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春秋時期的歷史故事

春秋時期的歷史故事

春秋時期的歷史故事1

化干戈為玉帛

春秋時期的歷史故事

大禹受舜的禪讓而繼位,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的奠基者。據説大禹活到了一百歲,死後葬在會稽山。大禹是夏后氏部落首領鯀的兒子,據傳為顓頊(zhuānxù)曾孫,是中國歷史上的名君。

大禹幼年時便隨鯀東遷,來到中原。其父鯀被堯帝封於崇(即中嶽嵩山),叫崇伯,實際上是一個封國國君。當時中原鬧水災,堯帝便叫鯀治水。因為治水的組織是半軍事性質,號令很嚴,所以鯀的地位和權勢迅速上升,以致發展到有能力以暴力破壞氏族社會“禪讓制度”的地步,堯帝看到了這種威脅,便命舜以“治水無狀”的罪名,把鯀處死於羽山。

大禹的父親被殺之後,舜又向堯推薦説:“可以讓鯀的兒子禹接替父職,繼續治水。”禹深知這裏面隱藏的政治意圖,因此,他“薄衣食,卑宮室”、“聲為律,身為度”、“左準繩,右規矩”、“疏九河,陂九澤”、“度九山,開九州”,為平定水患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他忠於職守,克勤克儉,身先士卒,埋頭苦幹,還把地域劃定為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不僅如此,大禹還功成不居,好讓不爭,謙卑自律,責躬罪己,仁厚愛民。以前,大禹的父親鯀在自己的封地上建造了很高的城牆來保衞自己,使得自己屬下的部落及族人紛紛離他而去;也使得其他部落的`人認為有機可乘,都虎視眈眈地等待着機會。大禹當上首領後,注意到這個情況,就馬上派人拆掉了城牆,填平了護城河。不但如此,他還把自己的財產分給大家,毀掉兵器,以道德來教化人民。大禹帶領部下,因地制宜,教民眾學種稻谷、種雜糧,發展農牧業生產。這時候下安定,國富民強,老百姓家裏集聚了夠好幾年吃的糧食,國庫中的貯備也足夠用好幾十年。

大禹帶領整個部落的人都各盡其責,別的部落相繼來歸附。大禹在塗山開首領大會時,來進獻玉帛珍寶的首領有上萬人。舜也覺得大禹是一個能夠治理下的賢能之人,就在老了以後把帝位禪讓給了大禹。

春秋時期的歷史故事2

武王伐紂

周王姬昌死後,他的第二個兒子姬發在豐京繼位,稱為武王,並將自己的父親西伯昌追稱為文王。

周武王拜姜尚為軍師,用對待父輩的禮儀尊重他。武王還團結自己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奭(shì)等,使全國上下一條心,厲兵秣馬,積蓄力量,準備起兵滅商。

數年後,武王率軍東進。但他沒有公開打出滅商的旗號,相反卻仍以商朝屬國的名義,讓軍隊在前面抬着自己父親的木牌位,大旗上書寫着西伯昌的'名號,而自己也不稱王,只稱太子發。武王的這種做法,顯然是為了對當時的政治和軍事形勢進行一次虛實試探。

武王的軍隊東進渡過黃河來到孟津(今河南孟津東北),果然許多商朝屬國的諸侯們紛紛趕來匯合,表示支持。但武王考慮到紂王在商朝還有一定的號召力,紂王的叔父比干、兄弟箕子、微子等一批商朝的貴族大臣們還在竭力維護這個搖搖欲墜的政權,覺得滅紂的時機尚未成熟,因此,只在孟津進行了一次觀兵演習,與諸侯們聯絡了一下感情,便帶兵回到了豐京。

這時紂王的昏庸暴虐卻更加變本加厲了。有早晨,紂王在鹿台上與妲己一起觀賞風景。此時正是隆冬氣,他們看見遠處的淇水邊有一老一少兩個人正赤着腳在蹚水過河。前面的老人走得很快,好像不太怕冷,而後面的年輕人卻縮手縮腳,一副十分怕冷的樣子。為什麼年輕人反倒不如老年人?紂王覺得奇怪。妲己説,這是因為那老人的父母生他時很年輕,因此他的骨髓飽滿、精血旺盛;而這年輕人則相反,是一對老年夫婦所生,因此他的骨髓先就不飽滿。紂王不信,就命武士立刻去將兩人抓來,當場砍開他們的腳脛骨看個究竟。還有一次,紂王為了與妲己打賭在鹿台下路過的一個孕婦肚裏的孩子是男是女,又讓武士馬上剖開了她的肚子。

