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14篇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14篇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1

韓信跟楚霸王打賭贏了之後,楚霸王的軍師範增對楚霸王説:“韓信這個人,要麼就重用,要麼就殺掉,可不能讓他跑到劉邦那塊去。”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14篇

楚霸王眼裏沒得韓信,還是不肯重用他呀,韓信不得志,就偷偷跑了,想去投奔劉邦。范增聽説韓信跑了,就勸楚霸王趕緊去追。楚霸王還不想去。范增説:“這人是你的死對頭,在這塊不把他殺掉,將來要殺就難了。”

楚霸王被范增説動了心,就帶了兵馬追殺韓信。韓信跑着跑着,看看楚霸上已追到跟前,就停下,頂着上風撒尿。風一吹,撒的尿,全灑在白己的臉上、身上。

楚霸王看到了,又好笑又好氣:“這人好呆,頂着風撒尿,撒在自己身上還不知道,殺他何用?白白污了自己的寶劍不説,還壞了自己的英名,還是不殺好!”

沒殺韓信,轉身就走。回到營裏,范增問他殺了韓信沒有,楚霸王就把看到的事説了一遍,説:“韓信是個呆子,殺他何用?”

范增説:“你上當了,這是韓信用的計,你快追上去把他殺掉,免生後患。”

楚霸王是個粗人,一聽這話,帶兵又追。看看追近了,只見韓信跪在一座墳頭上,頭朝下,腳朝上,帽子蓋在墳頭上。霸王用劍挑去韓信的帽一子,真好笑死了,原來韓信披頭散髮,嘴裏直翻白沫。“啊呀,這人是羊癲瘋,殺不得呀殺不得,要是把這呆子殺掉,豈不是要叫天下人笑話!”楚霸王想想,還是沒得殺他,轉身回營。

范增見霸王回來,又問他殺了韓信沒有。霸王把韓信痴痴呆呆的傻樣兒講把范增聽。

范增一聽,腳一蹬:“你又上當了,這是韓信用的計。如果這人不除,霸業就不得成功,你還要死在他手中!”

楚霸王不相信。范增説:“韓信在這塊時候,他可曾犯過什麼羊癲瘋?”

這一問,楚霸王明白了,趕緊帶了兵馬再追上去。韓信知道楚霸王不會放過他,沒歇一口氣,一直跑,一跑跑到三岔路口,犯愁了,往哪塊跑?朝東跑,直奔劉邦軍營,霸王必定會死追,還是跑不掉。他一想,想了一個調虎離山計落脱下一隻鞋子,扔在東路口,自己回過頭來,往西路跑。

楚霸王領兵追到三岔路口,看見一隻鞋子在東路口,認準韓信朝東跑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直朝東路口追下去。

韓信往西跑,楚霸王往東追,哪塊還能追上韓信?等楚霸王白跑了趟回營,韓信已跑到劉邦那塊去了。

項羽和韓信打賭

當年,霸王領兵到了江蘇六合縣東南一帶,見天快晚了,就下令安營紮寨。

那時,韓信還在霸王手下當將官。夜裏,霸王和眾將軍飲酒作樂,吃得高興了,便對韓信講:“別人説你有能耐,我要和你打個賭,怎樣?”韓信打了一躬説:“不知大王以何賭輸贏啊?”霸王説:“我們兩人,一個在東邊山窪裏築一座城,用來擋山外的敵兵;一個在孫趙和金塘營之間掘四十九口井,讓軍民都有水吃,兩樣都要在今晚完成,曉星一出為準,你敢嗎?”

韓信心想:“造城是地面上的事,一點不馬虎不得;挖井是地下的事,深淺可以討巧。”心裏想挖井。

霸王又問:“你是造城還是打井?”韓信説:“我們做兩個閹子,抓閹作數。”

霸王揀一個,上面是造城。韓信説:“大王抓的是造城,那個當然是打井了,大王就造城吧。”其實,兩個閹都寫着“造城”,霸王大老粗,不知道中計哎。這樣嘛,就各領一千兵動工了。

韓信帶兵到了金塘營,他把兵先分成一班班地去挖井,自己坐在祠堂裏飲酒。霸王怕輸,親自到場地催工。忙得十兵們個個氣喘八哈,大汗直淌。

韓信見大快二更了,叫探子去看霸王弄得怎祥了,回報是築了一半。韓信又問井挖得怎祥了,探子報説:才有十幾口井。韓信不慌不忙,叫來兩個牙將。咬了耳朵,二人就分頭去了。韓信下令:“快替我備馬,隨我到大王面前請功。”

見了霸王,韓信問:“大王。你的城築得如何?”霸王説:“有一半高了。”

韓信説:“你看曉星已出了,大王輸了。”霸王抬頭一看,曉星果已掛在半空中了。就問韓信:“你的.井難道都打好了?”韓信説:“清大上去查點吧!”霸王不信,跟他一同查看了。

一路上,韓信指指點點説:“沿路三七二十一口,外圍村邊四七二十八個,不錯吧?”霸王點着頭,心裏很感奇怪。

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韓信到霸王處請功以前,已經派一個牙將傳令,叫士兵在沿途必經之處,挖的真井;在外圍不顯眼的地方,只挖一半,就放下井欄;霸王不會查到的地方,只放了一個井欄,一杴也沒挖。霸王粗心,只順着韓信指的路走,看到井欄,便以為真的了。那曉星也是假的。是韓信指派另一個牙將,把一盞點亮了的燈籠用風箏放到天去,乍一看,真像是曉星出在半空一樣,霸王又當真了。本來霸王在曉星出之前能築好城的,見曉星出了,就停了工,所以到現在這上城還有一角沒有城牆,後人就稱它是霸王城。

城內村莊就叫小城裏。孫趙到金塘營的一帶井多,但多數只有一半深,是韓信打的井。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2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他的詩句,他愛好遊山玩水,給人們留下了一篇篇千古佳文,被人們稱之為“詩仙”,他就是李白。

李白在我的眼中,是個聰明絕頂,才華橫溢的人,然而唐玄宗只讓他侍詔翰林,做文字侍從之臣,當時,皇帝沉溺楊玉環的美色之中,不管百姓之疾苦,國家之安康,都在李白的詩中流露出來了。

有才華卻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空有一身才華,卻遇不到懂“我”之人,不能才盡其用。

我眼中的李白,是個愛寫山水詩的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這些都是用誇張手法寫的,因為這些詩句,他寫的詩成了浪漫派的風格,字裏行間,處處灑脱。

李白剛奔花甲就與世長辭了,一顆古文學之星隕落了,但人雖已經離世,但卻給人們留下了永傳不朽的詩句。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3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經典作品中的經典橋段,酣暢淋漓,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前者的足智多謀和後者的胸懷狹窄。

咱們先看一看在羅貫中筆下孔明先生是怎樣故意欺負公瑾同志的:

一氣周瑜——周瑜和諸葛亮約定,如果周瑜奪取曹仁據守的南郡失敗,劉備再去攻取。周瑜第一次奪取時失利受傷,於是便將計就計,打敗了曹兵,但是諸葛亮卻乘機奪取了南郡等地,既沒有違約,又奪取了地盤。真是一舉兩得!

