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關於大器晚成的歷史典故

關於大器晚成的歷史典故

大器晚成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dà qì wǎn chéng,原意“鑄造越大的器皿(如鼎、鍾)越晚成型。”喻指“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出自《老子》。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大器晚成的歷史典故,歡迎閲讀

關於大器晚成的歷史典故

大器:比喻大才能。

喻指“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也用做對長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話。

這是今天的通常解釋。究《老子》引文的原意,當是指最能夠裝東西的器物反而不裝東西。參見著名語言學家王光漢的大著《詞典問題研究》中《“大器晚成”初義辨》一文。

【出處】《老子》四十二章。

【歷史典故】

東漢末年,袁紹的'身邊有一位門客,名叫崔琰,他從小喜習武藝,23歲才開始讀書求學。但因其刻苦努力,進步十分明顯。當時袁紹的軍隊軍紀很差,每攻陷一個地方,都會掘開墳墓盜取陪葬的財物,因此所到之處,百姓都十分痛恨他們。崔琰見此情形,便勸説袁紹不要這樣做,袁紹認為他説得對,接受了他的建議,從此以後嚴懲此事,並封他為騎都尉。

官渡之戰中,袁紹敗於曹操,崔琰被俘。於是,他開始跟隨曹操,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在他做尚書時,曹操想立曹植為太子,崔琰反對,他對曹操説:“自古以來的規矩是立長子,怎麼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儘管是親屬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

崔琰還善於發現人才。他有個堂弟叫崔林,性格內向,很少説話,年輕時既無成就也無名望,親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卻很器重他。崔琰常對人説:“人的發達有遲有早,我只不過是早做了幾年官,怎麼比得上崔林呢。有才能的人需要長時間的磨鍊才能成器,以崔林的見識和才幹,將來必成大器。”

崔琰的眼光果然沒錯,因為崔林一直刻苦讀書,而且時刻關注政局的變化。後來,在崔琰的推薦下,崔林當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到了魏文帝時期,他官至司空,被封為安陽侯。

【成長心語】

懷才不遇是一件讓人感到可惜與遺憾的事情,這使得很多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在傷心失望之餘放棄了最初的理想,等到機遇來臨的時候,對他們而言,已經毫無意義了。但是,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任何人都不要輕易地放棄自己的追求與理想,堅持下去,或許現在前面是一片黑暗,但誰又能保證這不是黎明前的黑暗呢!歷史上大器晚成,幹出一番事業的人有很多。只要堅持不懈,成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標籤: 大器晚成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rpn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