形式,組織學生模仿學習、對教學知識提煉概括;2、“教師上課—光盤輔助”型:以教師教學為主,用光盤中有效的資源和學習方式,指導學生學習; 3、“提供樣板—示範引導”型:以教學光盤中的學生為榜樣,引導學生進行學習;4、“課堂直播—同步教學”型:直接播放教學光盤,學生進行同步學習; 5、“轉換資源—自主創新”型:對教學光盤中的有效資源進行重構,用於教師開展具有個人風格的'教學。)

3、遠程教育資源與新課程改革的有機整合。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本學期在上學期的基礎上,更好、更深的挖掘“四法”併力爭在上學期的基礎上有所突破。

四、具體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擬寫《農村國小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三教學方法的研究》子課題研究計劃。

2、學習、修訂模式一課題組計劃。

3、撰寫個人課題研究計劃。

4、豐富博客內容,同組教師相互學習交流。

5、認真準備課題實驗課。

十月份:

1、開展“四縣市”課題互評交流活動,利用這次活動的契機,紮實開展課題研究工作。

2、加強理論學習,認真鑽研有關“農村國小現代遠程教育三種模式的教學方法”的理論知識。

3、積極參與課題組的聽課、評課活動。

4、豐富博客內容。

十一月份:

1、做好課題組的學習交流活動。

2、認真閲讀課題組上課教師的研討課教案和説課稿,及時反思總結。

3、及時收集、整理課題組上課教師的教學設計、説課稿、評課內容等,並上傳到學校網站和個人博客。

4、整理參加課題理論學習的筆記,總結各項課題活動情況,寫出心得體會上傳個人博客及上傳學校網站。

十二月份:

1、做好課題組的學習交流活動。

2、積極參與課題組的聽課、評課活動。

3、及時收集、整理課題組上課教師的教學設計、説課稿、評課內容等,並上傳到學校網站和個人博客。

元月份:

1、總結本學期課題研究的收穫與體會

2、撰寫個人課題小結,並參加校課題小結交流。

3、撰寫課題組子課題小結。

4、撰寫課題研究論文,交流課題論文。

5、組織整理各類資料入盒。

1

教育教學方法11

中國小教育改革轟轟烈烈,但傳統的“注入式” 、 “——言堂”仍普遍存在,在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性等方面還做得不夠,學生自學能力弱。創造能力低,這種情況在我們欠發達地區顯得尤為突出。在當前美術課教育中,也存在同樣的弊端,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法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繪畫興趣,束縛學生智力的發展,能力的提高,不利於培養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開拓型人才。嘗試教學理論,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主張“先試後導,先練後講,先學後教”,具體操作是“從嘗試入手,從練習開始”,採用靈活多樣的嘗試策略,為教學理論注入,新鮮血液。筆者認為美術課以練為主的學科特點非常適合運用“嘗試教學法”,中學美術教學界有借鑑運用嘗試教學理論的必要,“嘗試教學法”在中學美術教學中大有用武之地,有利於推動美術教學改革,充分發揮美術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功能,促進全體學生在素質教育中均得到同步發展和提高。嘗試教學法在中學美術課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 “先試後導”實現了美術教師角色的換位。

“先試後導”是指讓學生根據教學目的先自己進行嘗試。教師根據學生的嘗試情況再進行指導,強調先讓學生試一試。“先學後教,以學為主:先練後講,以練為主”,充分體現了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的精神,改變了教師主宰課堂的現狀,實現了教師角色的換位。這正是當前實行創新教育所必須的。

二、 “先練後講”實現了美術自學能力的培養。

“先練後講”是指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先練習,教師在學生練習的基礎上再進行講解。當前,許多學生在美術課上習慣於聽教師講解後才進行練習,根本談不上動腦筋自學。而嘗試教學法將從一定程度上改變這種現象。嘗試教學法,從問題開始,經自學自我解決間題,再經討論才去聽教師講解,是有主體意識的學習。