二氣周瑜——劉備的夫人死後,孫權按照周瑜的計策假裝把自己的妹妹孫仁許配給劉備,想把劉備騙到東吳再將其殺害。誰知吳國太(孫權的母親)看中了劉備,不僅不許孫權殺他,還真要把女兒許配給他。周瑜便想讓劉備長期與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隔開,並且用聲色迷惑劉備,使之喪失爭奪天下的雄心,但是又失敗了。諸葛亮隨後使計讓劉備安然回到了荊州,並且讓周瑜中了埋伏,還叫士兵高唱“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嘲諷周瑜,讓周瑜氣得吐血。

三氣周瑜——劉備向東吳借取荊襄九郡,圖謀發展壯大自己,然而東吳怕養虎為患致使劉備強大後對自己構成威脅,三番五次要求其歸還荊州,劉備和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后必還荊州為由拒絕東吳的要求,卻又遲遲不攻取,此舉令周瑜氣急敗壞,遂想出了名為過道荊州幫助劉備攻取西川實則攻取荊州之際,不想卻被諸葛亮識破,使得吳軍被圍,周瑜氣急又加之舊傷復發,最終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感歎而不治身亡。

看罷“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喜歡諸葛亮的大可不必為諸葛亮喝彩,熱愛周瑜的也沒有必要為周瑜難過,因為“以上純屬虛構”。

在三國曆史上,南郡之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役,如果要弄一個名次的話,其重要性應該僅次於赤壁之戰、官渡之戰、夷陵之戰、滅吳之役、滅蜀之役,排在第六位,因為正是這場戰役最終確定了曹操、孫權、劉備在荊州的勢力範圍。和演義中不同,南郡之戰主要表現的不是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而是周瑜的文韜武略。

為什麼這麼説呢?

南郡之戰之前,曹操派在荊州的'具體兵力雖不明確,但從曹仁、樂進、徐晃、文聘、李通、滿寵率領六路大軍參戰來看,曹軍的總兵力應該不下六萬,而周瑜手下只有二萬多士兵,劉備兵力還不足兩萬,而且還要分出一部分奪取和維護江南四郡,因此孫劉聯軍的總兵力應該遠遠不敵荊州曹軍總兵力。由當時作戰雙方的力量對比來看,周瑜能用一年時間奪取南郡的確是軍事上的極大建樹。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赤壁之戰後,劉備、孫權藉機發起多支反攻力量,大都為曹操所敗,比如孫權先後在合肥、濡須戰敗,韓當赴廬江郡接應陳蘭、梅成被臧霸擊敗,關羽的“漢水別動隊”為曹軍所敗,劉備名為斷後實為搶地盤的軍事行動結果也是無功而返,所以可以説赤壁之戰後孫劉兩家多次針對曹操的反攻中,只有周瑜是唯一的勝者。

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雖然流傳甚廣,但其實和周瑜無關,把妹妹嫁給劉備那是孫權自己的主意,這應該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着的事情,你想啊——周瑜作為孫權的臣子,他怎麼敢建議孫權把妹妹作為政治籌碼(説得更嚴重些就是政治犧牲品)送給劉備呢?周瑜也許會想到這個主意,但敢於説出這個主意並付諸實施的只能是孫權,所以,我可以斷定,“賠了夫人又折兵”與周瑜無涉。

史書在這一點上也是支持筆者的,請看相關記載——孫夫人,乃孫權之妹。劉備定荊州時,孫權對其十分畏憚,於是進妹予劉備為夫人,重固盟好。孫尚香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身邊侍婢百餘人,皆親自執刀侍立,劉備每入,心內常覺凜然驚懼。

而且,孫權獻妹之舉不見得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餿主意,因為諸葛亮後來曾説過這樣的話:“主公(劉備)在公安時,北畏曹公之強盛,東憚孫權之進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此之時,進退狼跋……”這就等於説,孫夫人在劉備身邊就好像是一顆隨時會爆炸的定時炸彈,弄得劉備緊張兮兮,頗為狼狽。

至於周瑜欲以假虞滅虢之計殺死劉備,拿回荊州以至於中了諸葛亮之計憂憤而亡也是羅貫中的虛構,周瑜確實提出了要攻取西川,但並非想以取西川之名行奪荊州之實,而是真真切切地做了一番規劃的,而且他的戰略策劃和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異曲同工之妙,具體説來是這樣的:與奮威(指奮威將軍孫*,孫權堂兄)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

孫權對周瑜的“隆中對”非常欣賞,當即表示同意,於是,周瑜動身回江陵,打算為出征做一番踏踏實實的準備工作,不幸中途染疾,病逝於巴丘,享年三十六歲。

周瑜病逝前仍不忘國事,心繫統一,給孫權上疏曰“當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憂,原至尊先慮未然,然後康樂。今既與曹操為敵,劉備近在公安,邊境密邇,百姓未附,宜得良將以鎮撫之。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隕踣之日,所懷盡矣。”這才是周瑜真正的遺言,表現的非但不是不能容人的狹小氣量,而且恰恰是舉賢薦能的坦蕩胸懷。

事實上,在諸葛亮三氣周瑜的這個歷史時段內,兩人根本沒有打過照面,周瑜的確如演義所説在南郡、柴桑一帶(都位於長江中游沿岸)活動,諸葛亮卻遠在偏僻的桂陽郡、零陵郡(都在今湖南南部)“調其賦税,以充軍實”,做後勤保障工作。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4

提到諾貝爾這個名字,全世界幾乎無人不知沒人不曉。諾貝爾是瑞典籍的科學家、發明家,他因發明炸藥、lei管並經營、生產這兩樣東西而成為富豪。諾貝爾臨去世前留下遺囑,決定在他死後把遺產的一部分作為基金,以其全部利息分成五等份,作為“對人類幸福最具貢獻者”的獎金,即:諾貝爾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事業五個獎項(1968年增設經濟學獎)。

