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語文評課稿(彙編15篇)

語文評課稿(彙編15篇)

語文評課稿1

《鳥島》是一篇介紹旅遊勝地的文章,學生中幾乎沒有人去過鳥島,於是教師在情境創設方面注重了連貫和整體感知,充分運用多媒體圖片、錄象等手段,並結合課文朗讀,幫助學生建立起對鳥島的印象。聽了吳老師講的《鳥島》一課,我真的被鳥島上秀麗的風光,翔集的鳥類吸引住了,彷彿自己就身處課堂,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品位,一起賞析,一起感悟……雖然本課也不盡完美,但它多少會給我們一些啟示,一些成功之處值得我們學習,我想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語文評課稿(彙編15篇)

一、創設情境主動探究

首先吳老師能在上課開始,播放鳥鳴的音樂,老師帶着學生“飛”起來,並徐徐展開畫卷,以音樂作為導入新課的憑藉,可以使學生在美的薰陶中,馳騁豐富的想象,引領學生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全身心投入本課的學習。

二、學法滲透紮實有效

吳老師能深刻領會新課程理念,重視“過程和方法”目標的達成,並滲透於各個教學環節之中。整堂課吳老師十分注重讀書方法的具體指導,在本課教學中,吳老師指導學生時做到了“使其言皆若出於我口,使其意皆若出於我心”,啟發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促進學生感悟課文。此外,吳老師還注重評價,讓學生也參與到評價中來,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中學習,激發讀好課文的興趣。

學生在充分朗讀第三節的基礎上,吳老師讓學生畫一畫鳥窩和鳥蛋,實際上就是把抽象的文字還原成具體的形象。吳老師讓學生在黑板上合作完成大型“鳥窩多、鳥蛋多”圖的過程,又促使學生再次進入文本,研究文本,因此是一個領悟語言文字、體驗意境美的過程,同時讓語文與美術、與生活有機結合,學生可以展開想象,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達到知識能力與情感的綜合。

三、運用媒體解決難點

理解“陸續、密密麻麻”,也是學生學習上的一個難點,而吳老師巧妙地運用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欣賞鳥島的同時,盡情地表達自己的心情,又對學習內容進行了深入的理解,一下子就明白“喲,這就是陸續(密密麻麻)呀!”這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同時學得輕鬆、主動、愉快,體現了主動學習的快樂。

吳老師還通過課件播放課文朗誦,讓學生看到聞名中外的青海湖鳥島春夏兩季的景象和鳥類活動的情形,插圖中的靜態的、呆板的景物都變成了動態的、活潑的生活畫面,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整體感知詞語,在色彩、形象、聲音中整體感知語言,在思索、探究中理解語言。

四、讀中想象展現自我

在這堂課中,吳老師把課上得開放而有活力,她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暢所欲言、展示自我的互動空間,如:讓學生在鳥鳴聲中朗讀第二節,之後讓學生想象好象看到了什麼?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現了自我獨特的想象力,爭相出來回答,氣氛相當熱烈。吳老師在開放的課堂上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學習,同時,學生的觀察、想象、説話、創造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吳老師在教學的最後讓學生説説你學了這篇課文,有什麼收穫?這一環節相當好。學生在介紹過程中,不僅提高了概括能力,而且會自然而然地將課文中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東西,並加以運用。好多學生説到要愛鳥、護鳥,保護生態環境,給鳥類營造一個安全、快樂的家園,讓我們看到吳老師在“教書”的同時,“育人”的目的也已達到了。

總之,本課的教學很好地處理了理解內容與語言實踐的關係,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與教師積極引導的關係,可以看出這位教師新的教學理念.

語文評課稿2

今年又是我校第xx屆青年教師賽教課開賽的時候了,各位老師均精心準備,一場教學的課堂盛宴又開始了!我們語文組有三位教師參賽,黃程龍老師執教《我與地壇》,覃慧芹老師執教《花未眠》,周靜老師執教《珍珠與淚珠》。我受教研組的委派主評覃慧芹老師的課,下面是我評課的札記。

最近教育局正致力於建設“基礎教育的亮點工程”,這個“工程”是個了不起的工程,我首先也來找找亮點。其實我在想,作為評課的功能到底是什麼,是促使執教者改正相關的錯誤,這固然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是我想發掘執教者的亮點,讓其能找到自身的“生長點”,這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節課難免有若干的遺憾,如若大加批評,執教者難免灰心喪氣,結局只能是不歡而散。然而亮點亦不能是虛假的奉承。

所以我所反對的評課態度是兩種:一種我稱之為“行政式”的態度,氣勢洶洶動輒將一節課踩入地獄,有的評課者甚至不屑與執教者交流;另一種則是“奉承式”的態度,有的評課者如若遇到名家便全是阿諛之詞。評課的態度應是學術的態度,學術的精髓則在於自由、平等、獨立。

一、五大亮點

覃老師執教的《花未眠》一課有五個方面的亮點:

亮點一:教學設計合理,整節課使用了“問題教學法”,利用五個框架性問題推進課堂教學的展開,而這五個問題又是理解文章的要害和樞紐,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法。這種教學法的好處在於能夠提綱挈領地抓住文章的要旨大意,並激活學生的思維,而避免了學生的被動地聽。記得三年前語文教研員覃方確老師曾問我對於學生主體性的理解,我大膽提出學生髮言不一定是主體性、參與性的體現,但是當時我沒有道出本質。現在我可以明確了,一定是由“思”而“言”才是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性真正的體現,缺了“思”的“言”即是無效的“言”,只是形式的繁榮罷了。

