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精華)中國歷史人物故事18篇

(精華)中國歷史人物故事18篇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1

吳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長伯。明遼東人,祖籍江蘇高郵。武舉出身,錦州總兵吳襄子,以戰功及父蔭授都指揮,崇禎四年(1631)八月,皇太極發動「大淩河之役」,吳襄在赴援時逃亡,導致全軍覆滅,祖大壽降清,孫承宗罷去,吳襄下獄,乃擢吳三桂為遼東總兵官,鎮守山海關。史載吳三桂部“膽勇倍奮,士氣益鼓”,是明末最後一支有戰力的鐵騎部隊。

(精華)中國歷史人物故事18篇

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崇禎帝飛檄加封他為平西伯,令其放棄寧遠(今遼寧興城)入衞京師,起用吳襄提督京營。吳三桂奉旨入援京師,十六日抵山海關,一路上“遷延不急行,簡閲步騎”,二十日抵達河北豐潤時,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已進入北京,崇禎自縊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吳三桂撤兵退保山海關。

李自成後曾多次招他歸降,吳三桂再三猶豫,因其妾陳圓圓被李自成部將掠去,遂上書清睿親王多爾袞,請清兵入關討李。李自成害怕清兵入關,決定滅吳保關,4月13日,發兵二十餘萬由李自成親率大軍,奔赴山海關攻討吳三桂。22日山海關之戰,吳軍初敗,吳三桂求救於多爾袞,引清兵入關,吳三桂與清軍在一片石戰役中聯合大敗李自成,(傳説因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擄劫,吳梅村有詩證:慟哭三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受清封平西王。不久,他又為清軍先鋒,追擊李自成,鎮壓陝西、四川等地的反清農民軍。

清順治十四年(1657)受平西大將軍,會同清軍多尼等進攻南明雲貴等地區。十六年,清廷命他鎮守雲南,並引兵入緬,迫緬王交出南明永曆帝。康熙元年(1662),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於昆明,被清廷晉封為親王,兼轄貴州省,形成割據勢力。與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子尚之信相呼應,成為擁兵自重的三藩。順治十七年,朝廷以賦税不足,令吳三桂裁減兵員。吳三桂將綠營及投誠兵從六萬人減至二萬四千人,汰弱存強,留下的全是精鋭之師。清廷於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

吳三桂聞訊後叛清。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發佈檄文,聯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廣西將軍孫延齡、陝西提督王輔臣等以反清復明為號召起兵反清,揮軍入桂、川、湘、閩、粵諸省,戰亂波及贛、陝、甘等省,史稱三藩之亂。清政府調重兵全力鎮壓叛亂,逐漸扭轉了戰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湖南衡州稱帝,國號大周,建元昭武。同年秋在長沙病死。其孫吳世璠繼位,退據云南。康熙二十年(1681年)昆明被圍,吳世璠自殺,餘眾出降。

吳三桂和陳圓圓的一些故事

陳圓圓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豔,能歌善舞,色藝冠時。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給帝尋求絕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憂慮之心,遂遺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覓豔。田畹尋得陳圓圓後,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佔為己有。李自成打進北京後,吳三桂的父親投降了起義軍,陳圓圓被李之部下所掠。當吳三桂答應投降李自成時,聞圓圓已被李之部將所佔,衝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為?”遂投降了清軍與農民軍開戰。這就是吳梅村在《圓圓曲》中所曰:“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順治中,吳氏進爵雲南王,欲將圓圓立為正妃,圓圓託故辭退,吳三桂別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對吳的愛姬多加陷害冤殺,圓圓遂獨居別院。圓圓失寵後對吳漸漸離心,吳曾陰謀殺她,圓圓得悉後,遂乞削髮為尼,從此在五華山華國寺長齋繡佛。後來吳三桂在雲南宣佈獨立,康熙帝出兵雲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吳三桂死後,陳圓圓亦自沉於寺外蓮花池,死後葬於池側。直至清末,寺中還藏有陳圓圓小影二幀,池畔留有石刻詩。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2

呂僧珍在位期間,公平對待屬下,不徇私情。堂兄的兒子呂宏起先以販葱為業,在呂僧珍就任以後,就放棄販葱業想求他在州里安排個官噹噹,呂僧珍説:“我蒙受國家大恩,沒有什麼可以報效的。你們本來有適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職業,怎麼可以胡亂要求得到不該得的職份!還是應當趕快回到葱店去吧。”呂僧珍老家在市北,前面建有督郵的官署,鄉人都勸他遷移官署來擴建住宅。呂僧珍惱怒地説:“督郵這官署,從建造以來就一直在這裏,怎麼可以遷走它來擴建我的私宅呢?”他姐姐嫁給於氏,住在市西,小屋面臨馬路,又混雜在各種店鋪中間,呂僧珍經常引帶着儀仗隊到她家,並不覺得辱沒了身份。