三、 “先學後教”實現了美術創新能力的培養。

“先學後教”是指讓學生先自學,教師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再進行全面系統的教授、嘗試教學法衝破了“注入式”的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先讓學生大膽去嘗試運用繪畫技法或進行手工製作。對於沒有教過的繪畫技法,看不懂的畫面效果或腦中還未成形的製作方法,學生能夠憑藉已有舊知識大膽地嘗試,通過自學相互相討論,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嘗試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在不斷地嘗試中獲得新知和能力,注重培養他們試一試的精神,長此以往,便逐步形成了創新精神和能力,不斷提高創造美的能力。

在中學美術課中運用嘗試教學法。強調學生的參與性,自主性、學生藝術思維能力的創造性等,着重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使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主動、輕鬆,視學習為樂趣。嘗試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模式,只要我們美術教育者不斷摸索與實踐,定能讓這顆現代教學中的明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教育教學方法12

1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學古詩時,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多條渠道創設情境,引學生入“境”。(1)介紹作者背景。每一首古詩的作者都有他特定的生活背景和個人閲歷,學生了解了這些以後,就能把握作者作詩時的特殊心情去讀詩去想象。(2)聯繫現實生活。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把現實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詩中,拉近距離,搭起入境橋樑。(3)運用直觀形象。在古詩教學中往往由於條件的限制,不能實景實物進行觀賞,可以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圖片和音樂等輔助手段,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學生通過這樣的親身體驗,就容易理解詩意。(4)豐富情感想象。教學時指導學生想象詩中的情節、場面。這樣既訓練了學生把語言、文字轉化為再現能力、想象能力,又幫助學生弄懂了詩意,感受古詩意境之美。

2掌握古詩學習法,指導學生品味語言美

品味語言,首先讀懂語句。古詩的語言有它自身的特點,如語句濃縮、意思跳躍、成分省略、詞序倒置等,這些都是學生學古詩的障礙。根據國小生的特點,幫助其疏通理解,教給古詩學法———分詞連序法:一是分詞解義,逐詞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詩中的含義;二是按現代漢語規範進行連序翻譯。(1)擴。濃縮的詞語要“擴”,就是把詩人本來高度濃縮了的語句加以擴展,使詩句本來的意思明顯化、具體化。把詞意擴展開來學生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2)留。古今通用的詞語要保留。詩句中諸如時間、地點、人名等。這樣也便於保留詩文原意,更有利於學生理解、背誦。(3)補。成份省略是古詩中常見的現象,碰到這種現象,只要把省略了的成份補起來,學生就會不講自通了。(4)換。古今用法不同的詞語要更換。因為古詩“古”,所以就有古今差異較大的字義、詞義和古今不同的語法現象。(5)調。就是調整句子的順序。講解古詩時,要把因對仗、協韻、平仄等而倒置了的語序按現代漢語的`語言習慣重新調整,調整以後再解釋就容易多了。(6)嚼。就是咀嚼、品味,就是説我們在講解古詩時,對於詩中一些關鍵的、傳神的或者有哲理的字、詞、句要引導學生細心地咀嚼、品味,從而把學生對於詩句的理解,引到更深一層。(7)考。古人寫詩常常引用典故,在講解時,對於詩句中所用的典故要給學生進行恰當的“考證”,才能使學生弄清詩句的真正含義。學生掌握了古詩的學習方法後,就能按自己的理解展開想象,把古詩譯成生動具體、有情有景、有詩有畫的短文,這樣不僅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還有助於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古詩學法,講中有導,導中有練,啟發學生悟法用法。另外教師還要注意點撥指導,學生運用鞏固學法。

