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複習課評課稿25篇

複習課評課稿2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評課稿,評課有利於幫助和指導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形成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快來參考評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複習課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複習課評課稿25篇

複習課評課稿1

今天下午聽了李曉莉老師的20以內進位加法的複習課,感觸頗深,原本枯燥、乏味的複習課在李老師的精心設計下,變得生動、精彩。在此談談我的幾點感受。

李老師設計了勇闖五關的教學環節,激起一年級孩子的熱情,每闖一關都很開心,接受下面一關的挑戰時又是無比興奮。這切實迎合了孩子們的心理特徵,滿足孩子的.求知求勝心理。

從第一關的“看哪組算得又對又快”,到第二關的“考眼力,按一定標準分類”,到第三關的“比細心,擺一擺,填一填”,再到第四關的“發現規律”,最後到第五關的“計算高手決戰台”。每一關都層層深入,從現象到規律,使孩子在腦海中自覺構建數學模型。每一關都相輔相成,從點到面,再回到點,使孩子在計算中學習去尋找規律,然後用規律去解決計算問題。

但是李老師在教學第四關“找規律”時,沒有深入點撥孩子去發現規律,而是一筆帶過,略略地講了一下,導致孩子們在進行第五關“計算高手大決戰”時,仍然停留在原先的基礎上,而沒有運用本節課該學到新規律,最終還是由老師回到第四關,再去講規律,又因為已是下課,所以又是略略地帶過,孩子們並沒有時間去經歷思考的過程。

複習課評課稿2

這週週二在我們學校聽了一位資深老師的一節隨堂課,説是隨堂課但按一般慣例都是稍微提前通知了的,內容是《條形統計圖複習課》,課上要講的內容很少,就只有新教材第45頁第3題、第4題和“你知道嗎?”,因為學生已經學習了條形統計圖的一般繪製方法,這部分內容如果是“放心”的老師,10分鐘就可以搞定結束。

但是這位老師的課在聽前15分鐘內容時,當時我沒翻教材,以為今天將的是什麼新授內容呢,學生都在老師精心設計的問題中思索。因此這節課也給我提出了另一條思路,練習課也可以一樣精彩。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想法:

一、精心加工教學材料,靈活處理教材

第一個問題:從表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第二個問題: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第三個問題:這裏為什麼沒有合計?

第四個問題: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流,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流,珠江是我國第四大河流,老師告訴大家黑龍江是第三大河流,你能猜猜它的長度嗎?

學生估計後在給予數據計算。

第五個問題:(打開書第45頁第3題)這裏的統計圖是條形統計圖嗎?

上面的教學環節中,第一、二個問題是對於“統計”知識老師常用的'問題,而第三個問題則是老師特意提出的,這裏滲透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合計”是很多統計知識的常常解決的問題,可“合計”在這裏就沒有實際意義了,如果平時不加指導,就像我們五年級的學生還會提出“兩天的氣温一共多少攝氏度?”“兩人一共多高?”等無意義的問題。第四個問題則充分體現了老師對新課標解讀的實踐,注重培養學生的數感和推理能力,可見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處處留心創設條件鍛鍊學生的數學思維。

經過上面對教材的有效處理,才算進入正式的第3題的練習指導,但我相信學生進行上面的問題思考比老師直接要求完成第3題練習再交流得到的數學本質思考要多得的。

二、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作為資深的老師,在平時每一節課的教學中都能給予學生學習習慣的指導,我從幾個細節中看到可以看出丁主任的用心。

細節一:學生好像特別喜歡做作業,尤其是動手操作的畫圖題等,拿到作業也不看題目就開始寫,老師在課中多次提醒、強調讓學生先看圖,看懂了再畫。

細節二:在組織交流學生所畫的條形統計圖時,老師用“你能給大家提個醒,我們畫圖時要注意什麼?”這樣的問句,既提醒了學生,又沒有直接告之那麼枯燥無趣,而且的這樣的另類強調更易於同學們接受。

細節三:課上當有個別學生搶着説或搶着做時,老師偶爾採用“表揚×××”來提醒大家注意,這招對於中低年級的國小生還是很有效果的,這樣課中就沒有充滿批評和指責,個別學生也能在部分習慣好的學生的帶動下,主動的學習。

三、幾點思考

下面是我的兩點思考,可能是吹毛求疵一點。

1、雖然鄉鎮國小家庭電腦普及率沒有那麼高,但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家庭能夠自主查找相關資料,瞭解我國體育代表團在第24-30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獲得金牌的數量,也許在查閲的過程中學生可能還會了解到其他的相關奧運知識。

2、課上老師沒有用多媒體,可能是很多班級電腦有問題,如果課上配上多媒體講“你知道嗎?”展示各中變式的條形統計圖時就更直觀了。交流作業時也可以用展台,部分學生能從其他同學的作業中獲得畫條形統計圖注意點和技巧。

複習課評課稿3

20xx年12月5日上午第一節課,z老師在逸夫樓多媒體教室給學校領導和各位同仁展示一節高三複習課,內容講述的是《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聽完這一節課,歷史組各位老師受益匪淺。為了促進各位老師的專業成長,高三歷史組經過了熱烈討論,並得出以下共識:

一.課前準備充分,教學內容豐富充實,教學思路清晰,銜接自然。本課知識點較多,王老師在教學中既能講解透徹,又做到有條不紊,展現了超強的課堂駕馭能力。

二.對教材內容理解透徹,能緊貼大學聯考。王老師在上課前就從知識的廣度、深度、高度三個層面強調高三複習課與高一、高二上新課的不同。從這一節課的教學中看王老師能很好地從這三個層面進行復習,如講述“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意義”,王老師一方面從政治、經濟、思想等多角度進行論述,體現了高三複習課知識的廣度、深度,另一方面又講到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對現代中國經濟建設的`啟示,體現了高三複習課知識的高度。

三.課件製作緊貼教材內容,緊湊實效。如通過圖表展示“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歷程”,做到形象直觀,能夠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來龍去脈。通過表格講解“民族資本資本主義經濟的特點”,通俗易懂,讓學生印象深刻。

四.在教學內容中對古詩詞的運用恰當、貼切、形象。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風來”、“千呼萬喚始出來”等能很好地把歷史知識點與文學藝術形式結合起來,既形象地講解知識點,又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大家一致認為這又是本課的一個亮點。

複習課評課稿4

本節課注重從學生熟悉的日常事物着手來創設學習情景,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路,通過“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這一系列活動來認識物質的性質,分析現象後得出結論,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去學習,培養了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使其真切地體驗到探究學習的樂趣,從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結合科學發展的現實向學生説明隨着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對物質的`瞭解也會更加細緻,從而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嚮往,激發學生自覺學習的動力。

亮點一:教師能夠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本章實知識點,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增進了理解和記憶能力。

亮點二:利用會考題讓學生掌握考察本章知識點的題型。

亮點三:板書清晰,結合多媒體教學,與學生的互動較多,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不足之處:

1、有點緊張,語言不夠清晰、簡潔。

2、多媒體的使用要恰當:注意課件,板書,視頻之間的平衡。不要過渡依賴多媒體,忽視實驗的重要性。

本次化學教學活動對我的啟發:教師無論在課堂還是課後都要善於思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點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和總結,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方法,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與時俱進。

增加對學生的瞭解,多和學生溝通和交流,接收學生在學習化學上存在的疑問等有效信息,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同時也能增加師生的感情,令課堂氣氛愉快,促進師生互動,增大教學效果。

提高化學用語的表述能力,提高化學教師的專業素養。多留意教學上的細節方面,給學生打下紮實的化學基礎。

複習課評課稿5

張老師《一次函數》一課,展示了一個優秀數學老師的風采,使我從中受益匪淺,我認為這是一堂成功的數學課。這節課創設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激發求知慾的多種情景,探索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態度和對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策略,探索怎樣恰當用新理念進行教學。張老師的課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既有充分利用學案導學,又有個人的創新、獨到之處,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對知識的探索過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本節課特色有四:

1、學案設計合理,體現了學案的導學性。

課堂中的每個環節,無論是例題、練習題、習題的.處理,張老師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動口,老師只引導點撥,善於啟發學生,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在潛移默化中領悟知識,使學生完全成為課堂主人,達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的統一,使學生學習得輕鬆、愉快。教師個人基本功紮實,教態自然,語言語調好,注意了與學生的溝通,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

2、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

張老師從一開始上課就提出以“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很自然導入新課。在整節課中也是圍繞這個思想展開教學的。而所謂數形結合思想就是在研究問題時把數和形結合起來考慮,或者把問題的數量關係轉化為圖形的性質,或者把圖形的性質轉化為數量關係,從而使複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從而起到優化解題途徑的目的。一次函數的教學不能單純的研究函數的式子,必須與函數的圖像緊密聯繫,使數與形結合起來。張老師在這方面做的非常好,引導學生畫出圖像,從圖形上找出解題的思路。為學生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認知基礎。

3、針對初四複習課的特點,加強知識點之間的聯繫。

學生在解決一次函數的定義問題時,往往忽視了正比例函數是一次函數的特殊形式,張老師在教學中強調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關係,並通過實例來説明,加強二者之間的聯繫。

在鞏固一次函數的定義時以例題y=(m—2)xm2—5m+7+m—4為例,讓學生探討當這個函數分別是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時應滿足的條件,把學的各種函數綜合在一起,及綜合複習了各函數,又把各函數區別開,相信學生再解決函數的定義問題時就不會混淆在一起。

這節課雖然複習的是一次函數,但通過y=kx+b這個一般形式,來研究當y=0,y>0,y<0時,x的取值,把函數與方程與不等式緊密聯繫在一起。

張老師在注重知識點間的聯繫的同時,還注重了對知識點的延伸拓展。例如y=±x+b,y=± x+b,y=±x +b這些特殊的一次函數研究連線夾角的關係,總結出規律,便於學生直接利用規律解題。

4、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正比例函數與反比例函數關係不清”,引導學生養成考慮問題要全面的好習慣。同時,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及時對例題,習題回顧反思,引導學生對整個知識體系及時總結,提煉出一般規律,從而來解決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注重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的習慣。

總之,從張老師的這節課中我學到了很多,也為自己以後的教學指引了方向。如果這節課若能更靈活地使用課件,體現課件的實效性,那麼課堂將會更加精彩!

複習課評課稿6

聽了這堂關於《大氣壓強》的公開課,我有了以下幾點的思考:

1、本節課中老師注重學生的體驗,通過一些具體的實驗,讓學生體驗感受大氣壓強的存在,以及大氣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讓科學結合生活,在生活中理解科學的意義。由於對學生進行情感的教育。

2、在課堂教學中,注重知識的拓展。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往往會考慮到課本知識的連貫性,或者完成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只能講課本中出現的一些事例。但是從學生長遠的發展來看,在教學中加入適當的知識拓展,有助於學生的認識。

3、把科學史融入到了課堂教學中。對於新課程的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的'傳授,也是科學精神的傳遞。在學習過程學生有了有關科學史的內容,促進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提高。

4、關於物理知識內容,如何上,才能讓學生有真正的知識取得,也是我聽了這一節課,對自己教學的一種反思。很多知識,學生在國小階段都學過了很多,在中學中學生學些什麼就是我們所要更多思考的地方。

複習課評課稿7

這是一節九年級總複習課,內容是鋭角三角函數。下面我從教學目的,教材選擇,教學過程,教師素養這四方面簡單評説一下。

一、教學目的

本節課目的明確,緊扣大綱要求,對鋭角三角函數進行五方面的講述,通過一堂課的.教學,大部分學生能熟練掌握鋭角三角函數的定義及特殊三角函數值及其運算,達到了預計的效果。

二、教材選擇

在教材選擇上與教學目標具有一致性,例題,練習的選擇面向全體學生,難度適當,具有典型性,既複習了原有的知識,又對原有的知識作了深化,拓展。

三、教學過程

在教學中,王老師從五個方面來複習鋭角三角函數,整堂課知識網絡結構一目瞭然。每一方面都是先系統的列出知識點,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重視“雙基“訓練,教師除個別例題輔以分析解題思路,主要以學生思考、練習為主,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更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

四、教師素養

另外王老師對教材,教學大綱理解的非常透徹,對課堂把握能力強,反應很快,能積極跟上學生的思維,因時制宜的調整教學節奏,語速快而清晰,教態、板書也能給學生有積極的影響,富有感染力。

總之本節課能面向全體,因材施教,並且選題好,容量大,思維密度強,教學信息反饋很好。

複習課評課稿8

臨近會考,如何高效組織課堂複習是所有九年級數學教師最為關心的話題,以題講題,無限制撥高複習的要求,重複機械的題海式訓練在新課改的今天已經不可取了。如何進行會考針對性複習,如何採用一種教師與學生均可接受的最佳方式上課?這次的教研活動,兩位老師都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借鑑。

以往復習往往是教師唱主角,學生是配角,教師按照自己的構思來上課,在課堂上常是以教師講解為主,“炒冷飯”現象嚴重,學生被動的接受,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完成學習過程,複習效果不理想。這次兩位老師都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出現在大家面前,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 對知識的系統複習

利用填空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填充回憶,梳理複習內容;還將複習的內容編

成練習題,讓學生通過練習掌握知識點,執教者對於這部分練習的選取,題目相對簡單,但覆蓋面比較廣,並且都由學生自行完成。相比很多教師練習是自己成為主角,強調再強調,細枝末節不厭其煩,惟恐學生再錯,教師脣乾舌燥,特別是會考複習階段各科講評較多,老重複同一模式,學生厭煩、困頓,效果甚微。從課堂的反應來看,執教者完全把學習主動權交還學生效果更好。

2、 精心設計練習題

精心設計練習題,注意內容的層次,循序漸進,由易到難,把握好“會”、“熟”、“活”三個階段,最後形成較強的解題能力。特別是曾老師的教學設計,不僅僅是單純的'練習,還注重思維的訓練,對於學生學習的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3、 課堂氣氛活躍

兩位老師的課堂中都體現了學生學的輕鬆,老師教得輕鬆,整節課學生真

正“動” 起來,思維真正“活”了起來。

4、 注意與會考的聯繫

兩位老師都注意了與會考真題練習起來,形成“會考練兵場”,提前讓學

生接觸會考題型,不僅能讓學生熟悉會考的一些類型和難度,還能消除學生(特別是中下生)對會考的恐懼心理,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

此外,本人認為,到了九年級,學生的基礎差異比較大,對於一些較難的地方,應該適當的提提,複習的時候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選做題,以防止一些學生“吃不了”和“吃不飽”的現象。這只是本人的一點挫見,不當之處,敬請諒解。

複習課評課稿9

王老師的課堂一直以細緻嚴謹受到的讚賞,今天有機會在聽取了一節議論文的複習課,更能夠身臨其境的被感動。

(一)強調複習議論文知識點的重要性

現在的議論文閲讀所選文章以課外為主,內容側重於具有人文色彩的文章,比如對學生進行人格、思想、品質、心理等方面的教育。題型以主觀題占主導地位,也有部分開放性試題,並有擴大的趨勢。閲讀議論文,首先要有議論文的概念,即瞭解議論文的有關知識,把握其文體特徵。

(二)由學生介紹自己平時積累的議論文知識

先由學生髮言,同學之間互相補充,後由王老師用課件加以明確。

1、議論文的要素:指論點、論據和論證三要素。

(1)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只有準確地把握文章的論點,才能瞭解文章中提出的見解和所要解決的問題。議論文一般只有一箇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區別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並不難。分論點是用採補充或證明中心論點的,只要研究這些論點的關係,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從,哪是綱哪是目。