諾貝爾一家是土生土長的瑞典人。他的父親就是個發明狂,一生中有過不少發明。諾貝爾從小受父親的薰陶,對科學有着濃厚的興趣。

諾貝爾幼年時,家境並不好,父親為了一家生計,隻身前往波蘭,但仍不能謀得好職業,後來又輾轉來到俄國。由於生活極為困苦,諾貝爾營養不良,瘦弱多病,經常感冒、發燒,母親沒少為他擔心。8歲時,他就讀於鎮上的一所國小,因身體虛弱不得不經常請假,但天資聰明的他,成績不但沒落在後面,反而比其他同學更優秀。

諾貝爾身體瘦弱,沒有太多的玩伴,他不像一般孩子那麼活潑,而是經常獨自玩耍。他喜歡安靜地看童話故事,或是到草原上散步,去摸摸青草、蟲兒,撿撿小石頭賞玩一番。在校園裏,他經常遠離同學,獨自坐在樹蔭下看天空中變化不定的雲彩或地上昆蟲的各種動態。因此老師覺得他將來可能會成為詩人或文學家。諾貝爾的外婆很疼愛他,經常給他講一些瑞典和丹麥的童話故事,這時他總是乖巧地靜靜地聽着,腦海裏充滿了無盡的遐想。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所燃起的無數幻想,可能就是日後發明創造的胚芽吧!

諾貝爾9歲那年,父親從俄國來信説,他已在聖彼得堡開設了一家制造軍用機械的工廠,俄國對他很重視。父親叫全家到他那裏去定居。1843年12月22日,也就是諾貝爾10歲生日那天,全家人離開瑞典,乘坐輪船渡過波羅的海向聖彼得堡出發。

父親到碼頭上迎接他們。諾貝爾坐在馬車上左顧右盼,望着高聳的寺塔及洋葱頭狀的屋頂,對異國大城市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感到驚奇。到達新居安頓下來後,父親對三個孩子説;“今後你們弟兄三個要彼此勉勵,努力學習,才能做出偉大的事業來。”父親問老大羅伯特:“你將來長大打算做什麼?”羅伯特説:“我一定要成為偉大的技師!”父親又問老二路德依希:“你呢?”路德依希説:“我們家向來很窮,所以我要做一個大企業家,賺很多很多的錢。”諾貝爾不等父親問他,就搶着説:“爸,我將來要當發明家!”母親嚴肅地説:“好啦好啦,將來想做什麼都可以,目前最重要的是用功讀書。”

諾貝爾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他讀書很用功,很快學會了俄語,接着又學會了英語、德語。他的學習興趣廣泛,不僅閲讀有關機械、物理、化學方面的書籍,更喜歡文學,偶爾還作詩自我欣賞呢。

有時候,諾貝爾和哥哥們到父親的工廠去,他總是被那些轉動中的機器深深地吸引住,但他卻又發現了更有趣更好玩的東西,那就是裝入水雷的火藥。當時的火藥,無論是用於槍炮或水雷,全都是黑色的。諾貝爾會偷偷地帶點火藥回家,為了避免讓爸爸發現而捱罵,他經常把火藥粉放入紙袋中悄悄帶走。

諾貝爾用帶回家的火藥做煙火,他把火藥放在紙筒裏,然後豎立在草地上,點着火後,火藥會“咻——”的一聲,在黑暗的夜晚中噴出美麗的火花。他又模仿父親的發明,嘗試做地雷來玩。他先用紙把火藥粉包成圓團,再用較韌不易破的紙搓成長條,作導火線。他覺得這還不好玩,又把火藥裝入小空罐中,封緊蓋子,再點燃導火線。“砰!”炸裂的罐子發出了巨響,蓋子飛了起來,大家都嚇了一跳,跑出來看是怎麼回事。諾貝爾的調皮很快被父親知道,父親嚴厲地禁止他再玩火藥。

工廠的員工們聽説此事,不再讓諾貝爾接近火藥。諾貝爾心想:“哼,不給?我就自己製造火藥。”他翻閲化學課本,原來是把硝石、木炭和硫磺混合,難怪火藥都是黑乎乎的呢。諾貝爾的試驗成功了,因此他又開始玩煙火了。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遊戲,最後難免被父親發覺而遭到禁止。但諾貝爾從玩耍中,發現了火藥包紮的鬆緊與爆炸強力成正比的基本原理。

轉眼間諾貝爾長到17歲了。這時他的'兩個哥哥已在父親的工廠裏工作。父親跟母親商量,想讓諾貝爾也到工廠上班,專門搞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為了讓他先打好堅實的基礎,父親先派他去美國,跟那個發明螺旋槳式汽船的瑞典人學習一段時間。

於是諾貝爾第一次離開父母親,遠涉重洋到了美國。他投入到了瑞典籍的美國大發明家艾利克遜門下。艾利克遜對他深表歡迎。

諾貝爾跟艾利克遜學習了許多有關各種機械的技術,並幫助艾利克遜從事熱空氣引擎的研究工作。熱空氣引擎也就是今天的燃汽輪機,在當時還沒有普遍使用。諾貝爾從這項研究中,得知物體燃燒發熱使氣體膨脹產生力量的原理,並學習到許多新的知識。

可是單獨來到遙遠的國度的諾貝爾,心中交織着複雜的情感,這使他對文學的興趣勝過對機械的研究。每當他想家感到孤寂時,大詩人雪萊的詩便成了他的寄託,寫詩也成了他的主要消遣。

一年過去了。諾貝爾辭別艾利克遜,離開美國踏上歸途。當他路過巴黎時,他想在此學習化學和物理;另一用意,是想欣賞巴黎美麗的風景以培養他作詩的靈感。

諾貝爾在聖彼得堡時已有一定的法語基礎,為了使自己的法語更流利,他進了一家法語會話補習班。在補習班裏,他結識了一位美麗的少女。兩人一見鍾情,彼此相愛,海誓山盟私訂了終身,但遺憾的是,他所深愛的少女不久竟因病去世了!這個打擊,使諾貝爾無心留戀巴黎。他在少女的葬禮之後,就離開了這個心碎而難忘的地方,專心致力於將來的理想與事業,回到了他的第二故鄉聖彼得堡。

剛滿19歲的諾貝爾回到了闊別兩年的親人身旁。父母的身體都很硬朗,公司業務也相當景氣。他的大哥擔任了公司經理;二哥擔任工廠廠長,都成了優秀的技師,且在工作上能獨當一面。父親決定把諾貝爾安插在指導發明的單位工作。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5