3指導感情朗讀,引導學生體會音韻美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古詩對仗工整,平仄有律,讀起來琅琅上口。古詩以它特具的音韻美和節奏美,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古詩的教學應真正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上承傳統教育之優秀經驗,下接現代教學理論的“活水”,採用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積澱。指導朗讀就是要讓學生掌握感情朗讀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導確定感情基調,然後指導處理重音與節奏。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要指導他們反覆誦讀。宋代萬嶽説:“書不厭頻讀,詩須放淡吟。”只有讓學生反覆吟誦,仔細品味,而不以背誦為滿足,才能使學生感受到古詩的語言美。除掌握上述教學要點外,我們還可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前要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有的課文兩首詩,要理解其編在一起的緣由;這篇古詩課文在本單元的作用,與古詩前後課文的聯繫。二是把詩進行歸類。如愛國詩、友情詩、邊塞詩、田園詩等。三是適當安排改寫、仿寫訓練。四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展開想象。進行表演、繪畫、演唱,真正做到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境地,而且使學生學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物。根據以上的古詩教學要點,我們可以讓學生學習古詩由被動變為主動的探求,自學能力大大增強,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同時把古詩學習當作一種樂趣和享受,從而真正使古詩教學發揮其特有的魅力,讓古典文學的精華,從學生口中滲融於他們的血液中,芬芳在他們的生命中!讓他們的生命因古詩而充滿靈秀!

教育教學方法13

一、教學目標的要求

現代教學論認為,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是走向教學最優化的重要一步。因此,圍繞目標的實現來選擇方法是一條重要的原則。

根據教學目標來選擇方法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特定的目標往往要求特定的方法去實現。對認知領域的目標而言,通常只要求達到識記、瞭解層次的,可選用講授法、介紹法和閲讀法等;要求達到理解、領會層次的,可選用講授法、探究法和啟發式談話法等;要求達到應用層次的,則應選用練習法、遷移法和講評法等;而對於高層次的目標如分析、綜合、評價,則應選用比較法、系統整理法、解決問題法、討論法等。

(2)各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發揮最佳功效。由於教學目標的多層次化、教學環節的多樣性,必然要求教學方法的多樣化。特定的方法只能有效地實現某一或某方面的目標,完成某一或某幾個環節的任務,要保證教學目標的全面實現,教學中往往要求選用幾種方法,並把它們有機結合起來。

(3)揚長避短地選用各種方法。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優勢和不足。比如講授法,它可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知識,便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而且在其他教學方法的運用中,它又是不可缺少的輔助方法,但這種方法容易造成滿堂灌的教學,不利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又如探索法,其優勢在於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品質和積極進取的精神,然而它的不足是耗費的時間長,需要的材料多,師生比例小。因此,教師必須認真分析各種教學方法,揚長避短。

二、教學內容的特點

目前學校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健康、科學、社會、語言和藝術等領域。由於這些領域的課程內容各有其特殊的'性質和類型,因此,它們所需的教的方法與學的方法必然有所不同。適合科學內容的教學方法不一定適合藝術內容,也就是説課程內容的特點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例如,科學領域一般可採用發現法、問題解決法、實驗法等;社會領域的內容比較適合採用遊戲法、參觀法、談話法等;而藝術領域則更適合採用欣賞法和練習法。此外,選擇教學方法除了考慮不同領域知識差異外,還必須考慮同一領域內知識的具體差異。

三、教師自身特點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只有適應教師自身的條件。能為教師理解和駕馭,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反之則不然。因此,教師在選擇具體的教學方法時,應將自己的特長和優勢納入考慮範圍,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教學方法。如有的教師語言表達能力較好,能用生動、簡潔、有趣的語言吸引學生,則可適當多采用語言為主的方法;有的教師善於製作、運用直觀教具,則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多做一些教具,並結合採用觀察、演示、示範等方法;擅長多媒體的教師可以通過使用教學軟件,將現代化教學手段引入教學。

四、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知識基礎

教學活動的效果最終在學生身上得到體現,因此,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教師必須考慮學生的自身情況,只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需要和學習基礎的教學方法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的高效率。如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其思維發展的水平不同,教學方法的選用如果超出了學生思維發展的水平,就極可能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發現法和討論法對於國小低年級學生或思維水平低下的學生,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角色扮演法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説往往更有利於激發他們學習的動機和興趣。若學生認知結構中包含有與新知識相關聯的若干觀念或概念,教師就可以採用啟發式的談話法;反之,教師就不宜用談話法。

綜上所述,教學方法的選用必須以教學目標為軸心,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制約,只有這樣,才能發揮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應。

教育教學方法14

一、研究的背景:

進入二十一世紀,信息化給整個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傳統封閉的教育教學模式收到巨大沖擊。現在,我校全面實施教育部“農村國小遠程教育工程項目”,學校已建成衞星地面接受系統,擁有了多功能教室和計算機教室。教師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課題組成員能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熟練的pwoerpoint使用製作課件,有一名英特爾未來教育主講教師,部分教師承擔過市級課題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礎。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提出《農村國小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三教學方法的研究》實驗課題,目的在於發揮“天網、地網”資源的優勢,探索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三教學方法的研究,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與實驗,總結並形成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學方法。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與實驗,推進校本研訓,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三、研究內容:

1、教學方面:在計算機教室和遠程教育資源環境下,以“一人兩節課”為載體,開展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探索出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學方法。

2、教師方面:全面提高教師在網絡條件下信息收集、分析、整合、應用的能力,合理應用遠程教育資源,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

3、學生方面:逐步適應開放的教學環境,調整學習方法,掌握信息化環境下各類學科信息的獲取、處理及應用能力,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

四、課題研究的重點:

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遠程教育技術設施,立足遠程教育資源,開展不同層次的教育實踐活動,探索出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學方法。

五、研究方法:

採用行動研究法、調查研究法、經驗總結法、個案分析法,以實際應用為出發點,探索規律,分析課題研究過程,展開課題研究。

六、研究過程(研究週期和步驟)

研究過程大致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醖釀準備階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構思、規劃、制訂出本子課題研究的總體方案及各階段的實施要點,組織參與本子課題研究的教師加強相關理論的學習,學習子課題研究方案,明確本研究的意義及做法。擬定課題研究計劃。課題組成員制定個人課題研究計劃。

第二階段:子課題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

1、召開課題研究開題會。

2、緊密結合“一人兩節課”校本教研活動開展實驗研究。

3、利用學校網站上“課題實驗”專欄、教師博客進行交流。

4、利用教學示範、經驗交流、論文、課件展示等形式,總結自己階段性教學實踐。

5、及時收集研究信息、資料,不斷完善操作過程。

6、定期召開研討會,總結交流經驗,撰寫階段性實驗報告。

第三階段:子課題總結階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

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

1、按照預期的研究目標完成課題成果,整理和分析研究結果(成形的教學方法),撰寫子課題研究報告。

2、出版論文集、案例集,形成學校網站“課題實驗”專欄、教師博客等信息資源庫,展示研究成果。

3、撰寫結題報告,填寫課題研究成果鑑定書,申請校課題領導小組對課題研究過程、研究資料、理論體系及研究成果進行鑑定,全面完成子課題研究成果評審工作。

七、研究預期成果及形式

1、子課題結題報告。撰寫出農村國小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學方法的研究報告。

2、教學示範、經驗交流、實驗報告、“一人兩節課”校本教研等活動的資料集。(活動安排計劃、教學設計、教學課件、説課稿、評課記錄、活動總結)

3、典型的案例、課例、論文集。

4、學校網站“課題實驗”專欄信息資源、教師博客信息資源。

5、教育教學數字化信息資源(如課件、學件、錄像帶等信息資源)。

八、具體方法和措施:

1、學習有關理論,轉變教師的`思想觀念,統一思想認識,增強課題研究的信心。

2、為保證本子課題按計劃正常地開展,使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子課題組成員要定期進行研討、交流。(至少每月一次。)

3、子課題研究人員每週保證兩課時理論學習時間,並做好與課題研究相關的讀書筆記。

4、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相結合,深入研究學生、課程標準、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通過“一人兩節課”校本教研活動,大膽實踐新的教學方法。

5、課題組成員要經常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教學反思是教師從事教學研究的基本手段,教師在實踐中掌握了這種手段無疑是掌握了自己專業成長與發展的重要工具。我們力求通過案例的分析,不斷的反思,使我們的教育智慧也隨之增長。反思之後應當以再實踐來檢驗,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再實踐以後再反思。