亮點二:有資源整合的意識,本節課能引經據典,適當延伸拓展。導入使用了蘇軾的《海棠》一詩,揭示《花未眠》與《海棠》的異曲同工之妙,中外相互印證。利用優美的圖文實現審美教育的目的。我們常常是“教教材”,受到教材的侷限,而不是“用教材來教”,教材只是資源之一,如果樹立了課程意識,“萬物皆備於我”,再“反身而誠”,那麼就可以“樂莫大焉”了,資源一經整合,教學的`境界也就開闊了,也就不再是“教死書”了。

亮點三:教學的雙邊活動基本上是充分的,教師是有激情的,學生是活躍的,於是整個課堂處於和諧的狀態。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的功能,能通過框架性問題組織學生開展閲讀活動。

亮點四:注重了語文教學重要規律,即是抓住了散文的誦讀。誦讀形式多樣,有範讀、齊讀、分組朗讀等,並能通過誦讀與文本的研讀相結合。誦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詩歌和散文教學中,誦讀法更是不二法門。從誦讀中能看出對於文章的感悟和理解,所以我反對將有意境的詩歌、散文分析得支離破碎,而主張以讀促析、以讀代析。

亮點五:文本的研讀比較充分,而並沒有架空文本。

二、兩個遺憾

遺憾一:執教者犯了一般公開課、賽教課的通病,就是極力想展示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於是整個課堂容量很大,這個問題也想講,那個問題也想講,導致了問題沒有講得透徹,教學的重點也就不能突出了。完整有時並不能完美,不如來一個美麗的戛然而止。我一直主張公開課也要常態化,體現原生態的課堂。做人本色是真,做課常態是真,這也正是我所提倡的“現象學語文”的精神。

遺憾二:本課雖然注重了誦讀,但是誦讀仍不到位,誦讀沒有和語言的品味結合。讀而不品,等於沒讀,要讀出情感,才達到了誦讀的目的。因此教師的範讀是關鍵,結合語言的品味來讀,進行誦讀的指導。

三、三個技術性問題

問題一: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思維方面的特點,提出問題要視問題的難易程度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不要一提出問題就馬上希望得到學生的回答。

問題二:學生回答的問題是教學生成的重要體現,要重視對於學生的回答評價,好的評價常常能激起思維的火花。不要對學生的問題置之不理,或是什麼都説“很好”,可以學生互評,激發學生的互動,教師的點評則至關重要,要從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出發去點評,解析學生的思維過程,點出閃光點,如果有偏差要有策略的引導。在本課中有學生在理解“一朵花很美,那麼我有時就會不由地自語道:要活下去!”一句關鍵句時,認為海棠花“無人欣賞”尚能獨自開放,那麼更何況人呢!而教師預設的答案確是“作者希望欣賞更多的美”,於是對該學生的回答不予評價。而事實上該生的回答很有閃光點,值得去品味思考。

問題三:每一單元、每一課的教學應抓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點,有的文章要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有的要抓住信息篩選能力,有的要注意語言的品味,有的突出審美的薰陶,凡此種種都應在聽、説、讀、寫幾項活動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三個要處理好的關係

關係一:處理好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關係。信息技術的運用是為了更好的彰顯學科特色,而不可濫用,本課中出現了一些不必要的聲響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精美的圖文激發學生的審美感知,這是運用得很好的。

關係二: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係。課件越多表示預設越多,就會導致課堂生成被湮滅在一張張的演示文稿上。建議以課件為主要框架內容的設計,而黑板則作為課堂生成的展示平台。

關係三:處理好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主體性的關係。本課教師的主導性較為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沒有體現。建議提出框架性問題後,學生反覆誦讀體會,自主思考,多給學生表達的機會,點評到位,少一些講解。

語文評課稿3

聽了坐看雲起講的《巨人的花園》一課,覺得值得講借鑑的`地方很多。《巨人的花園》一課可以分三大塊:

一,花園沒有主人時,花園美;

二、巨人回來,趕走孩子,花園不再有春天

三、花園變美了,變漂亮了,首尾照應。

老師抓住第二部分重點段,引導學生明白由於巨人的冷漠讓花園不再美麗了,不再漂亮了。這一部分中,出示:禁止入內的告示牌讓學生談談體會到什麼?從這兒入手。還應該抓住“砌”到後面的“拆”做做文章,不一定要按順序。

教師教學時還注重了朗讀指導巨人的三次話,先是一次一次出示,教師充分帶領學生走進巨人,讓孩子説説巨人心理想什麼,分別敍述三次巨人的話,讓學生體會,直到小男孩的出現才讓學生理解分享帶來了幸福。最後一句出示完成,抓住凝視,為什麼凝視?凝視是小男孩給巨人一個思考的機會,凝視裏有提醒和暗示。“手一捏,花開了”,告訴巨人,有孩子花園裏就有孩子。很有哲理,如果每個人都可以敞開心扉和別人分享,就是幸福。最後的幸福論壇很好,聯繫這一單元談對幸福的認識。