樊梨花是大唐時期的人物,也是古代十分著名的巾幗英雄中的一員。在西北邊亂的時候和薛丁山一起進行了平定的戰爭,因此而讓人們十分敬佩和感歎,她的行為在後世也有着非常深遠的影響。如今樊梨花的故事已經被改編成許多的藝術形式和文藝作品,她以一個典型的形象活躍在各種熒屏之上。關於這個人物的故事和相關信息在樊梨花簡介中有着一些記載,那麼樊梨花簡介中是如何介紹這個人物的呢?樊梨花簡介中介紹了她的一些生平事蹟,他的父親曾經是西突厥的一個關主,後來投靠了唐朝朝廷。而樊梨花是一個有勇有謀,集美貌和智慧於一體的女子,後來又嫁給了薛丁山,幫助丈夫一起抗擊敵人、南征北戰。關於她的故事也很快就在民間流傳起來,人們都認為她是一個心胸寬廣、文武雙全的傳奇人物。據説她從小就在黎山老母身邊學習武藝,經過了八年時間的修煉,她已經擁有非常高的武藝。當唐太宗派薛丁山平定西涼之後,樊梨花也一直跟隨着丈夫征戰,並很快成為丈夫軍中的主要力量。

另外樊梨花簡介中還介紹到她成為軍中西征的主力後,一直表現的非常的出眾,她的秀戎刀揮舞起來幾乎無人能敵,後來薛仁貴去世後,因為她能力突出被破格封為了大元帥,直到平定西涼的戰亂後,因為戰功赫赫而被唐高宗封為了威寧候,也因此成為了尊貴的一品夫人。提起樊梨花這個人物,許多人都會想起許多古裝電視劇中的角色,不可否認的是樊梨花這個人物形象確實是難得一見的巾幗英雄,在她的身上許多流傳的.故事都充滿了傳奇的意味,甚至有的電視劇中還為她編造出了神奇的能力。而樊梨花的故事本身就是非常傳奇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很多人都在疑惑樊梨花在歷史上是真實人物嗎?畢竟在古代戰亂時期女子大多數都是非常柔弱而容易被人忽略的,那麼到底樊梨花在歷史上是真實人物嗎?

其實關於樊梨花是否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這個問題人們都有着不同的看法,認為是真實人物的人佔了大多數,可是仍舊有一小部分人認為這個人物是人們虛構出來的。人們的説法不一而足,但是樊梨花確實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這是無法否認的。在大唐的貞觀年間樊梨花一直活躍在南征北戰的戰場上,她的丈夫薛丁山雖然是一個小説中的人物,可是原型就是薛仁貴的第一個孩子薛訥,和丈夫成親之後樊梨花屢立奇功,並在薛仁貴去世之後被封為了大元帥,西征結束之後又因為戰功赫赫而被封為了威寧候,這些事蹟在歷史上都有着相關的記載。

人們對樊梨花存在的真實性表示懷疑,可能是受到了影視劇的影響。隨着時間的推移樊梨花的故事在流傳過程中被人們增添了許多傳奇色彩,因此在有些電視劇中也有些變化,甚至還增加了神話的氣息,但是這些都是根據樊梨花的真實事蹟改編的,神話是假的,可是樊梨花卻是真實的。提起樊梨花這個人物幾乎人人都會豎起大拇指感歎一番,這個人物在人們心中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傳奇,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子,從協助丈夫作戰開始一直到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大元帥,最後又被封為威寧候,也是當時尊貴的一品夫人。樊梨花的故事一直在民間流傳着,並且在人們的傳頌中變得更加豐滿,因為她的傳奇人生所以至今民間依舊有許多關於樊梨花的故事。

在樊梨花的故事中有一則是發生在白桑關鎮的,這個地方是在秦嶺附近,也是進入河南和通過陝西的必經之路。在這裏有一條名叫戰馬溝的溝,這條溝的名字就是因為樊梨花而得來的。據説在唐朝時期,樊梨花曾經因為戰敗而撤退到了白桑關地區,當時就駐守在石門山附近,之後為了戰爭的勝利暫時留在這裏招兵訓練。有一次正在訓練的時候,樊梨花聽到附近傳來女子呼救的聲音,同時周圍還伴有馬的嘶鳴和人喊罵的聲音,樊梨花覺得事情十分的蹊蹺,於是帶領着身邊的人趕到了石門山下,這才發現原來是一個惡霸正在搶奪一名良家女子,樊梨花自然看不過惡霸作惡的模樣,於是很快就和惡霸帶來的人打了起來,直到將他們趕到了戰馬溝,惡霸知道了樊梨花的本事嚇得跪地求饒,並且表示自己一定會痛改前非再也不害人,樊梨花覺得這個惡霸也是個可塑之才,於是便將他留在了身邊精心訓練,果然增強了自己的兵力。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個樊梨花的故事,於是將這個溝命名為戰馬溝,並且稱呼當時他們駐守的地方為梨花寨。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6

張遼是三國時曹操的大將軍,也是我最喜歡的三國人物。

曹操一般只給他很少的兵馬,因為張遼經常以少勝多。張遼最有名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戰事,是孫權十萬大軍來攻合肥的時候。那時張遼只有八千兵馬,孫權卻有十萬。晚上張遼讓士兵放火,自己又帶了八百兵士在孫權營外埋伏好。忽然,孫權營裏火光沖天,許多兵逃出來了。這時張遼帶兵衝向殘兵,孫權大敗。後來,孫權退兵,走到一個蘆葦很多的.地方。張遼再次火攻,孫權的士兵全被燒死了。只有孫權自己逃出了大火。

張遼還有一次比較有名的戰役。不是以少勝多,是用計殺了孫權愛將太史慈。那時太史慈發兵三萬來攻合肥。張遼和太史慈前面幾仗打成平手,雙方都折了兵馬。有一天太史慈派一個人進合肥,夜晚打開城門,讓他攻進去。張遼早猜到他要用這招,讓人把太史慈派來的人殺了,夜晚打開了城門。太史慈見城門大開,心中歡喜,第一個進了城。忽然城內萬箭齊發,太史慈被亂箭射死。孫權悲痛不已。

幾十年後,東吳士兵提起張遼,仍然個個嚇得心驚膽戰。孫權有一句稱讚張遼的話,是這樣的:“有勇有謀有義,真不愧為大將!”

怎麼樣,張遼真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大將軍吧?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7

每個人一定都有自己喜愛的歷史人物,當然我也不例外。你們一定驚奇,我的歷史偶像是誰?李世民?武則天?劉邦?其實這些都不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抗金名將:岳飛。

我為什麼喜歡岳飛?讓我為大家講講吧!