原文:

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親戚。從父兄子先以販葱為業,僧珍既至,乃棄業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國重恩,無以報效,汝等自有常分,豈可妄求叨越,但當速反葱肆耳。”僧珍舊宅在市北,前有督郵廨,鄉人鹹勸徒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郵官廨也,置立以來,便在此地,豈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適於氏,住在市西,小屋臨路,與列肆雜處,僧珍常導從鹵簿到其宅,不以為恥。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3

齊地人劉庭式還沒中舉時,心想迎娶自己的同鄉的女兒,兩家已草成婚約然而還沒給女方送禮。到劉庭式中舉,自己的.未婚女友因患病,兩眼都瞎了。女家是農耕之家,很窮,不敢再提起婚事。有人規勸他迎娶那家小女,劉庭式笑着説:“我的心已經許配給她了。雖然她兩眼瞎了,怎能違揹我當初的本心呢。“最後迎娶了盲女,並和她共同生活到老。

原文:齊人劉庭式未及第時,議娶其鄉人之女,既成約而未納幣也。庭式及第,其女以疾,兩目皆盲。女家躬耕,貧甚,不敢復言。或勸納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許之矣。雖盲,豈負吾初心哉。”卒取盲女,與之偕老。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4

人的才能和德行,從古代到現在就很少(有人)全部具備,如果任用長處然後補充缺點,那麼天下沒有不能被錄用的人,只看見短處就捨棄長處,那麼天下就沒有可以錄用的人了,再加上感情有愛恨之分,志趣有所不同,如果聖明的像伊尹、周公,賢德像墨翟、楊朱,求他們好壞,誰能避免被譏笑?從前子貢問孔子:“一個鄉村的人都喜歡,那該怎麼辦?”孔子説:“不能肯定。”“一個鄉村的人都討厭,那該怎麼辦?”“不能肯定。不能因為鄉村的.人喜歡就認為好,不喜歡就討厭他.”那是因為好人和壞人行事必定不同,就好像小人討厭君子也像好人討厭壞人,要認真調查清楚實情,聽君子的話那麼小人之道就會廢止,聽小人的話那麼君子之道就會消失。

原文: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長,必有所短。若錄長補短,則天下無不用之人;責短舍長,則天下無不棄之士。加以情有愛憎,趣有異同,假使聖如伊、周,賢如墨、楊,求諸物議,孰免譏嫌?昔子貢問於孔子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蓋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惡君子亦如君子之惡小人。將察其情,在審基聽,聽君子則小人道廢,聽小人則君子道消。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5

劉宗敏是誰?李自成手下最信任的大將之一,為李自成南征北戰打江山,李自成屢次失利,又是他在一旁鼓勵和收拾殘局。甚至後來為了能夠激發農民軍士氣,當場將自己的兩個妻子斬殺。

其實説起劉宗敏,相比於他在戰場上的表現,人們往往更關注於他睡了吳三桂寵妾陳圓圓,並最終導致吳三桂徹底降清一事。 當然也有可能有些朋友並不認識劉宗敏,只以為是李自成強佔了陳圓圓,最後逼得吳三桂大開山海關的。不管知道還是不知道,本文只為大家介紹歷史上真實的劉宗敏,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劉宗敏出身不高,祖宗三代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貧苦農民。明朝末年,官場黑暗,土地兼併嚴重,地主豪強剝削農民,政府還屢次強佔租税,許多人因為活不下去而被逼死。劉宗敏的父親便是因為官府強逼,而他又交不起租税,所以最後上吊自盡了。劉父一死,就只剩下劉宗敏與母親相依為命。劉母一介無知婦人,又拖了一個小孩子,無以為生,最後就只能帶着劉宗敏乞討為生。那個年代,吃不起飯的人比比皆是,有同情心的卻少之又少。劉母帶着劉宗敏乞討,肚子填不飽,衣服也穿不暖。母親是偉大的,每每乞討到了食物,第一個先給劉宗敏。冷的時候也是,將自己的衣服拿給劉宗敏。所以最後劉母在飢寒交迫中死去,從此之後劉宗敏就曾了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兒。劉宗敏後來被舅舅接走,但也只是有了一片能遮風擋雨的地方,日子仍然不好過。

