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熱愛基礎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教育信念堅定,社會責任感強,具有科學的學生觀、教師觀、教育觀,具有紮實的的學科知識和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具有發展自我的知識和能力的高素質、專業化、全科型的國小教師以及從事基礎教育研究、諮詢、管理的專門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國小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兒童教育技能的基本訓練,掌握教育教學、研究和管理的基本能力。本專業採取全面綜合培養、分文理方向發展特長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持實事求是,勤于思考,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秉承教師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熱愛教育事業,為人師表;具備從事國小教育教學的基本能力、專業素養和一定的教育研究、終身學習的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國小相關課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觀察研究國小生的科學方法;

3.具有國小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國家有關國小教育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 瞭解國小教育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6.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7.實現知識、能力與個性的一體化發展,具有全科型的教師職業素養;

8.具備初步的教育教學研究、有效實施課堂教學與管理學生的能力,能夠進行學科教學設計、有效開展國小綜合實踐活動;

9.具有良好的溝通與合作能力,以及一定的藝術修養和良好的審美能力;

10.形成熱愛國小教育事業的信念,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職業素養,有健康的心理和身體素質,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主幹學科

教育學、心理學

四、核心課程

教育學、普通心理學、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兒童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課程與教學論、國小德育、現代漢語、高等數學、國小語文教學論、國小數學教學論、科學課程教學論、國小課程標準與研究、現代教育技術、教育統計與測量、教育評價學、學校管理學、班級管理等。

五、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

六、修業年限

四年。

七、授予學位

教育學學士。

八、畢業最低學分及要求

畢業最低學分為162學分。其中公共基礎平台41學分,學科基礎平台12.5學分,專業基礎平台44.5學分,專業方向模塊25學分,專業任意選修模塊不低於8學分,公共選修模塊不低於6學分;獨立實踐環節25學分。

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2

一、培養方案設計總體思路

培養具有國際標準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必須遵守以《華盛頓協議》為基準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並以此為標準作為培養方案的設計依據。通過專業認證,將明確工程教育專業的標準和基本要求,改善教學條件,促進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專業化發展;促進科學規範的教學質量管理和監控體系的建立。通過專業認證,可促進高等工程教育的國際交流,提升工程技術人員的國際競爭力。

1.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要求

我院現有機械工程、工業工程、材料科學與技術和汽車服務工程四個本科專業。為穩步提高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水平,適應工程師教育國際化趨勢,學院把機械工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作為目標,以此帶動全院教育教學改革。按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標準來規劃實施人才培養過程,就是要遵守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和機械類專業補充標準。以機械工程專業為例,在培養方案設計中必須既考慮人才培養的國際標準,又考慮專業特色;既考慮學科知識體系,又考慮學生能力構成;既考慮專業培養目標,又考慮結果導向,堅持教學過程與學習效果的考查,更注重學習效果;既考慮理論教育,又重視實踐能力培養、行業企業參與教學過程等。

2.培養方案的總體設計思路

新版培養方案按照《工程教育認證標準》要求,根據自身定位、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設置課程體系。特別是按照《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專業補充標準》對數學與自然科學類、工程基礎類、專業基礎類、專業類、實踐環節、畢業設計(論文)六類課程提出基本要求。在分類基礎上實現:工程基礎類、專業基礎類兩者合計至少佔總學分30%,專業類課程至少佔總學分10%,純集中實踐環節佔總學分近30%。按照標準要求,對原培養方案中未設置,但認證標準規定需設置的課程進行了補充。2015年版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框架如下圖所示。

二、產學結合促進實踐能力培養

1.擴大產學合作

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為出發點,擴大產學合作。實現產學結合的關鍵是校外合作基地的`建設。沒有長期穩定的學生校外實踐基地,產學合作就是無源之水,更談不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我院結合北京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在現有的一個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和四個校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的基礎上,開發建立新的院級和校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並與SMC(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地鐵等合作建立訂單班,實施訂單培養的方式培養實用型人才。不斷拓寬現有的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在實踐教學、學生競賽、教學資源共建、合作研發、就業等方面的全方位功能,擴大產學合作成果。校外集中實踐環節全部在企業進行,校內課程實踐除部分課程實驗外,普遍採用項目式教學方法,建立實踐課程項目庫,項目內容多由企業課題轉化而來。