岳飛出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童年時候,他跟從名師學習武藝,能左右開弓,併成為一縣無敵擊劍手。他還精通兵法,喜歡學習歷史。南宋初,他參加了北方人民組織的抗金隊伍“八字軍”後來到開封,受到南宋老將宗澤的'賞識。由於他的勇敢和才幹,立下多次戰功,很快升為一支軍隊的將領。岳飛的軍隊記律嚴明,行軍露宿,只許士兵睡在廊檐下。老老百姓請他們進屋,他們也不進去。老百姓親切的稱呼他們為“岳家軍”。岳家軍練兵認真,作戰勇敢,多次以少勝多,在突然受到敵人襲擊時,也不慌亂。金兵懼怕他們説:“推到一座山容易,動搖岳家軍的陣容難啊!”

岳飛領導將領收復了建康,在郾城大戰中,岳飛指揮兒子岳雲等率軍應戰。將士手持刀斧,衝入敵陣,上砍騎兵,下砍馬腿。雙方從下午激戰到天黑,宋軍大獲全勝,追殺金軍幾十裏。作戰這樣勇敢的岳飛,怎麼不讓人敬佩?

岳飛一生廉潔正直,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有人問他:“什麼時候天下才能太平?”岳飛説:“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怕死,天下便可太平!”他一生堅持抗金,保衞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財產,因此受到歷代人民的尊敬。

如此愛自己國家,保衞自己國家的歷史人物,那一個人能不喜歡啊?!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8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我在茫茫書海中陶醉,只為了讀懂那些已經沉澱了數千年的歷史人物。

屈原,我讀懂了你堅定的愛國之情。

你滿懷報國之情,卻被楚王無情地放逐。你親眼看着國家一步步地走向危亡,自己卻無為迴天,只得長歎一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當您親自聽到亡國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已是絕望至極,毫不猶豫地抱起巨石,毅然跳入於那條寒冷的`汨羅江。

諸葛亮,我讀懂了你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你自隆中出山後,就把“攘除奸兇,興復漢室”,作為畢生己任,幫助劉備攻城略地、治國安邦。在劉備去世以後,受白帝城之託,你自諾:“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你不遺餘力地扶持後主,人們無不為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而感動。後人評價你:“義膽忠肝,六經以來三袁;託孤寄命,三代而後一人。”你聰明絕頂,卻甘為人梯,為蜀國獻出了他的一生時光,這可是可歌可詠!

記得《舊唐書·魏徽傳》的那一句“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方鏡,可以明得失”。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沉澱了太多太多的歷史人物,不論是英雄還是明君,也許有些早已為了歷史,但是,他們的精神品質歷久彌新。

五千年悠悠歲月,滄海桑田更迭,斗轉星移變換,在透過歷史的浮沉間,我,讀懂了他們,他們的精神閃爍在歷史的天空。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9

秦武王是秦國末期著名的君王,雖説他在位只有短短的四年,但他的雄心壯志與遠大抱負,卻不遜於任何一代有作為的秦國先君,乃至他的異母弟弟秦昭襄王和統一六國的秦始皇。但是,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的他,卻由於一時的逞能與賣弄,而最終葬送了自己的性命,險些改寫一統天下的秦國曆史。

秦武王生而有神力,從小就喜歡與勇士們做有關力氣方面的遊戲。烏獲、任鄙二將在秦惠文王時期就因為作戰英勇而倍受寵愛,秦武王即位後,對二人更是寵愛有加。

話説齊國有個名叫孟賁的人,單字説,也是憑藉力大的緣故而聞名於鄉里。他的力氣大到什麼程度呢——“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虎狼,發怒吐氣,聲響動天”。一次外出打柴,他看見兩隻公牛正在打鬥,二話沒説,上前一手握住一隻牛的牛角,愣是硬生生地把兩隻牛給分開了。其中一隻牛見此人有偌大的力氣,當時也就服軟了,匍匐在地,而另外一隻牛則有點桀驁不馴,兩隻牛角不住地晃動,大有要抵死孟賁的意思。孟賁當時就怒了,後果很嚴重。他用左手按住牛頭,右手就去拔牛角,瞬間牛角被拔出,牛血噴出丈餘高,那牛也立馬倒地而死。

人們都害怕他的蠻力,都不敢與他發生爭執。沒過多久,他就聽説秦武王正在招募天下間的勇士,他認為自己終於有用武之地了,於是就前往秦國投奔秦武王。從齊國到秦國要經過黃河,過黃河當然要坐船而渡,然而此時岸上等待坐船的人很多,按照當地人的規矩,應該排隊登船(這一點今人應該好好學學)。然而孟賁來晚了,而他又不是講規矩的人。於是,他把前面的人都拉扯到自己的後面,抬腳就要登船。

當然有些人會看不慣,既而氣憤,既而拿船槳打他的頭,一邊打一邊説:“你以為你是孟賁啊,不排隊就登船?!”看來他的名氣還真是不小,都傳到黃河沿岸了。孟賁二話沒説,扭頭就用雙眼瞪他,頓時怒發直立,眼睛大有瞪裂之勢。只見他大吼一聲,河中瞬間波濤洶湧,先前登上船的人,都隨着船體的搖動而站立不穩,紛紛掉入河中。為了早日見到秦王,孟賁也不與他們過多的計較,他把船槳插在岸上,站在船上用腳猛地一蹬,船兒瞬間已到十餘米外,轉眼間已經到了河對岸。

很快,他來到咸陽城,求見秦武王。秦武王經過測試,知道他也是個名不虛傳的人物,於是也拜為大官,與烏獲、任鄙一起受寵。

前面説過,秦武王是個很有抱負的人,他恥於與六國為伍。見六國都設有相國一職,他便把秦秦國的相國一職,改稱為丞相,且設左右丞相各一人,以甘茂為左丞相,樗裏疾為右丞相。秦武王素知甘茂、樗裏疾都是博古通今、頭腦極其聰明之人,於是借一機會單獨問二人道:“由於我出生在偏遠的西戎,從未有目睹過中原的強盛之勢。如果你能讓我得到三川所在的地區,能夠一遊鞏、洛之間,那麼,我就是死了,也沒有什麼遺憾了!”什麼意思呢,如果我能滅掉周王室,得到應有的威望,那麼我就是死了也值得!

