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個人評課稿[必備]

個人評課稿[必備]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評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個人評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個人評課稿[必備]

個人評課稿1

聽了劉老師上的《圓柱的體積》一課,深有感觸。這節課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節課的一開始,劉老師複習以前學習過的一些圖形的計算公式,再讓學生把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v=abh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v=aah,統一成一個計算公式v=sh。並向學生提問:這個統一的計算公式是否也能用來求圓柱的體積?通過設疑揭題從而引入新課。教者溝通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銜接自然。新課引入“引”出了學習新知識的思路,,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慾望。

新課教學,教者積極創設了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猜測、操作、交流等有效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理解數學。教者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足夠大的學習空間,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者讓學生拿出課前佈置的預習單作業,把自己預習的結果在四人小組討論,同時,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投入到學生學習小組活動中去,體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探究新知過程中,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圍繞預習單的問題去進行實踐、探索、發現。學生四人小組用學具進行動手操作,把圓柱體拼成了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學生在操作、比較中,緊緊圍繞圓柱體和長方體之間的聯繫,抽象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v=sh)。這個過程,學生從形象具體的知識形成過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認識得以昇華(較抽象的認識——公式)。學生在逐題彙報預習單內容時,教師的"導"、"放"、"扶"層次分明,教師雖然沒有講太多東西,但保證了學生參與的廣度。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的彙報、交流、評價與反思,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師與生、生與生間的交流評價,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合作交流是學生體驗的有效途徑。使學生領悟了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本節課採用了新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不足之處是:

(1)處理推導過程不夠到位,只講清了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底面積,圓柱的高=長方體的高,圓柱的體積=長方體的體積,沒有進一步弄清圓柱和長方體之間的關係,如:圓柱的半徑=長方體的寬,圓柱底面周長的一半=長方體的長。

(2)本節課我覺得在練習上還可以下一番功夫,比如可以設計一些開放的習題。總之,本節課教師引導得法,學生學得靈活,體現了重在思,貴在導,導思結合的原則,體現了"教是為了不教,學會是為了會學"的素質教育思想。

個人評課稿2

今天我聽了金老師一節八年級思想品德課,《正確認識集體和個人的關係》練習課,聽了之後我受益匪淺,覺得值得學習的地方很多。下面我着重談談對這節課的看法。

一、評教學目標:

金煊老師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課中能緊緊圍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去選取材料和開展活動。

二、評教學重、難點:

金煊老師藉助多媒體課件提供的平台,根據國中生好奇善動的特點,教學過程中有條理、輕鬆愉快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破了重難點,基本達到了課前預期的目的。

三、評教學方法:

金煊老師的這節課,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學中將討論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方法融為一體,通過觀看圖例、情景分析等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了知識,擴大了知識容量,使學生在一節課中掌握或接觸了更多的知識。

四、評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中,金煊老師創設情境,通過複習上一節《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引出本節課,直接的導課簡單明瞭。

2.金煊師在體現學生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這方面做的`比較好。她能圍繞學習目標,出示了精心設計的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再次認真閲讀教材,學生的閲讀要圖文結合,邊讀邊思,讀不懂的地方可以做出標記。

3,金煊老師能在教學過程中把課內基礎知識與課外熱點相融相通,堅持理論聯繫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真正讓學生走向社會,把時事請進課堂。使學生在實際的情境中展開有效的學習,通過對生活的感受和體悟,激發學生關注社會現實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很輕鬆的理解了個人與集體的關係。

以上是我認為金煊老師在上課過程中所呈現給我們的閃光點,更是值得我們所有教師學習的地方。

個人評課稿3

今天,兩次聆聽了師傅王老師的語文課《白鷺》,一次是我們六(4)班,一次是他們六(3)班。面對同一篇課文,不同的學生,上出來的效果也不盡相同,也給了不同的感受。讓我這個徒弟獲益匪淺,從中學習到了許多,也引起我的一些感想。下面就説説王老師的這節示範課給我的感受:

1、注重課內外的結合與延伸。

王老師在課前為學生尋找並介紹了一句羅丹的名言“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引導學生明白美在於我們學生要具有一雙慧眼,善於去發現美。進而出示了兩首古詩《絕句》、《鷺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古詩中的美,讓學生在初步觀察之後,講述出其中的美,讓學生體會到發現美並不十分困難。進而王老師告訴學生其實在我們的課文中也有許多美的地方,這樣就為學生更好的學習課文掃除了障礙,鋪平了道路。事實上,王老師的整個教學過程,都是這樣,讓學生從課文中發現美,認識美。可以説,這個理念是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的。

2、重視語文的薰陶作用,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也是多元的。因此,王老師在教學時特別重視對課文文本的研讀,抓住語言文字材料,通過讓學生讀、思、議等讀書活動,讓學生品味語言文字所帶來的美,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例如在研讀“顏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一點兒則嫌長,減一點兒則嫌短,素一點兒則嫌白,深一點兒則嫌黑。”這兩段文字時,就引導學生抓住“適宜”兩個字,通過找詞語、讀句子、説體會來讓學生領略一種和諧的美、適度的美。

語文學習是學生個體的行為。語文閲讀也是學生個性化的閲讀,所產生的感受也是不盡相同的。王老師在教學時就非常注意尊重與呵護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於學生的回答,王老師能把自己擺在與學生同等的位置上,引導學生把內心的感受説出來,回答得好教師給予肯定,對於學生回答過程中不太明確或不合理的教師也能給予正確的導向與引導。例如“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句話的理解,教師就引導得非常好。”

3、重視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語文課堂,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課堂,還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陣地。在這堂課上可以窺見王老師平時的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多麼執着與重視。例如在朗讀課文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讓學生在書本上劃劃,隨手寫上一些讀書後的感想和體會。這對於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和閲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是何等的重要。這一點我想聽課的老師都會有此感受。

就這堂課而言,我還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僅供參考:

1、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為什麼説白鷺是一首歌?”“為什麼説白鷺是一首詩?”對於詩和歌的理解其實已經比較到位了。對於詩可以結合詩的結構來理解,而歌我想是否可以這樣來理解:因為白鷺是那麼的美,讓人看了忍不住對它讚美。而歌是讚美方式的一種。這裏的歌可以是讚美的意思。課堂中讓人覺得有些混淆不清了。

2、對這樣一篇充滿詩意的課文,其中的美自不可言,教師還得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表現文章語言文字的美。就本課而言,讀好讀美課文的訓練還應加強。

個人評課稿4

今天早上第四節課有幸聽了X老師的《個人收入分配》複習課,從整體上看,X老師的課風格嚴謹,板書清晰,語言規範,所以使得整個課堂比較流暢,有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當然也有讓我們反思的方面。本人就將這節課做如下淺析。

1、對教材內容處理得當,重難點突出。

個人的收入分配這課的內容對於高中生來講,其重難點是應該讓學生掌握我國的分配方式及如何實現收入的公平分配。在X老師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看出他對教材、學生,及其高中會考的要求做了充分的分析,無論是板書還是作業都突出了這方面的重要性,重難點比較突出,像收入分配的公平的含義和意義,只要讓學生能達到識記就可以了,X老師只是讓學生簡單閲讀了一下。達到教學的目的,也符合會考要求。

2、風格嚴謹,板書清楚。

這堂課X老師主要採用了講授法。在X老師的教學的過程中,語言比較精練,沒有很多老師所慣用的口頭禪,言簡意賅,雖然這節作為複習課,涉及的內容與新課相比要多得多,但整堂課聽起並不覺得很累。X老師的板書也非常精煉,基本上沒有多餘的字出現,這有助於上完課之後,學生看黑板就能一目瞭然的知道這節課複習的主要知識。