語文評課稿4

聽了王老師的《黃英》這一節課,非常受益,很受啟發,也從中看出了執教者深厚的學養和紮實的基本功。可以這樣説,這是三節異中有同、風采照人的成功課。在這裏我只重點談談共性的問題。

一、教學亮點。

這一節課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點,我僅從以下十方面進行點評。

1、從教態來觀:執教者都表現出端莊自然、精神飽滿的姿態,慷慨激昂的語勢給學生以振奮,像老師那不時寫在臉上的笑意,又極具親和力。

2、從學科特點觀:執教者都突出了“讀”這一語文課堂教學標誌性特點,採用多種形式強化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賞析,凸顯了語文教學的語文味。

3、從教學目標的確立觀:執教者能從課標出發,立足教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既具體明確,具有針對性,又突出重、難點,使得教學目標確立合理、落實明晰且達成度高。

4、從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觀: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一點在三位執教者身上都有不同的體現,如,張老師收集的“原聲錄音”,王老師的具有唱歌、繪畫特長的學生等都成為了可利用資源,體現出課堂教學資源的豐富性。

5、從問題設計觀:一節課問題設計得如何,一定程度上關乎學生能否學有所獲。從這一節課不難觀出,執教者在問題設計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開去,又兼顧學生的認知特點,遷移拓展,有深度且環環相扣。

6、從學生活動看:執教者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參與時間,參與熱情高,學生善傾聽,能合作,體現出參與的廣度和深度。

7、從課堂氛圍觀:課堂突顯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創設出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環境,體現了互動的多維性。

9、從學生能力培養觀:執教者都把學生的能力培養作為重頭戲,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王老師讓學生課前預習、查找相關資料等環節,關注了學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

10、從預設與生成觀:體現了預設嚴謹、生成合理的特點,王老師的針對問題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語句、但不可使用口語的細節要求,均體現出教者扣緊梯度目標、嚴謹教學的預設構想,實現了師生共同體會成功愉悦的深度生成。

以上只是對三位執教者成功教學的概略點評。

二、教學建議。

儘管執教者的教學或真水無香,或色彩豔麗,但也略有不足之處,就此提出幾點建議。

1、王老師注重開發學生潛能、關注學生能力培養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希望能就此入行嘗試,使之作為一種常態化的行為實施於課堂教學中。

2、王老師的家常課,很樸實,非常有借鑑價值,但也要注重以下方面的處理:導語過長,再精煉些;放開手,讓學生多思、多動;可合理地利用網絡設備,既體現教學的直看性,又能節省教學時間,增大教學容量。

3、注意評價語言的多樣性,充分發揮激勵性評價對學生思維調控的作用。

三、一點思索。

新課改強調有效課堂,我們入行研討課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如何使有效性體現於授課的每一環節(如,問題設計的有效性,學習方式的有效性,板書的實用性,環節時間安排的合理性等)應是我們今後花氣力探究並努力踐行的方向。因為只有做到了環節的有效,才能使教學達到真正的有效。相信大家會越走越好。

語文評課稿5

《閃光的金子》是對徐虎這種高尚品格形象的比喻。故事真實感人,課文語言流暢,資料淺顯易懂。逯小粉教師執教的《閃光的金子》這節課,讓在坐的每位聽課教師讚不絕口,感受頗豐,不愧為一節課改典範課,真正起到了示範作用。

逯小粉教師這節課,能緊圍課標,以生為本,展開教學。教師大膽改革,擺脱了教案的'束縛,放手讓學生自我讀書、自我解答、自我感悟,改革了以往按部就班、死板硬套、逐段分析課文的方法。

教學中,逯教師把三種習慣的培養貫穿於課堂始終。主要體此刻:

一、開課伊始教師經過檢測學生上節課所學字詞、聽寫生字,落實了寫的教學。

二、採用緊扣課題反覆研讀感受人格的策略引導孩子與文本充分展開對話。

1、緊扣課題,激趣導讀

教師導入板書課題時,故意丟掉雙引號,以引起孩子的注意。然後複習,激活孩子先前經驗:閃光的金子為什麼加上引號?它指的是什麼?學生興趣盎然,帶着疑問,帶着好奇走進文本。經過快速朗讀課文後,教師採用倒序教學,讓學生劃出課文中有課題的句子,抓住課末的點睛之句人們都説他的一顆心像閃光的金子,輻射全篇,反覆感悟,品讀。

2、反覆研讀,自主探究

自讀課文,想一想,文中哪件事突出徐虎的一顆心像閃光的金子,精讀品悟,請你找出文中最讓你感動和敬佩的詞,並説出令你感動的理由。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如挨家挨户、休息時間、千家萬户品悟。

3、展示朗讀,自主感受

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表達孩子們對徐虎的敬佩之情。然後,結合孩子的展示讀,引導孩子走進文本,真切感受人物內心。

三、學生總結,徐虎是個怎樣的人?結合我們生活中的事例説一説。培養了學生的説話本事。

提議:作為低年級國小生,如能留給孩子更充足的時間動筆寫一寫,會更加完美。

語文評課稿6

10月10日,在xx二小聽了三節五年級老師的語文課,總體不錯。

劉園園老師執教的是《生命與水》,是一篇科普説明文。五年級的學生對説明文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對説明方法也有最基本的積累,加之老師是分兩個課時來教學的,所以整節課重點突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優點:

1、直奔中心議題,思路清晰,重點突出。

2、課堂檢測習題設計精當,直指重難點,對説明方法的`學習運用起到了較好的鞏固和拓展作用。(以上兩條可以看出教師在研讀教材時下足了功夫,對課堂教學的內容把握很準確)

建議:

1、學生對課文讀得不夠充分,從課堂上回答問題就可以看出來,積極性和表達的準確性都不太理想。

2、小組讀議之後,應該留時間進行小組展示。(比如一個組展示交流一個方面,或者在讀之前設計一個表格讓邊讀邊討論完成。)像課堂上這樣教師一個人帶着全班逐段分析課文的方式最好不用,是低效的。

3、説明方法的學習和運用可以更充實,可以創設説明文的語境幫助學生正確恰當地運用説明方法。

語文評課稿7

下湖國小牟靜5月24日,南湖鎮中心國中多位領導和教研員來到下湖國小檢查指導全體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我有幸講了一堂語文課。教課結束後,中心國中領導、本校領導和年輕教師一齊舉行了評課活動。領導們提出的寶貴意見、提議讓正在語文教學路途上摸索的我受益匪淺。

下頭就談談我對此次活動的心得體會:

幾位領導對我的課給出了寶貴的評價,其中既有優點又有不足,我覺得今後我應當:

一、發揮長處,樹立信心。

安主任在評價我的課時,表揚我課堂評價語言運用的很到位。時主任也説我的粉筆字很漂亮,説我的課十分的有活力。領導的肯定與表揚就是我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動力。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在這些方面更加用心,爭取讓它們變成我課堂的閃光點。

二、改正缺點,彌補不足。

闞校長指出這次聽課活動的目的就在於發現青年教師上課存在的不足,讓青年教師明確今後的努力方向。幾位領導也為我的這堂課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提議。首先,本堂課是所學課文的第二課時,應當引導學生回顧一下課文,引起學生回憶;其次,雖然教師很有活力,可是學生的'活力沒有被調動出來,教師學生之間構成了巨大的反差,以後在上課的過程中應當時時注意調動

學生的進取性;最終,由於對本節課資料的熟悉度不夠,上課過程中一隻手拿教案,今後上課應當提早備課。

除此之外還有幾點體會異常深刻:

一、認真備課。

要上好一堂語文課,任課教師必須有紮實的語文功底和極高的語文素養,還有就是必須認真備課。我校房校長在評課時提到備課不光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的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致力於促進學生的學習和體驗,讓學生掌握理解、探究、質疑、模仿、討論、體驗等各種學習方式,使語文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對此,還有這樣一種説法,“手中有教材,心中有學生乃備課的第一境界;手中無教材,心中有學生乃第二境界;手中無教材,心中無學生乃第三境界。”要想到達教學的最高境界,必須在上課之前做足功課,廣泛查閲資料,研讀學生心理,為自我的學生量身打造一堂優質課。

二、注重引導學生朗讀。

葉聖陶先生以往説過:吟誦就是口、耳、心、眼並用的一種學習方法親切的體會在不知不覺之間,資料與理解化為自我的東西,這是一種可貴的境界。學習語文,必須到達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益。也就是説,在語文教學中合理而恰當地運用朗讀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深化語文的課堂功效。所以在今後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要更加註重朗讀的重要性,經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學習語文知識,感悟人生百態。

三、親切的評價語言。

正確、貼切的評價語言有利於師生之間的溝通,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課堂討論走向深入。課堂評價語言不僅僅要有,並且要貼切、自然、有針對性。在以後的課堂上,我要試着讓自我的評價語言更加貼切、自然,讓學生更有學習熱情,讓課堂氣氛更加更活躍。

這次中心國中組織聽我們青年教師講課,足見領導們對青年教師的重視。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我要充分利用每一個學習機會,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吃透教材,吃透學生,爭取讓自我成長為一名更加優秀的語文教師。為南湖鎮的教育工作事業貢獻自我的一份力量。

語文評課稿8

有幸聆聽了於和錢兩位優秀教師的精彩課堂同課異構《山谷中的謎底》,現就兩節課談一談自我的收穫:

如果讓我用幾個字來概括一下兩位教師的課的話,於教師的課抓的全,錢教師的課掘的深。於教師的這節課是一節極為紮實的常規課,整堂課緊緊圍繞謎面謎底解謎的思路展開教學,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於燕教師確切把握住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能瞭解雪松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領會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當學生對雪松的不屈不撓已有較深的印象後,於燕教師預設了一個小小的辯論有人讀了課文的第三段以後説,雪松應對風雪,一個勁地向下彎曲,他們是一羣膽小的.弱者。你同意這樣的説法嗎?用辯論的方式幫忙學生進一步體會雪松的頑強,雪松的彎曲策略。

錢教師對課文資料的挖掘深,使得學生的思維都緊緊圍繞着課文資料拓展、發散,學到了紮實鞏固的語文知識,對語言文字有較為深刻的感受。學生在反覆悟讀中,讀出雪松是在儘可能的去承受大雪的壓力,而又實在承受不住的情景下才選擇彎曲。雪松之所以能在逆境中存活,是因為它學會了彎曲。錢教師在詮釋彎曲這個詞時,不是狹隘的定義為一種鬥爭的行為策略,而是拓寬彎曲的內涵。彎曲不是懦弱,只是暫時的退讓,為的是尋找機會反彈以退為進。教學時,錢教師思路清晰,引導恰如其分,課堂上精彩生成層出不窮,課上得有條不紊。這節課的魅力所在不單單是錢教師對教學環節獨具匠心的設計,更在於錢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文化修養,以及駕馭課堂的本事都是令我們所折服的。我們也要以這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實踐我校的兩段四環,自主互助的課堂教學模式,助推自我的專業成長。