最後,秦武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攻打韓國(此韓國非今之韓國),樗裏疾則表示反對,因為到韓國的路途不光遙遠而且艱險,勞師費財,還不一定能有收穫,萬一趙、魏二國再從背後偷襲,那後果不堪設想。秦武王轉過身來看看甘茂,甘茂則自請入魏,讓魏王不但不偷襲秦軍,而且還會讓魏國出兵助秦。武王當即大喜,給了甘茂很多財物,讓其出使魏國。魏國答應出兵助秦。

不久,秦武王讓甘茂率軍十萬伐韓。後來有增兵五萬,使烏獲前往協助甘茂。秦、魏兩軍大戰於宜陽城下,烏獲手持鐵戟一雙,重一百八十斤,獨入韓軍,身後軍士所向披靡,沒有敢抵擋的魏軍。甘茂與大將向壽各率一軍,乘勢並進。韓兵大敗,斬首七萬有餘。烏獲一躍登城,手攀城牆外沿,沒想到這是個豆腐*工程,沒有禁得起烏獲的巨大臂力,頓時坍塌下去,可憐烏獲將軍,被摔得粉身碎骨。秦兵受其感染,很快便拔下宜陽。韓王驚恐之下,只得讓出三川之地。三川之地到手了,第一個願望也完成了。

接下來該遊玩於鞏、洛之間了,於是,秦武王引任鄙、孟賁一班勇士和大隊人馬起程,直入周王室所在地——雒陽。

周郝王遣使到郊外迎接,禮節極其隆重。秦武王拒絕了周王的`召見,他急於要見幾件東西,是什麼東西這麼讓他急不可耐呢?原來是象徵着王權的——九鼎。他早就讓人打聽清楚了,九鼎就放在周王室太廟的一側。於是,他又馬不停蹄地來到周太廟所在地。走進側室,果然見到九個寶鼎一字排列,相當整齊、壯觀。這九鼎是當年大禹王收取九州的貢金,各鑄成一鼎,上面記載有本州的山川人物,以及貢賦田士之數,足耳都有龍文,又稱之為“九龍神鼎”。後來夏朝滅亡,九鼎落於商朝,為商朝的鎮國之重器。等到周武王攻克殷商,就把九鼎遷到了雒邑。當年遷移之時,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人、馬、車、船,能用的都用上了,宛似九座小鐵山,都不知道它們到底有多重。

秦武王周覽了一回,讚不絕口!鼎的腹部刻分別有荊、樑、雍、豫、徐、揚、青、兗、冀等九字,秦武王指着“雍”字鼎歎道:“這個雍鼎,説的就是我們秦國!我要把它帶回咸陽。”於是轉身問守鼎的官吏曰:“此鼎可曾有人能舉起來麼?”小吏叩首答道:“自從有這個鼎以來,從來都未有人能舉得動它。聽人説每個鼎都有千餘斤之重,誰能舉得起來啊?”武王於是有轉身問任鄙、孟賁:“你們二人力大無窮,能舉得動這個鼎麼?”任鄙不光是個勇士,而且還是個聰明人。他知武王依仗着自己的力氣,喜歡爭強好勝,於是乃推脱道:“小人只可舉動百餘斤的東西,這個鼎太重了,小人舉它不動能勝。”但是孟賁卻是個愣頭青,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用在他的身上一點都不為過。只見他把袖子一卷,上前説道:“小人來試試,若不能舉得動,大王也不能怪罪!”

於是,孟賁將腰帶束緊,用兩個鐵臂緊緊抓住鼎耳,大喝一聲:“起!只見那“雍鼎”離起地面約有半尺,但很快又落回原地。由於用力過猛,孟賁眼珠迸出,鮮血直流。秦武王笑道:“愛卿果然力大。既然愛卿都能舉起此鼎,難道我還不如你麼!”

這時,任鄙進諫道:“大王乃萬乘之軀,不可輕易嘗試!”武王笑而不聽。當即解下錦袍玉帶,束縛腰身。任任鄙上前抓住他的衣袖再次勸諫。秦武王曰:“你自己沒本事,難道是妒忌我?”鄙遂被説的頓時無語。

秦武王大步向前,心中想道:“孟賁只能稍稍舉起,我偏要舉着它走動幾步,那是方才能顯現出我的王威!”於是,他猛的吸一口氣,用盡生平神力,同樣大喝聲:“起!”那鼎也離地半尺。剛要轉身走幾步,不覺體力已經耗盡,大鼎從手中不覺落下,秦武王來不及收腳,大鼎已經重重地砸在他的右腳上,只聽一聲悶響,將右腳脛骨壓個粉碎。武王大叫一聲:“疼啊!”登時昏死在地。

隨從人員慌忙將他扶回住處。鮮血很快染紅了整個牀第,秦武王疼痛難忍,捱到下半夜就嗚呼哀哉了!真真的中了他那句話——‘今如果你能讓我得到三川所在的地區,能夠一遊鞏、洛之間,那麼,我就是死了,也沒有什麼遺憾了!’今日果然死於雒陽。

其實,秦武王的結局完全可以是很美好滴,只因為他太爭強好勝,以至於因此而命喪黃泉。你問我孟賁的下場啊,他幾天後就被公議處死,連帶着滅三族!從此事件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做人不能説不能爭強好勝,但要看是什麼事,有沒有必要去爭那個強、好那個勝。有時候學學任鄙,稍微收斂一下個性,考慮下事情的後果,也許事情的結局會是另一種樣子!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10

孫中山一生支持革命。曾經有人到東京跟孫中山説要在山東革命,一切完備,可惜錢不夠,孫中山就把自己僅有的1200元給了那人。過了幾天,有朋友説:“那個人把錢亂花了,你為什麼要輕信他們,老是被騙呢?”孫中山説:“革命不怕被騙,不怕失敗,一百件革命事業只要有一件成功,革命就能勝利。”

孫中山從海外回國,許多人聽説他帶回來好多華僑捐款,把他當成了財神爺,天天盼着他回到上海。等到孫中山一下輪船,還在老遠的地方人們就看見了他,跑過去圍着他非常直接地問:“這次回國帶了多少大洋回來啊?”孫中山笑着説:“錢我沒帶回來,帶回來的只有寶貴的革命精神!”

