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關於孺子可教成語故事-歷史典故

關於孺子可教成語故事-歷史典故

導語:每個成語都有其典故及來源,下面就為大家講解下孺子可教的故事,歡迎瀏覽。

關於孺子可教成語故事-歷史典故

孺子可教的故事

張良是西漢初期著名的謀士。他年輕的時候,曾計劃刺殺秦始皇,刺殺計劃失敗以後,便隱居到下邳(在今江蘇睢寧西北)。有一次,張良在下邳的一座橋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走到張良前面,故意把鞋子掉到橋下去,然後回頭對張良説:“小夥子,到橋下面去幫我把鞋撿上來。”張良毫不猶豫地照辦了。當張良把鞋子撿上來後,老人又對張良説:“給我穿上。”於是張良跪下又把鞋子給他穿上。老人笑着走了。走出老遠,又回來對張良説:“孺子可教(意思是你這個小夥子可以教誨)!五天後一大早到橋上來見我。”

五天後,張良一大清早就去了橋頭,卻看到老人已經在橋上了。老人責備道:“和長者見面,怎麼能遲到呢?”老人叫他五天後再來。五天後,雞剛叫張良就到橋上去,可是老人又先到了。老人還是責備張良來遲了,讓他五天後再來。又過了五天,張良不到半夜就去橋上等,他等了好一會兒老人才來。老人可高興了,於是就把一部《太公兵法》贈給他,讓他認真學習。

張良得到兵書後像是得到了寶貝一樣,回到家中日夜研究,苦苦地琢磨,終於成了漢高祖劉邦的開國功臣。

後來人們就用“孺子可教”來讚揚年輕人有培養前途。孺子,小孩子;教,教誨。

相關閲讀

如鳥獸散

李陵是西漢時的著名將領。他擅長騎馬、射箭,作戰十分勇敢,對士兵也非常愛護,因此深得漢武帝的喜愛。

當時,北方匈奴經常出兵侵犯中原。漢武帝為了安定邊塞,便封李陵為派騎都尉,命他率軍前去征討匈奴。他帶領五千步兵,從居延(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向北推進,三十天後抵達浚稽山(約今蒙古圖音河南),被匈奴三萬騎兵包圍於兩山之間。李陵用戰車圍成營寨,殲滅匈奴數千人。匈奴單于又召集騎兵八萬人圍攻李陵。李陵邊戰邊向南撤退,斬殺匈奴三千多人,向南撤退,途中來到一大片沼澤中。匈奴從上風放火,李陵也命令士兵從裏邊放火燒出一溜空地,以阻止再燒過來的火繼續向南漫延。

正在匈奴作戰不利,打算撤退的時候,李陵的一個部下投降了匈奴,把漢軍無後援、箭矢將用盡等情況告訴了匈奴,於是匈奴加緊了對漢軍的進攻。李陵率軍退入一個山谷,匈奴緊追不捨,並切斷了漢軍的後路。一場激戰,漢軍傷亡慘重。夜裏,李陵見自己沒有了突圍的希望,就召集起將士,沉重地説:“看樣子明天就會被匈奴打敗,我們如鳥獸散吧,這樣或許還能有逃脱回朝報告皇上的希望。”隨後,李陵在夜裏突圍時被匈奴追擊,最後被擒,投降了匈奴。

成語“如鳥獸散”是説像一羣飛鳥走獸一樣逃散,形容潰敗逃散,現多用來比喻集團或組織解散後,其成員各奔東西。

如出一轍

自古以來,出現過許多威名顯赫、功高蓋世的著名將領,然而其中有不少人到了晚年卻以失敗而告終,這都是因為他們居功自傲和輕敵造成的。宋朝學者洪邁寫過一篇讀書隨筆《名將晚謬(miù)》,舉例分析了這一現象。

首先是關羽。三國時期的關羽,是劉備手下的一名猛將。當年他與袁紹作戰時,於萬軍之中親手殺死了袁紹的得力干將顏良、文丑。後來,關羽率軍進攻樊城的魏軍守將曹仁,曹操派出于禁等大將率領七支人馬前去增援,關羽水淹曹魏七軍,活捉了于禁,名震天下,致使曹操都打算把都城遷離許昌,以避開關羽的'鋭氣。可是,如此智勇雙全的將領,卻沒有領悟到東吳呂蒙、陸遜的欺詐,竟然中了孫權的計謀,敗走麥城,被東吳活捉,死在了孫權的手中。

還有一位是南北朝時期西魏的王思政。當年他鎮守玉壁,被東魏的高歡所包圍。高歡的

軍隊,營壘連綿四十多裏,最終還是被王思政所打敗。後來王思政遷至荊州,高歡又率大軍前來進攻,雙方對峙五十多天,最後又被王思政所擊敗。可是,後來他不聽別人的建議,以致做了高澄的俘虜。

此外,洪邁還列舉了北齊的慕容紹宗和南朝陳國的吳明徹作為例子。他感慨道:“此四人之過,如出一轍。”

成語“如出一轍”表示好像出自同一個車轍。比喻兩件事情非常相似。轍,車輪碾軋的痕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6gno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