語文評課稿9

這篇課文以季節的變化,按照石榴的生長過程(即:抽枝、長葉、開花、結果)來描寫石榴,文章用詞、用句非常生動,特別是多處採用擬人句,使得無論是石榴花,還是果實,都顯得可愛無比。這樣的課文,是學生學習語言與習作的良好範例。而引導朗讀品味則是最佳的教學方法。季老師的課對於這一點是把握得非常好的。整堂課,都可窺見她精心的真情導讀,石榴的美麗在品讀中慢慢地煥發出來。

她的成功在於:

一、注重朗讀,引導學生自主感悟。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本堂課注重學生的誦讀,以學生自己讀書,獨立思考為本,給於學生較多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在讀書中生疑,在讀書中求解,在讀書中品味,在讀書中生情。

在課文的研讀過程中,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這樣的教學設計,解放了學生的思想,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但同時需要教師較高的課堂駕馭能力。在品讀中,教師抓住了文本中精美的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如,石榴花不但顏色嬌美,而且開得茂盛,充滿生氣,富有情趣。教師先引導學生找出有關詞語進行品味:“一朵朵”、“密”、“盛”、“越……越……”這些詞句形象地寫出了石榴花的美麗動人,生氣盎然。接着指導學生進行賞讀,進一步感受石榴花的動人。

二、創設情景,培養學生積累意識。

《新課標》許多地方都講到了積累,總目標第七條指出:“讓學生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怎樣才能做到豐富的積累呢?巴金先生曾説:“讀多了,讀熟了,常常可以順口背出來,也就慢慢地體會到它的好處。”可見,熟讀成誦,是儲備語言材料,培養語感,發展語言能力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石榴》這篇課文詞語非常豐富,如作者用“紅白相間”、“晶瑩透亮”、“瑪瑙般”等詞語描寫出了石榴子兒的樣子和色彩美;用“酸溜溜”、“甜津津”寫出了石榴的味道。教師採用多種手段,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優美的`詞語,讓學生內化為自己的語言。以至在説話訓練中,學生能自然地運用這些詞語進行描述,可見教學效果明顯。

三、學法遷移,強化實踐運用

《新課標》提出,要遵循祖國語文教育的規律,突出學生語言實踐活動。讀寫結合,學用結合。在增加學生語言記錄的同時,及時引導學生為我所用,真正把記錄的語言材料內化為運用能力,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本堂課教師引導學生以讀學寫,讀寫結合,讀中悟法,在閲讀過程中穿插語言訓練。如仿寫作者的擬人寫法,發揮想象,也用擬人手法寫一寫水中魚兒自由游泳的情形。又如第四自然段介紹了石榴果實裏面的樣子、顏色、味道,用詞優美。教學時在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品味好詞佳句的同時,創設生活情景,指導學生仿照這樣的寫法,學寫一種水果。因此,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從識字寫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方面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語文評課稿10

好漢查理

《好漢查理》寫的是自稱好漢的調皮孩子查理,在幫助一個殘疾女孩的同時,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和尊重,在兩個人的互相友好、互相幫助中,查理也改變了自身弱點的故事。

課文中,查理和傑西兩個人物形象真實:查理既調皮又善良,喜歡幫助人,舉止言行很有“好漢”的做派;作為殘疾人的傑西心態非常健康,她沒有自艾自怨,真誠又熱情、對生活充滿希望,在她的`理解、尊重中,查理改正了缺點。

劉小青老師正是抓住了這一脈絡,在學生感知課文大意後,引導他們走近查理這個小男孩,説説他是個怎樣的孩子,你認為他是個好漢嗎?為什麼?進而質疑:是什麼讓查理髮生這麼大的變化?通過一遍遍朗讀傑西的話,讓學生想象説話人的神態和心理活動及對方的感受。課尾,一個頗具深度的提問“羅伯特送給查理的僅僅是一把刀嗎?”引發了學生的思考,從而在愛的主題下藴涵了“信任與理解” 的思想。

此外,劉老師始終抓住“好漢”這一關鍵詞,從含義到體現之處再到一起來誇誇查理,首尾呼應,中心突出。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劉老師對某些新詞如“羨慕”、“拔刀出鞘”通過聯繫上下文等進行理解,對了解人物特點有一定幫助。

語文評課稿11

今日聽了陳利玉教師執教的《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整節課教者都落實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進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開放而有活力。具體表現如下:

一、學法遷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有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有利於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課堂中,陳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如學習完“頂峯殲敵”這一部分,教師瞭解到學生已經掌握了學習方法,因而把學法遷移到第五段。讓學生運用學法自由組合學習小組,經過小組討論,最終由學生彙報學習結果。整個過程都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這不僅僅調動了學生的進取性、自主性,並且增強了創新的意識和團結協助的精神。

二、情境營造,激發興趣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僅在於供給刺激物,增強氣氛,還在於語文學習需要薰陶感染。這一節課就體現了信息技術全程營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學一開始,就利用課件,經過放映錄象,把學生帶進硝煙瀰漫的戰場上,誘發學生追蹤故事情節,調動學習興趣。

三、自讀自悟,自主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適合自我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這方面陳在課堂中也處理得很好。例如:在學習“頂峯殲敵”這部分時,教者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想象畫面整體感知,再用成語概括五壯士的光輝形象,然後自由讀文,找出最讓自我感動的語句去品讀體味。其中一個教學片段是這樣的:

生:我喜歡的句子是:“班長馬寶玉受傷了,子彈都打完了,僅有胡福才手裏還剩下一顆手榴彈。他剛要擰開蓋子,馬寶玉搶前一步奪過手榴彈插在腰間。他猛地舉起一塊磨盤大的石頭,大聲喊道:“同志們,用石頭砸!”