十四歲的時候,劉宗敏來到山東,跟隨一個鐵匠開始學習打鐵。那個時候的師徒關係和現在可不一樣,尤其以學藝的學徒日子最難過。劉宗敏就這樣熬啊熬啊,最後學徒出師,有了一門手藝,日子也就好過多了。李自成隊伍行軍在此的時候,劉宗敏毅然參軍。其實依照他的手藝,就算世道艱難,還是能吃的飽飯的。他之所以拋棄平淡的生活,選擇將自己的性命放在血與硝煙的戰場上,只是因為對官府的仇恨。就是靠着這股恨意,劉宗敏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李自成的心腹大將。在大順軍許多都選擇投降官府之之時,他堅持到底。在李自成被打的'只剩幾十個人的時候,幫助他捲土重來。

作為一名起義將領,他立場堅定,是首領可以信賴的大將。但同時他也有着許多泥腿子出身的人一樣的缺點,那就是貪財好色。劉宗敏攻破北京之後,聽説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在府上。陳圓圓是秦淮名妓,美貌冠絕天下。劉宗敏早知其大名,於是上門擄走了陳圓圓,並佔為己有。吳三桂本來是準備投降李自成的,聽了這個消息,立馬掉頭打開山海關,迎清軍入關,並與清軍一道滅了李自成。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圓圓曲》寫道“痛哭三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而劉宗敏呢?兵敗被殺,據説還是受的凌遲之刑。貪圖一時享樂,最後誤了大事,劉宗敏可對不起李自成。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6

曾任沛縣主吏掾、泗水郡卒吏等職,持法不枉害人。秦末隨劉邦起兵反秦,劉邦進入咸陽,蕭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户籍、地理圖冊等收集起來,使劉邦知曉天下山川險要、人口、財力、物力的分佈情況。項羽稱王后,蕭何勸説劉邦接受分封,立足漢中,養百姓,納賢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賦税,積蓄力量,然後與項羽爭天下。為此深得劉邦信任,被任為丞相。他極力向劉邦舉薦韓信,認為劉邦要取得天下非用韓信不可。後來韓信在楚漢戰爭中的`才幹證明蕭何慧眼識人。楚漢戰爭中,蕭何留守關中,安定百姓,徵收賦税,供給軍糧,支援了前方的戰鬥,為劉邦最後戰勝項羽提供了物質保證。西漢建立後,劉邦認為蕭何功勞第一,封他為侯。後被拜為相國。劉邦去世後,繼續輔佐惠帝。蕭何病危時,舉薦曹參接替自己,保證了漢初政策的連續性。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7

齊國有個鮑叔牙,他和管仲是朋友,管仲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甚至活命,都完全依賴於這個人。但是,在兩人都不發跡的時候,曾經結合着一起做生意,等到賺了錢分利潤,管仲總是會多要一些。有人説管仲這個人貪財,鮑叔牙還替他辯白,説管仲家裏貧窮才這樣做的。其實,這種事情作為鮑叔牙來説,可以給予他充分的理解而不加計較,但作為管仲來説卻的的確確是一種貪佔。古人有“安貧守道”的説法,要求人們在對待財利時,“君子愛財,取之以道”,公開的貪佔他人之利,任你説的天花亂墜,都不會符合取財古“道”,更不會成為人生美德。

管仲還不是一個好士兵,他曾經多次打仗多次逃跑,於是人們都笑話他膽小怯懦。鮑叔牙就出來給他打圓場,説管仲家裏有老母需要贍養,他不是膽小,而是不得不這樣做。這件事情説起來有點兒複雜,古今都講究一個孝順,尤其是母親老年更需要贍養,這原本沒有錯。但是,管仲用這樣一種方式來體現卻很難讓人讚賞。打仗不是比武,講究的是團隊一體,你跑了,一個整體就有了缺損,更多的危險留給了他人,人家家裏就沒有老母親嗎?戰爭的失敗,遭殃的是老百姓,受損失的是國家,這種國與家、忠與孝的關係,古今人們論述很多,在此無需多説。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這種孝道不值得人們效法和敬仰。