本節複習課也有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在這裏與X老師做幾點交流。

1、複習的有效性思考。教學方法的實質是處理好教與學之間的'關係。教是為了更好的學,教學方法是否得當的標準是學生的學能否處於積極與持續的狀態。讓學生的學習處於積極而又持續,避免思維疲勞,要做到問題預設、知識體驗、知識生成以及知識運用的合理安排。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合作者。縱觀這一節課,除了一開始上課的時候,X老師邀請學生自己講這課要掌握的知識外,基本上是X老師自己講為主,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習、探究,不僅導致課堂氣氛不活躍,也會導致複習效率低下。

2、夯實基礎與整合知識的思考。X老師所上的這個班級是一個不錯的文科班,但從學生的回答情況看,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是不理想的。作為會考複習還是為將來的大學聯考,我們應該關注普通高中學生的知識基礎,應該夯實基礎。X老師在講我國分配製度的原因時,只是簡單寫了生產力狀況和生產資料所有制,從學生角度根本無從回答,在基礎知識的複習上,不能走個形式。作為文科班,除了要夯實基礎外,同時還要注重整合知識,構建知識網絡。分配是由生產決定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製度,在複習分配方式時,始終應強調這一點,才能幫助學生理解按勞分配對應的是公有制經濟,其他分配方式對應的是非公有制經濟。

3、理論聯繫實際的思考。高中政治無論是會考還是大學聯考,除了要夯實基礎外,還必須把所學的基礎知識理論應用於實踐,用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即必須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理論聯繫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基本原則和生命力所在。政治科會考複習中應該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努力把社會熱點問題與教學結合起來,使之與思想政治教材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X老師這節課作為文科班的複習課,不僅要引導學生熟練地掌握書本知識,而且還必須善於引導學生走出書本、走出課堂,融入社會,關注熱點,學會遷移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果學生在學習中不重視知識的遷移,而是死記硬背,生搬硬套,那是肯定考不好的。

以上評課僅是我一個的粗淺看法,不妥之處,請同行批評指正。

個人評課稿5

前幾天,聽了三年級組老師上的《趕海》,特別是繆老師的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與思考。

一、繆老師親切自然的教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她就像一個引路人,一個朋友,引領孩子們在知識中探索、暢遊。或許正因如此,孩子們在課堂上的表現才那樣活躍。

二、以音樂為鋪墊,以畫面為背景,引入情境。

教學伊始,以一首《大海啊,故鄉》的歌曲為背景,旋律輕柔,歌聲美妙,同時出示大海畫面,把學生們的心緒一下子帶到了大海邊。

三、緊扣“趣”字,統領全篇。

本課的教學重點非常鮮明,那就是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去尋找趕海的“趣”,在閲讀中感受趕海的“趣”,於對話中感悟趕海的“趣”,在體驗中回味趕海的“趣”。一個“趣”字貫穿了全課。通過自讀圈畫重要句子,捕捉有趣畫面,再引導交流,發表自己的理解,充分調動學生表達的積極性。在生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這樣的教學層次分明,學生的理解逐漸加深。

其中有這樣四句話:“嘿,一隻小海星被我抓住了!”“哎,那邊一個小夥伴,正低着頭尋找着什麼。”“咦,怎麼我的腳也癢的?”“哦,原來是一隻大蝦在逗我呢!”這四句話還是課後的練習,要求體會句中含者的情趣。繆老師在備課時注意了這一點,因此在閲讀過程中,能穿插結合,提高了效率。尤其是對“嘿、哎、咦、哦”四個語氣詞的指點,繆老師不僅讓學生説説它們所含着的意思,更能運用“朗讀感悟”的方法,使學生在悟中讀、讀中悟。

四、滲透寫法的.指導。

文章寫作上有兩個十分明顯的特點,一個是本課以歌詞開頭,巧妙地引出下文,結尾再一次引用歌詞,照應開頭,這是典型的首尾呼應。繆丹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這個寫作方法重點介紹給了學生。