2.課程資源建設

我院圍繞北京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與SMC(中國)有限公司等企業密切合作,除集中實踐環節大量採用企業案例外,還進一步優化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鼓勵專業核心課程由行業產業名師與專業教師共同完成。進行核心課程配套教材建設,編制產學合作特色教材,教材的編寫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在教材內容上體現應用性和實用性,有利於“項目與行為引導式”教學方法的實施,深入挖掘企業實際工程案例,建設專業核心課程和課程設計的實踐項目庫。

三、基於OBE的培養方案實施保障

OBE是基於學習結果的工程教育模式,在理念上,OBE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哲學;在實踐上,OBE是一種聚焦於學生受教育後獲得什麼能力和能夠做什麼的培養模式;在方法上,OBE要求一切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課程設計都是圍繞實現預期的學習結果來開展。OBE以專業人才培養作為實施的着力點,按照泰勒的課程理論具體包括四個階段。一是選擇教育目標,重點明確專業定位和特色。要建立專業培養標準並儘可能地把專業學生所必須具備的知識和能力進行細化,同時可以測評,要用學生的展現來表現知識和能力。二是設計教育經驗,重點設計專業培養方案。以達到專業培養標準所規定的學生學習結果為目標,保證專業培養標準所規定的學習效果得到明確的落實,即學習目標的可追溯性。三是組織教育經驗,重點探索與改革教、學、考各環節的具體實施手段。每個教學環節都有明確的知識、能力培養任務,教學改革和創新以實現培養任務為依據,為實現不同目標可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四是評價教育計劃,重點對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進行評估與持續改進。要把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創新考核形式,加大實踐內容在考核中的比例,讓學生明確目標,促進自我培養。本文就北京聯合大學機電學院圍繞北京市產業定位調整和生源結構變化,在構建適應社會需要的具有國際視野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和實踐工作進行了總結。圍繞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培養具有國際實質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在培養方案總體設計,微觀課程,保障體系等各方面進行有益的嘗試。對機械類專業從傳統的以製造過程為中心轉變為以創新創造為中心,從面向生產過程到面向生產性服務,以培養面向機電、汽車行業和高技術裝備服務業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取得了顯著效果。

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3

1當前國小教育專業發展現狀

1.1國小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各校各具特色,有待於進一步凝練第一,以外顯知識形態為主的培養目標。這類學校制定培養目標的依據認為:國小教育專業是高校教育的一個專業,是知識分化的結果,就應該體現高等教育應有的理論水平,因此,在課程設置上強調系統理論知識的學習,即強調本體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的學習。這種思維源自學院派,在國小教育專業建設中占主導地位。第二,以內隱知識為主的培養目標。這類學校在制定培養目標的依據是認為國小教育專業是社會職業發展的產物,即職業意義的專業,因此,在專業人才培養實踐中就應該以實踐性知識為主,所以,在課程設置上,強調與國小教育專業相應的基本技能的訓練,即強調實踐性知識的學習。這種思維源自中師辦學的傳統經驗,但又沒有得到學院派的認同。由於以上兩種不同的觀點左右了國小教育專業發展的現狀,便產生了不同的培養模式。

1.2國小教育專業的培養模式

依據內隱知識理論和培養目標,產生了國小教育專業的三種培養模式,即分科培養、綜合+方向培養和綜合培養。第一,分科培養模式。這種國小教育專業的培養模式與二級或一級師範培養中學教師相一致,強調學科專業知識,培養的學生,專業知識紮實,但教育專業知識及相應能力差,不適應國小教育發展的需要。因此,僅有少數學校運用這一模式。第二,綜合+方向培養模式。這是目前我國最主要的國小教育專業培養模式,強調綜合培養,明確方向,其優勢淡化了學科專業界限,強調文理相通,學有專長,但這一模式與分科培養模式並無質的區別,強調學科知識的精與深,忽視了知識的廣與博,教育教學知識與技能的培養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如首都師大初等教育學院國小教育專業就分為中文、數學、英語、科學教育、信息技術、音樂、美術七個方向。他們凝練出國小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綜合培養、發展專長、注重研究、全程實踐和“綜合培養、學有專長”的培養模式及“多種性、綜合性”的課程設置是該專業突出的特色。第三,綜合培養模式。要求畢業生能勝任國小各科教學,因此,不分學科方向,強調文理滲透,注重知識的廣與博,突出了教育專業的特點,但課程門類眾多,內容龐雜,知識體系性差。要充分考慮到各科素養的全面培養、各學科教學指導能力的提高和教學技能的掌握。突出“實踐性”:全科教師培養理念的基本取向,即全科教師培養植根於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綜合化改革的現實需要;(全科教師培養指向於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公平的時代內涵;全科教師人才培養模式彰顯了“校地雙贏”協同創新發展之路。