(2)論據:是證明論點的材料。它是被論點統率.為論點服務的。常用的論據有兩種類型——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事實論據: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確鑿的事例或史實。道理論據:指經過人們的實踐檢驗的、為社會所公認的正確理論,包括社會科學理論,如哲學理論;也包括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廣為流傳的諺語、名言、警句等。

(3)論證:指運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與論據之間邏輯聯繫的紐帶。論點解決“需要證明什麼”的`問題,論據解決“用什麼來證明”的問題,論證解決“怎樣證明”的問題。論證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有以下四種:

①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②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③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④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

2、議論文的結構:一般來説,議論文最基本的結構是提出問題(也叫引論)——分析問題(也叫本論)——解決問題(也叫結論)。可以分兩大類:一是逐層深入的論述結構,叫“縱式”;一是並列展開的論述結構,叫“橫式”。

3、議論文的語言:有如下特點——準確性、概括性、生動性。

(三)、教給學生關於議論文的解題思路和技巧

請幾個學生介紹自己以往做議論文閲讀題的方法,王老師從中點拔。

1、找準論點: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在形式上應該是完整的句子。有些文章,標題就是中心論點;有的文章開頭就提出論點;有些文章的中心論點出現在篇末;有些文章則是在論述過程中提出中心論點;也有些文章對論點的表述不很集中,這就要用明確的語句把它概括出來。除了以上分析論點在文章中的位置來找論點外,還可以用以下方法:①分析文章內容,有助於找出論點。②分析論據有助於找到論點。因為論據是證明論點的,分析論據,看它證明的是什麼問題,這個問題就是論點。③分析題目有助於找到論點。注意區別:有的標題不是論點,而是論題。但它裏邊包含着論點,以它為線索去分析,往往就能找到論點。

2、分析論據:分清是事實論據,還是道理論據;找出此論據是用來證明什麼觀點的。

3、明確論證方法:辨別文章使用了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中的哪些方法。其中,舉例論證比較好辨別。道理論證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論據的。比喻論證指論證的語句採用了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對比論證一般須找出正反兩方面的論述。

4、分析文章的結構:議論文的一般結構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引論——本淪——結論)。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開頭提出了什麼問題,是從幾個方面分析論證的,其中着重論述的是哪個方面,再進一步研究這麼安排的道理。

5、分析議論文的語言特點: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關鍵性詞語。議論文的語言往往概括性強,利用比較抽象的詞語表現豐富的內容。

6、閲讀議論文,同樣涉及到語音、詞語、句意的理解等基礎知識,這就要在平時做一個有心人,隨時積累詞語,遇到有意思的句子要揣摩、領悟。考題上出現此類內容,要從文章內容上,尤其是從文章的中心上去理解。

7、要從整體上把握。答題要在通讀了全文之後再動手,有時甚至需要讀兩遍,才能真正讀懂。只有讀懂了。答題才會準確。

(四)、檢測學生對對議論文知識掌握的程度

為了瞭解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的程度,王老師事前印發練習,在課堂發下去,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小組討論交流意見。

複習課評課稿10

這次優質課活動中,我聽了麻曉菊老師設計的《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複習課》給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讓我受益匪淺。

這節《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複習課》是一堂實效性強的、結構完整的複習課。體現了複習課的特點,以練為主。練習的設計具有啟發性和思維的價值。練習題也非常具有層次性,從基礎練習到拔高練習,具體有以下幾個特點:

1、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和作用性,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因此,這節課中,麻老師結合已學知識內容設計練習題,選材貼近學生,貼近生活,體現數學教學的本質特徵。練習內容包括: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知道單位“1”求對應量,以及求單位“1”的量等等。讓學生根據兩條信息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説出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後,得出解題方法;知識讓學生自己疏理;規律讓學生自己尋找;錯誤讓學生自己判斷。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突出瞭解題思路的開放性,訓練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2、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作用。

數學教學改革,決不僅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時也包括師生關係的變革。在課堂教學中,着力實現師生的民主與平等關係,改變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教學模式,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縱觀整個教學過程,讓同學們以小組提出問題,並討論解決問題,為學生搭建了施展才華的舞台,使他們真正成為科學知識的探索者與發現者,而不是簡單的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容器。在這課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活動時間與思維空間;給學生提問題及質疑問難的時間與機會。學生在複習中動手、動口、動腦、多實踐、多思考。引導學生自己檢查、自測、自評、查漏補缺、質疑問難,針對各自的學習缺陷,進行温習補救,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

3、體現了以練為主。

整節課練習形式多樣,題型設計科學性,知識對比訓練紮實,以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為基礎進行練習,體會數學知識的前後聯繫。麻老師設計的這些練習題都是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規律,從基礎知識入手,緊扣基本訓練,形成熟練的基本技能,同時,還適當增加優化訓練,發展思維能力,提高複習效率。

複習課評課稿11

整理複習是在學生已學知識基礎上的再提高、再昇華的過程,是把學生已獲得的“線條”知識,經過整理形成“網絡”,從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幫助學生髮現知識上的缺陷,及時給予補救。由於學生對所學知識已基本掌握,所以整理複習課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包老師抓住複習課的特殊性,課前安排學生對《圖形與變換》進行回憶整理。這樣就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整理,只有整理到位,學生才能系統地掌握知識結構。於是就形成了本節課的第一大亮點

1)突出學生自主梳理的過程。

“看一遍不如講一遍,講一遍不如做一遍”。傳統複習課中總是由老師梳理知識,學生僅僅做了聽客和陪襯。本節複習課則讓學生親身經歷梳理、自主建構知識網絡,給予他們充分展示自己個性、獨立思考的空間,使他們人人蔘與學習過程,情感、態度、學習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和發展。

2)體會關係,構建知識結構網絡。

本節課的第二大亮點是幫助學生體會平移、旋轉、放大、縮小與軸對稱圖形之間的關係,從而構建知識結構網絡。包老師設計的由三角形旋轉、圓平移、得到了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清楚體會到軸對稱圖形可以通過今天覆習的幾種變換方式組建。學生更深一層次地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理清知識結構,形成整體的認識,並能綜合運用。

3)注重開放,突出主體。

本節課的第三大亮點是包老師組織學生完成一題多解的開放性習題,把圓通過平移,組成軸對稱圖形。包老師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展示。讓學生自主發現操作時可以把圓平移也可以把直線平移,方法不唯一,只要圓心和線段的中心在一直線上。練習中學生可以及時地瞭解自己有沒有達到學習要求,暴露問題→解決問題。及時地引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特別強化訓練,利於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學生知識點。

4)捕捉錯誤,促進反思。

本節課的第四大亮點是包老師讓學生的錯誤成為課堂教學資源,課堂上出現的錯誤,如果我們能正確對待,恰當地運用,就能成為我們教學時的重要資源。在練習一的'交流反饋時,包老師沒有因公開課而回避學生的錯誤,而是捕捉學生中的典型錯誤呈現給大家,通過對錯誤的展示和分析,使其他學生也能參與到問題的探究之中,為其他學生提供了借鑑。

總之本節課是在新課程理念倡導下的一堂原生態的複習課,整個教學流程設計較合理,利於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點難點。再加上課件的恰當運用,使得本節課更趨完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感受到,數學不再是簡單的數學課,它將和精彩的生活共同演繹着數學文化以及數學圖形的美麗。

複習課評課稿12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是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是力學知識和電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課,對鞏固知識、培養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丁老師這節課經過了精心設計,認真準備,觀課老師普遍認為這是一節紮實的高三複習課,課堂教學的效果好、效率高、效益優!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強,課堂氣氛嚴肅而又不失活潑,學生的體驗是愉悦的!