齊襄公荒淫無道,言不守信,被公孫無知殺死。有人怨恨無知,以弒君自立的罪名將他殺了,要求大臣們從公子中另選新君。因為齊襄公無道,他的兩個弟弟害怕受到牽連,分別逃亡他國。公子糾逃亡到他的母親之國魯國,輔佐他的是召忽和管仲管夷吾;公子小白逃亡到莒國,輔佐他的是鮑叔牙。過了不長時間,齊國果然發生內亂,公孫無知殺死齊襄公,不久又被人殺死。

齊國一時無君。齊國高、國兩上卿搶先暗中從莒國召回小白,準備立為國君。魯國聽説自立為君的公孫無知已死,也派兵護送公子糾返回齊國。聽説小白已經上路,莒國離齊國又近,管仲就帶兵前去阻止公子小白。路上相遇,管仲彎弓搭箭射向小白,小白應聲倒下。管仲以為小白已死,派人報告了魯國和公子糾,這樣一來,護送公子糾的部隊就放滿了速度,六天才到達齊國。而公子小白,僅僅是被射中了衣帶勾,裝死迷惑了管仲,然後很快進入齊國,在高、國兩大家族的擁護下登上君位,這就是齊桓公。即位後,齊國馬上派出部隊抵禦魯軍,並將其打敗,逼迫魯國殺死了公子糾。按照當時上層社會的觀念,“主辱臣死”,公子糾被殺,輔佐他的人更沒有臉面活在世上,因此,召忽自殺身亡。齊桓公聲稱管仲對他有射殺之仇,要求魯國將活着的管仲交還齊國,然後把他剁為肉醬以便泄恨。魯國人只好將管仲囚禁,用囚車將他押送給齊國。這時候,管仲的智慧充分得到了體現,他沒有因為自己輔佐的是小白的政敵公子糾、自己和小白還有“一箭之仇”,認為回國後必死無疑。相反,他知道,因為有鮑叔牙在,回國後他必定能受到重用。囚車走得很慢,管仲害怕魯國人醒悟後反悔,就教給車伕一首歌,車伕邊趕車邊唱歌,忘記了疲勞,車趕得很快,等到魯國人追來,管仲已經進入了齊國。因為鮑叔牙的關係,齊桓公赦免了管仲的射勾之罪。經過一番交談,齊桓公知道了他的才能,馬上拜他為相,為了表示尊重,還下令國人稱其為仲父。此後四十多年,齊桓公一直對管仲信任有加。

需要説明,從召忽自殺到齊國要人,這中間有一個過程,管仲沒有選擇自殺,這在當時的人來説不是一種忠義行為。所以,管仲自己也説:“公子糾失敗,召忽為他殉難,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鮑叔牙不認為我沒有廉恥,知道我不因為小的過失而感到羞愧,卻以功名不顯揚於天下而感到恥辱。”正是因為管仲的種種行為不那麼榮光,所以他才發出了“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的感歎!

管仲還是一個非常保守的人。本來,他剛當相國那會兒對齊國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齊桓公正是得益於這些改革帶來的成果而稱霸天下。他還舉薦了王子成父、隰朋、甯戚等人一道治理國家。但是,四十年後,管仲臨死的時候,齊桓公讓他推薦接替他擔任相國的人,管仲竟然沒人可薦,只好用一句“知臣莫如君”來搪塞。這充分説明,管仲已經從一個改革者變成了一個保守派。

當了四十多年的相國,管仲富貴的可以和國君相比擬,他擁有設置華麗的三歸台和國君的宴飲設備。這些設施和設備,絕對不是放在那兒好看的,可見管仲日常的生活是多麼的.奢侈。改革後的齊國是天下最富裕的國家,稱霸後的齊國是天下最強大的國家,説他的富貴可以和國君相比,只能是説和齊國的國君相比,除此之外,恐怕他國國君是無人能比。管仲生活的那個時代,雖然已經“禮崩樂壞”,但還多少講究一點兒禮制,管仲自己不是也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嗎?由此可知,他的生活豪華是超豪華,他的奢侈是超奢侈。

既然管仲一生有不光彩的另外一面,為什麼當時的人沒有人痛恨他,後事的人還要效法他呢?這是因為,管仲的改革是富民強國,在民眾富裕的基礎上實現國家的強大,這樣的政策是會得到民眾擁護的。再有,管仲雖然富貴堪比國君,但是他卻從來不在齊桓公面前失禮,自始至終都心甘情願地居於輔佐地位,這也是當世後代不被人們詬病的原因之一。當然,更重要的在於,他一生所做的貢獻掩蓋了他的這個另一半負面人生,正所謂是“一俊遮百醜”。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8