6、勤於交流。作為課題組成員,要積極通過報刊、學校網站“課題實驗”專欄和教師博客在校內外交流學習心得、實驗體會,加強同伴互助。

7、善於總結。課題組成員應注意及時抓住教學中的靈感,進行教學反思,理論聯繫實際地對階段性實驗成果進行總結研究。因為只有教師意識到自己不足並經反思使之得到調整和重組,才能形成先進教學理念和個性化的教學方法,我們的課題實驗才能在不斷的“總結—調整—再總結—再調整”中取得成功。

8、子課題負責人要負責收集、整理該子課題研究的各項資料,並及時上交。

《農村國小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三教學方法的研究》課題組

主要執筆人:陳燕

  二〇一四年元月五日

教育教學方法15

一、研究的內容與目標

本人在本學期的研究內容和目標主要有:

一是參加各種培訓、學習、研究活動,通過資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自身的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及創造性運用農遠工程資源的能力,二是深化“模式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將農遠工程資源與學科教學進行有機整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收集並處理信息的能力等,努力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並依託農遠工程資源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三是進一步完善與之相適應的課堂評估、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學校評估等評估機制,促進教師素質、學生能力等提高。

二、研究的途徑與措施

1、加強學習,轉變觀念,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注重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培訓教師,也提高自己。以課題研究與校本教研的緊密結合為突破口,邀請專家到校講學,並有計劃地外派教師學習,堅持專家引領和骨幹引領,加強教師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自己和本校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專業能力。注重理論學習,促使課題研究與課改密切結合,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習。

(1)參與、組織人員學習信息技術和遠程教育等理論,學習並掌握遠程教育的有關基礎知識和技能要求,為資源運用提供有力的前提保障。

(2)參與、組織教師學習素質教育理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課程改革文件,端正教育思想,牢固樹立“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牢固確立“以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教師專業化發展、學校可持續發展”為本的工作思想,切實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3)參與、組織參研人員學習教育科研理論,增強教育教學研究者的意識,掌握必要的科研方法,提高參研人員的研究能力。

2、教師輔導”型:以光盤教學為主,教師參照光盤的組織形式,組織學生模仿學習、對教學知識提煉概括;

2、“教師上課—光盤輔助”型:以教師教學為主,用光盤中有效的資源和學習方式,指導學生學習;

3、“提供樣板—示範引導”型:以教學光盤中的學生為榜樣,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4、“課堂直播—同步教學”型:直接播放教學光盤,學生進行同步學習;

5、“轉換資源—自主創新”型:對教學光盤中的.有效資源進行重構,用於教師開展具有個人風格的教學。)

3、遠程教育資源與新課程改革的有機整合。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本學期在上學期的基礎上,更好、更深的挖掘“四法”併力爭在上學期的基礎上有所突破。

四、具體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擬寫《農村國小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三教學方法的研究》子課題研究計劃。

2、學習、修訂模式一課題組計劃。

3、撰寫個人課題研究計劃。

4、豐富博客內容,同組教師相互學習交流。

5、認真準備課題實驗課。

十月份:

1、開展“四縣市”課題互評交流活動,利用這次活動的契機,紮實開展課題研究工作。

2、加強理論學習,認真鑽研有關“農村國小現代遠程教育三種模式的教學方法”的理論知識。

3、積極參與課題組的聽課、評課活動。

4、豐富博客內容。

十一月份:

1、做好課題組的學習交流活動。

2、認真閲讀課題組上課教師的研討課教案和説課稿,及時反思總結。

3、及時收集、整理課題組上課教師的教學設計、説課稿、評課內容等,並上傳到學校網站和個人博客。

4、整理參加課題理論學習的筆記,總結各項課題活動情況,寫出心得體會上傳個人博客及上傳學校網站。

十二月份:

1、做好課題組的學習交流活動。

2、積極參與課題組的聽課、評課活動。

3、及時收集、整理課題組上課教師的教學設計、説課稿、評課內容等,並上傳到學校網站和個人博客。

元月份:

1、總結本學期課題研究的收穫與體會

2、撰寫個人課題小結,並參加校課題小結交流。

3、撰寫課題組子課題小結。

4、撰寫課題研究論文,交流課題論文。

5、組織整理各類資料入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q34wl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