1、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綜合運用力學和電學知識解決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問題,帶電粒子在變力、恆力作用下可以做直線運動,也可以做曲線運動,在等效場、交變電場中的運動這幾類問題的解題思路,課堂上都進行了很好的歸納,清晰、易掌握。從學生對學案的`完成情況看,目標達成的很好,效果很好!

2、學案編寫比較實用,以題組的形式,從易到難,質優量適,不搞花架子,以實用為主,值得借鑑。建議學案最好讓學生課下完成第一部分,可節省課上時間。

3、從教學過程看,整個課結構嚴謹,一氣呵成。教師講解言簡意賅,語言準確生動,展示了該老師具有紮實的基本功。學生表現主動、積極,.學生活動充分,真正做了主角,關注到了大部分學生。注重學法指導,很多環節,老師點撥精準、恰當,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課堂內容豐富充實,説明授課教師對高三複習課的把握能力強,熟悉考綱、教材。一節課的時間,效率很高。

4、教學設計以問題為主線

採用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本節課就是以問題為核心,通過有梯度的問題給學生創設教學情景。不但讓學生掌握了幾種運動模型,而且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提高了思維能力、概括能力。避免了灌輸,讓學生有愉悦的身心體驗,提高了教學效益。不足之處是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足。高三教學內容多、時間緊,如何處理這個矛盾是每個老師都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5、教學策略主要採用建構模型和歸納總結,幾種運動模型都通過老師引導學生歸納得出,學生體驗到了自己總結知識的成就感,提高了教學效益。

6、本節課的亮點是,作為一位女教師,丁老師善於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在她的課堂上,學生們積極的思考,踴躍發言,敢於表達自己獨特的思路,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體現了課堂全面的育人功能。聽課老師普遍覺得這是我們所有老師應該學習的地方!

複習課評課稿13

一、課堂教學回顧

薛老師執教的高三文科複習課:《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首先從一個引例出發,讓學生嘗試作圖和驗證,得出知識要點,繼而在此基礎上繼續研究直線方程和軌跡等問題。例題只有一個,但小題很多,題題遞進,環環相扣,在此環節上教師以學生訓練為主,教師講授和引導為輔,共同完成本節課的整體教學內容。

二、課堂特色分析

我聽了薛老師的這節課認為本節課設計高度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親自操作,讓學生從中去體驗學習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整體看來這節課的優點很多,很值得我去學習。

總結起來,大概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注重一個“滲透”——德育滲透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常常把德育教育與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情懷聯繫在一起,藉助古今中外數學史不惜把數學課上成政治課,卻成為一堂蹩腳的課。其實,通過數學問題的發生和解決過程的教學,培養與鍛鍊學生知難而進的堅強意志,敗而不餒的心理素質,一絲不苟的學習品質,勤于思考的良好學風,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也是是德育教育,更是數學本質上的德育教育。本課薛老師把這種德育教育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力求“潤物細無聲”。當學生解題遇到困難時,教師能給予耐心的引導。但,在課堂上,處理第(3)小題第二問時,有一名男生利用圓的定義很巧妙地給出了軌跡方程,薛老師可能沒有很好地把握表揚的機會,而是詢問學生有否最後算出答案,顯得有些匆促。

(二)堅持兩個“原則”

1、例題設計注重分層教學,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

題目母體來源於學生現有教輔書《全品》,卻在原題基礎上進行了分層遞進的改編,讓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的收穫。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指向,充分尊重了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個性差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適合自己個性的方法進行學習創造了條件。

2、教學過程授人以漁,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原則。

讓學生深刻經歷:通過作圖和求解基本例題回憶知識結構——通過嘗試深化知識內容——通過遞進擴展知識聯繫,教會學生研究的方法,而不是結果。

(三)落實三個“容量”——知識量、活動量和思維量

本節課所選內容以解析幾何為平台,卻可以集函數性質、圖像、方程、不等式於一體,例題只有一題,但以此展開的小題卻逐層遞進和推進,容量大,難度高。可喜的是,薛老師通過合理運用現代技術和整合例題,成功地豐富了知識量;加強探索與過程教學,有效地落實了思維量;突出學生板演與探究教學,巧妙地增加了活動量,值得借鑑。

(四)實現四個“轉變”——學生角色從被動到主動;教師角色從傳授到指導;學習理念從封閉到開放;學習形式從單一到多元。

本課初步實現了“四個轉變”是由於採用了探究式的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開放性的學習內容、開放性的教育資源和開放性的教學形式。特別是向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時間,讓學生嘗試和探究、合作和交流、歸納和總結,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自由度,促使學生思維空間的充分開放。

(五)培養五種“能力”——應用能力、探究能力、反思與提問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本課從引入開始,充分放手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使研究問題得以逐個深入,難點得以一個個突破,能力得以一點點培養。事實上,解析幾何複習課,重在數形結合,重在幾何性質,重在靜動結合,課堂貴在“生動”,所謂“生動”,是指“生”出“動”。要樹立生本意識,立足學生“可動”;設置問題探究,引領學生“會動”;課前充分預設,不怕學生“亂動”;及時表揚肯定,激勵學生“願動”。

三、值得商榷的地方

但是我認為這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

第一、老師講的還是太多。聽説杜郎口中學要求老師每節課講課時間不能超過10分鐘,否則是不合格的。一堂課,就只有40分鐘,老師講多了,學生自然就參與少了。這樣的後果就會導致學生具體體驗時間不夠,同時規範操作和演練也不夠。

第二、在學生回答引入題時,假設直線方程時,學生沒有考慮到斜率是否存在的情況,這時,老師沒有及時進行補充和糾正。一個很明顯的後果就是導致在(2)問的板演中,學生解答出錯。

第三,學生板演時沒有很好地結合圖像進行解題,這時,老師應該要適時引導學生作好草圖。凸顯解題時要從宏觀到微觀,從直覺到精確,從定性到定量分析。

第四,本節課最大的特色就是很好的整合了例題,以一題可以掃遍所有的直線與圓的有關知識點,這是一種複習習慣和策略。教師在這個點上應該要向學生強調,引導學生今後複習也應該有意識地進行整合和提升,做到既“重複”,又“學習”,這才是複習。

第五,本節課還有一個線索,就是前面的題目基本上能借助幾何性質進行解題,而最後一問必須採用解析幾何的思路,就是用代數的方法解題,這實際上要求老師要進行總結,告訴學生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解題時,先考慮幾何性質,再借助代數方法解決,這不僅是一般的解題思路,也為後面的直線與橢圓的位置關係埋下伏筆。

總之,這是一堂原生態的高三複習課,讓我獲益匪淺。以上僅是一家之言,在此權當拋磚引玉,謝謝大家!

複習課評課稿14

這節課的教學中,鄭老師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水平,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感受一元二次方程知識發生、發展和形成的全過程,並在教師的激勵、指導和幫助下,獨立思考,探索,交流和感悟,從而逐漸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數學學習習慣。

在形式上,儘量採取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獨立動手實踐等形式,使每個學生儘量參與到課堂中來,課堂氣氛顯得十分活躍。

通過對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關實際問題的進一步探索,學生對一元二次方程的認識更加深刻,這一切都為以後學習函數等內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節課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問題驅動式教學。 鄭老師給學生提供了寬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經歷觀察、時間、交流、反思等活動,並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而不是每一個問題都急於直接告知結論。此外,對於學習興趣等問題,應多創設探索性的數學問題,給學生提供大膽猜想、自主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積極、愉快的氛圍中去體驗“學數學”和“用數學”的樂趣。

鄭老師提出的問題不僅餘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而且基於學生的數學實際。難易適中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進一步萌發了探究的慾望,教師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串,層層遞進,有剃度的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交流,逐步突破難點。同時,教學採用了計算、討論等手段,更有效地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如何分析實際問題的各種數量關係,進而建立方程模型,解決實際問題。這是這篇教學設計成功的地方。