歷史上有蘇妲己嗎?妲己,為中國商朝最後一位君主商紂王的寵妃。傳説姓蘇,不過有關蘇的來源有不同説法:一種説法認為其父親乃是諸侯蘇護;另外一種説法是,妲己來自一個叫蘇的部落。

【史籍記述】

根據《史記》的記載,妲己是有蘇氏諸侯之女,乃一個美若天仙、能歌善舞、國色天香的美人,在商紂王徵伐蘇部落時被好酒貪色的紂王擄入宮中,尊為貴妃,極盡荒淫之能事,酒池肉林等乃是紂王為博她歡顏而創,併為了討好她發明炮烙之刑。後被周武王所殺。

【傳説】

1、妲己,冀州侯蘇護的女兒,而蘇護蘇家正是出自河南省焦作市温縣蘇莊。商紂王子辛的愛妃,有美色,又能歌善舞。《史記殷本紀》記載,殷紂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他“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在後代,人們常將亡國之君的過失與女色聯繫起來,因此,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就成了詛咒的對象。

2、商紂王征服有蘇氏(今河南省武陟東)。有蘇氏獻出美女妲己。紂王迷於妲己的美色,對她言聽計從。妲己喜歡歌舞,紂王令樂師師涓創作靡靡的音樂,下流的健蹈,在宮中朝夕歡歌。妲己伴着“靡靡之音”起舞,妖豔迷人。於是紂王荒理朝政,日夜宴遊。紂王還在衞州(今河南省淇縣)設“酒池”,懸肉於樹為“肉林”,每宴飲者多至三千人,令男女裸體追逐其間,不堪入目。九侯(封地在今河北省臨漳)有一位女兒長得十分美麗,應召入宮,因看不慣妲己的'放蕩被殺,九侯也遭“醢刑”,剁成肉醬分給諸侯。妲己喜觀“炮烙之刑”,將銅柱塗油,燃以火炭,令犯人行其上,跌落火紅的炭中,腳板被燒傷,不時發出慘叫聲。妲己聽到犯人的慘叫,就像聽到刺激感官的音樂一樣發笑。紂王為了博得妲己一笑,濫用重刑。

紂王的無道,激起人民的反抗。周武王乘機發動諸侯伐紂,在牧野之戰,一舉滅商,紂王逃到鹿台自焚,妲己也自縊而死。在《封神榜》中妲已被寫成了是受了女媧娘娘派遣迷惑商紂王,使商紂王江山斷送的狐狸精,相當於西施這種女間諜,可惜最後寸功未表,反被割掉了一顆如花似玉的大好頭顱。妲己這個女人是隨着《封神榜》的流傳而為人所熟知的。《封神榜》上説她豔如桃花,妖媚動人,美麗多姿,是千年狐狸精幻化成人,蠱惑紂王縱情女色,荒淫誤國,不務正事,使商朝滅亡。當週人滅商後,在殺妲己時,連劊子手都被其美色迷住,不忍下手,願替其死。

《封神榜》畢竟屬於神話小説。還有許多稗宮野史,傳説妲己是一個蛇蠍美人,千古淫惡的罪魁禍首,比如:紂王為了討好妲己,派人蒐集天下奇珍異寶,珍禽奇獸,放在鹿台和鹿圓之中,每每飲酒作樂,通宵達旦,荒廢國事。有一年嚴冬,妲己看見有人赤腳走在冰上,認為其生理構造特殊,和常人的不同,叫紂王命人將他雙腳砍下來,研究那兩隻腳不怕寒凍的原因。有一回,妲己看見一個大腹便便的孕婦,為了好奇,不惜叫紂王命人剖開孕婦肚皮,看看腹內究竟,白白送了母子的性命。妲己慫恿紂王殺死一個叫比干的忠臣,還殘忍地剖腹挖心,以印證傳説中的“聖人之心有七竅”的説法。種種傳説,已家喻户曉。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9

漢武帝下詔書説:“大概有異乎尋常的事業,一定要依靠不同一般的人才能完成。因此,有的千里馬飛速奔馳而卻能日行千里,有些有本事的人揹着世俗譏議的包袱,卻能建立功名。難於駕馭的'馬,放縱不羈的人才,只不過在於人們如何駕馭、如何使用他們罷了。命令州郡長官考察並向上推薦當地官民中具有超等傑出的才能、可以作為將相以及能出使極遠國家的人。”

原文:詔曰:“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dì)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駕之馬,跅(tuò)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10