2國小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

2.1準確定位,學以致用

國小教師作為一種特定的職業,其職業技能服務和麪向的對象是國小校園內外的方方面面,即從課堂、校園、學生、教師到家庭,因此必須區分主次、循序漸進。就職前教育而言,這些技能主要表現在通識理論掌握、學科基礎奠定、專業能力訓練、信息技術應用、學校工作與反思等,並將作為基本的目標在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這也是國小教師在職前教育階段區分於其他專業學生培養的顯著標志。就職後成長而言,課堂掌控、校園文化、學生心理、家校溝通等將是國小教師職業技能成熟的重要表現。因此,國小教師的職業技能應方向明確,學以致用,形成自己的風格和優勢,避免照搬他人經驗。

2.2學練結合,特長髮展

國小教師基本職業技能的系統性培養,首先是在職前教育階段完成的,而技能的掌握更多地依靠實踐環節。目前教育部正在進行的國小卓越教師培養改革項目,內容之一就是對國小教師的職業技能培養進行全科型、全覆蓋、過程性探索試驗,同時通過課程體系改革進行模塊化實踐技能訓練,並將訓練情況延伸到職後教育階段進行檢驗。儘管全科發展是國小教師的理想狀態,但無論是何種技能,也不管是在哪個階段,受多種因素的限制,國小教師都必須經過學習和實踐,在全面發展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特長和個性,並有自己的見解和研究方向。

2.3建立體系,多樣評價

教師的職業技能中的操作技能主要是指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的技能即人們常説的基本功,如三筆字、簡筆畫、課件製作及基本的藝體技能等,而智力技能主要體現在學科教學、課程研發、教學反思、教學評價和心理健康輔導等。由於各類技能之間的差異較大,在目前尚沒有統一標準的情況下,對國小教師(包括職前職後)進行技能體系的構建和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均應形成規範。在具體操作中則要將訓練總目標細化為小目標進行分級分類訓練,同時注意各個訓練項目的聯繫和融合,在考核中可以進行終結性評價,更要注重過程性考察,即可進行書面設計,也可以採取以演代評、以展代評等,進行切合實際的綜合衡量。

2.4注重思想引領,關注教師發展

教師是一所學校的靈魂,一所學校良性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我校非常重視對教師羣體的思想引領工作,力求通過各種途徑,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促使教師積極向上地發展。學校每雙週召開一次全體教職工工作例會,在會上對學校工作進行小結,並對教師作風效能建設中表現出的優點與不足進行總結,使每一位教師明確責任,提高覺悟,以立德樹人為己任,加強自身修養。學校還定期從《人民教育》中選擇優秀的文章推薦給教師自學,用這種靈活的方式對教師的師德修養進行培訓。近年來,隨着學校生源的不斷擴大,新教師數量激增,並日漸成為學校教師隊伍的主力軍。基於這種情況,學校在做好全體教師學習培訓的同時,還格外關注青年教師的成長與進步。學校黨支部成員與青年教師幫帶結對,定期和他們開展不拘形式的座談活動,瞭解青年教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加強心理輔導,幫助他們撥開迷霧,解除困惑。

結束語:

總之,在培養國小教師專業素養中的科研實踐,這幾方面並不是彼此孤立的,只有學校各部門形成合力、調動教師積極性,才能為培養教師專業素養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培養教師專業素養並非朝夕之功,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在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在《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發佈實施的今天,國小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將永遠在路上,值得每一個教師和教育管理者去思考和探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y29v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