複習課評課稿15

《稱讚》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新教材。這是一個有趣味的故事,課文洋溢着時代氣息,藴含着豐富的人文精神,文質兼美、語言典範,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蘇肖華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讀為主、以拓展為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體會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所帶來的效果。

一、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課標》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蘇肖華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抓住“刺蝟”和“小獾”對話的特點,指導學生表情朗讀課文,讓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探索、讀中拓展,豐富語言積累,從而學會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二、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蘇老師能抓住兒童好奇心強的特點,把握時機,把學生帶進喜聞樂見,貼近兒童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她在導入時説:“今天,老師給同學們介紹兩個新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嗎?”指名看圖説出動物的名稱並認讀詞語。在這裏老師以小夥伴的身份出現,導入自然,符合低年級兒童喜歡小動物的特點,有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我們來看看小刺蝟和小獾之間發生什麼事,看看互相鼓勵與稱讚會有什麼神奇的作用?想知道就請大家打開書來聽讀,瞭解課文的大意,這樣過渡語言樸素,自然得體。

三、自主識字、生生互動

新字的學習,老師先讓學生在自由讀課文時圈畫出來,然後老師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書中的樹葉阿姨,也可以請教同學或老師,接着出示帶生字的'句子選讀、齊讀、帶音節讀,脱拼音讀,採用自學、同位互相讀、正音,以開火車的形式檢查讀音,最後用遊戲的方法檢查識字的效果,摘蘋果的遊戲形象地體現自主識字、生生互動的結果。

四、以生為本、朗讀感悟。

在以學生為本的新課改中,提出了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自主、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稱讚》一課的執教中,如:蘇老師釋題後就給學生的讀書方法,把找到的句子用波浪線劃出來,還採用聽讀、範讀、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選擇讀、分角色讀、扮演讀等形式指導學生朗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1、展讀理解

蘇老師精心設計了展示讀這一教學環節,很有創造性,她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這樣不但能展示學生的個性,而且能為突破重點而鋪路,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讀感悟

在品讀的教學環節中,蘇老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找出小刺蝟和小獾互相稱讚的句子,然後重點指導朗讀。如“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和:“你的蘋果香極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蘋果。”抓住稱讚的話,老師通過範讀,特別注意讀好“真”“一個比一個”“香極”這些重點詞,讀好語氣,讀出感情,再讓學生評議,找出輕讀重讀的字詞,在這裏巧妙地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然後讓學生動作示意讀、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集體讀,讓學生評價,老師在評價中稱讚和表揚學生,給學生帶來了好心情,師生起到互動的作用,也為培養學生的朗讀開了綠燈。這一步教學環節很紮實,切實體現為培養朗讀能力而設計。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接着,蘇老師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找出兩隻小動物其它稱讚的話,蘇老師又抓住了小刺蝟和小獾對話的其它句子,培養學生從朗讀到感悟。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蝟為什麼還要稱讚他呢?蘇老師抓住了“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這句話,引導學生理解肯定別人的認真態度;又如“小刺蝟走到小獾身邊,拿起板凳仔細地看了看”,她引導學生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在我有點兒泄氣的時候,是你稱讚了我,讓我有了自信”。設問你懂得了什麼?應該怎樣讀?培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自信心:“瞧,我已經會做椅子了”,這裏引導學生明白從粗糙板凳到會做椅子,這一過程,是被小刺蝟稱讚後,小獾才有這麼大的成就,這是來之不易的。又如“謝謝你,你的稱讚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勞!”這就是好心情帶來的奇效和價值。小刺蝟和小獾的對話彬彬有禮,富有真情,蘇老師根據課文對話鮮明、有利於培養朗讀的優勢,抓住讀好對話訓練為突破口,採用了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品讀和評評議議,在讀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創新思路,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得,能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體會句子藴含的真諦,用內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真正達到品讀感悟的台階,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

3、悟讀延伸

蘇老師承着品讀感悟的學習熱情,通過質疑引導知識延伸,情感得到昇華。如“假如小刺蝟一開始不是稱讚小獾,而是取笑板凳做得粗糙,可能會有什麼結果呢?”這一質疑,學生思維又一次激發,思維探索縱橫發展,學生躍躍欲試,爭相各抒己見,培養了學生的語感能力。

五、實踐活動、拓展思維

蘇老師為學生設計了實踐平台:自己選一個家人,發現他的優點,誇誇他的優點。讓學生以讀引讀,以讀引説,理出了人間的真情美,懂得了從平淡中見深情的真理,拓展了思維,培養了語言,提倡了學習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提出一點小建議

1、課件出示的生字“liu”字的聲調標錯第一聲,課前檢查不夠認真。

2、個別讀的形式比較多,齊讀多,面不夠廣。

複習課評課稿16

複習課是數學課的一個重要的課型,如果説數學新授課教學是“畫龍”,那複習課則是“點睛”。複習課的主要任務是鞏固、加深已學過的知識。它承載着回顧與整理、溝通與生長的獨特功能,有利於學生鞏固、消化、歸納數學基礎知識,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怎樣才能上好數學複習課呢?

平時授新課,新鮮有趣;複習時,要重複已學的內容,有的學生會覺得單調、枯燥無味,針對這種情況,一方面,要從思想上提高學生對複習的認識,主動進行復習;另一方面,要以“新”提高複習的積極性。在複習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複習全過程,特別是要讓學生參與歸納、整理的過程,不要用教師的歸納代替學生的整理。在複習中要體現:知識讓學生梳理;規律讓學生尋找;錯誤讓學生判斷。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複習時,由於解題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們將解題活動組織得生動活潑、情意盎然,讓學生領略到數學的優美、奇異和魅力,這樣才能變苦役為享受,有效防止智力疲勞,保持解題的“好胃口”。一道好的數學題,即便具有相當的難度,它卻像一段引人入勝的故事,又像一情節曲折的電視劇,那迭起的懸念、叢生的疑竇正是它的誘人之處,“山重水複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後,學生又怎能不讚歎自己智能的威力?我要使學生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課堂上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性,創設情境,激發熱情,有這樣一些比較成功的做法:一是運用情感原理,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二是運用成功原理,變苦學為樂學;三是在學法上、教學生施展“點金術”等等。

知識點的梳理和歸納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在新課程的知識點教學中都是分模塊出現。複習課的特點之一是“梳理”,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整理,使之“豎成線”、“橫成片“,達到提綱挈領的目的。因此我在複習課開始前,先向學生説明覆習的內容和要求,然後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給他們兩天的時間歸納本章節的知識點和重難點並製作相關的複習提綱,讓他們在歸納整理的工程中相互交流討論,通過這一交流討論讓學生對這一章節的知識點及它們的聯繫有個系統的瞭解。課上公佈各小組的成果互相查漏補缺,對本章節的知識又有了第二次複習的機會,加深印象。通過複習提綱,理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但是學生的能力畢竟有限,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的引導很重要,可以引導學生按教材順序,分單元梳理出各單元的知識點,特別要抓出每個單元知識的重難點,和自己容易混淆和出錯的知識。

複習課必須針對知識的重點、學習的難點、學生的弱點,引導學生按一定的標準把有關知識進行整理、分類、綜合,這樣才能搞清楚來龍去脈。複習時應放手讓學生整理知識,形成各異,互助評價,開展爭辯。這樣有利於主體性的發揮,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體驗成功,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的概括能力。學生複習了知識後,體驗到了學習數學和獲得成功的快樂。最後組織學生討論歸納這些知識點,並説説各概念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形成知識網絡。