范蠡第三次遷徙至陶丘,在這個居於“天下之中”的宋國最佳經商之地,操計然之術(根據時節、氣候、民情、風俗等,人棄我取、人取我予,順其自然、待機而動)以治產,沒出幾年,經商積資又成鉅富。

⑴注意選擇經商環境,把握有利時機,運用市場規律,做事有準備,不盲目。據時而動,得失均衡。范蠡關於把握時機的全面論述很有現代價值。他的待乏原則實際上是要求經營者站在時機的面前,超時以待,就像以網張魚須迎之方能獲獵。

⑵“知鬥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知道要打仗,所以要從各方面做好準備,知道貨物何時需用,才懂得貨物的價值。只有把時和用這兩者的關係搞清楚了,那麼各種貨物的供需情況和行情才能看得清楚。

⑶抓住現時得時無怠,因為時不再來,天予不取,反為之災。其三是從時而追。處於這種境況要講究一個快字,指出從時者,猶救火,追亡人。

⑷銷售理論,貴出賤取。貴出如糞土,當商品價格漲到最高點時,要果斷出手。貴上極則反賤。賤取如珠玉,當商品價格跌落到最低點,要像珠玉一樣買進,賤下極則反貴。

⑸三八價格,農末俱利。范蠡以為“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闢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商人的利益受到損害,就不會經營糧食商品;農民的`利益受到損害,就不會去發展農業生產。商人與農民同時受害,就會影響國家的財政收入。最好的辦法就是由政府把糧食價格控制在八十和三十之間,這樣農民和商人就可以同時獲利。

⑹積着理論。“積着之理,務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要合理地貯存商品,加速資金週轉,保證貨物質量。

⑺薄利多銷。范蠡主張逐十一之利,薄利多銷,不求暴利,這種非常人性化的主張,符合中國傳統思想中經商求誠信、求義的原則。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11

中國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演繹着一幕幕動人的傳奇故事。讓我敬佩的,不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莽漢荊軻,也不是“草船借箭”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更不是“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脱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替父從軍的花木蘭,最讓我敬佩的是前無古人,有着非凡的政治手段,集智慧與美貌於一身的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

我敬佩她有着非凡的政治遠見。武則天對於歷代的興亡盛衰及政治得失有着獨到的見解。“貞觀之治”對她也頗有影響,所以她在執政期間制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措施,使唐代社會經濟繼續向前發展。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農業的發展程度代表了這個國家的富強程度,於是,武則天讓當時著名的農學家們編寫農書《兆人本業記》,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經驗,對當時農業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不僅如此,她還以農業是否發展作為考核官吏的重要標準,推行輕徭薄税的政策。這一系列的政策,使得唐代經濟發展迅速,在她統治時期,路不拾遺,夜不閉户,百姓安居樂業。

最令我欽佩的還是她的智慧。在乾陵前有一塊無字碑,是按照武則天的遺言立的。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難免會像歷代封建帝王一樣,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點和錯誤,尤其是晚年,武則天在生活上日益奢侈腐化,荒淫無度,又大修宮殿,使得朝廷政治也逐漸腐敗,在鎮壓反對勢力過程中,信用一些貪贓枉法的官吏,濫殺了一些無辜的臣民。但功大於過,她統治期間政治清明,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這應該算是她的一大政績。可惜地是,當時有很多人認為是她搶了大唐江山,是叛臣逆賊,對於她的功勞視而不見。因而,武則天立一無字碑,要把自己的功過讓後人去評述去記載。這就是大智慧,歷史本無言,自在人心。

武則天的智慧和謀略讓我敬佩,一個在封建古代的弱女子竟然能登上皇帝的位置,施行一系列的政策,使得社會穩定,經濟發展迅速,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是非常不容易的,可見武則天的膽識,智慧和謀略是無人能比的。她就是我最敬佩的歷史人物。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12

唐太宗讓封德彝舉薦有才能的人,他過了好久也沒有推薦一個人。太宗責問他,他回答説:“不是我不盡心去做,只是當今沒有傑出的人才啊!”太宗説:“用人跟用器物一樣,每一種東西都要選用它的長處。古來能使國家達到大治的'帝王,難道是向別的朝代去借人才來用的嗎?我們只是擔心自己不能識人,怎麼可以冤枉當今一世的人呢?”