師:追問你為什麼選這句讀?你朗讀的成功經驗如何?

最終,讓學生歸納學習方法,有感情朗讀。經過讀學生把心中的疑問提出來:為什麼馬寶玉要奪過他的手榴彈?為什麼要用石頭砸?……還有一個環節是讓學生自選一個鏡頭配上動作邊讀邊演。整段的教學教師沒有做任何繁瑣的分析,這種開放靈活的形式給了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空間,課堂上充滿生動和樂趣。

四、以情促讀,讀中感悟,加強讀書方法指導

語文新課標註重了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陳教師這節課不但注意指導學生朗讀,還教給學生“初讀想象畫面-----品讀體會感情”這一讀書方法,體現了新課標“以人為本,着眼未來”的精神。如在指導學生朗讀“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這一句時,陳教師注重了學生自讀自悟,擯棄另外傳統瞭解析方法,經過品讀,讓學生體會出這是億萬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

在指導學生讀好課文上,陳教師更是下了功夫,如在指導朗讀“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着五位壯士的決心,帶着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砸去。”這句時,陳教師注意把學生調入情景中,一邊播放錄象一邊説:同學們,你們瞧,無惡不作的敵人正爬上來,此刻你就是五壯士,應對着這樣的情景,你該怎樣讀?這樣一點撥,學生的內心就能與當時的情景相通,讀的勁頭更高了,真正從讀中領悟感情。

五、積累遷移,將規範語言內化為學生的語言

國小語文改革方向“讀得進、記得住、用得出”。陳教師這一節課在最終安排了背誦第五段,至於怎樣背才能記得牢:一是抓住重點詞、二是經過想象畫面。這體現了注重學生的積累,讓學生記得住。讓學生用成語概括五壯士的英雄形象,還安排了學生對五壯士説心裏話這一環節,無疑是注重學生的口頭表達,注重了學生的'表達遷移。教語文實際上就是讓學生能動地把課文的規範語言內化為自我的語言過程。學生內化語言的過程就要靠讀悟積累的。

六、作業的佈置也十分靈活

學完了這篇課文,陳教師讓學生給自我佈置作業,這也是自主學習的一個體現。不但給學生留一個學習的空間,更有利於不一樣程度的學生的發展與提高。如果能將這項工作紮紮實實地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對提高中下生的發展更有幫忙。

綜合這節課的情景,本人還提出幾點提議:

1、這節課讀的形式比夠多,但讀的分量和深度還不夠。如品讀第四段時,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五壯士的形象,應抓住關鍵句子“石頭像雹子一樣帶着五位壯士的決心,帶着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砸去”和班長馬寶玉的動作、神態、語言描述的句子讓學生反覆去品讀,經過品讀去體會情感。這樣紮實抓好這個段落的導,再過度到第五段的放,就自然得多了。

2、整體感知課文資料這個環節還不夠紮實。如讀完一個部分可否讓學生説説這個部分的主要意思,尤其是中下生有機會給他們多點學習的機會,檢查他們課堂對知識的掌握情景不是比課後補課更好嗎。

3、討論是否要抓紮實,應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討論有關的資料,這樣收到的效果也許會更大。

語文評課稿12

這天上午,觀摩了三位老師的展示課。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他們的課品如人品,他們的課不是做秀,也沒賣弄,讓人所能感受到的是他們對教育深深的摯愛和對學生真誠的關愛!

首先,範莉莉老師的課給人第一感覺是真實。比如説,導入時的遊戲,“1月1日是什麼節日?10月1日是什麼節日?……”許多學生回答不上來,這能夠看出範老師課前沒有跟孩子們説過“悄悄話”,這樣有缺憾的課才是真實的,才是美麗的!我們的公開課不是表演,不是做秀,在那裏範教師的如果能沉着一點,耐心地告知學生,很自然很巧妙地過渡到自己的預設中來,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範老師有深厚的語文基本功。大方、流暢的粉筆字,標準流利的普通話,尤其是聲音甜美。但我們遺憾的是沒有聽到範老師的那帶有童音的動情的範讀,如果範老師不用課件錄音讀,而是自己深情地吟誦,這樣效果會更好。課件上畫面加上動作,干擾了學生對詩歌美麗語言的感受,致使讀完以後,有個小孩説“老師,聲音小了聽不見”。我想,可能是視覺干擾了學生的聽覺吧,再説,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十分重要。