春秋時期的歷史故事3

白馬盟

漢高祖晚年的時候,寵愛了一個戚夫人。戚夫人生了孩子,叫做如意,被封為趙王。漢高祖老覺得呂后所生的太子劉盈生性軟弱,怕他將來幹不了大事,倒是如意説話做事很像自己。因此,想改立如意為太子。

他曾經為這件事跟大臣們商量過,但大臣們都反對,連他一向敬重的張良也幫着呂后。請了當時很有名望的四個隱士叫“商山四皓”(皓,音hào,就是白髮老人的意思),來輔佐太子劉盈。漢高祖知道沒法廢掉太子,就對戚夫人説:“太子有了幫手,翅膀已經長硬了,沒有法子改變了。”戚夫人也傷心得沒法説。

漢高祖在討伐英布的時候,胸部中了流箭。後來,傷勢越來越厲害。有一次,有人偷偷地對他説:“樊噲(呂后的'妹夫)和呂后串通一氣,只等皇上一死,就打算殺掉戚夫人和趙王如意。”

漢高祖大怒,立即把陳平和將軍周勃召進宮來,對他們説:“你們趕快到軍營,立刻把樊噲的頭砍下來見我。”

那時候,樊噲正帶兵在燕國。陳平、周勃接受了命令,兩人私下商量説:“樊噲功勞大,又是皇后的妹夫,咱們可不能隨便殺他。這會兒皇上發火要殺他,以後萬一後悔起來,怎麼辦?”

兩人商量了一陣,把樊噲關在囚車裏,送到長安,後來果然被呂后釋放。

漢高祖病重了,他把大臣召集在他跟前,又吩咐手下人宰了一匹白馬,要大臣們歃血為盟。大夥兒當着高祖的面,歃了血,起誓説:“從今以後,不是姓劉的不得封王,不是功臣不得封侯。違背這個盟約的,大家共同討伐他。”

大臣們宣了誓,漢高祖才放下心。

漢高祖病越來越重了。他叫呂后進去,囑咐後事。

呂后問他:“陛下百年之後,要是蕭相國死了。誰可以接替他?”

漢高祖説:“可以讓曹參接替。”

呂后又問:“曹參以後呢?”

漢高祖説:“王陵可以接替。不過王陵有點戇直,可以叫陳平幫助他。陳平有足夠的智謀,但是不能獨當一面。周勃為人厚道,辦事慎重,只是不大懂得文墨。但是將來安定劉家下的,還是靠周勃。”

呂后再問下去,漢高祖搖搖頭説:“以後的事,就不是你能夠知道的了。”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死去。呂后把消息封鎖起來,祕密把她的一個心腹大臣審食其(食其音yìAlī)找去,對他説:“大將們和先帝都是一起起兵的。他們在先帝手下已經不大甘心。如今先帝去世,更靠不住,不如把他們都殺了。”

審食其覺得這事不好辦,就約呂后的哥哥呂釋之做幫手。呂釋之的兒子呂祿把這個祕密消息泄露給他的好朋友酈寄,酈寄又偷偷地告訴他父親酈商。

酈商得知這消息,趕忙去找審食其,對他説:“聽説皇上去世已經四。皇后不發喪,反倒打算殺害大臣。這樣做,一定激起大臣和將軍們的反抗,下大亂不用説,只怕您的性命也保不住。”

審食其嚇住了,忙去找呂后。呂后也覺得殺大臣這件事沒有把握,就下了發喪的命令。

大臣們安葬了漢高祖,太子劉盈即位,就是漢惠帝。呂后就成了太后。

漢惠帝的確是個老實無能的人,一切聽他母親呂太后作主。呂太后大權在手,愛怎麼做就怎麼做。

她最痛恨的是戚夫人和趙王如意。她先把戚夫人罰做奴隸。又派人把趙王如意從封地召回長安。

漢惠帝知道太后要害死弟弟如意,親自把如意接到宮裏,連吃飯睡覺都和他在一起,使呂太后沒法下手。

有一清晨。漢惠帝起牀出外練習射箭。他想叫如意一起去,如意年輕貪睡,漢惠帝見他睡得很香,不忍叫醒他,自己出去了。等惠帝回宮,如意已經死在牀上。惠帝知道弟弟是被毒死的,只好抱着屍首大哭一場。

呂太后殺瞭如意,還殘酷地把戚夫人的手腳統統砍去。挖出她的兩眼,逼她吃了啞藥,把她扔在豬圈裏。

漢惠帝瞧見戚夫人被太后折磨得這個樣子,不禁放聲大哭,還嚇得生了一場大病。他派人對太后説:“這種事不是人幹得出來的。我是太后的兒子,沒有能力治理下。”

