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國小數學教材《認識物體和圖形》評課稿

國小數學教材《認識物體和圖形》評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評課稿,所謂評課,是指對課堂教學成敗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評估,並且能夠從教育理論的高度對課堂上的教育行為作出正確的解釋。那麼什麼樣的評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材《認識物體和圖形》評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數學教材《認識物體和圖形》評課稿

國小數學教材《認識物體和圖形》評課稿1

《認識物體和圖形》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的開始。主要是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認識常見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知道它們的名稱,並且能夠辯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課標》告訴我們,老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廣漠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本節課創設了大量的讓學生動手操作、用眼觀察、動口表達、用心思考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活動學生始終在輕鬆、民主、和諧、愉快的氛圍下探索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效地提高了問題解決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正如“課標”中所説的,使每一個孩子在數學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聽完王麗老師的《認識物體和圖形》細細回顧,使我受益匪淺,課的成功之處貫穿課的.始終。

1、面向全體、重視發展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整個教學環節,王老師始終把學生的體驗、探索放在首位。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説一説、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數一數、連一連等一系列的活動,來實現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主動探索、體驗、領悟與創造學習的時間與空間。

2、精心預設

王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看、摸、想、滾等。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四種立體圖形的特徵。由於圓柱和球的特徵比較明顯,容易辨認,而長方體和正方體容易混淆,教師要引導學生重點觀察它們的不同,比較它們的不同,並先讓學生觀察特殊的長方體,教師驗證正方體的每一個面大小一樣,從而能夠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再由生活中具體的物體,到脱去“花外衣”的抽象的幾何圖形,自然過渡,水到渠成。

3、駕馭生成

本課教學難點是辨認正方體和長方體,特別是學生對於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容易混淆。因此王教師對症下藥,她是這樣設計的:先認識長方形,通過讓學生看、摸,理解長方形的特點。然後學習圓柱、球,接着是正方體。這樣長方體和正方體就不易混淆了。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成功地駕馭生成,不要禁錮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要考慮得廣一些、深一些、細一些,注重過程,淡化結果,才能一被教材所禁錮,才能大膽讓學生討論交流。否則,學生不敢標新立異,不敢異想天開,就會失去自我,失去創造能力。

4、有效合作

為了避免學生在學習數學概念過程中容易出現動機不強、注意力不集中等到現象,教師用了適合國小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的遊戲法和競賽法組織教學,通過拿一拿、猜一猜、摸一摸、做一做等遊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思、在“賽”中比、在“比”中做,既加深了對各類物體特徵的認識,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做,用腦想的能力,在活動中還學會了合作與創新,起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也為國小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國小數學教材《認識物體和圖形》評課稿2

“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系國小低年級數學中具體概念教學的典型教例。本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國小生學習數學具體概念的一般特點或規律,與現代學習心理學和教學心理學所揭示的知識學習和教學的基本原理有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在教學目標設計上,執教者根據教學內容(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將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確定為具體概念的教學,這一目標定位既符合本課知識點的本質特徵,又符合《標準》的要求,還符合低年級國小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實際情況,因此是十分準確的。

其次,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本課執教者以現代學習論和教學論關於具體概念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有關原理為指導,按照具體概念學習規律來確定本課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教師將本課教學過程確定為“觀察物體──辨別比較──提出與驗證假設──抽象概括”四個階段;將本課的基本教學方法確定為從概念例證認識到概念意義獲得的概念形成法。這種安排是符合國小生習得具體概念的心理活動的一般機制和實際需要的。這裏需要指出的是,學生通常是在辨別概念的正例和反例的過程中達到對概念意義的理解的,因此,教師在呈現概念的例子的.時候,不僅要向學生呈現概念的正例(如圓柱的正例茶葉筒、易拉罐等),還應該向學生呈現概念的反例(如圓柱的反例粉筆、削過的鉛筆等),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有效地進行知覺辨別,更明確地認識物體和圖形的本質特徵,以達到對概念意義的把握。

此外,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本課執教者除了按照具體概念習得的一般規律組織教學以外,還充分兼顧了國小低年級學生的心理活動特別和素質教育對國小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要求,將實踐能力的培養、合作意識的教育以及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的教育等教育理念滲透在數學概念教學之中,使學生既學習了數學知識、培養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方面又受到一定的薰陶和訓練,可謂一舉兩得、一箭雙鵰。

最後,尚須強調的是:對國小低年級學生來説,數學概念往往比較抽象和枯燥,要理解概念的意義有一定的難度,因而學習活動往往難以持久地順利展開。為了避免學生在學習數學概念過程中容易出現動機不強、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執教者還運用了適合國小低年級學生心理特別的遊戲法和競賽法組織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思、在“賽”中比、在“比”中做,為國小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總之,《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的執教者在國小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具體概念、如何引導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如何引導國小低年級學生愉快地、主動地學習和運用數學知識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探索,積累了良好的經驗,為廣大國小數學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757ng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