原文:

上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於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於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13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之後被密葬。

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諡廟號,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諡號為聖武皇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將國號“大蒙古國”改為“大元”。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諡法天啟運,廟號太祖。從此之後,成吉思汗的諡號變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14

岳飛之死很多人都怪罪到大奸臣秦檜的身上,就算是到現在秦檜還跪在岳飛的面前謝罪,那麼岳飛真的是秦檜害死的嗎?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持懷疑態度,以岳飛當時的實力僅僅靠秦檜一個人的力量肯定是做不到的,岳飛只不過是殺害岳飛的執行者或者馬前卒而已,而真正殺岳飛的幕後黑手則另有其人。那麼到底誰才是殺害岳飛的幕後黑手呢?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當時的'封建最高統治者——宋高宗。

其實岳飛之死和他的政治主張是有很大關係的,岳飛這個人雖然能打仗但是卻不怎麼會做官,岳飛在政治上一直力主“光復中原,迎回二聖”。這樣的口號在旁人聽來或許大快人心,但是在宋高宗聽來卻如鯁在喉。試想一下如果岳飛直搗黃龍打敗了金朝救回了宋高宗的父親宋徽宗和宋高宗的哥哥宋欽宗自己將如何自處,是把皇位讓給他們,還是把這兩個前任皇帝給軟禁起來。從情理上看這兩個選項宋高宗都不喜歡,宋高宗最喜歡的就是他的父親和哥哥一輩子都不要回來了。

因此從這個角度看岳飛之死是因為岳飛的主張刺痛了宋高宗的難言之隱,在明面上宋高宗必須高喊《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的口號,但是背地裏卻想着只要能抵抗住金兵的進一步南侵就行了。

岳飛沒有弄明白宋高宗的意思,或者岳飛明知宋高宗的意思就是不順着宋高宗去做,因此岳飛對於宋高宗來説就必須死,至於理由隨便給個理由就是了,於是岳飛最終以‘莫須有’的理由殺害了。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15

一夜白頭

伍子胥攜楚太子建之子勝逃奔他國,被楚兵一路追殺。然而,昭關被右司馬遠越領兵把守,很難過關。扁鵲的弟子東皋公(扁鵲出生在公元前407年,這裏説是扁鵲的弟子,傳説的真假有待稽考)就住在山中,他從懸賞令上的圖中認出了伍子胥,決定幫助他。

東皋公把二人帶進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一連七日,卻不談過關之事。伍子胥實在熬不住,急切地對皋公説“我有大仇要報,度日如年,這幾天耽擱在此,就好像死去一樣,先生還有什麼辦法呢?”東皋公説“我已經為你們籌劃了可行的計策,只是要等一個人來才行。”伍子胥猶豫不決,翻來覆去,不覺捱到天亮。東皋公一見他,大驚道“你怎麼一夜之間,頭髮全白了?”伍子胥一照鏡子,果然全白了頭,不由暗暗叫苦。皋公反而大笑道“我的'計策成了!幾日前,我已派人請我的朋友皇甫訥來,他跟你長得像,我想讓他與你換位,以矇混過關。你今天頭髮白了,不用化粧,別人也認不出你來,就更容易過關了”。

當天,皇甫訥如期到達。皋公把皇甫訥扮成伍子胥模樣,四人一路前往昭關。守關吏遠遠看見皇甫訥,以為是伍子胥來了,傳令所有官兵全力緝拿之。伍子胥二人趁亂過了昭關,待官兵最後追拿到皇甫訥時,才發現抓錯了。

七星龍淵

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國兵馬一路追趕,這一天荒不擇路,逃到長江之濱,只見浩蕩江水,波濤萬頃。前阻大水,後有追兵,正在焦急萬分之時,伍子胥發現上游有一條小船急速駛來,船上漁翁連聲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後,小船迅速隱入蘆花蕩中,不見蹤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漁翁將伍子胥載到岸邊,為伍子胥取來酒食飽餐一頓,伍子胥千恩萬謝,問漁翁姓名,漁翁笑言自己浪跡波濤,姓名何用,只稱:“漁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謝辭行,走了幾步,心有顧慮又轉身折回,從腰間解下祖傳三世的寶劍:七星龍淵,欲將此價值千金的寶劍贈給漁丈人以致謝,並囑託漁丈人千萬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蹤,漁丈人接過七星龍淵寶劍,仰天長歎,伍子胥説道:搭救你只因為你是國家忠良,並不圖報,而今,你仍然疑我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劍示高潔。説完,橫劍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