打那以後,漢惠帝就不願再過問朝廷的政事。

春秋時期的歷史故事4

司馬昭之心

魏少帝曹芳恨透了司馬家族,結果被廢黜,司馬師立曹丕的孫子曹髦(mao)為帝。但是,曹髦空有帝王的虛名,手中卻沒有實權,只是個傀儡(kuilei),蟬聯命一個朝廷官員都做不了主。朝中的全部權威都集中在司馬師和他弟弟司馬昭手中。

司馬昭是司馬懿的第二個兒子,哥哥司馬師死後,他接替做了上將軍。司馬昭同父親、哥哥一樣,工於心計,計謀過人。司馬昭方才坐上上將軍的寶座,鎮東上將軍諸葛誕謀反,司馬昭率兵伐罪,大勝而歸。司馬昭為人奸滑,他以為魏國完全是依靠司馬家族才得以有了今,因此他進進出出都有三千名手執兵器的保護一呼百諾,所有的事情也不稟報朝廷,而直接由他決斷。

曹髦做了幾年有名無實的帝王,他對司馬昭大權在握,自己不能親理朝政,越來越不滿,更擔憂自己有朝一日會像曹芳一樣,被司馬昭廢掉。他想了好幾,終於作出了決定。

這,曹髦把通常裏還比較聽他話的王經、王沈和王業三位大臣召入宮內,從懷中取失事先寫好的伐罪司馬昭的詔書,説道:“三位愛卿,司馬昭大權在握,野心勃勃,他稱帝之心連過路人都知道。我決不能坐以待斃,等着他來廢掉我。今,我決定和你們一起去伐罪他!”這就是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歷史故事的來源。

聽了這話,三位大臣呆若木雞,半晌才回過神來。

王經跪下身,一邊叩首一邊勸阻道:“陛下,這可千萬使不得啊!從前魯昭公不能容忍季氏專權,結果是失敗亡國,被全國人譏笑!此刻司馬昭專權並非一兩的事,朝廷中他的.爪牙也不是一個兩個,而宮中肯聽命於您的,實在是太少了!您赤手空拳,拿什麼去伐罪?假如不成功的話,恐怕禍殃更大。還請陛下慎重思量,從長計議!”

曹髦衝動起來,咬着牙説:“我實在是忍無可忍了。我已下了決心,做好了死的準備,另有什麼恐怖的?況且我們不一定會死!”

説完,他徑自入後宮,向太后稟報去了。

王沈和王業明顯地知道曹髦基本不是司馬昭的敵手,肯定必死無疑。他們生怕司馬昭今後會治他們的罪,立即溜出大殿,直奔司馬昭府中告發去了。

曹髦手持利劍,帶了一百多名童僕剛出宮門,迎面趕上了司馬昭的心腹賈充奉令帶了一隊人馬趕來。雙方動起手來,曹髦持劍大喝一聲:“我乃當朝子,你們衝入宮中,莫非想殺君謀反不成?”

春秋時期的歷史故事5

管仲輔佐齊桓公治理齊國,發展經濟,壯大軍事,使齊桓公於春秋時代首先稱霸,九匡諸侯,尊王攘夷,成為當時天下第一強諸侯。當然,在發展民生,提高國家戰略儲備方面,管仲也是頗有建樹的,諸如調節米價。

當時的齊國,糧食資源的分佈並不均衡,大量的糧食囤積在大夫家裏,甚至關在糧倉裏都腐爛掉了,而與此同時,民間一些貧困家庭卻得不到接濟。齊桓公很是擔憂,對管仲説:“大夫多並其財而不出,腐朽五穀而不散。”問管仲該咋辦?管仲説:那請從城陽大夫入手,在他身上先立一個典範。齊桓公不解,問:“為什麼先從他入手?”管仲説:城陽大夫此人,穿金戴銀,夜夜笙歌,財產多得沒法計算,甚至連飼養的`鴨鵝吃的都是上等的米穀,“而同姓兄弟寒不得衣,飢不得食”。看來此人吝嗇得厲害,連兄弟都不照顧,我們在召見的時候要狠狠批評他,剝奪他的官職,不准他出門交遊,這樣就可以震懾其他的大夫,“滅其位,杜其門而不出”。

齊桓公依計而行,果然其他大夫看到城陽大夫的遭遇,就紛紛將積存的糧食散發給自己的遠近兄弟親戚,並且還積極救濟那些貧苦的齊國人,“功臣之家皆爭發其積藏,以予其遠近兄弟……國無饑民”。城陽大夫的事情,從反面起到警誡作用,也起到示範作用。