另一個是課文第三段是一個重點段,文中採用“有的有的”的句式,先總體寫出趕海的活動,接着生動具體描寫了我和一個小夥伴抓蟹、捉蝦的趣事,這是典型的先總後分的方法,這些明顯的寫作特色如果繆老師能在講解課文時適當提醒點撥下,會使學生在做設計的課後作業“模仿《趕海》這篇文章寫童年趣事”真正有法可循。

個人評課稿6

今天下午第一節課,我有幸聆聽了王子老師執教的《落花生》第二課時,讓我受益匪淺。《落花生》這篇課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的順序來寫的,重點講了“議花生”這部分內容。王老師執教的這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談談我的個人看法。

一、課前導入自然、新穎

教師出示課題後,學生自然想到了我們常見的花生,老師緊接着説這是作者許地山的筆名,隨機拋出問題:如“花生為什麼又叫落花生?”“你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作者為什麼把自己取名為落華生?”等等。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自然被激發,而這個問題直到學完全文,教師和學生共同揭曉,學生也就對許地山用“落華生”作為筆名擁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作者的精神、品質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能激發學生學習、探索的慾望。

二、重視朗讀的訓練

在這堂課上,王老師讓學生運用各種方式充分地讀,其中包括指名讀、默讀、抓住關鍵詞讀、站起來讀、創設情景讀,比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別人沒有用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於是,教學中王老師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讀,使學生明辨是非,強化了情感的.薰陶。總之,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教師不是停留在淺層次上讀,而是充分挖掘文本,進行有目的,有指導地讀,指導學生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品味,在讀中生情,在讀中培養語感。

通過聆聽王老師的這節課,我更深層次的認識到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為本,還給學生自由的空間。教師應善於營造民主、平等、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

個人評課稿7

聽了張老師講的國小語文人教版教材一年級下冊第四組課文夏夜多美感受頗多,這是一堂適合低年級學生的課。課堂生動形象,氣氛自然活潑,教師儀態大方,學生積極參與。下面我就曾老師這節課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導入創設情境。

一開始,教師以一個美麗的、富有童趣的音樂渲染了可愛的、極具樂趣的課堂氣氛,學生很快就進入了本堂課的學習狀態。出示課題(教師端正的板書)複習生字方法多,小燈籠,做動作。接着是教師親切的語言:課文中都出現了哪些夥伴?這樣的初讀是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的。緊接着,螞蟻、睡蓮、蜻蜓、螢火蟲,板書後讓學生將很多有趣的小製作貼在了黑板上,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小昆蟲記住漢字。

二、接着我們看到的是張老師細心地引領。

亮點一:

師:小螞蟻,你怎麼啦?(請多為小朋友充當小螞蟻,男孩子一起讀)讀小螞蟻的話,學習“哭”字

李老師抓住“哭”字的一點,生動地講解,讓學生一下子就記住了。

亮點二:

(出示段落)學習“感激”一詞時,教師以泛讀、學生賽讀的'多種方式感受小螞蟻的心情。又以充當小螞蟻的角色,讓學生自己想讀。在不斷的學生對話中,學生讀的開心,讀的起勁。

亮點三: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螞蟻和睡蓮,那麼你比較喜歡誰呢?

把説的機會重新給了學生,學生暢所欲言。學生是喜歡這樣的課堂的,學生覺得被重視。比起讓孩子去學,不如讓學生自己想學。

亮點四:

最後,在課堂尾聲,學生再次指向“非常感激”,深化了主題。李老師在整堂課,注重培養學生説、讀、寫的習慣,更是讓學生從心裏愛上學習。

三、注重閲讀,迴歸文本。突出重難點。

張老師這節課不僅保證了學生讀的時間,同時也保證了學生説的時間。讓學生在讀中説,在説中讀,説出真話,表達真感,拓展學生的思維,鍛鍊學生説話能力。但又緊扣文本,放飛學生思維,由表及裏層層剖析,突破重點難點。