1911年孫中山去南京前夕非常窮。他的`日本友人宮崎寅藏回憶:黃昏,宮崎寅藏走進了孫中山的住所,沒什麼人,孫中山説:“你能借我500萬元嗎?我明天就要當總統了,身上卻沒一點錢。”宮崎寅藏説:“我不是耍雜耍的,上哪一晚上給你變出這麼多錢。”孫中山説:“那一個星期好了,要不然我當了總統也只好逃走。”

辛亥革命勝利之後,孫中山身穿便服到參議院出席一個重要會議。然而,衞兵見來人衣着簡單便攔住他:“今天有重要會議,只有大總統和議員們才能進去,閒雜人等走開!否則,大總統看見了會動怒的!”孫中山不禁笑了,衞兵一看證件才知道這個穿着非常普通的人竟是大總統,嚇得連連請罪。

犬養毅曾經問孫中山:“您喜歡什麼呢?”孫中山不假思索地説:“革命!推翻清政府!”犬養毅繼續問道:“沒您最喜歡的嗎?”孫中山説:“書,讀書!”犬養毅説:“不愧是大丈夫!”説完兩人都笑了。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11

提起荀彧,大家並不陌生。荀彧,字文若,他是東漢末年曹操帳下首席謀臣,傑出的戰略家。

荀彧年少時便很有才名,被稱為“王佐之才”。輔佐曹操之時,他的很多戰略和戰術,得到了曹操的`讚賞。如“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攜天子以令諸侯”。他治國如蕭何,謀略如張良。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也”。

他忠心輔佐曹操,在他心裏,曹操是漢丞相,輔佐曹操便是為大漢盡忠。然而,曹操在羣臣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高。有羣臣進諫賜曹操為王,加九錫以彰功德,冕十旒,乘金車,駕六馬,出入用天子鑾儀。此時荀彧便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他説,高祖皇帝在創大漢時便定下律法,異性不可稱王。

然而,袞袞諸公,碌碌漢臣,卻都堅持要獻帝進曹操為王。此時,他心灰意冷地離開朝堂。昔日他忠心輔佐曹操承天道,伸大義,以為曹操是以匡扶漢室為己任,他現在明白了一切。

兩人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分道揚鑣。曹操對荀彧失去了信心,可以説,荀彧在曹操心裏沒有利用價值了。

荀彧錯把自己的一生的希望寄託在曹操身上,從曹操一無所有開始輔佐,曹操對他推心置腹,他對曹操竭忠盡智。可曹操畢竟是君,他畢竟是臣。他從希望走向失望再到徹底的絕望,他心中的悲哀又有誰知道呢?一代名臣從此便落幕了!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12

錢鍾書在《圍城》中有這麼一段妙語:汪處厚雖然做官,骨子裏只是個文人,文人最喜歡有人死,可以有題目做哀悼的文章。棺材店和殯儀館只做新死人的生意,文人會向一年、幾年、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陳死人身上生髮。“週年逝世紀念”和“三百年祭”,一樣的好題目。死掉太太——或者死掉丈夫,因為有女作家——這題目尤其好;旁人儘管有文才,太太或丈夫只是你的,這是註冊專利的題目。汪處厚在新喪裏做“亡妻事略”和“悼亡”詩的時候,早想到古人的好句:“眼前新婦新兒女,已是人生第二回,”只恨一時用不上……

曾國藩就有汪處厚這樣的癖好,他也寫了不少“只恨一時用不上”的輓聯,併為此而開罪了好友湯鵬。

曾國藩在做京官時,居官問學之餘,喜歡創作對聯,尤其喜作輓聯。輓聯頗有蓋棺論定的.意思,數十個字的篇幅,既要總結生平,又要表達情感,兼要發表評論,還要有一定的高度,不下苦功夫實在寫不好。只是,可作輓聯的人多為新近死去的親朋故舊,哪裏會有那麼多蓋棺定論的死者等着他“敬輓”呢?此公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稍作變通,進行“生挽”——即給身邊熟悉的活人預寫輓聯,以資練習。這種做法當然不厚道。但對提高水平,據説倒是助益顯着。當然,這事兒得偷偷地幹,決不敢讓被挽者知道。

道光年間的一個春節,曾國藩正利用春節閒暇在書房中創作輓聯,比他大10歲的好朋友湯鵬適時前來拜年。二人關係素來密切,湯鵬也就不待通報徑直到書房來找國藩。説來也巧,國藩這時正寫到“海秋(湯鵬字)夫子千古”,陡然見到被挽者現身,趕緊手忙腳亂地藏掖條幅。湯鵬以為他在寫春聯,只是好奇為啥用白紙不用紅紙,便要看看寫了什麼。國藩死死捂住,湯鵬秉性霸蠻,兼好奇心重,乃不管不顧一把扯過來看個究竟。不看則已,一看差點暈倒:好朋友竟在這新春吉日給自己寫輓聯!這還了得,湯鵬對曾國藩重重吐了口唾沫,拂袖而去。

不用説,這都是輓聯惹的禍。湯鵬是湖南益陽人,字秋海,曾國藩的老鄉,兩人又都是重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在一起做京官,過從甚密。輓聯風波後,怒不可遏的湯鵬反目,與曾國藩割袍斷義。

湯鵬聰慧過人,他22歲中舉,23歲連捷進士及第,被譽為“凌轢百代之才”,“意氣蹈厲,謂天下事無不可為者”,認為“徒為詞章士無當也”。其人性情儻易,不中繩墨,喜歡放言高論,目無餘子,甚至連司馬遷、韓愈都不放在眼裏。湯鵬雖科甲順利,官場卻很不得志,“禮曹十年不放一府道,八年不一御史”,長年待職閒曹,終不為朝廷重用。後來更因事遷謫,“恃才傲物,謗口繁多”。

湯鵬的死也很是離奇。一天酷熱,幾個朋友聚在湯鵬家閒聊。有人偶然説到大黃藥性峻烈,不可隨便服用。湯鵬漫不經心地説:“那有什麼?我經常服用它。”大家感到愕然,半信半疑。湯鵬大怒,立刻命僕人去藥鋪買了幾兩回來,馬上煎服。喝了一半,朋友們擔心出事,攘肩捉背,羣起制止。但湯鵬堅決不聽,堅持將一罐大黃全部服下,結果當天暴卒。好奇倔強到不惜生命的地步,實屬奇人奇事。曾國藩在祭文中沉痛地説:“一呷之藥,椓我天民”,即指此事。

對於兩人絕交的真正原因,曾國藩自然也不會承認,因為承認了將有損他的道德文章形象。他在給湯鵬的寫的祭文中,將兩人斷交的原因歸結於湯鵬對曾國藩批評其着作《浮邱子》不滿:“一語不能,君乃狂罵。我實無辜,詎敢相下?”