有一年,齊國米價下跌,齊桓公擔憂貴族們藉機囤積糧食,而老百姓到歉收的時候又會飽受米價上漲之苦,問管仲有什麼主意?管仲認為要鼓勵民間自己修穀倉儲藏糧食,還是老辦法——從典型入手。

管仲説,今天我經過國都的市場時,看見剛剛修好的兩座穀倉,我都記下來了,我們可以用玉璧聘請百姓當官員,以鼓勵他們自己積儲糧食,“君請式璧而聘之”,其實也就是一個鼓勵。齊桓公又依計而行,果然,齊國人聽説有這樣的好事,就紛紛自主建築糧倉,將餘糧儲存起來,民間的糧儲隨之增多了。

普通百姓,不以糧食為盈利工具,因此在沒有商品意識的時候,也就缺乏危機意識,很容易受糧食生產形勢的牽制,管仲以行政手段鼓勵他們存糧,讓他們覺得存糧有利可圖,進而自覺地儲糧,在無形當中加強了齊國的糧儲,穩定了米價。

春秋時期的歷史故事6

琵琶

在中國古代文獻詩詞中,可以找到大量和琵琶有關的故事,千古傳誦的便有白居易的《琵琶行》,還有“昭君出塞和番”的故事,而更多的是秦樓楚館的歌伎傳説。不過,在《古今注》、《舊唐書》、《北史》等歷史典籍中,則多有描寫在位帝王、公主對琵琶的鐘愛,發生在宮廷中的琵琶故事也就不少,且列其中兩則於下。

話説大詩人王維仍未應舉前獲岐王賞識,特意帶他入宮出席唐皇公主奏樂之宴,並教王維在公主面前以琵琶演奏預先寫好的新曲,果然讓舉座賓客動容。公主雖喜愛琵琶與音律,卻不知所奏何曲,王維隨口稟告為《鬱輪袍》,岐王在旁亦加美言,並表示王維將要應舉。公主應向主考官張九皋推薦,多少都應該給個解元,公主笑而頷首。其後王維應舉,果然中了個解元。

另一故事發生在唐文宗時。小官樑厚本,於宮外護城河垂釣擱下飄來一個大箱子,赫然發現箱內有位氣息奄奄的`豔裝女娘,動了憐憫之心,抱回家中將女娘救活過來。原來女娘是宮中奏琵琶的女樂師,不知何事觸怒龍顏被賜絞死,宮中侍女憐之將其“屍”置於箱子中,隨護城河飄出宮外,終命不該絕被救“重生”。樑厚本未有家室,琵琶樂女感恩圖報下嫁,並告知樑厚本她於宮中彈奏的正是兩個琵琶名器大忽雷和小忽雷,她奉命將大忽雷送到南市趙樂匠家修理,仍未送回宮中,便逢宮中亂事。琵琶樂女“死”後便無人得知此事,樑厚本也就拿了些錢財給趙樂匠將大忽雷贖回,兩口子便不時於更深人靜時把玩。及後梁厚本生辰,兩人半醉興起,女樂師拿出大忽雷錚錚綜綜奏了幾首曲子來助慶。大忽雷果是名器,聲音傳得又高又遠,路過一位宦官聞聲而至,目睹被賜死之女樂師與樑官兒親親熱熱,手中所奏豈非正是名器大忽雷?也就急急回宮稟告皇帝文宗。其時文宗對賜死女樂師已感悔意,即宣召兩人入官,問明始末,驚為意,赦去兩人罪過,並加賞賜,好好生活下去。

兩個琵琶故事,有名有姓,反之王昭君何以提着“胡樂”去“和番”?“和番”所奏是何琵琶曲?則鮮有人深究了。

春秋時期的歷史故事7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季,曹操帶領隊伍去伐罪張繡,氣候熱得出奇,烈日似火,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隊伍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憂貽誤戰機,心裏非常着急。但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速速度呢?他立即叫來嚮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嚮導搖搖頭説:“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另有很遠的旅程。”曹操想了一下説,“不行,時間來不及。”

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嚮導説:“你什麼也別説,我來想措施。”他知道現在縱然下下令要求隊伍加速速度也無濟於事。腦子一轉,措施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部隊前面,用馬鞭指着前方説:“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邊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好像已經吃到嘴裏,精神大振,步調禁不住加速了很多。故事出自《世説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夢想慰藉自己或他人。

標籤: 春秋時期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2nlv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