當我們還沉浸在節日的快樂氣氛中,童娟老師為我們送上了《媽媽的賬單》這一課。這節課,對於上課的學生而言,是一種幸福,對於聽課的教師而言,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在那裏,要感謝童老師,讓所有的學生,所有的聽課老師沉浸於她的情感課堂,同時,心靈為之一震!5月10日,是母親節了,我們為人兒女的,不能以工作繁忙為藉口,就應常回家看看!就應為我們那可親可敬的母親做些什麼?我相信,在師生情感推向高潮的時候,沒有誰不想念自己的媽媽,這正是語文教學人文性的體現,這就是所渭的詩意課堂,詩意語文。

但是,如果童老師的音調再低沉些,語速再緩慢些,能做到語言的抑揚頓挫,這必須會催人淚下的。

當我們的心頭還回蕩着《燭光裏的媽媽》的旋律的時候,季益波校長又為我們送上了精美絕倫的《普羅米修斯》,我認為季老師這節課上得大氣,渾然天成、人課合一。

在那裏,我想借用幾句詩來評價一下季老師的課。

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

環節——一枝一葉總關情

過渡——嫁於春風不用媒

小結——似曾相識燕歸來

氛圍——山雨欲來風滿樓

這是一節高品味的語文課,課堂上洋溢着濃濃的語文味、有品詞析句、潛心會文的過程、有聽説讀寫的訓練,這就是語文課。同時,課堂上教師的語言如春風化雨,點點滋潤着學生的心田,有巧妙的點撥,由衷的讚美,熱情的鼓勵,頗有大家風範,課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獨具匠心,當學生情感到達高潮的時候,季老師戛然而止,恰到好處,學生意猶未盡,“英雄”的韻律餘音繞樑,三是不絕。

總之,這天的三節觀摩課各有特色,各有千秋,雖然存在一些缺憾,但猶如維納斯並不因為斷臂而影響了她的美麗。這天的三節課也讓我們看到了,我們的語文課堂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這天,我和我校的20位教師在南街國小聽了王淑軍老師執教的《小稻秧脱險記》和趙豔紅老師執教的《開天闢地》兩節閲讀課,收穫頗多。下面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這兩位老師教學基本功紮實,能時時刻刻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始終是課堂上的引導者,組織者,始終以學生為主,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交給了學生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潛力。

王淑軍老師執教《小稻秧脱險記》一課時,注重了朗讀和寫字的指導。王老師檢查詞語讀音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以不同的形式讀,在容易錯的字音上,王老師進行了強調與強化,力爭全體學生都能讀正確,真正做到人人有提高,人人都學會。在檢查朗讀課文時,注重了學生朗讀姿勢與朗讀潛力的培養。王老師從細節處着手,讓孩子們掌握讀書的正確姿勢,並教育學生要大聲地、口齒清晰地把文章讀出來,這就是朗讀。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陽光、自信,也激發了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而且,老師親切的語氣,微笑的面容也給了學生讀好文章的信心。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朗讀是國小階段重要的語文潛力訓練。王老師在了無痕跡中到達了這一要求。王老師在指導學生識字寫字時,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小組內討論怎樣記住這些字,書寫時應注意什麼,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聽趙老師在執教《開天闢地》,能夠用“行雲流水”一詞來評價。整個教學過程趙老師始終以文本為依託,讓學生藉助多媒體課件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去感悟盤古偉大的獻身精神。如,教學“天每一天升高一丈,地每一天加厚一丈,盤古的身體也跟着長高……這個巍峨的巨人……”兩個自然段時,引導學生觀察他的動作、神態,再讀句子,讀懂了什麼,從哪讀懂的?讓學生再做做盤古把天和地分開時的動作,師此時配樂朗誦,學生在舉臂一分多鐘時的累與盤古的“一萬八千年”構成了強烈的比較,盤古的偉大精神躍於眼簾;緊之後,趙老師趁熱打鐵,讓學生抓住下一段的“精疲力竭”“微笑”感受它的獻身精神。

很感謝兩位老師的辛勤勞動,能帶給我們一些收穫,一些思考。還有幾點推薦與大家一齊商榷:

1、王淑軍老師在教孩子們寫字時還要留有充足的時間,老師要在孩子們中間巡視指導,在孩子們的本子上寫幾個範字,讓寫的不好的學生零距離地學習臨摹老師的字體,更能拉近師生情感;還能夠讓幾個學生到黑板上去寫,調動孩子用心性,讓孩子真正喜歡上寫字。

2、趙老師整體上看學生讀書的時間還太少,感覺像蜻蜓點水。開課伊始,就直接問:盤古是怎樣開天闢地的?標畫有關語句。在學生對整體還沒有意識時,這樣未免太倉促。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對話,是閲讀教學中的一道亮麗景觀。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趙老師像是在牽着學生走,一步一步的,沒有放開,學生在感悟時談的太淺顯,沒有真正觸及心靈。

總之,聽了這兩節課,讓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語文教學,發現了其中的一些弊端,如:學生讀書時間少,問題意識不濃,想象力不夠,表達潛力不強……這都與自己平時課堂上放的不夠有直接的關係。想起葉老以前的號召,“所有學生要善於使用語文這個工具,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貢獻力量。”所以,對於一節普普通通的語文課,如果落實了該落實的工具性,影響了該影響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就算是“語文課”了,也就有了語文“味”了。期盼更多、更有語文味的好課不斷呈現,也期望這樣的活動更多一些。

語文評課稿13

這次聽課對我來説是一次提高,也是促進。也深感到自己的教學不足之處,有許多問題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完善和提高,深感不虛此行。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像這些優秀教師學習。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教師語言要具有藝術的魅力