抓住重難點,有針對性地複習

在複習過程中,要關注全班學生的薄弱環節,將學生的作業本上平時出現的錯誤進行統計歸類,並擬出了針對這一部分的知識點設計一些練習題,學生通過練習分清這些知識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或者採用合作互助的方式先要求學生將所學知識點做錯的題進行歸類,還要試着找相關類型的題做一做,同桌互相檢查、輔導,然後教師將自己擬定的題出示到黑板上讓學生練習,檢驗一下學生掌握得如何。針對個別學生的存在問題。要緊扣知識的易混點、易錯點設計複習內容,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對那些基礎知識掌握好的學生,另外出一些有一定難度的題,讓他們練習,以達到分層學習、分層輔導的目的`。這樣的複習,即彌補了學生的薄弱環節,又使學有餘力的學生的能力更進一步地得到提高。

精選例題和練習

選擇有針對性、典型性、啟發性和系統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練習。平時我有一個記載本,每次作業批改後,我認真記錄學生作業中錯誤的題目及錯誤的原因,複習時我從記載本中選擇具有典型性的錯題,讓學生先練,讓再次出現錯誤的學生説出或寫出他的想法,由學生評講、分析錯誤的原因,這樣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糾正過程中易於接收,學生愛講、愛聽,效果要比教師講好得多。另外精心選擇或自編一些綜合性較強但不一定繁的例題,題目設計到的知識點要儘量覆蓋複習的內容有一定的綜合性,幫助學生薛澤一些解決問題的“通性通法”。另外選擇的內容要注意算理、規律或知識技能、知識的縱橫聯繫,抓一題多解或一題多變,做到舉一反三,使學生通過練習不斷受到啟發,在練習中進一步形成知識結構。

鞏固知識是複習課的主要任務,應當把引導學生自主練習作為鞏固知識的主要策略——“精講多練”。複習時,教師除了幫助學生理清要點,説明常見的錯誤的防止和策略外,應大膽放心地讓學生自己練習。讓學生通過練習鞏固知識,獲得提高。在練習設計中,可通過典型多樣的練習,幫助系統整理;設計對比練習,幫助溝通與辯析;設計綜合發展練習,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四、及時測試檢查複習效果

教育心理學十分重視教學評價與反饋,認為通過教學評價給予學生一種成功的體驗或緊迫感,從而強化或激勵學生好好學習,並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調控,改進學習方法。複習完成時,可選取數量適當的題目進行當堂檢測,設置綜合訓練題,促進學生由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每次測試之後,教師要認真整理並分析卷面情況,找出普遍性或較多人犯的錯誤,統計出錯誤情況,成績好的、有進步的、不及格的、問題大的各是哪些人,然後有效地進行評講。評講課上,要大力表揚進步大的學生,激勵他們介紹學習經驗,幫助成績較差的同學。同時將錯誤率高的題目評講完以後模仿出題上作業本繼續練。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補缺和提高的效果。

總之,複習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數學複習課要真正上好、上出實效並不容易,需要我們在實際中摸索,根據本班實際,因材施教,靈活選用方法,促進複習課走向實效。

複習課評課稿17

王老師準備非常充分,教態自然、大方,普通話標準,課件操作熟練;教學環節流暢;師生雙邊活動熱烈;學生回答問題踴躍,氣氛活躍。這節複習課《修改病句》教學目標明確,思路非常清晰,層次分明,結構嚴謹,重難點突出,講練結合,目標達成度高,學生整體學習良好。

閃光點:

1、重點突出

直奔主題。本節課遵循“簡簡單單地教,紮紮實實地學”的教學理念,以生活中的實例談話導入教學內容,然後學生循序漸進練習,以講鋪練,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修改病句的能力。

2、思路清晰

層次分明

教師先讓學生回憶常見病句的類型,接着課件出示各種病句類型的句子,讓學生重温這些類型的句子,為下一步修改病句做好鋪墊;接着,引導學生説修改病句的步驟:先讀默讀原句,瞭解句子本來的意思,找出病因,再修改病句,保持原意;最後,查語法、邏輯、句意正確與否。教師遵循了“讀是改的前提和基礎;改是讀的發展和提高。”,讓學生在説和練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而這種樂趣正是修改病句的動力,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掌握的比較好。

3、循序漸進,訓練有梯度。

練習設計得很有層次,教師有意識設計題目的.難度,一步步加深,有層次、有梯度,既保證了普通學生的過關,又帶有一定的挑戰性,增加了學生做題的慾望。不但讓學生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而且提高修改能力。

不足之處:學生髮言略顯凌亂,最好能舉手發言;小組合作效果看不出來,最好能兼顧優、中、差。

總之,這節課我受益匪淺,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複習課。

複習課評課稿18

光學部分在會考所佔分數並不是很多,但大多數都難度不是很大,因此該老師在複習時先讓學生把基礎知識系統化。把握住各節知識的考點。例如:光學中的考點有:

1、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和真空中(空氣中)的光速。

2、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生活中常見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

3、光的反射折射作圖,透鏡對光線的作用作圖

4、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及作圖

5、凸透鏡的成像的實驗、規律及生活中的應用

把握考題類型,考題類型以作圖、實驗、選擇、填空為主,結合實物(如投影儀、照相機、放大鏡等)分析成像條件、特點、像的大小及物距、像距的位置變化規律,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發散思維能力。

抓住重點、難點的知識讓學生加深印象。例如:重點的實驗是:

1、平面鏡成像規律的得出

2、凸透鏡的`成像的規律,難點的知識是:凸透鏡的成像的規律的運用。

在教學中,該老師特別採用小組活動的形式,很好解決了難點:小組活動8分鐘,學生能得到充分的知識回顧。小組活動時,學生圍成圈,討論激烈、思維活躍。給予學生充分實驗的時間,提高學習積極性。

複習課評課稿19

本節課經過王老師精心的備課,不斷地研究,反覆的琢磨,並且經過進一個月的學生訓練,才集中展示出學生的學習成果。給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樹立了今後不斷學習進步的榜樣。

一、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閲讀理解較差,尤其是議論文閲讀,不知如何下手,不知怎樣答題,沒有規律可遵循,有些孩子學習基礎較差,更不知如何進行議論文閲讀,所以在做議論文語段時,很多同學都丟了很多分。那麼相對那些較好的學生來説,也會丟分,不會尋找較複雜文章的中心論點,稍有難度就會失分,論點找不準,全篇文章的理解就會偏差,以下的習題就更會丟分。俗話説: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的方法很重要。依據學生的'學情我進行了如此教學設計。

二、課堂反思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首先進行議論文知識點的回顧,目的是讓學生重新理順議論文的知識點,以便以下教學環節的順利進行,果然,學生很快的進入了學習環境中,狀態進行了充分的調整。

其次,“會考連接”的環節非常重要,學生能根據充分的預習,能很快的從近幾年會考題中找到議論文的會考命題方向,知道會考議論文的考試類型,這樣學生豁然開朗,茅塞頓開,並接做到了知識的整體整合。讓學生在今後的學習中,有法可依。

同時,在方法指導的環節中,學生能聯繫以往的閲讀訓練,經過教師的指導,自然而然的歸納出每一個題型的答題技巧,通過學生的自我整理,加深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種設計是遵循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的,從實施的過程來看,教學策略也是完全正確的。這節課結束後,我無比興奮。一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由於角色的置換而產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行為的高度自主性,讓我體會到了新理念運用到教學實踐之中所產生的魅力。二是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了富有創意的修改和再創造,這使得學生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三是教師與學生組成了“學習共同體”,教師教的成份明顯比傳統式少多了,教師也輕鬆了許多。

三、教學效果

從課後習題的檢測中,得到這樣的信息,學生的錯誤率降低了,答題的準確率提高了。這説明這節課的教學效果還是明顯的,得到了實效,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教學目標。雖然,在教學過程中,由於教學容量過大,有些環節略顯倉促,學生還是有不確定的內容,所以,課後還需要加強反饋,有方法,還要有跟蹤訓練,這很重要。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應處於引導地位以後,學生才能大膽表述,勇於思考,能更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整體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就應該不斷的反思才能進步。