湯鵬的死,曾國藩為其送上的輓聯是:

着書成二十萬言,才未盡也;

得謗遍九州四海,名亦隨之。

至於這是曾國藩當時即興寫就,還是“生挽”的成稿,自然只有他自己清楚了。曾國藩後來的輓聯創作日漸爐火純青,他的全集中,收有其創作的輓聯七十七副。近代古文家、詩人吳恭亨曾説:“曾文正聯語雄奇突兀,如華嶽之拔地,長江之匯海,字字精金美玉,亦字字布帛菽粟。”對曾氏之聯語評價不可謂不高。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13

曹操命劉備伐袁術,劉備臨行時為由誰留守徐州拿不定主意。這時,張飛請求留守徐州。劉備卻説:你一是愛喝酒、耍威風、鞭打士兵,二是辦事草率不聽人勸。讓你留守,放心不下。

張飛願改過並再三請求,劉備答應張飛,並派陳登協助。一日,張飛請留守各將赴宴,説:我大哥臨走時不讓我喝酒,怕酒後誤事,今天請你們來一醉方休,從明天起全都戒酒,幫我守好城池。

説罷便輪番敬酒,當二次到曹豹面前勸酒時,遭曹豹拒絕。這時張飛已醉,命鞭打曹豹五十鞭。散席後,曹豹懷恨在心,便連夜派人送信給呂布,讓他今夜乘張飛大醉偷襲徐州。

呂布當夜領五百輕騎取得徐州。吶喊聲震醒張飛,知徐州已失,顧不得劉備的家眷,邊戰邊逃。後張飛見到劉備,悔恨萬分,欲抽劍自刎,被劉備死死攔住。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14

趣聞一:

朱起鳳,浙江海寧人,光緒末年曾在書院任教。一次,朱起鳳批閲學生策論試卷時,發現試卷中有人用了“首施兩端”一詞,他以為是學生的筆誤,隨即在一旁改作“首鼠兩端”。結果考試結果出來後,“書院大譁”,有人甚至寫信譏諷朱起鳳。原來學生並未寫錯,“首施兩端”是有出處的,例如在《後漢書》裏不但赫然寫着“首施兩端”一詞,而且註明“首施即首鼠也”。

這件事發生以後,朱起鳳深感自己讀書粗略,知識面窄。從此他刻苦攻讀,認真研討,把古籍中所見到的“首施”、“首鼠”這類音義相關的詞,隨加摘抄,分類匯聚。通過苦心琢磨,細緻比較,歷時三十年,易稿十多遍,終於編成了洋洋三百多萬字,在我國語言學史上有重要地位的《辭通》。一些著名的學者,諸如章太炎、劉大白、胡適、錢玄同、林語堂等紛紛為此書作序,大加推薦。

朱起鳳不文過飾非,對旁人甚至自己學生的批評,能正確對待,變壓力為動力。這樣的教學態度和治學精神,值得學習。

趣聞二:

沈從文第一次從軍解甲後,為了生計不得不離開鳳凰城,來到芷江謀求出路。當然,沈家龐大的親屬圈不會讓這位昔日的少爺窮途末路的,他的由縣長任上下來的五舅很快又幹上了警察所的所長,16歲的沈從文已經在軍隊裏鍛鍊得有點兒“混得開”了,自然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被舅舅招到身邊工作。一個外鄉來的毛頭小子,竟然在警察所裏幹得風生水起。後來警察所兼管税務後,沈從文負責收“屠宰税”。想想,一個嘴角還沒長鬚的小子,每天端着賬本,在芷江城裏走動,多威風。那些屠户們個個見了敬三分。因為沈家當日的影響力,在湘西地界上,沈從文要混口飯吃,並且吃好,顯然不是問題。再到後來,城裏多個顯赫人家相繼看中了他,要把他攏為快婿,甚至要他隨意挑選,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偏偏這個時候,沈家少爺的青春期到了,他不想那樣幹。原因是,他已經迷上了一個女孩子。但是,這注定了是一場騙局——因為一個姓馬的私生子的“牽線”,理由是“我姐姐想約你去家裏玩”,沈從文去了,並且上了心。也許就是“愛情”的萌動,他勇敢地拒絕了各路賢達的提親,他心裏只有那個姐姐。可是,他自己也糊塗了,那個姓馬的小子開始親近他,並且老向他借錢,最後,把沈從文身上保管的母親賣地的'錢弄丟了一千多元。實際上,那是沈從文的青春期反應而已,他被姓馬的小子以“姐姐”的名義騙了,“姐姐”根本不知道有這回事!

事情的真相是——因為情迷心竅,沈從文落進了那個小馬的圈套。如果僅此而已,那也是一個笑話而已,偏偏沈從文當真了,他覺得無臉見人,那一千元錢對敗落的沈家來説,是筆大數目了,沈從文覺得對不起母親,所以他悄悄地離開了芷江,開始了下一步的漂流。

因為沈從文是個大人物,所以這麼個青春期的小事件也變得非同尋常。事實上,這一走,就走出了一個百年難遇的沈從文來了。

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齊白石老人享譽畫壇起,市面上冒其名的畫品越來越多。一些購畫者不時拿着他的畫上門求其鑑別或加寫題記。後來他乾脆聲明“予之畫從借山館鐵柵門所出者無偽作”。其夫人胡寶珠也會作畫,為了避“夫人捉刀”之嫌,他忍痛割愛讓胡寶珠不再作畫。

胡寶珠18歲嫁到齊家,齊白石作畫時她便站在旁邊理紙磨墨,耳濡目染受到藝術的薰陶,也不時習作。她天資聰穎,畫藝日增。一次,齊白石看到畫桌上一幅《羣鵝圖》,竟以為是自己所作,揮筆署款“三存印富翁齊璜作於故都”,並連鈐三印。過了一天再仔細品味才發覺是夫人的臨摹之作,於是題跋更正:“此小幅乃寶姬所臨”。後來,寶珠又作了一幅《羣蝦圖》,拿與丈夫品評。白石老人欣賞之餘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者夫人有此成就,構圖着色無不酷似自己的親筆;憂者恐人散佈流言蜚語説齊白石作畫有夫人代筆,連借山館出來的畫也不可靠了。

寶珠作畫原為消遣,她知道丈夫的心事後,從此擱下了畫筆。

趣聞三:

三國時,呂岱位高權重,名聲顯赫。他的朋友徐厚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評他的缺點。呂岱不僅沒有責怪徐厚,反而更加尊重、親近徐厚。

我們不得不欽佩呂岱不畏別人批評的態度,如小草般虛心接受的生活態度,造就了一代名將。

梅蘭芳在演出京劇《殺惜》時,突然聽到有位老人説“不好”。梅蘭芳來不及卸裝更衣就用專車把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對老人説:“説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師。先生説我不好,必有高見,還望賜教,學生決心亡羊補牢。

老人説:“閻惜姣上樓和下樓的台步,按梨園規定,應是上七下八,博士為何八上八下?”梅蘭芳恍然大悟,連聲稱謝。我們不得不欽佩梅蘭芳的謙恭,就是這種如小草般可視平凡人為師的生活態度,造就了一代京劇大師。生活中,我們都想如大樹般活着,早已忘卻了小草的存在。可事實上,擁有穿山裂石之力的,往往都是這些謙遜的小草。

標籤: 人物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qlope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