千金報恩

伍子胥在逃離楚國途中,有一次他飢困交加,見一位浣紗姑娘竹筐裏有飯,於是上前求乞。姑娘頓生惻隱之心,慨然相贈。伍子胥飽餐之後,出於安全原因,要求對方為他的行為保密。姑娘覺得人格受辱,她隨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見狀,傷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書:“爾浣紗,我行乞;我腹飽,爾身溺。十年之後,千金報德!”後來伍子胥報了大仇之後,又想到要報恩,但苦於不知姑娘家地址,於是就把千金投入她當時跳水的地方。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來。

端午起源

由於伍子胥屍沈於錢塘江之事比屈原投江為早,有些文獻則認為,中國端午節的習俗與伍子胥有關,而非屈原,如划龍舟與食粽子。

也因為其忠心為國,卻慘遭賜死且沉屍水底,後人將他尊為海神“水仙王”之一。王充《論衡》也説:“子胥恚恨,驅水為濤,以溺殺人。今時會稽、丹徒大江、錢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廟。蓋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濤也。”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16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多才多藝,但其為人放蕩不羈,被人們稱為“天才狂士”。

馮夢龍有一個好友叫葉仲韶,也是當時的一個才子。一天,他們兩人一起逛街,在經過一個測字攤時,有很多人圍在那裏。馮夢龍靈機一動,便出了個字謎讓葉仲韶猜。謎面是:“上無半片之瓦,下無立錐之地,腰間掛個葫蘆,口吐陰陽怪氣。”葉仲韶沉思片刻,笑着對馮夢龍説:“學士大人不愧是制謎高手,那邊圍着許多人,我猜你的謎底應該就是那占卜的'‘卜’字。”“哈哈哈,不愧為吳江第一才子,果然才思敏捷。”馮夢龍説完,兩人都會心地笑了。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17

孫中山一生喜歡讀書。他在英國留學的時候,有一天,幾個中國留學生一起去看他,發現他的生活很艱苦,幾乎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離開前,這幾個留學生湊了40英鎊,送給孫中山補貼生活。三天以後,這幾個留學生又一起去看孫中山。來到孫中山的宿舍門口,他們敲了半天門,都沒有人答應。 “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們下次再來吧。”一個姑娘説。“等一下兒,我來敲。”一個不高不矮的`年輕人説。他用力敲了一會兒,孫中山才來開門。孫中山不好意思地説:“請原諒,我正在看書,沒聽見你們敲門。快請進!”

他們走進孫中山的宿舍,看見桌子上擺滿了新書。大家一算,買這些書大概需要30英鎊。他們覺得很奇怪,問孫中山:“你連吃飯的錢都不夠,還有錢買書?”“這是用你們送給我的錢買的,我還剩下10英鎊呢!”

“你應該多買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體搞壞了。”孫中山笑著説:“我覺得買書比買吃的還重要。”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18

申公豹和姜子牙是同時拜入崑崙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可是在《封神榜》中他們兩個是死對頭的樣子,那麼作為同門師兄弟的申公豹和姜子牙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申公豹和姜子牙是元始天尊的徒弟,二人都是闡教門下的小弟子,申公豹的前世是黑豹精,而姜子牙的前世是一隻飛熊精。申公豹被前世是飛熊精的姜子牙所殺害,他與之同歸於盡了,身上沾染了飛熊的氣息。元始天尊收徒弟的時候鴻鈞老祖告訴他説可封神之人身上有着飛熊的氣息。元始天尊不知道究竟這二人中究竟哪一個有着飛熊之象,在躊躇不知時元始天尊最終的'決定是將二人一起收為徒弟。在封神之事上,元始天尊見姜子牙身上正直之氣就將封神的大任交給了他,但是同為徒弟的申公豹心中有着不忿之氣,就從中阻撓。但是申公豹的這種陰謀最終沒有實現,他被南極仙翁抓住了之後交給元始天尊還是想了辦法脱了身。

申公豹脱了身之後選擇拜入金鰲島碧遊宮通天教主截教門下,這就是截教,截教和闡教是死對頭。闡教的弟子多半都是吸收天地之靈氣的天地寵兒,天生就有着仙風道骨,如文殊、觀音菩薩、太乙真人等。而截教就與之不同,他的教義就是教人逆勢修行、在天機中自強不息,收徒弟就看徒弟是否心性是穩定的。他的申公豹進入截教之後沒有為門內弟子做好榜樣,反而總是教唆門內弟子下山助紂為虐,申公豹作惡多端在最後他的肉身用來填了北海之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55g1m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