複習課評課稿20

日前在xx一中聽了洪老師的一節公開課,洪老師的課應該是一節成功的複習課,總結起來有如下特點:

第一,教案簡明,實用性強。環節清晰,項目齊全。可以説簡約並不簡單。

第二,教學目標確定具體明確。集中、聚焦,適應教學;適應學生的需要,複習不要一輪一輪的來,要設置專題,對學生存在的問題一個一個的突破,內容不怕少,問題不怕小,只要能解決就能形成積累。貪多貪大可能會浪費更多的寶貴時間。

第三,環節設置精心、有科學性。直擊會考——提出問題——總結規律——鞏固強化——提升訓練;教學活動靈活有變:師生互動——小組研討——自主探究——交流展示——相互評價。

第四,課上有幾個亮點:

1.本節課定位堅定不移,是在幫助學生梳理記敍文考點知識及解題的方法、規律,不是在規範答案,課堂是有效的。

2.課堂小結不是由老師來主管總結,由學生來談感受,談收穫,提問題,體現了課堂的`民主性。

當然,有些細節還可以做得更好些。比如:交流研討環節學生活動不夠充分,如果引導學生把思維過程呈現出來,那就等於老師有了內力。

整堂課上,洪老師看上去精神很放鬆,他的語文素養足以讓他在今後的教學路上走得更高更遠。

這一堂課給我們的啟示是:

1.嚴格依照會考説明設計教學;

2.教學切入點要小,要敲,要有突破;

3.複習課要總結規律,提升能力。

複習課評課稿21

Excel的教學內容是高中信息技術會考和大學聯考重點之一,難度不高但學生很容易在操作過程中因為操作不規範或誤操作導致失分,在excel複習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規範操作和對各種命令按鈕熟悉。

本節課教師針對高二學生已經經過會考複習,但又因為每週課時較少的具體情況,制定複習計劃,總共分為三個課時。以思維導圖為線索,梳理了知識點,給每個學生髮了一份學案。整節課預想通過由簡到難的層次,步步推進,讓學生通過問題的解決逐個複習知識點。個人認為思路較為清晰,題目設置也能涵蓋所有知識點和考點。但遺憾的是,教師對學生不熟悉,並長期執教高三複習課,忽略了學生的.實際能力。導致學生在第一個最簡單的任務上就出現很多問題,未能很好完成,耽誤了教學時間。教師雖然發現問題,但為了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沒有很好的調整節奏,致使部分學生跟不上進度。同時機房控制軟件實效,導致教師在演示操作的過程中,只能通過投影,部分學生沒有認真聽講。所以鄭老師認為教師應該要加強課堂應變能力,對課堂生成的各種情況要有足夠的耐心去解決,否則很難完成既定教學任務,甚至使學生對複習內容和自身的能力產生懷疑。

另外教師在上課時的提問方式,提問頻率,師生互動方面還有待加強,急切的希望完成教學目標,不顧學生的接受程度和能力只能使課堂走入困境。

複習課評課稿22

今天,國中全體語文教師聽了王萍老師執教的《古代詩詞五首》。這節課,王老師帶領大家賞析了《望江南》和《武陵春》。

《望江南》這首小令,像一幅清麗的山水小軸,畫面上的江水沒有奔騰不息的波濤,發出的只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歎息,連落日的餘暉,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盤旋着一股無名的愁悶和難以排遣的怨恨。《武陵春》為李清照中年孀居後所作,非一般的閨情閨怨詞所能比。這首詞借暮春之景,寫出了詞人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全詞一喝三歎,語言優美,意境,有言盡而意不盡之美。這首詞繼承了傳統的詞的作法,採用了類似後來戲曲中的代言體,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用深沉憂鬱的旋律,塑造了一個孤苦淒涼環中流蕩無依的才女形象。在本課教學中,王老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欣賞畫面,品讀詞句等方法使學生體會主人公那意味深長,離情正苦的情愫,讓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從而產生對人生與愛情的感悟。

一、創設情境,奠定情感

學生第一次學習“花間詞派”的詩詞,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走進這一片文學的新天地,在上課伊始,王老師用優美的語言娓娓道來,加上精美的圖片和優美的'音樂,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情境,為學生學習課文,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礎。

二、重視指導學生與文本對話

王老師的課堂上實現了“以讀為本”,重視課堂朗讀和背誦,在讀中感悟、理解、交流。並且讓學生融入文本,在學習兩首詞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閲讀經驗,大膽發表看法,學生賞析到位,妙語連珠,堪稱精彩。

三、重視讀的層次指導

王老師結合詩詞特點,以調動學生興趣為目的,巧妙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感悟,以悟促讀,以讀促悟。抓住兩首詩詞的情感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讀,體會語言美,進而讀出其中的韻味。同時,恰當藉助多媒體課件,再現文中營造的情境,在美妙的音樂中,以情助讀。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中,自然而然地領略到生動形象的語言美。

但是,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有一些細節,我也有着自己的想法。比如課件上,有幾張課件有文字的脱漏,以上幾點只是自己聽後不成熟的想法,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複習課評課稿23

非常高興能坐在這兒與大家一同分享、交流,我們今天的主題是“會考物理複習研討”,既然是會考複習研討,我們的討論如果僅僅圍繞着一節課的得失,可能今天的研討的效果會有些折扣,既然是會考複習研討,我們的立足點必須放在會考這個大的背景下來展開,如何實現會考複習的有效性、甚至是高效,其落腳點又必須迴歸課堂,又必須要在一節節的課堂教學中來展開、實現,又繞不開課堂。因此今天接着閆老師的這節課談談自己的一些個想法。

一、如何觀課、議課:“三看一回頭”

1、看三維目標是否有機融合;

2、看教學結構設計是否科學合理;

3、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否有效

一回頭:反思課堂教學是否達到了課程目標的最優化

二、教學目標定位準確。

教學目標一節課的重心、是課堂教學的核心、靈魂和方向,是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任何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必須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課堂教學知識可以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是冰山一角,而隱性知識則是冰山下的絕大部分,是方法和情感知識。教學中必須由知識目標逐步地向方法目標和情感目標過渡,知識是工具、是載體,而方法和情感則具有教化作用。本節課,閆老師僅僅圍繞“歐姆定律”這個核心進行設計,教學目標定為準確,精心的設計,突破知識本位的侷限,讓學生親歷多種學習活動過程(回憶再現、重現實驗過程、智能平台訓練、温故知新等),讓學生在知識的應用中提升能力。

三、課堂教學結構設計合理、有效、科學。

課堂教學結構設計不完整或者存在缺陷,教學內容組織不當,學生要得到有效的發展,將是十分十分困難的。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一定要注重課堂教學結構,從某種意義上説,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決定了一堂課的成敗。

活動是圍繞問題展開的,應環環相扣、由淺入深、融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和人文性為一體;本節課的設計體現了課堂教學的簡潔明快、體現了課堂教學結構的“祥”“略”得當、體現了課堂教學結構的重點突出,所以本節課的教學結構設計是科學、合理、有效的。

四、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

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應該是讓學生在體驗和創造的過程中學習,讓學生在有效的活動中,改變學習狀態和內心體驗,從“受逼”的學習狀態中解放出來,變“要我學”為“想探究”和自主學來提升智慧。教學中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有體驗和感受的機會。物理學中流行着這樣的`一句話“聽來的忘得快,看到的記得住,做過的才能會”,整個課堂教學中,閆老師教師精心設計問題、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五、反思。

葉瀾教授曾説過“一節成功的課是常態的課、是有遺憾的課、是值得改善的課。

問題是點燃學生思維的火種,高效的教學,應將學生置於問題情境之中,通過活動讓他們在經歷智力的探險從而提升智慧。問題教學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有了問題學生要想辦法去解決,就要思考,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學生在思考解決對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或困惑,這就要尋求幫助。可能會向課本資源求助,這樣就形成了生本互動,也可能向同伴求助,這樣就形成了生生互動,還可能向教師求助,這樣就形成了師生互動。這樣,在學生求助的過程中就形成了生本、生生、師生的立體互動,這樣的課堂是積極的主動的、也肯定是生動的、高效的。