聽完學校舉行的評優課後,我被幾位教師的語言深深的吸引住了,教師語言竟有如此的魅力,有的老師擅長設計教學環節,課堂氣氛活躍;有的老師課堂語言豐富、幽默、娓娓動聽,極具感染力。有的課堂緊湊,主題突出,激情飽滿,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興趣高漲,而且也令聽課老師連聲讚歎。

二、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幾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思索,經歷,從而解答疑惑"讓他們充分體驗思考所帶來得成功,樹立起學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

三、本次聽課讚歎、感慨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

今後我們要像優秀老師一樣成為學生的引導者與組織者,如何才能讓課堂有如此的魅力,讓學生輕鬆度過還意猶未盡?如何讓學生樂此不疲、有説的'慾望?通過此次聽課與評課,我明確了今後的努力方向:1、充分調動學生資源,讓學生互學。2、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説,教學生把話説完整,説得有條理。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希望以後我也能站在這樣的課堂上。

語文評課稿14

不學習就會退步,就會痛苦,我是一個愛學習的人,在我的工作中,時常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每當這些讓我頭疼的問題纏繞我的時候,我會痛苦不堪,急於去解決,聽課是我最常用的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之一,通過聽課——這個業務上的學習,我解決了許多讓我感到頭痛欲裂的難題,正是這樣的方式,我得到了進步。

觀摩其他老師的課,我總結了她們的優點:

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可以看出我們的老師們備課都非常用心,對課本的內容瞭解的很透徹。

二、注重引導學生朗讀

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武老師在上課時,首先讓學生大聲自由的讀並找出,配樂讀,讓學生深情並茂的體會英子的感情昇華。學習中還穿插着齊讀、分組讀、示範讀,進而激發同學閲讀興趣,讓學生在閲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愛的精神,層次非常清晰。

三、老師在學生閲讀的過程中及時的糾正文字的發音,潛移默化的教導學生字音要讀準的習慣

還有的老師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做好批註,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四、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

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幾位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這點。例如劉老師《讓小草生生不息》時,通過課件的設計,精彩的品讀,引發學生邊讀邊想象,體會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的.美。

五、親切的評價語言

幾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如趙主任運用“你最聰明、你會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棒、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試着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今後的職業道路上,我會努力吸取這些老師的寶貴經驗,以長取短,避免在教學上的不足,必須不斷地學習,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通過這些業務上的這些直觀聽課學習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應是動情去讀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學習了很多的寶貴經驗,讓我煩惱的問題通過這些活動煙消雲散,讓我在以後的職業道理上更加輕鬆,也大大提升了我的工作水平。

國中語文評課用語優缺點及建議

1)引課能跟生活實際相結合,引發學生討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2)能創設例情景,引發學生思考討論,促進師生互動,但應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動手、動腦,訓練基本技能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教學設計思路較清晰,教學目標能體現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

4)這是一節整合課,應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實現師生互動,成果分享,培養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在這一點上老師還應加強;

5)較成功的一節課。

語文評課稿15

今日有幸聆聽了xx教師執教的《秋天的雨》這節課,我有一種如沐秋風,神清氣爽的感覺。《秋天的雨》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語言美,意境美,篇章結構美,名為寫秋雨,實在寫秋天,把秋天的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串起來,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在本課教學中,姚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欣賞畫面,品讀詞句等方法使學生體會秋天的完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從而產生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一、創設情境,奠定情感

秋天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在上課伊始,姚教師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中盡情欣賞秋天的美景,精美的圖片配上優美的音樂,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秋天,為學生學習課文,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礎。

二、重視指導學生與文本對話

姚教師的課堂上實現了“以讀為本”,擯棄了教師的分析講解和問答。學生有了充足的時間在課堂上朗讀,在讀中感悟、理解、交流。並且讓學生融入文本,在學習第四段時,教師讓學生扮演文中的主角,與學生展開對話。

三、重視讀的層次指導

姚教師結合課文特點,以調動學生朗讀興趣為目的,巧妙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感悟,以悟促讀,以讀促悟。抓住秋天的顏色、氣味、聲音進行教學。姚教師重點指導第二自然段:秋雨的顏色。讓學生在在讀中抓住兩個重點句子:“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

扇走了夏天的`炎熱。”;“紅紅的楓葉像像一枚枚郵票,飄呀飄呀,郵來了秋天的涼爽”。她抓住“扇哪扇哪”“飄呀飄呀”這二個動態詞語,進行引導學生經過比較讀,體會語言美,進而讀出其中的韻味。同時,恰當藉助多媒體課件,再現文中的美麗景色,在美妙的音樂中,以情助讀。學生在多種形式、分層次的反覆朗讀中,自然而然地領略到了五彩繽紛的色彩美和生動形象的語言美,體會到了秋天的美麗和欣賞美景的愉悦之情。

可是,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有一些細節,我也有着自我的想法。如在教學“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這一部分時,讀中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句子並同桌討論,再説説自我發現了什麼?然後拓展訓練“像”的句式,這樣就會加深學生比較喻句的理解。另外,三年級剛開始習作,本篇課文在每一段都有一個明顯的中心句,教師在教學時也能夠滲透寫法的指導。以上幾點只是自我聽後不成熟的想法,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標籤: 評課 語文 彙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7rlw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