四、引導學生讀中悟情,圖文結合,注重讀與説的訓練。

夏夜多美是一篇意境優美的童話故事,張老師這節課最大的特色就是注重閲讀,反覆讓學生朗讀小螞蟻,睡蓮與蜻蜓的對話。着重學習小螞蟻與睡蓮姑姑的對話。讓學生分角色讀。在讀中受到禮貌教育。在不同的層次閲讀中逐步理清課文的脈絡,深入主題,讀的形式多樣,並根據學生的閲讀精心設計問題,特別是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能夠進入角色,在讀中有悟,在悟中細讀,讓學生走進課文,有所體會。

建議:

讓學生多讀書,減少講解。

個人評課稿8

孔霞老師執教的公開課《唯一的聽眾》,給我印象深刻。她不但吃透了教材,而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進行了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展示了語文教學的魅力。

縱觀整節課,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借鑑:

一、線索明朗,層層深入。

孔老師這節課,教學流程簡潔流暢,教學思路清晰。這篇文章有兩條線索:一是“我”的心理和行為的變化;二是老婦人的語言、神態變化。通過這兩條線,表現出老婦人對我的愛護和鼓勵。在教學過程中,孔老師緊緊圍繞這兩條主線組織教學。她先讓學生根據“課後導讀思考題”來自讀自悟,學生很快地理清“我”的心理變化過程:從“沮喪—自信——感激”;緊接着,孔老師緊扣老婦人的語言、神態,讓學生進行深入地品讀,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感悟。線索明朗,層次井然,省時高效。

二、以“讀”為主線,貫穿課堂。

朗讀是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的.重要手段。整節課,學生的默讀、自由讀、個別讀、齊讀;老師的引導讀等多樣化的朗讀形式交替使用;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受到情感的薰陶、思想的啟迪、審美的享受;整節課,書聲琅琅。

三、關注細節,突破難點。這是本課的一大亮點。

語文課是美的,這種美潛伏在語言的深處。孔老師獨具匠心,以關鍵詞“平靜”為抓手,讓學生通過品讀“平靜地望着我”這三個句子,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平靜的眼神包含着老教授的期待、關愛、鼓勵、稱讚等等,這是老教授的良苦用心。不過,我想如果能再花一點時間,引導學生反覆品讀這三句話,學生的體會會更深切一些。

總之,孔老師富有激情的教學語言,紮實有序的語言訓練,為學生打開了一個美的窗口,給我們以美的享受,希望她的課,能擁有越來越多的聽眾!

個人評課稿9

一、一節好課應該是“快樂學習、主動學習”,因為興趣是學習發展的動力,幼兒是否感興趣、是否快樂,是首要的,我想,石老師的這節課,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告訴了我們,這就是快樂的學。

二、目標——具體明瞭,有針對性

1、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參與遊戲,培養幼兒的大膽勇敢自信的.個性品性2、通過走跑跳的方式鍛鍊孩子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過程——設計巧妙,新穎,敬禮一環節很好的結合了軍訓,讓孩子馬上回憶起了軍訓時的狀態,並且很快進入了本節課的狀態。

同時,環節流暢,層層推進,第一環數數,第二環金箍棒打

手,第三環神祕樹,第四環打地鼠,大環節由易到難,層層遞進,每個小環節也是由易到難,如金箍棒打手,先慢後快,同時每個環節都緊緊圍繞目標的設定

三、好課應該是“看似簡單,實為不簡單”,這也是教學價值的體現。

一張隨手哪來的報紙轉眼捲成了一根金箍棒,一把很普通、很不起眼的掃帚,難道也能用來上好一節課嗎?看過石老師的課後,我們應該明白,生活中每一個不起眼的時間、物品都可以成為良好的教育契機,就在於我們有沒有用心去發現。

四,石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很穩重、很有經驗、很優秀的教師,她的語速雖然稍顯慢了一點,但是娓娓道來,別有一番韻味。

五、不足------結束語:”老師你放吧!”語言長,無法顯現遊

戲的緊張感、刺激性,改成”快!”

標籤: 評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441lk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