1、上課伊始,教師通過一個問題“添加條件編題目”的創設,為學生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自由發揮,設計的非常好,如果能以此進行深處挖掘或以此為契機對學生不斷地進行追問、質疑問難,讓學生在一次次的質疑問難中尋求解決問題的不辦法,這樣,不僅僅能對一些基本知識點進行回顧、喚醒,更能形成知識的整合。可惜的是,上課教師僅僅把它當作一種課堂導入使用,使其教育教學的價值大打折扣。

2、課堂教學中對已有經驗的簡單再現和低水平重複不可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只有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裏活動,使學生的智力活動處於適度的緊張狀態,才有可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在開始的複習中,教師對重點的實驗進行了再現,但是這種再現只是一種簡單的重複,作為會考複習來説,如果只是新課的機械的簡單的重複,是不能激發出學生真正的學習熱情的,複習的效果是差強人意的。在這個重現的過程中,如果能抓住學生的一些疑難和問題,對學生進行追問,可能會更好。比如在進行“電壓不變、探究電流與電阻關係”實驗的重複中,就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在這個實驗中可以保持電壓表兩端的電壓不變,現在你能説出其中的道理了嗎?”相信有很多同學對這個問題還是似是而非的,這個在新授課教學中無法解決的難題,就可以放在這兒進行解決,並可以以此為生長點進行拓展,比如滑動變阻器在這個實驗中的主要作用是什麼?比較一下滑動變阻器在其他兩個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關係、伏安法側電阻)中主要作用有何不同等等。

3、教師必須提出能夠引起學生探究興趣且具有思維含量的有效問題。這種問題應該是遞進式的,問題的答案可以不是唯一的,甚至是超出教師預想的,這樣的預設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使得課堂充滿活力。精心設置探究問題總是讓學生心動是第一步,善擇時機、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引導學生嘴動、針對學生的反饋進行評價,再根據學生的回答生成新的問題,引導學生互動是課堂教學的精妙所在。但有一點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學生的學習和思考是需要時間的,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思維、組織語言、形成較為完整的答案的時間和機會,要給學生一個完整陳述自己觀點的空間,不可隨意地打斷或中斷學生的發言,要能讓學生完成地進行思維的陳述和解釋。

4、錯失精彩生成的良機。在重現“電流與電阻關係”的實驗中,學生給出了“導體的電阻與電流成反比”的結論,教師不知道是由於緊張還是疏忽,對這個問題沒有做出任何的反應就過去了,非常的可惜。這明顯是一個科學性的錯誤,如果能及時地抓住、審時度勢地及時對課堂進行調整和適度的改變,以此為時機進行生成,就可以將“電阻”的相關問題進行復習和整合。再最後的“練一練、我能行”版塊塊中,教師精心設計了三道題目,非常好的三道題目,既有知識性、趣味性,又有人文性和應用性,但是教師在處理的時候只是當作題目來處理,將習題的許多教育功能喪失掉了,使這部分的教學顯得單薄,讓人感覺只是為了完成固有的教學設計程序。

複習課評課稿24

這節課一改以往傳統複習的模式,走出了一條複習教學改革的新路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精心加工教學材料,靈活處理教材。

教材是數學知識的載體,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認知對象,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依據。教學本節課時,教師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有目的地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改編和加工,使教材變得生動活潑,更貼進學生的實際。比如:課本上是傳統的相遇問題,而這節課出示的是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情景:發生在本校校長和教課教師之間的求兩校距離的問題。例題的結構沒變,但是呈現形式卻是鮮活的,具有實際意義的需要迫切解決的求“兩校之間的距離”。這樣的設計更能引起學生的重視,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解決問題的渴望。

2、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景。

六一兒童節是每個學生都矚目的節日。接受來自於陌生人的祝福和了解別人為這個節日所準備的活動,更是學生樂於傾聽的,更有興趣的事情。本節課圍繞教學目標,結合“六一”兒童節這個話題,創設出了一個個鮮明的現實情景,使學生學習的材料變成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喜聞樂見的生活中的數學。教師利用這個話題引出問題,使學生產生了學習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再讓學生解決在這個話題裏情景裏產生的問題,嚐到了成功的樂趣。這樣的.設計,使枯燥乏味的應用題複習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具體。使學生得到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愉悦,體驗到了用數學的快樂。

3、採取多種學習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應用題複習理當重視數量關係的分析與解題思路的梳理,注重解法的聯繫與區別。本節課的複習教學,第一題讓學生口頭解決問題,分析問題,得出兩個最基本的數量關係式,梳理兩種算法的解題思路;第二題着重複習,先讓學生做出這道題,再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得出算術方法與方程法的聯繫與區別:都是使用同一個數量關係式,不同的是算術方法需要把數量關係式變形,是一種逆向思維的方式,而方程則是直接利用數量關係式列出方程,是一種順向思維的方式。接着讓學生觀察比較兩種方程的解答過程,讓學生得出方程與方程在解答上的聯繫,方程與算術法在思路上的一致性。而第三題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獨立做,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用學習第二題的方法的去主動複習整理。在課堂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議一議,想一想,去爭辯,去探索。像這樣採取不同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去學習,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也願意去學習,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使有限的課堂時空變成了人人蔘與、個個思考的無限空間。

4、評價方式多樣,並且來自於學生,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

新課標提出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在這節課中,教師在充分肯定、激勵性評價為主的同時,多次採用了學生自主評價。如:學生説等量關係後,全班學生一起判斷對錯;兩名學生説出了不同的數量關係式後,全班評,那個學生(説得比較複雜的)自已評;當學生在黑板上板演後,請學生批改。儘管投入的時間並不多,但能體會到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更加容易接受來自學生羣體的評價。加上教師非常親切的話語和積極的鼓勵,課堂成了十分寬鬆和諧的學習空間,課堂教學也成了有血有肉的師生之間的心知交往的過程,更有利於學生學習,從而也在評價他人和被他人肯定的教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態,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

複習課評課稿25

這學期,我們聽了兩堂九年級英語複習課,其中徐秋妍老師上的一堂複習課讓我印象深刻。

徐老師運用新的教學理念來提高課堂效益,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等方式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主動地發言、質疑。在本節課中教師既有講解,又有思維方法的引導和解題技巧的歸納,既有評學生的解題中的不足,也評學生答題中的閃光點,既有總體性評價也有個性化評價,即有老師的“講”,也有學生的“講”,充分體現了老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與學生進行了真實而有效的互動,關注個性差異,體現人文關懷。徐老師的教學設計不僅把語法講解與語篇練習進行了有機結合,而且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思維,大膽創新。

從徐老師的盡心設計的環節看:引導學生通過圖片和標題猜測生詞的含義;指導指導學生對全文快速閲讀,瞭解文章的大意,強調了語篇的重要性。有效設計了課堂練習,它是學生鞏固知識的必要環節,也是檢測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師及時運用預先設計的練習題,從不同層次,不同側面讓學生進行大容量、快節奏訓練,激活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已有的知識,並鼓勵學生巧用關聯詞,增加書面表達的色彩和觀賞性,從而在會考作文中獲得高分。

複習是知識的`再現、鞏固與提高。複習課教學的主要功能是查漏補缺,鞏固提高。教師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概括,揭示有關規律;幫助掌握一定的的方法和技巧;注重知識間的聯繫,注重知識與能力的結合,力求讓學生在比較中鑑別,在運用中突破,理解中記憶,使每個學生通過複習課的教學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提高。

標籤: 課稿 課評 複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9onvek.html